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技法讲解(课堂PPT)
合集下载
隶书教学ppt课件

32
17、宜丰勿瘦:笔画少、结构疏的字,要以丰 衬疏,宜把笔画写的粗壮丰满开张些,字形有 饱健飞动宽宏之感,间架端正,遒劲自然。
18、宜瘦勿肥:笔画繁多、结构宽大的字,应以 瘦衬密,要求清瘦但不细弱,宜把笔画的略细和 紧密些。运笔时注意间架结构匀称,不使字有局 促或松散之感。
19、宜穿勿粘:笔画交叉多的字,应注意上下 或左右间隔布白及交叉笔画的疏密、长短、宽 窄,穿插交叉处切不要粘连拥挤,笔画要清晰, 穿插要得体。
14、捺画宜小: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
肩相垫时,其蚕头雁尾不宜过大,应略 瘦薄。否则会使整个字不协调和不美 观。
15、左旁宜平:字的左边部首小,应把左部与 右边大的主体平头,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 示其笔画,使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16、右旁宜中:字的右边部分小,应把右部 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并居与中间,切 记偏上或偏下,以使整体有平衡协调之感。
20、偏旁揖让: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 分的大小而定,如主体较大,则偏旁略小,要 做到相互照应、迎让得体、密切配合,以窄让 宽、以小让大,和谐协调。
33
21、避同求异: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 并列或重叠,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区别, 以各部分微小的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的和 谐与生动。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19
上分点: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 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盼之势。
下对点: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 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
下分点: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 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
左二点: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 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弯撇:逆锋起笔后转锋向下,至中间出圆转向 左,圆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据结体的需要来定。
中国书法艺术(隶书)PPT课件

全称为《汉故谷城
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亦称《张迁表
颂》。此碑自出土
张
以来,为历代金石
迁
、书法家所推崇。 词旨淳古,隶书朴
碑
茂,字体方整中多
变化、朴厚中见媚
劲,蚕不并头,雁
不双设,外方内圆
,内捩外拓,是雕
刻、书法艺术的珍
品。为汉隶中方笔
之典型。
隶书的名词及艺术价值
隶书的名词
古隶、今隶、秦隶、汉隶、佐书、八分、草隶、魏隶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 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 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 “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 》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 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 组 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 ,如一部小的百科全书。该文从 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 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 的 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 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 蒙 学教材地位方为《千字文》、《 百家姓》、《三字经》所代替。
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 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万 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 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此碑自宋至今著录
最多,是一件书法
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历来被推为隶书
礼 极则,书风细劲雄
器
健,端严而峻逸, 方整秀丽兼而有之
碑 。此碑字口完整,
碑侧之字锋鋩如新
,尤其飘逸多姿,
纵横迭宕,更为书
家所激赏。攻汉隶
秦隶和汉隶
秦隶
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 ,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 体,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 为国家的标准书体。魏以后称为八分。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 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 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 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 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 了书写效率。
隶书介绍ppt课件

视觉冲击力。
隶书的篆刻技巧和风格多样,可 以根据不同的创作需求进行选择 和应用,以呈现出最佳的艺术效
果。
隶书名作欣赏
01
《乙瑛碑》
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字体工整、端庄,笔划流畅,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02
《礼器碑》
也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其字体秀丽、典雅,笔划精细,同样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03
02
隶书的艺术特点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结构特点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书字形多呈扁方形,与小篆的长方 形字形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隶书字 形更加强调左右分展,给人们一种宽 广、舒展的感觉。
主笔突出,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蚕头燕尾
隶书在书写过程中,强调笔画的曲折 变化,如“一波三折”的形态,使得 隶书的线条更加丰富、多变。
隶书的点画多呈俯仰呼应 的形态,这种笔画形态使 得隶书的线条更加生动、 有趣。
美学价值
古朴高雅
隶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 一,其古朴高雅的美学价值备受 推崇。隶书的线条粗犷、豪放,
给人一种古朴、高雅的感觉。
气势磅礴
隶书的书写风格气势磅礴,给人一 种恢弘、壮丽的感觉。隶书的线条 流畅、自然,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 感。
神韵生动
隶书的神韵生动、传神,给人一种 灵动、活泼的感觉。隶书的笔画形 态多变、丰富,使得其神韵更加生 动、有趣。
03
隶书的书写技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笔法
起笔与收笔
隶书的起笔和收笔需要清晰明确 ,起笔时可以略重,收笔时则要 轻而利落,以形成自然的笔触效
隶书的篆刻技巧和风格多样,可 以根据不同的创作需求进行选择 和应用,以呈现出最佳的艺术效
果。
隶书名作欣赏
01
《乙瑛碑》
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字体工整、端庄,笔划流畅,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02
《礼器碑》
也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其字体秀丽、典雅,笔划精细,同样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03
02
隶书的艺术特点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结构特点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书字形多呈扁方形,与小篆的长方 形字形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隶书字 形更加强调左右分展,给人们一种宽 广、舒展的感觉。
主笔突出,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蚕头燕尾
隶书在书写过程中,强调笔画的曲折 变化,如“一波三折”的形态,使得 隶书的线条更加丰富、多变。
隶书的点画多呈俯仰呼应 的形态,这种笔画形态使 得隶书的线条更加生动、 有趣。
美学价值
古朴高雅
隶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 一,其古朴高雅的美学价值备受 推崇。隶书的线条粗犷、豪放,
给人一种古朴、高雅的感觉。
气势磅礴
隶书的书写风格气势磅礴,给人一 种恢弘、壮丽的感觉。隶书的线条 流畅、自然,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 感。
神韵生动
隶书的神韵生动、传神,给人一种 灵动、活泼的感觉。隶书的笔画形 态多变、丰富,使得其神韵更加生 动、有趣。
03
隶书的书写技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笔法
起笔与收笔
隶书的起笔和收笔需要清晰明确 ,起笔时可以略重,收笔时则要 轻而利落,以形成自然的笔触效
《隶书技法讲解》

1藏锋逆入, 取足逆势。
3 收笔回正笔 锋,自然提笔,
出锋稍快。
2行笔取侧 势,运笔自 然不迟钝。
4.捺画
1逆锋起笔,
取侧势。
2 向右下方 中锋行笔
3 铺毫 顿按
4笔锋往右方,
再略微右上方 顺势提出。
5.点画
(平 点)
(竖点)
(两点组提笔 往上,逆入翻 锋下行
技法要领:横长竖短,横细竖粗, 一 波三折, “ 雁 不双飞”。
2顺势中锋右
行,匀速。
3提锋略向左下
回收,收笔轻。
1 左下方
藏锋逆入,
取侧势。
2中锋右
行,略拱,
勿滑。
3 向右下 方铺毫
4逐渐 提笔出 锋,力送
笔端,勿
露虚尖。
3.竖画
1 藏锋逆 入,落笔不 得有顿头。
2 顺势中锋
下行,匀速。
3上提回锋,收 笔自然而轻。
收笔略尖 细,笔锋 虚回,类
悬针竖。
4.撇画(最基本笔画)
隶书技法讲解
隶书的笔法特点七 位
1 . 行 笔 以 " 迟 涩 "不为 主 , 追 求 力
透纸背的厚重感,表现古拙、苍
劲之美;
好不牵
学副早
飘 速 世 2.起比一般为逆锋,行笔为中锋,
收笔或露锋或回锋;
3.运笔过程中的提笔和按笔, 一般 極 君 是
用在笔画的转折处。
笑董叭
隶书的笔法
1. 横正1藏锋逆 入,慢起。
3有向背 之势
4同竖画收笔
7.钩画
1.逆锋起笔,翻 锋作竖画下行。
3笔锋稍驻即 提锋回收
2 向左弯
转,行笔稍
缓,过渡自 然无折角。
3 收笔回正笔 锋,自然提笔,
出锋稍快。
2行笔取侧 势,运笔自 然不迟钝。
4.捺画
1逆锋起笔,
取侧势。
2 向右下方 中锋行笔
3 铺毫 顿按
4笔锋往右方,
再略微右上方 顺势提出。
5.点画
(平 点)
(竖点)
(两点组提笔 往上,逆入翻 锋下行
技法要领:横长竖短,横细竖粗, 一 波三折, “ 雁 不双飞”。
2顺势中锋右
行,匀速。
3提锋略向左下
回收,收笔轻。
1 左下方
藏锋逆入,
取侧势。
2中锋右
行,略拱,
勿滑。
3 向右下 方铺毫
4逐渐 提笔出 锋,力送
笔端,勿
露虚尖。
3.竖画
1 藏锋逆 入,落笔不 得有顿头。
2 顺势中锋
下行,匀速。
3上提回锋,收 笔自然而轻。
收笔略尖 细,笔锋 虚回,类
悬针竖。
4.撇画(最基本笔画)
隶书技法讲解
隶书的笔法特点七 位
1 . 行 笔 以 " 迟 涩 "不为 主 , 追 求 力
透纸背的厚重感,表现古拙、苍
劲之美;
好不牵
学副早
飘 速 世 2.起比一般为逆锋,行笔为中锋,
收笔或露锋或回锋;
3.运笔过程中的提笔和按笔, 一般 極 君 是
用在笔画的转折处。
笑董叭
隶书的笔法
1. 横正1藏锋逆 入,慢起。
3有向背 之势
4同竖画收笔
7.钩画
1.逆锋起笔,翻 锋作竖画下行。
3笔锋稍驻即 提锋回收
2 向左弯
转,行笔稍
缓,过渡自 然无折角。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课件

而过。(撇和捺对称,称为“八分书”)。
5、点画 是其他笔画的浓缩,包括:平点、竖点、撇点、捺点等。
起笔大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藏锋逆入,要写的生动灵巧、彼此呼应。 注意:“三点水”的特殊写法。
6、钩画 隶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钩,多为似钩的弯曲形态,钩画
行至弯处,要转动笔峰,保证中锋行笔,末端向左上或下回 锋收笔。
偏旁部首特点显著,通过学习可清楚的看到汉字 的流变。
1、双立人、提手、示字 双立人首笔为小短横或点;
提手可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弯钩; 示部首笔为短横,斜点忌写横竖交叉处。
2、三点水、竖心、女字、绞丝 三点水的三点收笔所指方向偏右上方。
竖心有篆法痕迹,不宜过宽 女字旁左右两笔取弧形,上面可对应碰住。 绞丝有篆法痕迹,转折处裹锋用笔。
具体可分为上收下放、左收右放、内收外放等。 字内的空间较紧密,字外空间较空旷,这是
《曹全碑》显著的特征。
隶书常识及 曹全碑笔法
周广哲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
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 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 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而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书 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有时 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书体。
(三)、蚕头雁尾时 期--------东汉中后 期
进入东汉,隶书 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 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 成熟。
隶书笔法特点
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 力透纸背的厚重感,横平竖 直,笔画均匀、 平稳、表 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 和之美。
5、点画 是其他笔画的浓缩,包括:平点、竖点、撇点、捺点等。
起笔大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藏锋逆入,要写的生动灵巧、彼此呼应。 注意:“三点水”的特殊写法。
6、钩画 隶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钩,多为似钩的弯曲形态,钩画
行至弯处,要转动笔峰,保证中锋行笔,末端向左上或下回 锋收笔。
偏旁部首特点显著,通过学习可清楚的看到汉字 的流变。
1、双立人、提手、示字 双立人首笔为小短横或点;
提手可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弯钩; 示部首笔为短横,斜点忌写横竖交叉处。
2、三点水、竖心、女字、绞丝 三点水的三点收笔所指方向偏右上方。
竖心有篆法痕迹,不宜过宽 女字旁左右两笔取弧形,上面可对应碰住。 绞丝有篆法痕迹,转折处裹锋用笔。
具体可分为上收下放、左收右放、内收外放等。 字内的空间较紧密,字外空间较空旷,这是
《曹全碑》显著的特征。
隶书常识及 曹全碑笔法
周广哲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
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 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 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而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书 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有时 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书体。
(三)、蚕头雁尾时 期--------东汉中后 期
进入东汉,隶书 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 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 成熟。
隶书笔法特点
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 力透纸背的厚重感,横平竖 直,笔画均匀、 平稳、表 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 和之美。
隶书ppt课件简短

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践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书 写中,提高个人的隶书书写水平。
学习隶书的难点与注意事项
难点
隶书的书写要求严格,笔画和结构都 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练习和领悟 。
注意事项
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耐 心和恒心,不要急于求成;同时要注 重实践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逐步提高自己的隶书书写水平。
隶书的特点
字形扁方,结构平整,用笔有 波势、点画,粗细变化丰富。
隶书用笔藏头护尾,笔笔断, 笔笔逆,重笔涩而逆,轻笔动 而顺,呈现厚重而富有立体感 的点画形象。
隶书的波画是特有的笔画,其 形态犹如飞燕掠食,又被称为 “燕尾”。
隶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秦代隶书
字形尚存篆意,点画有明显的 隶书特点,如“蚕头燕尾”的
对称平衡
隶书在章法上讲究对称平衡,即通过 字形的对称和笔画的长短、粗细等手 段来达到整体的平衡感。
03
隶书的学习方法
学习隶书的重要性
01
02
03
传承文化
隶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 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文化内涵,学习隶书有助 于传承中华文化。
提高审美
隶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习隶书有助于培养和 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
隶书PPT课件简短
contents
目录
• 隶书简介 • 隶书的笔画与结构 • 隶书的学习方法 • 隶书的欣赏与应用
01
隶书简介
隶书的起源
01
隶书起源于秦朝,是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所产 生的一种书体。
02
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逐渐演变 而来,其产生与当时的官狱多、 事繁、篆书难成、奏章、简牍需 要快速书写有关。
隶书书写指导PPT学习教案

捺画
转折
第11页/共24页
隶书的结体
隶书的结体与篆书、楷书有明 显的不同。
横向取势 字体扁方
第12页/共24页
由于隶书的波磔是向左右分开的,所以粗看大部分 字呈扁方形,如图一“立”、“之”、“君”、 “迟”等字。
但是,隶书上承篆书,有些字横画较多,往 往字形又写成竖长方形,如图二中“画”、 “真”、“育”、“台”等字。这就要求我 们要因字立形,灵活处理。
第5页/共24页
笔画
结体
章法
砖瓦
框架
第6页/共24页
布局
短横
长横
短横:逆锋入纸,然后将笔锋转向右行,注意要做到中锋行笔, 收笔时提锋回收。
长横:长横也同样是逆锋入纸,然后调整笔锋右行,要注意笔画曲直、粗 细 的细微变化,到末端笔肚向右下方重按顺势向右上方逐渐提笔,形成
雁尾。
第7页/共24页
2、竖画。
第13页/共24页
隶书字体中多有一偏于横向的笔画为主笔。主笔要写的 厚重劲挺、开张舒展。其他的笔画则应写得收敛一 些。这样,一字之内,笔画主次分明,字结构便美 观生动。
第14页/共24页
追求平稳对称也是隶书结体的 一个特点。例如“大””文”” 人”“方”各字,由于撇捺舒 展,大体平稳对称,整个字就 显得生动耐看。
章法
纵有序,横有列 字距宽,行距密
第20页/共24页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除了书写内容还需要 落款和盖上印章。
第21页/共24页
邓石如 伊秉绶
金农
第22页/共24页
谢 谢!
第23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藏锋起笔,转入中锋向下方行笔,到末端回锋收笔。
第8页/共24页
转折
第11页/共24页
隶书的结体
隶书的结体与篆书、楷书有明 显的不同。
横向取势 字体扁方
第12页/共24页
由于隶书的波磔是向左右分开的,所以粗看大部分 字呈扁方形,如图一“立”、“之”、“君”、 “迟”等字。
但是,隶书上承篆书,有些字横画较多,往 往字形又写成竖长方形,如图二中“画”、 “真”、“育”、“台”等字。这就要求我 们要因字立形,灵活处理。
第5页/共24页
笔画
结体
章法
砖瓦
框架
第6页/共24页
布局
短横
长横
短横:逆锋入纸,然后将笔锋转向右行,注意要做到中锋行笔, 收笔时提锋回收。
长横:长横也同样是逆锋入纸,然后调整笔锋右行,要注意笔画曲直、粗 细 的细微变化,到末端笔肚向右下方重按顺势向右上方逐渐提笔,形成
雁尾。
第7页/共24页
2、竖画。
第13页/共24页
隶书字体中多有一偏于横向的笔画为主笔。主笔要写的 厚重劲挺、开张舒展。其他的笔画则应写得收敛一 些。这样,一字之内,笔画主次分明,字结构便美 观生动。
第14页/共24页
追求平稳对称也是隶书结体的 一个特点。例如“大””文”” 人”“方”各字,由于撇捺舒 展,大体平稳对称,整个字就 显得生动耐看。
章法
纵有序,横有列 字距宽,行距密
第20页/共24页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除了书写内容还需要 落款和盖上印章。
第21页/共24页
邓石如 伊秉绶
金农
第22页/共24页
谢 谢!
第23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藏锋起笔,转入中锋向下方行笔,到末端回锋收笔。
第8页/共24页
隶书知识与鉴赏课件

04
隶书的临摹与创作
隶书的临摹
隶书的基本笔画
学习隶书的基本笔画,如 横、竖、撇、捺等,是临 摹的基础。
隶书的结构特点
掌握隶书的结构特点,如 扁平、横展、左右舒展等 ,有助于更好地临摹隶书 。
隶书的章法布局
了解隶书的章法布局,如 行列、字距、行距等,有 助于整体把握隶书的风格 。
隶书的创作
深入了解隶书
隶书知识与鉴赏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隶书简介 • 隶书的笔画与结构 • 隶书名作鉴赏 • 隶书的临摹与创作 • 隶书在现代的应用 • 隶书的鉴赏与收藏
01
隶书简介
隶书的起源
01
隶书起源于秦朝,是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推行的小篆书体,由于小 篆书写起来较为困难,逐渐演变 出更为简便的隶书。
02
厚重的感觉。
主次分明
隶书在结构上讲究主次分明, 即通过笔画粗细、长短、曲直 等变化来表现字的主次关系。
呼应顾盼
隶书在结构上讲究呼应顾盼, 即通过笔画之间的相互呼应、
顾盼来表现字的动态美。
俯仰向背
隶书在结构上讲究俯仰向背, 即通过字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
表现字的整体美。
隶书的章法
01
02
03
字距大于行距
隶书的章法一般字距大于 行距,以突出字的整体效 果。
行气贯通
隶书的章法讲究行气贯通 ,即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相 互关系来表现章法的动态 美。
错有致
隶书的章法讲究错落有致 ,即通过字形的大小、长 短、粗细等变化来表现章 法的整体美。
03
隶书名作鉴赏
《乙瑛碑》鉴赏
总结词
端庄秀丽,典雅大方
详细描述
《乙瑛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字体端庄秀丽,典雅大方,被认为 是隶书艺术的巅峰之作。其笔画平直,结构严谨,章法整齐,给人以清新自然 的美感。
中国书法艺术(隶书)赏析 PPT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洋洋大观的艺术珍品,以及重表现、重 传神、重写意、美善相兼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追求,集中体现了崇尚自然、 体征生生、实践德行,以及以自我生命去契合宇宙生命等民族 特色,是人们通过审美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
四、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1、书法的艺术标准
1)必须具备可读性和观赏性 2)必须符合书写的法度 3)要雅俗共赏(形神之美,风韵神采 )
仅是技丶艺,更是道。尺幅之间,构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 既然是艺术那一定有技巧技法。但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读书、
阅历、修养、精神气质、风釆神韵、及综合素质等都能于书法 中得以体现。
2、书法欣赏
❖ 笔法、字法、章法 ❖ 笔法提按顿挫, ❖ 线条的枯湿浓淡、曲直方圆 ❖ 结构的大小、欹侧与视觉张力 ❖ 行气的连贯与张弛 ❖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 总之,通过意象营造意境
书法中的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
❖ 从笔画上看: ❖ 点与画、横与竖、撇与捺、方折与圆转、粗与细
❖ 从笔法上看: ❖ 中峰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提与按、起与伏、轻与重、迟
与速、疾与涩、逆与顺、往与复、纵与放、垂与缩、连与断、 抑与扬、凝重与浮滑、轻灵与沉健、还有所谓欲左先右、欲下 先上等等
书法中的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
甲骨文(古
钟鼎文(金
石鼓文(籀
书
篆)
文)大
文)
体
篆
演
玉箸
秦
铁线
变
篆
小篆
篆
示
篆
意 图
秦
汉
隶
隶
隶
书
今
章
狂
草
草草
草
楷
书行
书
魏
唐
书
四、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1、书法的艺术标准
1)必须具备可读性和观赏性 2)必须符合书写的法度 3)要雅俗共赏(形神之美,风韵神采 )
仅是技丶艺,更是道。尺幅之间,构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 既然是艺术那一定有技巧技法。但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读书、
阅历、修养、精神气质、风釆神韵、及综合素质等都能于书法 中得以体现。
2、书法欣赏
❖ 笔法、字法、章法 ❖ 笔法提按顿挫, ❖ 线条的枯湿浓淡、曲直方圆 ❖ 结构的大小、欹侧与视觉张力 ❖ 行气的连贯与张弛 ❖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 总之,通过意象营造意境
书法中的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
❖ 从笔画上看: ❖ 点与画、横与竖、撇与捺、方折与圆转、粗与细
❖ 从笔法上看: ❖ 中峰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提与按、起与伏、轻与重、迟
与速、疾与涩、逆与顺、往与复、纵与放、垂与缩、连与断、 抑与扬、凝重与浮滑、轻灵与沉健、还有所谓欲左先右、欲下 先上等等
书法中的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
甲骨文(古
钟鼎文(金
石鼓文(籀
书
篆)
文)大
文)
体
篆
演
玉箸
秦
铁线
变
篆
小篆
篆
示
篆
意 图
秦
汉
隶
隶
隶
书
今
章
狂
草
草草
草
楷
书行
书
魏
唐
书
怎样写好硬笔字-实用硬笔书法教程》课件 4-1 硬笔隶书笔画技法

4-1 硬笔隶书笔画技法
学习流程
Learning process
01 情境导入 02 横画 03 竖画 04 撇画 05 捺画
06 钩画 07 折画 08 点画 09 教学示范与课堂训练
PART-01
情境导入
隶书的由来
PART-02
横画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隶书的横画有两种, 一种为平横;另一种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
(1)内折与外折 内折就是写完横笔后,向右上方提,然后折回向内写,竖呈内弯,有明显的折肩。
外折继承了篆书的折法,写完横笔后直接折下,折角是圆的,折后竖向外稍弓,例如 “蜀”;有些外折分两笔写成,笔断意连,例如“官”。
(2)折画的变化形式 隶书中的折画变化很多,由于它承继篆书,许多折画不像楷书那样有规可循,隶书多 为带有图画的随意行为,因此我们在书写时还要多临帖。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2)弯钩 这种钩与楷书的钩近似。出钩前折笔顿驻,然后向左上方提笔挑钩露锋。
(3)撇钩 这是一种近似撇的钩。起笔如撇,行一半时滑行向左出钩,钩身略弯。
(4)钩画的变化形式 隶书的钩画常常有欲钩而未钩的感觉,钩尖不是向内,而是向钩弯的正前方向慢慢出 笔,使钩画变化多姿。
PART-07
折画
折画在隶书中是很简单的,主要指两种笔画接合处,笔法较为随意。折画分为两种, 一种为内折,另一种为外折。
PART-06
钩画
隶书中的钩画有时易和撇画被混为一谈,原因在于钩锋并不明显。隶书钩颈部分过长 ,并不像楷书的钩向上翘拔,露锋犀利。隶书的钩画由于多带波笔痕迹,滑行出钩,因此 书写时应慢一些走笔。
学习流程
Learning process
01 情境导入 02 横画 03 竖画 04 撇画 05 捺画
06 钩画 07 折画 08 点画 09 教学示范与课堂训练
PART-01
情境导入
隶书的由来
PART-02
横画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隶书的横画有两种, 一种为平横;另一种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
(1)内折与外折 内折就是写完横笔后,向右上方提,然后折回向内写,竖呈内弯,有明显的折肩。
外折继承了篆书的折法,写完横笔后直接折下,折角是圆的,折后竖向外稍弓,例如 “蜀”;有些外折分两笔写成,笔断意连,例如“官”。
(2)折画的变化形式 隶书中的折画变化很多,由于它承继篆书,许多折画不像楷书那样有规可循,隶书多 为带有图画的随意行为,因此我们在书写时还要多临帖。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基本笔画用笔口诀
(2)弯钩 这种钩与楷书的钩近似。出钩前折笔顿驻,然后向左上方提笔挑钩露锋。
(3)撇钩 这是一种近似撇的钩。起笔如撇,行一半时滑行向左出钩,钩身略弯。
(4)钩画的变化形式 隶书的钩画常常有欲钩而未钩的感觉,钩尖不是向内,而是向钩弯的正前方向慢慢出 笔,使钩画变化多姿。
PART-07
折画
折画在隶书中是很简单的,主要指两种笔画接合处,笔法较为随意。折画分为两种, 一种为内折,另一种为外折。
PART-06
钩画
隶书中的钩画有时易和撇画被混为一谈,原因在于钩锋并不明显。隶书钩颈部分过长 ,并不像楷书的钩向上翘拔,露锋犀利。隶书的钩画由于多带波笔痕迹,滑行出钩,因此 书写时应慢一些走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隶书技法讲解
以《曹全碑》为例
主讲人:杨锦刚
1
隶书的笔法特点
1.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力 透纸背的厚重感,表现古拙、苍 劲之美; 2.起比一般为逆锋,行笔为中锋, 收笔或露锋或回锋; 3.运笔过程中的提笔和按笔,一般 用在笔画的转折处。
2
隶书的笔法
1.横画(最基本笔画)
3
2.波画43.来自画54.撇画(最基本笔画)
6
4.捺画
7
5.点画
8
6.折画
9
7.钩画
10
8.竖折钩
11
隶书用笔的原则
1.落笔峻落,收笔干脆,中锋行笔; 2.笔势开张,锋毫不乱,随势变化; 3.讲究用笔的“迟滞”效应。
技法要领:横长竖短,横细竖粗,一波三折, “雁不双飞”。
12
隶书技法讲解到此结束。 隶书结构解析请看下回讲解。
隶书技法讲解
以《曹全碑》为例
主讲人:杨锦刚
1
隶书的笔法特点
1.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力 透纸背的厚重感,表现古拙、苍 劲之美; 2.起比一般为逆锋,行笔为中锋, 收笔或露锋或回锋; 3.运笔过程中的提笔和按笔,一般 用在笔画的转折处。
2
隶书的笔法
1.横画(最基本笔画)
3
2.波画43.来自画54.撇画(最基本笔画)
6
4.捺画
7
5.点画
8
6.折画
9
7.钩画
10
8.竖折钩
11
隶书用笔的原则
1.落笔峻落,收笔干脆,中锋行笔; 2.笔势开张,锋毫不乱,随势变化; 3.讲究用笔的“迟滞”效应。
技法要领:横长竖短,横细竖粗,一波三折, “雁不双飞”。
12
隶书技法讲解到此结束。 隶书结构解析请看下回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