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防止课堂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冰点0(课堂中的知识困惑和教师的不解使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消极情绪);注意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盲点0(对已学新知识的困惑而延续甚至影响至另一个新知识的学习,厌学生恰恰是由此缘起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责任编辑:晓文;责任校对:郑欣)
试论体育在人的
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渤海大学田荣和
人的社会化作为研究社会有机体的逻辑起点,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是由社会成员组成的,而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人的成长、发展、完善过程中,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所谓人的社会化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在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使自己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并形成独特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人形成社会属性,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成员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反映社会发展,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体育运动是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是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同时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的研究,对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意识,扩展视野丰富情感生活以及挖掘体育的价值与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体育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一种基本方式
人类社会是一个离不开体育的社会,正如音乐、美术在社会生活中不能缺少一样,体育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各种身体练习都是人类生活技术、劳动技术、军事技术的提炼与综合,它们源于生活,又丰富了生活。因此,人们通过自身有效的身体练习,不断增长体育运动的知识,提高体育锻炼的本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社会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作为社会中个体和群体相联结的社会活动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相互沟通,增进了解,达到相互适应和相互帮助,携起手来共同去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这就需要人们形成一致的认识和看法,需要掌握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手段和方法,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以适应自然界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环境。这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二、体育可指点生活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定的生活目标,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去实现生活目标。体育在实现人的生活目标,实现人的存在价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可以使人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质及锻炼的技能水平外,还可以使体育价值、功能体现于社会价值之中,成为社会功能的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体育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与人的社会化的总体方向是一致的。人的价值是人在现代社会中追求社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人的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的成果为社会所认同,有益于社会发展和群体生活中人生价值的实现。从社会要求角度来讲,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及社会对其成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体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在自然条件和社会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人能与之相适应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手段。
体育深层次的社会功能,能够保证人的社会化过程的正常运行,保证人们去实现特定的生活目标。加快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是人们所追求的社会生活中的新的目标。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社会生活目标。北京取得申奥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强国愿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奥运史上最为成功、最具特色的奥运盛会,现在就要扎实工作,需要每个公民为之努力。体育的深层次社会功能体现在诸多领域,如民族自强精神、人文素质、社会公德意识、环保意识等。
三、体育可以培养人的社会角色
体育在培养人的社会角色中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角色,是有着特定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人。在社会结构中,社会要求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体,必须要符合社会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每个个体都要各司其职,或有多重社会角色,这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要求。社会化的内容之一就是教育社会的各种角色按其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体育能够满足社会生活中的个体要求,为他们提供尝试社会角色的各种机会,帮助生活的个体去取得符合社会成员的资格,即使他们通过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运动场景中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行为,弘扬体育文化,树立体育公德,成为有益于群体、有益于社会的人,成为社会所承认的角色。
体育是一门科学,在这门专业知识体系中,它是人类社会认识和了解人体自身在运动能力方面重要的科学依据,也是人类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来保护和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因此体育成为人们实现社会角色的重要方式和组织形式,这正是体育价值之所在,与人的社会化目的是相符合的。
四、体育可以使人自我完善
体育在人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人的社会化要求社会成员经过不同的途径、方式和内容,承担着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追求完善的意识,使自己成为优秀的社会成员,以体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常常称体育为/亚社会0,体育具有广阔的社会空间,在塑造、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体育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使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在体育中去实现自我的追求,体育运动中的佼佼者则往往是自
# 92 #
我塑造的体现者。在古希腊,体育为社会所崇尚,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大规模的体育竞技会,人们像崇拜凯旋的英雄那样崇拜竞技中的胜利者,并将他们奉为追求的典范。作为客观存在,完善自我的观念人人皆有,这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特征。体育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方向,也是充分表现和完善自我观念的最普遍的方式。因为,体育本身就有着最广泛的适应性的特点,当今社会中任何一个男女老幼,甚至伤残的人都可以借此表现自我的观念。当然,对于每一个体来说,由于他们各自的条件、能力及愿望不同,表现的方式与程度也有所不同,但他们在追求自我完善方面完全相同。
(责任编辑:晓文;责任校对:郑欣)
浅谈新课程中
教师角色的更新
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付艳
目前,正在深入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为学校办出特色和发展学生的专长创造了条件。本次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更新教师角色。
一、教师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是以/教0定/学0,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0。新课程中,在教学形式上,要由重教师/教0向重学生/学0转变,即要以/学0定/教0。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向立体信息交流转变,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
二、由权威型向平等型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0。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0。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要实现这个角色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在自主观察、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积极地想,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并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其次是营造宽松、民主学习的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涨,思维更活跃。再次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引导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在未来的课堂上,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将大增。这样,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0的地位发生变化,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垄断,教师将从知识的权威转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三、教师的角色要从/封闭式0转向/合作式0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加了教育者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专业分工。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的彼此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自然、社会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和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的壁垒之中,不涉猎其他的学科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四、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存在的依据。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为教学服务。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的课程提供环境。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网络资源。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可见,教师要主动承担起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0转变为创新型教师
新课程的实施靠教师,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素养的高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顾教书,很少从事教研活动,教学与研究相分离。新课程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提出更高要求和期望。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为对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的能力;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
#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