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保护及原理概述资料
FUSE基本知识及工作原理(论文资料)
![FUSE基本知识及工作原理(论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acd5d2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b.png)
电流保险丝应用基本知识及工作原理一、保险丝的作用:1、正常情况下,保险丝在电路中起连接电路作用。
2、非正常(超负载)情况下,保险丝做为电路中的安全保护元件,通过自身熔断安全切断并保护电路。
二、保险丝的工作原理:保险丝通电时,由电能转换的热量使可熔体的温度上升。
正常工作电流或允许的过载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可熔体、外壳体向周围环境辐射,通过对流、传导等方式散发的热量与产生的热量逐渐达到平衡。
如果产生的热量大于散发的热量,多余的热量就逐渐积聚在可熔体上,使可熔体温度上升;当温度达到和超过可熔体的熔点时,就会使可熔体熔化、熔断而切断电流,起到了安全保护电路的作用。
三、保险丝的分类:1、按外型尺寸分为:φ2、φ3、φ4、φ5、φ6及其它。
2、按熔断特性分为:快速熔断型、中等延时熔断型、延时熔断型。
(还可分特快、强延时)。
3、按分断能力分为:低分断型、高分断型(还可分增强分断型)。
4、按安全标准(或使用地区)分为:UL/CSA(北美)规格、IEC(中国、欧洲等)规格、MIT/KTL(日本/韩国)规格等。
5、其它分类。
四、保险丝的特性术语:1、额定电流:保险丝管的公称工作电流(正常条件下,保险丝长期维持正常工作的最大电流)。
2、额定电压:保险丝的公称工作电压(保险丝断开瞬间,能安全承受的最大电压)。
选用保险丝时,被选用保险丝的额定电压,应大于被保护回路的输入电压。
3、分断能力:当电路中出现很大的过载电流(如强短路)时,保险丝能安全切断(分断)电路的最大电流。
它是保险丝最重要的安全指标。
安全分断是指在分断电路中不发生喷溅、燃烧、爆炸等危及周围元、部件以至人身安全的现象。
4、过载能力(承载能力):保险丝能在规定时间内维持工作的最大过载电流。
当流经保险丝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一段时间后熔体温度将逐渐上升以至最后被熔断。
UL标准规定:保险丝维持工作4小时以上,最大不熔断电流是额定电流的110%(微型保险丝管为100%)IEC标准规定:保险丝维持工作1小时以上,最大不熔断电流是额定电流的150%5、熔断特性(I-T):保险丝所加负载电流与保险丝熔断时间的关系。
信息安全资料
![信息安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b18fd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1.png)
信息安全资料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信息时代,保护个人和机构的信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的信息安全资料,帮助读者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一、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和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干扰、修改或泄漏的威胁。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资产至关重要。
二、信息安全框架信息安全框架是指一套用于管理和保护信息资产的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信息安全框架包括ISO 27001、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等。
这些框架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评估、规划和实施信息安全措施,帮助组织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三、密码学密码学是研究加密和解密技术的学科。
它涉及到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密码学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和哈希算法(如SHA-256)。
了解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四、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破坏的威胁。
网络安全资料包括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事件响应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攻击手段,如DDoS攻击、恶意软件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五、移动设备安全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设备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移动设备安全资料包括移动设备的安全设置、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评估、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移动设备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安全威胁,如恶意应用程序、无线网络攻击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移动设备。
六、社交工程社交工程是指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来获取他人的机密信息或进行欺骗的行为。
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_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_理论说明以及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c5f37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6.png)
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理论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和探讨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以及对该原理进行的理论说明和实际应用的概述。
随着电力系统中越来越高压的需求,过压保护成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免受损坏的关键技术之一。
可控硅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器元件,在过压保护中具有广泛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如下所示: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概述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相关知识,包括可控硅的基本原理、过压保护概念与重要性以及可控硅在过压保护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对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进行了理论说明,包括过压保护原理的基本理论、可控硅过压保护电路设计与计算方法以及模拟实验和验证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概述了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情况,包括工业领域和家庭电器领域的应用案例介绍,以及对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主要研究成果、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并展望了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深入介绍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对其进行理论说明并概述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情况。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相关知识和技术,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在更广泛领域中的应用。
2. 可控硅过压保护原理2.1 可控硅的基本原理可控硅,也被称为二极管可控整流器(SC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常用于实现电源控制。
它由四个层构成的PNPN结构组成,在无外加电压情况下处于堵塞状态。
当施加一个合适的触发信号到门极时,可控硅将变得导通,形成一个低电阻路径。
2.2 过压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过压保护是一种保护电路和设备免受过高电压损害的重要功能。
在工程领域中,由于突发事件或不稳定因素可能引起过高电压出现,这可能对设备、线路及相关元件造成严重损坏。
因此,通过应用可控硅作为过压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地限制电压到达安全范围内。
继电保护基本知识培训资料PPT课件
![继电保护基本知识培训资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dc4050a76e58fafab00377.png)
.
比率差动保护用以躲过穿越型故障而设 置。变压器外部设备故障时,流入变压 器的电流包括负荷电流和故障电流,这 个电流称为穿越性电流,此时,变压器 的差动动作电流会随着穿越电流的大小 成比率变化,躲过穿越电流的冲击,防 止变压器误动作。
.
三、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 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 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 规程中有具体规定。 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 求,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
.
四、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 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 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 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 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设速动保 护(如高频保护、差动保护)、充分发挥零 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 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 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元件(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非故障部分继续 运行。
2、 对不正常运行状态,为保证选择性,一般要 求保护经过一定的延时,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如有 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 闸),且能与自动重合闸相配合。
.
返回
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 装置的组成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019年11月
.
第一章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
置的组成 第三节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
第一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850a353169a4517723a3fd.png)
1.4
继电保护的工作配合
每一套保护都有预先严格划定的保护范围,只有在 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该保护才动作。为了确保故障元 件能够从电力系统中被切除,一般每个重要电力元件配 备两套保护,一套称为主保护,一套称为后备保护,当 保护装置拒动、保护回路中其他环节损坏、断路器拒动、 工作电源不正常等造成主保护不能快速切除故障,这时 需要后备保护来切除故障。 由后备保护动作切除故障,一般会扩大故障造成的 影响。为了最大限度的缩小故障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产 生的影响,应确保由主保护快速切除任何类型的故障, 一般后备保护都延时,等待主保护确实不动作后才动作。 因此,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间存在动作时间和动作灵敏 度的配合。
3.1
电力线载波通信
将线路两端的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信息转变 为高频信号,经过高频耦合设备将高频信号加载到输 电线路上,输电线路本身作为高频信号的通道将高频 载波信号传到对侧,对端再经过高频耦合设备将高频 信号接收,以实现各段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比 较。
3.1.1
电力载波信号的种类
按照高频载波通道传送的信号在纵联保护中所 起的作用不同,将电力载波信号分为闭锁信号、允 许信号和跳闸信号。
3. 跳闸信号
跳闸信号是直接引起跳闸的信号,换句话说,收到 跳闸信号是跳闸的充要条件。跳闸的条件是本段保护元件 动作,或者对端传来跳闸信号。只要本段保护元件动作即 作用于跳闸,与有无对端信号无关;只要收到跳闸信号即 作用于跳闸,与本段保护元件动作与否无关。
谢 谢
1 1.1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要完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首先必须 “区分”电力系统的正常、不正常工作和故障三种运行 状态,“甄别”出发生故障和出现异常的元件。而要进 行“区分和甄别”,必须需找电力元件在这三种运行状 态下的可测参量(继电保护主要测电气量)的“差异”, 提取和利用这些可测电气量的“差异”,实现对正常、 不正常工作和故障元件的快速“区分”。依据可测电气 量的不同差异,可以构成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
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
![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3080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8.png)
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
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主要依据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对于一个母线系统,母线上有n 条支路,流入母线的和电流I等于所有支路电流的总和,即
I=I₁+I₂+I₃+…+In。
当系统正常运行或外部发生故障时,流入母线的电流和为零。
当母线发生故障时,等于流入故障点的电流,如果大于母线保护所设定的动作电流时,母线保护将会动作。
在实际的系统中,微机保护的“差电流”与“和电流”不是从模拟电流回路中直接获得,而是通过电流采样值的数值计算求得,即通过采集母线各支路的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CT)的电流值,由母线保护装置计算所得。
此外,还有电流比相式母线保护原理。
这种保护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电压形成回路、比较回路和延时及脉冲展宽电路。
电压形成回路将各元件电流互感器输出的二次电流转变为电压信号;母线的作用是汇集各路电压信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安全科学基本原理概述
![安全科学基本原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a852be15a8102d277a22fb3.png)
安全科学基本原理概述一.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安全生产是人类人类生存的永恒命题,已伴随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新的历史形势下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及历史使命,为此,需要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有所认识和了解。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快速的百年。
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预防技术与手段。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在一个世纪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1.我国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安全生产的“宿命论”观念,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逐步建立了“事故可以预防的、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本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督,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人们从“宿命论”逐步转变到“本质论”。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范”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20多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范”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这在安全生产的方法论层面表明,我国安全生产界已经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就事论事,亡羊补牢”的传统方式转变到现代的“系统防范,综合对策”的方法论。
在我们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政府的“综合监管”、全社会的“综合对策和系统工程”、企业的“管理体系”无不表现出“系统防范”的高明对策。
配电线路继电保护基本知识ppt课件
![配电线路继电保护基本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44c2dcc8d376eeaeaa3197.png)
5.电流保护装置: 利用故障线路的电流显著增大的特点所构成的保护装置称 为电流保护装置。当线路故障电流达到保护整定值(起动 电流)时,电流保护装置立即动作。达到时间整定值时, 使线路断路器跳闸。电流保护一般分有:电流速断保护、 过电流保护和方向电流保护等。 无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按躲过被保护线路外部短 路时流过保护装置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以保证有选择 性动作的保护称为电流速断保护。其优点是装置简单、可 靠、动作迅速,但只能保护本线路的一部分。
8.高频保护装置: 是将线路两端的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转化为高频信号, 由高频通道将此信号传送到对端,比较两端电流相位或功 率方向的一种保护装置。 高频保护不反应被保护线路范围以外的故障,在定值设定 上也不需和下一段线路相配合,是不带时限,快速切除被 保护线路任何一点的故障。高频保护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 高频闭锁保护(比较被保护线路两端的功率方向)和高频 相差保护(比较被保护线路两端电流的相位)两大类。
是可观的。在输电线路上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后,不仅提 高了供电可靠性,而且可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和线 路输送容量。还可纠正断路器本身机构不良、继电保护误 动作以及误,工作却可靠,所起作用又很大,故在电力 系统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 置技术规程》规定,对1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和电缆与架 空的混合线路,当具有断路器时,应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对于旁路断路器和兼作旁路的母线联络断路器或分段断路 器,宜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对于低压侧不带电源的降压 变压器,应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必要时母线可装设自动 重合闸装置。 不装设地方:电容器组线路;电缆线路;小水电上网线路。
4.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的要求:可靠性、选择性、灵敏 性和速动性 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作时应动作,不该动作时不动作。 35kV及以下电网继电保护一般采用远后备原则,即在临近 故障点的断路器处装设的继电保护或该断路器本身拒动时, 能由电源上一级断路器处的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 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 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 相邻设备、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
继电保护原理书
![继电保护原理书](https://img.taocdn.com/s3/m/d1eaaf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f.png)
继电保护原理书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其原理是通过电气信号来控制继电器实现对电力设备的保护。
继电保护系统通常由故障检测、信号传输、判断及动作四个部分组成。
在继电保护系统中,故障检测是最关键的环节。
它通过监测电力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等)的电流、电压等参数,以及通过采集和处理这些参数的变化来检测潜在的故障。
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信号将被传输到继电器中。
信号传输部分通常使用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如电缆或光纤,来传递检测到的故障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调制和解调的处理后,可在继电器中进行判断和处理。
继电保护系统的判断部分采用各种算法和逻辑,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判断故障的类型、位置和程度。
这些算法和逻辑通常包括比较、计算和逻辑运算等。
最后,当判断部分确定故障情况后,动作部分将会触发相应的继电器动作,如切断电源、跳闸等。
这样可以保证电力设备和系统免受故障的影响,从而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继电保护原理的研究与应用一直是电力工程的重要领域。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继电保护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83180f5d15abe23482f4ddb.png)
赤潮
地面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 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 境 行 政 处 罚
5. 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 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 单位使用的。 6. 建设项目的防污设施没有 建成或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投 入生产或使用的; 7. 未经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擅自拆除或闲置防污设施,污 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的; 8. 限期治理的单位未按期完 成治理任务的。
二氧化硫(工艺废气): 一时段550mg/Nm3 二时段500mg/Nm3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三级标准 白天:65分贝 夜间:55分贝
环 境 行 政 处 罚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和依法行使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 的其它行政机关给予犯有违反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但又不够刑事惩罚 的公民或法人的一种制裁。处罚的 种类: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 或者使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 令停业或关闭等。应受处罚的行为: 1. 拒绝现场检查或在检查时弄虚 作假; 2. 拒报或谎报污染物排放申报事 项; 3. 不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4. 引进不符合我国环保要求的技 术和设备的;
功能区划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韶钢是工业区,生产 区执行三级标准,生活 区执行二级标准) 地面水环境功能区 (韶钢排污口执行Ⅳ类 水质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标准适用区 (生活区2类,生产区 3类)
生态系统
功能区划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 地区。一类区执行空气质量一 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 污染源,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 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pmos防反接_原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pmos防反接_原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001fd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4.png)
pmos防反接原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PMOS防反接是一种重要的电路保护技术,在各种电子设备中被广泛应用,其目的是防止由于输入端口连接错误或短路等原因导致电路元件损坏的情况发生。
通过合理设计和实现PMOS防反接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PMOS防反接的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其优缺点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PMOS防反接技术的概述,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简要说明。
第二部分将详细解释PMOS防反接的原理,包括PMOS基本原理和反接问题的介绍,以及具体解释如何通过PMOS防反接来避免这些问题。
第三部分介绍了实现PMOS防反接的不同方式,包括输入保护电路设计、斩波电路设计和外部开关控制设计。
在第四部分中,将对PMOS防反接技术进行优缺点分析,从而对其适用范围进行评估和总结。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PMOS防反接原理和实现方式的重要性及其应用范围,并展望未来PMOS防反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PMOS防反接技术,让读者了解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其在电路保护中的优缺点。
通过对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PMOS防反接,并为相关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本文还将对PMOS防反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示。
2. PMOS防反接原理:2.1 PMOS基本原理:PMOS (P-channel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一种表面栅极结构的电晶体管,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控制门极上施加一个负电压来控制导通状态。
当门极电压为低电平(负电压)时,PMOS的漏极与源极之间形成一个导通路径,导通状态下,PMOS上游的信号可以流经该通路。
2.2 反接问题介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当输入信号或电源引脚被错误地连接或操作时,可能会导致PMOS管发生反向电压(反接)。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2bb4e2d2af90242a895e5b3.png)
1.3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性: 选择性: 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停电范围小。
在图示网络中,当线路L1上K1点故障,保护1、2动作跳开断路器 QF1、 QF2 ,动作有选择性;当线路L4上K2点发生短路时,保护6动 作跳开断路器QF6,将L4切除,继电保护的这种动作是有选择性的,若 保护5 动作于将QF5断开,这种动作是无选择性的。 如果K2点故障,而保护6或断路器QF6拒动,保护5动将断路器QF5 断开,故障切除,这种情况虽然是越级跳闸,但却是尽量缩小了停电范 围,限制了故障的发展,因而也认为是有选择性动作。
& I '1
. . I-J
. .
双绕组变压器纵差 动保护单相原理图
第四章 发电机保护 一、发电机故障定子绕组相间短路,定子绕组一相的匝间短路,定子绕组 单相接地,转子绕组的一点接地或两点接地,转子励磁回路励 磁电流消失
二、发电机不正常运行状态
过电流、过电压、过负荷
三、发电机应装设的保护 1、纵联差动(电流速断)保护:瞬时动作于停机 (跳DL、MK、关导叶) 2、过电流保护:延时动作于停机(跳DL、MK、关 导叶) 3、过电压保护:延时动作于解列灭磁(跳DL、MK) 4、定子绝缘监视(单相接地):动作于发信号 5、过负荷保护:延时发信号 6、转子一点接地:动作于发信号 7、失磁保护:动作于解列(跳DL)
八 备自投的基本原理
一、系统的三种运行方式图
进线1 进线2 进线1 进线2
母线1
母线2
母线1
母线2
(a) 图1 进线1 进线2
(b)
母线1
母线2
图2
阴极保护基本原理
![阴极保护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d40dfbb7360b4c2f3f6403.png)
阴极保护基本原理一、腐蚀电位或自然电位每种金属浸在一定的介质中都有一定的电位,称之为该金属的腐蚀电位(自然电位)。
腐蚀电位可表示金属失去电子的相对难易。
腐蚀电位愈负愈容易失去电子,我们称失去电子的部位为阳极区,得到电子的部位为阴极区。
阳极区由于失去电子(如,铁原子失去电子而变成铁离子溶入土壤)受到腐蚀而阴极区得到电子受到保护。
相对于饱和硫酸铜参比电极(CSE),不同金属的在土壤中的腐蚀电位(V)金属电位(CSE)高纯镁-1.75镁合金(6%Al ,3%Zn,0.15%Mn)-1.60锌-1.10铝合金(5%Zn)-1.05纯铝-0.80低碳钢(表面光亮)-0.50to-0.80低碳钢(表面锈蚀)-0.20to-0.50铸铁-0.50混凝土中的低碳钢-0.20铜-0.20在同一电解质中,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腐蚀电位,如轮船船体是钢,推进器是青铜制成的,铜的电位比钢高,所以电子从船体流向青铜推进器,船体受到腐蚀,青铜器得到保护。
钢管的本体金属和焊缝金属由于成分不一样,两者的腐蚀电位差有时可达0.275V ,埋入地下后,电位低的部位遭受腐蚀。
新旧管道连接后,由于新管道腐蚀电位低,旧管道电位高,电子从新管道流向旧管道,新管道首先腐蚀。
同一种金属接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如土壤),或电解质的浓度、温度、气体压力、流速等条件不同,也会造成金属表面各点电位的不同。
二、参比电极为了对各种金属的电极电位进行比较,必须有一个公共的参比电极。
饱和硫酸铜参比电极,其电极电位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构造简单,在阴极保护领域中得到广泛采用。
不同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比较:土壤中或浸水钢铁结构最小阴极保护电位(V)被保护结构相对于不同参比电极的电位饱和硫酸铜氯化银锌饱和甘汞钢铁(土壤或水中)-0.85 -0.75 0.25 -0.778钢铁(硫酸盐还原菌)-0.95 -0.85 0.15 -0.878三、阴极保护阴极保护的原理是给金属补充大量的电子,使被保护金属整体处于电子过剩的状态,使金属表面各点达到同一负电位,金属原子不容易失去电子而变成离子溶入溶液。
保护电路的原理是
![保护电路的原理是](https://img.taocdn.com/s3/m/fae81d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7.png)
保护电路的原理是
保护电路的原理是通过在电路中添加合适的保护元件,以阻止异常电流或电压的通过,从而保护电路中的其他组件不受损害。
保护电路常用的原理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和温度保护等。
其中,过流保护是通过在电路中加入保险丝或电流保护器等元件,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保护元件会迅速断开电路,避免过大的电流通过,从而保护电路的安全运行。
过压保护是通过在电路中加入过压保护器或电压稳压器等元件,当电路中的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保护元件会迅速切断电路,避免过高的电压对电路产生损害。
欠压保护是通过在电路中加入欠压保护器或电压监测电路等元件,当电路中的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时,保护元件会迅速切断电路,防止电路在低电压状态下工作,从而避免电路内部元件的故障。
温度保护是通过在电路中加入温度传感器或温度监控电路等元件,当电路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保护元件会触发相应的保护动作,保护电路免受过热的损害。
总之,通过在电路中合理应用各种保护元件,可以有效地保护电路中的其他组件,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概述
![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a6939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c.png)
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概述1. 引言在电力系统中,主设备的保护是确保电力系统平安运行的重要环节。
主设备包括变压器、发电机、母线、断路器等重要组件。
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运行对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进行概述,并介绍主要的保护设备和功能。
2. 变压器保护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用于改变电压的大小。
为了保证变压器的平安运行,需要对其进行保护。
常见的变压器保护设备包括差动保护、油温保护、短路保护等。
差动保护是最常用的一种变压器保护装置,通过对变压器两侧电流进行比拟,及时发现并切除故障线路,保护变压器不受损坏。
油温保护通过监测变压器内部油温,当油温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除电源,防止变压器过热。
短路保护用于检测变压器绕组的短路故障,及时切除电源,防止故障扩大。
3. 发电机保护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的能量转换设备,其保护同样非常重要。
发电机保护主要包括差动保护、过流保护、欠频保护等。
差动保护是最常见的发电机保护装置,通过对发电机定子电流、励磁电流进行比拟,及时发现并切除故障线路,保护发电机。
过流保护用于检测发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的情况,及时切除电源,防止电流过载引起发电机损坏。
欠频保护用于监测发电机输出频率,当频率过低时,自动切除电源,防止发电机超负荷运行。
4. 母线保护母线是电力系统中连接各个主要设备的重要局部,其保护同样重要。
常见的母线保护设备包括差动保护、电压保护、过流保护等。
差动保护通过对母线两侧电流进行比拟,及时切除故障线路,保护母线。
电压保护用于监测母线电压,当电压异常时,自动切除电源,防止电压过高或过低对母线造成损害。
过流保护用于检测母线电流超过额定值的情况,及时切除电源,防止电流过载引起母线损坏。
5. 断路器保护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用于控制和保护设备的关键局部,其保护同样至关重要。
常见的断路器保护设备包括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欠频保护等。
过电流保护用于监测断路器电流,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自动切除电源,防止电流过载引起断路器损坏。
电机保护原理
![电机保护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ab01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2.png)
电机保护原理
电机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寿命。
为了保护电机免受损坏,我们需要了解电机保护原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电机保护原理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过压保护。
过载保护是指当电机承受的负载超过其额定容量时,会引起电机过热,甚至烧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可以安装过载继电器或热继电器来监测电机的负载情况,一旦超过额定容量就会自动切断电源,保护电机不受损坏。
其次,短路保护是指当电机内部出现短路故障时,会导致电机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引发火灾。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可以安装短路保护器或断路器来监测电路中的短路情况,一旦检测到短路就会切断电源,避免损坏电机和其他设备。
最后,过压保护是指当电机所接收的电压超过额定值时,会导致电机过载甚至损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可以安装过压继电器或电压保护器来监测电机所接收的电压,一旦超过额定值就会切断电源,保护电机不受损坏。
总之,电机保护原理是保证电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通过了解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机,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电机保护原理,加强对电机的保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f499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7.png)
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广泛应用。
我们将首先解释生态位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主要特点以及其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生态位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关键步骤,以及其在理解物种分布、预测物种响应环境变化等方面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阐述生态位模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这包括如何利用生态位模型评估物种濒危程度、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模型来预测和管理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我们还将讨论生态位模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同时认识到这些模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我们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二、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生态位模型,又称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用于描述和理解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
这一理论主张,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占据一个特定的生态位,这是由其生物特性(如食性、生活习性等)和环境条件(如气候、地形等)共同决定的。
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也决定了其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共生等。
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位分化,即不同物种通过适应不同的生态位来避免竞争,实现共存;二是生态位重叠,即不同物种在生态位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从而引发竞争。
这两种现象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
在生态位模型中,物种的生态位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多维度的空间,其中的每个维度都代表一个生态因子,如食物、栖息地、气候等。
物种在这个多维空间中的位置由其生态位特性决定,而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差异则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
水电厂继电保护培训资料
![水电厂继电保护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71dd0a5bceb19e8b8f6baea.png)
İf(A-B) İf(B-C)
İf(C2)
İ=0
İd
İd
İ=0
第一章 概述
七.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图(b)表示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情况,例如在线路B-C上发生 了三相短路,则短路点的电压Ud降低到零,从电源到短路点之 间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İd, 各变电所母线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 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称之为残压)。设以Zd表示短路点到变 电所B母线之间的阻抗,根据欧姆定律很显然Zd要大大小于Zf。 即短路阻抗要大大小于负荷阻抗。
第一章 概述
八.继电保护分类
第二类——首先规定两个前提:一个规定电流的正方向是从母 线指向线路;第二个一定是双端电源。如图(a)、(b)所示的双 端电源网络接线。
A B C
İf(A-B)
İf(B-C)
I
Ⅱ
第一章 概述
八.继电保护分类
分析(a)、(b)图中BC线路靠近B母线侧电流的情况,我们发现 在正常运行的负荷电流和故障时的短路电流的相位发生了180°的变化。 因此利用比较正常运行(包括外部故障)与内部故障时,两侧电流相位或 功率方向的差别,就可以构成各种差动原理的保护。例如纵联差动保护、 相差高频保护、方向高频保护等。差动原理的保护只反应内部故障、不反 应外部故障,因而被认为具有绝对的选择性。
第一章 概述
八.继电保护分类
保护名词概念 二、非电量保护 4、线路联跳 5、主变油温 6、主变油位 7、主变压力释放 8、励磁变温度 三、闭锁、逻辑类信号 1、PT 断线 2、CT断线 3、装置故障 4、保护直流消失
(全停) (信号) (信号) (信号) (信号) (信号) (信号) (信号) (信号)
第一章 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离保护原理概述距离保护是反映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
故障点距保护安装处越近,保护的动作时间就越短,反之就越长,从而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实际上就是用阻抗继电器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
因此,距离保护也叫阻抗保护。
1、距离保护的原理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与线路电流之比称为测量阻抗。
故障时,反映了保护安装处至故障点的阻抗。
将此测量阻抗与整定阻抗Z set进行比较,当Z m<Z set时,说明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内,保护动作;当Z m>Z set时,说明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外,保护不动作。
测量阻抗只与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l成正比,基本不受运行方式的影响。
所以距离保护的范围基本不随运行方式变化而变化。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三段式阶梯型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I、II、III段的整定计算与上一期的零序保护类似。
为保证选择性,距离I段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全场的80%~85%,瞬时动作。
距离II段的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的全长及下一段线路的30%~40%,动作时限要与下一线路的距离I段动作时限配合,大一个时限级差0.5s。
距离三段为后备保护,其保护范围较长,一般包括本线路及下一线路全长,动作时限比下一线路距离II 段相配合。
如图所示,当K点发生短路故障时,从保护2安装处到K点的距离为L2,保护2将以t2I的时限动作;从保护1安装处到K点的距离为L1,保护1将以t1II的时间动作,t1II>t2I,保护2将动作跳闸,切除故障。
所以离故障点近的保护总是先动作,因此在复杂网络中保证了动作的选择性。
2、保护安装处电压计算公式线路上K点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某相的相电压应该是该相故障点电压与该相线路压降之和。
如果假设线路的正序阻抗Z1等于负序阻抗Z2,则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计算公式为:这里的k为零序补偿系数,k3I0的物理意义是三相零序电流在输电线路的相间互感阻抗上的压降。
通过推到可以理解的更清楚,在此就不做详细讨论了。
保护安装处的相间电压可以认为是保护安装处的两个相电压之差。
根据相电压的计算公式,保护安装处相间电压的计算公式为:这两个公式都是适用于在任何短路故障类型下,对故障相或非故障相的相电压、相间电压的计算。
3、汲出电流和助增电流的影响当保护安装处与故障点之间有分支电源时,如图所示,分支电源将向故障点K送短路电流I CB,使流过故障线路的电流I BK=I AB+I CB,大于实际流过保护1的电流I AB,所以I CB称作助增电流。
由于助增电流的存在,使保护1的距离II段测量到的电流偏小,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缩小。
这就降低了保护灵敏性,但并不影响与下一线路距离I段配合的选择性。
为了减小助增电流对保护1距离II段的影响,在整定计算是,可以在II段引入一个大于1的分值系数,适当增大距离II段的动作阻抗,抵消助增电流带来的影响。
若保护安装处与短路点间链接的不是分支电压,而是负荷,那么在图中电网中,当K点发生短路,由A侧电压供给的短路电流I AB,在母线B处分为两路,其中I BK2直接送至短路点,I BK1经非故障线路送至短路点。
这样,流过故障线路的电流I BK2=I AB-I BK1,小于流过保护1的电流I AB,故I BK1称作汲出电流。
与助增电流正相反,汲出电流使保护1的距离II段测量到的电流偏大,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扩大。
这可能导致保护无选择性动作。
为了减小助增电流对保护1距离II段的影响,在整定计算是,可以在II段引入一个小于1的分支系数,抵消汲出电流带来的影响。
4、振荡的影响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或发电厂之间因短路切除太慢或遭受较大冲击时出现功率角大范围周期变化的现象,称为电力系统振荡。
电力系统振荡时,在一段时间内,振荡电流很大,而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却很小,这样会造成测量阻抗落在动作范围内(持续大约半个振荡周期)。
因此,通常对动作时限较短的距离I、II段装设振荡闭锁回路,以防止距离保护在系统振荡时误动作。
而对距离III段因动作时限较长,可以不考虑振荡影响。
首先来看看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的主要区别:(1)振荡时,电流和各点电压幅值均呈现周期性变化;而短路后,短路电流和各点电压幅值不变。
(2)振荡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速度较慢;而短路时,电流是突然增大,电压也是突然降低,变化速度很快;(3)振荡时,三相完全对称,系统中无负序分量;而短路时,会长时间或瞬时出现负序分量。
(4)振荡时,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是变化的;而短路后,电流和电压间的相位关系不变。
根据以上区别,振荡闭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负序分量的出现与否来实现,另一种是利用电流、电压的变化速度不同来实现。
例如,当系统发生振荡时,由于测量阻抗逐渐减小,因此III段先启动,II段再启动,最后I段启动。
而当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测量阻抗突然减小,因此III、II、I段将同时启动。
根据以上区别,可构成振荡闭锁回路,基本原理是:当I、II和III段同时启动时,允许I、II段动作与跳闸;而当III段先启动,经延时后,II、I段才启动时,则把I、II段闭锁,不允许它们动作于跳闸。
5、过渡电阻的影响之前分析的,各种短路都是按金属性短路考虑的。
实际上,在短路点往往存在着过渡电阻R cro。
对于相见故障,过渡电阻是故障电流从一相至另一相的各部分电阻总和,其中主要是电弧电阻;对于接地短路,过渡电阻主要是杆塔接地电阻。
过渡电阻的存在通常使得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缩小,使保护灵敏性降低。
6、电压回路断线的影响二次电压回路断线,将使阻抗继电器是去测量电压,造成测量阻抗Z k=0的假象,使阻抗继电器误动作。
为避免这种误动作,需考虑二次电压回路断线闭锁的问题。
当电压回路发生断线失压时,将距离保护闭锁不动作。
最后为阶段式距离保护的简易逻辑框图,便于大家理解。
零序保护原理概述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均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
统计表明,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故障占总故障次数的90%左右。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发生接地短路时,将出现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
利用这些特征电气量可构成保护接地短路故障的零序电流保护。
带方向和不带方向的零序电流保护是简单而有效的接地保护方式。
它主要由零序电流滤过器、电流继电器、零序方向继电器及与收发信机、重合闸配合的逻辑电路组成。
1、3I0和3U0的取得对于传统的模拟式保护,3I0、3U0一般都是外接的,发展到了数字式保护时,变为可以由接入保护装置的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自产。
(1)3I0的取得外接3I0是通过零序电流滤过器获得的。
如图,将三相电流互感器极性相同的二次端子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零序电流滤过器。
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3I0=I a+I b+I c。
自产3I0是在软件中得到的,微机保护将输入的三相电流在软件中相加就可以得到3I0。
现在很多微机保护上述两种方法都采用,且利用两种方法得到的3I0进行自检。
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取得3I0,当电流回路断线,都有可能造成保护误动作。
(2)3U0的取得自产3U0也是在软件中将输入的三相电压相加,即:3U0=U a+U b+U c。
外接3U0是从PT开口三角处取得。
如图,三角形开口输出电压就是三相电压之和,也即3U0。
由于平时没有零序电压,取外接零序电压时,回路接线错误与断线不易发现。
所以微机保护均采用了自产3U0方式,尽量避免接入PT开口三角电压。
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零序保护(1)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由故障分析可知(详见历史记录13),在零序网络中,只在故障点存在零序分量电源。
故障点零序电压最高,离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低,零序电流由故障点流向中性点。
正方向发生接地故障,保护安装在M侧,K点为接地故障点。
序网图如下图所示,可得:U0 = - I0Z M0可见,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间的角度只和保护安装处“背后”一侧的零序阻抗角(一般取70°)有关。
所以零序电压滞后零序电流110°。
反方向发生接地故障,根据零序序网图,同理可得:U0 = I0( Z MN0+Z MN0)可见,反方向故障时,零序电压超前零序电流70°,超前的角度是保护安装处正方向等值零序阻抗角。
由此可见,正、反方向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间的角度关系正好相反,相差180°。
可以用以区分正反方向接地故障。
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也就是基于这个原理,构成了零序方向电流保护。
如相量图所示,将I0固定在0°,那么当U0为-110°时,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将工作在最灵敏的区域,这个角度也称之为最大灵敏角。
在最大灵敏角两边扩展不大于90°的范围内,都为反应正反向接地故障的零序功率继电器的动作区。
(2)零序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通常采用三段式或四段式。
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由零序电流速断(I段)、限时零序速断(II段)、零序过电流(III段)组成。
I.零序电流速断零序I段的整定遵循如下原则:(a)I段的动作电流应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接地时,可能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
(b)躲过由于断路器三相触头不同时合闸所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
(c)对于22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当采用单重和综重是,会出现非全相运行状态,可能产生较大零序电流。
如果I段定值设的较低,单重时容易误动作,如果设的较高,则缩小了保护范围。
为此,通常设置两个零序I段保护定值。
其中较大的称为“不灵敏I段”,用于全相运行下的接地故障,按(a)(b)整定;较小的称为“灵敏I段”,用于全相运行下的接地故障。
正常运行时,投入“灵敏I段”定值,在线路第一次故障瞬时动作后,如果单相重合闸,则将其自动闭锁,并自动投入“不灵敏I段”定值,按躲开非全相震荡的零序电流运行,用来保护非全相运行状态下的接地故障。
II.限时零序电流速断零序II段能保护本线路全长,以较短实现切除接地故障。
其动作电流与下一段线路的零序I段配合,比其打一个时限级差0.5s。
III.零序过电流零序III段保护可作为相邻元件故障的后备保护,其一次电流定值不超过300A,应按照躲过最大不平衡电流来整定。
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零序保护(1)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用集中电容表示电网三相对地电容,并设负荷电流为零,个相对低等值集中电容相等。
正常运行时,电源和负载都是对称的,故无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
当电网中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时,三相电压不对称,出现零序电压。
当A相接地时,根据故障分析的知识,可知BC两相对地电压升高了√3倍,零序电压3U0是正常A相电压的3倍,方向相反。
下面分析零序电流,由于Ua=0,那么各条线路A相对地电容电流Ia(c)=0,B、C相的电容电流Ib(c)、Ic(c)则经大地、故障点、故障线路、电源构成回路,所以出现了零序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