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取名艺术
鲁迅小说人物的命名特点
鲁迅小说人物的命名特点鲁迅小说人物的命名特点作者:丁山党人们学过鲁迅的许多小说,有时会觉得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很怪,但是我觉得,鲁迅小说的人名,绝对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
研究起来,有如下一些耐人品味的特点。
一、生动形象地体现人物外形特征。
鲁迅小说中的人名,有一部分就是勾勒人物外形特征的漫画。
比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赵白眼”等,都极其省俭地活画出了人物的外形特点。
又如《阿Q正传》中的阿Q,光秃秃的头的后面,拖着一根小辫子,这“Q”不正是其外在形象的写照吗?读着这些名字,我们就仿佛见到他们的主人,真是“借一斑知全豹,以一名传精神”。
二、准确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鲁迅小说中不少人物的名字,恰好揭示了其性格特征,使得“人如其名”,高度个性化了。
《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和“疯子”,一“狂”一“疯”正是他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
《伤逝》里的“小雪花膏”也一样,非常清晰地勾画出一副爱慕虚荣、不务正业而多嘴的无聊面孔。
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假洋鬼子”,这一名字正好把这一人物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混合在一起。
从这一名字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他那副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丑恶嘴脸。
三、人物命名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一般说来,姓名是用以从芸芸众生中识别某个人的标志,但往往涂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即从一个简单的名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般生活背景、时代特征等等。
鲁迅笔下人物所用的名字如“九斤老太”“七斤”之类,无不从市井村坊拾取,极其俚俗,而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在旧社会,老婆须随夫姓,如“华大妈”“夏四奶奶”;女人须从夫名,如“祥林嫂”;以及按照命中“五行”所缺来取小名,如“闰土”“水生”……这些名字,无不深深涂抹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四、阶级印记的打烙。
鲁迅小说中的人名,还往往烙有深刻的阶级印记。
小说中诸如“赵太爷”“夏三爷”“鲁四老爷”“钱大爷”“赵七爷”等等,一个个都是当时的权贵。
他们的名字中都共有一个“爷”字。
鲁迅笔名的文化经验和小说中人名称呼的文化符号特征
同 学常 以此 名字 取 笑 他 ,便 请 祖 父 改名 为 “ 豫亭 ” ,再 改 为 的 巨大 影 响和 中 人 重 名 崇祖 的习惯 及 家 族 的威 严 ,使 他 对
故 事 颇 具 有 寓 言 性 , 邻 人 魏 氏 发 现 , 自己 十 余 年 多 次 陷 害
种 无 意得 罪 、或 轻度 伤 害 则 主 张 “ 家 以解 不宜 结 ”。 《 冤 聊
一
张 ” 、 “ 寿 ” 、 “ 山 ” 、 “ 亭 ” 、 “ 才 ” 都 与 樟 豫 豫 馥
“ ” “ ”有 关 系 ,起 名 、改 名都 要 用 “ ” “ ” 的谐 遇 张 遇 张 音 ,希 望 此 名 能给 孙 子带 来 吉 祥和 鸿 运 。对 此 ,鲁 迅 当然 不 会感 觉 不 剑 的 。 但 是 , 由于 周福 清 冈 科场 舞 弊 案获 罪 F ,周 家 一蹶 不 狱
张 ,是 因 为 鲁 迅 生 的 消 息 报 给 在 京 做 官 的祖 父 周 福 清 族 巾 的 人 不 _ 科 举 仕 途 之 路 ,却 来 学 洋 务 , 以后 当 一 名 水 走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药》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药铺老板于明府给死去的少年开药的故事,
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冷酷残酷和人性的可悲之处。
在人物取名方面,鲁迅运用了精妙的手法,使得人物名字具有深刻的寓意。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在选择人物名字时,还善于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象征
意义,以夸张和夸大的手法,突显出人物的某些特征。
比如,药铺老板于明府的妻子名叫“秋实”,“秋实”是指秋季丰收的果实,暗示她是一个贤惠勤劳、心地善良的贤妻良母。
而“于百忙”这个名字,则比较生动地表现出这个人一直在百忙之中,充满了生活的压力
和困苦;而他的儿子,一个被社会冷落、自卑多疑的小人物,却有一个乡土气息十足的名
字“二狗”,这也揭示出他的嘲讽意味。
总体上,《药》中每个人物的命名都尽可能符合他们的性格、地位与特征,同时也充
分体现了鲁迅对于传统文化和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这种深刻的人物塑造,为读者深入了解
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感情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浅析《药》的人名暗示艺术(最终版)
浅析《药》的人名暗示艺术(最终版)第一篇:浅析《药》的人名暗示艺术(最终版)浅析《药》的人名暗示艺术陕西省清涧县折家坪镇中学惠晓燕【摘要】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人物的名字包孕着丰富的信息,浸透着复杂的感情,传达着深刻的意蕴,体现了精湛的暗示艺术。
【关键词】人名暗示艺术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堪称暗示艺术的精品。
这篇小说不仅在标题、线索、环境、景物描写上有暗示,而且在人物命名上也有暗示。
如果细细品味《药》这篇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绝不是一个个简单随意的标签,而是蕴涵着丰富信息,传达着复杂感情,最充分地表达人物特质,进而最充分地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具有标志意义的符号。
那么, 小说《药》的人名具有怎样的暗示作用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写作背景的透析。
本来夏瑜的“夏”是中国百家姓之一,“ 瑜” 指美玉,多用于人名,比如周瑜。
可《药》中夏瑜的命名,鲁迅是用心良苦,意蕴无穷,有着真实具体的影射对象。
在这篇小说中,“夏”除了指“华夏”之外,还与“秋” 相对,而“秋”也是中国百家姓之一。
“ 瑜”字的解释是:《左传·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骸瑕”。
“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 ﹙《楚辞·九章·怀沙》﹚。
“瑾瑜也,世之珍宝。
” 所以“ 瑜”对“瑾”,尤其是“ 瑜”和“瑾”都指美玉,都是比喻人的美德。
由此我们得知,小说中的夏瑜,暗指真实的革命者秋瑾。
秋瑾是浙江绍兴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光复会成员,她在1907年7月组织的反对清政府的起义中遇害。
作为同乡的鲁迅,对秋瑾殉难颇多悲愤,对巫医以人血馒头治痨病也有所闻。
由此,他把这两件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以特殊的思想深度使它们发生联系,写成小说,并把它们作为明暗两条结构线索,穿插、折叠在同一个艺术世界之中,从中开发出令人心弦颤动的强大思想和感情的冲击力。
人血馒头以“药”的方式,给华小栓治痨病了,秋瑾已经艺术化为夏瑜。
鲁迅小说《药》人物取名的深刻内涵(人教版高二必修)
鲁迅小说《药》人物取名的深刻内涵(人教版高二必修)邢台市第一中学宁晓伟鲁迅的小说《药》里面的人物不下十个,鲁迅先生在给他们取名方面是很有讲究的,这些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名字到底有什么深刻内涵呢?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有那些作用呢?以前我们读《药》,知道鲁迅写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华家,一是夏家,而这两个家庭的悲剧,正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悲剧,华夏两家只是那个病态社会不幸人们的缩影。
正像鲁迅所说,“我的取材多来自那个病态社会的病态的人们,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看来鲁迅要医治的不是一两个家庭的病苦,而是整个中国人的病苦。
“华”“夏”两姓氏的选择,反映了作品概括且暗示革命者如果不唤醒民众,就必然出现《药》的悲剧的题旨夏瑜是有原型的,作者用夏瑜来影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秋瑾,“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而且都从玉旁;夏瑜被杀的地方有四个暗淡金字“古口亭口”的破匾下的丁字街头,显然暗指秋瑾就义之处--古轩亭口。
用夏瑜影射秋瑾表示了作家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对他们所从事的革命的惋惜与同情。
华老栓、华小栓以及那些茶客的取名也很有寓意。
说到“栓”我们会想到像牲口一样被拴住,想到堵塞、不通,取“栓”字反映他们的精神麻木,愚昧落后。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作者用他们的特征来代指,二十多岁的青年用年龄来代指。
说到“驼背”我们会想到佝偻病,这是因缺钙造成的,驼背五少爷体质缺钙,精神不同样缺钙吗?一个缺钙的民族,不是一个健全的民族。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代表了老年、中年人,他们思想迂腐,精神麻木,整日游手好闲,不关心政治,不理解革命,甚至仇视革命,把革命者的牺牲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更值得一说的是那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作者为什么用年龄来代指,而不用特征(比如“黑头发”或“小哥”)来代指,因为“二十多岁的青年”,本应该风华正茂,思想进步,是社会的生力军,可面前这位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说话老气横秋,跟不上趟,年龄不大,却跟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一样精神麻木,充当无聊的看客。
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
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如下是有关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真实感人、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真实细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现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1)极其深刻的艺术化人物命名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有着极其深刻的艺术,对人物的塑造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暗示情节等作用,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联想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鲁迅小说中的人名,有一部分就是勾勒人物外形特征的漫画。
比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赵白眼”等,都极其省俭地活画了人物的外形特点。
还有不少人物的名字,恰好揭示了其性格特征,使得作品人物“人如其名”,《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和“疯子”,一“狂”一“疯”正是他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
鲁迅笔下人物所用的名字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如“华大妈”“夏四奶奶”等。
(2)揭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动作形态描写鲁迅喜欢通过描写人物的形态动作,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反映社会现实。
例如《药》的主人公华老栓的性格,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
华老栓是一个小茶馆的主人,勤快、朴实、谨慎而又愚昧。
他每天“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地给人冲茶”。
辛勤劳动积攒了一包洋钱,准备给儿子小栓治痨病,却寄希望于人血馒头。
当得知人血馒头即将到手时,他半夜里“忽然坐起身”,“一面听着”儿子小栓咳嗽,“一面应着”老伴的问话,“一面扣着”衣服,“伸手”向老伴要钱。
接着作者有一个出色的动作细节描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出门遇上几个人,他又“按了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这里的一“抖”一“按”的两个细微的动作,比较细腻的展示了华老栓的性格特征,一个老实巴交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形象,他一方面心疼来之不易的洋钱,一方面又爱子心切的心理跃然纸上。
(3)独特而成功的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药》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集中于一个老中医和一个年轻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这个小说中,鲁迅通过对人物的取名,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解和思考,并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话,探讨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我们来谈谈老中医的名字“周太满”。
这个名字有着很明显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医是一项深受尊重和崇敬的医学传统,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象征。
而在这个名字中,“周”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而“太满”这个名字则表达了老中医对中医学的热爱和执着。
太满的意思是充盈、满溢,这恰好表达了老中医对于中医学的极高热情和满腔热血。
与老中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学生的名字“杜十娘”。
这个名字的意义略显复杂。
杜十娘是一个女性名字,而年轻学生是个男孩,这可以视为对传统医学中的性别角色定位的一种否定。
杜十娘是一个历史上的京剧人物,她是一个勇敢而执着的女性,自己愿意吃苦,且是民间的英雄角色,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意志和民间英雄主义精神。
鲁迅可能通过取这个名字,意味着年轻学生不同于老中医的观点和态度,并有追求个人主义和民间英雄主义的倾向。
除了正式的名字,鲁迅还以一种幽默的方式给予了这两个人物一些绰号,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形象。
老中医被称为“装睡”,这个绰号暗示了老中医的老辣和精明,也说明了他对传统医学的自信心。
而年轻学生则被称为“瞎子”,这个绰号表达了他对传统医学的不了解和对现代科学的盲目崇拜。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取名,鲁迅巧妙地展现了他对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之间冲突的理解。
他通过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争论,传达了他对传统医学的质疑和怀疑,并痛斥了一些中医行业内的陈规旧习和现象。
他也并不完全否定传统医学的价值,通过老中医的形象和思考,展现了传统医学的智慧和价值观。
通过这种刻画和对比,鲁迅展示了自己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复杂态度,并提出了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关系的思考。
鲁迅小说中人名的取名艺术
鲁迅小说中人名的取名艺术内容摘要: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
”这就说明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称决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安”的,而是蕴含着作者独具魅力的艺术构思。
关键词:暗示背景揭示主题表现形象一.暗示社会背景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离开作者当时特定的写作背景。
离开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我们就不能全面地、辩证地、历史地看问题,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读鲁迅作品更是如此。
《故乡》中闰土这个名字看似平常,“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便叫他闰土。
”旧时人家依照儿女的生辰取名是很正常的。
可细加玩味,这正表明封建习俗的积淀已经深深地淤积在中国民众的思想里,毒害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
“我”搬家时,闰土要了一幅香炉和烛台便是最好的证明,二者相互呼应。
江南某些农村,还有用小孩出生时的斤数当作小名的习俗,所以,《风波》中便有了九斤、七斤、六斤,《社戏》中有了六一公公,八公公。
《风波》中的“风波”,是发生在辛亥革命六年以后、张勋复辟之际。
辛亥革命时,七斤被剪除了辫子;如今皇帝又坐了龙庭,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可见七斤夫妇无论对当初的辛亥革命还是眼下的张勋复辟都全无认识。
九斤老太的那句颠扑不破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不仅是指祖孙三代出生体重一代不如一代,也是她对日益贫困的生活的理解,究其真正原因,正是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未能唤醒民众,发动民众。
张勋复辟便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直接表现。
“九斤”、“七斤”、“六斤”的取名,正暗示了辛亥革命六年后,中国农村依然停滞、落后,农民依然贫困麻木的社会现实。
二.揭示文章主题《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被封建“四大绳索”——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联合绞杀而死。
作为封建卫道士的鲁四老爷,在祥林嫂的悲剧上扮演了“四权”的全权代表的角色。
他是地主,无疑拥有政权,同时也是其它三权的绝对维护者。
当祥林嫂的婆婆来抓她回去,要卖她到深山老墺时,他“皱一皱眉头”,并且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当祥林嫂第二次丧夫且失子,走投无路再次来到鲁镇时,鲁四老爷暗暗告诫四婶,这种人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用不着她沾手。
鲁迅小说的人物命名艺术
鲁迅小说的人物命名艺术
王洪源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鲁迅先生对于小说人物的命名是十分重视的。
他曾说:“创作难,就是给人取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
倘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话,那么他如作评论,一定也是严肃正确的批评家,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
”正因为鲁迅先生十分重视小说人物的命名,在小说人物的命名上精心构思,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姓名都已成了“颠扑不破的诨名”,意味深长。
例如,“阿Q”已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孔乙己”已成了”书呆子”的代名词;“九斤老太”已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代名词;等等。
那么,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王洪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鲁迅小说人物的命名艺术 [J], 张颖;王守雪
2.斑斓多趣寄旨良远——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艺术 [J], 程玖
3.试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艺术 [J], 卫静
4.鲁迅小说的人物名命名艺术 [J], 任宝剑
5.鲁迅小说的人物命名艺术浅探 [J], 何振球;袁雪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药》是鲁迅先生为中国文学史贡献的一部重要作品。
小说以一个普通医生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荒诞和迷茫。
小说中的人物取名富有特色,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药》中的人物取名。
小说中的主人公,即医生刘峰的名字,可以说是十分有寓意的。
在中国文化中,“刘”字有“劝说”之意,而“峰”则是高山之巅。
这样的名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刘峰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常常站在道德的高峰上劝说并影响他人。
这种人物取名的想象力和精准度都值得我们深思。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刘峰的妻子名叫翠翠,看似平淡的名字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翠”是一种颜色,给人以清新、美好、安宁的感觉,而“翠翠”则传递出她人品的美好、性格的清新以及对家庭的温馨。
这个名字为人物赋予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从而更好地凸显了她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地位。
小说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雨果。
他是一个具有才华和思想的文人,对刘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他的名字来源于法国作家雨果(Victor Hugo),可以说是鲁迅先生对他的崇敬和敬意。
雨果这个名字在小说中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刘峰的内心世界,使他从迷茫和困惑中重新找到了方向。
这个角色命名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名字的选择,鲁迅先生对读者展示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不同形象,并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除了刘峰一家的人物取名,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如死于吗啡的少女“小梅”以及吸食鸦片的老人“老爷子”,他们的名字也都具有一定的含义。
少女“小梅”这个名字,看似温柔和柔弱,实际上暗含着社会的黑暗和无奈。
而“老爷子”这个名称则体现了他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权利。
这些名字的选择,直接展现了小说中这些人物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通过对《药》中人物取名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于人物取名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在为人物取名时,充分考虑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活。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鲁迅的小说《药》讲述了一对夫妻因为生计困难而不得不用孩子作为赚钱的工具。
小说中的人物取名很有寓意,通过对人物取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首先是小说的主人公——朝九。
朝九这个名字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朝代九州是指古代中国的疆域,代表着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而在小说中,朝九却是个贫穷潦倒的打工者,过着艰辛的生活。
这个名字的取名是对人物命运的一种讽刺,暗示着朝九原本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却被命运所屈服,沦为社会底层的一员。
其次是朝九的妻子——怨春。
怨春这个名字直接暗示了她的悲惨命运。
怨字可以理解为怨恨,春则是生命的象征。
整个名字包含了矛盾的含义,代表着她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渴望。
她的命运受到了社会的束缚和他人的压迫,使她无法摆脱贫困和困苦的生活。
这个名字通过反讽的方式,深刻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
除了朝九和怨春外,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光明。
光明是朝九夫妇的孩子,也是整个故事的重要节点。
在小说中,光明被父母当作商品一样出售给人贩子,这样的行为就像是将光明的未来和希望抹杀一样。
光明这个名字本身就象征着希望和光明,有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光明这个名字也让人在故事中看到了希望的线索,在绝望的环境中,也有光明存在。
通过对这些人物取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揭示。
他通过这些富有寓意的名字,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阴暗面,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和拷问。
朝九和怨春的名字直接突出了他们命运的悲惨和不公,而光明的名字则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渴望。
这些名字不仅仅是对人物命运的一种暗示,更是鲁迅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和抨击。
通过这样的取名方式,鲁迅让人物更加具有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内涵,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鲁迅小说的人物命名艺术浅探
作者: 何振球;袁雪洪
出版物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8-50页
主题词: 鲁迅小说;康有为;命名艺术;辛亥革命前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劳动妇女;历史背景;
人物命名;人物形象
摘要: <正>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谁也忘不了阿Q、狂人、孔乙己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当然,这主要是来之于作者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但也与作者高超的人物命名艺术密切有关。
对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命名,要赋予一定的艺术性,既合乎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同整个作品的内容风格相一致,同时还要含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和地方色彩,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乃至主题思想的表达,成为整个艺术作品的一个有机的组合部分,这就不是容易做到的。
它与作家的思想水准、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在这个方面,艺术大师鲁迅又以他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命名艺术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艺术
是否也曾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命名问题苦恼过?他是否也重视这个问题呢?1934年,
鲁迅先生在《答<戏>周刊编者信》中提到:“人名也一样,古今文坛消息家,往往
以为有些小说的根本是在报私仇,所以一定要穿凿书上的谁,就是实际上的谁。
为免除这些才子学者门的白费心思另生枝节起见,我就用‘赵太爷’‘钱大爷’,是《百
家姓》上最初的两个字……还有排行,因为我是长男,下面有两个兄弟,为预防谣
言家的毒舌起见。
我的作品中的坏角色,没有一个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
那么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阿Q、闰土、祥林嫂、高尔础、九斤老太难道真如先生所言,都是自己信手拈来,率性而为的吗?其实,我们仔细读一读鲁迅的小说,认
真琢磨其中的人物的名字,就不难发现: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出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严肃性和深刻性。
一、拉丁语有所谓“命名即规定〞的说法。
因此,小说家们对笔下人物的名称
大抵要费一番脑子才能确定下来,鲁迅先生对于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的。
他曾经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
〞他笔下的人名包含的信息就是十
分复杂多样的:民俗的、时代的、阶级的、生理特征的……很多信息都可以从名称
中分析出来:。
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取名艺术琐谈(网友来稿)
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取名艺术琐谈(网友来稿)浙江嘉兴高级中学教科室薛万霖邮编 314001“文学即人学“,好的小说站着的必然是鲜活的人物形象。
姓名是人物的形式符号,但是,名字又决不是随意贴上的标签,而是联系人物社会经历、个性特征、故事情节甚或小说主题的或隐或现的意蕴符号。
鲁迅先生不愧是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取名,往往是匠心独运,小说中人物名字与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运用摹形手法,给小说人物命名,揭示主题意蕴鲁迅先生在给小说人物命名时,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取名的摹形手法,不但形象地勾勒人物外在的相貌特征,而且考虑到“形”和“神”的关系,摹形命名深入人物内在灵魂,从而使人物的取名,形神兼备,涉笔成趣,见其名如见其人。
鲁迅先生的名作《阿Q正传》,为什么给一个旧中国农村的流浪雇农取这么一个怪趣横生的名字呢?从外形看,阿Q头上除了几处喇疤疮外,还有一条黄辫子。
“Q”正是脑袋后面拖根黄辫子的绝妙漫画肖像。
往内里说,他本来姓赵,被赵老太爷打得不敢姓本姓;名是“桂”,还是“贵”?不能确定,只好用洋字拼音“Quei”的第一个字母来代替。
他的地位低得连姓名也不配有。
再引申说,脑袋后拖根小辫子的写照,点明了特定的时代背景。
“Q”又是英语“Question”(问题)的开头字母,庶几借以表明小说要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就蕴寓了作者所说的要创造出一个现代国民的魂灵,来探求改革中国国民性的创作意图。
再如小说《故乡》中的“圆规”取名,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圆规”正是她外在形象的绝妙画像。
从内里看,“圆规”的取名,揭示了当时社会小市民的市侩和尖刻,从而表现了人际之间的隔膜,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通过语义的联系给人物取名,揭示社会生活鲁迅先生笔下的在鲁镇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是封建社会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读书人。
对这么一个为礼教和权势所戕害的腐儒,作者从描红纸上大人孔乙己这半通不通的话里压缩后替他取下这个名字,蕴含着鲁迅先生对孔孟之道的轻篾和揶揄..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药》,是以华老拴和夏瑜两家的不幸遭遇为线索,反映清末旧民主主义的革命现实。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药》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老中医和一个无知的年轻学生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鲁迅为两个主要人物取了一些有意义的中文名字,用以突出故事的主
题和情感。
老中医的名字是王熙德。
王熙德是一个普通的老中医,虽然在医术上并不出众,但他
对患者有着深厚的情感,一心以医乡民为己任。
他的名字“王熙德”寓意着他的宽厚和仁爱。
王字象征着他的权威和威望,熙代表着他的和蔼和温暖,德则表现了他的善良和正直。
这个名字不仅突出了王熙德慈祥的形象,也揭示了鲁迅对于这位普通中医的尊重和敬意。
另一个主要人物是王熙德的学生,名叫翁翠薇。
翁翠薇是一个无知而自负的年轻学生,对医术一知半解却自以为是。
她的名字“翁翠薇”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翁字表现了她的
独立和自由,翠则暗示了她的青春和生机,薇则体现了她的娇柔和嫩艳。
这个名字形象地
刻画了一个自负而无知的年轻女子,也凸显了鲁迅对于翁翠薇的冷嘲和讽刺。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取名,鲁迅巧妙地展现了他对故事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描绘。
王熙德
和翁翠薇这两个名字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不仅为人物的性格作出了深刻的刻画,也为
故事的主题和情感增添了一层更深的内涵。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药》是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取名,鲁迅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力和批判意识。
以下是对《药》中人物取名的详细讨论。
一、宋朝《枪政策》人物取名1. 田荨:田荨是农民,他的名字“田”暗示他与土地与农业密切相关,而“荨”则表示他是社会底层人物,苦于贫困。
他沉迷于《枪政策》,体现了他虚无的生活和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能。
2. 金岷:金岷是田荨的朋友,名字中的“金”代表了权力和金钱,他追随田荨玩弄《枪政策》,象征着对权力和金钱的迷恋。
二、解放战争时期人物取名1. 老万:老万是田荨的朋友,名字中的“老”表示他的年龄较大,经历较多,有着一定社会地位和威望。
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对武装起义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杨超:杨超是田荨的邻居,他名字中的“杨”字暗示了他是普通农民的标志。
他逃荒归来后,成了一个“虚伪英雄”,体现了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普通农民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对英雄的理解和追求。
3. 大姑娘:大姑娘是一个名叫杨兰的女农民,但在文中并没有给她起一个真正的名字。
这样的取名方式使她成为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的代表,没有个性化,凸显了她的普遍性和普通化。
4. 稻香:“稻香”这一名字通过描写小村庄的醇香感和平静美好的生活,代表了乡土中国的美好和纯朴。
她是一个对田荨导致母亲自杀感到愤怒的伪善的寡妇。
5. 黄毛子:黄毛子是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杀人犯罪分子。
这个名字“黄毛子”带有贬义,暗示他是地痞流氓,行为糜烂,伦理沦丧。
三、现代社会人物取名1. 药店老板:这个人物并没有正式的名字,通过只称呼他为“药店老板”来强调他的社会角色,象征着冷漠的现代社会。
2. 医生:医生是药店老板的朋友,名字中没有提及。
这种取名方式使他成为一个普通的医生代表,暗示了他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3. 护士:护士是医生朋友的女儿,同样没有给她起一个具体的名字,突出了她的普通性和功能性,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药》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取名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艺术功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药》中的人物取名。
首先出场的人物是药店老板“夏建业”。
夏建业一词暗示了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药店,生意还算不错。
鲁迅先生通过这个名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他的事业也是兴盛发达,这和他自己的生活状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通过对夏建业这个角色的命名,鲁迅先生展现了药店老板这个行业的特质及其职业地位。
接着登场的是一位卖力的工人,名字叫“黄财”。
黄财这个名字预示了他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他为了温饱糊口而辛勤劳作。
取名的用意,最能体现出鲁迅先生对于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他通过细致的人物命名展现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深刻洞察。
接着又有一位人物登场,他叫作“陈水”。
陈水这个名字暗示了他飘泊无依,犹如水一般流荡不定。
值得注意的是,陈水这个名字还暗含着水患之意,这也是鲁迅先生隐喻角色所处境遇的一个象征。
然后登场的是一个卖力的女劳动者,“赵合”。
赵合这个名字也预示了她不会因为缺少劳动力而停下脚步,她会坚持不懈地为了生活而奋斗。
赵合这一角色的取名也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于勤劳朴实的人们的赞誉。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还有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角色,“宰牛郎”。
宰牛郎一词意味着他是一个以宰杀牛为生的人,由此可见他的职业地位相对较低。
通过对宰牛郎这一人物的命名,鲁迅先生再次展现了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并表达了对这些人们艰辛生活的同情和敬意。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小说中的医生,“益堂”。
益堂这个名字意味着他是一个善良又有医德的医生,他通过自己的医术为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
益堂这个名字不仅展现了医生的职业特质,还暗示了他在医疗道德上的崇高追求。
通过对《药》中的人物取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在创作中深刻挖掘了每个人物的性格标签及其社会角色,并通过巧妙的命名手法体现了对不同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这也是鲁迅先生作为鼓舞人心的革命作家的一种创作手法。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命名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命名
鲁迅先生的作品里的人物命名呈现出多样性,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美感,是我们一个深入观照鲁迅文化的起点。
首先,鲁迅的作品的人物大多采用弥尔顿式的名字,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拉丁化的名字,如在《狂人日记》中的“谷令”,“谷言”,“狂令”,“狂言”等,这些
名字代表了鲁迅对古希腊文明的深刻理解,有着深远的文化含义。
其次,鲁迅作品中的名字相当敏感,姓名和职位经常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朝花夕拾》中的“高翠兰”,“高昆仑”,“兰官贡”,“昆仑瑞”等,由此可见,作
者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以示某种共性的艺术精神,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多情的内心世界,衍生出空前异常宽广的文化氛围。
再次,作者还把中国神话传说的神灵被融入到作品的人物命名中,如《革命的潮流》里的“范蠡”,“樊稠”,“项羽”,以及《香火》里的“燕山云”,“洪水庆”,“海棠春”等,这表明,鲁迅在给人物赋名时,并不刻意追求变换新颖,而是旨在增加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发挥神话故事的娱乐功能。
最后要着重强调的是,鲁迅不仅注重文字的意味,而且注重词语的节奏和韵律,如《一天》里的“白衣巨擘”,“妈妈筒子”,“老爹油纸”等,它们都凑成了悦耳的歌谣,增添了作品的魅力。
综上所述,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命名集中体现出其大胆独创的文字架构能力,他把神话传说、拉丁文字等多种文化元素完美地糅合到一起,用唯美的音节和颇具生命力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正是我们钦佩鲁迅文化的原因所在。
鲁迅小说给人物起名号的艺术
作者: 蔡润田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107-109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在文学作品中,概括人物的性格或肖像特征,给人物冠以这样都样的诨名、绰号,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让读者易于感受和记忆,这是许多作家所习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中外古今的文学史上,这种例子并不罕见.然而,象鲁迅那样运用的广泛,命名的贴切,表现的深刻,则是并不经见的.鲁迅曾经说过:"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假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罢,那么,他……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魯迅小說作品中人物取名藝術
“文學即人學“,好的小說站著的必然是鮮活的人物形象。
姓名是人物的形式符號,但是,名字又決不是隨意貼上的標籤,而是聯繫人物社會經歷、個性特徵、故事情節甚或小說主題的或隱或現的意蘊符號。
魯迅先生不愧是藝術大師,他的小說中的人物取名,往往是匠心獨運,小說中人物名字與鮮活的人物形象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一、運用摹形手法,給小說人物命名,揭示主題意蘊
魯迅先生在給小說人物命名時,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小說人物取名的摹形手法,不但形象地勾勒人物外在的相貌特徵,而且考慮到“形”和“神”的關係,摹形命名深入人物內在靈魂,從而使人物的取名,形神兼備,涉筆成趣,見其名如見其人。
魯迅先生的名作《阿Q正傳》,為什麼給一個舊中國農村的流浪雇農取這麼一個怪趣橫生的名字呢?從外形看,阿Q頭上除了幾處喇疤瘡外,還有一條黃辮子。
“Q”正是腦袋後面拖根黃辮子的絕妙漫畫肖像。
往內裏說,他本來姓趙,被趙老太爺打得不敢姓本姓;名是“桂”,還是“貴”?不能確定,只好用洋字拼音“Quei”的第一個字母來代替。
他的地位低得連姓名也不配有。
再引申說,腦袋後拖根小辮子的寫照,點明了特定的時代背景。
“Q”又是英語“Question”(問題)的開頭字母,庶幾藉以表明小說要反映的是當時中國社會的一系列問題,這就蘊寓了作者所說的要創造出一個現代國民的魂靈,來探求改革中國國民性的創作意圖。
再如小說《故鄉》中的“圓規”取名,楊二嫂“凸顴骨,薄嘴唇”,“細腳伶仃”,“圓規”正是她外在形象
的絕妙畫像。
從內裏看,“圓規”的取名,揭示了當時社會小市民的市儈和尖刻,從而表現了人際之間的隔膜,社會的世態炎涼。
二、通過語義的聯繫給人物取名,揭示社會生活
魯迅先生筆下的在魯鎮鹹亨酒店“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是封建社會倍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讀書人。
對這麼一個為禮教和權勢所戕害的腐儒,作者從描紅紙上大人孔乙己這半通不通的話裏壓縮後替他取下這個名字,蘊含著魯迅先生對孔孟之道的輕篾和揶揄.•.魯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說《藥》,是以華老拴和夏瑜兩家的不幸遭遇為線索,反映清末舊民主主義的革命現實。
革命者夏瑜是為紀念秋瑾而塑造和命名的。
“夏”對“秋”,“瑜”對“瑾”(都是美玉),扣合巧妙,自然貼切。
從“老栓”、“小栓”的取名上,揭示了當時民眾的封閉和愚昧,也暗示了辛亥革命不宣傳民眾、發動民眾的局限性。
而明、暗線主人公姓氏的選擇,更是巧妙地體現在將二者聯繫起來,組合成中國的古稱————華夏;“華”、“夏”兩家的悲劇正是華夏民族的悲劇。
“華”、“夏”兩姓氏的選擇,反映了作品概括且暗示革命者如果不喚醒民眾,就必然出現《藥》的悲劇的題旨
三、以風俗習慣給小說人物命名,來揭示社會生活
魯迅先生小說的下層人物的取名,常常有深刻的蘊義。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風波》中的“七斤嫂”等,均是隨夫命名,“出嫁從夫”,連個名字也不配有;這深刻地揭示了舊社會政權、族權、神權、夫權對婦女的深重壓迫,突現了舊中國婦女社會地位的低下。
此外,舊中國,下層勞動人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其取名往往只是便於呼
叫而已,所以,他們的取名常常體現了社會的殘酷、人民生活的悲慘。
如江浙一帶舊俗,嬰兒生下來常用秤稱重量,而這嬰兒落地的重量便成了該人物終生的稱呼符號。
如《風波》中的“七斤”、“六斤”等。
至於《社戲》中的“八公公”、“六一公公”的取名,更是對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有力控訴。
清代學者愉樾《春在堂隨筆>卷五雲:“: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等及父母年齡合計者為名。
…………今紹興鄉間頗有以數目字為名者。
如夫年二十四,婦年二十一,合為四十五也。
生子或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八公公”、“六一公公”兩位老農的取名,正是承沿此風:“八公公”是以排行取名;“六一公公”是以父母年齡合計數目取名。
這取名實際上是不許貧民取名的佐證,從而突現了平民百姓在政治上遭受壓迫,經濟上遭受剝削,思想上被奴役,人格上遭侮辱的低下社會地位。
細心體會魯迅先生小說人物命名中所蘊籍的苦心孤詣,匠心妙趣,揭示這些苦心孤詣、匠心妙趣,不僅能使我們感到理性的愉悅和滿足,而且能幫助我們理解魯迅先生作品中深刻的蘊義,使我們窺見作者的文心所思之所在,進一步地把握小說的思想指歸和藝術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