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佛像鉴定

合集下载

明代和清代的佛像有哪些不同?现在能购买到明清的高仿佛像么?

明代和清代的佛像有哪些不同?现在能购买到明清的高仿佛像么?

明代和清代的佛像有哪些不同?现在能购买到明清的高仿佛像么?元明清代金铜佛像鉴赏[图文] 元代以来,金铜佛造像的发展主流是西藏本地所造金铜佛造像及其内地传播的藏传金铜佛造像,当时称作[梵像]。

这种梵像有其特定的法度,威仪,手印,标识,姿势,与传统的汉式金铜佛有较大的差异,而留存至今的元,明,清三代金铜佛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六月联盟DYeG6F光彩夺目的金铜佛造像。

以其坚硬光润的质地,丰富多姿的造型,慈祥万象的气度,庄严肃穆的神威,以及巧夺天工的工艺,使其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的宠儿。

在隋朝以前,经历了历史上几次自上而下的毁佛灭法运动,已罕见大型铜造像存世。

明代以后,虽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中坚期,至今流散民间的金铜佛造像尚不难见。

但艺术境界很难超越早期石窟造像。

一般说来,北魏铜佛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面型端庄虔诚,身骨清瘦,长脸细颈,衣褶繁复,且多为大背光;方形四角基座,俗称"板凳佛"。

清代铜佛像多面庞圆润,双眉纤细,连鼻梁,唇线分明,表情端庄静溢,且多背光。

北魏风韵犹存。

初唐时铜佛像,主要特征是佛顶部由鬓光平无纹,面庞秀润,身披袈裟,结施法印,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

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其铜佛像面容饱满,高鼻小口,大耳垂肩,唇角稍弯,双目微闭,袈裟贴身,上身袒露,神情庄重。

其身躯略有倾斜,披巾由右肩下垂,艺术效果别具一格。

明代"梵式造像"与"汉式造像"融合在一起,佛教造像进一步汉化%s7Wn+Z SA x^!s六月联盟"t.F,h Xb J清铜鎏金观音尺寸:高16.5cm估价:RMB 40,000-60,000(元)此像三折枝式站立,足下各生一枝莲花护于身侧,极具装饰意味。

右肩花上安一宝剑,为其身份重要标识。

为八大菩萨中之一尊。

t$~69.9.35.249Xwu'{,m @*]w:i清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尺寸:高13cm 六月联盟dq'{vKX&b估价:RMB 35,000-55,000(元)联盟z-O'|o0Q5naI3FoI{!Df)}0qc"Ny@w清乾隆铜鎏金释迦牟尼尺寸:高29.5cm 六月联盟$?!_exh6O^&Ra估价:RMB 350,000-550,000(元)此像头饰螺发,顶现高肉髻,髻顶饰宝珠,大耳垂肩。

如何鉴定佛像真伪伪造佛像的惯用手法

如何鉴定佛像真伪伪造佛像的惯用手法

如何鉴定佛像真伪伪造佛像的惯用手法在国内兴起的收藏热的带动之下,仿造佛像之风较之从前更来势凶猛,尽管博物馆、拍卖行、收藏家也慎重从事,但仍有漏网之鱼。

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诸地区各时代所造佛像风格不一。

至于年号干支错讹、异字、别字在铭文中也是常见的现象。

明末清初金铜佛像金铜佛像作伪风气的形成,与乾、嘉年间出现一批富有的收藏家和古玩行业的悄然兴起有着密切关系。

其兴旺的起点就是名闻海内外的北京琉璃厂。

金铜佛像伪作层出不穷,作假的方法、手段愈益高明、隐蔽,几可乱真。

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常见的作伪情况:•首先是全新浇铸作伪。

即依原物、或凭想像、或在图录中见到的式样,用失蜡法或翻砂法铸造成像,这是最多见的一种。

•其次是将两件残器拼合成一件完整的佛像。

比如甲物存像身,乙物存背光,东拼西凑合二为一。

•其三是局部加铸以完整原物。

即传世或出土之佛像损缺某个局部,作伪者便参照它器加铸完整。

•其四是加刻铭文。

即原器本身无铭文,但作伪者为牟取最大利润,加刻铭文,而且一般都把年代刻得较早,以用北魏时期的年号和发愿文居多。

其五是表面加涂金粉或金漆,即在本无鎏金的器物或鎏金大部脱落的器物表面重新加涂一层金粉或金漆,以显示其身价之昂贵。

明铜鎏金阿閦佛那么,我们如何来鉴别金铜佛像的真伪呢?关于如何鉴别一件金铜佛像,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造型的鉴定每个时期的金铜佛像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和风格特征,我们可以经过多接触实物,细心观察实物,或者参考有关佛像图册和考古资科进行比较分析。

一般说来,伪器有全新铸造成像和拼凑嫁接改造两种。

全新铸造者基本有依照物,尽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甚至十分接近,但总不免有破绽。

比如笔者曾过手一铜像,一眼看去绝无毛病,造像特征、雕刻风格等都可以被认为是宋初的菩萨铜像。

铜像为半跏坐式,一足踏下座,由于这类菩萨像是像与座分铸,可装合、脱卸,因此座与菩萨像之足底是一个嵌合的接触点,座上是一榫头,足底则凹入一小块,似有半厘米深。

各个时期佛像的特征及鉴赏

各个时期佛像的特征及鉴赏

各个时期佛像的特征及鉴赏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

以下是中国各个时期的佛像特征:十六国时期佛像特征1.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并且大多是青铜。

2.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并且有分组状发纹。

3.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4.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

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

佛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北魏时期雕像特征佛像特征1.头部多为磨光式或分绺式肉髻。

2.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

3.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于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莲瓣形。

5.头光为圆形,外面莲瓣一周。

北齐时期雕像特征:佛像特征1.面相丰润,面型略长,五官线条柔和,头部肉髻较为平缓,多数不刻发纹,即使有也是浅雕式的螺型发纹。

2.身材修长,肩宽腰细,整体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圆型。

3.上身多穿僧祗支,外着敷搭双间式外衣,下身着裙,衣服轻薄贴肉,衣纹线条简洁。

4.佛陀的神情温和端庄,质朴淳厚。

5.此时佛像多为浅衣纹,立像多身躯扁平,侧面看腹部向前凸起。

北周时期雕像特征1.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

2.衣纹线条简洁流畅。

3.帔帛变宽,呈三角型搭于两肩膀上。

4.佛像整体比例失调,体躯肥硕敦实,姿势多为简单的僵直而立。

此时的璎珞花饰,匹帛等都极粗硕饱满,深垂直膝,细部多加雕饰。

隋朝雕像特征1.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神情平和。

2.头部较大,下身较短,比例略显失调,身材粗壮。

3.腹部稍稍突起,躯体有弯曲感,身体重心前倾。

4.姿势较为僵硬,造型稍显呆板,缺少飘逸的动态美。

5.佛像头顶肉髻,螺发;菩萨多戴花冠,璎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缯带和帔帛向两侧低垂。

唐代雕像特征佛像特征1.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明代和清代佛像的区别

明代和清代佛像的区别

明代和清代佛像的区别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虽然它的发源地在印度,但自从它传到中国后就拥有了众多的信徒。

自然的,选择供奉佛像的人也很多,也就衍生出了中国本土的佛像制造工艺。

佛像的制造这一工艺历在朝历代都有它的不同之处,与当时的统治阶级对于佛教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其中明清两代,因为其中间隔的时间不长,因此两者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现。

但尽管如此,只要将两个朝代的佛像进行仔细观察,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它们区分开来。

如果想要区别这两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佛像体形明清两代的佛像,它们的体形都比较匀称,看起来也很协调。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衣着。

明代的像衣着多半贴身,并且显的单薄,服饰的线条柔和而流畅,衣褶等转折也处理的相当自然。

而清代的服饰多为汉代的样式,衣纹是放射状而衣褶较为曲折。

胸前佩带的饰品,如璎珞、串珠等,雕刻都十分精致。

佛像面相在面相上,明清两代的佛像非常相似,都以丰润为特点。

而其不同点是,明代的造像眉细而目长,鼻梁较高,嘴唇较薄而额头比较宽,大大的耳朵下垂,面部表情严肃庄重却又兼具柔和。

佛像莲花座装饰从这一点上也可以区分两者。

明带与清代的莲花座上的莲瓣有所不同。

明代时的花瓣长且精细,瓣与瓣之间有小型的三角装饰;清代的花瓣较大,比较平整,并且一般不围满而只围大半,瓣与瓣中间也无镂空装饰。

铭文或者款识铭文和题记,其作用就是为我们鉴定造像提供帮助。

通常来讲,题记是伴随着造成一起出现的。

明清两代也有其特有的题记。

明代时期为“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时则为“大清乾隆年制”款。

一般来说,这两个朝代的造像,只有这3个款识较多,其他年号则一般不刻款。

佛像选材在清朝的不同时期,造像的质地是不同的,有木雕的,有石刻的。

早、中期都各有差别。

以乾隆时期为例,由于那时国家的国力强大,并且皇室本身崇尚佛教,这一时期的造像材质都非常优良,掂起来手感较沉;而到了晚清时,造像上手时则明显要感觉轻上许多。

铜金佛像辨认

铜金佛像辨认

明清金铜佛像时代特征及鉴识要领十七世纪白勇保护法佛像□文/图张娟近年来,金铜佛像在拍卖市场可谓大放异彩,受到了各路藏家的极力追捧,成交价格也屡创新高,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场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竟以1.2359亿港元成功拍出,创下中国佛像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拍卖最高纪录。

由此可见,金铜佛造像有着广阔的投资前景和升值空间。

金铜佛像市场火了,随之而来的赝品也应运而生。

目前最常见的一些粗制滥造的新佛像,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古玩集市,售价也很低廉,藏家一般很容易辨识。

较难识别的是一些按照真品精心仿造的金铜佛像,这些佛像制作也很精致,有些表面还刻意进行作旧处理,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藏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如何识别金铜佛像的真伪,我省著名文物专家王长启认为必须从造型、时代和工艺三方面来进行鉴别。

像基本的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严格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造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本文重点以目前市场经常能见到的明清佛像为例加以介绍。

明清金铜佛像的时代特征专家王长启说,明清金铜佛像主要有以下时代特征:明代佛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

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

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

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莲座边缘有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

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

清代佛像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目传神。

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

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为宽大。

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得极为精美细腻。

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

收藏佛像,要知道如何断代

收藏佛像,要知道如何断代

任线•玩转山水在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品中,佛教雕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佛教造像艺术品本身就是一种文物,作为文物,它凝聚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

换句话说,只有特定的历史时代,才会产生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佛教造像。

因此,对于佛像收藏爱好者来说,只要掌握了佛教造像的时代特征,就可以准确地对佛教造像进行科学断代。

汉代和十六国时期,佛像方脸,面目平和,头发平直,一般多为坐式。

这段时期的铜佛像多为单个的,尺幅比较小。

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瘻,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裳,袒右肩,有的结跚趺坐,有的盘腿坐,掌心朝上。

佛座或为点腰较矮的须弥座,或为四足方座。

有的身后有背光,周围有火焰纹。

北魏的铜佛造像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主佛旁边一般立有一到两个菩萨,多为立姿。

隋唐时期,铜铸佛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腿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

座下有双层四足高床或单层四足,项光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

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之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

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

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伸于腹前。

佩戴環珞,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

宋代出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象背或狮背或狐背上。

河北正定O刘洪宇要知道如何断代收藏佛像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高22米,造型体形纤细顾长,比例匀称,衣纹流畅,是宋代铜佛的典型代表。

明清两代铜佛像以剌头居多,有的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颌有一道肉褶,脖子上有1至4道肉褶。

肉褶越多,年代越近。

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朝上。

底座无锂痕,铭文多刻于座腿前。

坐姿多样,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

编辑:莫亚m o yawong@一开Ife老年71。

看一眼莲花座,就能知道佛像的年代,掌握这2个小技巧,你也可以

看一眼莲花座,就能知道佛像的年代,掌握这2个小技巧,你也可以

看一眼莲花座,就能知道佛像的年代,掌握这2个小技巧,你也可以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造像,觉得元素太过于繁复,辨认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去分析断代了。

但是有心的观察者可能会注意到,佛像中几乎唯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莲花,或者捧在手里或者作为花座,或者在背光里。

所以如果你能看懂莲花,你就可以给佛像断代了。

先简单说说莲花的起源,因为早期佛教是反对个人崇拜的,不会去塑造佛像,所以佛教徒就用莲花、菩提树、佛脚印等元素来暗示佛祖的存在。

传入中国以后就导致早期的造像有大量的莲花元素,不过都经过了我们自己的改良,比印度那边的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印度佛脚印与莲花先说早期造像,也就是魏晋时期,早期的莲花形象十分简洁,质朴,莲花的花瓣尖比较长,朝下的莲花都是两层莲瓣叠在一起,朝上的基本都是单花瓣,造型可以说是十分简约,辨识度特别高,不像后来都是追求复杂,花瓣也追求肥美,就是简简单单体现了莲花的高洁一个特征。

后来到了唐朝,莲花座开始呈现出肉感和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唐朝人开始对自己的文化十分有自信,而且武力强盛,莲花自然也就有了力量。

唐朝的莲花花瓣开始丰富了很多细节,开始出现了向上翻转的花尖,整体来看也莲花开得最茂盛,就是雍容华贵的感觉,看一下图你们就应该能体会这种大气。

再后来到了宋代,宋代怎么说呢,因为经历了晚唐的灭佛运动,佛教开始略显保守,再加上宋代经济重心南移,造像的精气神整体显得不足,没有了盛唐的景象,基本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样子,没啥新意,就是莲花座的开始有了向上的收口,突出底座一块去,花瓣细长,也开始密集,这些都是宋朝之前没有见过的样式。

而到了宋朝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审美和之前的时代基本都不在一个范畴了,都被世俗化了,没有了高古时期的气质,所以就只剩了繁复,也没有啥精神体现了,可谓是在细节上下满了功夫,但是唯独少一口气,你看到那些花里胡哨的莲花,基本都是这个时期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莲花更多的是被赋予了时代的审美,如果能把眼界放得宽一点,就能看到他们潜移默化随着朝代变迁的变化,这是莲花的性格,也是时代的证明。

怎样从制作角度鉴别古铜佛像

怎样从制作角度鉴别古铜佛像

怎样从制作角度鉴别古铜佛像怎样从制作角度鉴别古铜佛像作者:贾文熙清代鎏镀金无量寿佛世面所见古铜佛像、佛具,早期出土器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鎏金佛坐像、立像、鎏金佛造像等,传世品多为隋唐以后的,明清佛像占多数。

而明代永乐、宣德宫廷造像造型及藏传佛像尤为精美,著称于世。

而我所鉴的多为清末至民国期间各地大量铸造铜佛像。

历代铜佛像鉴定较为复杂,本文仅针对明清佛像的制作工艺特征,谈几点今仿与古佛像差异处,来辨别真伪的方法。

清代以失蜡法铸造铜佛、佛具、斋器多集中在北京“外观”、山西五台山、西藏拉萨、青海湟中、内蒙多伦、四川成都、山东潍县、江苏苏州、云南昆明与保山、广东佛山等地。

据华觉明《中国冶铸史论集》介绍,北京地区的民营铜器作坊,清乾隆年间有熔铜大局六处,铜铺432座。

其中聚集在安定门外“外观”的佛作作坊,以铸造佛像为主,到清末民国初年还有十多家、百余名工匠,较出名的铺号有涌泉、涌成、涌和、利生祥、恒利等。

在雍和宫周边,崇文门外的东晓市也聚集着一些古佛器作坊。

北京的失蜡法铸佛技艺多为山西牛村传来,大概是候马地区的春秋晋国铸铜遗址所在地。

清末至民国时期,北平的三位著名佛作艺人门殿普、林普生均为山西长治人,樊振铎清末学徒时,他的师爷即是山西人。

清至民间时期,内蒙多伦有多处造佛像场所,佛像比北京及其他地方造得好,制作工艺水平很高。

在清代有名望的阿龙希、海桑岱等铜匠铺有七家,营业的字号有裕和永、庆圣德等五家铜像作坊,工匠多来自山西、河北,打铜胎制作佛像最为拿手,范模铸造用料工艺与北京相同。

传统佛作多采用剥蜡法、拨蜡法,其方法第一步先制泥芯,用6个圆钢筋或三根8号铅丝扎成骨架,挂泥料塑成型芯,内芯泥料多为炭末泥与三合土;第二步贴蜡片,又称“捏蜡”;第三步,用硬木做的“压子”拨塑各个细部,五官、衣纹等;第四步,焊修附饰物,如背光、衣带等附饰,用手捏出大形,粘附后再细刻;第五步,烫焊浇注冒口系统,大、中型铸件加芯撑(多为手工铁打四棱方钉或扁铜钉),小型佛像不加芯撑;第六步,挂内层约5毫米厚泥料,稠粥状细泥,今明清佛像多见内残留物为炭末泥,是由炭末经过箩筛的炭末、细砂、粘土组成;第七步,贴外层背料,俗称“糙泥”。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金铜佛像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的宗教性。

佛像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

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像仪规。

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等造像的造型。

二是它的社会性。

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

这就使各个时代的佛像,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三是它的艺术性。

无论是宗教性也好,社会性也好,要体现出来,都必须经过艺术手段的加工。

所以,对于金铜佛像必须从造型、时代和工艺三方面来欣赏和鉴定。

(1)鉴定佛教进入中国二千年了,佛教思想如一颗种子,落入土地后一禾三穗会结出诸多果实;一部佛典经过再三翻译,又经摘要、问答、论释后,会衍生出许多旁支学问,另立出许多宗派。

佛像也一样,各时期传入的有限的印度佛像如同种子,在各时代、各地域形成不同风格的佛像造像。

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成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身的造像形态,建立、发展成独特的中国佛像,在这艺术融汇、交流中,呈现出各时代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

所以,要正确鉴定佛像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概念,这就是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和宗教概念,这就是要了解中国和古印度的历史,了解佛教产生和发展的有关知识。

这样对我们正确判断和选择收藏是极为有益的。

金铜佛像是一种三维立体的雕塑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艺术,其主题是一致的,即都为“人”像,不同的只是其面部表情、手印、服饰、坐姿及周围的陪伴物、台座、持物等等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把一般的鉴定要点归纳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与坐姿,三看标识与坐骑,四看细部与装饰,五看材料与质地,六看铭文与题记。

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正确的鉴定了。

首先,所谓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一件佛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

古代青铜佛像失蜡法鉴定特征

古代青铜佛像失蜡法鉴定特征

古代青铜佛像失蜡法鉴定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古代青铜佛像失蜡法鉴定那些事儿。

你说这古代青铜佛像那可真是宝贝呀!那精美的工艺,栩栩如生的模样,谁见了不喜欢呢?可要是碰到个假的,那不就亏大啦!所以啊,学会怎么鉴定就特别重要啦。

咱先说说这失蜡法做出来的佛像有啥特点。

你想想啊,就好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在精心雕琢一件绝世珍宝。

那线条,那弧度,得多流畅自然啊!真的失蜡法铸造的佛像,表面会特别光滑细腻,就跟那刚剥了壳的鸡蛋似的,可舒服啦。

而且啊,细节之处见真章,那些纹路、装饰,都精致得很呢,绝不会有那种毛毛糙糙的感觉。

再看看佛像的整体造型。

哎呀呀,那真的和假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真的往往比例协调,看着就特别舒服、特别和谐,就好像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的安排。

假的呢,可能就会这儿歪一点儿,那儿斜一点儿,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就好比一个人站得笔直和歪七扭八的区别,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呀!还有啊,这颜色也能透露不少信息呢。

经过时间洗礼的古代青铜佛像,那颜色会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深沉而内敛,可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假颜色能比的。

你要是看到一个佛像颜色特别鲜艳、特别扎眼,那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啦!咱再说说这铸造的痕迹。

真的失蜡法佛像,在一些角落里、缝隙里,可能会留下一些细微的痕迹,就像是岁月留下的小秘密。

这些痕迹可不是瑕疵,反而是它们真实身份的证明呢!假的呢,往往就做得太“完美”啦,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

你说这古代青铜佛像是不是很神奇呀?就像一个藏着无数秘密的宝盒,等着我们去慢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咱可得瞪大了眼睛,仔细分辨,可别让那些假东西给糊弄了。

总之啊,鉴定古代青铜佛像失蜡法可真是一门大学问,要多观察、多比较、多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众多的佛像中找到那些真正的宝贝,领略到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别小看了这些佛像,它们可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情感呢!让我们一起好好去发现它们的美吧!。

鉴别古代佛像年代的方法

鉴别古代佛像年代的方法

鉴别古代佛像年代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通过材质鉴定。

不同年代的佛像有不同的材质,如明代以前的铜佛像基本上都是青铜工艺,明代到清初基本上都是红铜,清
中到民国基本上都是黄铜。

•根据佛像特征鉴定。

不同时期的佛像有不同的特征,如明代佛像开脸比较饱满圆润,一般都是双眼皮,而清代佛像开脸比较
瘦削硬朗,一般都是单眼皮。

•根据包浆鉴定。

老铜佛像的包浆不可能是通体一色,在手经常触摸的地方必然会有明显的露铜点,且跟周围包浆有自然过渡,底部也有长期磨损的露铜点。

民国铜佛像鉴定标准

民国铜佛像鉴定标准

民国铜佛像鉴定标准
民国铜佛像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对于民
国铜佛像的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其历史背景、工艺特点、保存状况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就民国铜佛像的鉴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对于民国铜佛像的鉴定,需要对其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民国时期是中国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民国铜佛像在风格、题材等方面与其他时期的铜佛像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的了解来进行鉴定。

其次,民国铜佛像的工艺特点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民国时期的工艺水平相对
较高,铜佛像的制作工艺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鉴定时需要注意观察铜佛像的雕刻、铸造、打磨等工艺细节,以及其整体的造型、比例等方面的特点,这些都可以帮助鉴定者判断其真伪。

另外,民国铜佛像的保存状况也是鉴定的重要考量。

由于其制作材料为铜,容
易受到氧化、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保存状况良好的民国铜佛像显得尤为珍贵。

在鉴定时需要仔细观察铜佛像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腐蚀、变色等情况,以及其底座、支架等部分是否完好无损,这些都可以帮助鉴定者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

最后,民国铜佛像的来源和证书也是鉴定的重要参考。

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收藏资料等,可以了解到铜佛像的来源和历史渊源,同时,如果有权威的鉴定证书或专家的鉴定意见,也可以为鉴定结果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民国铜佛像的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其历史背景、工艺特点、保存状况、来源证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才能对民国铜佛像进行准确的鉴定,确保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般若华光 自在菩提——鞍山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宫廷金铜佛像品鉴

般若华光 自在菩提——鞍山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宫廷金铜佛像品鉴

般若华光 自在菩提 ——鞍山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宫廷金铜佛像品鉴明清两朝都曾利用藏传佛教来实施其统治,对藏传佛教都采取了尊崇和扶持的态度。

由于明清两朝政府大力推动藏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佛像制作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工艺都无法与之比拟。

尤其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和清康熙、乾隆时期,金铜佛造像制作达到顶峰[1]。

其纤毫毕现的铸造技法,流光溢彩的鎏金工艺,反映了明清时期多元的宗教文化和审美情怀。

辽宁省鞍山市博物馆馆藏的80余尊明清时期佛造像是20世纪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单位调拨来的原供奉于明清宫廷的文物珍品。

本文选出其中品相上乘者,以管窥明清宫廷金铜佛像的时代特点,并尝试解读这些文物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内涵。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高35.2厘米,黄铜质地,通体鎏金。

躯体结构匀称协调,宽肩细腰,上身袒露,结跏趺坐。

佛像神态庄严和悦,螺髻高挺,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宽阔,双耳垂肩。

衣褶线条柔和,转折自若,轻薄贴身,肌肤丰满而又圆润。

佛像右手直伸下垂结降魔印,左手横置在左足上结禅定印。

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裙褶。

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台座周围的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

莲座边缘处有连珠纹一周,底沿外卷(图1)。

明铜鎏金金刚总持佛坐像,高25.3厘米,通体鎏金。

头戴嵌蓝宝石五佛冠,双手持金刚杵交叉于胸前,结双跏趺,安坐于莲花座上。

身着嵌蓝宝石、绿松石天衣璎珞,双目微闭,法相庄严(图2)。

王立伟(鞍山市博物馆,辽宁…鞍山…114010)摘 要:明清宫廷金铜佛造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工艺特点,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精选鞍山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宫廷鎏金铜佛像,对其造型、工艺特点和时代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读者对这类文物的品鉴。

关键词:佛造像;鎏金铜佛;鞍山市博物馆作者简介:王立伟(1975—),男,汉族,辽宁鞍山人,任职于鞍山市博物馆保管部,文物修复岗位,文博馆员中级专业职称。

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鉴定技巧

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鉴定技巧

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鉴定技巧
关于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的鉴定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
1.观察外观:永乐年间的铜佛像工艺精湛,线条流畅。

佛像面部表情端庄慈祥,衣纹流畅,肌肉线条饱满。

需要注意的是,年代久远的铜佛像表面会有氧化层,表面呈现出一种古朴的质感。

2.检查佛像底座:永乐年间的铜佛像底座往往有款识,如“大明永乐年制”等字样。

款识字体规整,字迹清晰。

此外,底座上的图案、纹饰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观察佛像细节:仔细观察佛像的衣纹、发丝、耳环等细节,永乐年间的铜佛像工艺精细,细节处理得当。

4.重量和质感:永乐年间的铜佛像材质较好,铜质纯度高,因此具有较重的重量感。

同时,上手触摸时,可以感受到铜佛像的质感。

5.了解历史背景:了解永乐年间的历史背景,对铜佛像的风格、工艺等特点有深入了解,有助于判断铜佛像的真伪。

6.寻求专业鉴定:如果对铜佛像的鉴定存在疑虑,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更为准确的鉴定。

铜佛年代的鉴定方法

铜佛年代的鉴定方法

铜佛年代的鉴定方法
铜佛年代的鉴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铜佛造像的风格和工艺,从风格上可以分为唐代、宋代和明清时期等不同的风格,并通过工艺上的比较和研究进一步确定铜佛的年代。

2. 通过铜佛的铭文和印记来判断其年代。

唐代和五代时期的铜佛一般有佛教经文和器物的铭文,而宋代以后的铜佛则更多地采用佛像的印记。

3. 鉴定铜佛的年代还可以从铜佛的质地和表面状况进行判断。

铜佛的质地越纯、表面越光滑,一般代表其年代越早,而质地较差、表面不光滑的铜佛则一般代表其年代较晚。

4. 寻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可以找到同类型铜佛与之比较,从中得出铜佛的年代和制作背景。

以上是鉴定铜佛年代的一些常用方法,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和研究来进行判断。

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

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

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
老铜佛像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文物,但是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佛像。

为了避免购买到假货,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佛像底部的花纹和文字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老铜佛像通常会有精美的浮雕花纹和清晰的铭文,而假冒伪劣的佛像则往往做工粗糙,花纹和文字不清晰。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佛像底部的颜色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老铜佛像的底部通常会有一层明亮的铜色,而假冒伪劣的佛像则往往会使用一些化学药品进行处理,呈现出不自然的暗黄色或黑色。

最后,可以通过触摸佛像底部的质地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老铜佛像的底部通常会非常光滑,而假冒伪劣的佛像则往往会存在明显的瑕疵和不平整的表面。

总之,了解这些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真伪,保证我们购买到真正的珍贵文物。

明代陶瓷佛像特征

明代陶瓷佛像特征

明代陶瓷佛像特征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陶瓷佛像制作的鼎盛时期,具有独特特征。

以下是明代陶瓷佛像的一些特征:
1. 胎质精细:明代陶瓷佛像采用优质细腻的胎土制成,质地坚硬,瓷质纯净,视觉效果较为明亮。

2. 装饰丰富:明代陶瓷佛像通常以白瓷为主体,然后再通过施釉、彩绘等装饰手法进行修饰。

常见的装饰方式包括彩绘、镶嵌铜丝、雕刻等。

3. 造型端庄:明代陶瓷佛像的造型较为庄重简洁,一般以坐禅、立像为主,体态端庄,面容慈祥。

4. 表情丰富:明代陶瓷佛像注重表情的刻画,尤其是眼睛和嘴唇的细节处理,通过巧妙的装饰和雕刻,表现出佛像的慈悲和智慧。

5. 纹饰繁复:明代陶瓷佛像常常以纹饰为特色,细致的纹饰设计体现了制作者的高超工艺水平。

常见的纹饰有花卉、祥云、龙纹、凤纹等。

6. 彩绘精美:明代陶瓷佛像的彩绘技法独特,色彩明快,画工精致,常采用宝石绿、苍黄、褐绿、紫褐等绚丽的釉彩。

总体来说,明代陶瓷佛像在造型、装饰、表情和纹饰等方面都
具有独特的特点,体现了当时艺术家的高度艺术造诣和审美追求。

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浅析

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浅析

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浅析摘要:观音形象自传入中国后,逐渐完成了从“勇猛丈夫”向女性化形象的变相、从天竺灵光到凡世女菩萨的平民世俗神化演变的中国化演变历程。

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塑像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精品。

文章对德化窑观音瓷雕塑像造型进行赏析,并深入挖掘潜藏其后的兴盛原因。

关键词: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中国化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

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制瓷业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阶段。

特别是明中后期以来,随着窑炉技术的提高和胎釉配方的改良,德化窑陶瓷获得“中国白”美誉,是中国白瓷的代表,其中尤以观音瓷雕塑像发展最为突出。

1 观音形象的中国化演变历程简述作为智慧与慈悲象征的观音信仰随着汉末佛教的传入而逐渐扎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传入民间。

受中国古代文化、民间习俗和信仰诸多因素的影响,观音形象逐渐完成了其中国化演变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观音信仰体系。

1.1 从“勇猛丈夫”向女性化形象的变相在印度早期佛教典籍、健陀罗壁画、塑像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作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之一的观音菩萨皆为“勇猛丈夫”;初入中原之时,《华严经》《观世音菩萨授记经》等亦以“勇猛丈夫观自在”“善男子”“莲花童子”等男相度人;迟至宋代亦有男相观音文物遗留(图1)。

现可见较早的南北朝时期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音菩萨为救度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而化现为33种应身,其中女身占据7种,逐渐开始进入女性形象的转变[1]。

随着北宋后妙善公主的传说、蒋之奇《大悲菩萨传》、管道昇《观世音菩萨传略》及明代《香山宝卷》等的演绎与完善,观音女性化形象逐步完成了中国化演变。

1.2 从天竺灵光向凡尘女菩萨的平民世俗神化转变观音的主要表德之一即为救度、泛爱广大众生,其有求必应的大慈大悲情怀与社会大众关注生存困难的心理相契合。

同时,妙善公主传说中纯孝感人的身世,也与封建王朝以伦理道德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需要相吻合。

古代铜鎏金佛像鉴定方法

古代铜鎏金佛像鉴定方法

古代铜鎏金佛像鉴定方法“佛像”指释教造像。

金铜佛像是用铜锻造,表面鎏金或不鎏金的佛像。

汉传和藏传是其两大支柱。

现如今在市场上常能见到的是明清期间的著作,以藏传佛像居多。

汉传主要承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几种造像风格和办法,外型相对简略,形象宽厚温文,大多是一头二臂,以寂静像居多;藏传主要承受的是印度密教期的东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等几个艺术流派的影响,外型以愤恨像居多,多为多面多臂或异类身,有坐、立、舞等各种姿态。

下面讲讲明清金铜佛像判定的几个要点:一、铜材明代汉传佛像通常用青铜,藏传佛像通常用红铜;清代汉传、藏传佛像才有用黄铜锻造的,但乾隆期间汉传佛像也有用红铜锻造的。

因而,明代款式的佛像只需显露哪怕是米粒巨细的黄铜色,就必是新仿佛像无疑。

二、铜质古人基于信仰,把锻造佛像看得非常神圣,故不管用何种铜,皆原料精巧;而新仿佛像为节省成本,通常用粗铜、杂铜锻造,因而佛像底边过厚或厚薄纷歧,乃至有残缺。

三、规制明清锻造佛像有严厉的规制(仪规),各部位的份额、结啥手印、啥佛或菩萨等持啥法器、佛与菩萨各坐啥底座等等都有定规;佛像全体端庄高雅,面庞慈祥,各部位写实性强、外型精确。

如果是官铸佛像,则官款的方位必在底座前面,不可在底座后边。

若镶嵌,则多是绿松石、青金石。

新仿佛像则通常不合规制。

四、技术(一)锻造技术。

传统佛像多选用失蜡法(又名剥蜡法、拨蜡法)制成范摸而锻造。

其过程是:1.先制泥芯,用6个圆钢筋或三根8号铅丝扎成骨架,挂约5毫米泥料、稠粥状细泥料塑成型芯,泥料多为炭末泥(由通过箩筛的炭末、细砂、粘土构成)与三合土。

2.在泥芯上贴蜡片,又称“捏蜡”;贴好后,用硬木做的“压子”拨塑各个细部,五官、衣纹等,制造成蜡型。

焊修附饰物,如背光、衣带等附饰,用手捏出大形,粘附后再细刻。

烫焊浇注冒口系统,大、中型铸件加芯撑(多为手艺铁打四棱方钉或扁铜钉),小型佛像不加芯撑。

3.在蜡型上贴外层背料,亦即包裹泥衣,俗称“糙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2)弥勒菩萨:倚坐样式为标准像,肩膀上 弥勒菩萨:倚坐样式为标准像, 有法轮或水瓶 (3)思维菩萨 文殊普贤菩萨,文殊是司智慧的, (4)文殊普贤菩萨,文殊是司智慧的,骑在 绿狮子上,左肩上有经书, 绿狮子上,左肩上有经书,右肩上佩宝剑 或右手举宝剑);普贤则骑白象。 );普贤则骑白象 (或右手举宝剑);普贤则骑白象。
袒腹的胖汉,嘴上 财神:其造型为袒腹的胖汉, 有上翘的小胡须,手中托一硕鼠, 有上翘的小胡须,手中托一硕鼠,鼠口 中吐珠,有骑龙,骑狗等形象。 中吐珠,有骑龙,骑狗等形象。 (3)摩利支天:摩利支天呈天女相,佛 摩利支天:摩利支天呈天女相, 经说她能于日光中行走,有护身隐身, 经说她能于日光中行走,有护身隐身, 得财、消除障难之功。 得财、消除障难之功。
明永乐、宣德的佛像对比 明永乐、
明永乐 永乐款字体秀美, 永乐款字体秀美,为 楷书 表情含蓄,高鼻薄唇, 表情含蓄,高鼻薄唇, 整体比例协调 莲瓣秀美清瘦, 莲瓣秀美清瘦,莲瓣 的内缘纹饰饱满尖端 部上卷或三颗圆珠状 明宣德 宣德年款似隶书 字体浑厚有力 脸型略趋端庄,嘴唇 脸型略趋端庄, 较厚, 较厚,鼻梁鼻翼略宽 莲瓣相对显宽阔,内 莲瓣相对显宽阔, 缘纹饰尖端上卷或卷 草象鼻状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三世佛
燃灯佛(过去)
释迦佛(现在)
弥勒佛(未来)
俗称的弥勒佛实际应该是起源于宋代的布袋和尚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三方佛 阿弥陀佛(西方) 阿弥陀佛(西方) 释迦佛( 释迦佛(中) 药师佛(东方) 药师佛(东方) 三身佛 卢舍那佛(报身) 卢舍那佛(报身) 毗卢遮那佛(法身) 毗卢遮那佛(法身) 释迦佛(应身) 释迦佛(应身)
还有大势至、地藏、除盖障、虚空藏合称八大菩萨。 还有大势至、地藏、除盖障、虚空藏合称八大菩萨。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3、天人相:常见的有四大天王:梵天、帝释天、财 天人相:常见的有四大天王:梵天、帝释天、 韦陀天、大自在天等。 神、韦陀天、大自在天等。 四大天王: (1)四大天王: 持国天王(护持东方) 持国天王(护持东方)白 琵琶 象征调 增长天王(护持南方) 增长天王(护持南方)黑 宝剑 象征风 广目天王(护持西方) 广目天王(护持西方)红 绳索 象征顺 多闻天王(护持北方) 多闻天王(护持北方)黄或绿 宝幢或持伞 象征雨 其中多闻天王造型上持伞、骑狮、手中抱鼠, 其中多闻天王造型上持伞、骑狮、手中抱鼠,鼠 中吐宝珠,所以又称为财宝之神。 中吐宝珠,所以又称为财宝之神。
肉髻
摩尼珠 【一般藏传佛像上才有】
二 佛 像 的 神 格 和 造 型 规 律
螺发
白毫 【俗称佛爷痣】 双耳垂肩 袒右肩袈裟
三道
右手 降魔印
左手禅定印
结迦跌坐 【双足掌仰面】
莲花座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1、如来相: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 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毗卢遮那佛 (大日如来) 【特征:具备佛陀的高肉髻. 】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3)双身佛像 双身佛俗称欢喜佛, 双身佛俗称欢喜佛,是源于古印 度教的性力思想的造型美术, 度教的性力思想的造型美术,不能据 此认为佛教是纵欲的, 此认为佛教是纵欲的,称为双身佛造 像较为妥。著名的如时轮金刚, 像较为妥。著名的如时轮金刚,胜乐 金刚、喜金刚,女伴称为空行母、 金刚、喜金刚,女伴称为空行母、明 佛母。 妃、佛母。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五大明王加上马头明王,无能胜明王, 五大明王加上马头明王,无能胜明王, 步掷明王,大轮明王等称为八大明王。 步掷明王,大轮明王等称为八大明王。 这八大明王又可对应八大菩萨 金刚手菩萨 — 降三世明王 文殊菩萨 — 大威德明王 虚空藏菩萨 — 大笑明王 弥勒菩萨 — 大轮明王 自在观音菩萨 —马头明王 地藏菩萨 — 无能胜明王 降盖障菩萨 — 不动明王 普贤菩萨 — 步掷明王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5、比丘相(祖师像) 比丘相(祖师像) 大凡是剃发着僧服的出家人形象都可归入比丘相, 大凡是剃发着僧服的出家人形象都可归入比丘相,比 丘相的造型首推罗汉。罗汉是佛教修行中的果位, 丘相的造型首推罗汉。罗汉是佛教修行中的果位, 是闻如来说教而通达,是侍佛承宣佛法的人物, 是闻如来说教而通达,是侍佛承宣佛法的人物,有 十八罗汉,二十四罗汉、 十八罗汉,二十四罗汉、五百罗汉等说法 比较特殊的是地藏菩萨,虽然是菩萨级别, 比较特殊的是地藏菩萨,虽然是菩萨级别,但也是光 着头的比丘相,可能是认为地藏菩萨的缘故。 着头的比丘相,可能是认为地藏菩萨的缘故。 此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志公和尚、寒山、 此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志公和尚、寒山、拾得等等 也属于一类造像。 也属于一类造像。

佛像历史的溯源[ 佛像历史的溯源[续]
△宋代的佛像雕刻,虽然数量和规模上逊于唐 宋代的佛像雕刻, 但手法更加洗练圆熟, 代,但手法更加洗练圆熟,此时的佛像以美 好的姿态,抚慰人们的心灵。 好的姿态,抚慰人们的心灵。 △元明清时期,寺庙造像是佛像艺术的主流方 元明清时期, 式,壁画、木雕、金铜等造像得以迅速发展, 壁画、木雕、金铜等造像得以迅速发展, 特别是13世纪在青藏高原兴起的藏传佛教, 特别是13世纪在青藏高原兴起的藏传佛教, 13世纪在青藏高原兴起的藏传佛教 为佛像艺术注入新的血液。 为佛像艺术注入新的血液。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2)大黑天 大黑天是重要的护法神, 大黑天是重要的护法神,为古 代印度的军神、战神、 代印度的军神、战神、藏传佛教以他 为大日如来化现的降服恶魔的形象。 为大日如来化现的降服恶魔的形象。 身披象皮,腰围虎皮裙, 身披象皮,腰围虎皮裙,脚下 踏着仰卧的自象。 踏着仰卧的自象。
四 制作佛像的工序
四、修整拼合 大像由几部分组装拼合, 大像由几部分组装拼合,小 像一次完成。充填表面气孔, 像一次完成。充填表面气孔,打 磨毛刺,细部五官和手脚、 磨毛刺,细部五官和手脚、衣纹 等要敲凿镂刻,精细加工。 等要敲凿镂刻,精细加工。
四 制作佛像的工序
五、鎏金 将纯金碾成薄片,剪成金丝条状, 将纯金碾成薄片,剪成金丝条状,与碎玻璃按 比例配合在石碾中碾碎成粉末状,溶于水银, 比例配合在石碾中碾碎成粉末状,溶于水银,用小 玻璃棒一点点涂抹于铜像上。 玻璃棒一点点涂抹于铜像上。 搞文物鉴定,很重要的即是能了解其制作程序, 搞文物鉴定,很重要的即是能了解其制作程序, 使用材料、产地等第一手资料, 使用材料、产地等第一手资料,这些知识在真伪及 时代判断上极为重要。 时代判断上极为重要。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4、愤怒神像 (1)愤怒神像是佛、菩萨的变化身。佛、菩萨平时所呈 愤怒神像是佛、菩萨的变化身。 现的肢体正常的平和相为正法轮身, 现的肢体正常的平和相为正法轮身,当他们以智慧力教令愚 警醒众生,摧破无明业障时,即显现出多面、多臂、 顽、警醒众生,摧破无明业障时,即显现出多面、多臂、表 情凶恶的形象,称为教令轮身,并且还要晓以咒语,即明言, 情凶恶的形象,称为教令轮身,并且还要晓以咒语,即明言, 胡也称明王。 胡也称明王。 造像中常见的五大明王为: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 造像中常见的五大明王为: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 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夜叉明王。 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夜叉明王。
涂抹水银
细部加工
半成品佛像
五、佛像鉴定的基本规律
1、从造型上鉴定佛像的方法 (1)似有所本,综合创作 似有所本, (2)移花接木法 (3)按传统的技艺制造佛像 (4)按真品仿造
五、佛像鉴定的基本规律
2、从制作工艺上鉴定佛像 (1)真品翻模 (2)真品伪款 伪款的内容也往往出现问题: (3)伪款的内容也往往出现问题: a、从干支纪年方面去识别 b、用后来史书所称朝代署款 c、用庙号署款的佛像 d、款识上出现的佛教知识方面的问题 从款识的字体、雕刻的方法、 e、从款识的字体、雕刻的方法、异体字与 简化字、 简化字、避讳等方面也可成为判断佛像真伪的一个 依据. 依据.
清康熙、乾隆的佛像对比 清康熙、
康熙 面相丰圆适中较为秀美, 面相丰圆适中较为秀美, 五官写实, 五官写实,双眼是写实性 上眼睑呈弧形, 的,上眼睑呈弧形,略有 上扬的感觉 早期莲瓣满布台座一周, 早期莲瓣满布台座一周, 时代愈后, 时代愈后,台座背面莲瓣 越简略,变成一块如意云 越简略, 头开光 颜色偏暖 菩萨像有二条飘带从双肩 优美地向两侧甩出 衣饰刻花 乾隆 面相饱满, 面相饱满,五官刻划程式 鼻子较生硬, 化,鼻子较生硬,眼睛不 是写实性的, 是写实性的,上眼睑向下 弯度很大, 垂,弯度很大,呈俯视状 台座背后莲瓣省略不做, 台座背后莲瓣省略不做, 素莲瓣莲座最下像一律制 成圆隆形 颜色偏黄、 颜色偏黄、偏冷 飘带一般比较直 衣饰一般不刻花
4,佛像的手印 佛像采用几种固定的手印,以表达特定的寓意,称为“ 佛像采用几种固定的手印,以表达特定的寓意,称为“手 印”。常见的手印有如下几种: 常见的手印有如下几种: 禅定印:双手上下相叠,放于小腹前,手掌向上,表示禅定。 禅定印:双手上下相叠,放于小腹前,手掌向上,表示禅定。 说法印:左手放在足上,右手举起,屈指作环形,表示佛说 说法印:左手放在足上,右手举起,屈指作环形, 法的姿势。 法的姿势。 与愿印:左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下垂叫“与愿印” 与愿印:左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下垂叫“与愿印”,表 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 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 施无畏印:上伸叫“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的苦难。 施无畏印:上伸叫“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的苦难。 合十印:又叫“合掌” 即十指并拢,两掌相合, 合十印:又叫“合掌”,即十指并拢,两掌相合,为僧人礼 表示诚心诚意。 节,表示诚心诚意。
主 讲 赖 立 权
明 清 佛 像 鉴 赏

佛像历史的溯源
△东汉至西晋时期,佛教传入我国,此期的 东汉至西晋时期,佛教传入我国, 佛像,只相当于民间崇拜的神, 佛像,只相当于民间崇拜的神,与中国本 土的神仙、鬼怪、 土的神仙、鬼怪、巫术及祖先一起被供奉 从东晋十六国开始,特别是南北朝时期, △从东晋十六国开始,特别是南北朝时期, 是佛教造像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 是佛教造像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 隋唐是中国佛像雕塑的黄金时期。 △隋唐是中国佛像雕塑的黄金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