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及解决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及解决策略

何艳楠

【内容摘要】:幼儿间的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并着重分析幼儿园环境中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问题。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同伴冲突类型解决策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同伴在幼儿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成为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动因。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然而,在幼儿的同伴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是幼儿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与同伴的冲突对幼儿来讲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经验”。1它是幼儿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习得社会技能和获得社会性情感的良好机会。首先,幼儿同伴冲突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幼儿社会认知水平较低,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往往就会引发冲突。另一方面,当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其原有的社会认知水平会因某种外界信息的作用而受到冲击,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幼儿重建认知结构;其次,幼儿同伴冲突有利于其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在冲突中幼儿体验到只有同时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同伴的利益,才能很好的交往;再次,幼儿同伴冲突有利于其社会技能的发展。冲突为社会技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和锻炼的机会。可以说,幼儿同伴冲突为幼儿

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

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通常将同伴冲突视为一种不良的行为,成人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也会努力去预防、干预和制止这种所谓的不良行为。然而,随着心理学界及教育界对同伴冲突的研究日益深入,传统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遗弃,代之而来的是对同伴冲突的重新认识。

1 幼儿同伴冲突的含义

所谓幼儿的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个体与个体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抗状态或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是幼儿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幼儿同伴冲突是频繁而短暂的。在幼儿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对立或对抗,而这种对立或对抗是短暂的。同时冲突现象又是十分频繁的。在幼儿阶段,小班幼儿的冲突往往更加频繁。

其次,幼儿同伴冲突是一种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没有对立就没有冲突。往往“冲突双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对立”2,其中,既有心理上的也有行为上的对立。

再次,幼儿同伴冲突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关系至少产生于两个个体之间。在这一特殊的互动过程中,双方行为相互制约。

第四,幼儿同伴冲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是幼儿社会化的动因之一。适度的冲突可促进幼儿不断的社会化。

最后,幼儿同伴冲突是以一方反对另一方开始的,但同时这种反

对也要得到另一方的对抗,这样才能构成真正的冲突。

2 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2.1 幼儿同伴冲突的已有研究:

Howe认为根据冲突的结果可以把人际冲突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幼儿的同伴冲突也有建设性和破坏性之分。

刘晓静从幼儿冲突解决策略表现出的社会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出发,将冲突分为冲动——动作型;单向——控制型;双向——互惠型冲突。而从冲突人数上可分为:双方冲突、多方冲突。这里,双方冲突主要包括单个幼儿间的冲突和两个“小团体”之间的冲突。

2.2 笔者认为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划分:

2.2.1 目的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之一。而冲突是幼儿为满足某种目的而与同伴产生对抗的一种行为。因此,从幼儿同伴冲突中个体的交往目的出发,将幼儿同伴冲突划分为:积极交往目的引发的冲突和消极交往目的引发的冲突。

积极交往目的引发的冲突是指幼儿交往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某个环节上无法达成共识而引发的冲突。如,两个幼儿合作拼搭积木,在搭某一部分时意见不一,从而相互争执,引发冲突。或如在“娃娃家”游戏过程中,“妈妈”想给“宝宝”做一件漂亮的衣服,但在衣服的材料选择上“妈妈”和“宝宝”意见不一,引发冲突等。这种冲突主要体现了交往初衷的良好性,中途由于意见不同而中断活动并产生冲突。

消极交往目的引发的冲突是指在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因一方具

有消极的初衷而遭到对方的反抗而引起的冲突。如,将玩具从同伴手里强行抢过来或将想要加入游戏的幼儿直接推出去。有些幼儿在交往中不会采取协商的策略,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直接争抢,或在交往中经常威胁命令对方,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中非常常见。

2.2.2 冲突行为的产生除具有一定的内在原因为,外在诱因也是其原因之一。因此,笔者从引发冲突的外在诱因出发,将幼儿同伴冲突分为:物质利益诱因引发的冲突和社会性诱因引发的冲突。

物质利益诱因引发的冲突是指由环境中的物品或由空间限制等原因所引起的外在的物质利益上的分歧对立。主要包括幼儿间争抢玩具及其他物品以及空间环境上的争议。如,幼儿园中经常发生——幼儿都期望坐在教师身边,而教师身边的空间是有限的,于是幼儿间就会产生对立冲突。

社会性诱因引发的冲突指交往中“由于一方行为不当或行为缺失而引起另一方反对”3或是双方意见不一致而导致的彼此对立,引起争端。主要表现在:游戏争议、干涉控制他人等方面。如,在游戏中,幼儿经常发生因不遵守规则而引起同伴的反对,尤其在大班表现明显。

2.2.3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他们会采取一定的方式来解决冲突,而解决方式主宰着整个冲突进程,关系着冲突的最终结果。因此,以冲突中幼儿采用的解决策略为依据,将冲突划分为:采用积极解决策略的冲突、采用中性解决策略的冲突和采用消极解决策略的冲突。

采用积极解决策略的冲突是指冲突一方或双方采用一种积极的

方式,如协商调节、说理解释、物品交换等具体方式解决冲突的一种类型。

采用中性解决策略的冲突是指幼儿向教师告状求助或外界干预制止等方式而解决的冲突。在幼儿园中,运用这种策略的也较多,尤其在小班经常有小朋友向教师告状来寻求冲突解决。

采用消极解决策略的冲突是指幼儿采用玩具争抢、语言攻击、身体攻击、威胁命令、工具侵犯等方式来解决的冲突。这种策略比较消极,有时也无法解决冲突。此时,幼儿有可能又会向教师求助,即转为采用中性解决策略。

2.2.4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间的一种互动行为。其中,既有内隐的心理冲突,也有外显的行为冲突。而外在行为上的冲突在幼儿阶段发生频率较高。因此,笔者主要以冲突的行为外显方式为依据,将幼儿同伴冲突分为:言语冲突和身体动作冲突。

言语冲突:就是双方意见不一致或一方的行为引起另一方的反对而导致的以语言为反应方式的对立冲突。如,争吵。

身体动作冲突:就是在双方对立的状态下的身体动作上的行为反应方式。如,打斗。

2.2.5冲突的结果对整个冲突事件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因此,以冲突结果为依据,将幼儿同伴冲突分为:双赢式结果的冲突、让步式结果的冲突和失败式结果的冲突。

双赢式结果的冲突是指冲突双方以协商、解释说理、物品交换、轮流等形式结束冲突,冲突双方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结果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