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详解
药物丨期临床试验的流程和设计思路
![药物丨期临床试验的流程和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fe74e7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5.png)
药物丨期临床试验的流程和设计思路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药物I期临床试验:流程与设计思路解析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临床试验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旨在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期临床试验方案
![I期临床试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4795b184868762caaed57d.png)
SFDA新药临床试验批件:XXXX号XXXX注射液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方案(供修改稿)试验单位:XXXX试验负责:XXXX申办单位:XXXX方案设计:郑青山,孙瑞元版本日期:20020815XXX注射液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方案1 研究背景XXX注射液具有养血活血,益气通脉之功效;主治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症见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暗紫脉沉弦;以及心肌梗塞、脑血栓及其后遗证、脑供血不足。
1.1 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概述本方由XX和XXX两味中药组成,剂型设计为中药注射剂(输液),由于两者有效部位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不同,故采用XX、XXX分别提取纯化再合并配液的工艺。
在质量控制上采用HPLC和薄层扫描法定量分析XX素、原儿茶醛及XXX甲苷含量;以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为对照品测定了多糖含量,分析了氨基酸组分,严格控制并检测了制剂中的不溶性微粒、澄明度、蛋白质、鞣质、草酸盐、树脂、钾离子、重金属、砷盐、总固体、炽灼残渣的项目,用薄层法定性分析并鉴别了制剂中XX和XXX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XXX注射液质量标准”。
XXX 注射液样品常温考察三个月,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说明本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1.2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概述XXX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率增快扩张外周血管、增强心功能;降低脑梗塞重量、脑含水量,大剂量降低脑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性等活血化瘀的作用;拮抗垂体后叶素的作用。
1.3临床前毒理学研究概述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98。
4g生药/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28。
7g生药/kg。
动物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用含生药材8.1、16.2和32.4g/kg的剂量给SD大鼠连续腹腔注射XXX注射液六周,除大剂量组动物有活动减少、毛松乱、精神萎靡不振、腹泻、瘦弱等现象,未见其他明显毒性反应。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2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eea68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8.png)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2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2研究目标和背景:本试验旨在评估一种新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药物被认为能够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
该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需要开发出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因此,该临床试验将为验证该新药物的疗效提供有力的证据。
研究计划:1.受试者选择:本试验将纳入18岁以上确诊为该特定类型癌症的患者。
患者需满足以下入选标准:(1)确诊时间不超过半年;(2)有明确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3)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案或停止其他治疗方案至少三个周期。
排除标准包括:(1)有其他明显的恶性肿瘤;(2)存在心脏、肝脏、肾脏等严重器质性疾病。
2.处理方法:试验组将接受新药物治疗,剂量为每日口服一定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肾功能进行调整。
对照组将接受安慰剂治疗,口服一种与新药物相似的外观和口感的无效药物。
治疗周期为12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8天。
每次治疗后将记录剂量、不良事件、生活质量等信息。
3.临床评估: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总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疾病进展自由生存期、整体反应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
检测指标包括各种癌症相关标志物、肿瘤大小、转移情况等。
4.不良事件监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
不良事件包括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临床实验无关的并发症等。
评估不良事件的严重性和关联性。
5.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主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以图形和表格的形式进行呈现。
6.伦理问题:本研究将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受试者需提供书面知情同意,并保证其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密。
研究团队将确保试验过程的道德性和公正性,并接受相关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监督。
结论:本试验将为评价新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重要的临床证据。
如果结果证明该药物在治疗该类型癌症上具有显著效果,将为患者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并且有望对癌症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d64894f61fb7360b4c6577.png)
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I期临床试验的目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对I期临床试验的定义为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期临床试验内容包括:耐受性试验(初步了解试验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情况,观察人体对试验药物的耐受及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试验(了解人体对试验药物的处置,即对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情况)。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前需要准备的资料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必需的参考资料包括:药物的综述资料(理化性质、结构、同类药物)、临床前药效学资料(药理作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资料(参数、代谢机制)、安全性评价资料(未见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NOAEL、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等)、研究者手册、申报的临床试验方案。
其中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积累的安全性数据尤为重要,它可以: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以及可逆性等;②判断受试物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如果可能,确定未观察到临床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④推测第一次临床试验(FIH)的起始剂量,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安全剂量范围;⑤为临床不良反应监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剂量爬坡,寻找单次给药最大耐受剂量或者结合临床给药的安全剂量范围;接近最大耐受剂量的多次给药耐受性;安全剂量范围内的单次给药药动学试验;接近临床给药剂量的多次给药药动学试验;接近临床给药剂量的食物影响试验。
MRSD的确定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首先需要考虑首次人体最大起始剂量(MRSD)预测的问题。
MRSD的预测过程复杂,需要综合已有的药动学、药效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知识。
2002年美国FDA发布了一个在健康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估计安全起始剂量的指南,该指南于2005年7月正式定稿。
该指南中推荐了一种新颖的确定最大推荐起始剂量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已做动物研究的任何新药或新的生物制剂,但不适用于内源性激素及肽类药物,其计算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临床前毒性试验数据来确定NOAEL;2选择最佳动物种属的NOAEL;3将NOAEL换算成人等效剂量(HED);4利用安全系数计算最大推荐起始剂量(MRSD):MRSD=HED/SF,SF一般取值为10,但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增加或降低;5综合考虑药理学作用,修订MRSD。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6175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f.png)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试验设计原则与方法 • 具体实施步骤与流程安排 • 风险控制措施与应急预案制定 •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 资源整合与协作机制构建 •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规划
01 研究背景与目的
疾病概述及市场需求
疾病定义与分类
明确所研究疾病的定义、分类及 临床表现,阐述其在全球或特定 地区的流行情况。
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
应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的真实、 准确和完整性。
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
应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监测、处理和报告,确保受试者的安 全和权益。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规划部署
01
新药研发趋势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新药研发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和
智能化,为临床试验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协作模式确定
与合作伙伴协商确定合作模式、任务分工、利益分配等事项,确保 协作的顺利进行。
合同协议签订
与合作伙伴签订正式的合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 自的合法权益。
沟通交流平台搭建及信息共享机制完善
沟通交流平台搭建
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如会议、电话、邮件等,确保各方之间 的及时沟通和有效协作。
建立严格的安全性监测体系,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事件,确保受试 者安全。
保障受试者权益
确保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 安全权等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提供必 要的医疗和心理支持。
受试者选择与招募策略
01
02
03
受试者纳入标准
明确受试者的年龄、性别、 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 等纳入标准,确保受试者 符合试验要求。
设施设备配置
Ⅰ期临床试验方案
![Ⅰ期临床试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a2101b43323968011c927a.png)
1、开放、随机、平行、多剂给药试验设计 2、双盲、随机、平行、多剂给药试验设计
药代动力学试验的设计
► 受试者的数目
SFDA指导原则:至少8例 一般不需要根据统计学的把握度进行计算
► 受试者的性别
SFDA指导原则:男女各半 线性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尽量使用男性
► 取血点的设计(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要求与此一致)
►
Ⅱ期临床试验
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 荐临床给药剂量。
新药临床分期
►
Ⅲ期临床试验 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 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
►
Ⅳ期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 应。
Ⅰ期临床试验
► 目的意义: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并通过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 受试者的数目
SFDA指导原则:至少8例 根据统计学的把握度进行计算(影响样品量的因素有: 变异程度、制剂的相似性、所要求的把握度等)
► 入选标准:
男性健康受试者,18—40周岁。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在正常范围(19-25)
内
► 标准参比药物的确定:
原则上以原生产厂家的同类产品为标准参比药物 以市场上公认的主导产品为标准参比药物
药代动力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试验与 其他临床试验的区别
► 通常在Ⅰ期临床试验中进行 ► 需要具有血药浓度测定的必要设备和专业人
员 ► 受试者通常为健康受试者 ► 需要Ⅰ期临床试验研究病高
实施Ⅰ期临床试验的过程
► SFDA批准→试验设计→伦理委员会批准 ► 招募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 筛选→入住病房→给药→安全性观察 ► 采血→分离血浆、血清→储存→分析 ► PK分析→统计→总结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详解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6640d73844769eae109ed32.png)
2020/2/29
6
一、耐受性试验
2020/2/29
7
试验程序
国家SFDA批件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记录表编制,SOP制定 伦理委员会审定临床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 研究人员培训,I期病房的准备 体检初选自愿受试者,合格者入选 合格入选者:知情同意、志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 单次耐受性试验 累积性耐受性试验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总结报告
IV期: 新药上市后申请人自主应用研究阶段
广泛条件下考察疗效、ADR,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 药剂量等
2020/2/29
4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 研究内容:(1)耐受性试验 是安全性,不是有效性!
(2)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目的:(1)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BE)试验(18~24例)
2020/2/29 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可免临床研究
3
临床试验分期
I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
耐受性程度、药代动力学
II期: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随机盲法对照,评价安全性、有效性
III期: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在较大范围内考察疗效、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
(2)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 II期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020/2/29
5
临床试验前的研究资料
临床前动物实验已证明安全性、有效性 报请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临 床试验 I、II、III期临床试验的批准件常一同下达,但不可同时开始,应 严格执行I期在先的原则
2020/2/29
9
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月经期视具体药物情况而定) 有重要的原发性疾病 精神或躯体上的残疾患者 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 具有较低入组可能性情况(如体弱等) 过敏体质(两种以上药物、食物、花粉) 患有可使依从性降低的疾病(如ED患者参加西地那非类药物试验) 研究者认为不能入组的其他受试者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e5cd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2.png)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介绍i期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对患者进行试验,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为药物的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旨在提供 i 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点和流程,帮助研发团队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
步骤1. 确定试验目的和假设在设计 i 期临床试验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试验的目的和研究假设。
试验目的可以是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初步评估疗效、确定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假设是对试验结果的预测或期望,可以是新药比对照组更安全或更有效。
2. 选择试验设计类型i 期临床试验通常采用开放标签试验或盲标试验设计。
开放标签试验是指医生和患者都知道正在接受的是新药治疗,而盲标试验是医生或患者不知道正在接受的是新药还是安慰剂。
3. 确定试验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试验目的和假设,制定试验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是指患者的基本条件,如年龄、性别、病情等,排除标准是指不适合参加试验的患者,如合并其他重要疾病的患者。
4. 确定试验分组和随机化方法根据试验目的和假设,确定试验分组和随机化方法。
试验分组可以是新药组和对照组,也可以是不同剂量的新药组。
随机化是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可以采用随机数字表、封闭信封或计算机随机化等方法。
5. 确定试验终点和观察指标试验终点是评价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可以是生存率、生存期、疾病缓解率等。
观察指标是观察药物安全性和其他次要疗效指标的指标,如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缓解度等。
6. 制定试验计划和流程根据试验设计类型、入选标准、试验终点等要素,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和流程。
试验计划包括试验的时间计划、样本量和终点观察次数等。
7. 伦理审查和批准在进行临床试验前,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伦理审查是为了确保试验符合伦理道德要求,保障参与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8. 患者招募和知情同意根据试验入选标准,在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患者招募。
同时,必须在试验开始前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并确保患者充分了解试验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I期期期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I期期期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e1fb6d10661ed9ac51f32e.png)
I期u期川期W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一、I 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I 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 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⑴首页;⑵试验药物简介,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⑶研究目的;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7)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I 期临床试验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⑼观察指标(见后);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11)总结报告;(12)末页。
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官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Blackwell 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1998 :298)③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④剂量组常设5 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3 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8〜10人,其余各组每组5〜6人。
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在确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
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s,CRFs)、流程图(Chart )与各项观察指标。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7f0b3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6.png)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人体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评估,可以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期临床试验是其中的首个阶段,其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后续试验的进行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展开探讨。
1. 试验目标和背景i期临床试验的目标是评估新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初步了解其药理特性。
在设计试验方案之前,需要对新药物的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其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治疗需求。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试验的具体目标和合理的样本容量。
2. 试验设计2.1 试验类型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研究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试验设计,如平行组设计、交叉设计或队列设计等。
对于i期临床试验,一般采用平行组设计,将接受治疗药物和对照药物的患者分别分配到两个组别,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2.2 随机化和对照为了降低偏倚和提高可信度,i期临床试验通常采用随机化和对照的设计。
随机化可以保证患者的分组是随机的,从而减少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对照组的设置可以帮助评估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3 样本容量估计样本容量的合理估计是保证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前提。
基于期望效应和抽样误差的估计,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所需的样本容量。
通常,样本容量越大,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就越高。
3. 主要观测指标和次要观测指标为了评估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明确主要观测指标和次要观测指标。
主要观测指标通常是疾病的治疗效果或生物学指标的改善程度,而次要观测指标则是为了更全面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不良事件监测和评估在i期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监测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不良事件是指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
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并根据国家和国际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评估。
5. 数据分析计划数据分析计划是试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解读。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详解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ba8b7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9.png)
试验范围
01
02
03
试验对象
明确一期临床试验所针对 的患者人群,包括疾病类 型、病情严重程度、年龄、 性别等。
试验中心
介绍开展试验的医疗机构 和研究者资质,确保试验 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试验期限
说明试验的起止时间、随 访期限以及数据收集和分 析的时间安排。
02 试验设计
试验方法
随机化
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偏 差和误差。
受试者人群
健康志愿者
通常作为对照实验的一部分,用于评估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 性。
患者人群
特定疾病或状况的患者,用于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受试者筛选标准
年龄范围
根据研究目的和药物适应症确定合适的年龄段。
性别要求
考虑药物对不同性别的可能影响,确定是否需 要特定性别或不同性别的受试者比例。
健康状况
确保受试者无重大疾病、无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等,以降低风险。
和作用机制。
确定给药方案和剂量范围
03
根据试验结果,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给药方案和剂量范围的参
考。Biblioteka 试验背景疾病现状介绍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现有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和未满足 的临床需求。
药物研发进展
概述同类药物的研发历程、已上市药物的情况以及新药在临床前研 究中的表现。
试验目的与背景的关系
阐述试验目的与疾病现状及药物研发进展之间的关系,说明开展一 期临床试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症状变化等数据, 收集相关资料。
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操作
![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a9a36d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a.png)
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操作在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操作中,关键的部分是确保试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
一个成功的临床试验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将介绍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操作的一般步骤,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一、临床试验设计1.确定研究目的:在设计临床试验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评估一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等。
确定清晰的研究目的有助于明确研究的研究问题和相应的研究设计。
2.确定研究对象:在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研究中包含的人群特征、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持续时间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有助于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制定研究方案:在制定研究方案时,需要考虑研究的设计类型、样本量的确定、分组方法、随机化方法、盲法等。
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可以提高试验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4.编制研究流程:在设计临床试验时,需要编制详细的研究流程,包括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参与者的招募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等。
编制清晰的研究流程有助于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5.确保试验安全性:在设计临床试验时,需要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包括遵循伦理原则、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避免潜在风险等。
确保试验的安全性是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二、临床试验操作1.招募研究对象:在进行临床试验时,需要招募符合研究要求的研究对象。
招募研究对象时需要明确研究的入选和排除标准,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
2.确保试验的执行质量:在进行临床试验时,需要确保试验的执行质量,包括遵循研究方案的操作步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试验的严谨性等。
执行质量的保障是一个成功临床试验的关键。
3.盲法管理:在进行临床试验时,需要注意盲法管理,即试验人员和研究对象对治疗分组信息的不知情。
盲法管理有助于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I期临床试验方法设计要点解读
![I期临床试验方法设计要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e0f7fb883c4bb4cf6ecd128.png)
2. Dollery 法:采用最敏感动物最小有效量的1%~2%或同类药物临 床治疗剂量的1/10。
3. 改良的Fibonacci法:一LD50 的1/100 ,或大动物最低 毒性剂量的1/40~1/30。
9
The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
The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 Copyright CZN
I期临床试验设计举例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药物I期临床试验(1); ?手性药物I期临床试验(2); ?复方制剂I期临床试验(5); ?眼用制剂I期临床试验(1); ?光动力疗法药物Ⅰ期临床试验(2); ?生物药I期临床试验(2); ?非细胞毒抗肿瘤药物I期临床试验(1) ?细胞毒抗肿瘤药物I期临床试验(1)
配方3
鸡蛋1个 肉丝面 100g (干) 菠菜100g
烧鸡腿 100g 雪里红炒肉 100g 鸡蛋西红柿 100 炒大白菜 100g 米饭100g (干)
红烧鱼块 100g 青椒炒肉 100g 红烧豆腐 100g 醋熘藕片 100g 米饭100g (干)
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方案设计
![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255f313968011ca3009112.png)
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方案设计
报告人 GCP中心寇秋爱 二OO九年十月
设计要点
2、受试者选择
入选标准 (1)年龄在18-45岁,男女均可。 (2)体重指数在19-25之间[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 (3)健康体检项目正常。 (4)3个月内未使用过对肝、肾功能有影响 的药物。 (5)志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受试者选择
排除标准 (1)妊娠期、哺乳期,或准备怀孕的妇女。 (2)具有原发性心、肝、肾、血液学疾病。 (3)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患。 (4)有烟、酒嗜好及酒精、药物滥用史。 (5)过敏体质。 (6)正在进行或3个月内进行过临床试验的药物。 (7)研究者认为不能入组的其他原因
3、研究方法
试验步骤 ●每次只试验一个剂量组,不可同时进行2个 以上剂量组的试验。从小剂量开始,前一个 剂量组应用后未见不良反应,才可进行下一 剂量组的试验。单次给药试验完成后,无明 显不良反应时方可进行连续剂量的试验。 ●出现较重不良反应,或半数受试者出现轻度 不良反应,即使未达到最大剂量,均应停止 试验。
5、质量控制与保证
●试验终止标准 在剂量递增过程中1/2受试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虽未达到最 大剂量,应终止试验。 在达到最大剂量时,虽未出现不良反应,亦应终止试验。 试验中止标准: 申办者与研究者均保留在任何时间终止研究的权利。在终止 研究时,双方必须确保受试者的利益已得到充分的考虑。中止 试验或在某中心停止试验的原因可能包括: ●入组人数达到要求。 ●研究者不能遵循方案、GCP等。 ●安全方面的考虑。 ●研究者招摹不到足够的受试者。
1期临床试验方案
![1期临床试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94b0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3.png)
1期临床试验方案一、研究目的本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新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研究设计1. 参试对象选择1.1 研究人群:具备符合入组标准的适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志愿者;1.2 入组标准:根据研究需求制定,包括但不限于疾病诊断、身体状况、药物使用史等;1.3 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入组标准的个体,例如严重器官功能损害、重要疾病治疗史等。
2. 随机分组2.1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志愿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2 随机分组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号码。
3. 干预措施3.1 试验组:应用新药物进行治疗;3.2 对照组:采用现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3.3 治疗周期、剂量、频次等应根据研究需求进行制定。
4. 数据采集和记录4.1 设计相应的数据采集表格,记录研究所需的各项指标;4.2 由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负责数据的采集和记录;4.3 采集的数据应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
5. 安全性评估5.1 关注试验组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5.2 结合临床实验安全性评估标准,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分级。
6. 有效性评价6.1 根据研究目的设定有效性评价指标,如症状改善程度、生物学标志物变化等;6.2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性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6.3 若需要,可以考虑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7. 数据分析和统计7.1 执行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数据清理工作;7.2 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7.3 对分析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8. 伦理考虑8.1 研究必须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批准;8.2 参试者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8.3 保护参试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三、研究计划1. 研究周期1.1 本期临床试验计划持续时间为12个月;1.2 招募期:3个月;1.3 治疗期:6个月;1.4 随访期:3个月。
2. 人员设置2.1 研究负责人:负责整个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研究报告撰写;2.2 研究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实验室人员等,负责实际操作和数据采集;2.3 数据分析人员:负责数据的清理、分析和解读。
各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讲解
![各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e05cece84254b35eefd342f.png)
各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1I 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I 期; 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 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 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⑴首页;⑵试验药物简介, 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 (INN 、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⑶研究目的;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 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⑺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 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 I 期临床试验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⑼观察指标(见后;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⑾总结报告;⑿末页。
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 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官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 Blackwell 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 (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1998:298。
③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④剂量组常设 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 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 8~10人,其余各组每组 5~6人。
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 在确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 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
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 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s,CRFs、流程图(Chart 与各项观察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0/26
9
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月经期视具体药物情况而定) 有重要的原发性疾病 精神或躯体上的残疾患者 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 具有较低入组可能性情况(如体弱等) 过敏体质(两种以上药物、食物、花粉) 患有可使依从性降低的疾病(如ED患者参加西地那非类药物试验) 研究者认为不能入组的其他受试者
(2)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 II期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019/10/26
5
临床试验前的研究资料
临床前动物实验已证明安全性、有效性 报请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临 床试验 I、II、III期临床试验的批准件常一同下达,但不可同时开始,应 严格执行I期在先的原则
第一个剂量组试验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剂量组试验
2019/10/26
13
确定最大耐受量–试验终止
在某剂量组试验中出现了不良反应,此前的较低剂量为
最大耐受量 试验终止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等) 半数受试者(如3/6,4/8 )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抗癌药半数(如3/6,4/8)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 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耐受量仍无毒副反应时,不再增加 剂量 试验终止
2019/10/26
10
退出标准
受试者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按量用药 使用其他影响耐受性判断的药物或食物 受试者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试验,主动提出退出者 失访
2019/10/26
11
剔除标准
不符合入选标准者 符合排除标准者 未药用者 无任何记录者
2019/10/26
12
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
总数 20-40 人,每人只用1个剂量
预先确定起始剂量、最大耐受量(MTD)
在起始剂量 ~ 最大耐受量范围内,预设6~8个剂量组
每个剂量组人数
低剂量:23人/组;接近治疗量:68人/组
给药途径:推荐用于临床的给药途径
起始剂量应用后如无ADRs,可逐步递增剂量(低剂量高剂量), 以找出MTD
2019/10/26
14
单次给药试验起始剂量的估计
有同样药临床耐受性试验参考(国外文献):取其起始剂量的1/2 有同类药临床耐受性试验参考:取其起始剂量的1/4 同类药临床有效量:取该剂量的1/10,作为起始剂量 无参考时:根据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推算起始剂量
2019/10/26
15
IV期: 新药上市后申请人自主应用研究阶段 广泛条件下考察疗效、ADR,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
药剂量等
2019/10/26
4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 研究内容:(1)耐受性试验 是安全性,不是有效性!
(2)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目的:(1)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注册分类3、4的新药: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至少100对)
注册分类5的新药:
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BE)试验(18~24例)
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临床试验(至少100对)
速释、缓释、控释制剂:单次、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 临床试 验(至少100对)
注册分类6的药品:
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 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注册分类1~5的品种为新药 注册分类6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2019/10/26
2
药物临床研究分类
临床试验
生物等效性试验
药物临床研究要求
注册分类1、2的新药:临床试验
由临床前资料估算单次给药起始剂量
Blachwell法
敏感动物 LD50的1/600 或最低有毒量的 1/60
改良Blachwell法 (考虑安全性) 两种动物急毒试验 LD50的1/600 及两种动物长毒的有毒量的 1/60 以其中最低者为起始剂量
Dollry法(考虑有效性) 最敏感动物最小有效量的 1/50-1/100
2019/10/26
6
一、耐受性试验
2019/10/26
7
试验程序
国家SFDA批件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记录表编制,SOP制定 伦理委员会审定临床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 研究人员培训,I期病房的准备 体检初选自愿受试者,合格者入选 合格入选者:知情同意、志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 单次耐受性试验 累积性耐受性试验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总结报告
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2019/10/26
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19.12.1起施行)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1.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2. 改变给以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3.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
改良Fibonacci法(起始量较大,用于抗癌药)
小鼠急毒 LD10的1/1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或大动物最低毒性剂量的 1/40-1/30
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BE)试验(18~24例)
2019/10/26 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可免临床研究
3
临床试验分期
I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 耐受性程度、药代动力学
II期: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随机盲法对照,评价安全性、有效性
III期: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在较大范围内考察疗效、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
2019/10/26
8
入选标准
健康志愿者(必要时为轻型患者如抗肿瘤药物,尤为细胞毒药物) 年龄在 18~50岁,男女各半(男科和妇科用药除外) 体重: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或体重指数为24~27;
同一批试验受试者体重应相近 标准体重(kg) = 0.7 (身高cm - 80 ) 例:身高180cm者,标准体重为70.0kg,入选范围为63.0~77.0kg 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m)2 血液生化检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指标:均在 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