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分类
心理问题的分类与诊断
目录
• 引言 • 心理问题的分类 • 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 •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 心理问题的治疗手段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心理问题分类与诊断是心理学领 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问 题的类型、特征、诊断标准和治 疗方法。
02
心理问题分类与诊断旨在为心理 障碍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 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恢复心理 健康。
详细描述
适应性心理问题包括适应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活 环境或生活事件的改变而引发的,如失业、离婚、亲人死亡等。患者常常感到 痛苦和无助,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治疗。
人格障碍
总结词
人格障碍是指一组以持久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通常伴随着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 障碍。
总结词
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理测验法是一种客观的诊断方法,通过标准化的心理测 验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常见的心理测验包括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等。心理测验法可以帮助 诊断个体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心 理测验法需要使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并且需要遵循严格 的施测程序和评分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康的沟通和互动模式。
心理社会干预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提供预防、教育和支持服务,以促进 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
职业心理健康服务
提供针对工作场所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以缓解工作相关的心理问题。
危机干预
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 如灾难、暴力事件等。
精神卫生法律和政策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保护 精神卫生患者的权益和促进心理健康 服务的发展。
心理疾病的分类(心理生理障碍)
发作性暴食 至少每周2 次,持续3个 月;
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 体重减轻
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 病变所致的暴食,及 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
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则吃进的 神经性呕吐 食物。不伴有其他的明显症状,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无器质性病
变为基础,可有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但体重无明显减轻。
诊断
心理生理障碍分类
1、临床表现
2、诊断标准
3、病程标 4、严重程度
准
标准
5、排除标准
是一种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的进食行为异常。 诊断要点:
神经性厌食
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常有过分担心发胖, 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并伴有一系 列并发症,如怕冷、血压体温低,心跳过速,便秘等,严重时出现贫血、
生3次,并至 起明显的苦恼 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
少已1个月。 或社会功能受 性失眠。
损。
几乎每天发 生,并至少 已1个月。
病人为此明 显感到痛苦或 影响社会功能 。
不是由于睡眠不足、 药物、酒精、躯体疾 病所致,也不是某种 精神障碍的症状组成 部分。
睡行症
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 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一般不说话,询问也不回答,多能自动回到 床上继续睡觉。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段的深睡期,不论是即刻苏 醒或次晨醒来均不能回忆。见于儿童少年本症没有痴呆或癔症的证据,可 与癫痫并存,但应与癫痫发作鉴别。
排除器质性疾病(如 痴呆、脑瘤、癫痫 等)导致的继发性夜 惊发作,也需排除热 性凉劂。
性功能障碍
心理疾病的药理与治疗继续教育判断题
心理疾病的药理与治疗继续教育判断题摘要:一、心理疾病的概念和分类1.心理疾病的定义2.常见心理疾病的分类二、心理疾病的药理学基础1.药物治疗的原理2.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三、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方法的分类2.心理治疗技术及应用四、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关系1.药物治疗的优缺点2.心理治疗的辅助作用3.联合治疗的策略与实践五、心理疾病治疗的伦理原则1.尊重患者意愿2.信息保密3.专业责任与限制正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心理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心理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治疗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理疾病的药理与治疗,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继续教育提供参考。
一、心理疾病的概念和分类心理疾病是指由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个体心理功能失调。
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心理疾病可分为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二、心理疾病的药理学基础药物治疗是心理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大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三、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是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人际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患者。
心理治疗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技术,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四、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关系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在心理疾病治疗中具有互补作用。
药物治疗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为心理治疗创造条件;心理治疗则能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减少复发风险。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特点,制定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
五、心理疾病治疗的伦理原则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遵循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意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第一部分:引言1.1 介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概念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指个体心理功能发生异常,超出正常范围,甚至严重影响个体生活和社会功能的一种疾病状态。
它不仅是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威胁,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障碍。
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进行科学的划分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1.2 指出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
通过深入分析和全面评估,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2.1 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在划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时,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是常见的划分标准之一。
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可以根据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2.2 起因与病因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还可以从其起因和病因来进行分类。
有些心理障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些是由内在因素引起的,例如精神分裂症。
2.3 预后和治疗反应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还可以根据其预后和治疗反应进行分类。
一些疾病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治疗反应,而另一些疾病则需要长期治疗和干预。
第三部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个人观点和理解3.1 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分类方法的认识在我看来,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分类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和预后状况。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分类和诊断,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
3.2 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关注和重视我也认为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和分类工作,建立更健康的心理健康观念,减少心理疾病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
第四部分:总结和回顾通过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划分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一主题。
分类方法的科学与否,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心理疾病的分类(应激相关障碍)
适应障碍 adjustmentdisorders
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 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 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案精神症状表现为多种类型:抑郁型、焦虑型、品行障 碍型、退缩型、工作学习能力减弱型。许多患者为综合 型。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
精神障碍开始于 心理社会刺激 (但不是灾难性 的或异乎寻常 的)发生后1个月 社会功能受 内,符合症状标 损 准至少已1个月。 应激因素消除 后,症状持续一 般不超过6个月。
排除情感性精神障 碍、应激障碍、神 经症、躯体形式障 碍,以及品行障碍 等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s 分类
诊断 1、临床表现 是一种异乎寻常和严重的精神刺激即刻引起的应激相关 障碍。在受到剧烈、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刻(通常1小 时之内)发病。症状为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 奋(话多、乱动、漫游),情感迟钝甚至木僵的精神运 动性抑制(呆滞,不言语)和意识障碍(意识模糊)。 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脸红、出汗、心慌、呼 吸急促)。 2、症状标准 3、病程标准 4、严重程度 标准 5、排除标准
矫治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在受刺激后若干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分钟至若干小时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发病,病程短 社会功能严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暂,一般持续数 重受损。 起病急,病程短,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小时至1周,通常 在1月内缓解。
精神障碍延迟发 生(即在受创 伤后数日至数月 后,罕见延迟半 社会功能受 年以上才发 损。 生),符合症状 标准至少已3个 月,病程可长达 数年。
常见心理疾病医学PPT
常见心理疾病的危害
01
02
03
影响生活质量
心理疾病可能导致个体在 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 出现困难,影响生活质量 。
增加自杀风险
心理疾病可能导致个体产 生自杀念头,增加自杀风 险。
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心理疾病可能引发其他身 体症状,如失眠、头痛、 消化系统问题等。
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人际关系。
病理机制
疯狂购物症的病理机制可能与大脑化学物质 失衡有关,特别是与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有关 。这些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调节奖赏和愉悦感 ,当其失衡时,可能导致个体对购物产生过 度依赖和无法控制的欲望。
诊断与治疗
诊断
疯狂购物症的诊断通常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和诊断。医生会询问患者的购物历史、症状 表现、家庭和环境因素等,以确定是否符合疯狂购物症的诊断标准。
常见心理疾病医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常见心理疾病概述 • 忧郁症 • 抑郁性神经症 • 疯狂购物症 • 癔症 • 恋爱挫折综合征 • 其他常见心理疾病
01
常见心理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理疾病是指由于大脑功能失调 ,导致个体在情感、认知、行为 等方面出现异常反应。
分类
心理疾病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 的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 虑症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忧郁症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生物化学、环境和心理社会 因素等多方面。
病理机制
目前认为,忧郁症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的不平衡、神经内分 泌系统的异常、免疫系统的失调等有关。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理疾病的种类和治疗方法
心理疾病的种类和治疗方法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表现出幻觉、妄想、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和疏离感。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
心理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来帮助患者恢复正
常生活,加强社会交往。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缺乏
幸福感和自信心,甚至有自杀倾向。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
和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其他辅助治疗。
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患者
改善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消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三、焦虑症
焦虑症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恐惧症,患者常常感到不安、害怕
和恐惧,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行
为疗法,以及其他辅助治疗。
使用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问题和压力。
四、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焦虑症,患者常常有强烈的反复思维和行为,甚至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以及其他辅助治疗。
使用SSRI类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强迫症状,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引导行为和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反复思维和行为。
总之,不同的心理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只有在综合治疗下,患者才能恢复正常,走向健康的方向。
什么是心理疾病?
什么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指由心理和生物因素引起的,会影响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功能的疾病。
这类疾病的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心理疾病。
一、心理疾病的分类1. 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个人在无明显原因的情况下感到了过度的紧张、担心和恐惧。
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出汗、呼吸急促、头晕等。
2.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疾病,主要表现为状态低落、兴趣减退、感情淡漠、失眠等。
长期的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
3. 强迫症强迫症是指一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做某些重复性的行为或者思维,例如反复洗手、计数或者卡在一个细节上等。
这种症状会严重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生活。
4.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言语、思维和情感紊乱。
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听觉幻觉等症状。
二、心理疾病的病因心理疾病的病因是复杂的,可以由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造成。
例如,生活中的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矛盾、亲人患有某种心理疾病等,都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触发因素。
三、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中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导向疗法等不同类型。
而药物治疗则可以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镇静剂等,但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医嘱规定,避免药物滥用和依赖。
四、心理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在于积极维护心理健康,包括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有效减压方法、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等。
另外,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心理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积极预防、及时治疗。
通过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有效治疗,我们可以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心理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治疗指南
03
心理测验
运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心 理测验方法,评估患者的认知
能力和人格特点。
诊断标准及流程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或美国精 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权 威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 专业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 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访谈
医生通过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深入 交谈,了解患者的症状、感受、 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等方面的变
化。
生物学指标
某些心理疾病可能伴随生物学指 标的变化,如神经递质水平、荷 尔蒙水平等,这些指标可用于评
估治疗效果。
方案调整时机和依据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如果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医 生应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是否有自伤、自杀、攻击他人等危险行为 ,以及社交退缩、失眠、食欲改变等行为 问题。
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逻辑等方面是 否存在障碍。
专业评估工具应用
01
量表评估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 尔顿焦虑量表等专业量表,对
患者症状进行量化评估。
02
结构化面试
采用标准化问卷或结构化面试 指南,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
在排除其他躯体疾病或药物使用等影 响因素后,确定心理疾病的诊断。
03
康复治疗原则与策略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家庭背景等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制定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明确、可量化的治疗目标,如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学习沟通技巧
家属可以学习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包括倾 听、表达关心和理解、避免批评和指责等技巧。
心理健康标准分类
心理健康标准分类
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心理正常: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没有明显异常,能够正常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
2. 心理亚健康: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轻微的异常表现,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例如焦虑、抑郁、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但尚未达到临床诊断的程度。
3. 心理疾病: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已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程度。
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
4. 心理障碍:指个体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能力,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干预。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人格障碍、进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标准的分类是相对的,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分类可能有所差异。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会受到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和分类需结合具体情况来看,并由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评估和判断。
常见心理疾病分类与诊断
常见心理疾病分类与诊断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一)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类严重的心理障碍。
大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对自己的异常心理表现完全丧失自我辨认能力,不承认自己有病,当然也就不会主动求治。
有些精神病是由躯体疾病引起的,如传染病、中毒、外伤及其他严重躯体病时出现的精神异常。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症状是整个躯体疾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躯体疾病治好了,心理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这类障碍需要精神科和相应的内、外科医生共同处理,不会求助于心理咨询医生。
另一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其真正病因至今还不清楚,他们没有躯体疾病基础,需要精神科专科医生来研究和诊治,不是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
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为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约占精神病院住院患者的60%,患病率在我国为0.l%-0.3%。
长期随访结果表明,41%处于显著衰退或仅有部分工作生活能力,痊愈者仅26%,可见其危害性之大。
病因、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白,虽有各种假设,但未被公认。
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但非遗传性疾病,因仅有遗传素质与倾向。
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不同程度地与现实环境脱离,沉醉于自己的病态体验中。
对外界事物情感反应可有淡漠甚至情感倒错或歪曲。
意向减退,行为懒散。
这是病的基本症状。
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可能保持和别人交往。
但人们会发现他们有些表现使正常人不能理解。
早期常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或幻觉。
这些症状常使患者做出各种怪异行为。
一旦发病,便逐步发展、加剧,自发缓解的极少见。
本症常见的类型有:①青春型,以愚蠢欢乐、性本能逸释为多见;②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③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为主;④单纯型,缓慢进展,后果极差。
治疗方面,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均可选用,力争早期治疗,故长期随访服药。
2.偏执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又名妄想性精神病。
这是以妄想为中心的一组精神病,属于内因性精神病范畴。
除妄想外,人格常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疾病的认识和预防
心理疾病的危害
影响生理、心理和社会 功能
心理疾病会对个体的生 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造 成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下降
如果不得到及时诊断和 治疗,心理疾病会导致 个体的生活质量下降。
心理疾病的预防
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心理疾病的 认识和了解。
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 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结语
心理疾病不仅对患者自身造成困扰,也会对家 庭和社会带来影响。通过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 育,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以及提供更多 社会支持,我们可以共同应对心理疾病带来的 挑战。
●05 第五章 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公众对心理 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学校、家庭和社区是重要 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 以学习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识别心理问题,并 寻求帮助。
强迫行为
患者不得不执行的某些仪式或行为
无法控制的恐惧
患者常常受到强烈的恐惧情绪影响
心理疾病的认识和预防
心理疾病是一种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 题,早期的认识和预防至关重要。及时了解各 种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 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03 第3章 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心理疾病的诊断
影响减少
通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减少心理疾病对个体和社会的负 面影响,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 注心理健康、学会管理情绪和压力,对预防心 理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6 第六章 结语
心理疾病的认识和预防
了解心理疾病类型
抑郁症、焦虑症等
心理疾病的种类名称
心理疾病的种类名称
1. 抑郁症
2. 焦虑症
3. 强迫症
4.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5. 双相情感障碍
6. 精神分裂症
7. 妄想症
8. 共情障碍
9. 人格障碍
10. 强迫性人格障碍
11. 分裂性人格障碍
12. 边缘型人格障碍
13. 精神病性障碍
14. 神经症
15. 身体形式障碍
16. 食欲失调症
17. 避食症
18. 妄想性障碍
19. 强迫性障碍
20. 焦虑性障碍
21. 多动症与注意力缺陷障碍
22. 睡眠障碍
23. 精神发育障碍
24. 戒瘾治疗
25. 心理障碍治疗
注意:以上仅是分类方便所列出的心理疾病名称,并不代表列表完整;如您认为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啊?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啊?
很多人患有心理疾病,可是自己却不知道,因为不知道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所以我们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这个名字,是对很多病情的总称。
所谓心理疾病,顾名思义,当然指的就是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
通过对咨客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1、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心理疾病,需精神科专科医生来治疗。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2、神经症:是公认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
根据ICD-9中规定,分为十类:A焦虑神经症、B歇
斯底里(我国译为癔病)、C恐怖症、D强迫症、E抑郁症、F神经衰弱、G人格障碍、H疑病症、I其它神经症性障碍、J未定型;
3、其它心理疾病:A性倒错、B性变态(包括露阴症、窥阴症、挨擦症、恋物症、异装症),以上病症又叫性偏移。
精神分
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复杂的一种,是脑的严重、慢性、致残性疾病。
曾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现划为大脑疾病。
尽管男女均可发生精神分裂症,但男性起病比女性早,通常在10~20岁起病。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常见的心理疾病都有所了解了。
心理疾病是虽然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病情,但是处理或者护理的不好,同样会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更有可能是一生的阴影和影响。
如果您身边有患病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第九篇-心理健康及常见的心理疾病
情感性精神障碍分为躁狂症、躁-郁症和抑郁症等类 型。
(五)、性变态:
1、窥阴癖: 以偷看他人(主要是异性)的隐私部位为性满足的主
要方式。 2、露阴癖:
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官,来达到性满足。尤 其是异性感到惊恐时,满足感更强。 3、异装癖:
反复出现强迫 意念或行为, 且的强迫与反
强迫冲动并存。
衰弱症状: 兴奋症状: 症 状 情绪症状: 睡眠障碍等。
大脑神经兴奋与抑
原 因 制的转换功能失调
作息定时,有规律 保持心情愉快,精 神生活充实;坚持
对 策 身体锻炼。
心理咨询 药 物治疗等。
持续的、广泛 心情压抑、
的无具体原因 郁闷沮丧;
的担忧、不安 自我评价下
第九章心理健康与常见的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概述: 1、意义:
幸福、成功 情绪 智力人际 个性 适应 自律
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石
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石
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基本保证
生活
生活
学业
学业
交往
交往
身体健 康
心理健 康
2、心理健康的定义: 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
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以把自己装扮成异性(主要是穿戴)来获得性的满 足。
4、恋物癖:
搜集、喜爱和抚摸异性的内衣或其它用品来刺激自己 达到性高潮。
5、同性癖:
性生理和性心理满足和依恋的对象是同性。
(六)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 猜疑和偏执为主的人格障碍。
2、分裂型人格障碍: 观念、外貌和行奇特,人际关系明显缺陷;情感冷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类
Prof.Taoming,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26
Prof.Taoming,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27
非专业人员的心理干预
及时予以心理支持与关注 传递希望和乐观精神 理解患者情绪及行为反应 引导情绪更合理的表达 鼓励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 给予适宜的劝告和建议 必要时建议专科就诊
神经症
1、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
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 、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 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 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 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 明显下降。
推荐阅读: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 哪些?
患者的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具体表现为坐卧不宁,缺 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注意力无法集中,容 易疲劳,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恐惧 预感,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 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头痛、面色苍白或潮红、胸闷、心 跳、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手抖,肌肉跳动,眩 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 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 缺乏、阳萎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 由于过分紧张或担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影响了理智时应有的思维和决策,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 间内会重复出现。
认真对待、予以关注 注意倾听、理解感受 与其朋友和家人联系 表示关心、予以安慰 了解病人的感觉 传递希望乐观的信息
不要保證替当事人守密 尽可能不要让当事人独处 收藏好潜在危险物品 脱离潜在危险的处境 与医生或心理工作者联系 若医生建议,准备住院
心理健康的心理疾病识别
心理健康的心理疾病识别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心理疾病的定义和 分类
02 心理健康的标准
03 心理疾病的症状表 现
04 心理疾病的诊断方 法
05 心理疾病的预防和 治疗
06 心理疾病的自我识 别和应对
心理疾病的定义和分 类
心理疾病的定义
异常心理:指有别于常态心理,与多数人的心理不一致 病态心理:指有别于常态心理,与多数人的心理不一致,并伴随痛苦体验 精神障碍: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导致个体痛苦体验并影响社会功能 精神疾病:指精神活动出现严重异常,导致个体丧失自知力并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心理疾病的自我识别 和应对
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注意自己的行为模式 判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是否与常人不同 如有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学习自我调节技巧,如冥想、瑜伽等
自我调节技巧的重要性 冥想和瑜伽作为自我调节技巧的代表 学习自我调节技巧的益处 如何学习自我调节技巧
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及时应对:寻求专业帮助, 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长期治疗:心理疾病需要长 期治疗和支持,寻求专业帮
助更有利于恢复健康
自我识别:了解自己的情绪 和行为模式,发现异常表现
资源利用:了解当地的心理 咨询机构和心理医生资源,
以便及时获得帮助
心理健康的心理疾病识别
自我识别: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及时发现异常并寻求帮助
心理疾病的分类
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行为障碍:如强迫症、恐惧症等 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记忆力减退等 人格障碍: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活动的正常
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
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疾病:抑郁症抑郁症的具体表现:情绪低落,对平时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特别容易疲劳,休息也不能缓解;头痛、背痛等各种躯体疼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失眠、早醒引起抑郁症的原因: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家庭婚姻问题等中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饮酒用药成瘾抑郁症的治疗:目前治疗抑郁症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战胜抑郁的最有效的方法。
心理健康疾病:焦虑症焦虑症分为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
慢性焦虑症——又称广泛性焦虑症。
无明确原因下对现实问题过分担心烦恼,将百分之一可能发生的事当成百分发生。
常见症状有心悸、失眠、疲乏、神经过敏、胸闷、气急、烦躁。
急性焦虑症——也叫惊恐发作。
在无诱因或有急性精神创伤后突然发病,感到莫名其妙的惊恐、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心脏剧烈跳动、呼吸困难。
发作时间短,一般为5—20分钟,就可自行缓解患者一切恢复如常。
但可突然发作,有些人担心不知何时会发作,不敢一个人在家及外出。
焦虑症的治疗:与抑郁症一样,要双管齐下: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心理健康疾病:疑病症疑病症是患者对自身的健康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疾病,但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能消除患者对自身健康固有的成见。
患者的性格特征是: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对自身的健康情况特别关心,要求十全十美,好反复思索。
疑病症的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格缺陷有一定的关系。
错误的传统观念,既往的经历,如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以及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疑病观念的形成都可产生不良的影响。
疑病症的治疗: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确定之后,应停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
在此基础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战胜疑病症的最好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疾病一、神经症概述:神经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有时也叫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它的临床特点,主要症状表现是以没有可查明的器质性改变做基础的焦虑,强迫症状,癔证性症状和躯体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不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病人对疾病状态存在自知力,人格一般没有损害,病人通常并不会把自己病态的主观体验和想象的东西与外界现实相混淆,行为虽可有改变,但是一般仍然可以保持在社会许可范围之内。
病程一般是比较短的,但少数病例也可能病期廷长或反复。
在病因学方面,多数学者强调精神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但对精神因素的实质和理论机理历来不同学派作者有不同的理解。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神经症的发生是童年时受到压抑的愿望由于不为自我和现实所允许,而被压抑到潜意识里,神经症的表现代表了此种潜意识的精神冲突(情感)。
这派学者比较强调性本能受到压抑的致病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行为疗法)基于高级神经活动和实验性神经症研究资料,提出基本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过渡紧张导致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紊乱产生神经症。
另外,社会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颅脑损伤体质虚弱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均易发生神经症。
此类人的特点是:多愁、善感、焦虑不安、古板、严肃、悲观、保守、孤僻、安静等。
女性多于男性,青年人居多。
(一)神经症的基本症状1.头痛(1)紧张性头痛。
最为多见,此类病人比较敏感,由于精神过于紧张,使病人变得焦虑不安,以致引起头部肌肉收缩,压迫局部末梢神经,出现头痛。
(2)血管性头痛,由于焦虑紧张,使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引起血管性头痛,头部“跳痛”、“炸裂”样痛。
(3)精神性头痛,由于焦虑紧张而怀疑自己有某种病,加之感觉过敏,感觉异常而出现的头痛现象,“头发木”、“头脑不清爽”。
(4)混合性头痛,病人具有以上几种头痛的某些特征。
2.睡眠障碍(1)失眠(2)入睡困难(3)睡眠肤浅,易醒(4)早醒、午夜2—3点醒后不能再睡(5)多梦,神经症的人常有恶梦、梦呓或梦行等几种迹象。
3.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表现为病人对一般人能接受的刺激、反应比较敏感或强烈,并在主观上出现难以忍受的痛苦。
如怕冷、怕热、怕强光、怕噪音或接触皮肤,则难以忍受。
神经衰弱、疑病症等多见。
(2)感觉迟钝,也叫感觉抑制。
表现对较强刺激,感知轻微或不被感知,多见于抑郁性神经症等。
(3)内感不适,病人诉说体内有异样的不适感,如内脏扭转、气体上冲、肌肉牵拉痛等。
神经衰弱,抑郁症多见。
4.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减退和遗忘,对一些熟人见面能记得特征,但却忘了姓名,见于神经衰弱。
5.情绪障碍(1)情绪不稳病人对一些小事,都表现为激动、悲伤、流泪、哭泣或争吵、发怒、攻击等,而情绪平静后则感到内疚后悔,但此后,遇有此类小事,仍会出现情绪不稳。
(2)焦虑精神方面:紧张不安,话多,徘徊,搓手顿足,不厌其烦的诉说主观感受,甚至感到大难临头等。
躯体方面:主要从植物神经症状为主,心悸、出汗、震颤,四肢怕冷、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呼吸急促、口干、恶心、腹泻等甚至出现心前区疼痛,窒息感等。
(3)恐怖:引起恐怖的原因,可分为某种物体、身体和某种环境刺激三大类。
表现为:恐惧、惊慌、忧虑、厌恶、手足无措、惊叫、兴奋、逃跑。
(4)抑郁:表现为心境不佳,对人缺乏应有的热情,对事物缺乏兴趣,不愿与人往来,自卑,悲观失望,由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伴有躯体不适、胃病、头痛、胸痛、睡眠障碍、性机能障碍,病人身体状况明显下降,甚至出现虚弱状态。
6、疑病和强迫观念疑病观念:出于过份地关注自己身体健康,对身体上出现某种微不足道的疼痛,或某种内感不适,疑为某种危险疾病,如“癌症”、“冠心病”等,并多方求医,证明其真实性。
强迫观念:神经症病人的强迫观念其思维方式常充满着矛盾,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反复思考,明知没意思却不由自己。
(二)神经症的诊断依据1.发病有强烈的精神因素2.出现有精神、神经或躯体症状,但却无相应的体征。
3.病人对所患疾病保持良好的自知力,求治迫切。
4.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妨碍工作、学习、生活或社交。
5.病程除癔症或惊恐障碍另有规定外,持续病程至少三个月。
(三)神经症的治疗1.心理治疗神经症的发病和精神因素有关,所以采取心理治疗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种治疗,主要是通过医生对病人的接触检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倾向和病态心理活动的一些表现,然后,根据其个人的不同环境、病因、心理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启发、解释、安慰、帮助,以便消除病人对疾病产生的痛苦,愉快地重新踏上生活的道路。
心理治疗包括:个别心理治疗,暗示治疗以及集体的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采取药物治疗,一方面是药物本身的效果,另一方面,是病人对药物的心理效用。
如给癔症病人作的暗示治疗,其主要作用就在于病人对药的心理效用。
抗焦虑药物,能消除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是目前治疗神经症的有效良药。
3.体疗以及工娱疗法,中医疗法等总之对神经症的治疗能否提高疗效,主要取决于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医生要对病人热情诚恳,密切配合,要了解病情,掌握精神创伤的性质、内容以及病人的性格特点。
对诊断要慎重,千万不可根据病人的主诉作出诊断。
只有仔细检查,排除躯体疾病时,才可考虑本病的诊断。
在消除致病精神因素时,要作全面分析,除了作好病人的心理解释,也要作好其他有关人员的解释,以期共同关心病人让病人要正确对待。
(四)神经症病人的家庭生活指导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性格特征、起病原因、病情轻重,缓急程度有的放矢做好病员心理疏导工作。
告诉病人要培养良好的精神卫生习惯,冷静对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矛盾、挫折和心理冲突,正视现实,不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帮助病人分析,认识总结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和优点,扬长避短,保持精神健康。
劳逸结合、起居正常、生活规律化。
同时,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可调节精神和增强体质。
积极参加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下棋、做健身运动,既可减轻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又可清除烦闷心理,同时也可提高有效的社交能力,告诉病人药物不是万能的,既有治疗作用,也有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导致药物依赖,产生负面效果。
只有对自己疾病正确认识和良好的精神卫生习惯,才会康复。
神经症常见的病种类型: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癔症二、恐怖(恐惧)性神经症是指病人对某个物体或特殊的环境,产生急剧的恐惧,但又明知此种物体或环境对人体无害,而自己又无法加以克制,引起强烈的恐怖反应。
并伴发心悸、出汗、呼吸急促、脉博加快、血压上升、恶心、无力、震颤、眩晕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一般说来,儿童多见夜惊,对动物、黑暗、陌生人等产生不合理恐惧是常见的。
在成人对蛇、疾病、雷电等死亡等产生恐惧也是常见的。
如果这些恐惧的对象、程度及持续时间在常情范围内,则属于正常现象,只有当这种恐惧或回避行为成为苦恼的来源,或者已干扰社交活动和生活适应,就成为恐怖症了。
恐怖症常是女性多于男性。
常见的恐怖症有: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动物恐怖症、疾病恐怖症等。
(一)诊断要素:1.发病多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2.症状以恐怖为主,可伴有焦虑反应,恐怖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3.恐怖对象多以单一对象为主,少数病人可出现泛化;4.有回避行为,知道恐怖过分、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5、有良好的自知力、持续病程至少3个月。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1.性格因素:内向性格、胆小、怕羞、依赖性大,容易发生焦虑反应。
2.精神因素:意外事故、家庭解体、天灾、亲人死亡都可以促使本病发病。
(三)临床发现:1.聚会恐惧症(广场恐惧症):是指病人对公共场合出现的恐惧,并伴有焦虑等反应。
病人去公共场所、商店、饭馆、旅社、电影院就会产生恐惧感,以女性多见。
2.社会恐惧症:指病人在与陌生人接触时,出现的恐惧现象,或是在人群中出现的一系列恐惧症状。
主要表现为面红耳赤、出汗、心慌、恶心、震颤、呕吐、眩晕等,并出现不能讲话、张口结舌、语无伦次、不能吃东西、不能写字、不能与人交谈,担心众人注意自己。
害怕在社交场合出丑等,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接触,不能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把自己孤立起来。
3.动物恐惧症:对某一种动物恐惧,如对蛇、狗、猫会有扩大的机会。
成年人的恐惧多数由儿童期动物恐惧延续而来。
女性多于男性。
4.疾病恐惧症:指病人对特定的疾病,如麻风病、梅毒,癌症等出现的恐惧。
由于恐惧此种疾病带来的痛苦,以致影响病人的情绪。
病人为进一步证实自己所恐惧的疾病,多方求医,比较顽固。
男女无差异。
(四)治疗1.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
鼓励病人面对恐惧对象,建立自信心,从认知和情感上加以调理;2.行为治疗:一种是系统脱敏法一种是暴露疗法(满灌疗法)3.药物治疗:抗焦虑药,如安定,佳定等。
三、焦虑性神经症焦虑和恐惧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
焦虑,是预期即将面临特殊的处境,并不完全是事实。
主要特征是:在明显的精神因素影响下,病人出现的焦虑、紧张不安、烦躁、易激惹等情绪障碍,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如心悸、多汗、口干、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出现恐惧和运动性不安(来回踱等)。
焦虑症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但二者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互样过渡和重迭的情况并不少见。
一种是广泛性焦虑病,一种是急性焦虑发作,又叫惊恐发作。
(一)诊断要素:1.发病多以精神因素关系密切,2.症状以突发性的或广泛性的、慢性的焦虑不安、紧张、担心、烦躁、恐惧为主,焦虑实际上往往是指向未来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或危险,而这种紧张焦虑的程序经常与现实事件很不相称。
3.有相应的生理状况反应,患者知道焦虑紧张没有必要,但无法控制。
4.持续病程至少持续三个月以上。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主要由精神因素引起;一部分由于社会因素所致,一部分无明确的因素。
(三)临床发现1.急性焦虑症(惊恐障碍)病人突然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感到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痉或感到身体有一种无法忍受的不适。
伴随着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震颤、多汗等。
反过来又会加重紧张不安,植物神经症状加重,恶性循环。
病人感到难以言状的痛苦,惊叫甚至昏厥。
发作时间短则1——20分钟,长达数小时,卧床不起,于数日后恢复。
一个月内有至少三次惊恐发作,可诊断为惊恐障碍。
2.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1)心理障碍客观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或危险和坏的结局,患者总是担心、不安和害怕,尽管知道是一种主观的顾虑,然常不能控制,颇为苦恼。
此外,尚有易激惹,对声音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2)躯体症状:以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为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腹胀、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尿频尿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