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亚低温治疗课件ppt

亚低温治疗课件ppt
器或体外膜肺ECMO进行降温 ③血管内热交换法:将闭合的冷盐水
循环管道插入静脉系统内进行降温
1
亚低温治疗
2
降温技术
3
监护要点
概念: 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低温16~0℃四种,
其中轻、中度又定义为亚低温。
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 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 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 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神经系统观察
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 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 激素治疗
呼吸监测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呼吸呼吸形态是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 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 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 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 机械通气
分类
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 果越好。
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1 体表
降温
2 体腔
降温
3 血液 降温
药物降温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 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 林、冬眠灵(氯丙嗪)等。
特点:使用方便。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

术的辅助降温措施。
人工气道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非那根具有明显的抗阻胺作用,可使呼吸道分 泌物变粘稠。因此应重视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定时、及时 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重视人 工气道的湿化及温化,纠正、维持病人水平衡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

02
CATALOGUE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对患者的益处
降低脑代谢率
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脑代 谢率,减轻脑组织的氧耗和能量 消耗,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和颅内
压。
减少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机体各系统的 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 肺部感染、心脏疾病等。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细胞的损害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 的预后。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亚低温治疗概述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实践操作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案例分析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亚低温治疗概述
亚低温治疗定义
01
亚低温治疗:指通过降低体温至 亚低温状态,从而减轻脑组织损 伤、改善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方案
采用头部冰帽和冰毯等设备, 将患者体温降至32-35°C。
治疗效果
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意识逐 渐恢复,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 ,未出现并发症,预后良好。
成功案例二:脑梗塞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护理
患者情况
患者突发脑梗塞,出现偏瘫、失语等 症状。
亚低温治疗方案
在溶栓治疗的同时,采用头部冰帽和 冰毯等设备进行亚低温治疗。
04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 理异常情况。
04
CATALOGUE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脑外伤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护理
患者情况
患者因车祸导致脑外伤,出现 昏迷、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亚低温治疗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等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与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与护理PPT课件

温度控制失灵
通常是由于温度传感器损坏、 控制板故障或加热/制冷系统
故障引起。
报警系统异常
可能由于传感器故障、参数设 置错误或报警系统故障造成。
治疗效果不佳
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治疗时 间不足或设备性能下降有关。
排除方法和技巧分享
电源故障排除
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紧,更换损坏的 电源线,修复或更换电源开关。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亚低温 治疗仪时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 有效性。
密切监测与及时调整
在使用亚低温治疗仪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参 数,以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06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态。
定期保养
每月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和维护,包括清洗水路、更换 滤网、检查电线连接等。
年度维护
每年对设备进行一次深度保养 和校准,包括更换易损件、检 查性能参数等。
保养记录
建立设备保养档案,记录每次 保养的时间、内容和结果,以
便追踪和管理。
05
临床应用案例分享
案例介绍
患者信息
一名52岁男性患者,因突发脑出 血导致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救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促进患者康 复。
康复训练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04
常见故障排除及维护保养
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电源故障
可能由于电源插头松动、电源 线损坏或电源开关故障导致。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持在32~34°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
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
剂+呼吸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
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 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 提高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适应症
• 溺水、中风 • 肝性脑病 • 细菌性脑膜炎 •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心肺复苏术后脑病 • 高热惊厥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
• 7、复温护理:复温应在ICP降至正常后在维持24 小时后开始。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0.1℃。若快 速复温,因脑温上升可致急性脑肿胀。温度在 35℃-36℃时需稳定2-3日,只有当冰毯水温在 25℃以上,并能控制脑温时再去除冰毯,而后逐 渐减少麻醉剂和肌松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ILCOR 基于目前的证据, 提出 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脏停博患者 应进行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 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持续亚低 温治疗48-72小时有较好的疗 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根据 病情需要调整。

亚低温最好的治疗PPT课件

亚低温最好的治疗PPT课件
大纲
1、概念及背景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3、如何实施亚低温治疗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1
什么叫亚低温?
.
2
1.1概念
轻度低温(32~35℃)、
中度低温(29~33℃)、
深低温(17~28℃)、
超深低温(16 ~ 4℃)
其中29~35℃又定义为亚低温。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发现32~35 ℃亚 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 死率。目前推荐35 ℃,效果好,副作用 少。
.
26
如何工作:
冷却的盐水流入球囊内 Cooled saline flows within balloons
静脉血流经每个 球囊时被冷却
Closed-loop system – no fluid infusion
密封系统-无液体进入到体内
.
27
.
28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29
4.1适应症
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包括谷氨酸多巴 胺等内源性毒物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 轻继发性脑细胞损伤。
.
10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四、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颅脑损伤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进 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出现神经细胞凋 亡表现。
压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凋亡路径,通过抑 制半胱氨酸酶活性,防止线粒体功能障 碍,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达到脑保 护作用。
-不透射线 Radiopaque
-介入包 Insertion Kit
Catheter
5 mm
4 mm
热交换球 囊
2腔或3腔导管
盐水流 入端口
流回设 备
Can be used for up to 7 days可以. 持续使用7天

亚低温治疗课件

亚低温治疗课件
保护脑细胞功能
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脑细胞内钙离子过度释放,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减轻脑细胞毒性水肿,从而保护脑细胞功能。
减轻炎症反应
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炎症损伤,有利于神经 功能恢复。
亚低温治疗历史与发展
01
亚低温治疗历史
亚低温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发现低温可以
05
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 风险
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
亚低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高热 、脑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
用。
监测体温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体温,避免体温过低引起不良 反应。
预防感染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 ,预防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的 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为了统一亚低温治疗的标准和规范,国际医学界正在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相关指南和共识,以提高亚低温 治疗的全球推广和应用水平。
临床实践指南
针对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医生提供更加详细和实用的操作指导,以确保亚低温治 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谢观看
THANKS
监测设备
包括体温计、心电监护仪 、呼吸机等,用于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
亚低温治疗的操作流程
设定目标体温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亚低温治疗 的目标体温。
监测与调整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密切监 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 否适合进行亚低温治疗。
实施降温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自然降温或 人工降温方式,逐步降低患者 体温。
心律失常
亚低温治疗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也有一定效果, 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亚低温治疗课件

亚低温治疗课件
亚低温治疗课件
演讲人
01.
亚低温治疗的原理
02.
03.
目录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1
亚低温治疗的原理
亚低温的定义
亚低温:指将人体体温降低到正常体温以下,但不低于32℃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适用于脑损伤、脑缺血、脑水肿等疾病
原理:通过降低体温,减少脑细胞的代谢活动,降低脑损伤程度
治疗方法: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式,将体温降低到目标温度
02
神经损伤:如脊髓损伤、脑神经损伤等
03
创伤性脑损伤:如交通事故、坠落等导致的脑损伤
04
2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的设备
3
2
4
1
亚低温治疗仪:用于控制和调节亚低温治疗环境的设备
亚低温治疗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如体温、心率、血压等
亚低温治疗床:用于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床
亚低温治疗毯:用于覆盖患者身体的毯子,具有保温和调节温度的功能
亚低温治疗的操作流程
准备设备:亚低温治疗仪、温度计、监护仪等
确定目标温度: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设定合适的目标温度
实施亚低温治疗:将患者置于亚低温治疗仪中,调整温度至目标温度
监测体温:使用温度计和监护仪监测患者体温,确保体温保持在目标温度范围内
防止感染:保持治疗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3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脑损伤:降低脑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01
心脏骤停: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02
脑卒中: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
03
创伤性脑损伤: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04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评价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课件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课件
开展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建立合作: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亚低温治疗 及护理的发展。
加强研究:加强对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研究,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THANK YOU
汇报人:PPT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注意事项
保持体温稳定:避免体温过低或过高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防止并发症:注意预防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保持环境舒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噪音和光线刺激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常用方法
亚低温治疗:通 过降低体温,减 少脑细胞损伤, 保护大脑功能
物理降温:使用 冰袋、冰帽等物 理降温设备,降 低体温
药物降温:使用 药物如氯丙嗪、 异丙嗪等,降低 体温
护理方法:保持呼 吸道通畅,防止感 染,监测体温和生 命体征,提供营养 支持等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PPT课件大 纲
汇报人:PPT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概述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效果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实践案例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发展前景
添加章节标题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概述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定义
亚低温治疗:通过降低 体温,使身体进入一种 类似冬眠的状态,以减 轻脑损伤、心脏骤停等 严重疾病的影响。
护理措施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的效果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对患者的益处
降低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脑损伤,减少脑细胞死亡 改善神经功能:亚低温治疗可以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亚低温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提高治疗效果:亚低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亚低温治疗》课件

《亚低温治疗》课件
3 解毒作用
通过减缓毒素在体内的运转速率达到缓解疾病作用。
应用领域
运动恢复
缓解运动过度所致的疲劳、肌肉 酸痛,促进肌肉恢复,提高运动 表现。
美容护肤
对于痤疮、皮肤瘙痒、皱纹等许 多皮肤病都有显著改善作用。
健康养生
对于抵御寒冷、提高自身抵抗力 和免疫力等方面有很大作用。
优势和效果
1
降温迅速
冷疗快速降低体表温度,立即缓解疼痛
局部过度冷却
在局部过度冷却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局部产生 不适。
健康风险
亚低温治疗是安全的,但是在非标准化场所或 无资质人员操作下使用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步骤
1
准备
购买或寻找正确的亚低温治疗设备。为操作做好准备。
2
进行
使用亚低温治疗设备对身体进行带有应用的降温操作,一般需要30分钟到1小时。
治疗效果显著
2
பைடு நூலகம்症状。
亚低温治疗在多个领域都有非常显著的
治疗效果和疗效体验。
3
安全性高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监控措施,可以确保 亚低温冷疗操作的安全性。
注意事项和风险
个人差异
不同人群对亚低温治疗的反应不同,需要选择 适合自己的应用方式。
使用限制
存在一些使用限制,比如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 定人群只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亚低温冷疗。
3
结束
操作完成后,按照要求清洁设备和恢复身体等操作。
结论和总结
亚低温治疗具备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可以对身体进行细胞和组织修复、缓解疼痛、改善疤痕和皮肤状况 等等
Let's Give a Big Hand to This Amazing Treatment!

亚低温治疗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ppt课件

-
温水擦浴评价
• 擦浴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病人着凉。 注意病人的耐受性,擦浴后,应注意观察 病人的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苍白、出血点、 感觉异常。 • 半小时后测量病人体温,体温有所下降视 为有效。
-
乙醇擦浴
• 多用于40℃以上的高热病人 • 乙醇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在皮肤上迅速蒸 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而降低皮 肤的湿度,进而降低身体的温度。又因为 乙醇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故其 散热能力较强。 • 浓度为30%-50%,温度为30 ℃。
-
8
6
.亚低温治疗的原则
1)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 2)冬眠深度不应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 态为宜 3)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 3~5天,最长为5~7天。 4)降温不宜过快,体温每小时下降1℃为宜, 复温速度要慢一般每个4小时复温1℃ , 在12-16小时内升至36.5—37℃ 。
2019
-
19
2 .免疫抑制及增加感染风险 低温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抑制白 细胞的迁移和吞噬作用,从而抑制炎性 应答反应,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 由于低温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糖, 可能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应严密监 测警惕感染的发生,尤其应关注手术切 口、外伤创面、导管穿刺部位及压疮的 护理。
-
• 擦浴部位: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 腘窝 • 禁忌部位: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 部
-
禁忌症:
• 不适用于血液病患者,因其凝血机制不好, 行酒精擦浴时往往会出现出血点。 • 年老体弱患者行酒精擦浴易出现虚脱故最 好不用。 •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不要用酒精擦浴,因新 生儿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而大脑皮层 发育不完善,神经鞘未完全形成,易形成 酒精中毒,患儿惊厥加重,以致死亡。

亚低温治疗 PPT

亚低温治疗 PPT

总结
关键点一:常用的亚低温治疗措施 冬眠合计+冰毯、冰帽或血管内亚低温治疗仪 关键点二:亚低温治疗的时间 越早越好 关键点三:降温程度 32-36 ℃ 关键点四:复温方法 自然复温,每小时不超过1 ℃ 关键点五:亚低温治疗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感谢您的聆听!
《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黄焕森,高崇荣
体温对代谢的影响
体温与机体耗氧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体温oC
代谢率%
正常 降低5oC
36、8 31、8
100 75-80
降低10oC
30、0 26、8
60-70 50
20、0
25
降低20oC
16、8
20
6、8
6
尽管亚低温治疗对脑损伤与机体的保护作用已被 肯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有关亚低温治疗 的选择指征、时间窗、时程与疗效仍有争议。
降温实施:首先给予给予冬眠合剂,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2—35℃ ,以保 证病人处于昏睡状态,无寒战,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采纳医用冰毯,冰 帽,双侧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用冰袋,同时减少盖被,降低室温等 。
《2015年心肺复苏与心 血管急救指南》采纳了 “目标温度管理 ”(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
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1、亚低温治疗时间窗:亚低温开始时间越早越好。发病后6小时内达到 亚低温水平则治疗效果佳。24小时内亦能改善预后。
2、降温速度:每小时降低1-1、5℃,3-4小时即可达治疗温度。
3、亚低温治疗疗程:疗程一般为1—3天,一般不超过一周。
4、常用的降温方法:(1)药物降温;(2)物理降温:体表降温、体腔降温、血液 降温。
目前诱导常温治疗在颅脑创伤、脑血管病等方面还处于探究时期,缺乏高级不的循证医学证据。令人欣慰 的是已有血管内全身体温控制系统供临床使用。该系统尽管有创,但与传统的冰毯、酒精擦浴等物理手段与药 物辅助疗法相比,有控温迅速(1、5~2℃/h)、准确(精确到0、1℃)、无不良反应等优势,为开展相关研究创造 了良好条件。2015年起,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在华东地区11个临床中心开展“诱导常温治疗重型颅 脑创伤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并向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中心注册(ChiCTR—IIR一15007514)。我 们期望在不久的以后通过该研究能更清楚地揭示诱导常温的治疗作用与对神经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技术
为什么要用亚低温治疗
因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脑干伤 、突发性心脏骤停、出血性/缺血性中风等造 成脑部重创或缺氧,从而引发体温、颅内压或 脑细胞代谢率升高,导致严重的缺氧状态,继 而导致脑内细胞大量坏死,造成如植物人、甚 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历史回顾
早在50年代,人们就将深低温(体温降至 27~28℃以下)应用于心血管直视手术,以保 护脑和其它重要器官。但由于深低温易发生 室颤和凝血功能障碍,增加病人死亡率,已 很少被临床医师所采用。目前,仅被选择性 用于某些复杂的心血管直视手术。
历史回顾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 轻度低温(mild hypothermia)33~35℃ 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thermia)28~32℃ 深度低温(profound hypothermia)17~27℃ 超深低温(ultraprofound hypothermia)2~16℃ 轻中度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历史回顾
60~70年代,国内外也曾一度将深低温体 外循环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直视手术, 但由于手术后复温过程中常并发颅内再出 血、心功能失常及全身凝血功能障碍等, 故神经外科已不再将深低温体外循环方法 应用于颅内手术
历史回顾
50~70年代,国内外有人曾采用30~34℃低温 治疗重型颅脑伤病人。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 和方法学落后,逐渐被临床医生所忘记。直 至80年代中后期,人们才证明亚低温对实验性 脑缺血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
• 给药速度依据病人体温降低情况、血压、脉搏、
肌肉松驰程度决定。当病人躁动肌肉紧张、体 温不降时,可加大用药剂量和加快速度;当病 人体温已降至亚低温水平、肌肉放松时,可适 当减少用药量和减慢速度;在亚低温治疗过程 中,特别要重视呼吸机应用和呼吸道护理,加 强生命体征监测和颅内压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低温治疗技术
2014-08-19
亚低温治疗技术
概念及适应症 原理及实施方法 监护及护理要点
亚低温治疗技术
概念及适应症
亚低温治疗技术
概念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 冬眠,它是用药物与物理的方法 使病人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的 目的。
亚低温治疗技术
概念
n 具体方法为
n 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
亚低温治疗技术
亚低温治疗仪
n 工作原理:
n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 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 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 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 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
亚低温治疗技术
Company 量使室温控制在250C以下,减少室内人员出入。 使用前的准备 仔细检查各机件是否牢固,各接口是否 脱落,各导线是否松脱、水位。
监测结果。因此经动静脉置管及中心静 脉导管处抽血监测血糖
n 应每6-8小时监测一次
亚低温治疗技术
4、凝血病
n 凝血障碍为一常见并发症 n 仅在T<320C时多见 n 应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质量 n 病人血清内如存在冷凝集素,说明低温
已产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低温疗法
亚低温治疗技术
5、高血糖
n 原因: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引起胰岛素抵抗 n 应常规监测血糖 n 低温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影响外周血糖
若低于33 0C,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 若低于28 0C,易出现心室颤动。
亚低温治疗技术
亚低温治疗的时间限制
n 亚低温治疗时间一般为3~5d ,最长5~7d。 n 长时呈亚低温不但无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加重
脑缺血性损害
亚低温治疗技术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亚低温治疗技术
1、心电图改变
n 窦性心动过缓:有报道最低至30次/分, 在未影响血压和尿量的情况下不予干预
亚低温治疗技术
2、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n 包括: 1)、高血压 2)、心输出量减少 3)、体循环阻力增加 n 高血压及体循环阻力增加的原因:降温导致血管收缩
n 监测到心输出量减少时,只要MAP及尿量正常可不予 干预
亚低温治疗技术
3、电解质失衡
n 降温开始后,血钾、镁、钙及磷向细胞 内转移,复温时向细胞外转移
亚低温治疗技术
物理降温
病人进入冬眠镇静状态时,开始给予物理降温。 将体温传感器插好,将毯、帽接口按标记方向接好(出入水接口有方向标 志),在冰毯上铺层薄垫。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先用体温表测温一次,然后将体温传感器置于肛门, 开机使用。主机即可显示体温,与先前所测体温表体温进行对比。 亚低温常使用体表降温法,应用降温毯,降温速度控制在2~4h降低10C常 在4~12h,将肛温降至32~350C
亚低温治疗技术
复温
停止亚低温治疗时:先关电源,再拔插头 断开主机与冰毯的管道 (管道出口高于冰毯,防止水流出)撤出冰毯,放出冰毯和主机 内的水 清洁冰毯和主机待用
复温步骤: 停降温毯 停肌松冬眠合剂
采用自然复温至正常,过程应缓慢平稳,在25~260C室温中,以每 4h升高10C的速度复温,持续12h,不可加热复温。过程中严密观 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复苏休克。
➢ 复温时由于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少,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因 此复温速度要慢,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应及时补充血容量
亚低温治疗技术
体温监测
➢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一个重点项目。 ➢ 一般情况应保持病人 肛温32~34 0C
鼻腔33~34 0C(头重点降温) ➢ 若体温超过36 0C,亚低温治疗效果差。
亚低温治疗技术
循环系统
➢ 24 h动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ECG、血压、脉搏、四肢肢端循 环情况及电解质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正常情况下,患者应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血压正常,脉搏稍慢 但节律整齐,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 律不齐,提示微循环障碍,说明冬眠过深或体温过低,应立即停 用冬眠合剂和亚体温治疗仪,给予保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紊乱,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由于冬眠合剂的使用,中枢神经处于抑 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较缓慢,但节律整齐。
➢ 若呼吸频率太快或快慢不等,或呼吸变浅,出现点头样呼吸,应 考虑中枢过度抑制,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 剂静滴,或行机械通气。
➢ 要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及有无口唇、指甲发绀等缺氧 表现,同时心电监护生命体征,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使 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加强气道的管理,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n 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
+
亚低温治疗技术
Company Logo
临床医学低温分度 ➢轻度低温33 ~ 350C ➢中度低温28~ 320C, ➢深度低温 17~ 270C
现多采用32-350C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技术
适应症
➢ 治疗围产期窒息 ➢ 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 ➢ 心肺复苏后脑保护 ➢ 缺血性脑卒中
亚低温治疗技术
原理及实施方法
亚低温治疗技术
原理
➢ 1、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正常氧供条件 下,体温每降低1,中枢氧代谢率降低5%左右)
➢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 3、抑制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等内源毒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 ➢ 4、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 5、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
亚低温治疗技术
监护及护理要点
亚低温治疗技术
n 亚低温疗法的保护效果明确,但治疗 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主要 包括: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凝血 功能障碍、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因此,亚低温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密切 监护尤为重要, 加强防止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技术
Company Logo
呼吸系统
复,明显起到脑保护作用。 ➢ 6、抗凝作用 ➢ 7、抑制免疫反应及各种促炎反应
亚低温治疗技术
降温方法
n 体表降温 n 血管内降温
亚低温治疗技术
体表降温
亚低温治疗技术
亚低温治疗仪
亚低温治疗仪
主机 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和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 水毯,连接管,体
温传感器
亚低温治疗技术
Company Lo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