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模式
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应用1. 引言1.1 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激发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知识,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和感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情绪认知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学生成长中的情感需求,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通过情感体验式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知识,更能够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传统道德境界。
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干扰。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青春期,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能力都在发展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由于您要求输出2000字内容,此处省略部分内容】2. 正文2.1 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如贫富差距、权力斗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作者:周连勇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7期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学动态系统,而情感教育是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联系的“纽带”。
实施情感教育应着重强化教师、学生、教材,研究三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方式,寻求情感因素与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结合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模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情感的实施模式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激活教学过程中的这一“人、人”系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情感。
此模式分为三个阶段:1.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协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是双方情感互相表现、互相交流的过程。
而人的情感是带有倾向性的,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彼此情感相容,才能排除双方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才能心情舒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应对学生尊重爱护、信任激励、关心体贴,做到“以情育人”。
同时,学生要自尊自重、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尊重师长,从而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坚实基础。
教师应以宽容、豁达、尊重、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认知要求、愿望、思想和方法便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3.教学结束阶段师生共同矫正不足,消除师生之间的负面情绪,建立起民主、平等、真挚的师生关系,然后再返回到新的教学准备阶段。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实施模式良好的学习品质主要包含动机、兴趣、意志三个因素,它是学生心理活动中的动力系统,起着发动、维持和调节作用。
在“学科计划、学前补偿、学科新授、学后复习、学习评价、学科总结”的课堂教学时序中,教师有效地运用这三个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论情感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行为优化
论情感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摘要】情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优化,其情感性处理策略体系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其自身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情感教学模式教学行为优化【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097-02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不多,且大多数只是从理论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构进行思考,对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培养途径和模式研究很少。
笔者认为,情感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
一、情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优化情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要达到以情优教的目标,即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情感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就是要对教学行为进行优化,而教学行为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因此,人的能力是和一定的外部行为相对应的。
同时,一种行为经常得以强化,就会以一定的观念沉淀下来,从而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活动任务的完成。
其次,情感教学模式是要促进教与学情感的优化。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对人的活动影响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属性;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直接调节着人的生理行为、认知行为和人际行为。
所有这些都直接反映到教师教学行为上,从而使教师教学行为得以改变。
再次,情感教学模式是要创建情感和知识相互促进的教学格局。
这就给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而这也正是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实质标准。
情感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优化作用。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情感交往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情感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情感关系,通过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使学生在积极情感氛围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情感交流,彰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关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交流传递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和动力。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情感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理解、辨别和表达的能力。
在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情绪困扰和矛盾冲突,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管理能力。
情感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
情感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摘要]文章对情感教学的内涵及原则进行简要梳理,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教学教学原则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数学学科性质认识的深入以及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正式提出,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因此,在学生发展最关键的初中阶段,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恰当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设置一些数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基于此,本文选择初中教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一、情感教学的内涵及原则(一)情感教学的界定情感教学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情感教学的原则1、寓教于乐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操作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
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状况,而且还要关心学生接受信息,努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学内容。
2、以情施教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快乐、饱满的良好情绪状态-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三是教师要善于情感性的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
3、师生情感交融原则。
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师生间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来促进师生间人际情感交融、学生间人际情感交融。
要重视课堂外师生交往活动,促进师生情感的积累。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根据情感教学应遵循的三条教学原则,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的情感教学,具体实施策略如下:(一)寓教于乐原则在情感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1、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模式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模式的探讨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促进青少年心灵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纵观教育全局,情感教育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语文学科是进行情感教育最好的学科,具有自身学科的独特优势,但在情感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不足,没有实现情感教育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寻找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依然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1语文情感教学的含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和情感。
简单地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
比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能使人轻松愉快;失去亲人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面对别人的挑衅会引起激动或愤怒;美好的事物使人产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
所谓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去评判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语文情感教育,如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语文情感教学模式的构想情感教育首先必须唤醒学生的情感。
激发情感,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潜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另一方面是指唤起学生与课文情感基调相似的感情,以便深入感受课文丰富细致的情感。
2.1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积极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
教案中的情感教育设计
教案中的情感教育设计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进行情感教育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室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例如,在教案中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培养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友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通过这样的情感交流,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与学校的支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设置情感目标在每个教案中,教师都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感目标,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面对困难的情感态度。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情感目标为“尝试和坚持面对数学题目的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品质。
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设计,学生将更加勇于面对困难,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提供情感支持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情感丰富的诗歌或故事,让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感受情感的力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情感支持小组,让学生在其中分享自己的情感困扰,倾听他人的故事,获得支持和鼓励。
通过这些情感支持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学会寻求帮助,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引导情感表达与理解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与理解的活动,以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不同的情感状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分享感受,培养他们对情感的觉察和理解能力。
情感教育教案设计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情感教育教案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教学目标的明确:情感教育教案设计中,要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情感素养以及需要培养的情感能力,进而设计出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学科知识和校本课程,确定学习目标,制定有效的情感教育教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
教学策略的选择:情感教育教案设计中,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学习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针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教案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的设置:情感教育教案中,除了要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角度、多途径的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情感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内化为自己情感素养的提升。
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在情感教育教案设计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针对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应当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衡量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体验式的评价方式,如艺术创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以更直观、全面的方式反映学生的情感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进步。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情感教育教案自然也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技能。
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设计一份成功的情感教育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们应当注重这些方面的实践和研究,以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各种实践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音乐课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门学科,但是学生并没有在日常的音乐课堂中展现出光芒。
教学也出现一些问题,只关注了歌曲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方面的提高,教师对音乐课上学生的评价缺乏发展性、缺少实质的有效性。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学科本身具备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和情感教学的优势。
音乐教师应重视学生情感特征和情感内容的研究,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音乐课堂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感受情感教育的殿堂。
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在音乐学科的知、行、意三方面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五层次模式,而这一模式是由感性情感到理性思维再到感性文化的一个过程。
一、聆听引领,问题开启,感受情感在教学中,我们重视了与学生的对话,提问的技巧,力图从问题开始,建立一条和学生情感对接的罗马大道。
提问抓住音乐中的亮点,亮点是聆听的一个抓手,让学生轻松的、快乐的、有意识的专注到音乐里,并以点贯线带面,逐渐看到整个音乐的“森林”,让学生会听音乐,听懂音乐。
提的问题是具体的,直指音乐的,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对应的,每一次活动由一个问题引出,问题就是听点,能够让学生逐步由体验获得的经验积累上升到较为理性的认识,同时改变以往提问的策略,由引导关注聆听开始向需要思维的参与进行发展,如对比、记忆、辨别、想象等。
下面就我的一节课作简要说明:从欣赏乐曲风格入手,小学人音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的第一课的单元主题《茉莉芬芳》。
这个单元有三首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茉莉花》,分别是: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
这节课将先把江苏民歌《茉莉花》与东北民歌《茉莉花》进行对比聆听。
这堂课安排了三个大的内容:首先导入,欣赏三首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歌曲片段,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三首歌曲音乐风格会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是让学生对比欣赏东北、江苏《茉莉花》。
幼儿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方法
幼儿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方法幼儿期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阶段。
情感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方法,包括创设情感互动环境、培养共情能力、引导情绪表达、塑造情感正念等。
首先,创设情感互动环境是幼儿活动中情感教育的基础。
幼儿园应为孩子们创造具有积极情感的活动氛围。
例如,设立互动游戏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友谊和乐趣;设置合作小组,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互助和团结。
此外,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和表达,引导幼儿通过争论、协商、分享等活动方式,培养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其次,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也是重要的情感教育方法。
共情是指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方式进行训练。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观察他人的行为举止,并帮助他们思考他人的情感需求和感受。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剪纸等艺术活动来表达并分享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强他们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关注。
此外,引导幼儿表达情绪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幼儿常常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而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等适当的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和表达情绪。
同时,可以设置情感日记,让幼儿记录自己每天的情感变化,并鼓励他们在情感日记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这样有助于幼儿提升情绪表达能力,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塑造情感正念对幼儿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感正念是指关注内心情感并对其进行审视和调节的能力。
幼儿园可以设置情感正念训练课程,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练习等方式,帮助幼儿觉察自己的情绪体验,理解情绪起源和变化的规律,并学会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应对不同情绪。
总之,幼儿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方法包括创设情感互动环境、培养共情能力、引导情绪表达、塑造情感正念等。
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活动,帮助幼儿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肖忠海来源:《江西教育C》2024年第06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初中教育也不例外。
良好的教育机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科性质,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收获,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基于科学的原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一)基本内涵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和互动交流,从而自主建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通过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创造与课程内容相符的虚拟环境,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具体而言,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将学生的情感作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通过创造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索,帮助学生完成情感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和互动来表达情感,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
(二)重要作用首先,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認知能力。
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局限,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践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不断尝试新的学习策略,从而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并最终发展出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其次,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
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模式
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模式教案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安排。
其中,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在教案设计中应用。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情境教学模式,是以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或学习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情境教学模式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主体性:情境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在情境中需要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2.启发性:情境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的培养:情境教学模式在情境的构建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感因素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4.真实性:情境教学模式追求教学的真实性,力求将学习情境设计得与现实生活贴近,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真实的学习场景。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安排来应用情境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1.情境的创设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
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设计一个小剧场表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而在数学课中,可以构建一个购物场景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的活动来学习应用数学知识。
2.问题的提出在情境教学中,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切入点。
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中,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的安排合作学习是情境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导向中学教师的情感导向教学策略
情感导向中学教师的情感导向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外,还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情感导向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阐述情感导向中学教师的情感导向教学策略。
一、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导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沟通。
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怀他们的成长。
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纳学生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促进学生情感的积极发展。
二、创设情感温馨的课堂氛围情感导向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情感温馨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温暖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来表达对学生的关怀和支持。
合理的课堂布置,如鲜花、装饰画等可以增加课堂的亲和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借助实践活动培养情感素养情感导向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并培养其情感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启发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情感体验。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社会的温暖和责任,从而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和认知。
四、开展情感教育课程情感导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感态度。
为此,教师可以开设情感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
情感教育课程可以包括情感管理、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提升情感表达和应对能力。
五、教师情感示范与引导情感导向中学教师应成为学生情感发展的示范与引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态度和言行来塑造学生的情感认知。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积极向上的情绪去引导学生,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关心。
六、正向教师评价与鼓励情感导向教学强调通过正向的教师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其情感能力。
教案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
教案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情感的引导、情感的体验、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案作为教学计划的一种具体呈现形式,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因此,如何在教案中体现情感教育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任务。
本文将就其具体实践进行探讨。
一、规定情感目标情感教育不能像其他科目一样,以知识点为主要目标。
情感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教育引导、体验和反思等方式,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积极向上、正直诚实、富有同情心等品质。
教师需要将情感目标融入到教案Design方案中,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二、关注情感过程情感教育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需要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
因此,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情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感知、体验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具有情感色彩的篇目,在讨论时设立让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有情感内涵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体验到数学美。
三、注重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课程,更应注重情感体验。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合理安排情感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比如,在音乐类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代表的情感内涵,学习弹奏技法,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美术类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体验、模仿、创作艺术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艺术品背后所代表的情感。
四、关注情感引导情感教育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制定教案时,需要注重情感引导。
教师应当具备从情感角度进行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力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审慎挑选适当的材料、话题和情感对话环节,创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浅析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浅析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念,通过情感的引导和体验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也需要借鉴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就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应用进行浅析。
1.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情感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态度。
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情感的引导和体验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3.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情感激发学习思想政治需要学生对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认知和体验,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激发,增强他们对历史、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情感教育主题活动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教育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产生对情感话题的认知,比如开展关于爱国主义、友爱、互助、诚信等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些情感,让情感体验深入内心,从而习得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
2.运用情感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比如通过音乐、影视、情感诗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感环境中进行感性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和素质。
3.体验情感教学氛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快的情感氛围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学的温情和人情,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满满的情感体验。
4.情感体验情景模拟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感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冲击,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认知更加深刻。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小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审美、表达和情绪的重要平台,如何有效地结合音乐教学和情感教育,成为了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表现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感知和体验各种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智慧。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一、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情感共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体验,通过音乐作品、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歌曲时,可以利用音乐细节、歌词意境等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然后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乐器演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通过乐器来情感共鸣。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情感沟通能力。
二、积极引导情感表达,激发情感创造
三、注重情感教育,促进情感发展
四、开展情感教学活动,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有效应用,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积极引导情感表达,注重情感教育,开展情感教学活动等方式,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只有在这样一个有情感共鸣、有情感表达、有情感教育的音乐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和表达智慧才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
希望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能够重视情感教学的有效应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语文情感教学模式探析
语文情感教学模式探析语文情感教育是一个有规律的阶段性教育,有不断递进深化的教育内容,是一个发展的情感教学思路,有一个激发、形成、调控与内化的教育过程。
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完成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根据情感变化的规律,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情感教育教学模式阶段性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塑造人品、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精神培育的总和,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情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思想家、教育学者关注,并对情感教育进行着不断探讨和研究。
然而,尽管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情感教育,但真正的收效并不大,我们还需要探索新的情感教育的途径,使情感教育成为自然的、轻松的、常规的课堂环节,所以建立科学的情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科学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既可使教育理论具体化,又可使教育实践得到升华。
所以,对于情感教学我们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情感教学模式,以便发挥情感教育的最大功能。
卢家楣教授曾这样诠释情感教学模式,就是“在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为目标的,并配有相应的情感教学策略和情感目标评价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实施情感教育最好的学科,既有学科自身优势,又有心理认知优势。
但语文情感教学不是教师的随感而发,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情感教学模式,对教学中情感因素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感的形成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不仅使学生形成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情感,让他们热爱语文,爱学语文,更要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内容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知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增强感知的深刻性,有一定的心灵触动,促进其情感的生成。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旁征博引,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对学生进行语文兴趣引导和语文功用的宣传。
情感教育渗透课堂教学方案
情感教育渗透课堂教学方案
情感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有效地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方案。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表演小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情感温度。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背后的意义和情感价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美妙之处。
总之,在实施情感教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从自身的情感修养和情感管理入手,树立正面的情感示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导向。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第 1 页共 1 页。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创新情感教学新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创新情感教学新模式付作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
情感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
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会使教学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精力饱满,情绪高涨,思维积极主动,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获得成功。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要重视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既要做他们的“良师”,又要做他们的“益友”,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姿态主动去理解、关心、爱护、信任学生。
一、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以情感明确真理追求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浓厚兴趣。
1.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
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雨丝般的描述,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
2.故事渗情,吸引学生在汶川大地震中,当我们的救援队员来到北川,大家惊讶的发现,这里最严重的地方不是汶川而是北川,战士们在这里巡回,突然听到在废墟里发出微弱的声音:“救我!谁来救我!”救援人员把那废墟搬开,用千斤顶把预制板掀开,发现里面有一个不到3岁的小女孩,她们已经被压了一天一夜,天就要亮了,战士们把那孩子拉了出来,小姑娘奄奄一息:“叔叔,快去救我的爸爸妈妈,解放军叔叔来了!”战士们听到以后,把预制板再撬起后发现,下面躺着的是孩子的父亲,母亲,而那一目让所有的战士流泪,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妈妈面朝上,支撑那块预制板,父亲背朝下,像俯卧撑一样,背上压着一块预制板,就在父亲母亲手臂交叉的中间,那个小小的空隙里,那位小姑娘幸存了,那是父母亲对女儿最后的呵护!3.媒体育情,形情交融情感教学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产生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三、以情感引导学生行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觉悟。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一种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得以发展和创新。
首先,社会情感学认为,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基础,情感智力是个体与社会交往、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发展。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教育和情感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智力,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通过情绪管理与他人良好地相处。
其次,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压力和挫折,而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帮助他们有效地处理情绪。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接受他人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进一步地,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教师的情感状态和情感技能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关怀、理解和支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最后,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角色中承担个人义务和权责,关注社会和他人的福祉。
而公民素养则是指个体具备履行公民职责的素质和能力。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社会情感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使他们具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能力。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教学模式(第一篇)入情阶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一堂学生喜欢上的成功的语文课,一定是教师学生都完全入境的课。
入境的第一重要环节就是课堂教学的导入,因此,教师在新课的导入环节切不可不重视,马虎对待。
好的导入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意境,让学生能从下课比较松懈的状态下马上被课堂的内容深深吸引,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设置悬念法,开门见山法,融情入画法,创设氛围法等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
作为老师,应该熟练地应用,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如:播放一段旋律悠扬,轻快的音乐,目的在于让学生静下心来,随着音乐放松,细细感受生活,回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下面的环节铺垫)二)育情阶段(点拨引导,以情育情)文学作品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
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在这一阶段中,首先应该分析讨论学生的质疑问难,从学生的难点出发,找到符合学生学路,作者思路,教师教路的切合点,这一切合点其实就是学生、教材、教师三者的情感交融点。
三)激情阶段(情感渗透,评价概括整)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情感内化阶段(情感内化,拓展迁移)仅仅能阅读课文还不够,我们语文课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以情育情,情感共鸣,使别人的情感内化成自己的情感。
所以,课堂教学还应重视情感的拓展迁移。
拓展迁移表面上看似乎与课文教学无关,实际上这一环节很重要,它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这一环节的处理比较灵活,我们可以放在课堂的结尾进行,也可以放在课外由学生合作完成。
四、情感驱动模式应注意的几点:1、情感驱动只是一个助推剂,而不是教学的主体。
所有的手段都应该为教学服务,所以,教师在选择时必须慎重,选择不当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2、情感是感性的,也是不稳定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渗透,不断地强化,并且是不同层次的情感。
否则,这一过程就很难持续下去。
3、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
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4、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任何人的情感体验都不能替代,因此,教师的情感是不能替代学生的情感的,教师只能创设情境,情感的体验必须由学生这一主体自己完成。
只有这样,情感认知才能内化成语文素质。
总之,教师如果能创设情感情境,启发学生;在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投入情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在激励情感的过程中形成开放的、发展的结论,鼓励学生选择使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同时,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探求结果的方法,鼓励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地继续探索,以求异思维在阅读信息地加工中,不断产生新的创造信息。
就一定能在教学的结构中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情感的碰撞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并推动教学的过程不断地深入。
就一定能利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乐学”只要学生“想学”、“乐学”那么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勤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学”就水到渠成了。
情感教学模式(第二篇)一、小学语文情感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1.以情激情调动情绪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
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2.创设情境以境激情情境,情境,以请设境,以情入境,以境激情,以境语情——问题情境、模拟情境、交流情境、角色情境……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对学生的真爱,这些高尚的情感以教学情境为载体来体现,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创造。
叶圣陶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教师之情、文本之情、媒体之情来激发学生之情,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情感与互动的和谐统一情感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如果只强调情感,那就容易落入情境教学的模式;如果只强调互动,那又跟其他的互动课型没有区别。
它是以情感为纽带,以互动为学习方式的两者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要达到一下几点教学目标:①在教学互动中,增强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师生双方在追求学业、社会理想、人生目标等方面的相互吸引、期望、共鸣、互补等交往的心理效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②在教学互动中,调节教学关系和相互作用,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③在教学互动中,加强学生与情境的交互影响,推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来强化人与情境的交互激励作用,来推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二、小学语文情感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的框架小学语文情感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准备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发展互动。
1.开篇激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互动)2.创设情境,情景交融动真情(初步互动)学生情感被激发起来后,教师应该作为学生情感的“维持者”,继续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这一环节以教师创设情境为主导,学生参与情境活动为主体,达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
3.融入情境,和谐互动陶冶情(充分互动)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成为学生情感活动中的“成员”,和学生一起进入角色,融入情境,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师生的情感充分互动。
它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①教师与学生之间。
师生基本出于相等的地位,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
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
②学生与文本之间。
文本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③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
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动,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拓展情境,延伸教材升华情(发展互动)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内化后,往往会有“课终谙情情未了”的感觉。
如果教师能紧抓学生情感的余韵拓展情境,发展互动,不但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到新的高度,还能激起学生从课外继续汲取知识的兴趣,甚至能让他们带着已有的理性认识,在生活实践中去感染人,教育人,影响人,从而成为一个富有激情的对生活充满爱的活生生的生命体,把真、善、美作为人生追求的主题。
其他参考资料①情感类课文的教学模式:这类课文包括一部分记叙文、诗歌、抒情散文等。
教学策略:教师象一位导演,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进入“角色”,用心、用情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内容。
如教学程序为:“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层层递进,引导初读→再创情境,读好课文→凭借板书,复述课文→引导拓展,运用语言2.“以境染情”教学法“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
现代教育设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其声像并茂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发掘课文特点,恰当有效地运用多种手段,适度渲染课堂气氛,创造浓郁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展示优美画面,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能见其形,闻其声,感知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以达到引起共鸣并激发学习热情的效果。
假如配以相应的乐曲来推波助澜,再加之教师以优美的语言渲染点睛,定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中大受感染。
3.“品读激情”策略语文教学离不开读。
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语言环境中的美感体验。
教授课文时,教师要遵循朗读过程中情感伴随规律,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细心品味情感内蕴,然后再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快慢强弱的节奏,把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读出神韵,以声传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
4.“生活化教学”策略生活是语文的本源,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等途径,促使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灵相通。
在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与语文教材接壤,在生活中生成语文教学,通过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体验实践的机会,增强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