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海同志简介

张东海同志简介

张东海同志简介

张东海,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被授予“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杰出“内蒙古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青年企业家”、

“内蒙古企业自主创新年度人物”、“全国用户满意杰出管理者”、“中国十大创新英才”、“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他带领下,伊泰集团在追求快速稳健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环保”与“和谐”作为公司发展的基本要素,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张东海对绿化环境、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百年伊泰,绿色能源”的环境宗旨,时刻倡导并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到保护环境中去。

针对公司下属煤矿多位于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多沙地区,他强调公司要加强对矿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矿区。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各煤矿均编制完成了《矿山生态恢复规划》,并按照批复意见逐年规划实施。在进行矿区环境治理的同时,他倡导把污染治理同企业工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2007年以来,公司累计投入6023万元进行矿区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业场地绿化系数均超过20%,新增植被面积6000多亩。

伊泰集团郑重承诺:“开采一片煤田,绿化一片天地,造福一方百姓”。从这一思想出发,张东海带领伊泰集团广播绿色。他号召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义务植树等各项环保活动。从2007年起,公司各生产经营单位累计种植各类树木共计421.3万株,灌木1340.7万丛,草坪395.2万平方米,总计投资3.26亿元。针对鄂尔多斯地区缺林少绿多沙的现状,公司在努力建设优美矿区环境的同时,提出了“煤炭企业每生产10吨煤捐植一棵‘节能减碳树’,营造10万亩碳汇林”的倡议。

针对库布其沙漠环境恶劣的情况,在杭锦旗境内赛台、西北沟、桃日木投资约7000万元建成6.5万亩碳汇林基地的基础上,公司自2010年开始,拟陆续投资5亿元在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边缘征用50万亩沙地建设碳汇林。2011年,一期工程启动,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一横三纵”全长71.6公里的四条主干道在50万亩基地内顺利贯通,四条主干道将基地划为八个作业区,156个地块,累计种植乔木308万株,灌木19万亩,苗圃育苗495万株,文冠果育苗78万株,苗木种植及配套工程累计投资22740万元。

在张东海的带领下,伊泰集团在生态建设和植被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5月,集团公司被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建设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一)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 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永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从担任县领导到地委书记,杨善洲从20多岁起就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 群众之中。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很少呆在地委机关。保山有5个县,XXX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龙陵县木城乡不通公路,是最远的一个乡。他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入木城乡。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 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 稻等各种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杨善洲事迹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 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工作35年来,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 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 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走到哪里, 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 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1988年X月,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为实践“帮家乡办 点实事”和“只要生命不结束,杨善洲事迹简介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婉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施甸县义务植树造林。他把建 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外灾区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捐款20多万元。艰苦创业20余年,使XX.X万亩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 重披绿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同时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20XX年X月,82岁的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 国家,并且谢绝当地政府的奖励。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总书记作出重 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 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他获得全国绿化奖章、首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荣获全国绿化十大 标兵、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称号。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二) 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我手 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 私事。”

孔繁森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雪域之歌 ——电影《孔繁森》观后感有一种精神,感动了亿万人。 有一个名字,曾经响彻大地。 放弃本来优越的工作和生活,两进西藏,在那物广人稀、空气稀薄的高原,你带上“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时时心系百姓。第一次赴藏,在岗巴3年,你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次赴藏,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你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3年春天,在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你去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忘我的工作下,阿里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每次下乡,你把药箱背在肩上,治好了百姓的病,还带去了治愈贫困的希望。为了养活收养的孤儿,你化名“洛珠”去卖血。你把汗水洒在阿里,你把心血倾注阿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你知道这条路满是荆棘,却义无反顾。两进西藏,你心里牵挂的是百姓,在你心里,爱他们,胜过爱自己的亲人。为了阿里的百姓,你舍小家顾大家。顾不上吐血的妻子,顾不上未成年的儿女,

在你的心里,更重要的是阿里的百姓!以普通的标准来衡量,你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共产党员!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涣散,没有希望。偏远,不可怕,可怕的是柔弱的百姓被遗忘。你为西藏人民带去爱与希望,你的勤奋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 你尽自己所能,甚至不惜卖血来救助孤儿,你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你把一生献给西藏!生前不知身后事,但蓝天白云见证你的大爱,高原深处留有你的足迹,阿里的子孙后代会铭记你的事迹。 我没有机会踏着你走过的路,寻找你的足迹,只好透过书籍、影片,一次次想象你的容貌、你的微笑,还有你望着百姓时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爱恋和心痛。 中学时读你,立志要做大爱之人,爱民如家人。 大学时读你,我毕业后奔赴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的农村做一名乡村老师,为了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如今读你,我不断反思自己:心中还有没有爱?少年时的梦想还在不在?我不停的回味电影中的那一幕幕,感悟你流传下来的真情和精神。我感觉我的双手被你握住,我听见你说:“来吧,去追回少年时的理想,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坚持做你自己!”

对王选和冯锦华事迹的评价及启示

对王选、冯锦华事迹的评价与启示提到细菌战诉讼,人们立即会联想到王选,那个用流利的日语和英语在日本的法庭上、在国际会议上慷慨陈辞的中国女子。侵华日军的细菌战暴行惨绝人寰,日本政府对此一直秘而不宣,战后美国为了得到日军的细菌战资料,与日本人一起隐匿了这段历史。纸里从来都包不住火,更何况是这样的惊天罪恶呢。在日本工作的冯锦华为表示对日本首相小泉参拜了靖国灶神的抗议,用红漆在靖国神社侧门的一个石雕底座上喷写了日语“该死”字样,这一举动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冯锦华的举动,虽然他是出于对日本首相的愤怒,但当我们细细来想这件事的时候就会觉得难免有些冲动。不可否认,他的举动之中蕴含着内心满满的愤慨,对于民族的一种强烈责任与热爱。可是,对于他本人来说结果却是严重的。他虽然宣泄出了内心的愤怒,却也触犯了法律,我们就难免会去想这是不是不值得呢?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刚烈爱国的影子,他所持有的一份爱国态度,这些无疑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份情感,但我们也不得不斟酌这一举动所带来的后果。 “忽然一下就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到日本来留学,为什么要学习日本文化,拼命了解日本社会。一下子找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经历的全部意义。” 王选以一种忘我的姿态投入到细菌战调查和后来的诉讼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即使有个问题已经被问了无数遍:国家都已经放弃赔偿了,你们为什么还要打这个官司?但王选不这么看,通过诉讼,让日本的法院认定二战期间日军曾经在中国战场使用过细菌武器,全面认定了原告方面提出的受害申诉,世界各大媒体纷纷用到“划时代意义”和“里程碑”一类的词,就凭这一点,王选说:我们胜了。王选奋斗的目标绝不在于复仇,而是呼吁人们正视战争和战后冷战政治在战争受国民众、尤其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造成的至今未愈的创伤,以正义和平、生命尊严的价值共识感召跨国公民运动,争取跨国司法救济,致力于中日“人民之间的和解”。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忘却了这些事情,但是如果把这一切都淡化了,留下了创伤就会是永久的。王选以一个普通中国女性身份,坚守民族道义,帮助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寻求一种理性的秩序,为中国受害者向日本讨公道,她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根标杆,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榜样。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

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

王选伟绩

[编辑本段]一、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人士,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九三学社副主席。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

XXX同志生平介绍

XXX同志生平介绍 XXX同志,男,汉族,19XX年2月出生于XX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4月参加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XX年1月13日2点10分,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3岁。 1951年4月至1952年2月,XX县XX区XX乡财粮; 1952年3月至1954年6月,XX县XX区政府文书; 1954年7月至1955年9月,XX县纪委干事; 1955年10月至1956年6月,XX县委党训班副主任; 1956年7月至1956年12月,XX省委党校学习; 1957年1月至1958年1月,XX县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58年2月至1958年7月,XX县XX乡党委书记; 1958年8月至1961年6月,XX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61年7月至1965年6月,XX县民政科科长; 1965年7月至1966年8月,XX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66年9月至1970年1月,XX县XX公社党委书记; 1970年2月至1971年7月,XX县XX公社党委副主任; 1971年8月至1977年8月,XX县大XX公社党委副书记; 1977年9月至1978年6月,XX县XX公社党委副书记; 1978年7月至1979年1月,XX县劳动局局长;

1979年2月至1980年12月,XX县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 1980年12月至1982年4月,XX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82年5月至1985年9月,县直机关党委书记; 1985年10月至1988年4月,XX县人大常委会法制科科长; 1988年5月至1990年8月,XX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1990年9月至1992年9月,XX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科级协理员; 1992年10月光荣退休。 XXX同志一生艰苦奋斗、勤劳奉献。少年时代,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饱经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和考验。他始终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在XX长达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始终以忘我的精神,团结同志,关心下级,在工作过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称赞。XXX同志在担任乡镇区委领导职务期间,心系群众,想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所忧,造福了一方百姓,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从事人民检察工作,他不为金钱所惑,不被权势所屈,不为人情所扰,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秉公执法, 勤政为民,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从事人大工作,他作风正派,深入履职,注重实效,全力推动XX民主法治建设进程。退休后,他仍关心关注XX这方土地,不遗余力地支持XX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建言献策,积极参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王选同志(1937年—2006年)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出生于上海,生前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王选同志一生执着追随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他衷心拥护和坚定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断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增光添彩。他深知人才对于创业兴国的极端重要性,不计个人名利地位,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王选同志以自己崇高的人品、巨大的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为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成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爱戴。王选同志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骄傲,他的事迹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动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献身科学勇于创新 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他不仅具有超前的眼光、非凡的魄力,更有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 王选同志祖籍江苏无锡,1937年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开明的家庭教育使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正直善良、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名师云集、学风优良的教学环境,塑造了他勤奋好学、善于思索的良好学风。他从小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他树立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才智的科学工作者。 1954年,王选同志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年分专业时,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当他看到国家“12年科技规划”中把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又了解到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天工业乃至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时,便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王选同志认为,新兴学科往往代表着未来,越不成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广阔,他坚信计算技术在未来将大有作为。这一选择,为他今后的科技报国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1961年,王选同志参与北大自行研制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逻辑

最新-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悼词) 精品

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悼词) 篇一: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悼词)某某同志生平介绍各位亲朋、各位来宾: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原**县**局局长某某同志遗体告别。 某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月*日下午*时不幸逝世,享年**岁。 某某同志系**省**县**乡人,生于***年*月,****年*月参加工作。 历任***局办事员;***县局科科员;***县****局股长、秘书、办公室主任……***局局长等职。 某某同志一生忠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局,****事业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某某同志为人忠厚、平易近人;生活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事业有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怀念他!某某同志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本份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为社会多做贡献,以慰某某同志在天之灵。 某某同志请您安息吧!篇二: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悼词)某某同志生平介绍某某同志是某市某单位职工,中国共产党党员,因车祸抢救无效,于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时分在某医院不幸逝世,终年岁。 某某同志某年某月某日出生于某市,某年某月参加工作,某年某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在某市某学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到某单位工作,某年调至某市某单位,某年某月任某职务,某年某月兼任某科科长。 某年某月因年龄关系任某科主任科员。 某某同志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某某同志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勤奋踏实、吃苦耐劳,重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在担任某科负责人期间,他加强管理,经常深入一线,主动做好服务,积极

王选谈人生选择

王选:我的人生抉择 王选口述吴燕整理发布时间:2006-02-19 06:46来源:文摘报 21岁,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代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 24岁,他与死神擦肩,却激发出对计算机事业的灵感,决定进军计算机高级语言编译系统; 38岁,他挑起研制 激光照排系统的大梁,开始了18年如一日的跋涉。 他是中国激光照排之父,被誉为“当代毕昇”。中国印刷因他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纪元。

1958年,王选从北京大学数学 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 1958~1974年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 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 面的研究工作。1975年起主持照排 系统的研制,其高倍率字形信息压缩 和高速复原技术使字形信息的总体 压缩率高达500∶1。1975~1991年, 具体负责华光Ⅰ、Ⅱ、Ⅲ、Ⅳ和方正 91电子出版系统的核心硬件——栅 格图像处理器的研制,使国产照排系 统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他领导研制的 华光和方正系统在中国各大报社和 出版社、印刷厂逐步普及,并出口到 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和马来西 亚等国家,为中文新闻出版全过程的 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 2001年,王选获得中国国家科 学技术大奖。 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结合起 来 从幼儿园到高中,我都是在上海 的南洋模范学校,所以是一个空前绝 王选在北大校园晨练 后的十三年“老南模”。南模这个学校 很好,我在这里读书,感觉培养最多的是一种学习自觉性,一种灵活的脑筋,还有一种集体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学风,这对我是终身受益的。 高考的时候报志愿,我填了三个,都是数学系:北京大学数学系、南京大学数学系、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选择数学,只是因为我觉得理科是我理想所在,而数学又是我擅长的。 到了北大数学系,年级里共200多人,大二的时候分专业,前十名都选了纯数学,可见好学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 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推荐阅读: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href="/yanjiang/html/yanjiang_20XX041 6100408_" target=_self>学习杨善洲精神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原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王选

王选 一、人物简介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二、人物履历 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8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XX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XX年被评为全

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XX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第二篇: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最近xx公司党组和xx党委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系统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等要求,本人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深入了解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 通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我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工作作风。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杨善洲同志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管理干部,我认为最须要学习的是杨善洲同志的“五种精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活动开展以来,自己认真学习各级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资料,按照活动安排要求,认真回顾了自身工作,特别是对照“四优”党员要求、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党的先模人物的表现、对照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照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查摆了自身问题,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等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 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本单位业务出发,对上级组织作出的一些关系企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3、创新意识不足,有自我满足情绪。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表现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4、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够策略,特别是对待同志的批评和同事正确的指导及批评,

孔繁森事迹5则_短故事

《孔繁森事迹》 孔繁森事迹(一): 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7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上个世纪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援藏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孔繁森事迹(二):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孔繁森17岁,他选取了光荣参军。在部队,他刻苦学习,勤于训练,连续六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连续六次参加军区直属部队用心分子代表大会,并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孔繁森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是山东人推崇的仗义性格,他的口头语就是有事吗,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烦、不怕吃亏的那种热情厚道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有名的三哥,你有困难,不等你张口,他就会主动出手帮忙。他能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买电视的

王选及王选奖

王选生平 男,汉族,1937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另] 王选同志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58年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任教,参与北大自行开发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工作。1961年,他开始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1964年承担了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的研制。1975年投入到“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中。1981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华光II型到方正93系统共五代产品,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统。他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后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优秀作文1 近期,观看电影《孔繁森》。时长2个小时的影片结束,初感黯然,转念隽永,掩面遐思,感慨万千。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孔繁森,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儿子,把自己的生命和满腔热血献给了青藏高原,献给了我们的西部建设事业。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部绚丽的华章,他是党和国家的忠臣,是人民的公仆,是伟大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是,抛开这些荣誉和伟大的光环,抛开他所作出的无私贡献暂且不说,他首先,是一个儿子、一个爱人、一个父亲,是一个小家的支柱。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好男儿亦分身乏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 负百姓不负卿。 一曲《说句心里话》,唱出了这个铁血男儿的心声。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是啊,家中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妈妈啊,哺育之恩,终生难报,舔犊情深,没齿难忘。母亲是怎样在艰难的岁月里用柔弱而又坚强的身心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空,是怎样为了给自己省下一口吃的昏倒在炕上,我怎能忘记?当风雪交加的夜里接 到母亲的远途电话,听着她絮絮述说忐忑的梦境与深切的牵挂,想起每一次久别重逢时的温馨与慈爱,想起每一次握手言别时难知何时再见的心情,想起她已然佝偻的腰背与花白的鬓角,我又怎能不心痛唏嘘、辗转难眠?所以,“我每见到这些孤寡老人,就像见到我远在家乡的老母亲,照顾好这些老人,也就是为我的老母亲尽孝了”。母亲,您可能并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名言警句,但我 的作为您一定是理解和支持的。 “说句心里话,我也有爱。” 我也有一个她呵,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代我孝敬高堂,哺育儿女。我知道,当我远走援藏时你心中一定是忐忑不安的,我知道逢年过节时你殷切的企盼与牵念,我更知道,困难无助的时候你心底的疲惫。然而,你从未说过,甚至从为此流下过一滴脆弱的眼泪。因为,你理解。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和信念,你知道对于一名共产党员而言,不能仅仅追求个人和家庭的小幸福。能有机会到更需要自己的地方,为那里的人民多做一些事情,让人们生活因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变得更加舒适和美好,这是一名党的干部应该做的,哪怕付出我们不能相守的遗

xxx同志生平简介

xxx同志生平简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局退休干部xxx 同志。 xxx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x月x日零时x分不幸去世,享年xx岁。 xxx同志19xx年x月出生于xxx的一个贫寒家庭,19xx 年1月便参加了革命工作,19xx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xx年1月至19xx年在xx市xxx管理处xxxx所工作,任xx员、团支部书记,19xx年至19xx年6月在市xxx管理局城北所做内勤工作,19xx年1月至19xx年11月在市xxx管理处城西所任所长兼支部书记,19xx年11月至19xx年2月在市xx管理处直管所任所长,……,19xx年x月退休。 在近40年的革命生涯中,xxx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终身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服从党的安排,遵守组织纪律,在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xx管理事业。无论是在最基层工作,还是担任领导干部,都注重理论学习,始终坚持研究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注重党性修养,不计较名利地位和个人得失,讲奉献,不图索取,以强烈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认真负责,求真务实。她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始终保持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她坚持真理,公道正派,襟怀坦荡,清正廉洁,生活朴素,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热爱集体,办事公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工作中,她深入细致,经常带领干部职工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及时组织人员xxx,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退休后,xxx同志依然关心、支持xxx事业,积极献计献策,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 xxx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她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同志。她的高尚品德、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xxx同志安息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