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定稿)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汽车系十三五规划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根据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工作目标,结合我系发展现状,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瞄准院党委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的目标要求,努力提升办学能力,推进各专业创新发展,争创国内一流水平。
(二)总体目标按照“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要求,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机制体制;以特色专业为引领,形成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布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满足区域产业振兴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
通过5年努力,力争把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国内一流的专业,初步形成以特色精品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的格局。
二、主要建设任务(一)对接区域经济,创新专业建设1、建设内容主动适应许昌及周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针对许昌及周边区域现代制造业、电力装备业、汽车制造及后市场服务业,重点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专业打造成国内一流特色专业,使特色专业覆盖我系每个专业群,实现所有专业群都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办学整体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2、工作措施(1)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许昌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调研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优化现代制造类、电气类和汽车类三个专业群,拓展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的新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一) 产业背景分析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
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1、课程条件基础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
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的精神,结合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立足学院办学与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现有基础(一)产业背景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基础,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制造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
目前,这些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大量新型现代化企业应运而生,前景十分广阔。
呼和浩特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及培育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其中一项就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也为这些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天然气、有色金属储量丰富,风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牛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近几年居全国前列。
内蒙古进入了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一方面,对汽车运输业的物流形成了高标准的系统化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型经济的崛起与快速发展,呼、包、鄂金三角地区汽车消费热持续升温,近两年,汽车保有量增长53%;私家车拥有量增长66%;呼和浩特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12万辆,私家车成为了机动车增长的主要“推手”,专家分析呼和浩特市2018年汽车保有量将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
(二)人才需求分析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专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数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自动化加工企业,为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
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新方法所取代。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是我校稳步发展、塑造品牌、实现升本目标的关键。
根据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特编制学校“十四五”(2021-202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商科,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按照“商科优、工科强,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结构趋于优化,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效益显著,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4年启动“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主要成效1.招生专业布局日趋合理“十三五”期间,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专业建设实际,建立主动适应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布局日趋合理。
专业大类由10个扩大至12个,招生专业数由29个扩大至51个,先后增加了中西面点工艺、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15个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到21000人(含高职扩招),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专业布局目标,全面提升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表1:2021年招生专业设置情况表2.专业建设成果较为丰硕学校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和专业群建设,基本形成了12大校级重点专业群(见表2)。
各专业群大力实施内涵建设,不断积累建设成果,获得湖南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项,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群成功通过湖南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项目立项。
“十三五”期间,学校为社会输送了近15751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新生报到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20年达到85.40%;历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
主要成果详见下表3。
表2:校级重点“专业群”基本情况表3:专业建设主要成果统计表3.财经商贸特色日益鲜明在2021年开设的51个招生专业中,商科类专业有18个,建筑类、信息类、汽车类等工科类专业14个,教育与艺术类专业8个,医药类专业11个,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体,信息工程、智能工程、教育艺术、健康医药类专业为四翼的“一体四翼”专业结构,较好的适应了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在“十二五”期间,XXX致力于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注重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设施的投入。
为“十三五”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申报了两个五年高职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此外,学校还开发了10个新专业,包括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3D技术应用、机械设备安装与CAD设计、市政工程施工、工程机械表面处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铁道信号、铁道供电、会计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等。
学校还整合了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烹饪和建筑施工等常设专业,并细化了专业方向。
此外,学校连续5年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选派教师进入企业锻炼、激励教师在职进修、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培训,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五年内,学校引进了45名教师,培养了1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和61名骨干教师,达到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了83%。
此外,学校还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创建了15个专业教师工作室,熔炼优秀教学团队,承担了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训练等任务。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调整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及家长、社会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所有专业均建立了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组织机构。
学校还举办了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校企合作论坛,并与XXX(山东)空调有限公司共建了校企合作基地,成立了徐州市“XXX”。
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在“十二五”期间,XXX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三五”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我们成功申报了“XXX”项目。
作为“教育部与XXX(XXX支持中国工程技术教育创新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由学会协助XXX)公司向我校捐赠了XXX(XXX)系列软件23个系列、125个节点,价值一百万美元。
【9A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定稿)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学校定位,以培养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的应用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为基本任务,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以学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为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本专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作用和专业应用领域宽、专业适应性强等特点,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和国家新兴工业领域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及专业科研能力保障建设等工作,促使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加强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立足之本推进本专业“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工作。
二、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毕节市区域经济特征,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验室建设,努力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
2016-2017年,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达到校级特色专业水平;2018-2020年,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达到省级特色专业水平,1个专业方向在省内同层次高校中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到2020年,建设省级科研平台1个。
(二)具体目标1、专业办学规模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专业在校生规模发展指标:以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适度控制本专业招生规模。
(2)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面向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学生毕业前应获得至少一种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2、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1)自2016年起,建设期内获得省部级教改项目立项1项,校级教改项目2-3项,力争获得国家级教改立项。
(2)建设期内,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个,建设其他质量工程项目校级1-2个。
(3)建设期内,力争获得省级教学质量奖或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质量奖和成果奖1-3项。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一) 产业背景分析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
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1、课程条件基础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
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机械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同时对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切实提升工程图学课程教学质量,文章针对课程知识点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力不足、教学资源形式单一、缺乏衔接性设计、与思政教育结合度低以及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全面等问题,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重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完善在线教学平台,建设新形态教材,有效融入实践性训练和思政元素,实施立体化考核评价。
通过一系列课程改革举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机械类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一流本科专业;机械类;工程图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4-0033-04[收稿时间]2023-08-28[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XJG2022012);江苏科技大学教改示范课程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2019JSJG532)。
[作者简介]庄宏(1980—),女,江苏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图学教育。
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指导各地、各高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2]。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要务是一流课程建设,课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深入理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内涵,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12年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专业(机械类)建设项目以来,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例如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某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2016年3月22日《“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及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学院整体发展的龙头和主线,是关系全面发展的核心工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及学院“十二五”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学科专业品牌,全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特制定《**大学“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一、建设成就和经验总结“十二五”期间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学院面临众多国家教育改革举措出台,尤其是面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等政策的推进和落实,选择更好更快的发展路径摆在了学院面前。
“十二五”期间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开展各项工作,基本实现“十二五”办学目标,为进一步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科专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新进展学院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构建院系二级管理制度。
坚持依法治校,系部二级管理进一步深化,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造了制度保障。
实行两级管理后,院级学科专业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侧重于宏观管理和目标管理,主要任务是统筹规划、把握政策、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加强决策咨询和审议评估等职能。
系部侧重于学科专业管理调查研究,微观管理和过程管理,拥有一定教学管理、科研评审、经费使用、实训安排等方面的自主权。
2.学位授予权取得突破,优势特色学科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学院共有41个本科专业(2015年),覆盖工、文、理、教、经、法、管、艺等八个学科门类。
分布在矿冶系(9个)、机电系(8个)、建工系(2个)、经管系(8个)、人文系(6个)、信息系(7个)、理学系(1个)。
其中,工学专业23个,占总数的56.1%;管理学专业8个、艺术类专业4个,经济学2个,其余类各为1个。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远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领( 2010-2020 )》、《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授课质量的若干建议》(教〔2006〕16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14〕19 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 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成立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 一)产业背景解析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育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术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以下:国家推行制造强国战略,深入推行《中国制造2025》,以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交融,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要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进高精美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重点零部件的自主化,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推行新能源汽车推行计划,激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 二) 人才需求解析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术人才需求旺盛。
经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人才每年将需求 1 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术人才每年需求量为 5000 人。
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术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 人。
( 三)专业建设基础1、课程条件基础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
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成立了相应的授课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授课确定了基础。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黑龙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前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取得重大发展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应用技术大学极为关键的五年,为使我系在“十三五”期间各方面的工作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协调发展,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一)“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就1.学科、专业建设成绩显著。
提高办学层次,新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2个普通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接收专升本学生;新增汽车制造与装配专科专业1个;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建成校企共建实习基地8个;加强校外师资力量,聘请了4名企业专家为客座教授和创业指导教师。
2.师资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系部共引进硕士以上教师14人,取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7人,学士学位52人。
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不断优化。
机械工程系坚持科研强系的发展战略,全系共承担了省市教科研项目近二十余项,获奖十项。
3.教学改革特色彰显。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方面,机械工程系根据社会对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了“1234”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独创了“656”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实行“职业技能测评”,替代传统的毕业设计与答辩;实施专业课差异教学,凸显学生个性培养,落实“1一0”人才培养工程;四是积极构建“工学结合、理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材理训一体化教室,实现教学做融合;五是积极探索数控专业“1+1+1”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机械加工中心为依托,实施“三段式”(模拟、实操、实战)技能+创业培训,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4.实践教学跌宕多姿。
十二五期间,机械工程系新建机械加工中心、材料力学、数控CAD/CAM、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室、精密测量实验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室等11个现代化专业实验,机械原理、模具设计、建筑材料理训室、机械基础等多个“校内能力培养超市”,50余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得到了充分保障。
机电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五年建设规划(2015年-2020年)机电教研室2015年9月16日为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及结合我校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适应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发展需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努力开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和毕业生对市场的适应性。
通过五年建设,把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打造成内蒙地区的特色专业。
二、专业建设(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培养目标根据调研,我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牢固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机电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进行普通机电设备、自动机电设备、自动生产线和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等工作,也能从事生产一线操作的高端技能型机电技术应用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国际制造业基地”地位的逐步确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建设加快,机电技术在企业生产一线得到广泛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及时反映这些变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必然趋势。
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的情况,经过反复推敲,提出了“教学做一体”三轴联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表现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为轴心,夯实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理论3个基础,强化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项综合能力3种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能力,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详解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2016—2020)发展规划一.机电工程学院概况机电工程学院是我校九个二级学院之一,于2003年9开始招收模具设计与制造学历文凭(小自考)学生,2005年9月开始增加招收机电一体化全国大自考学生,并开始招收模具设计与制造学业证书班学生,2008年,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纳入高职统招计划,2009年9开始招收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学生,且确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校、校、企”闽台合作办学专业之一。
2013年开始招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2015年开始招收数控技术专业,此外,2015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从信息学院转入我院,截止目前,我院共有五个高职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高职学生502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学生180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学生110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学生76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职学生121人、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生20人。
专任专业教师共15人,兼职教师9人。
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6人。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12人。
目前具有23个实训室(大学物理实验室(一)(二)、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工业自动化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械制造与技术测量实训室、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快速成型(3D打印)实训室、精密测量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电气焊实训室、模具实训室(模具拆装、调试安装)、CAD/CAM/CAE实训室、汽车综合实训室、机械测绘实训室)。
并配备有数控模拟仿真、数控机床机械与电气故障诊断模拟仿真、模具拆装模拟仿真,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模具加工与装配等一系列教学软件和光盘,具有较全面的基本的教学与实训条件。
另配备有2名实验员,1名教务员,2名思想政治辅导员,具有模具、机电、电气、汽车四个教研室。
在学校董事会、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下,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报告XXX“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某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我院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市场急需专业;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遵循“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学科格局,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文学。
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XX个专业中,理工类专业XX个,占XX%;文管类专业XX个,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的各项改革和探究,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肉体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适用人才。
“十二五”时代,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财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较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学学科成为我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xx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中长期“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中长期专业建设规划机电工程系目录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一)地区工农产业蓬勃发展需要 (1)(二)地区职业院校快速展的需要 (4)二、机电工程系现状 (6)(一)取得成绩 (6)1.专业设置情况 (6)2.办学规模情况 (6)3.师资队伍情况 (7)4.实训资源情况 (7)5.校企合作情况 (8)6.教研教改情况 (8)(二)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9)1.专业方向设置单一,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标准 (9)2.生源结构和层次单一,学生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平均水平低 (9)3.教研教改工作滞后,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不能满足现代职业需要 (10)4.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优势不明显 (10)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1.大政方针 (11)2.建设依据 (12)(二)建设目标 (13)1.总体目标 (13)2.办学定位 (13)3.发展目标 (14)四、规划内容 (17)(一)专业建设 (17)1.建设思路 (18)2.建设步骤 (19)(二)实训基地建设 (21)1.机电实训中心建设 (21)2.机械加工中心建设 (24)3.实训设备购置规划 (25)(三)师资队伍建设 (26)1.师资队伍规模与层次建设 (26)2.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 (29)(四)管理制度建设 (31)(五)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31)1.定期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讨 (32)2.定期开展社会调研 (32)3.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2)(六)教学资源建设 (33)1.课程建设 (33)2.教学方法探索 (33)3.教材开发及资源库建设 (34)(七)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34)(八)校校合作能力建设 (35)(九)大师(名师)工作室建设 (35)1.总体目标 (35)2.建设模式 (36)3.预期效应 (37)(九)技能大赛能力建设 (40)五、保障措施 (42)(一)组织保障 (42)(二)规划工作领导小组 (42)(三)制度保证 (43)(四)经费保障 (43)(五)建立并落实目标考核机制 (44)x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中长期专业建设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21号)、《x技师学院关于印发<x技师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阿地技校字〔2016〕107号);切实提升学院机电工程系的人才培养能力、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层次、深化专业内涵、丰富专业功能,明确机电工程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协调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之间的发展关系,指导学院机电专业的社会综合服务能力快速发展,结合机电工程系专业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46 CMTM 2016.04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专栏Construction Machinery Development Forum Column2016年3月28日,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五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协会受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委托,组织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全行业发布《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副秘书长吕莹、尹晓荔出席发布会。
2014年9月起,协会受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的委托开展行业“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及制定工作,在所属各专业分支机构及行业各相关企业的积极支持、密切配合下,协会充分利用掌握的数据、重要案例、国内外发展的成果等,深入、前瞻、开放、创新地开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编制及反复修改,终于如期完成了这项事关全局、立足长远、关系行业各企事业单位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
并向全行业正式发布。
规划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针对行业发展现况和市场需求,分析研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应对措施及政策建议。
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指标从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等四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八个维度来表述。
工程机械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发展速度等总体发展规模指标可作为行业发展阶段评价的参考指标。
规划期间的发展特点是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持续发展潜力显著。
具体标志是:(1)2~3家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50强前5名;(2)出口及海外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0%,国际市场占有率20%以上;(3)超过6家企业完成重点车间的数字化升级并开展智能化制造的示范工程;(4)品牌产品智能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6~10个国际知名品牌;(5)构建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化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工程机械的标准制修订工作;(6)具有较强的共性技术研究及验证能力(核心配套件、环境适应性等);本刊记者 宋佳蔓/SONG Jiaman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Released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左二)、副秘书长吕莹(右一)、尹晓荔(左一)为在座嘉宾详细解读《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就相关提问进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学校定位,以培养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的应用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为基本任务,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以学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为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本专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作用和专业应用领域宽、专业适应性强等特点,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和国家新兴工业领域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及专业科研能力保障建设等工作,促使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加强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立足之本推进本专业“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工作。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毕节市区域经济特征,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验室建设,努力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
2016-2017年,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达到校级特色专业水平;2018-2020年,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达到省级特色专业水平,1个专业方向在省内同层次高校中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到2020年,建设省级科研平台1个。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办学规模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专业在校生规模发展指标:
以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适度控制本专业招生规模。
(2)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面向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学生毕业前应获得至少一种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2、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1)自2016年起,建设期内获得省部级教改项目立项1项,校级教改项目2-3项,力争获得国家级教改立项。
(2)建设期内,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个,建设其他质量工程项目校级1-2个。
(3)建设期内,力争获得省级教学质量奖或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质量奖和成果奖1-3项。
(4)每年学生签约率保持95%以上。
3、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期内引进博士1-2名、硕士4-5名,至建设期末,使本专业在岗教师总数达到7-1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达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总人数的20%以上。
(2)建设期内1-2名教师提升学历学位,4-5名教师参与在职培训。
(3)建设期末,力争培养1名在省内有较高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力争建设1个省级科研团队,1-2个校级团队。
4、专业培养目标改革与发展
(1)在2016年内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
(2)力争在建设期内出版专业教材1-2部。
5、教学条件建设工作
(1)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占40%以上。
(2)力争建成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至2020年,本专业各类实验室设备总值达到500万元以上,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000m2以上。
(4)建成校外学生实习基地7-9个。
6、科研水平建设
(1)建设期内,每年立项校级基金项目1-2项、建设期内立项省厅级项目
2—3项,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各类到校科研经费年均20万元。
(2)建设期内,本专业教师每年人均发表论文1.0篇以上,至建设期末,本专业教师每年发表论文在10篇左右,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占60%以上,检索论文占30%左右。
(3)建设期内,每年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1-2次,学术讲座3-5次。
7、专业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管理,使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有章可循。
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并提高工作效率。
三、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
(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现状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6名,讲师4名,硕士以上学历4名,。
在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先后承担了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实验室规模在稳步扩大,实验开出率不断提高。
在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在“十二五”建设期间先后承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项目二项。
目前,本专业已签协议的专业实习基地有5个单位。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措施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改进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专业素质教育体系;在教育思想更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改革和探索,加强教师教书育人,鼓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之中;积极求真务实、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通过学术讲座,实施学生创新工程,开展学生课内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和心理素质。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发展学科建设
控制专业办学规模,以内涵发展为主,优化专业及方向结构,建设工作重点放在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
坚持依托学科、面向需求的原则,结合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扩大现有建设成果,不断提升专业品质,促进传统学科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使得专业结构更趋
合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强调专业建设必须充分注重学科背景和研究基础,形成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体系;坚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创新,探寻实施跨学科、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学校外事部门协助,加强与国外先进高校联系和合作,尝试在本科培养层面上开展联合办学,丰富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建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加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专业要办出特色,应特别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从“专业对口”转变为特色和“广泛适应”。
同时,努力探索并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创建有利条件。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系列改革,构建新的充满活力的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改革要紧跟科技发展,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建立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大力提倡使用先进教材、大力推进使用原版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进程。
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应用,积极引进适用课件,推进多媒体授课比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加强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学分”制度,把创新教育作为学分制的重要内容列入培养计划,对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或取得发明、发表优秀论文等成果者,授予相应的创新学分。
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与规范。
加强校企联系和合作,在校外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具有产、学、研结合功能的科教基地。
(四)多管齐下,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围绕学科建设抓人才引进工作。
人才引进工作必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必须体现教学科研并重的导向。
二是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的机制。
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丰富人才引进工作的内涵,对适合学院教学工作特点的企业高层次人才,以“特聘教授”、“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等身份,校兼职从事教学、实践环节指导等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在职教师进修培训的政
策和措施,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四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本地先进院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其更新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五)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管理,使本专业(本系)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有章可循。
一是通过制度化与规范化凝聚人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按程序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科学管理是实现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十三五”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将成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2015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