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规划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人的活动,教学是育人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校80%的时间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如果我们老师没有目标和规划,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落实以教师的提问为载体,因此,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要产生高认知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并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2、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注重方法教育
我们的教学一贯注重知识,但方法特别重要,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很重要。比如,我们讲述一个规律和概念的时候,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规律和概念,就让他开始做题。如果学生没有经历知识形成的途径,他的能力是无法提高的。在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训练思维品质,才能形成能力。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去研究,在你整个阶段的学科教学中到底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学科方法,这个研究的过程即是让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本质、思想和方法加深认知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
3、联系已有经验,体现认知建构思想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让他自己完成认知建构。比如,我们的教材中教“春夏秋冬”这个知识点,是否应该放在一起教?如果在夏天教冬天的内容,学生能够有效地联系生活的经验吗?虽然学生经历过四季,但他并没有经历学习和思考。
严格意义上说,学生最好的状态是在上一节新课的时候能够回忆起之前所学过的知识。
如何能让学生充分联想起过去所学的知识?我提出,课前的复习比预习更重要,课前学生应该思考过去学的知识。而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够不断地将过去所教的知识和这堂课所教的知识联系起来。
比如,语文课上,教师讲“比喻”,就要考虑到这堂课所讲的“比喻”与之前所讲的“比喻”有什么区别,是否是在过去所教的“比喻”知识点基础上的引申与升华,如果和之前所教的知识点没有区别,就可以让学生去回顾之前学的知识,而不必重复教学。
4、激发非智力因素,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何为非智力因素?就是在智力系统之外的影响智力活动的其他因素。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一种目标,不仅包括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也要特别重视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拿动机来说,它对一个人的学习特别重要,动机即是兴趣,如果学生学习没有内在的动机,那高中之前的学习有什么价值呢?
我认识一个因为智力超群而接受超常教育的孩子,很小的年纪就上了大学,结果这个孩子在读完研究生之后只对两件事感兴趣,第一是要一套房子,第二找一个老婆。
所以,动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所有的西方学校都将动机当做教育的第一目标。
我走访过的一所美国学校的校长告诉我,他最关注的是孩子是否对来到学校感兴趣。
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存在不少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事情,比如把一些本该在小学教的内容在幼儿阶段就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厌学。
而在西方国家,小学低年龄段是一个过渡期,孩子并没有过多地被限制,这对保护孩子的动机有很大好处。
5、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也是各种素养的核心。所以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思维具有五大品质: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这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是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类认知活动的基础。
教师说了一段话,学生是否理解意义,这是聆听的深刻性;读一篇文章,是否能够洞悉文章的本质,这是阅读的深刻性;
回答一个问题,是否能够回答到点子上,这就是口语表达的深刻性;
写一篇文章,是否表达出所需要的中心意思,这就是写作的深刻性;
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一个概念是否真正理解,这是学习的深刻性。
训练深刻性的方法包括几类:
(1)加强模型、概念、规律、理论的理解和教学;
(2)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3)注意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4)加强抽象与概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5)注意挖掘问题中的隐蔽条件,排除多余因素的干扰;
(6)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再比如说,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对于一件事物的分类可以从形状、颜色、物质的构成等多个角度来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立体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归一的能力。
要想具备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掌握形成事物的动态图景,在我们的学习中,尤其是抽
象概念的学习更需要借助动态图景。我们都知道,说评书的人会边讲边做各种肢体动作,因为在他评书的时候脑子里所呈现的就是这个人物的形象。
那么,我们的教学应该怎么教?
我曾经听过一所山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这个老师讲“雷雨”,她画了一幅画,描绘了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借助这样直观的形象,教师将雷雨分成三部分讲完了。
思维从基本分类上来说可以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形象思维包括表象、直感和想象,要有表象的积累才能达到想象。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各种各样的图景,才能帮助构建学生的想象力,如果只有抽象的内容是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想象的。
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主要是要让学生基于证据进行思考,表达观点的时候要有依据。
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在正确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速度,要使学生掌握概念、规律之间的关系,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结合问题的解决,在大脑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组块”。唯有形成知识组块,在遇到真实情境的时候,学生才能快速提取。
思维的独创性体现在“新颖性”上,所以在教学中要提倡“新颖性”,包括问题的新颖性、思路的新颖性、方法的新颖性和结果的新颖性,指导学生挖掘解题的各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越独特越好。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编习题。
6、创设教学情境
要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教师应当营造创造型的课堂教学情境,要创设鼓励学生质疑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应懂得尽量提高认知问题,并创设真实的情境。
7、重视师生作用,平衡师生关系
越是要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我们提出“双主体”的师生关系,即对教的活动,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对学的活动,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