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中的微生物生态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口腔中的微生物生态PPT课件
![口腔中的微生物生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670a41ccbff121dc368322.png)
口腔中的微生物
LOGO
引言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牙科研究所William Wade说:“健康的人类口腔中包含着 巨量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病毒, 真菌,原生动物和细菌。其中细菌量是 最大的。每毫升唾液 有1亿个细菌,整
个口腔中的细菌种类超过600种。”
LOGO
LOGO
口腔正常菌群种属颇多,与口腔疾病相关的 主要有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葡萄球菌 属,微球菌属,奈瑟菌属,布兰汉菌属,韦 荣菌属,棒杆菌属,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 拟杆菌属等。此外,还有其他如螺旋体,病 毒,支原体,真菌等。口腔中能检出的真菌 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由于牙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炎症产物向微 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龈下菌斑中滋生大量牙龈朴 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 等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倒致胶 原破坏,原有的慢性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组织的破坏 性疾病——牙周炎
LOGO
LOGO
常见病和一些研究进展
龋病 牙周炎
LOGO
龋病
❖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复合作用导 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食物
宿主
时间
细菌
LOGO
龋病
❖ 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和放线菌导致龋齿的发 生发展已得到充分证实。
❖ 研究表明,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为人类 的主要致龋菌,其中,前者的检出率远远高 于后者。
❖ 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 宿主口腔之间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由于体内、 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菌群失调。一些 细菌过盛增殖,正常口腔微生物失去生理组 合,即产生生态失调的变化,导致疾病,生 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口腔常 见病——龋齿和牙周病就是口腔生态失调的 表现之一。
LOGO
引言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牙科研究所William Wade说:“健康的人类口腔中包含着 巨量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病毒, 真菌,原生动物和细菌。其中细菌量是 最大的。每毫升唾液 有1亿个细菌,整
个口腔中的细菌种类超过600种。”
LOGO
LOGO
口腔正常菌群种属颇多,与口腔疾病相关的 主要有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葡萄球菌 属,微球菌属,奈瑟菌属,布兰汉菌属,韦 荣菌属,棒杆菌属,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 拟杆菌属等。此外,还有其他如螺旋体,病 毒,支原体,真菌等。口腔中能检出的真菌 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由于牙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炎症产物向微 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龈下菌斑中滋生大量牙龈朴 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 等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倒致胶 原破坏,原有的慢性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组织的破坏 性疾病——牙周炎
LOGO
LOGO
常见病和一些研究进展
龋病 牙周炎
LOGO
龋病
❖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复合作用导 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食物
宿主
时间
细菌
LOGO
龋病
❖ 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和放线菌导致龋齿的发 生发展已得到充分证实。
❖ 研究表明,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为人类 的主要致龋菌,其中,前者的检出率远远高 于后者。
❖ 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 宿主口腔之间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由于体内、 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菌群失调。一些 细菌过盛增殖,正常口腔微生物失去生理组 合,即产生生态失调的变化,导致疾病,生 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口腔常 见病——龋齿和牙周病就是口腔生态失调的 表现之一。
《口腔微生物学》PPT课件
![《口腔微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3ca9fc7375a417866f8fde.png)
精品医学
17
精品医学
18
❖ 生物膜(biofilm):由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需氧 菌、兼性厌氧菌或绝对厌氧菌等)嵌入多糖、 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共同构成的膜 性结构。是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
精品医学
19
附注:牙菌斑显示剂
❖ 简介:牙菌斑显示剂安全无毒,含有食用色素。通 常有液剂和片剂两种,专业人员一般使用液剂蘸湿 后给患者使用,患者使用片剂。
精品医学
1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1.基本概念★ 2.口腔生态系
组成 影响因素★
精品医学
2
一、基本概念
❖ 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
❖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的科学。
❖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利用细胞水平研究技术或分子 水平的研究技术,对生态学的内容进行研究,该学科体 系即为微生态学。
精品医学
48
β -溶血链球菌菌落形态
-溶血链球菌菌落形态
精品医学
49
生脓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G+球菌,直径0.6-1.0um,在血琼脂上 生长良好。
形态:
精品医学
50
★致病性:可产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疾病,包括
链激酶(水解纤维蛋白)、透明质酸酶(增加结缔 组织的通透性)、溶血素、DNA分解酶、猩红热毒 素(猩红热红斑疹)等;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不附着于牙面或牙根上,确与 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接触,以G-厌氧菌为, 其代谢产物可引起牙周组织炎症。
精品医学
39
5、牙菌斑的成分
a、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细胞成分主要为各种细菌和
口腔微生物课件
![口腔微生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2541e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1.png)
活性
细胞(郎罕细
胞)
细胞免疫作用大,但不能清除神经
节中的
病毒, 病毒在体内潜伏甚至终生
23
4.辅助诊断:
水疱液
病毒分离:唾液等标本,接种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株
WI38及其它传代细胞株如Vero、BHK
等,
经24~48小时后,细胞则出现肿胀、
变圆、
细胞融合等病变
形态学诊断:涂片找包涵体 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
结核杆菌 梅毒螺旋体
螺 旋 奋(森与螺梭杆旋菌体协同)
球菌性口炎,又称假膜性口炎 口腔结核
先天性梅毒 新月形切牙、桑椹样磨牙 获得 性梅毒 Ⅰ期:口腔粘膜硬下疳
Ⅱ期:粘膜斑 Ⅲ期:梅毒瘤 树胶肿 奋肺森脓咽肿喉炎、牙龈炎、口腔炎、口颊坏疽、
5
主要口腔粘膜致病性微生物
一、病毒
(一)疱疹病毒
为有包膜的DNA病毒,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为感染口腔粘膜最常见的病毒
形态结构 球形 D=120~200nm dsDNA病毒, 衣
6
间层蛋白
7
除EBV、HHV-6、HHV-7外,均可在2倍体 细胞内复制(产生明显CPE、核内嗜酸性包 涵体、多核巨细胞)
感染类型: 增殖性感染:病毒增殖并引起细胞破坏 潜伏性感染:病毒不增殖,与宿主细胞暂处平衡状
态,病毒基因组的表达受抑制,直到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 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治 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 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
42
43
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 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 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 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正常口腔菌群之一PPT课件
![正常口腔菌群之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5587b60b1c59eef9c7b44b.png)
(2)致龋性
① 对牙面的粘附 ② 合成胞外、胞内多糖 ③ 产酸力和耐酸性
CHENLI
59
① 对牙面的粘附
细胞壁结构(如表面粘附素、表面抗原Ⅰ/Ⅱ 、葡聚糖连接蛋白和脂磷壁酸等)
----获得性膜内受体
CHENLI
60
② 合成胞外、胞内多糖
a. 细胞外酶,合成葡聚糖和变聚糖: 促进菌斑形成、参与菌斑基质组成; 生物屏障作用;作为胞外贮能形式
1.乳牙萌出前(5个月内):
定植于粘膜;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出生1-3天时主要是“先驱菌”
——口腔链球菌、轻链球菌等
3个月后口腔内有产黑色素普氏菌等厌氧菌 (白色念珠菌在新生儿口腔的检出率达80%。)
CHENLI
8
2. 乳牙列形成时期(5-32个月):
牙齿的出现,增加了细菌定植的环 境,口腔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利于 各种细菌,包括厌氧菌的生长。
唾液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前庭链球菌 (Streptococcus vestibularis)
CHENLI
24
6. G+无芽胞规则杆菌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CHENLI
25
7.G+芽胞杆菌
芽胞杆菌属 (Bacillus)
梭菌属(又叫梭状芽胞杆菌属)
(Clostridium)
CHENLI
26
8.G-兼性厌氧杆菌
嗜血菌属 (Haemophilus) ﹡放线杆菌属 (Actinobacillus)
血链球菌、变形链球菌定植。 G+杆菌和G+丝状菌增多。
发生龋病的第一个高峰期。
CHENLI
《口腔微生物学》 (2)幻灯片
![《口腔微生物学》 (2)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d68c96d887c24028915fc3e9.png)
致病性: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 机制: ⑴ 变链菌的胞壁外表物质在细菌黏附、聚集和对牙
外表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 ⑵ 变链菌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糖代谢的
终末产物主要是乳酸,菌斑内pH为4.5-5.0,促进 了菌斑酸化和釉质脱矿〕;
• 葡萄糖基转移酶〔GTF〕
细菌
•
GTF-I:能合成不溶性葡聚糖〔α -1,3-糖苷键〕黏附
•
第二节 牙菌斑与生物膜
• 生物膜(biofilm):由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需氧
• 糖、
菌、兼性厌氧菌或绝对厌氧菌等〕嵌入多
•
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共同构成的
膜
•
性构造。是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
一、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膜的发育的5个阶段 • 形成获得性膜 • 细菌分子对宿主外表的吸附 • 同种细菌间的聚集和异种细菌间的共
刺激机体产生天然抗体 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刺激 正常菌群有助于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发育〔例:无
菌动物的盲肠占体重的2-3%,恢复正常喂 养,盲肠可占体重的15-40%〕 营养功能〔肠道菌群可提供Vitk、B6、B2和生物素等 〕
• 损害作用:
• 导致内源性感染
• 为外源性感染提供条件
•
a、正常菌群可为外源细菌提供碳源和氮
口腔内 正常菌群的构成不同
宿主唾液和龈沟液中不同的物质组成 1、抗体:SIgA和IgG
SIgA:分泌型抗体,是唾液中的主要抗
2、唾液中的其他蛋白组份 唾液粘蛋白:对口腔细菌的生长具有选择性,维持
口腔正常菌群的相对恒定。 溶菌酶、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对多种菌有非特
异性溶菌作用。 唾液素:碱性四肽物质,含量很少,调节PH。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
最新教学PPT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精品课件
![最新教学PPT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cbb966daef5ef7bb0d3c2b.png)
1、穿过表面结构不完整的口腔黏膜、牙周袋内壁或暴 露的牙髓腔而直接侵入口腔的组织器官导致细菌感染 ;
2、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引发远隔脏器的病灶 性感染;
3、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发局部免疫反应而造成组 织损伤。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 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2)炎性因子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牙菌斑内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脂多糖和血液
循环中脂蛋白的结合物可与单核/巨噬细胞的CDI4受体结合, 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PGE2、TNF-α, 达到阈值就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第二节 全身性疾病对口腔微生物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1、Down’s综合征患者由于T细胞免疫缺陷,中性粒细 胞和单核细胞趋化功能障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 细胞内杀菌作用降低,100%患有严重的牙周炎。
2、Chediak-Higashi综合征由于中性粒细胞结构异常,细
胞能够吞噬细菌但不能脱颗粒,因而细胞内杀菌能力下 降,多伴发牙周炎症。
深牙周袋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很难彻底清除,通过吞咽可重 新进入胃内造成Hp感染的复发,因而在清除胃部Hp的同 时进行口腔局部Hp的控制,才可能降低Hp感染的复发率 。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四、早产低体重儿
1.机制 (1)微生物的作用:
口腔中的细菌可通过病灶或口腔手术创口进入血循环, 经胎盘感染胎儿。
。
代谢产物上调细胞黏附因子,2)炎性介质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使局部炎 症因子水平提高。
(3)细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或巨噬细胞,激 发或加剧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2、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引发远隔脏器的病灶 性感染;
3、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发局部免疫反应而造成组 织损伤。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 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2)炎性因子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牙菌斑内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脂多糖和血液
循环中脂蛋白的结合物可与单核/巨噬细胞的CDI4受体结合, 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PGE2、TNF-α, 达到阈值就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第二节 全身性疾病对口腔微生物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1、Down’s综合征患者由于T细胞免疫缺陷,中性粒细 胞和单核细胞趋化功能障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 细胞内杀菌作用降低,100%患有严重的牙周炎。
2、Chediak-Higashi综合征由于中性粒细胞结构异常,细
胞能够吞噬细菌但不能脱颗粒,因而细胞内杀菌能力下 降,多伴发牙周炎症。
深牙周袋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很难彻底清除,通过吞咽可重 新进入胃内造成Hp感染的复发,因而在清除胃部Hp的同 时进行口腔局部Hp的控制,才可能降低Hp感染的复发率 。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十八分。
四、早产低体重儿
1.机制 (1)微生物的作用:
口腔中的细菌可通过病灶或口腔手术创口进入血循环, 经胎盘感染胎儿。
。
代谢产物上调细胞黏附因子,2)炎性介质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使局部炎 症因子水平提高。
(3)细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或巨噬细胞,激 发或加剧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中的微生物类型
LOGO
口腔中的微生物类型
LOGO
牙菌斑
❖ 指黏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 生物群。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 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 能用漱口或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
LOGO
拟杆菌属
❖ 为绝对厌氧的G-短杆或球杆菌,这些细菌 均为在牙菌斑中占较大比例的菌群;
❖ 其中,牙龈朴啉单胞菌是侵袭牙周组织的 病原菌,破坏牙周组织而致牙周炎;
❖ 牙髓朴啉单胞菌多从感染的根管和牙周袋 中被检出,常引致根周浓肿或牙周炎。
LOGO
❖ 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的总数超过108CFU/L是 龋病发生的高危临界区,因此学者们已经提 议将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的数量作为一种 识别龋齿高危人群的方法。
LOGO
牙周炎
❖ 其主要病因为牙菌斑,以及牙石,食物填塞,不良 修复等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
❖ 慢性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 ❖ 当微生物数量及毒性增强,或机体防御能力削弱时,
最早定植于干净牙表面的细菌,主要存在于菌 斑外层和早期菌斑中,菌斑成熟后其数量减少。
LOGO
乳杆菌属
❖ 乳杆菌为口腔内较早定植的细菌,数量不多。 ❖ 由于其具有强的耐酸力,在强酸环境中不但
能生存并且能继续发酵糖产酸,参与龋齿的 发展,使牙釉质和牙本质脱矿,故近年国内 外学者的研究均认为乳杆菌不是诱发龋的病 原菌,但在龋已形成,促龋发展中起作用。 ❖ 由于唾液中可检出大量的乳杆菌,所以常通 过测定唾液中乳杆菌数量来预测龋病的进展 趋势,在流行病学中可用此菌作为“龋标志 菌”
LOGO
重要菌属
1
口腔链球菌属
2
奈瑟菌属
3
乳杆菌属
4
拟杆菌属
LOGO
口腔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群
中间链球菌群
唾液链球菌群
口腔链球菌群
LOGO
口腔链球菌属
口腔链球菌属分为四个群。 变链菌群的胞壁表面物质在使细菌粘附,聚集 和对牙表面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 变链菌群所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 此菌群的产酸能力和耐酸性使之在菌斑酸化和 釉质脱矿种起作用。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由于牙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炎症产物向微 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龈下菌斑中滋生大量牙龈朴 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 等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倒致胶 原破坏,原有的慢性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组织的破坏 性疾病——牙周炎
LOGO
LOGO
❖ 牙菌斑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细菌在其中的 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 属之间的动态平衡。
❖ 牙菌斑是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龋齿和牙 周病的主要病因。
LOGO
牙菌斑按部位分类
龈上菌斑:G+菌 占多数,以链球 菌占优势.
龈下菌斑:可见 到G-球菌和杆菌 ,G-厌氧菌比例 较高
常见病和一些研究进展
龋病 牙周炎
LOGO
龋病
❖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复合作用导 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食物
宿主
时间
细菌
LOGO
龋病
❖ 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和放线菌导致龋齿的发 生发展已得到充分证实。
❖ 研究表明,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为人类 的主要致龋菌,其中,前者的检出率远远高 于后者。
❖ 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 宿主口腔之间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由于体内、 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菌群失调。一些 细菌过盛增殖,正常口腔微生物失去生理组 合,即产生生态失调的变化,导致疾病,生 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口腔常 见病——龋齿和牙周病就是口腔生态失调的 表现之一。
LOGO www.themegallபைடு நூலகம்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口腔中的微生物
LOGO
引言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牙科研究所William Wade说:“健康的人类口腔中包含着 巨量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病毒, 真菌,原生动物和细菌。其中细菌量是 最大的。每毫升唾液 有1亿个细菌,整
个口腔中的细菌种类超过600种。”
LOGO
LOGO
口腔正常菌群种属颇多,与口腔疾病相关的 主要有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葡萄球菌 属,微球菌属,奈瑟菌属,布兰汉菌属,韦 荣菌属,棒杆菌属,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 拟杆菌属等。此外,还有其他如螺旋体,病 毒,支原体,真菌等。口腔中能检出的真菌 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综合以上,变链菌群为主要致龋菌。
口腔链球菌群的血链球菌为最初定植在牙菌斑 的先锋菌之一。
LOGO
奈瑟菌属
❖ 出生一周的婴儿口腔内一般没有奈瑟菌,但到 8各月后几乎所有的婴儿口中均能检到奈瑟菌;
❖ 7-12岁儿童中80%唾液内可检到奈瑟菌; ❖ 成人口腔中比例较大,可占培养总菌的1.3%; ❖ 青年和老年人牙菌斑中检出率为100%; ❖ 奈瑟菌粘附能力较弱,但它却是与血链菌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