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3d87d820b7360b4c2e3f64b4.png)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对比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结构图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高考数学 新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共40张PPT)
![高考数学 新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721989b8f67c1cfad6b8ff.png)
六、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三、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七、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四、重视过程评价,聚集素养,提高质量
八、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九、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旧课标的核心指导思想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1)实验版着重强调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2)2017版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尤其是在立德树人方面 做了明确要求。
第一,《课标2017版》把实验版前言中的“课程设计思路”以“课程结构”为独立的板块出现在内容结 构中,突出了“课程结构”;
第二,《课标2017版》分别把“前言”、“内容标准”两个板块名称更改为“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和 “课程内容”,充分反映了相应板块的内容本质;
第三,《课标2017版》将附录中的“标准中引用的外国数学家人名中外文对照表”内容改为了“数学学 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教学与评价案例”,达成了内容结构前后的一致性;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择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
三、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 素养
核心 素养 的 四个 方面
普通高中数学新旧课标对比
![普通高中数学新旧课标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4ce315469dc5022abea001d.png)
• 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来源于原必修课程、原限定选修课程中的文 科课程与理科课程,与原相应内容相比,一些知识点有增减,知 识点的增减及要求变化如下表所示.
部分原有内容所在位置的调整
• “17标准”对一些原有内容进行了重组和调整,安排在更适合的主 题中.具体内容调整如下表所示.
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的变化
• “17标准”中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文理部不分科,在“03标准”限定选 修课程文科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理科的一些内容,介于原来的 文科与理科内容之间,比原文科内容要求高,比原理科内容要求 低.选择性必修课程与原文科课程内容如下表所示.
“17标准”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与“03标准”中的文科内容相比,删除了 常用逻辑用语、数系扩充与复数引入、推理与证明、框图等内容,其中 常用逻辑用语、数系扩充与复数引入内容在适当调整后移到必修课程 中.增加了数列、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空间向量 与立体几何(含空间直角坐标系)、计数原理、概率等内容,其中数列、 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是原必修课程内容,空间向 量与立体几何(含空间直角坐标系)、计数原理、概率等内容是原理科 内容.还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变化
课程结构
• “17标准”与“03标准”相比,课程结构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从模 块到主题,文理不分科,选择多样化.
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变化
• 课程内容与要求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整体课程内容的 增减;必修与选择性必修(高考要求)课程内容的变化;一些内 容所在位置的调整.
必修课程内容的变化
• “17标准”的必修课程为8学分,比“03标准”减少2学分.内容有相 应调整.两个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如表所示.
• 由上表可以看出,“17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与“03标准”中相应内容相比, 删除了算法初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平面解析 几何初步、数列等内容,其中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列内容移到选择 性必修课程中.增加了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的内容,这两部分内容来 自“03标准”限定选修课程系列1、系列2.还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 究活动.必修课程内容总体减少了42学时.一些具体知识点有增减, 知识点的增减及要求变化如下表所示.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变化分析,教师学生家长必须得清楚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变化分析,教师学生家长必须得清楚](https://img.taocdn.com/s3/m/d51d160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f.png)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变化分析,教师学生家长必须得清楚一.高中数学新教材课程结构的变化新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它们恰好是三类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学习的内容。
1.必修课程:是高中毕业必备,高中毕业的数学学生水平考试内容,属于高中基础必会内容,也是高考内容。
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必备内容,学生参加高考时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3.选修课程:是大学的自主招生选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兴趣提供选择。
二.高中数学新教材课程内容的变化(新旧教材对比)1.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1)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2)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选择性必修内容;2.内容的删减与增加(1)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2)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3)“解三角形”由单独章节现合并到“平面向量”章节中。
(4)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3.具体变化⑴必修课程★主题一:预备知识预备知识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集合第二单元:常用逻辑用语第三单元: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第四单元: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变化如下:①删减了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②删减了简单的逻辑连接词“或”、“且”、“非”;增加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与定义的关系。
③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主题二:函数函数内容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单元: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第三单元:三角函数。
第四单元:函数应用。
变化如下:①在函数的概念中删去了映射;②在三角函数中删去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主题三:几何与代数几何与代数包括三章,它们分别是: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和立体几何初步。
变化如下:①“解三角形”由单独章节现合并到“平面向量”章节中。
2024最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36f3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5.png)
2024最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前言根据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精神,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制定出2024年最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为大学阶段及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中阶段必要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高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空间想象等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认识数学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与面积、概率与统计、几何、代数等内容。
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概率论、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学分析、复变函数等内容。
3. 选修课程:包括数学建模、数学竞赛、数学史、应用数学等内容。
四、教学建议1. 重视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 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感受数学的美。
5.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建议1.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2. 强化学业成绩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提倡多元化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定期进行课程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实施要求1. 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数学专业素养,熟练掌握课程标准。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学质量。
4.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保障教学设施和设备。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07a49cd4afe04a1b071de5d.png)
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2155fd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4.png)
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afa1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0.png)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前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的,旨在指导高中数学课程的编写、实施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总体目标1. 学生会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
2. 学生能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思考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学科间的综合问题。
5. 学生能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高中阶段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 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
- 学会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思考和推理。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学科间的综合。
- 学会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认识数学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实数与函数- 函数的性质- 方程与不等式- 三角函数- 数列- 空间几何- 解析几何- 统计与概率2. 选择性必修课程-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建模- 数学竞赛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 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
- 注重学科间的综合。
2. 评价建议-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3. 教材编写建议-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023数学新课标新旧版本对比
![2023数学新课标新旧版本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6b470c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5.png)
2023数学新课标新旧版本对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2023年,我国将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较于之前的旧版本有许多改进和调整。
下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旧版本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新课标的特点和优势。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1. 新旧版本对比:新旧版本的数学课程内容有哪些不同?在新课标中,是否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或者调整了原有的知识内容?需要从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来对比新旧版本的数学课程内容。
2. 分析与解释:通过对比新旧版本的数学课程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新的课标是否增加了一些现代数学知识的内容,比如信息技术和数学的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的交叉等,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1. 新旧版本对比: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是否改变了教学方法?是否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对比新旧版本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从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
2. 分析与解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可能会提倡更多的探究式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通过对比新旧版本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新的课标是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目标的调整1. 新旧版本对比: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是否调整了教育目标?是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比新旧版本的教育目标,可以看出新的课标是否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分析与解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通过对比新旧版本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以看到新的课标是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四、教材和资源的更新1. 新旧版本对比: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是否更新了教材和教学资源?是否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材料?通过对比新旧版本的教材和资源,可以看出新的课标是否更加适应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2. 分析与解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可能会更新和研发适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和资源,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共3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2fc6c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8.png)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共3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于2004年出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旨在为普通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的实践措施。
而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于2017年推出,为针对数学教育的当今需求进行了全面修订,更好地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的学习与职场需求。
一、课程的安排在课程安排方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采取了“标准+选项”的形式,而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是“必修+选修”的结构,更加规范化。
新版课程标准基于科学的教学原理和教育需求,明确了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并将数学知识点按照必修和选修设置,使得不同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适合的课程。
其中,必修部分更加系统和完整,选修方面则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设置,更加灵活。
二、课程内容的重新设置新版标准中,更加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和实际意义。
比如,面积、体积等概念将更加突出;循环函数、随机事件、统计分析等内容也得到更好地强调。
在应用数学部分,也特别加强了拓展数学的部分,比如数学建模、信息技术等。
相对而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只在数学延伸方向设置了一部分拓展数学的内容,体现出数学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侧重于教授同学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兴趣,尝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思维,如自主探究学习、任务驱动型学习等;而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共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其中,利用科技的力量,通过线上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四、评价评估方式的调整在考试方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采用了“新初中数学一次性质量评价”的方式,将测评插入到日常教学中,更好地促进了学习兴趣和积累,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评估。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旧课程标准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32a6d4f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4.png)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根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表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比照方下:新课程旧课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局部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局部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开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开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比照,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局部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旧版对比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旧版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c0ad2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4.png)
一、概述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培养人们严谨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
数学教育一直备受重视。
而数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数学课程标准,它规定了学生在不同阶段应知道和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旧版进行对比,以期为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的设定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强调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强调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通联,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调整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增加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强调数学在社会和科技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的设定上注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因材施教和因时施教。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的设定上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调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调整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材的选择与编写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多数为传统的数学教材,内容较为抽象,难度较大。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倾向于融入实际生活,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七、教师队伍的建设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学经验。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
新、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共40张PPT)
![新、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2ebe980242a8956bece460.png)
新、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比较分析
一、课程标准结构的比较分析
第一,《课标2017版》把实验版前言中的“课程设计思路”以“课程结构”为独立的板块出现在内容结构中, 突出了“课程结构”;
第二,《课标2017版》分别把“前言”、“内容标准”两个板块名称更改为“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和“课程内 容”,充分反映了相应板块的内容本质;
第三,《课标2017版》将附录中的“标准中引用的外国数学家人名中外文对照表”内容改为了“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教学与评价案例”,达成了内容结构前后的一致性;
第四,新增了“学业质量”版块,首次提出了“学业质量”的要求。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比较分析
1.课程性质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比较分析
八、课程内容分析(选修课程)
八、学业质量的比较分析
九、实施建议的比较分析
十、附录的比较分析
十一、教学要求比较分析案例
十一、教学要求比较分析案例
谢谢!
六、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必修课程)
六、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必修课程)
六、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必修课程)
六、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必修课程)
七、课程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课程)
七、课程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课程)
七、课程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课程)
七、课程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课程)七、课程内容分析(选 Nhomakorabea性必修课程)
2.课程基本理念
新、旧课标的核心指导思想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1)实验版着重强调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2)2017版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尤其是在立德树人方面 做了明确要求。
三、核心素养分析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e7ca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d.png)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适用于2024年版高中数学课程的标准。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标准旨在确保高中数学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为学生提供全面和系统的数学学习。
2. 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建立和应用能力。
2.5 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和合作能力。
3. 课程内容3.1 数与代数3.1.1 数的性质与运算3.1.2 代数式与因式分解3.1.3 方程与不等式3.1.4 多项式与分式3.1.5 函数与图像3.2 几何与拓扑3.2.1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3.2.2 空间与立体几何3.2.3 三角学3.2.4 变换与对称3.3 数据与概率3.3.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3.2 统计与概率3.3.3 矩阵与向量4. 教学方法4.1 注重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4.2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4.3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和讨论4.4 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5. 评价方法5.1 综合评价5.2 学业水平考试5.3 学科竞赛与评比5.4 课堂表现和作业评定6. 师资要求6.1 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与专业知识6.2 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6.3 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7. 标准实施与监测7.1 学校应按照本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7.2 相关部门应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标准的贯彻和落实。
8. 结语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基于2024年版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此标准应作为教学和评价的参考依据,为高中数学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
高中数学新旧课表对比(选择性必修部分)
![高中数学新旧课表对比(选择性必修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26959d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4.png)
4.新课标要求“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均值”,旧课标要求“理解超 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
新课标要求但旧课标不要求
1.新课标增加了“了解样本相关系数的统计含义,了解样本相关系数与标 准化数据向量夹角的关系”。 2新课标增加了“结合实例,会通过相关系数比较多组成对数据的相关性”
新旧教材都要求但要求不同
新课标中“能用向量方法证明必修内容中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 理”强调的是判定定理,而旧课标中强调的是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要求的范围有所缩小.
平面解析对比
旧课标要求但新课标不要求
1.新课标要求“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 种形式(点斜式、 两点式及一般式)”;而旧课标要求“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 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新课标中删除了 “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旧课标要求但新课标不要求
在排列与组合内容上,旧课标要求“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标删除了 该要求
新课标和旧课标都要求但要求不同
旧课标强调通过实例,总结计数原理的认知过程,并能应用两个 基本计数原理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标仅要求“了解”两个基本计数 原理及其意义.
新课标要求但旧课标不要求 1.新课标增加了“结合古典概型,了解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的关系” 2.新课标增加了“结合古典概型,会利用乘法公式计算概率”. 3.新课标增加了“结合古典概型,会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概率”了解贝叶 斯公式” 4。新课标增加了“了解正态分布的均值、方差及其含义”。
新旧课标对比
高中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3与2017版的区别
![高中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3与2017版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326d6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3.png)
2023版高中数学课标与2017版相比,主要有以下一些变化:
1. 理念方面:2023版高中数学课标更加注重数学教育的整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强调数学的通用性和基础性,将数学作为学生发展的基础。
2. 内容方面:2023版高中数学课标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将传统的高中数学内容划分为六大模块,即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以及综合与实践。
同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升级,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 教学方式方面:2023版高中数学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情景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4. 评价方面:2023版高中数学课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5. 教师素养方面:2023版高中数学课标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数学素养和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具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相比2017版高中数学课标,2023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素养的培育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8327fe26fff705cc170ad5.png)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二、课程目标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新课程旧课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行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b98aff858f5f61fb73666b4.png)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构图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