ngo论文非政府组织论文:中国非政府组织运营模式研究
非政府组织(NGO)论文法律规制论文: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法制困境与对策
非政府组织(NGO)论文法律规制论文: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法制困境与对策摘要目前在法律政策上的一些规定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合法身份的获得。
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合法性困境的表层原因似乎是我国政府对ngo管理途径的失范,深层原因则是立法不当。
基本对策一是明确立法思路,二是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运营活动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ngo)合法性法律规制根据调查,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实际情况有四种:第一,合法登记的社会团体;第二,挂靠在某个合法社团下面,实际保持相当的独立性;第三,注册为企业法人;第四,未采取任何合法途径,属于非法社团。
豍学界普遍认为现在中国有关ngo的法律既不完善,政策也很不明确,以为成为ngo发展中遇到的首要障碍。
一、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主要法律限制及原因(一)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主要法律限制尽管中国政府在积极建立有关非政府组织登记方面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我国已受到法制的积极促进或保护,相反,现行法规中的许多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目前在法律政策上的一些规定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合法身份的获得。
首先,双重管制政策。
业务主管单位要对民间组织的成立进行实质审查,之后登记管理机关仍然要独立进行实质性审查。
任何一方不同意,民间组织都不能合法成立。
另外对民间组织业务活动的监督上,也是两者都进行行政管理。
双重管制是一种双保险的设置,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与政府目标不一致的民间组织成立,但是,由于管理的两个部门会出现标准不一的情况,这对于民间组织来说,是很大的困扰。
其次,限制竞争的政策。
《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第13条第2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13条第2款第3项都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民间组织,没有必要成立。
1990年《民政部关于清理整顿社会团体的请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提出对不符合社会需要、重复设置的社会团体,要予以撤销或者合并。
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
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一、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当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展开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从两个方面催生着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即一方面,公民社会所要求的私有产权、平等自治的契约性关系、法治原则、尊重和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自治性质、个人的选择自由等基本特性,也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因而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相生相伴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也就是公民社会本身。
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的个人权利,如迁徙与就业的权利,消费与福利的权利,思想、交往、隐私等权利、个人财产权利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一切,表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为非政府组织的成长打下了必须的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也对非政府组织的建立提出了需求,开拓了发展空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伴随着“单位人”向“经济人”和“社会人”的转变,以往属于单位管理但实际上应由社会管理的事务从单位中逐步剥离,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公民的生活需求也日益提高并多样化,这就大大增加了社会管理的任务。
实践表明,传统的政府以行政方式对社会的全面管理方式已不适合新型公共事业的发展,而政府让出的空间也难以全部转交给营利性企业,因为有些事实际上是政府和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市场缺陷不能全部通过政府来弥补,而政府缺陷同样也不能全部通过市场来解决,在这一个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属于社会自己的领域中的事务,需要社会自己的自组组织来承担。
正因为如此,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回应着新型公共事业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承担起了特定的公共事业领域中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任务。
这些非政府组织主要表现为社会团体和非营利性民办单位,如非营利的学校、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研究机构,以及基金会、志愿者组织、环保组织等等,而且,随着政府管理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来政府承担的部分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以及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的逐步改变,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得到了落实和加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论非政府组织(NGOs)参与国际活动中的模式
论非政府组织(NGOs)参与国际活动中的模式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多主体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现实,国家间关系和政府间关系已经不足以概括国际关系的全部。
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正日益显著。
20世纪80年代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中无论其数量、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着。
大量非政府组织活跃在各国际性领域,面对该现象,有学者惊呼这是“全球社团革命”、“全球市民社会的崛起”。
非政府组织英文名称为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缩写为NGOs,关于其定义渊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各政府组织相关文件的阐述,其中较为通用的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52年第288(x)号决议的“任何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均应被视为非政府组织”。
该定义的核心是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性”特征。
此后,联合国的多个文件又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过表述,1994年联合国文件(编号U.N.Doc.E/ac.70/1994/5)将“非营利性实体”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特征予以提出,1996年更是在《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咨询安排》中提出“为本安排的目的,任何由非政府机关或政府间协议设立的此类组织应视为非政府组织,包括接受政府主管机关指派成员的组织,只要该成员不干涉组织意见的自由表达”。
而其他国际组织,如欧盟、世界银行等,也都在各自的文件中提出了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除了国际组织文件外,非政府组织定义的另一个渊源来自学者们的著述,例如“各国的民间团体、联盟或个人,为了促进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人道主义及其他人类活动领域的国际合作而建立的一种非官方的国际联合体”。
由于上述各文件和学者对非政府组织定义角度的不一致性,使得目前国际上尚没有一种其概念的统一界定。
但是综合看来,“民间性”和“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首要特征。
国际法领域下,非由政府间协议设立的,能够以自己名义开展非营利性活动的国际组织都可能属于广泛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
中国非政府组织运营模式研究——以浙江商会为例
方法, 一种是 正 面界定 法 , 一种 是剩余 界 定法 。 正面界 定法
可分 为 四种 : 律界 定 、 织 的资金 来 源界定 、 织 的 目或 法 组 组 种: 非政 府界定 、 非市 场界 定和 非营 利界定 。 这些不 同的界 定方 法选 择不 同 的侧重 点对 非政 府 组织 进行 界定 . 但各 有 都会 部 分 地误 导 :但 同时 也 反 映着 非政 府 组织 的某 种性 质 。 目前 为止 . 内学术 界关 于 非政 府组织 的界 定 尚未 形 国 成普 遍共识 . 基 本上 认 为非 政府 组织 这一 概念 主要是 指 但 “ 于政 府 与私 营企业 之 间 的那块 制度 空 间 ”他是 一个 社 处 . 会政 治 制度 与 其他 非 政 治 制 度不 断 趋 向分 离过 程 中所衍 生 的社 会 自组 织 系统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为例, 创新性提 出了浙江省非政府组织的运营管理模式, 希望能为推动我 国非政府组织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
考借鉴作 用 。 关键 词: 非政府组 织 (G )运 营模 式; NO ; 浙江 商会
一
、
前 言
织及社 会经 济发展 提供 一定 的参 考借 鉴作用
二 非政 府组 织 的内涵 和特 点 1 .非政 府组 织概 述 。非 政府 组 织 , N O, 即 G 英文 全称
非政府 组织 的价值未 得 到充 分认 识 、 用未 得到 充分 的社 政 府组 织界定 的基 本标 准 在我 国主要包 括在 民政部 门登 作 会认可 目前很 大一 部分 的非政 府组 织都 存在运 营管 理不 记 的社会 团体 、 民办 非 企 业单 位 和 基金 会 , 也包 括未 经登
非政府 组织数 量表 明中 国非政府 组织 在新 世纪 飞速 发展 目前 . 这些 非政府 组织 正逐 渐 以其 特定 的非 政府 非 营 利性 的组 织 能力 和独 立 性 . 调 和 沟通 企 业 与政 府 、 业 协 企 与企 业 、 企业 与 社会 之 间 的关 系 , 推动 政府 和企 业开 展 在
NGOs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NGOs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步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NGOs(非政府组织)涌现出来。
这不仅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对全球化进程和全球社会责任的实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NGOs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并探讨他们面临的挑战。
NGOs在中国的发展自中共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导致社会组织长期受到限制和打压,无法发挥作用。
然而,19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民间社会的兴起,催生了一批主要由个人、企业和外国捐助组成的NGOs,他们基本上是民间自发形成的。
这些NGOs主要以环保、扶贫、教育、公益和文化等领域为主。
他们能够进入到中国社会,并逐渐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和底层社会的需求。
过去的20年,NGOs在中国得到了高速发展,在各种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参与,从灾害救助到环保、动物保护等等,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它们不仅为一些民生、环境和公益事业提供了支持,也在社会治理、社会变革和政策变革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NGOs对中国的影响NGOs为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
首先,NGOs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在中国传统的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下,公众参与度较低,而NGOs正好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公众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发挥自己的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公共决策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NGOs促进了社会创新和变革。
他们能够针对特定的领域和问题进行研究和行动,他们不仅提出了问题,还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案。
他们的行动也提高了公众的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变革的行动中来。
最后,NGOs也促进了中国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这是因为,在不同的领域,中国的NGOs已经主动和其他国家的NGOs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以达到相同的目标。
这种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打破文化障碍,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非政府组织(NGO)是指由个人或团体组成,以社会公益和公共利益为宗旨,自主组织和开展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性社会组织。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NGO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NG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NG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Open门推进组织成为中国第一家NGO。
90年代初,伴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社群团体和NGO开始在社会上发挥作用。
21世纪初,中国政府也开始承认NGO的合法地位和发展权利。
目前,NGO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历程。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中国大陆已有社会团体33.8万个,其中,约7万个为NGO。
2.影响范围NGO在中国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涉及环保、公益、文化、教育、妇女儿童权益、残疾人事务、社区建设、灾难救援等多个领域。
有些NGO的工作成果被各级政府官员公开表扬和鼓励,引起社会对NGO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3.法律地位中国对NGO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
2016年,《境内非政府组织境外活动管理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非政府组织在境内、境外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
二、NGO在中国的问题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中国对NGO的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
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阻碍非政府组织合法活动的规定,导致NGO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和限制。
2.融资难度大NGO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国际捐款和社会捐赠。
受到政策和管理的限制,NGO在国内无法接受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赞助和支持,这导致NGO在资金方面的发展困难。
3.专业人才匮乏由于NGO的办公条件和薪酬待遇不够优厚,许多领域的专业人才难以加入到这个领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NGO有时难以招募到足够专业的人才,从而影响了NGO在某些领域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研究
非政府组织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研究非政府组织(NGO)是由一群志愿者自发组成的独立组织,旨在追求公益和社会利益的组织。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NGO 的规模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需要关注NGO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一、NGO组织形式NGO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一、协会/会馆协会/会馆是最常见的NGO组织形式,也是大众所熟知的。
这种形式的NGO一般有自己的章程和规定,成员通常为志愿者,目的是为了达到一些共同的目标。
二、基金会基金会通常由一些资金主导,用于某个特定的领域,如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
在这种形式的NGO中,成员可能只是来自资金的捐赠者,而非志愿者。
三、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是一种新兴的NGO组织形式,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追求社会利益,同时也要赚取经济利益。
这种形式的NGO通常在市场上开展商业活动,以推广循环经济等相关概念。
二、NGO管理方式NGO的管理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一、分层管理分层管理是一种常见的NGO管理方式,其中包括了理事会、主管单位、各个部门。
在这种形式下,管理层可以快速接收到信息,做出决策,同时可以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来实现特定目标。
二、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指成员自发组成小团队,互相合作完成特定的任务,每个团队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和分工。
这种形式通常更加灵活,可以按照工作的优先级来安排团队的工作。
三、专家治理专家治理是指NGO委任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负责管理,确保NGO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种管理方式尤其适用于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
三、NGO的优势和挑战尽管NGO在社会推进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分散性NGO沒有一种明确的层级结构,在沟通和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除外,由于它是由志愿者组成,难以保证成员的参与感和凝聚力。
二、依赖性许多NGO来自于私人捐款或政府补助等,因此对于资金的依赖性较高,难以保证其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由于NGO对于捐赠款项的透明度不高,容易遭遇财务风险。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当前我国存在着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我国政府需要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其有益的补充,两者之间的合作存在着现实的基础。
1、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公共机构都有相同的公共价值目标。
在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一共同目标上,双方是共同的、不冲突的。
任何一方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都会直接影响公共物品供给的多样性、质量和效率。
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定位是公众满意。
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利益分化的时代,实现公共利益是政府治理的价值目标,其最终利益是体现大多数民众的意志,保障他们的公共利益,同时又必须尊重个人、少数人、小集体的合法利益,谋求公共政策的公益目标与最大多数集体成员的私人利益相一致。
从社会角度来看,普通公众作为多元利益主体之一,有着日益清晰的利益诉求。
公众要求政务公开,以便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民主权利。
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也强烈的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公共政策能够更为充分的代表自己的利益。
2、在全球化时代,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趋势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现代政府的权力,一方面要向下级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又要向上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中去。
这种政府公共权力的转移为追求公共目标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应当开始放开公共服务的治理边界,在那些管的太多又管不好的领域主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治理的格局。
3、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治理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资源互补势必形成两者之间合作的动力。
公共部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则是积聚双方的资源和力量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必须将其大力发展的原因。
非政府组织论文(2)
非政府组织论文(2)非政府组织论文篇二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组织的影响摘要:文章通过介绍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探寻我国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国际和国内的原因,进而充分说明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政府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影响一、非政府组织的涵义及特征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NGO。
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正式使用的。
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
在当时,这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
世界银行则把任何民间组织,只要它的目的是援贫济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促进社区发展,都称为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也叫Third Sector(第三部门)。
非政府组织就是由抱有相同或相近志愿的成员组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成员、领导结构的、超出于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之外,而且独立运作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关注于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是有别于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组织性,即有章程、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民间性(非政府性)主要是指独立与政府部门,既不属于政府又不受控制和支配;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进行利润分配;志愿性,成员的参加和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的;自治性,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还有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即不以取得政权为主要目标,也不从事传教活动。
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对于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了解,中国人是从国外的基金会开始的,西方一些著名的基金会从上个世纪社初,就关注世界上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1949年,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就中断了,2004年曾经有媒体称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元年,2005年在中国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人们才开始关注非政府组织。
政治社会学论文非正式政治 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
政治社会学论文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 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广州市的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是一个草根非政府组织(NGO),专注于维权和促进社区自治。
在政治社会学的框架下,该组织的活动可以被视为非正式政治的一种形式。
本文将从策略角度探讨该组织在广州社区中的行动策略,以及其对于非正式政治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广州市的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于2015年,由一群关注社区事务的居民组成。
该组织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和发展业主委员会,加强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
在中国社会,业主委员会被视为社区自我管理的一种形式,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二、行动策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采取了多种行动策略来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其中几种重要的策略:1. 社区意识觉醒和信息传播该组织认识到社区居民在业主委员会中的权益保护和自治参与方面缺乏意识。
因此,他们通过社区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居民对于自己权益的意识。
同时,他们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和业主群组,传播相关的信息和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2. 社区对话和协商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重视居民参与和社区对话。
他们定期组织社区座谈会、讲座和研讨会,为居民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讨论社区事务和权益保护的问题。
通过协商和对话,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关切,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3. 法律援助和维权行动当居民面对违法行为或者权益受损时,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支持。
他们与律师事务所合作,为居民提供法律指导和咨询。
在一些重大的案件中,他们组织集体行动,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业主的权益。
三、非正式政治的意义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作为一个草根NGO,在实践中体现了非正式政治的重要性。
非正式政治强调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在政治决策和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
该组织通过社区意识觉醒、社区对话和维权行动等策略,提高了居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了广州社区的民主自治。
ngo论文非政府组织论文:中国非政府组织运营模式研究
ngo论文非政府组织论文:中国非政府组织运营模式研究摘要:文章在清晰非政府组织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的运营模式进行对比,以浙江省商会为例,创新性提出了浙江省非政府组织的运营管理模式,希望能为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NGO);运营模式;浙江商会一、前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纵深推进,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由领域合一走向领域分离,现代社会的开放、异质、多元、分层性特征日趋明朗。
这些结构性的变化,无疑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国NGO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我国改革进程而逐步推进的,20世纪90 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面临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面临新的分化和合理定位,这种新的环境,客观上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大的空间。
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 000亿美元,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这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1.4万个,比上年增长7.0%,共有社会团体23万个,比上年增长8.5%,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18.2万个,比上年增长4.6%,共有基金会1597个,比上年增长19.2%,近十年的非政府组织数量表明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新世纪飞速发展。
目前,这些非政府组织正逐渐以其特定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组织能力和独立性,协调和沟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推动政府和企业开展经济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桥梁作用,受到工商业界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由于运营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政府组织独立性的发展和职能的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作用未得到充分的社会认可。
浅谈非政府组织管理论文
浅谈非政府组织管理论文篇一:行政管理论文(非政府组织)《行政管理学》课程论文(2009 - 2021 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简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所在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任维德完成日期:2021 年 6月 15日简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内容摘要]:非政府组织(NGO)是泛指除政府、市场之外的各种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
其正常存在和健康发展所发挥出来的积极作用对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是无可估量;但其非正常存在和无序发展又会给社会和民众造成不少危害。
因此,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将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列入国家的社会发展规划勉励和健全非政府组织发展体系在我国目前非政府组织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非政府组织 NGO 发展在当今中国,“NGO”还不是一个被很多人知晓的名词。
它的全称是“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意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者的组织。
它们对社会运行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更显重要和突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更有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时,NGO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
“中国NGO才刚刚起步,它们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在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NGO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说。
在我们国家“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下,NGO已经成为调节社会关系不可或缺的社会自治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大量空间,正是NGO的用武之地。
举个例子来说,孟加拉国政府曾经计划让95%以上的儿童都能接种牛痘,但依靠政府的力量,很多年仅完成了5%~10%,于是意识到政府既没有这个动力也缺乏基础设施来做这件事,因此求助于非政府组织,由它们来执行计划,最后达到了80%。
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
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非政府组织(NGO)是指由社会成员自主组织,独立于任何政府控制和支配的、具有公益性的组织。
它们致力于所代表的社会领域的公共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全球范围内,NGO在经济发展、教育、减少贫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NGO的发展,探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但是,NGO发展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NGO的发展经常受到政府的限制。
由于NGO独立于政府控制和支配,政府对于NGO的立法和监管都相对严格。
在一些国家,NGO需要遵守各种法规和规定,如NGO注册、资助来源公开透明等,这些限制可能会影响NGO的发展和工作效果。
另一方面,NGO还需要在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和关系,以便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NGO的发展需要合适的资金和资源。
NGO通常依靠个人捐赠、国际机构的资助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援助,以及自身的项目收入等方式来获得资金。
然而,这些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对NGO的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由于NGO通常具有公益性质,其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不平衡可能会使一些NGO难以维持其运作。
第三,NGO的发展需要建立信任和传播信息。
NGO的成功往往需要社会支持和参与。
NGO需要让公众了解自己的目标和行动,建立信任,并获得公共的支持和赞许。
NGO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宣传自身在特定领域的工作和成就,以便在公众中建立品牌和口碑。
同时,NGO也需要与公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反馈机制,以便更好地执行自己的项目和活动。
最后,在NGO发展中可能存在一些道德和合规性方面的问题。
由于其非政府性质和自治性,部分NGO可能会受到管理和道德标准的影响。
例如,有些NGO可能被指责忽略或违反财务和透明度标准,以及其他必需的监管和评价机制。
这些问题可能会使社会质疑NGO的真实意图和贡献,从而影响其发展和工作效果。
尽管NGO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他们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行政管理论文(非政府组织)
《行政管理学》课程论文(2009 - 2010 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简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所在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0 年 6月 15日简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内容摘要]:非政府组织(NGO)是泛指除政府、市场之外的各种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
其正常存在和健康发展所发挥出来的积极作用对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是无可估量;但其非正常存在和无序发展又会给社会和民众造成不少危害。
因此,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将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列入国家的社会发展规划勉励和健全非政府组织发展体系在我国目前非政府组织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非政府组织 NGO 发展在当今中国,“NGO”还不是一个被很多人知晓的名词。
它的全称是“Non-governmental or ganization”,意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者的组织。
它们对社会运行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更显重要和突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更有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时,NGO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
“中国NGO才刚刚起步,它们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在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NGO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说。
在我们国家“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下,NGO已经成为调节社会关系不可或缺的社会自治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大量空间,正是NGO的用武之地。
举个例子来说,孟加拉国政府曾经计划让95%以上的儿童都能接种牛痘,但依靠政府的力量,很多年仅完成了5%~10%,于是意识到政府既没有这个动力也缺乏基础设施来做这件事,因此求助于非政府组织,由它们来执行计划,最后达到了80%。
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
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本文首先对非政府组织(NGO)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概括,以便于对非政府组织(NGO)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对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给出了中国NGO的发展建议和方向。
标签:非政府组织中国NGO 现状发展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就是在市场和政府都失灵的前提下随着时代应运而生的民间组织,这种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实行自治,并通过运用一系列的非营利措施来解决社会中政府不便于直接控制的事项,依靠志愿精神去驱动整个社会的自治,以求达成社会的和谐。
它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志愿性、服务性、民主性、专业性等特点。
一、中国NGO存在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领域的变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默默无闻,并不太为人关注。
而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上百万志愿者们亲切的身影提醒人们,中国公民社会已经形成,NGO 正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在目前中国现实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国本土NGO还很不成熟,面临着种种问题,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并着力去解决。
其存在的问题有:(1)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虽然政府为了整治NGO管理混乱的局面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确立了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机制。
但我们应当看到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只不过是提高了NGO准入的门槛,并没有对已经进入NGO行业的团体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这正是出现上述案例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2)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性。
目前,中国属于严格的管理模式,但这并不是说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机制有多完善,而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使得非政府组织成为了政府组织的附庸,从而导致非政府组织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活动,处处为政府着想,而这种行为往往以损失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
各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范文
各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范文各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范文Introduction非政府组织(NGO)是指由私人人士、群体或组织自愿成立,非赢利性、非政府的组织。
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力量,NGO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及领域广泛,如环境保护、人权、社会福利等。
为了保证其有效运作和规范行为,各国制定了NGO管理制度。
一、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实行自由主义政策,鼓励NGO的发展。
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NGO需注册成为“非赢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获得501(c)(3)的豁免资格,才能获得相关的税收优惠和捐款免税。
同时,美国国内也有多个监管机构对NGO进行监督,包括联邦政府的税务局、司法部门等,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还注重透明度和问责制。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信息查找到NGO的财务报告、活动方案等。
此外,美国政府还鼓励NGO建立自律机制,通过自身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提高组织的效能和透明度。
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非常严格,主要由政府直接管理控制。
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政策逐渐松动,社会力量的发展也得到了空前的机会。
当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组织管理法》(以下简称《社会组织法》)。
根据该法,中国的非政府组织需依法注册,并接受政府的监管。
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规定了NGO的组织结构、资金来源和管理要求等。
同时,政府要求非政府组织履行法律、法规等义务,并强调不得干预政治、宗教等敏感领域的活动。
在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也受到一定限制。
政府对敏感领域的非政府组织活动进行审查,并对其活动进行监管。
同时,非政府组织的外国资金接收也需要向政府报备。
这样的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也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自由发展。
三、德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德国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注重权力分散和合作。
非政府组织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研究
非政府组织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研究非政府组织(NGO)作为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NGO具有组织形式多样、灵活性强等特点。
由于其无政府背景,NGO一直以来都试图寻求适应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非政府组织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两个方面对NGO进行研究。
一、NGO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半政治半社会的组织形式,通常是由民间团体、知名人士、志愿者、捐赠人士以及企业自愿组成。
NGO组织形式多样,比较常见的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非营利公司、文化协会等。
社会团体是NGO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一些志愿者或者自然人自愿结成的,以追求某种共同的非营利目标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形式。
社会团体具有自愿性、民间性、公益性等特点。
它们通常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接受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基金会是指由企业、政府或者个人自愿设立的机构,以慈善、公益等非营利性事业为宗旨,实施捐赠、社会福利、文化教育、学术研究等活动。
它们根据自身的条件设立基金,吸引更多的捐赠者,聚集更多的捐赠,支持更多的公益项目。
非营利公司属于非营利性机构的一种,在法律上被视为与其他公司并行。
其主要规定是不允许将公司纳入某个个人或者小集团的利益范围内,从而保证了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文化协会则是一种围绕某种文化特点而成立的组织形式,在中国民间扮演着扶贫济困、提高文化素质、推广民族文化等多重角色。
文化协会大多发展成了教育、研究、规划、管理等方面,起到了有益的促进和宣传作用。
二、NGO管理方式NGO的管理方式也具有很大的特点。
相较于政府机构、企业等,NGO的管理方式更多的是利用志愿者和项目组织的管理方式。
它们通常遵循企业文化,注重培养志愿精神和团队意识,拥有一定的运作成熟度和技术储备。
在组织管理方面,NGO最大的良好特性体现在志愿者机制上,非政府组织依靠志愿者和民间组织发挥了一定的力量。
本着公正、透明、高效、民主的原则,非政府组织通常会建立健全的志愿者制度,吸引更多具有公益意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志愿者。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中国NGO的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NGO的快速发展不仅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受到人们对环境问题、社会公益事业的日益关注所推动。
本文将对中国NGO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中国NGO的现状中国的NGO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兴起,起初为民间社会组织,虽然发展缓慢,但经过30年的积累和发展,走过了一段漫长且艰辛的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NGO日益增多。
目前,中国的NGO数量已经达到万千计,涵盖了教育、环保、健康、文化、社区服务等领域。
中国的NGO分布不均。
大多数NGO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农村地区的NGO相对较少。
此外,同时也存在一些大规模的NGO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这些NGO在社会服务领域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二、中国NGO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的NGO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政策环境不够友好。
中国的国家管理部门对NGO的监管相对较严格,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领域如人权、民主等方面。
这使得许多NGO面临着行政审批、资金来源受限等问题。
其次,资金支持不足。
相比于企业或政府部门,中国的NGO在资金来源上始终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是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导致企业和个人对NGO的捐款态度保持谨慎;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NGO来说,自身运营和项目开展所需的资金也总是捉襟见肘。
此外,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由于过去时间较短,许多NGO在组织机构、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方面仍较为欠缺。
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在工作推进、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三、中国NGO的未来发展尽管中国的NGO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从一些发展势头来看,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首先,近年来政府对NGO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政府通过发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NGO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对中国NGO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特点、动力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本文将回顾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到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分析不同历史阶段NGO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NGO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也将关注中国NGO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社会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中国NGO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探讨其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NGO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国NGO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步伐而逐渐展开的。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8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一阶段,一些以公益为目标的民间组织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影响力有限。
这些组织主要以社区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和帮助。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89-2000年)。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NGO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NGO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逐步放开了对NGO的限制,鼓励其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go论文非政府组织论文:中国非政府组织运营模式研究摘要:文章在清晰非政府组织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的运营模式进行对比,以浙江省商会为例,创新性提出了浙江省非政府组织的运营管理模式,希望能为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NGO);运营模式;浙江商会一、前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纵深推进,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由领域合一走向领域分离,现代社会的开放、异质、多元、分层性特征日趋明朗。
这些结构性的变化,无疑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国NGO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我国改革进程而逐步推进的,20世纪90 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面临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面临新的分化和合理定位,这种新的环境,客观上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大的空间。
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 000亿美元,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这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1.4万个,比上年增长7.0%,共有社会团体23万个,比上年增长8.5%,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18.2万个,比上年增长4.6%,共有基金会1597个,比上年增长19.2%,近十年的非政府组织数量表明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新世纪飞速发展。
目前,这些非政府组织正逐渐以其特定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组织能力和独立性,协调和沟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推动政府和企业开展经济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桥梁作用,受到工商业界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由于运营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政府组织独立性的发展和职能的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作用未得到充分的社会认可。
目前很大一部分的非政府组织都存在运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组织发展模式不清晰,严重影响其职能的充分发挥,所以非政府组织的运营管理模式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些思考,在探讨非政府组织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以浙江商会为例,对浙江省非政府组织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二、非政府组织的内涵和特点1. 非政府组织概述。
非政府组织,即NGO,英文全称“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也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其原动力是成员之间的志愿互助精神,经济来源主要是社会及私人的捐赠。
在中国,学者们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概括起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正面界定法,一种是剩余界定法。
正面界定法可分为四种:法律界定、组织的资金来源界定、组织的目或功能界定以及“结构—运作”类型界定。
剩余界定也分为三种:非政府界定、非市场界定和非营利界定。
这些不同的界定方法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界定,但各有各的特色和不足。
正如赛拉蒙教授所说,每一种界定方法都会部分地误导;但同时也反映着非政府组织的某种性质。
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界定尚未形成普遍共识,但基本上认为非政府组织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他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与其他非政治制度不断趋向分离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自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学者萨拉蒙和安海尔在综合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政府组织所具备的五个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我国学者王绍光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六个特征,即公益性。
这六个特征构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界定的基本标准。
在我国主要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也包括未经登记的各种民间“草根组织”。
它在弥补“政府失败”和“市场失灵”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公民自治能力的积极力量。
2.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还存在许多不宜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因素,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管理能力也较为低下,具体体现为:角色定位模糊、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薄弱等问题。
总的而言,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包括:(1)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政府性。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非政府组织成熟度较差,政府性较浓。
这种非政府组织的政府性表现为不能完全摆脱对政府行政机关的依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NGO的资源和能力有限、NGO成立门槛过高。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在资源占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NGO只有借助政府的资源才能生存和发展。
另外,NGO的准入标准较高,导致部分NGO只能通过挂靠到某一行政单位之下的途径取得合法性,这就加剧了非政府组织的政府性。
除此之外,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人事管理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并且其设置也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
(2)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营利性与非公益性。
非营利性与公益性是NGO的两大基本特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那些因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而未登记的非政府组织的大量存在,我国仍存在一定数量的非政府组织打着公益的幌子而从事营利活动。
并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还存在专业性和职业性不足,整体能力薄弱的问题。
总的来说,由于缺乏战略思考机制,非政府组织管理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组织的协商机制和资源整合能力较弱,使得我国非政府组织缺乏凝聚力,运营管理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应有职能。
中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运营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只有完善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运营模式,才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实现非政府组织的组织职能。
三、我国非政府组织运营模式创新研究从与政府的密切程度上,国际上常常把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模式分为美英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法国的大陆模式以及此两种的混合模式。
其中“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下非政府组织发展相对自由,不会受到政府组织的干涉;大陆模式下非政府组织必须接受政府的领导和监督;而混合模式兼有两者的特点。
而笔者要研究的是非政府组织内部的组织运营模式,强调的是其组织内部管理、运行、协调的形式。
1. 传统非政府组织运营模式分析。
一般而言,非政府组织运作机构一般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理事会,它的职责主要是制定方案、确立目标、招聘成员等。
第二层次是执行会长,它由董事会任免,其工作职责是执行董事会所制定的方案,管理组织资源,开发服务项目,拓展外界联络,争取社会募捐,考核和评估雇佣人员。
第三层次是带薪工作的职员,主要是协助会长工作,开展日常工作,人员培训,对各方面服务雇员进行评估和监督。
然而,这种传统的非政府组织结构及层次容易产生前述诸多问题,笔者在此引入两个模式——“公司运营模式”和“联合国运营模式”与非政府组织的运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1)“公司运营模式”分析。
所谓“公司运营模式”就是指公司指股东会选举产生的具有实际权力和权威的管理公司事务的董事会,执行股东大会权力,对公司进行内部管理控制。
董事会设立职业经理人CEO等向董事会负责,主持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并进行决策。
“公司运营模式”为企业更有效率的经营管理开辟了新途径,体现着真正的拥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公司制度的生命力和潜力在于:它能高度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为财产权的社会化和商品化提供有效的产权组织基础和运作机制,这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产或财产权形成和集聚的社会化、市场化;第二,财产运用和支配的社会化、市场化;第三,产权运作及其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第四,产权职能角色的社会化、专业化。
非政府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同公司运作是一样的,以商会为例,商会会长就像董事长,商会秘书长就像总经理,商会的产品是服务。
商会的目的是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加强凝聚力,这与企业扩大影响力,提升销售量,创造企业效益和利润的宗旨不谋而合,如果把非政府组织的运营模式结合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商会为例,采用企业的形式经营管理商会组织,形成秘书长职位职业经理人筛选制度的商会运营模式,一定对商会发展具有很强的职业会促进和效率提升。
(2)“联合国模式”分析。
所谓联合国模式,即采用联合国的组织运作方式,管理非政府组织的模式。
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是其权力机构,联合国秘书处是其职能机构。
秘书处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这些机构制定的方案和政策。
它由秘书长和联合国组织所需要的职员组成,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联合国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自愿性组织的协调功能,实现组织内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权利义务分摊的目的,在当前而言,是国家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最佳协调机构。
安理会及秘书长模式就相当于非政府组织的理事会及秘书长模式,联合国模式更多的是充当协调机构的角色,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而非政府组织从外部上讲和联合国的形式非常相似。
2. 非政府组织运营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商会为例。
为更清晰研究非政府组织的运营模式,本文选择以浙江商会为例进行分析,尝试创新商会的运营管理模式,以促进商会发挥其职能。
研究主要浙江商会,包括上海浙江商会、江苏浙江商会、安徽浙江商会、湖南浙江商会等等,发现商会的组织结构及内部运营模式设置基本维持委员大会、理事会、会长到秘书长,再到常设部门的基本组织架构。
这种商会内部运营模式,实际上作为常设部门的秘书处成为商会的主要职能部门,相对权利较大,但是过于偏重事务性的管理,而没有真正实现商会管理的多层次、多角度、多职能的完善,这点并不符合未来浙江商会品牌化发展的趋势,其运营管理模式应该更加注重战略和品牌的发展。
作为中国典型的非政府组织,浙江商会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特点。
首先,浙江商会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体系,在许多地区都有专门的浙商组织,而且建立了一定的沟通、交流平台。
目前,在全国30个省区都设有浙商分会,基本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浙商体系。
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4个省级区域,除了西藏自治区、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没有正式的浙商协会,其他地区都设立正式的浙江商会组织。
其次,协会的运作和管理机制不清晰,分工定位很不明确。
最后,小型的浙江商会琳琅满目,未成立同类型非政府组织的总机构,缺乏活动和沟通,各商会之间的对抗、冲突、内耗不断,大大降低了浙江商会的职能效率。
浙江商会的确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甚至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这种管理机制不清晰的问题和职能发挥的不足一定不利于浙商未来的发展,需要完善浙商协会的管理运营模式,强调公司化的战略品牌管理以及专业化效率化的服务才能真正符合浙商发展的需要,提升浙商平台的沟通交流,不断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