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桁架的有限元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1, 2(单元节点); kk =1, 2 (节点自由度);
总节点力号: ss=2(jm[[e, k]]-1)+kk;
Do[Pk[[i]]=…., {i, 4}]; “生成单元节点力” ;
For[k=1, k<=2, k++,
For[kk=1, kk<=2, kk++,
rr =2(k-1)+kk;
平面桁架的有限元法
一、建立有限元模型
平面桁架是现成的有限元模型, 只有节点力
二、单元分析
位移假设,几何方程,物理方程, 单元刚度矩阵
三、总刚度矩阵、总载荷列阵、引入支撑
每个节点建立平衡方程 集成技术(叠加法、对号入座)
四、求解、结果分析,后处理
一、建立有限元模型
平面桁架是现成的有限元模型, 只有节点力
j
k11 k12 k13 k14 ui Rxi
i j
k21 kk3411
k22 k32 k42
k23 k33 k43
k24 k34 k44


vi
u j
v j


Ryi

Rxj
Ryj

i j
5、总刚度矩阵的排列规律
按节点号和节点自由度的顺序(从小到大)排列。
三、总刚度矩阵、总载荷列阵、引入支撑
建立节点号数组(用Mathematica):
jm=Table[{0, 0}, {i, ne}]; “jm数组名,ne 总单元数;” jm={…,{i节点号, j节点号},…};
建立单元长度数组
gc=Table[{0}, {i, ne}]; “gc数组名,ne 总单元数;” gc={L1, L2, … Lne};
{ f } [H s ]{a}
{ f得}21 [H s ]24[ Ab ]414{ e}41
a1
u v

1 0
x 0
0 1
0xaa32

a4
{
f
}21
[N
f
]24{
}e 41
节点位移与单元内位移 的关系 { f } [N f ]{ e} 其中 [N (x)] [H s ][ Ab ]1 为形函数。
kk =1, 2, (节 点自由度)
ui
{
e
}


vi
u j

v j
kk=1
k=1
kk=2
k=2
总节点位移向量 {d}的排列规律(从 小到大排序):
ss=2(jm[[e, k]]-1)+kk; e=单元号
对每个单元 进行节点循 环和自由度 循环,从单 元地址到结 构地址搬家
(EA的两个字母连写作参数名)
{ f } [N f ]{ e}
4、单元刚度矩阵(用虚功原理)
给节点一组虚位移,单元内即产生相应的虚应变,实际节点力 (轴向力、横向力、弯矩)在虚位移上所做的功等于实际应力 (横向剪应力可忽略不计)在虚应变上产生的应变能。
{~ e }
{~} [BL ]{~e}
y y
ui ui cos wi sin
x
wi ui sin wi cos
o
{i} [t]{i}
x
wuii


cos sin
sin cos
wuii

三、总刚度矩阵、总载荷列阵、引入支撑
1、坐标变换
cos sin

ui 1 0 0 0a1

vi
u j
v j


0 1 0
0 b 0
1 0 1
0 0 b
aa32 a4

{ e} [ Ab ]{a}
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得 代入 {a} [ Ab ]1{ e}
写成矩阵形式: { }e [ Ab ]{a}
y
x
vj
uj
y
v uj
b
ui i vi
o
x
xi 0, x j b
ui 1 0 0 0a1

vi
u j
v j


0 1 0
0 b 0
1 0源自文库1
0 0 b
aa32 a4
For[k=1, k<=2, k++, For[kk=1, kk<=2, kk++, rr =2(k-1)+kk; ss=2(jm[[e, k]]-1)+kk;deg[[rr]]=d[[ss]]]];
del=Transpose[T[gj[[e]]]].deg; resultant=De.BL.del; se[[e, 1]]=e; se[[e, 2]]=resultant[[j,1]] ];
ss=2(jm[[e, k]]-1)+kk;
Rz[[ss]]=Rz[[ss]+Pk[[rr]]; “叠加法” ;
] ]];
5、总刚度矩阵的排列规律 (1)总刚度矩阵中的行和列均按节点号和节 点自由度的顺序(从小到大)排列;
(2)在总刚度矩阵中,与同一节点相连的单 元的刚度要叠加。
对一个单元而言:
i

([T
e ]{Re})rr

4、总节点载荷向量的排列规律
单元节点力号: rr =2(k-1)+kk;
用Mathematica编程: nj =ne+1总节点数
Pk=Table[0, {i, 4}]; “单元节点力向量” ; Rz=Table[0, {i, 2nj}]; “总节点力向量2nj行” ; For[e=1, e<=ne, e++,
dx
{Re}41 [Ke ]44{δ e}41
用Machematica推导单刚矩阵[Ke]:
用Machematica推导,所得结果以矩阵形式显示
三、总刚度矩阵、总载荷列阵、引入支撑
1、坐标变换
前面的推导是在局部坐标系中进行的,而总刚度
矩阵、总载荷列阵、引入支撑等要在整体坐标中进 行,因此,存在坐标变换问题。

d
ss


([T
e
]{
e
})rr

是单元到 结构的映 射(map)
3、总节点位移向量的排列规律
单元节点位移号:rr =2(k-1)+kk;k =1, 2 (单元节点); kk =1, 2(节点自由度)
总节点位移号:ss=2(jm[[e, k]]-1)+kk;
例如,已解得结构的总节点位移向量{d}求各单元的应 力。{Se} [De ][BL ]{ e} 用Mathematica:
建立单元方向角数组
gj=Table[{0}, {i, ne}]; “gj数组名,ne 总单元数;” gj={af1, af2, … afne};
3、总节点位移向量的排列规律
jm={{1, 2},{2, 3},…,{i节点号, j节点号},…};
单元节点位 移排列规律:
rr =2(k-1)+kk
k =1, 2 (单元 节点);
y
x P
桁架原型=有限元模型
二、单元分析
平面二力杆单元
y
x
vj
uj
y
j
b
ui i vi
o
x
注意:一个单元的节点数目( 2);
一个节点的自由度数目(2);
有整体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之分
二、单元分析(先在局部坐标系中进行)
问题:当节点位移一定,相应的节点力为多大?
y
x
vj
uj
y
j
b
ui i vi
o
x
节点力与 节点位移 之间的比 例常数为 刚度系数
x v

y
EA
[De ]


0
{ } [De ]{}
0 EA
{
}


u
x v



u x


[
BL
]{
e
}
y
0
{Se} [De ][ BL ]{ e}
用Machematica推导应力矩阵:
t 0
[T ] 0
t

[t]1 [t]T [T ]1 [T ]T
[T ]{Re} [k ]{ e}
[T ][k]{ e} [k ][T ]{ e}
[k ] [T ][k][T ]T
三、总刚度矩阵、总载荷列阵、引入支撑
2、在总结构和整体坐标中讨论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1)节点号; (2)单元长度; (2)单元倾角(单元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与整体横轴之夹角); (4)节点力所在的节点号和作用方向; (5)支撑所在的节点号和作用方向。 3、总节点位移向量的排列规律
deg=Table[0, {i, 4}]; “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节点位移向量” ; del=Table[0, {i, 4}]; “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节点位移向量” ;del={ e} se=Table[{0, 0}, {i, ne}]; “单元内力数组 {e, N} ne行” ;
For[e=1, e<=ne, e++,
[t] sin
cos

{i} [t]{i}
y
x
vj
uj
y
v uj
b
ui i vi
o
x
{R e} [T ]{Re}

i j


t 0
0i
t


j

{Re} [k]{ e}
{R e} [k ]{ e}
{ e} [T ]{ e}
y
x
vj
uj
y
v uj
b
ui i vi
o
x
a1
u 1 v 0
x 0
0 1
0xaa32

a4
u a1 a2 x v a3 a4 x
在节点上满足:
ui a1 vi a3 u j a1 a2b vi a3 a4b
1 x 0 0 [Hs ] 0 0 1 x
y
x
vj
uj
y
v uj
b
ui i vi
o
x
用Machematica推导形函数:
在编程中只关心节点位移 { e} 的系数矩阵
2、应变(从位移求应变) 只有轴向应变
{
}


u v



u
x v
y
{Se} [De ][ BL ]{ e}
{~e}T {Re}
{~}T
l
{Se}dl

{~ e }T
b 0
[
BL
]T
[
De
][
BL
]{δ
e
}dx
Ni
{R
e
}


0 N
j

0
[Ke ]44
b
0[BL
]T42[
De
]22[BL
]24
4、总节点载荷向量的排列规律
按节点号和节点自由度的顺序(从小到大)排列。 设总节点力向量为{Rz}
单元节点位移号: rr =2(k-1)+kk; k =1, 2(单元节点); kk =1, 2 (节点自由度);
总节点位移号: ss=2(jm[[e, k]]-1)+kk;

R
zss


Rzss
(2)在总刚度矩阵中,与同一节点相连的单元 的刚度要叠加。用Mathematica编程:
单刚行号:r =2(i-1)+ii;i =1, 2(单元节点); ii =1, 2 (节点自由度); 单刚列号:s =2(j-1)+jj;j=1, 2(单元节点); jj=1, 2 (节点自由度); 总刚行号:rr=2(jm[[e, i]]-1)+ii; 总刚列号:ss=32(jm[[e, j]]-1)+jj;
N
u
A
Ei
A
u x
{S
e
}


N 0


Ei A

0
u
0 Ei A

x v

y
v 0 y
用内力表示的物理方程
N EA

0



0
N
{Se
}


0

u
0 EA
目标:建立单元刚度矩阵。 方法:结构力学的位移法加虚功原理,
皆用节点位移表示。
1、位移假设: 设各点的位移,
即位移场为
u a1 a2 x v a3 a4 x 其中 a1, a2 ,a4
为待定系数,由节点 坐标和节点位移确定。 将位移写成矩阵形式:
{ f } [H s ]{a}
单刚行号:r =2(i-1)+ii;i =1, 2(单元节点); ii =1, 2(节点自由度); 单刚列号:s =2(j-1)+jj;j=1, 2(单元节点); jj=1, 2(节点自由度); 总刚行号:rr=2(jm[[e, i]]-1)+ii; 总刚列号:ss=2(jm[[e, j]]-1)+jj; jm=Table[{0, 0}, {i, ne}]; “jm数组名,ne总单元数;” jm={…….,{i节点号,j节点号},……};



u
x 0


[
BL
]{
e
}
u a1 a2 x v a3 a4 x
3、应力(从应变求应力,本构方程)
{
}


u v


Ei
uv


Ei
u x 0

4、内力(从应力求内力) 二力杆只有轴向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