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cd42e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f.png)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明朝时期,婚嫁礼仪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仪式,注重尊重传统和家族价值观。
以下是明朝婚嫁礼仪的一些重要知识。
一、订婚仪式在明代,订婚是婚姻的第一步,它是新郎家族与新娘家族正式约定婚姻的过程。
订婚通常需要由两家长辈和族长见证,并公开向社会宣布。
订婚仪式的主要步骤包括:1. 提亲:新郎家长亲自前往新娘家,正式提出结婚请求。
2. 问名:双方家长互相询问对方子女的姓名和出生年月。
3. 饯行宴:新郎家向新娘家送上丰盛的宴席,表达对新娘的喜爱和对新娘家庭的尊重。
二、婚礼仪式明朝的婚礼通常在新郎家举行,包括以下环节:1. 接亲:新娘从娘家出发,由男性亲友护送至新郎家。
2. 迎亲:新郎家在门口摆放绣花闺阁,用以隔离新娘,新娘需模仿困扰陶潜的八仙出现,新郎需要猜中新娘。
3. 过门:新娘依次入内,新郎扶过门,象征新娘从此成为新郎的妻子。
4. 敬茶:新娘向新郎双亲和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5. 拜堂:新娘和新郎拜堂上香,表示双方对神灵的崇拜和对婚姻的祈祷。
6. 宴席:宴席上,新郎新娘向亲友敬酒,并接受亲友的祝福。
三、婚纱和婚俗1. 婚纱:明代的婚纱以红色为主,象征喜庆和好运。
2. 笄礼:新娘及未婚姐妹会在婚礼前剪发,象征着妇女成年,展现出新娘的成熟和婚姻的重要性。
3. 丰衣足食:新娘临婚前一个月,娘家亲友会赠送丰厚的嫁妆,确保新娘在新家的物质生活无忧。
四、婚后礼仪婚后礼仪是保持新娘对夫家的尊敬和体现夫妻感情的重要方式。
其中包括:1. 尊夫:新娘对丈夫行履带、纳汗巾等礼仪动作,表达对丈夫的尊重和依从。
2. 孝敬公婆:新娘需向公婆敬奉茶水、照顾生活起居,以表达对公婆的孝顺和关爱。
3. 参拜祖先:新娘需向夫家祖先行三拜,以示对夫家先祖的尊敬。
总结:明朝的婚嫁礼仪以尊重传统和家族价值观为基础,注重孝道、尊重和感恩之情。
这些礼仪不仅是婚姻的庄严仪式,也是社会和家族价值观念的体现。
明朝婚嫁礼仪的传承和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和尊重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明代婚礼流程范文
![明代婚礼流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49e0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a.png)
明代婚礼流程范文一、准备阶段在明代,婚姻大多是由父母或媒人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
在确定了婚亲关系后,双方家庭开始进行婚礼的准备工作。
1.选媒求亲男方家庭首先选派媒人前去女家提亲,通常要送上礼物,如银锭等。
女方家庭则需要回礼以示应答。
2.定亲仪式两家都同意结亲后,会举行一个定亲的仪式,一般是在男方家中进行。
这个仪式上,男女双方会佩戴有红绸带的儿童木屐,象征亲上加亲。
3.婚约定亲后,男女双方会签订婚姻契约,以正式确定婚事。
二、迎亲阶段1.请字儿在婚礼当天,男方会请字儿,即请一位有文化修养的人写一副对联,宣告喜事。
2.迎亲队伍女方会在迎亲队伍中派人出使,接到男方亲友的请帖,表示接受迎亲的邀请。
3.迎亲仪式男方家庭会准备一匹礼马,迎接女方娘家的亲友到男方家。
男方家庭在门外布置一个迎亲台,女方会在迎亲联袋中放置准备好的钥匙和鸡蛋,以寓意门当户对。
4.过门女方家中会准备丰盛的酒席和礼物,男方则带着迎亲的礼物和马匹前往女方家,进行过门的仪式。
男方会跪拜磕头,女方则接过礼物,并陪同男方进入新房。
三、交拜阶段1.祭拜天地在交拜仪式前,男方家庙中会设有祭坛,家族的族长会率领男方家的亲友共同祭拜天地。
2.交拜仪式男方和女方都会穿着传统的婚服,分别由男方家族的族长和女方父亲主持交拜仪式。
男方会在女方面前跪拜三次,然后女方则在男方面前行三拜。
3.进洞房交拜仪式结束后,男方和女方会一起进入新房,新婚夫妇会上床后,由亲友将门锁上,象征久长的美满婚姻。
四、婚宴阶段1.披麻戴孝新婚夫妇在举办婚宴之前,必须先进行披麻戴孝的仪式,以表示对亡父母的思念之情。
2.宴席婚宴上,男方会为女方家中的亲友准备酒宴。
宴席上,男女双方要一起敬酒并答谢宾客的祝福。
同时,还会有舞狮和杂技表演等娱乐节目。
3.敬茶婚宴上,新婚夫妇要向长辈敬茶,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和恭敬。
五、新娘回娘家阶段1.喜宴新娘离开新房后,男方要为新娘在新房中准备丰盛的喜宴。
2.送亲队伍送亲队伍的人会在新娘离开新房的同时,将妆奁和嫁妆准备好。
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
![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f075545d856a561253d36f02.png)
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第二节婚丧与敬老养老习俗一、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明朝建立后,朝廷虽然按照封建礼制的要求,对天子的纳后、皇太子的纳妃、亲王的婚礼、公主的婚礼、官员的婚礼、庶民百姓的婚礼都做了详尽的规定。
然而就明代实际存在的婚姻制度来看,仅有宗室和诸王遵奉,而其他各个阶层的婚嫁行为并没有受到它的严格控制,法令规定形同虚设。
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开始追求婚姻的自由、性生活的美满和个性解放,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被人们所淡忘。
收婢、纳妾、重婚、嫖娼、男宠等等盛为时尚。
在少数民族地区,其婚嫁习俗,亦未受到明朝廷的礼制限定,仍然保留着自己的习俗。
等级制度与婚礼明代的等级婚制主要分为帝后的婚姻及婚礼、宗室的婚姻及婚礼、品官的婚姻及婚礼和庶民百姓的婚制。
帝后的婚姻礼仪:明代皇帝的婚姻,礼仪之繁缛、规模与声势之宏大,备办礼品之丰厚,动用人力之浩大,都是其他阶层无法相比的。
帝后婚礼的最大特色是华贵、典雅及隆重。
明代天子纳后,基本上是依照古代六礼的程序进行的,要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发册奉迎之礼,但天子无亲迎之礼。
相亲阶段包括纳采和问名,定亲阶段是纳吉和纳征,成亲阶段是告期,发册奉迎。
完婚之后,要拜见皇太后,还要接受百官、亲王及内命妇和外命妇的庆贺。
最后,帝后要行盥馈礼仪,婚礼方告结束。
天子在行纳采、问名礼前,要择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
至期,陈设御坐、制案、节案、卤簿、彩舆,中和大乐如仪。
礼部陈礼物于丹陛上和文楼下。
皇帝冕服升座,百官和正副使朝服行礼,执事官举制案、节案由中门出来,礼物随后,均放置丹陛中道。
这时传制官宣制日:"兹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正副使奉命行礼,皇帝起驾回宫,正副使取节及制书放置彩舆中,由仪仗大乐前导,出大明门,释朝服,乘马前往皇后府第相亲。
皇后府第也设相应礼仪恭候正副使者到来。
使者到来时,引礼导入幕次,执事官陈礼物于正堂,使者奉制书于案。
明朝的婚姻制度
![明朝的婚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98cee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e.png)
明朝的婚姻制度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的婚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明朝的婚姻制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规定和礼仪,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家族纽带和传承家族血脉。
本文将就明朝的婚姻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1. 红楼拜天地,正式定亲在明朝,婚姻的开始通常是以红楼拜天地为起始。
在婚姻的开始阶段,男女双方的家族将以红色的楼纸搭建一座简单的红楼,以示婚事的庄严和喜庆。
在拜天地仪式中,男女双方和家族长辈将一同到拜神堂,向天地神明祈祷,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2. 提亲与媒介作用在明朝,提亲是婚姻制度中的关键一环。
提亲是由两个家族的长辈代表,通常是男方的父亲或其他亲属发起的。
提亲的方式可以是口头传达,也可以是书信传达。
提亲的内容主要包括男女双方的姓名、年龄、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
在提亲的过程中,媒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联络双方家族,传递提亲的意愿和信件,并协助处理谈婚论嫁的事宜。
3. 论嫁和聘礼在明朝的婚姻制度中,论嫁是婚姻的重要环节。
在论嫁中,男方家族会派出代表前往女方家族,商讨婚姻相关的事宜,如嫁妆、聘礼等。
嫁妆是女方家族出嫁时所带的财产和物品,其内容和价值因家族的贫富程度而有所不同。
聘礼是男方家族所给予女方家族的礼物和财物,以示对女方家族的尊重和感激。
4. 婚礼仪式的庄重与热闹在明朝,婚礼仪式被视为一种庄重而热闹的社会盛事。
婚礼的举行通常会在祠堂或祖堂中进行,由家族的长辈主持。
婚礼的仪式包括过门、进门、拜堂、交杯酒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旨在祈求新人幸福、家庭和睦。
同时,婚礼中也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和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杂耍等,以增添喜庆的氛围。
5. 婚后家庭生活与责任在明朝,婚后的家庭生活和责任被看作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婚后,男方应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而女方则负责管理家庭和照顾孩子。
双方的家族以及社会都有着对夫妻关系和家庭责任的监督和约束,以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明代婚礼流程范文
![明代婚礼流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a283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4.png)
明代婚礼流程范文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婚礼在明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明代婚礼流程相对复杂,以下是明代婚礼的典型流程,以展示这个时期的婚礼风貌。
一、婚前准备阶段1.提亲阶段:男方一般由媒人提亲,携带礼品向女方家庭提出结婚请求。
2.指婚期:女方家庭接受男方的提亲请求后,两家商定婚期。
3.纳聘:男方家庭准备婚嫁礼金及聘礼,如金银、布匹、食品等,送交女家。
二、婚礼前的准备阶段1.筹备婚房:男方家庭准备一间全新的房子作为新婚居住地。
2.见面礼:女方家庭进贡礼品,如大礼,以示礼貌。
三、婚礼当天的流程1.迎亲:男方家族穿着盛装,骑着馬匹或乘坐装饰鸾车,前往接新娘。
携带迎亲礼品如金银花炮、钱币等。
2.迎亲队伍:在街道上,男方亲戚和朋友组成一支队伍,穿着盛装,高举花炮和礼品,伴随着锣鼓以及唢呐的喧闹声,热闹地迎接新娘。
3.新娘入座:进入男方家后,新娘在场内坐下,由媒人指导系红色丝绸头巾,表示新娘已正式成为男方家庭成员。
4.拜堂:新娘和新郎向天地、祖宗以及双方父母敬拜,并行深深的躬身礼。
接着,双方向对方行鞠躬礼,以示敬重。
5.宴席:晚宴中,男方为宾客提供丰盛的饭菜,并邀请酒客舞女以及吟诗作画,增添喜庆气氛。
6.卧房花烛夜:晚宴结束后,新人被引到卧房,新郎解开新娘的头巾,完成婚礼。
四、婚后习俗1.夫妻称谓:新郎家人对新娘的称呼为“小姑娘”,新娘家人对新婚的女儿的丈夫称为“儿壻子”。
夫妻称呼的使用受到尊卑的界限限制。
2.家庭规矩:根据家族的习俗和父辈的要求,新娘需要遵循一系列规矩,如不宜随意出门、言语要谨慎等。
3.夫妻生活:明代夫妻间的性生活话题并不被广泛讨论,一般通过传统文献无法了解详细情况。
以上是明代婚礼的典型流程,其中保持了许多传统习俗,如迎亲、上香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尊重父辈、重视家族纲常的价值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流程和习俗在明代的各地也有一些差异,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域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
明朝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与日常生活
![明朝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与日常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1a34a5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1.png)
明朝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与日常生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风俗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婚姻、丧葬、嫁娶和日常生活等方面介绍明朝时期的风俗习惯。
一、婚姻习俗在明朝时期,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仪式。
婚姻一般都是由家长和媒人进行联络和筹办。
婚礼通常在春天或秋天举行,常见的形式包括订婚、过堂和迎亲等环节。
订婚是指男女双方家长商定好婚姻事宜,明确双方的意愿后定下婚期。
过堂是指新郎新娘正式叩见双方父母,并进行祭拜祖先的仪式。
迎亲是指新郎一家前往新娘家接亲,通常还会进行一些庄重的仪式,如进门拜堂和敬献茶水等。
二、丧葬习俗明朝的丧葬习俗注重以人为本,尊重死者的意愿和社会地位。
在丧家,一般会设有灵堂,供奉着死者的遗像或灵位。
丧葬期间,亲友们会来吊唁,并送去花圈或纸钱等悼念物品。
葬礼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丧事期、葬礼期和抚恤期。
丧事期指的是从人去世到入殓的时间,期间亲友们要守节,不举行娱乐活动,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葬礼期则是指将死者入殓后,举行安葬仪式的时间。
抚恤期是指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时间,亲友们可以进行悼念活动。
三、嫁娶习俗明朝时期,嫁娶习俗注重家族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女子嫁人时,通常会带着嫁妆,其中包括了所需的家居用品和财物。
在新娘离开家时,还要进行一些离别仪式,如燃烛辞别和洒泪辞别等。
抵达新郎家后,还会举行入座仪式,新娘要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新郎的家人进行问候。
随后,还会举行喜宴,亲友们为新人送上祝福和礼物。
整个婚礼过程庄重而热闹,不仅是两个家庭的喜事,也是社会各界的见证。
四、日常生活习惯明朝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独特的习惯。
衣着方面,尚穿襦裙、冠帽等传统服饰,也开始引入一些外来的服饰元素。
饮食方面,米饭、面食和蔬菜都是人们的主要食物,其中米饭是最主要的主食。
在工作生活方面,一些基本的礼节和规矩也被人们所重视。
例如,人们在相互拜访时要进行问候和致意,见到长辈要行礼。
明代大婚流程
![明代大婚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8956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9.png)
明代大婚流程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婚礼流程也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详细介绍明代大婚的流程。
一、婚前准备1.纳采:男方家通过媒人向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同意后,男方家会选定吉日,备礼前往女方家求婚。
2.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占卜吉凶和合婚。
3.纳吉:男方家将占卜得到的吉兆通知女方家,并送礼表示祝贺。
4.纳征: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聘礼,女方家接受聘礼后,婚约正式成立。
5.请期:男方家选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女方家同意后,婚期便确定下来。
二、婚礼当天1.迎亲:婚期当天,男方家会派出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迎亲队伍通常由新郎、媒人、亲友等人组成,他们会带着丰厚的聘礼和喜糖前往女方家。
2.拜堂:新娘被迎接到男方家后,会进行拜堂仪式。
新郎新娘在堂前跪下,向天地、父母和祖先行三拜九叩之礼,表示对天地、父母和祖先的尊敬和感激。
3.喜宴:拜堂仪式结束后,新人会举行喜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喜宴上,新人会向宾客敬酒,感谢大家的祝福。
4.送亲:喜宴结束后,男方家会安排送亲队伍将新娘送回女方家。
送亲队伍通常由新娘的亲友组成,他们会陪伴新娘回到女方家。
三、婚后习俗1.回门:婚后第三天,新娘会回到男方家,俗称“回门”。
在这一天,新郎新娘会向男方家的亲友敬茶,表示尊重和感谢。
2.七日宴:婚后第七天,男方家会举行七日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新人婚后的幸福生活。
总的来说,明代的婚礼流程繁琐而庄重,充满了对天地、父母和祖先的尊敬和感激。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规范,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503dd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5.png)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明朝时期,婚嫁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明朝婚嫁礼仪的知识:1. 婚姻的选择:在明朝,父母和媒人通常会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婚姻对象。
他们会考虑家庭背景、财富地位和双方的性格等因素。
一旦双方达成共识,就会安排婚礼。
2. 婚礼前的准备:在婚礼前,新郎和新娘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他们会备办婚礼所需的各种物品,包括衣物、婚房摆设和礼金等。
3. 婚礼的日期:在明朝,举办婚礼的日期非常重要。
人们会选择吉利的日期,以确保婚姻的幸福和顺利。
常见的吉利日期包括农历正月、七夕节和中元节等。
4. 接亲仪式:接亲仪式是婚礼的重要环节。
在明朝,新郎会带着礼物和迎亲的队伍前往新娘家,接新娘回自己家中。
这个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和礼仪,以示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喜庆。
5. 婚礼仪式:明朝的婚礼仪式非常庄重隆重。
在婚礼中,会有一系列的步骤,包括过门、拜堂、交杯酒、交换婚戒等仪式。
这些仪式寓意着双方的爱情和相互承诺。
6. 婚宴:婚宴是婚礼的重要部分。
在明朝,婚宴通常举行在新郎家中,亲友们会一同庆祝这对新人的婚姻。
婚宴上会有丰盛的菜肴、美酒和娱乐节目,以取悦宾客。
7. 迎亲礼金:在明朝,迎亲过程中,新郎需要将礼金交给新娘的家人,以示对新娘家庭的诚意和尊重。
这个礼金通常是一笔可观的金额,用于帮助新娘家庭度过婚后的生活。
8. 新房入座:新郎和新娘进入新房后,会进行新房入座的仪式。
在仪式中,会有亲友们为他们准备好座椅,并送上小礼品和祝福的话语。
这个仪式象征着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总结起来,明朝时期的婚嫁礼仪非常重视传统和家族尊严。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双方家庭的尊重和认可,也寄托着人们对婚姻幸福和美满的祝愿。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婚嫁礼仪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不仅涉及到家族的尊严和传承,也是人们展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一种方式。
下面将继续介绍明朝的婚嫁礼仪。
9. 婚床布置:在婚礼前,新娘的家人会精心布置新床。
明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明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824e7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1.png)
明朝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它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文化、社会生活方面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本文将从婚姻、葬礼、宴会等方面介绍明朝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及他们对礼仪的重视。
一、婚姻习俗在明朝社会中,婚姻被认为是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它不仅代表着两个家庭的联姻关系,更关系到整个族群的繁衍和延续。
明朝的婚姻习俗充满了独特的仪式和传统。
首先,在明朝的婚礼中,红色被视为吉祥的颜色,于是庆祝婚礼的场所都会布置成红灯笼、红色窗帘和红色鲜花等,以表达喜庆之情。
此外,明朝的新娘也要穿戴大红色的嫁衣,象征幸福和美满。
其次,明朝的婚礼仪式也非常庄重。
新郎和新娘会分别跪拜双方的长辈,以示恭敬和致谢。
接着,双方会交换婚戒,并通过敬茶仪式表达对长辈的感谢之情。
最后,新郎和新娘还要在婚礼上举行三拜九叩的仪式,表示彼此的尊重和承诺。
二、葬礼习俗在明朝社会,葬礼被视为一个人的最后送别,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纪念。
明朝人对葬礼有着独特的习俗和规范。
在明朝的葬礼中,首先要进行传承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然后,家人会选择适宜的葬地,根据逝者的身份和地位来安排墓地的规模和风格。
富贵人家的墓地通常都非常豪华精美,以显示家族的地位和财富。
随后,明朝人还会举行丧礼。
在丧礼中,家属们会穿戴孝衣,戴着孝帽和白巾,以示对逝者的倾慕与怀念。
除了家属,还会邀请亲朋好友前来送别,他们也会穿戴素服,以示哀悼之情。
三、宴会礼仪在明朝社会,宴会是重要的社交场合,人们通过宴会来增进友谊、维系人际关系。
因此,明朝人对宴会礼仪十分讲究。
首先,在宴会开始之前,主人会在客人到来时以茶水或酒水表示欢迎,并宣示宴会的开始。
随后,主人会安排座次,按照礼仪和人际关系来确定客人的座位。
在宴会期间,人们会以敬酒的方式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感激。
在饮食方面,明朝宴会非常注重菜肴的质量和搭配。
不同的宴会有着不同的菜品和烹饪技巧,主人会精心挑选并安排菜肴的顺序和数量,以取悦客人的味蕾。
明代婚姻礼俗
![明代婚姻礼俗](https://img.taocdn.com/s3/m/5ab39b6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0.png)
明代婚姻礼俗
明代婚姻礼俗是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的一种传承。
在明代,婚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件,它不仅关系到两个人的幸福,还关系到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明代婚姻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和婚后生活。
在婚前准备阶段,男方要先去提亲,女方则要派人去相亲。
如果双方父母都同意,就要进行婚姻协商和聘礼的商议。
聘礼是男方给女方家的礼物和财物,一般包括金银珠宝、绸缎、土特产等。
聘礼的大小取决于男方的财力和女方的身份地位。
在婚礼仪式中,男方要先去女方家接亲。
到了女方家,男方要先行三跪九叩地向女方家长行礼,然后才能带着新娘回去。
在新娘回家的路上,男方要敲鼓、放炮、燃烛等,以示喜庆。
到了男方家,要进行拜堂、交杯酒等传统仪式,最后才能进入洞房。
婚后生活中,男方要尊重女方,照顾好妻子和家庭。
女方则要服从丈夫,尽心尽力地做好家务和生育后代。
在明代,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很重要的,因此夫妻之间要互相关心、支持和理解,共同维护婚姻的美好。
总的来说,明代的婚姻礼俗注重家族荣誉和利益,同时也注重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相互尊重。
这种婚姻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今天婚姻观念的重要参考。
- 1 -。
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
![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e19599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a.png)
明代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在明代,婚姻是由父母和长辈们安排的,有少数民族的自由选择配偶的情况。
首先,据传言,年龄和性别是婚姻的重要限制因素。
女子的婚姻年龄一般在16岁至25岁之间,而男子的婚姻年龄则一般在18岁至35岁之间。
其次,根据当时的传统习俗,姑娘们往往要进入婚姻后才能被称为媳妇,否则她们只能被称为姑娘。
同时,嫁娶双方都要遵守着严格的礼仪,包括婚约、就亲、过堂、送亲、迎亲、亲案等相关程序。
在明代的婚姻仪式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婚姻仪式的流程和步骤的精细化。
首先,在明代的婚姻仪式前,男方家长和女方家长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考核”和“相亲”。
这是为了避免双方家庭不合,并确保双方的家庭背景和财产状况相符。
其次,婚约是婚姻仪式的第一步,两家长辈们在媒人的安排下,商定婚约的相关事宜,例如婚礼日期、彩礼、嫁妆等。
然后,婚姻仪式的第二步是“就亲”。
在这一环节中,男方家长和男方本人要到女方家中进行正式的求婚。
求婚的成功需要得到女方家长的赞同和女方的认可。
接着,就是过堂、送亲和迎亲等环节。
过堂的过程中,男方家长要带着礼品和彩礼到女方家亲自送媳妇。
迎亲则是女方家长亲自迎接新郎和新娘,提供娘家的保护和庇佑。
最后,是亲案的整理和彩礼的审阅以及后续的喜宴。
总的来说,明代的婚姻礼仪和婚姻风俗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观念。
尽管有一些特殊的婚姻制度和风俗,但整体上,婚姻在明代是由父母和长辈们来安排,并以家族世系的联姻为目标,婚姻仪式的严肃性和庄重性也使得明代的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在当时具有独特的地位。
明代婚礼特点
![明代婚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c6d1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0.png)
明代婚礼特点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婚礼特点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明代的婚礼注重礼仪,讲究规矩和庄重,体现了封建礼教的特点。
下面将从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婚后习俗等方面详细介绍明代婚礼的特点。
一、婚前准备在明代,婚姻大多是由父母或媒人来安排的。
首先,双方家长会进行相亲,通过家世、财产以及人品等方面的考察来确定是否合适。
如果双方家庭达成一致意见,就会进行婚姻契约的订立。
这个过程通常由父母代劳,少有新人参与。
二、婚礼仪式明代的婚礼仪式分为三个阶段:迎亲、亲迎、洞房。
首先是迎亲。
新郎一般在前一天晚上,由亲友陪同,前往新娘家中迎亲。
迎亲队伍庞大,除了新郎亲友外,还有鼓手、乐师等人。
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新郎要磕头,然后进入新娘家中。
接着是亲迎仪式。
亲迎仪式通常在新娘家中进行,由新郎家的人前往新娘家。
在亲迎仪式上,新郎要向新娘家长行礼,然后交换婚戒。
婚戒的交换象征着双方的婚约成立。
此外,亲迎仪式上还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新婚夫妇。
最后是洞房。
洞房是新婚夫妇的新家,也是他们的新生活的象征。
新郎将新娘抱入洞房,然后由亲友将新人围绕床团圆,喜庆气氛洋溢。
接着,亲友离开洞房,留下新人独处。
在明代,新郎和新娘在洞房中举行“敲榻”仪式,即用新郎的脚踢新娘的床榻,寓意婚姻幸福美满。
三、婚后习俗明代的婚后习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宴请亲友、新婚夜和三朝之礼。
首先,新婚夫妇会宴请亲友,以示庆祝。
宴会上,亲友会祝福新人,同时也会赠送礼物。
其次,新婚夜是新人第一次共度夜晚的时间。
在明代,新婚夜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新郎会为新娘献上红烛,寓意爱情的燃烧。
最后,三朝之礼是指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的习俗。
在明代,新娘通常会在结婚后的三天、七天和一个月后分别回娘家探望父母,这也是新郎和新娘彼此磨合的过程。
明代婚礼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礼仪,婚礼过程庄重严肃;二是封建礼教观念的体现,婚姻多由父母或媒人安排;三是婚礼仪式分为迎亲、亲迎和洞房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仪式和规定;四是婚后习俗丰富多样,包括宴请亲友、新婚夜和三朝之礼等。
明代大婚流程
![明代大婚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17e01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e.png)
明代大婚流程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婚姻在明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明代大婚流程繁琐而庄重,充满了仪式感。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明代大婚的流程。
一、婚约在明代,婚姻大多是由父母之间商定的。
首先,男方家长会找到一位负责媒人,由他们代为联络女方家庭。
媒人要了解女方的家庭背景、身世、品德等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男方家长。
如果男方家长对女方满意,双方家长会商定好婚约。
二、定亲定亲是明代大婚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男方家长会带着媒人和亲戚前往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家长提出定亲的请求。
女方家长会安排一个吉日,将女方的生辰八字交给男方家长,以便进行合婚的八字合盘。
如果合盘结果良好,双方会正式定下婚约。
三、聘礼明代的聘礼十分重要,是男方向女方家庭表达诚意和尊重的方式。
男方家长会准备一系列的聘礼,如金银首饰、绸缎、丝绸等,以示诚意。
聘礼往往会有一个详细的清单,双方会在婚约正式成立后进行确认。
四、纳采纳采是明代大婚流程中的一环,也是双方家庭正式认可婚事的标志。
在纳采当天,男方会派代表团前往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家长呈递礼物,并进行宴请。
女方家人在宴会上会向男方家人祝福,并将女方的生辰八字、父母名字等信息告知男方家人。
五、请期请期是明代大婚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男方家人会派人前往女方家中,正式请女方入户。
请期通常在婚礼前的几天进行,男方会准备一些礼品,如糖果、茶叶等,以示欢迎。
女方会派人前往男方家中,接受请期并答谢。
六、婚礼明代的婚礼分为三天,分别是迎亲、交拜和送亲。
迎亲是新娘离开女方家庭前的仪式,男方会派人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
交拜是新娘和新郎在男方家中正式交换婚誓的仪式,双方会向天地神明行礼,并交换誓词。
送亲是新娘离开男方家庭前的仪式,男方会派人护送新娘回女方家中。
七、回门回门是明代大婚流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新娘正式成为男方家庭成员的象征。
新娘会在婚后的一段时间后回到男方家中,作为正式的家庭成员生活。
男方家人会为新娘准备一些礼物和仪式,以示欢迎。
明清婚礼环节
![明清婚礼环节](https://img.taocdn.com/s3/m/522314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8.png)
明清婚礼环节
明清时期的婚礼环节与现代婚礼相比有所不同,以下是明清婚礼的一般环节:
1. 订婚:一般由男方家长派人去女方家中提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双方就正式订婚。
订婚时男方会送一些贺礼给女方家。
2. 婚约:在正式结婚之前,男方会与女方家签订婚约书,确定婚姻关系。
3. 纳彩:纳彩是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过程。
男方家会准备一些财物、衣物、首饰等,送给女方家。
4. 迎亲:在结婚当天,男方会派人去女方家接新娘。
接新娘的队伍通常由花轿、喜宴、鞭炮和舞狮子等组成,热闹非凡。
5. 安床:新娘进入新家后,会由媒人或年长的女性带领,按照一定的仪式安排新娘上床。
安床时会放置一些象征喜庆和繁衍后代的物品,如红枕头、红被子等。
6. 敬茶:在新娘安床后,新娘会向男方家长敬茶,表示尊敬和感恩之意。
7. 迎宾:新娘入座后,男方家会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贺喜,为新娘敬酒。
8. 交杯酒:新娘和新郎会交杯酒,象征着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
9. 互赠贺礼:新娘和新郎会互相赠送贺礼,表达彼此的心意。
10. 合家团圆:在婚礼结束后,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的一员,与新郎家的亲人团聚,共度新婚生活。
明清时期的婚礼环节较为繁琐,注重礼仪和传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家族观念。
明朝婚礼的详细流程
![明朝婚礼的详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3af396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f.png)
明朝婚礼的详细流程一、针对年轻人《明朝婚礼,一场穿越时光的浪漫之旅》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穿越回明朝参加一场婚礼,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明朝婚礼的详细流程。
明朝的婚礼啊,那可是相当讲究。
新郎得先准备好聘礼,可不是随便买点东西就行,得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这才能显示出对新娘家的尊重。
比如说,有个富家公子为了娶到心爱的姑娘,专门让人打造了一对精美的金手镯作为聘礼,那手镯上的花纹精致得让人惊叹!然后就是迎亲啦。
新郎穿着大红的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一路上热热闹闹。
到了新娘家,还得经过一系列考验才能见到新娘。
比如说,新娘的姐妹们会故意刁难新郎,让他回答问题或者表演才艺,可有意思啦!等到新娘上了花轿,迎亲队伍再把她接到新郎家。
进门前,还有跨火盆的环节,据说这样可以去除晦气,保佑新婚夫妇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就是拜堂成亲啦。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送入洞房。
这洞房里也是布置得美美的,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
怎么样,明朝的婚礼是不是很有趣?是不是也让你对古代的浪漫有了更多的向往呢?《走进明朝婚礼,感受古风浪漫》亲爱的年轻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明朝的婚礼!在明朝,结婚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
男方家得早早地找媒人去女方家说亲,要是女方家同意了,这婚事才能往下进行。
我听说有个穷书生,爱慕一个富家小姐,就拜托村里最能说会道的媒婆去说亲。
那媒婆凭着一张巧嘴,把书生的才华和人品说得天花乱坠,终于打动了女方家。
到了结婚那天,新郎喜气洋洋地去迎亲。
迎亲的队伍那叫一个壮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新娘坐在花轿里,心里又紧张又期待。
到了新郎家,新娘要蒙着红盖头跨过火盆,寓意以后的日子顺顺利利。
然后就是拜堂啦,在大家的见证下,许下一生的承诺。
进入洞房,新郎挑起新娘的盖头,两人四目相对,满满的都是幸福。
这样的明朝婚礼,是不是充满了浪漫和仪式感呢?《明朝婚礼,带你领略古代爱情的仪式》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明朝的婚礼是啥样的不?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明朝官员结婚的流程
![明朝官员结婚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96807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5.png)
明朝官员结婚的流程
明朝官员结婚的流程大致遵循古代的“六礼”,具体流程如下:
1、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2、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测算男女双方结合是否合适。
3、纳吉: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4、纳征: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5、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6、亲迎: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明代汉族的婚礼习俗主要是依据《朱子家训》,边远地区与少数民族的婚俗保留了较为鲜明的民族特点。
明朝官员结婚时,新郎可以穿常服也被准许借用九品官服,新娘可套着花钗大袖。
在婚礼中,还有“铺房”的习俗,即迎亲的前一天,女方派人到男方家铺设新房。
铺房除了新房内陈设务求用新的之外,还需要子女双全、家境不错的“富贵婆婆”来铺设新床,铺陈的时候还要喃喃祝词。
拜堂是婚礼中的大礼,一般来说拜堂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句话:“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新人送入洞房之后,分左右坐在床上,由伴娘向床内抛撒金钱糖果之类的东西,称为“撒帐”。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69277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0.png)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明朝时期的婚礼礼仪是非常庄重和繁琐的,包括订婚仪式、迎亲仪式、完婚仪式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明朝婚礼仪式流程的详细描述。
一、订婚仪式1.选亲:由两家父母商议后,确定双方的婚姻对象。
2.纳彩:男方向女方送礼,表示诚意。
常见的彩礼包括金银首饰、玉石器物、绸缎等物品。
3.编对联:一般由男方家的长辈书写,对联内容通常为吉祥的词句,用于张贴在双方家门上。
二、迎亲仪式1.安床:在新房中摆放婚床,用红色床单装饰,并点燃一对红烛。
2.迎亲队伍准备:男方派遣员外官和家中仆人前往女方家进行准备,包括打扫卫生、插上花簪、摆放祭拜用品等。
3.迎接新娘:新娘一般由媒人或亲人陪同,由一对年轻女子披红头巾,手拿红绸,伴随着乐队的演奏,走向迎娶队伍。
4.纳新娘:新娘进入新家后,由男方家长领着,按照特定的顺序绕床敬拜天地神佛,祈求结发长久之福。
三、完婚仪式1.敬茶:新娘向新郎家中的长辈敬茶,以示尊敬和婚礼正式开始。
2.亲敬亲戚:新郎新娘依次向双方亲戚敬酒,表达感谢和祝福之意。
3.亲敬双亲: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酒,表示孝顺和尊重。
4.交杯酒:新郎新娘相对举起含酒的酒杯,同时饮完,以示永结同心的意愿。
5.合家团圆:新婚夫妇由长辈带领,向双方家人恭请指导和祖训。
6.宴客:为宾客准备丰盛的酒席,并在酒席上招待客人,以庆祝婚礼。
四、新婚之夜1.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进入洞房,通常由红妆之人拨开门帘,点燃烛台,以示正式开始夫妻生活。
2.按习俗,新郎要戴在外面东西作为调皮和活泼的象征,以考验新娘的勇气和智慧。
以上即为明朝婚礼仪式的流程,婚礼仪式的举行在明朝被认为是家族威望的重要象征,因此婚礼讲究庄重、繁琐,每一个环节都十分注重。
婚礼不仅仅是新郎新娘之间的事,更是两家人相互间的传统礼仪的体现,凝聚了两个家族的力量与祝福。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_明朝婚礼服饰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_明朝婚礼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c12d1e5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d.png)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_明朝婚礼服饰我国拥有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在这么久的时间里,各个时间内婚礼的步骤和流程都在发生变化。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或许很多人不太了解,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1、亲迎主婚者出门迎接新郎进入堂内,新郎仆从呈大雁一对,婚姻以雁为礼,象征一对男女的阴阳和顺,也象征婚姻的忠贞专一。
主婚者祝告祠堂,引导新郎行礼,叩拜。
而后新娘在主婚和引礼陪同下,准备拜别自己的父母。
新娘拜别父母,聆听父母的训导后,在主婚引礼的帮助下,盖上美丽的红盖头出阁。
2、新人入场新娘在侍者和新郎的搀扶下,行至礼台。
3、行三拜大礼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
4、挑盖头行三拜大礼之后,新郎用准备好的秤杆挑起新娘头上的盖头,寓意:称心如意。
5、沃盥礼新人入席前,净手,沃盥礼毕,赞者入席,新人入席对坐。
6、同牢礼新人同席共坐,同食一餐,新夫、新妇席前的主食黍和稷,以及调味用的肉酱,供新夫、新妇一起食用,称为“共牢而食”。
新人依次祭黍、祭稷、祭肺,并以羹酱佐餐,三饭而礼成。
是所谓同牢之礼。
同牢,有夫妇相亲相爱,从此合为一体之意。
7、合匏礼“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合卺所用酒器是由一分为二的匏瓜制成,夫妇各执一片而饮,称为“合卺而饮”。
破之为二,合之成一,象征夫妇一体。
合卺杯用红丝线牵连,象征夫妻永结同好。
葫芦味苦,夫妻共饮合卺酒,也有着夫妇二人从今往后,要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涵义。
8、解缨结发礼新郎解下新娘头上事先系上的红头绳,然后由侍者分别从新郎和新娘头上剪下一缕头发,放入准备好的锦囊中。
新娘头上的红头绳,寓意已有婚约,新郎解下这殷红的头绳,就是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新郎新娘头发相互缠结,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9、行成妇礼新夫新妇正坐,敬谢父母,养育之恩,献茶聆讯。
10、礼成赞者与新人答谢宾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官婚姻及婚礼:明代统治者依据当时的情形,对不同品级品官的婚姻作了很多的限制与规定,并且对品官的婚礼程序作了相应的调整及完善。如洪武五年(1372年)定制,凡品官婚娶、或为子聘妇,必须要有媒人通书,经女方家长同意后,才可依礼聘娶。规定婚娶除了要具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聘约的条件外,婚姻过程还必须依照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的程序而行,"六礼"需齐备,婚姻关系才能成立。婚后次日,还有拜见"宗庙"、"见舅姑"、"见舅姑醴妇"、"盥馈礼"等繁缛的行礼、回拜、进馔诸礼仪活动,之后方才成婚。
等级制度与婚礼明代的等级婚制主要分为帝后的婚姻及婚礼、宗室的婚姻及婚礼、品官的婚姻及婚礼和庶民百姓的婚制。帝后的婚姻礼仪:明代皇帝的婚姻,礼仪之繁缛、规模与声势之宏大,备办礼品之丰厚,动用人力之浩大,都是其他阶层无法相比的。帝后婚礼的最大特色是华贵、典雅及隆重。明代天子纳后,基本上是依照古代六礼的程序进行的,要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发册奉迎之礼,但天子无亲迎之礼。相亲阶段包括纳采和问名,定亲阶段是纳吉和纳征,成亲阶段是告期,发册奉迎。完婚之后,要拜见皇太后,还要接受百官、亲王及内命妇和外命妇的庆贺。最后,帝后要行盥馈礼仪,婚礼方告结束。
明朝统治者对宗室的婚姻礼仪程序,亦照六礼的程序,作了详尽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宗室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特权地位。如《明史·亲王婚礼》条款中写明:亲王纳妃,要皇帝"临轩本醮戒"。凡行婚姻之礼,均派遣使者持节前往。使者持节前去行纳采、问名前,要宣制,讲"册某氏为某王妃"。然后奉制携带礼品行聘娶之礼。对亲王的纳采礼,明代有严格规定。整个婚姻的程序,均要按照"六礼"的程式进行,以表明他们在国家的特殊地位。
都故去了,成年的婚姻当事人仍没有婚姻的自主权。主婚权操在当事者的亲人伯、叔、姑、兄、姊、外祖父母手中。上述排列顺序只有前一顺序人不在时,后一顺序的人才能递补获得主婚权。明统治者认为只有如此,通过父母的"命婚"直接控制儿女的婚姻,才能防止门户不当和枉乱失节等玷辱门楣的事发生。
明代从理论上讲仍是"男女授受不亲"的,女性和男性在婚前是不可能自由接触的,按照礼规,就是某些大家庭中的男女成员,似乎都不能随便见面。在封建的礼教下面,青年男女缺乏正常的联系和交往,特别是女子长期被禁锢在闺门之内,根本不可能也无法选择自己的配偶,这样也就只能依赖于父母,顺从于父母。使父母很习惯的操纵儿女的婚姻,抛开儿女的意志为他们议婚、约婚,并成为婚姻缔结的主持人和包办者。这种由父母包办的形式,是封建家族制度下婚姻必然的结果。
第二节 婚丧与敬老养老习俗
一、婚姻礼仪与婚姻风俗
明朝建立后,朝廷虽然按照封建礼制的要求,对天子的纳后、皇太子的纳妃、亲王的婚礼、公主的婚礼、官员的婚礼、庶民百姓的婚礼都做了详尽的规定。然而就明代实际存在的婚姻制度来看,仅有宗室和诸王遵奉,而其他各个阶层的婚嫁行为并没有受到它的严格控制,法令规定形同虚设。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开始追求婚姻的自由、性生活的美满和个性解放,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被人们所淡忘。收婢、纳妾、重婚、嫖娼、男宠等等盛为时尚。在少数民族地区,其婚嫁习俗,亦未受到明朝廷的礼制限定,仍然保留着自己的要进行纳吉、纳征、告期、传制遣使礼仪。所谓纳吉就是男女双方交换生辰己吉兆;纳征是在卜吉后,宣布婚姻可成;告期便是男方家派媒人向女方家讲明结婚的日期。而天子的纳吉、纳征是执事先设皇后冠服诸物于正堂,礼官入,主婚者出迎,执事举玉帛案,正使捧纳吉、纳征制书,副使捧告期制书,执节者捧节,以次进入,在案上陈列。主婚者行婚跪在案前,正使宣制,然后来使将圭及玄缥授给主婚者,礼仪之制如前仪。副使宣读成婚的皇道吉日,主婚者拜谢,使者持节出,主婚者礼遇使者,使者返回复命如初。
皇权的思想。第二,宗室联姻对象,多系武臣之家,文臣仅一、两位,这表明联姻的出发点主要是从军事上着眼的,它同明初的军政大局紧密相关。因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扫清北元的残余势力和抚定西南各地,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军事上的,故此宗室联姻多以武臣为主。第三,严禁大臣私自进女与宗室结亲。按《明会典》规定"凡亲王妃、宫人等,必须选良家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为的是防范其中有可利用的空隙。第四,太子、亲王及其世子纳妃,公主选驸马,应选之家,大体以江北为限。但是"靖难"之役后,皇帝已明显感到了诸王联姻对国家政权的威胁。为防止宗室再以婚姻为手段发展自己的势力,对宗室的婚姻作了严格的限制。其特点是:第一,亲王纳妃,仍然同明初一样,必须由朝廷选择。郡王以下可自行选配,但仍须奉准。第二,凡与王府结亲者,不许除授京职;京官已与王府结亲者,改调外任。第三,王府亲属不得任要职,已任要职者,令其"闲住"。第四,王府婚姻,须在封地内选择军民之家,不得联姻封外。第五,宗室所婚配对象,不得参与政事。
宗室的婚姻:宗室的婚姻礼制,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洪武到宣德,后期是正统以后。明代前期的皇帝通过宗室的婚姻,联姻文武勋贵,试图以血缘和裙带的关系来达到屏藩室的目的。其特点是:第一,太子、亲王、郡王纳妃,公主、郡主选驸马、仪宾,大都由皇帝决定与功勋重臣的子女结亲联姻。这反映出明太祖利用姻亲关系维护
庶民百姓的婚姻及婚礼:明代对庶民百姓的婚礼仪式主要依据《朱子家礼》而定的,只用纳采、纳币、请期的仪礼。凡庶人娶妇,男子年在16岁,女子年在14岁以上者,均可听任婚娶。在结婚迎娶时,新郎可服常服,或借用九品官服,新娘准穿花钗大袖。其纳采、纳币、
明代前期,社会上无论是仕宦旧族还是普通百姓,在婚姻观念上,除了父母包办外,大家看重的就是门当户对。当时的人们婚嫁必求门当户对,而且市井编氓及暴发的商贾富豪之辈,嫁女娶妇,皆以攀援内族大户为荣。明李昌祺《剪灯余话》中云:"齐仲和......尝往来武平项子坚家为馆客。子坚故微,骤然发迹,欲光饰其门户,故婚姻皆攀援阀阅,炫耀于人。名家右族之贫穷朱振者,辄与缔姻,此则慕其华腴,彼则贪其富贵"。可见当时追求门第、攀富族的情况。婚嫁择求,讲究门第等级是明代人们婚姻观念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如袁桷《清容居士集》所收海盐儒学教授袁府君墓表云:"唯袁氏四明大姓,......甲族鼎贵,莫盛吾里,薨栋接耀,郡守丞监,官议婚对,未肯齿拟。"
天子在行纳采、问名礼前,要择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至期,陈设御坐、制案、节案、卤簿、彩舆,中和大乐如仪。礼部陈礼物于丹陛上和文楼下。皇帝冕服升座,百官和正副使朝服行礼,执事官举制案、节案由中门出来,礼物随后,均放置丹陛中道。这时传制官宣制日:"兹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正副使奉命行礼,皇帝起驾回宫,正副使取节及制书放置彩舆中,由仪仗大乐前导,出大明门,释朝服,乘马前往皇后府第相亲。皇后府第也设相应礼仪恭候正副使者到来。使者到来时,引礼导入幕次,执事官陈礼物于正堂,使者奉制书于案。礼官先入,主婚人朝服出迎,礼官日:"奉制建后,遣使行纳采问名礼。"主婚者、使者捧制书及节到正堂,置于案上,主婚者行礼,跪于案前,正使取纳采制,宣后授主婚者;副使取问名制,宣读授主婚者。主婚者接制置于案上左右。执事举表案授主婚者。主婚者将表授正使,并将它置彩舆中。仪式完毕,主婚者酒馔款待使者。使者返回时,主婚者要送至大门外。使者随彩舆由大明门左门,到奉天门外,以表节授司礼监,
由此可见,在明代的婚姻礼仪中,明代皇帝的婚仪规模最为盛大,礼仪繁琐隆重,耗资巨大,处处体现了封建的礼仪、等级,是政治色彩极浓重的婚姻。其次,明代婚姻层次很多,分为礼(帝后)、雅(王公贵族、官员)、俗(庶民百姓)三个层次,前两者显示出高贵、雅尚的特点,而后者则以入俗,趋时为其风尚。其三,从明朝的有关规限中,可以看出,明朝统治者是要将此纳入封建礼制的轨道,使人们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从而各安其业,各遵其礼,最终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其四,明代统治者对品官、庶民婚姻礼仪的严格规定,处处体现了"官贵民轻"、"官尊民卑"、"官上民下"的封建等级制度、礼制的深刻印记。
请期之礼,略仿品官诸礼仪,但仅有媒人而无宾相。在娶亲的前一天,新娘家可派人到男方家陈设新房,俗称为铺房。其余的告词、醮戒、奠雁、合卺诸礼仪,均如官制。此外拜见祖祢舅姑、舅姑醴妇之礼,也大体与品官诸礼相同。虽然明代的统治阶级对庶民百姓的婚姻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各地民间的婚嫁之礼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并不完全接受《朱子家礼》的约束。
包办婚姻与门当户对的婚姻观 中国古代的传统婚姻程序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首要的。在明代也不例外,婚姻的前提是父母之命。因为根据《礼记·婚仪》中所讲述的是:"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下以继后世。"当时人们对婚姻的认识不是男女之间因有了爱情才产生婚姻,婚姻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繁衍子嗣,继承家族的香火。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使得婚姻的当事人失去了自主择偶的权力,而做为家族的代言人--父母就必然责无旁贷地,名正言顺地成了儿女婚姻的决策人和包办者。对当事的男女青年来讲,婚姻几乎成了外在的东西,婚姻被无情的淡化了。万历《大明会典·户口·婚姻》中对此有严详的规定:"凡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总之无论如何,婚姻的当事人是无权对自己的婚姻做主的,一定要有人包办方行,而婚姻当事者本人同意与否,倒不是必要的条件。仅有极少数开明的父母,有时在形式上征求一下已成年子女的意见,但绝大多数的父母是不征求子女的意见的,甚至将在襁褓中的孩子指腹为婚。子女只能顺从父母的意志,不能反抗,因为法律和社会舆论都承认和支持父母的这种权力,而不承认子女本人对婚姻可以有自主权,子女的反抗倒成了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并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反抗父母包办婚姻常常以失败告终。就是婚姻当事人的祖父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