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的5个等级
![执行力的5个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070a660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d.png)
执行力的5个等级
执行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它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等级:认知。
这是一个人理解任务的能力,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任务的要求,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等级:计划。
这是一个人制定有效的计划来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能够分解任务,制定步骤,并确定资源和时间表。
第三等级:执行。
这是一个人实施计划的能力,他们能够按照计划步骤执行任务,并能够调整计划以适应变化的情况。
第四等级:监督。
这是一个人监督任务完成情况的能力,他们能够定期检查任务进度,并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第五等级:评估。
这是一个人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能力,他们能够对任务的成果进行客观评估,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执行力高中低三层原则
![执行力高中低三层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ef47ebbc77da26925c5b032.png)
基层战略——镜子思维
LOGO
。
第一面镜子,表面凹凸不平,且有污点,看起来很脏
第二面镜子,清洁精巧并装有美丽雕刻的镜框。 第三面镜子,既没框子也没有装饰,只是一面清楚的 镜子。 观察者(客户)被请到这个房间里来,向导指着第一 面镜子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回答是:“我看到一面 不干净的镜子。” 向导又指着第二面镜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会 说:“我看到了一面美丽的镜子。” 向导指着最后一面镜子问:“这会,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者说:“我从开着的窗户里看到一片美丽的景色。 ” 真正的执行就应该如这第三面镜子——让消费者从镜 子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不是表现自己作为镜子的特点。每 一个人都应关注自己的职责和功能而不是职位和身份。
LOGO
必须像狼一样强悍,像狼一样对原则保持崇高的 敬畏,否则无法取得突破,而总经理是狼性团队 的第一推动者。 ——狼性总经理是做出来的:去掉那些懦弱的员 工,懦弱的思想,把那些不负责任的文化统统地 去掉,才可能有一个公司的净化。 忍辱负重、整体至上、自知之明、顺水行舟、血 浓于水、表里如一、知己知彼、原则第一、团队 精神、持续基因。
中层战略——猴子管理法
LOGO
第一要点:猴子在下属肩上。 第二要点:让员工照顾好自己的猴子。 第三要点:千万不要忘了猴子是从哪儿来的。 第四要点:让下属把猴子当自己的来训养。 第五要点:做重要而不紧要的事,猴子才不会 累死。 第六要点:猴子也需要快乐。 第七要点:检查与指导能让猴子进化。
狼性原则
LOGO
1 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的时候,攻击比自己强大的敌 人;(卧薪尝胆) 2 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狼必群而攻之;(团队意 识) 3 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不是老虎;(自知之明) 4 狼知道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投资分析) 5 狼通常都很团结,虽然它们独立活动,可你不会发现在同伴受伤 的时候独自逃走;(同进同退) 6 狼很想做善良的动物,可狼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 一要做的就是干干净净的消灭捕获的猎物;(表里如一) 7 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发动攻击前都会细心的了解对手,而 不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手;(知己知彼) 8 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照顾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 忠诚) 9 狼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就坚决的离开,狼知道如果不当狼, 就要当羊了;(授狼以渔) 10狼不会为噘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向主人摇头摆尾;(懂得自尊)
执行力的三个递进层次
![执行力的三个递进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fc50a7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6.png)
执行力的三个递进层次执行力首先来自对行为的规范。
这是执行力的第一个层面——表层,在执行力的行为层面,执行力关键在于执行人员行为的一致*。
第一层的粗放效果,是可通过制度,法规和权术力量来约束与引导员工行为而实现。
在中间层,执行力基于对战略战术策略的理解的一致*和清晰*,它聚焦于对策略本身理解的深度,能理解得越透彻,执行动作越清晰细致,换言之,执行力在于对细节的把握程度,做得越细,效果越好,可见沟通很重要。
中间层的效果需要形成合理的运营机理,以确保沟通的顺畅与及时。
在核心层面上,其涵义在于执行人员能将每个孤立的策略方案与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等相联系起来,纵向平衡短期与长期发展,横向统筹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不仅要将每个细节动作执行到位,还要使各个动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协同效应。
执行力的核心层面,需要整个组织上下形成一致的文化氛围,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藉以形成执行的文化力,以引导、约束、和激励员工的行为。
“规范与制度、流程”是推动执行力运转的源动力,它通常能完成第一个层面的使命。
随着执行力上升到中间层,和核心层等更高层面,因为很难将执行的过程标准化、结构化和流程化,“规范与制度、流程”对于进一步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效益开始递减,要形成这两个层面的执行力,更加需要诸如对战略的理解、对环境的洞察、对危机的应变等等方面的能力,此时团队沟通与学习尤为关键。
尤其在执行力从中间层向核心层演进的过程中,团队或组织的系统思考能力是关键。
而系统思考的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培养出来的。
要达到这种境界,不言而喻,其实质就是要求每一个执行者都成为战略的执行者,而不是规范与制度的贯彻者或维护者。
每一个员工要能如此对战略充分理解,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又是最为关键的。
执行力的层次层面
![执行力的层次层面](https://img.taocdn.com/s3/m/54b7be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2.png)
执行力的层次层面第一篇:执行力的层次层面最近几年,关于企业管理的“执行力”的问题比较热,甚至演化称为世界性的话题。
过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个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其实这就是一个“执行保证”的工作模式。
现在的一切有关执行力的新观点,都可以在这个老办法的框架下得到实行,只不过这个老办法不足以显示管理专家们的学术新水平了,所以管理学家们更乐意用新的术语加以阐述,其实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本帖就从传统的行为学思路和一般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一下执行力的问题。
通常狭义地理解,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执行能力。
当把执行力一词用在个人身上的时候往往就是这种解释。
但是如果用在广义的、团队身上,如企业或组织的执行力,则执行力可以看作是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执行动力、执行权力与执行能力。
此时,往往是默认最基础的“动作面”方面的执行能力是不存在问题的,问题的侧重点在于上层,即执行的动力和权力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划分的道理很简单,即一个团队要做成一个事情,首先要有做事的动力和欲望,次者要有做事的权力,再加上有做事的能力,则此事必成。
执行动力属于“必要性”,执行权力和能力属于“可行性”,必要性+可行性=必然性。
通俗一点说就是,愿做+有权做+会做=事成。
我们谈论“执行”,不会去考虑一部机器(或者复杂到一条流水线)的执行力问题,而是指人的一种行为。
任何人的行为的达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动机形成,行为不是没有目的的行为。
故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执行力的第一方面:执行动力。
动力来自两个方向——推动力和拉动力。
人的行为的原则就是趋利避害,这个模式是统一的,没有例外,有了例外就不是我们要面对的正常人了,就不会被考虑在执行团队当中了。
所谓趋利避害,趋利即是要形成一种利益引导,用利益形成一种拉动力,变成行为人“我要做”。
当然,不言自喻,推动型的执行力就是形成一种危害威胁,用危害来构筑一种“推动力”,行为人为了避害,就形成被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动力。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17cd69205acfa1c7aa00cce7.png)
执行力一直以来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国际大公司还是国内民营企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是服务型企业。
在企业界,我们时常通过报刊媒体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宏伟的蓝图、激奋的愿景、庞大的规划、创新的思路最终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出现重大偏差。
因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组织执行力。
而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境界、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直接关乎所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讲起到生死攸关的关键作用。
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价值,其能否很好的领悟领会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意图,并转化和分解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最后有效组织实施达成,就是其执行力强弱好坏的最终表现。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
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
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
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执行力心态的三个层次执行力的第一...
![执行力心态的三个层次执行力的第一...](https://img.taocdn.com/s3/m/24e2fd0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9.png)
前言我们先由一个故事开始我们的话题,是我们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说过的。
他说:一个哲学家,乘船要到他的彼岸去,在船上的时候,他发现船夫的年龄已经很大了,非常的辛苦,在那使劲地划着他的船,那么这个哲学家就说:“老先生,您学过哲学吗?”老先生没上过多少学,他说:“哎呀,抱歉先生,我没学过哲学。
”那么这个哲学家摊开两只手说:“那太遗憾了,你失去了50%的生命呀!”过了一会,哲学家又看老先生如此辛苦,在观察,他又说:“老先生,那您学过数学吗?”那个老船夫就更自卑了,没学过数学,便说:“对不起先生,我没学过数学。
”哲学家又说:“那太遗憾了,那您将失去80%的生命呀!”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两个人同时掉进水里,都在做挣扎,就在这时候,船夫看着哲学家,如此费劲的在那挣扎,就说:“先生,你学过游泳吗?”这个哲学家回答:“我没学过游泳。
”那个老船夫说:“哎呀,那真抱歉,那你将失去100%的生命了。
”这个故事过去告诉我们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上说:你无论有多少的学问,如果你在实际的惊涛骇浪中你不能使用,你没有在大海中搏击的能力,那你终究会被大海所淹没。
今天的商海也是这样的,商海无情,在无情的商海中搏击,需要强大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核心,就是强大的执行力。
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企业成长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战略因素和组织因素。
1.战略因素没有战略的企业一定是短寿的企业,因为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雷达,没有发展的雷达,企业的大船就会失去方向。
有的人认为小型企业不需要战略,只要埋头苦干就可以了,其实小型企业也需要战略。
战略并不是厚厚的文档,而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思路。
2.组织因素组织因素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如果说战略是一个企业的“心脏”,那么组织就是企业的“手”。
企业的战略再好,如果没有组织手段作为企业的保障,这个战略将永远只是心中的一个梦想,不能变成现实。
企业执行力与上述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对上述两大因素影响重大。
执行力的3个层次
![执行力的3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578d852c7e21af45b207a80a.png)
执行力的3个层次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应有3个层次,即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组织执行力。
这3种层次的执行力所涵盖的组织范围越来越广,同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层次越低,那么其所给企业发展带来贡献价值就会越低。
第一,个人执行力。
这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否则就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个人执行力,不言而喻,就是说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组织中的一分子,其个人所具备的执行力。
比如:一些人嘴上说的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很容易赢得别人绝对信任和美好期望,可是本职工作却是乏善可陈、纸上谈兵;有些人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计划的一套实际的又是一套;还有一些人是不顾实际,按图索骥,把其他行业企业现成的东西生搬硬套来用等等,这些都代表没有什么个人执行力,另外也存在一些个人执行力较弱的问题。
因此,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升个人执行力,首先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敏于行讷于言;其次要贴近现实,结合现状不断创新;最后就是提升个人的时间管理、计划管理、5S管理等基本管理能力。
第二,团队执行力。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应该共同追求并达到的执行力层次。
团队执行力不再仅强调个人,而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带领或管辖的整个团队成员所展现出的整体执行力。
如果缺乏有效引导和约束,整个团队如同一盘散沙,这个往东、那个往西;还有停滞不前,这个飞快,那个迟缓,就无从谈及团队合力。
比如:有些团队刻意追求明星员工、追捧个人英雄主义,最后整个团队其他成员处观望消极状态;还有些团队,内部管理混乱不堪,管理者凡事拍脑袋随意恣为;也有些团队管理者,担当甩手掌柜,神龙见首不见尾,内部工作很少过问等等,这就没有团队执行力。
因此,中高管理人员提升团队执行力,首先是重要工作制度化、复杂工作流程化、重复工作规范化,要建章立制;其次,选派合适的人并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其发挥其所长,要知人善任;最后就是事前计划、事中督导、事后考评,实行全过程管理。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doc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9176ec284ac850ad0242a6.png)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执行力一直以来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国际大公司还是国内民营企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是服务型企业。
在企业界,我们时常通过报刊媒体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宏伟的蓝图、激奋的愿景、庞大的规划、创新的思路最终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出现重大偏差。
因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组织执行力。
而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境界、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直接关乎所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讲起到生死攸关的关键作用。
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价值,其能否很好的领悟领会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意图,并转化和分解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最后有效组织实施达成,就是其执行力强弱好坏的最终表现。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
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
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
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2185a566c850ad02de804155.png)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执行力一直以来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国际大公司还是国内民营企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是服务型企业。
在企业界,我们时常通过报刊媒体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宏伟的蓝图、激奋的愿景、庞大的规划、创新的思路最终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出现重大偏差。
因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组织执行力。
而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境界、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直接关乎所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讲起到生死攸关的关键作用。
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价值,其能否很好的领悟领会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意图,并转化和分解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最后有效组织实施达成,就是其执行力强弱好坏的最终表现。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
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
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
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领导干部执行力分析报告(党校干部培训老师讲课稿)执行力的三个层次及执行品质
![领导干部执行力分析报告(党校干部培训老师讲课稿)执行力的三个层次及执行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701ab3494b73f242336c5fcd.png)
感言
此言辨证思之,韵味深长。很多 人都批评这句话,并将之戴上 “愚民政策”的大帽子。然则仔 细考量之,孔子之言是无不有其 道理的,作领导者定当会有切肤 之感耳!
职场忠告:下属须知
下属在执行领导的指令时,一定要明确哪些事 情是你应该知道的,哪些事情是你不应该知道 的。做好你自己的事情,不要去打听你不应该 知道的事,假如你不幸知道了自己不应该知道 的事情,唯一的选择就是装糊涂。
八大心态影响执行力——
【1】自认为自我“能力”强于他人而感 觉良好的人;
【2】自认为自我“资历”(包括年龄、 学历等)高于他人而自命不凡的人;
【3】自认为自我“能力”和自我“权限” 不成正比的人;
【4】自认为自我“贡献”和自我“收入” 不成正比的人;
【5】自认为自我“付出”和自我“功名” 不成正比的人;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 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国家的命脉都交 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却能够 不屈服,不动摇。这种人算得上是君子吗? 当然是君子了!
【6】自认为“县官”不如“现管”而滥 用权力的人;
【7】自认为只要“唯公”不“为私”而 权变无度的人;
【8】自认为“私德”无妨“公权”而生 活过于随意的人;
❀ 感言
如何为官?为官之道甚为“玄妙”— —很多事情,看似在“做官”,实则在 “做人”。做官讲能力,但能力事实上 却不是做官最紧要的东西。做官最紧要 的东西是如何“做人”,不会“做人” 的人去做官,实在是太危险。
❀ 核心提示之二:执行意识
执行过程中应当意识到的几个问题: 【1】绝对服从
注意:执行中的决策决定执行力
【2】质效统一
【3】权限把控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思不出其位。”(即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执行力的层次层面
![执行力的层次层面](https://img.taocdn.com/s3/m/50a24e37a5e9856a561260a8.png)
最近几年,关于企业管理的“执行力”的问题比较热,甚至演化称为世界性的话题。
过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个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其实这就是一个“执行保证”的工作模式。
现在的一切有关执行力的新观点,都可以在这个老办法的框架下得到实行,只不过这个老办法不足以显示管理专家们的学术新水平了,所以管理学家们更乐意用新的术语加以阐述,其实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本帖就从传统的行为学思路和一般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一下执行力的问题。
通常狭义地理解,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执行能力。
当把执行力一词用在个人身上的时候往往就是这种解释。
但是如果用在广义的、团队身上,如企业或组织的执行力,则执行力可以看作是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执行动力、执行权力与执行能力。
此时,往往是默认最基础的“动作面”方面的执行能力是不存在问题的,问题的侧重点在于上层,即执行的动力和权力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划分的道理很简单,即一个团队要做成一个事情,首先要有做事的动力和欲望,次者要有做事的权力,再加上有做事的能力,则此事必成。
执行动力属于“必要性”,执行权力和能力属于“可行性”,必要性+可行性=必然性。
通俗一点说就是,愿做+有权做+会做=事成。
我们谈论“执行”,不会去考虑一部机器(或者复杂到一条流水线)的执行力问题,而是指人的一种行为。
任何人的行为的达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动机形成,行为不是没有目的的行为。
故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执行力的第一方面:执行动力。
动力来自两个方向——推动力和拉动力。
人的行为的原则就是趋利避害,这个模式是统一的,没有例外,有了例外就不是我们要面对的正常人了,就不会被考虑在执行团队当中了。
所谓趋利避害,趋利即是要形成一种利益引导,用利益形成一种拉动力,变成行为人“我要做”。
当然,不言自喻,推动型的执行力就是形成一种危害威胁,用危害来构筑一种“推动力”,行为人为了避害,就形成被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动力。
谈论执行力的书籍文章会强调目标的明确与细化、结果的检查与考核等等,就是这个问题。
执行力的3个层次
![执行力的3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890e52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3.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执行力的3个层次执行力的3个层次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应有3个层次,即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组织执行力。
这3种层次的执行力所涵盖的组织范围越来越广,同时给企业进展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假如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层次越低,那么其所给企业进展带来贡献价值就会越低。
第一,个人执行力。
这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否则就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个人执行力,不言而喻,就是说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组织中的一分子,其个人所具备的执行力。
比如:一些人嘴上说的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很简单赢得别人肯定相信和美妙期望,可是本职工作却是乏善可陈、纸上谈兵;有些人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方案的一套实际的又是一套;还有一些人是不顾实际,按图索骥,把其他行业企业现成的东西生搬硬套来用等等,这些都代表没有什么个人执行力,另外也存在一些个人执行力较弱的问题。
因此,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升个人执行力,首先要言行全都、知行合一、敏于行讷于言;第二要贴近现实,结合现状不断创新;最后就是提升个人的时光管理、方案管理、5S管理等基本管理能力。
其次,团队执行力。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应当共同追求并达到的执行力层次。
团队执行力不再仅强调个人,而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带领或管辖的囫囵团队成员所呈现出的整体执行力。
假如缺乏有效引导和约束,囫囵团队犹如一盘散沙,这个往东、那个往西;还有停滞不前,这个飞速,那个迟缓,就无从谈及团队合力。
比如:有些团队刻意追求明星员工、追捧个人好汉主义,最后囫囵团队其他成员处观望消极状态;还有些团队,内部管理混乱不堪,管理者凡事拍脑袋任意恣为;也有些团队管理者,承担甩手掌柜,神龙见首不见尾,内部工作很少过问等等,这就没有团队执行力。
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中高管理人员提升团队执行力,首先是重要工作制度化、复杂工作流程化、重复工作规范化,要建章立制;第二,选派合适的人并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其发挥其所长,要知人善任;最后就是事前方案、事中督导、事后考评,采取全过程管理。
团队执行力需要从哪三个层面来提升?
![团队执行力需要从哪三个层面来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61aa7a7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9.png)
团队执行力需要从哪三个层面来提升?文 / 金迪张建龄为什么一件小事拖拖拉拉完不成?为什么一个好的战略犹如空中楼阁,无法实施?为什么明明看到了问题所在却没有人提出解决的方法?这些都是因为执行力的缺乏。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一个团队来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所谓执行力,也就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执行力是把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它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将战略规划落地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执行能力也就是团队的生存能力。
如果团队的执行力良好,那么它的生命力就会很强大。
但是如果团队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存在执行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可能导致团队工作运行不畅,团队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个体执行力 VS 团队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的指令;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团队的战略目标。
因此,战略规划落地的关键在于执行力的强弱,而执行力提升的关键需要同时考虑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个体执行力强,并不能代表团队执行力强,更不能代表组织执行力强,因而执行力的提升应从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同时发力。
实际上,执行力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抽象理论,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是如何保证高效完成任务的方法与艺术,它贯穿于团队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
执行的三个层面执行的第一层面比较简单,正是因为很多人太聪明了,以至于简单的事情就很难做好,很难听从照做。
这是对组织来说最基本的一种执行:对规范和流程的尊重,只有如此才能让组织的基本行为协调一致,才能有基本的效率,这就是最基本的执行力。
但对一个团队来说,第一个层面的效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第二个层面的执行,按照计划来做事情。
看起来第二个层面和第一个层面好像是一回事,其实不然。
对第一个层面来说,要做的事情是片段的、非连贯的,但对第二个层面来说是连续的、整体的。
执行力推行的三种境界(方法)
![执行力推行的三种境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1b83b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3.png)
执行力推行的三种境界(方法)文/赵放阳。
管理中,作为管理者们经常向下属发出执行指令。
相信作为上级的管理者,都希望每次下属都能较快、较好的去执行自己下达的指令。
且可以向自己交上比较完美的工作结果。
笔者认为管理者对于执行力的推行有以下三种方法(境界):第一种境界(方法):通过自己的职权授予的权力,直接下命令。
上司以清晰、明确的工作指令,要求下属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环境、指定的方法、去达成指定的工作结果。
这种可以理解为强势的执行力推行。
一般在制度特别完善、纪律特别严明的组织团队里去这样推行较佳。
如军队、警察队伍。
如香港警察队伍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往往上司在下达指令之后,会问下属:“understand?(明白了吗?)”下属绝对站立的笔挺,大声的回答:“Yes ,sir(Madam)!(是的,长官!(先生、女士))。
”这种执行力的推行具有很明显强制性的。
这种执行力的推行不建议在企业管理中全面推行。
毕竟企业不是军队。
因为它有如下的弊端:让去执行的下属没有考虑、商量、沟通的余地。
抹杀下属的创造力、思考能力。
且时间长久了,还会存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障碍。
当然对于某些特殊的指令,需要下属只要简单服从并执行,从而得到管理者要的工作结果的。
是完全可以这样推行的。
第二种境界(方法):通过管理者和下级比较全面、良性的沟通。
让下属充分理解和认同上级对该项需执行的工作项目。
比较愉快的、乐意去执行该执行指令。
这种执行力的推行具有一定的民主意味。
充分考虑、了解需要去执行人的心里活动。
让执行人的想法得到清晰的表露。
并通过交流得到一些执行该工作项目过程中会出现异常的一些信息。
从而使得下属在执行该工作项目时愉快,上下级之间的理解一致,过程实施顺畅。
达成的工作结果也使发出指令的管理者和去执行者比较满意的。
现在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在采取这种执行力的推行办法。
第三种境界(方法):通过上级的循循引导,上级把自己需要去执行的工作项目理念让下属理解,让下属把对上司的理念理解,并自己提出建议来,形成一个需要去执行的工作项目。
管理者提高执行力的三个层面
![管理者提高执行力的三个层面](https://img.taocdn.com/s3/m/a6e4eeee79563c1ec4da7146.png)
管理者提高执行力的三个层面【摘要】:1、个人执行力。
这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否则就是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个人执行力,不言而喻,就是说管理人员做为组织中一份子,其个人所具备的执行力。
比如:一些人嘴上说的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很容易赢得别人绝对信任和美好期望,可是本职实际工作却是乏善可陈、纸上谈兵;还有些人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计划的一套实际的又是一套,如同一些贪官污吏喊反腐倡廉嗓门比谁都大,其实贪的不比谁都少,这种人是口是心非、心猿意马;还有一些人是不顾实际,按图索骥,把其他行业企业现成的东西生搬硬套来用等等,这些都代表没有什么个人执行力,另外也存在一些个人执行力较弱的问题。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比别人发展快、劲头足,成为行业的领航者,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在执行能力上优于别人。
正如正睿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金涛所言:正如正睿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金涛所言:管理要落到实处必须执行到位,没有执行的管理等于零。
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10%正确的战略决策加上90%高效的执行,管理者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提升自己。
1、个人执行力。
这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否则就是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个人执行力,不言而喻,就是说管理人员做为组织中一份子,其个人所具备的执行力。
比如:一些人嘴上说的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很容易赢得别人绝对信任和美好期望,可是本职实际工作却是乏善可陈、纸上谈兵;还有些人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计划的一套实际的又是一套,如同一些贪官污吏喊反腐倡廉嗓门比谁都大,其实贪的不比谁都少,这种人是口是心非、心猿意马;还有一些人是不顾实际,按图索骥,把其他行业企业现成的东西生搬硬套来用等等,这些都代表没有什么个人执行力,另外也存在一些个人执行力较弱的问题。
因此,管理人员提升个人执行力,首先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敏于行纳于言;其次要贴近现实,结合现状,不断创新;最后就是提升个人的时间管理、计划管理、5S管理等基本管理能力。
执行力的三个层次
![执行力的三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971f2ddf6f1aff00bed51e14.png)
执行力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无章可循,摸着石头过河。
领导埋怨员工执行力差,或不好好工作,或交待布置的工作不能按时完成。
其实,这些要建立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包括制度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还有流程上要求,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走,否则违反规定。
可谓摸着石头过河,走到那里算那里,执行效果最差。
第二层:有章可依,瞒天过海。
有战略保障、制度保障、流程保障,但下属执行力仍然差,凡事七七八八,过得去就行,而不是善始善终,按照规定圆满完成任务,蒙混过关,应付交差,得过且过,瞒天过海,而管理层一是缺乏激励措施,二是手段机制有问题,三是管理层人为问题,虎头蛇尾,朝令夕改,山头主义等等,四是制度流程制定的有问题,或不具可操作性,或没有有效性,使下属执行不下去,完不成任务。
第三层:循规蹈矩,无为而治。
有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员工都能按部就班、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按照制度流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去实施,高效、高质,公司上下有一种积极向上、雷厉风行、以结果绩效为导向的氛围和管理体系,每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既能干又愿意干,实现组织高效的良性循环,达到企业目标,把目标变成现实。
执行力是一种关于怎么做、怎么完成任务的学问和能力,从而实现从目标到结果的连接,需要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统筹配合才能实现组织目标,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科学规范地运作,一定会有好的组织绩效。
小言 执行力由外而内的三个层次
![小言 执行力由外而内的三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f8aa98ce6137ee06eff918a8.png)
执行力是个西洋泊来的成功概念,自始至今依然备受推崇、热闹非凡,道不清理还乱。
本土文化和传统从来不习惯将东西分得如此巨细,处事为人还得分门别类的领导力、推行力和执行力的研究,到有点西医的感觉。
所以圣贤们求法传道皆曰“合乎道、合乎礼、合乎时、在乎位”,按照最质朴的规则来安身立命,造化万物,凡事越简越合乎道和本质。
毋庸置疑,科学的系统研究方法也是功用无穷的,但从文化习惯和自身浅薄见识出发,也只能管中窥测,隔雾看花。
力本是个抽象的概念,勉强解释为对物的作用;执行,其实也是个抽象的动作,简言为做吧。
按照如此的逻辑解释执行力,做的作用和动能,依然不懂。
那么我们也冒个天下大不韪,定义下“把目标和结果做成直线的意识态度、流程制度的内在品质”,这个定义也透露出了执行力的三个层次。
1.表层——意识态度的执行力意识态度层面的执行力也是中国特色的东西,是典型的文化绞揉的结果。
执行是飘洋过海来的,它是有文化基础的,个人菲薄见闻只能追溯到英法的契约精神,讲究按“文”办事,按照规定的制度来办事,必须遵守契约。
所以西方的执行比东方推起来简单,大家有传统,尊重制度规则,按流程制度来就是执行。
当然他们也很难上升到把执行内化为一种品质,如果没有足够的修为,这样是压迫人的自由和个性的,看日本人就知道。
中国是大陆地缘政治,传统是中央集权,所以重人治。
一用到人,后人便擅长《易经》、《三国演义》了,然而根本的道没有悟到,权术却深谙不少,就有了圆滑四通、玩世不恭、明奉阴违的做事风格,还自以为是小聪明。
所以中国人做任何事,第一步必须是统一思想,毛主席领悟最深刻,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党的特色。
有书《向解放军学管理》,远不及向党学思想政治工作。
所以中国特色的执行力,第一步就是统一思想意识,调整人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就接触到如何做执行,大部分是意识态度层面上的。
无论是领导还是一些培训,都在宣导:要提倡商业人格,结果交换,要为企业创造结果(绩效);要做计划,先要统筹安排,其实都没有讲怎么做计划,实际还是概念意识;要有责任意识,避免模糊文化、熟人文化,责任一对一……即使这些教条被员工接受了,其实员工还是不会做,因为你把员工培养成了“思想上的圣人、行动上的矮子”。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1cc72cf1d15abe23482f4d74.png)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最近几年,关于企业管理的“执行力”的问题比较热,甚至演化称为世界性的话题。
过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个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其实这就是一个“执行保证”的工作模式。
现在的一切有关执行力的新观点,都可以在这个老办法的框架下得到实行,只不过这个老办法不足以显示管理专家们的学术新水平了,所以管理学家们更乐意用新的术语加以阐述,其实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本帖就从传统的行为学思路和一般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一下执行力的问题。
通常狭义地理解,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执行能力。
当把执行力一词用在个人身上的时候往往就是这种解释。
但是如果用在广义的、团队身上,如企业或组织的执行力,则执行力可以看作是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执行动力、执行权力与执行能力。
此时,往往是默认最基础的“动作面”方面的执行能力是不存在问题的,问题的侧重点在于上层,即执行的动力和权力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划分的道理很简单,即一个团队要做成一个事情,首先要有做事的动力和欲望,次者要有做事的权力,再加上有做事的能力,则此事必成。
执行动力属于“必要性”,执行权力和能力属于“可行性”,必要性+可行性=必然性。
通俗一点说就是,愿做+有权做+会做=事成。
我们谈论“执行”,不会去考虑一部机器(或者复杂到一条流水线)的执行力问题,而是指人的一种行为。
任何人的行为的达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动机形成,行为不是没有目的的行为。
故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执行力的第一方面:执行动力。
动力来自两个方向——推动力和拉动力。
人的行为的原则就是趋利避害,这个模式是统一的,没有例外,有了例外就不是我们要面对的正常人了,就不会被考虑在执行团队当中了。
所谓趋利避害,趋利即是要形成一种利益引导,用利益形成一种拉动力,变成行为人“我要做”。
当然,不言自喻,推动型的执行力就是形成一种危害威胁,用危害来构筑一种“推动力”,行为人为了避害,就形成被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动力。
执行力也有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执行力也有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https://img.taocdn.com/s3/m/30c18d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3.png)
执行力也有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孙正义说,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点子,但一流的执行力却很稀缺。
稻盛和夫先生毕业后在一个没落的企业工作,同期入职的同事都纷纷离开了。
他错失了离开的机会,冷静考虑后决定留下来,用行动而不是抱怨改写自己的未来。
在公司中,稻盛和夫先生的任务是研究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
他将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最终,他一次次地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了无机化学领域的新星。
行动,才能改变未来。
1第一层境界立即去做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全球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小米也是。
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人都很焦虑,包括雷军。
焦虑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东西,他决定改变。
雷军选择了一种简单的方式:走路。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走10公里,先走30天。
很快他就付诸了行动,走着走着,雷军在7月份就真的走了318.11公里。
平均每天,走了1个小时50分钟,平均每天,走了10.5公里,一个不可思议的目标达成了。
“立刻行动”具有巨大的威力。
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曾提出“工作刺激法”现象,该现象指:一旦真正开始工作,就会渐渐投入其中,从而感到兴奋,并激发干劲,变得越来越快乐。
为什么投入工作就能产生干劲呢?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通过“动手”,手上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的腹侧苍白球,然后进一步刺激“伏隔核”。
伏隔核是大脑奖励系统的枢纽部位,可以说它就等同于干劲。
以下视屏介绍了伏隔核的作用即使我们知道,立即行动有许多好处,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究竟如何才能让我们轻松迈出行动的步伐?将行动的第一步,设计成一个微小动作,即小到不可能失败。
比如,你很想读书,但怎么也读不下去,那就把书放在床头,每天看一行字;你很想运动,但是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去健身房,那就在家里做一个俯卧撑;你很想写作,那就打开电脑word,敲下第一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一直以来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国际大公司还是国内民营企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是服务型企业。
在企业界,我们时常通过报刊媒体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宏伟的蓝图、激奋的愿景、庞大的规划、创新的思路最终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出现重大偏差。
因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组织执行力。
ﻫ而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境界、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直接关乎所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讲起到生死攸关的关键作用。
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价值,其能否很好的领悟领会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意图,并转化和分解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最后有效组织实施达成,就是其执行力强弱好坏的最终表现。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
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
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
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
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其次,把事情做正确。
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第二个境界,
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阶段。
把事情做正确,就是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逐一实现各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
举个简单比方:要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上节目,我等也拟定出可行性出行计划,可是一出门就有人走失找不见、到了北京只会人家听不懂的宁波话、迷路却找不见也买不到北京地图、路上分开打几辆的士人员又走散、不断有人要找厕所耽误很多时间、背包被偷没了通讯工具、开销出现超支……结果就是没把事做好,错过节目录制时间,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