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分类讨论题型整编.doc

合集下载

江苏中考数学复习--题型六分类讨论问题(word解析版)

江苏中考数学复习--题型六分类讨论问题(word解析版)

二、选填重难点突破题型六分类讨论问题类型一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1.(2015宿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3,0),点P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若△PAB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为()A.2个B. 4个C. 5个D. 6个2.已知△ABC中,AB=20,AC=15,BC边上的高为12,则△ABC的周长为.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1.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A.6条B.7条C.8条D.9条2.在等腰△ABC中,∠ACB=90°,且AC=1.过点C作直线l∥AB,P为直线l上一点,且AP=AB.则点P到BC 所在直线的距离是 ( )A. 1B.1或C.1或D.或类型三相似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1.(2014常州)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B=8,AD=3,BC=4,点P为AB边上一动点,若△PAD与△PBC是相似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 4个2.(2015凉山州)在ABCD中,M,N是AD边上的三等分点,连接BD,MC相交于O点,则S△MOD∶S△COB =.类型四圆中的分类讨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经过点A(-3,0),点B(0,3),点P的坐标为(1,0),⊙P与y轴相切于点O,若将⊙P沿x轴向左平移,平移后得到⊙P′(点P的对应点为P′),当⊙P′与直线l相交时,横坐标为整数的点P′共有 ( )A. 1个B.2个C. 3个D.4个【答案】类型一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1. D【解析】如果以AB为直径画圆与双曲线相交,交点有4个,这四个点与AB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且是以AB为斜边,如果以A,B为直角顶点,则双曲线上还有两个点使△ABP为直角三角形,故选D.2. 60或42【解析】如解图,作AD⊥BC于点D,则AD为BC边上的高,AD=12,分两种情况:①高AD在三角形内,如解图①所示: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D2+DC2,∴DC=,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D2+BD2,∴BD=,∴BC=BD+DC=16+9=25,所以,△ABC的周长为AB+AC+BC=20+15+25=60.②高AD在三角形外,如解图②所示: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D2+DC2,∴DC=,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D2+BD2,∴BD=,∴BC=BD-DC=16-9=7,所以,△ABC的周长为AB+AC+BC=20+15+7=42.故△ABC的周长为60或42.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1.B【解析】如解图所示:当BC1=AC1,AC=CC2,AB=BC3,AC4=CC4,AB=AC5,AB=AC6,BC7=CC7时,都能得到符合题意的等腰三角形.故选B.2. D【解析】分两种情况:如解图①,延长AC,作PD⊥BC交点为D,PE⊥AC,交点为点E,∵CP∥AB,∴∠PCD=∠CBA=45°,∴四边形CDPE是正方形,则CD=DP=PE=EC,∵在等腰Rt△ABC中,AC=BC=1,∴AB=,∴AB=AP=;∴在Rt△AEP中,(1+EC)2+EP2=AP2,∴(1+DP)2+DP2=()2,解得,DP=或DP=(与题意不符,舍去);如解图②,延长BC,作PD⊥BC,交点为D,延长CA,作PE⊥CA,交点为E,同理可证,四边形CDPE是正方形,∴CD=DP=PE=EC,同理可得,在Rt△AEP中,(EC-1)2+EP2=AP2,∴(PD-1)2+PD2=()2,解得,PD=或(与题意不符,舍去).故选D.类型三相似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1. C【解析】∵AB⊥BC,∴∠B=90°.∵AD∥BC,∴∠A=180°-∠B=90°,∴∠PAD=∠PBC=90°,AB=8,。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问题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养成分类讨论思想,并掌握一定的分类技巧,以及常见题型的分类方法。

形成一定的分类体系,对待问题能有更严谨、缜密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对常见题型分类方法的掌握;能够灵活运用一般的分类技巧。

三、教学难点对于分类的“界点”、“标准”把握不准确,容易出现重复解、漏解等现象。

四、板书设计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4:分类问题在动点问题中的应用;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4.2组合图形(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平面图形等组合)中动点问题的分类。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例题1:(2011武汉)=+=-+-a 349332无解,求x x ax x 解:去分母,得:1.6,801a 31-a 21-31-a 21-211-a )3(4)3(3=-==∴=-=-=-=⇒-=++a a a x x ax x 或者或或由已知)( 猜想:把“无解”改为“有增根”如何解? 68-==a a 或例题2:(2011郴州) ==--+a 2112无解,求x a x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例题3:(2010上海)已知方程01)12(22=+++x m x m 有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

(1) 当02=m 时,即m=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x+1=0,有实数根x=1-(2) 当02≠m 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有实数根的条件得:41-m ,0144)12(22≥≥+=-+=∆即m m m ,且02≠m 综(1)(2)得,41-≥m 常见病症:(很多同学会从(2)直接开始而且会忽略02≠m 的条件)总结: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否要讨论,要看清题目的条件。

一般设置问题的方式有两种(1)前置式,即“二次方程”;(2)后置式,即“两实数根”。

这都是表明是二次方程,不需要讨论,但切不可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要求,本题是根据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的。

“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在最近几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考查学生分类讨论能力的试题,为帮助同学们提高对此类问题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例:一、要讨论谁是底边或腰长例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7,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A. 12 B 17 C 19 D 17或19分析:题中并未说明5或7是底边,还是腰,应分情况讨论.解:当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5时,此时7为底边,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满足题意的三角形的周长为5+5+7=17;当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7时,此时5为底边,也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满足题意的三角形的周长为7+7+5=19.综上知选D.例2、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x-2,4x-3,6-2x,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析:已知等腰三角形三边长,说明有两边相等,但不知谁是腰,必须分三种情况分析.解:(1)当3x-2=4x-3时,即x=1,则三边为1,1,4,由于1+1<4,所以不成立;(2)当3x-2=6-2x时,即85x=,则三边长为141714555、、,由于141417555+>,所以成立;(3)当4x-3=6-2x时,即x=1.5,则三边为2.5,3,3,由于2.5+3>3,所以成立.由上可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9或8.5.说明: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有222b b aa+<<.二、要讨论腰与底谁较大例3、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从底边上的一个顶点引腰的中线,分三角形周长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求腰长.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是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这里可能是腰比底长,也可能是底比腰长,应分两种情况讨论,因为是中线,周长分成的两部分之差就是腰长与底边长之差.解:不妨设腰长为x cm,底边长为y cm ,根据题意有(1)当腰长大于底边时,有2220x yx y-=⎧⎨+=⎩,解得221633x y==、;(2)当腰长小于底边时,有2220y xx y-=⎧⎨+=⎩,解得68x y==、;因为两种情形都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故腰长为223cm或6cm.说明:分类讨论后,要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来判断所给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避免造成错解.三、要讨论谁是底角或顶角例4、(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求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求底角.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可能指底角,也可能指顶角,须分情况讨论,但顶角可以是锐有、直角、钝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解:(1)当30°是底角时,底角即为30°;当30°是顶角时,底角为180302︒-︒,即为75°;(2)因100°只能是顶角,所以底角是1801002︒-︒,即为40°.说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直角、钝角,但顶角可以为锐角、直角、钝角.四、要讨论高在三角形内部或外部例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高12AD BC=,求∠BAC的度数.分析:题中未交代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必须分三种情况讨论.解:(1)当BC为底边时,则D是BC中点,△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2)当BC为腰,且高AD在△ABC内部时,1122AD BC AB==,∠B=30°,所以∠BAC=75°;(3)当BC为腰,且高AD在△ABC的外部时,1122AD BC AB==,∠DBA=30°;所以∠BAC=15°.综上所述∠BAC的度数可以为15°、75°、90°.说明:由于题目的图形未画出,因此考虑情况时要周全,不要出现漏解.试一试:1、在活动课上,小红已有两根长为4cm、8cm的小木棒,现打算拼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小红应取的第三根小木棒长是_____Cm.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为A(-2,0),B(2,0)画出等腰三角形ABC(画出一个即可),并写出你画出的ABC的顶点C的坐标.3、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说:“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 ,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 你有什么感受? (用一句话表示)“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当面临的问题不宜用一种方法处理或同一种形式叙述时,我们就要想到“分类讨论”——“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下面就让“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大放光彩”吧!例1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A、60°B、120°C、60°或150°D、60°或120°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顶角是锐角时,如图1,∵∠ABD=30°,∠ADB=90°,∴∠A=60°;②当顶角是钝角时,如图2,∵∠ABD=30°,∠ADB=90°,∴∠BAD=60°,∴∠BAC =120°.所以顶角度数为60°或120°,所以选D .例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 、7 B 、3 C 、5或3 D 、5分析:长为3的边可能是底边,也可能是腰,因此有两种情况,①若长为3的边为底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3; ②若长为3的边为腰,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3-3)÷2=5.故选C .说明:边长为3的边、可能是底边,不要只认为它是腰.例3 已知点A 和点B ,以点A 和点B 为其中两个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共可以作出(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分析:如图3,以线段AB 为底边可作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以AB 为腰可作出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共可作出6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C . 说明:解题时容易忽视为腰长的情况,因此,分析问题一定要用心,充分考虑各种情形. 例4 如图4,在等边△ABC 所在的平面内求一点P ,使△P AB 、△PBC 、△P AC 都是的等腰三角形,你能找到几个这样的点?画图描述它们的位置.分析:如图4,△AB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1p 满足条件,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弧,交AC 的垂直平分线于2p 、3p 两点,则△、、、AC P BC P AB P 222∆∆、、、AC P BC P AB P 333∆∆也是等腰三角形,同样可以在AB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再找到4个点P ,使△P AB 、△PBC 、△P A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共有7个点.画出的图形如图4.说明:此题乍一看只能确定在△ABC 内一点,关键要注意三个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哪两条边.分类讨论探究题既是中考热点又是考生易错点,克服方法是解题时常提醒自己:“还有其它情况吗?”切记!…图1B 图2 图3B。

专题十二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完整版

专题十二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完整版

专题十二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分类讨论专题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有序进行.(4)以性质、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为标准分类的题型.综合中考的复习规律,分类讨论的知识点可分为三大类:1.代数类:代数有绝对值、方程及根的定义,函数的定义以及点(坐标未给定)所在象限等.2.几何类:几何有各种图形的位置关系,未明确对应关系的全等或相似的可能对应情况等.3.综合类:代数与几何类分类情况的综合运用.代数类考点1 与数与式有关的分类讨论1.化简:|x-1|+|x-2|2.已知α、β是关于x的方程x2+x+a=0的两个实根。

(1)求a的取值范围;(2)试用a表示|α|+|β|。

3.代数式aabbabab||||||++的所有可能的值有()A. 2个B. 3个C. 4个D. 无数个考点2 与方程有关的分类讨论4. 解方程:①(a -2)x =b -1 ②试解关于x 的方程111=--x )x (5. 关于x 的方程22(21)10k x k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A .4k ≤ B.104k k ≤≠或 <14 D. k≥146.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4)(4)0kx k x k +++-= (1)若方程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2)若等腰三角形ABC 的边长a=3,另两边b 和c 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ΔABC 的周长. 考点3 函数部分7. 一次函数y kx b x =+-≤≤,当31时,对应的y 值为19≤≤x ,则kb 的值是( )。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项“分类讨论”练习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项“分类讨论”练习

中考专项“分类讨论”练习1.已知AB 是圆的直径,AC 是弦,AB =2,AC =2,弦AD =1,则∠CAD =.2. 若(x 2-x -1)x +2=1,则x =___________.3.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的周长分为9和12两部分,则腰长为,底边长为_______.4.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小距离为b(a>b),则此圆的半径为( ) A.2a b + B. 2a b - C. 2a b +或2a b- D. a+b 或a-b 5.同一平面上的四个点,过每两点画一直线,则直线的条数是() 或4或66. 若||3,||2,,( )a b a b a b ==>+=且则A .5或-1B .-5或1C .5或1D .-5或-1 7.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1,2).(1)若a =1,抛物线顶点为A ,它与x 轴交于两点B 、C ,且△ABC 为等边三角形,求b 的值.(2)若abc =4,且a ≥b ≥c ,求|a |+|b |+|c |的最小值. 8.长宽都为整数的矩形,可以分成边长都为整数的小正方形。

例如一个边长2⨯4的矩形: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1)(2)(3)一个长宽为3⨯6的矩形,可以怎样分成小正方形,请画出你的不同分法。

分成两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4,4 分成8个正方形,面积每个都是1分成5个正方形,1个面积为4,4个面积是19.已知(1)A m-,与(2B m+,是反比例函数kyx=图象上的两个点.(1)求k的值;(2)若点(10)C-,,则在反比例函数kyx=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以A B C 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A C,在坐标轴上,60cmOA=,80cmOC=.动点P从点O出发,以5cm/s的速度沿x 轴匀速向点C运动,到达点C即停止.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s t.(1)过点P作对角线OB的垂线,垂足为点T.求PT的长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X围;(2)在点P运动过程中,当点O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O'恰好落在对角线OB上时,求此时直线AP的函数解析式;(3)探索:以A P T,,三点为顶点的APT△的面积能否达到矩形OABC面积的1 4?请说明理由.答案:°或105°、-1、0、-23.腰长6底边9或腰长8底边57. 解:⑴由题意,a +b +c =2, ∵a =1,∴b +c =1 抛物线顶点为A (-b 2,c -b 24)设B (x 1,0),C (x 2,0),∵x 1+x 2=-b ,x 1x 2=c ,△=b 2-4c >0∴|BC|=| x 1-x 2|=x 1-x 2|2)=x 1x 2)= ∵△ABC 为等边三角形,∴b 24-c =即b 2-4c =2·,∵b 2-4c >0,∴=2∵c =1-b , ∴b 2+4b -16=0, b =-2±2 所求b 值为-2±2⑵∵a ≥b ≥c ,若a <0,则b <0,c <0,a +b +c <0,与a +b +c =2矛盾. ∴a >0.∵b +c =2-a ,bc =∴b 、c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a )x +=0的两实根. ∴△=(2-a )2-4×≥0,∴a 3-4a 2+4a -16≥0, 即(a 2+4)(a -4)≥0,故a ≥4. ∵abc >0,∴a 、b 、c 为全大于0或一正二负.①若a 、b 、c 均大于0,∵a ≥4,与a +b +c =2矛盾; ②若a 、b 、c 为一正二负,则a >0,b <0,c <0,则|a |+|b |+|c |=a -b -c =a -(2-a )=2a -2, ∵ a ≥4,故2a -2≥6当a =4,b =c =-1时,满足题设条件且使不等式等号成立. 故|a |+|b |+|c |的最小值为6.9.解:(1)由()332)1(+⋅=⋅-m m ,得m =-,因此k =(2)如图1,作BE x ⊥轴,E 为垂足,则3CE =,BE =BC =30BCE =∠.由于点C 与点A 的横坐标相同,因此CA x ⊥轴,从而120ACB =∠. 当AC 为底时,由于过点B 且平行于AC 的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B , 故不符题意.当BC 为底时,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双曲线于点D , 过点A D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F .由于30DAF =∠,设11(0)DF m m =>,则1AF =,12AD m =,由点(1A --,,得点11(1)D m --,.因此()()32323111=+-+-m m ,解之得1m =10m =舍去),因此点6D ⎛ ⎝⎭. 此时ADBC 是梯形.如图2,当AB 为底时,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D .由于AC BC =,因此30CAB =∠,从而150ACD =∠.作DH x ⊥轴,H 为垂足, 则60DCH =∠,设22(0)CH m m =>,则2DH ,22CD m =由点(10)C -,,得点22(1)D m -+, 因此()323122=⋅+-m m .解之得22m =(21m =-舍去),因此点(1D . 此时4CD =,与AB 的长度不相等,故四边形ABDC 是梯形.如图3,当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与双曲线在第三象限内的交点为D 时,同理可得,点(2D -,,四边形ABCD 是梯形. 综上所述,函数y x=图象上存在点D ,使得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点D 的坐标为:6D ⎛ ⎝⎭或(1D 或(2D -,. 图1图210.解:(1)在矩形OABC中,60OA =,80OC =,100OB AC ∴===PT OB ⊥,Rt Rt OPT OBC ∴△∽△. PT OP BC OB ∴=,即560100PT t=,3y PT t ∴== 当点P 运动到C 点时即停止运动,此时t 的最大值为80165=. 所以,t 的取值X 围是016t ≤≤.(2)当O 点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O '恰好在对角线OB 上时,A T P ,,三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如答图2). AP OB ∴⊥,12∠=∠.Rt Rt AOP OCB ∴△∽△,OP AOCB OC ∴=. 45OP ∴=.∴点P 的坐标为(450),设直线AP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将点(060)A ,和点(450)P ,代入解析式,得60045.a b k b =+⎧⎨=+⎩,解这个方程组,得4360.k b ⎧=-⎪⎨⎪=⎩,∴此时直线AP 的函数解析式是4603y x =-+.(3)由(2)知,当4595t ==时,A T P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此时点A T P ,, 不构成三角形.故分两种情况: (i )当09t <<时,点T 位于AOP △的内部(如答图3).过A 点作AE OB ⊥,垂足为点E ,由AO AB OB AE =可得48AE =. APT AOP ATO OTP S S S S ∴=--△△△△(答图3)(答图2)(答图1)211160544843654222t t t t t t =⨯⨯-⨯⨯-⨯⨯=-+. 若14APT OABC S S =△矩形,则应有26541200t t -+=,即292000t t -+=.此时,2(9)412000--⨯⨯<,所以该方程无实数根.所以,当09t <<时,以A P T ,,为顶点的APT △的面积不能达到矩形OABC 面积的14.(ii )当916t <≤时,点T 位于AOP △的外部.(如答图4) 此时2654APT ATO OTP AOP S S S S t t =+-=-△△△△. 若14APT OABC S S =△矩形,则应有26541200t t -=,即292000t t --=.解这个方程,得1t =,20t =<(舍去).由于288162525>=,17t ∴=>=.而此时916t <≤,所以92t +=也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所以,当916t <≤时,以A P T ,,为顶点的APT △的面积也不能达到矩形OABC面积的14.综上所述,以A P T ,,为顶点的APT △的面积不能达到矩形OABC 面积的14.。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经典例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经典例题

以OE为半径画弧EF.P是EF上的一个动点,连接OP,并延长OP交线段BC于点K,过点2018(上)NS数理推演拓展11专题复习(二)分类思想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基础练习1.半径为13的⊙O中,弦AB∥CD,弦AB和CD的距离为7,若AB=24,则CD的长为()A.10B.430C.10或430D.10或216512.若函数y=mx2+(m+2)x+m+1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那么m的值为()2A、0B、0或2C、2或﹣2D、0,2或﹣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2B.3C.4D.54.如图,矩形A BCD中,AB=4,BC=43,点E是折线段A-D-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不重合),点P是点A关于BE的对称点.使△PCB为等腰三角形的点E的位置共有()A.2B.3C.4D.55.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E,F,O分别是AB,CD,AD的中点,以O为圆心,⌒P作⊙O的切线,分别交射线AB于点M,交直线BC于点G.若BGBM=3,则BK=_______.6.如图,在△Rt ABC中,∠C=90°,∠A=30°,AB=43.若动点D在线段AC上(不与点A、C重合),过点D作DE⊥AC交AB边于点E.(1)当点D运动到线段AC中点时,DE=_______;(2)点A关于点D的对称点为点F,以FC为半径作⊙C,当DE=____________时,⊙C与直线AB相切.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8,0),直线BC经过点B (-8,6),C(0,6),将四边形O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度(0<α≤180°)得到四边形O′A′B′C′,此时直线OA′、直线′B′C′分别与直线BC相交于P、Q.在四边形OABC旋转过程中,若BP=12BQ,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8.已知实数a,b满足a-b=1,a2-ab+2>0,当1≤x≤2时,函数y=a(a≠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1,求a的值。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8课时 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8课时 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第8课时分类讨论题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B.80°C.65°或50° D.50°或80°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类型之二 圆中的分类讨论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4.(湖北罗田)在Rt △ABC 中,∠C =900,AC =3,BC =4.若以C 点为圆心, r 为半径 所作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5.(上海市)在△ABC 中,AB=AC=5,3cos 5B .如果圆O 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6.(•威海市)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0).(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类型之三方程、函数中的分类讨论方程、函数的分类讨论主要是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或在有实际意义的情况下的讨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特殊点的情况.7.(上海市)已知AB=2,AD=4,∠DAB=90°,AD∥BC(如图).E是射线BC上的动点(点E与点B不重合),M是线段DE的中点.(1)设BE=x,△ABM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如果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的长;(3)联结BD,交线段AM于点N,如果以A、N、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相似,求线段BE的长.8.(福州市)如图,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析】由于已知角未指明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1)当50°角是顶角时,则(180°-50°)÷2=65°,所以另两角是65°、65°;(2)当50°角是底角时,则180°-50°×2=80°,所以顶角为80°。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分类讨论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分类讨论题(附答案)

分类讨论题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例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 B.80° C.65°或50°D.50°或80°【解析】由于已知角未指明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1)当50°角是顶角时,则(180°-50°)÷2=65°,所以另两角是65°、65°;(2)当50°角是底角时,则180°-50°×2=80°,所以顶角为80°。

故顶角可能是50°或80°.答案:D .同步测试:1.(•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2.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 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类型之二圆中的分类讨论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例2.(•湖北罗田)在Rt△ABC中,∠C=900,AC=3,BC=4.若以C点为圆心, r为半径所作的圆与斜边AB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 __.【解析】圆与斜边AB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种情况,1、圆与AB相切,此时r=2.4;2、圆与线段相交,点A在圆的内部,点B在圆的外部或在圆上,此时3<r≤4。

课标版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型试题(含答案

课标版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型试题(含答案

分类讨论型问题探究分类思想是解题的一种常用思想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考虑问题、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才不会出现漏解的情况.例1(2005年黑龙江) 王叔叔家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菜地,腰长为40米,一条笔直的水渠从菜地穿过,这条水渠恰好垂直平分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水渠穿过菜地部分的长为15米(水渠的宽不计),请你计算这块等腰三角形菜地的面积.分析:本题是无附图的几何试题,在此情况下一般要考虑多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对题目进行分情况讨论。

分类思想在中考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解题中应仔细分析题意,挖掘题目的题设,结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的情况,然后采用分类的思想加以解决. 解:(1)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1),由勾股定理得AE =25(m )由DE ∥FC 得,FCEDAC AE =,得FC =24(m ) S △ABC =12 ³40³24=480(m 2)(2)当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2)同理可得,S △ABC =1264³24=768(m 2)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内容。

练习一 1、(2005年资阳市)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小距离为b(a>b),则此圆的半径为( )A.2a b + B.2a b - C.2a b +或2a b - D. a+b 或a-b2.(2005年杭州)在右图的几何体中, 上下底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各个侧面都是梯形, 那么图中和下底面平行的直线有( )(A) 1条 (B) 2条 (C) 4条 (D) 8条3(2005年潍坊市)已知圆A 和圆B 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8cm ,圆A 的半径为3cm ,则圆B 的半径是( ).A .5cmB .11cmC .3cmD .5cm 或11cm图1图2A4.(2005年北京)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并且AD BD DC2 ²,则∠BCA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题中考数学专题复:分类讨论题直线型分类讨论直线型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

这些问题中,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和三角形高的长度是重要的考点。

例如,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其中一个角度数为50°,则需要分类讨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

如果这个角是顶角,则可以通过求解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得到顶角的度数;如果这个角是底角,则可以通过计算底角的度数来得到顶角的度数。

因此,顶角可能是50°或80°。

同样地,在解决三角形高的问题时,也需要分类讨论。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和斜边长度已知,需要求解这个三角形的高的长度,则需要分类讨论这个高是否在三角形内部。

如果高在三角形内部,则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高的长度;如果高在三角形外部,则可以利用平移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高的长度。

圆形分类讨论圆形分类讨论主要是解决圆的有关问题。

由于圆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因此在解决圆的问题时,需要注意分类讨论,以避免漏解。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以直角为圆心画圆,则这个圆与斜边只有一个公共点。

这个问题可以分类讨论,分别考虑圆与斜边相切和圆与斜边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到圆的半径的取值范围。

函数方程分类讨论函数方程分类讨论主要是解决复杂的函数方程和方程组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注意分类讨论,以避免遗漏解或得到错误的解。

例如,对于一个函数方程,如果该方程在某个区间内有多个解,则需要分类讨论这些解的性质,例如它们是否为连续函数、是否为单调函数等等。

从而可以得到方程的解的取值范围。

总之,分类讨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复杂的问题。

在进行分类讨论时,需要认真分析问题,将问题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情况,并对每种情况进行单独的讨论和求解。

本题涉及到函数的分类讨论和解析式的求解,同时也需要注意特殊点的情况。

初三中考数学分类讨论型问题

初三中考数学分类讨论型问题

考点跟踪训练44 分类讨论型问题一、选择题1.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A .(4,0)B .(1,0)C .(-2 2,0)D .(2,0) 答案 B解析 当P 点坐标为(4,0)时,点A 在OP 的中垂线上,OA =P A ;当P 点坐标为(-2 2,0)时,OP =OA =2 2;当P 点坐标为(2,0)时,OP =AP =2,所以P 点坐标不可能为(1,0).2.若函数y =⎩⎪⎨⎪⎧x 2+2(x ≤2),2x (x >2),则当函数值y =8时,自变量x 的值是( )A .±6B .4C .±6或4D .4或- 6 答案 D解析 当x ≤2时,x 2+2=8,x =±6(舍去6);当x >2时,2x =8,x =4.综上,x =-6或x =4.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分别平行x 、y 轴的两直线a 、b 相交于点A (3,4),连接OA ,若在直线a 上存在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是( )A .(8,4)B .(8,4)或(-3,4)C .(8,4)或(-3,4)或(-2,4)D .(8,4)或(-3,4)或(-2,4)或⎝⎛⎭⎫-76,4 答案 D解析 ∵点A 的坐标为(3,4),∴OA =32+42=5. 当AP =AO 时,可知P 1(-2,4),P 2(8,4),当OP =OA 时,可知P 3(-3,4), 当PO =P A 时,设PO =P A =m .有(m -3)2+42=m 2,m =256,∴m -3=76,P 4⎝⎛⎭⎫-76,4,故选D. 4.矩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分矩形一边长为1 cm 和3 cm 两部分,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多少cm 2?( )A .4B .12C .4或12D .6或8 答案 C解析 如图①,S 矩形=1×(1+3)=4;如图②,S 矩形=3×(3+1)=12,故选C.5.若正比例函数y =2kx 与反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交于点A (m,1),则k 的值是( )A .-2或 2B .-22或22C.22D. 2 答案 B解析 A (m,1)代入y =k x 中,得m =k ,代入y =2kx 中,得2k 2=1,k 2=12,所以k =±22.二、填空题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______________.答案 70°,70°,40°或55°,55°,70°解析 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外角等于110°时,其底角为70°,顶角为180°-70°×2=4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外角等于110°时,其顶角为70°,底角为180°-70°2=55°.7.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AD =AB =6,BC =14,点M 是线段BC 上一定点,且MC =8.动点P 从C 点出发沿C →D →A →B 的路线运动,运动到点B 停止.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使△PMC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________个.答案 4解析 当MC 为底边时,MC 的中垂线交CD 于一点P ,该点能满足PM =PC ;当MC 为腰时,分别以C 、M 为圆心,MC 长为半径画圆,⊙C 与CD 交于一点P ,⊙M 与AB 、AD 各有一个交点,因此,满足条件的点P 有4个.8.在△ABC 中 ,AB =AC =12 cm ,BC =6 cm ,D 为BC 的中点,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B →A →C 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过D 、P 两点的直线将△ABC 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那么t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1或13解析 当0<t ≤12时,点P 在AB 上,2(t +3)=12+3+(12-t ),t =11;当12<t <24时,点P 在AC 上,2[3+(24-t )]=3+12+t ,解得t =13.9.(2010·上海)已知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DC 上,DE =2,EC =1,如图所示.把线段AE 绕点A 旋转,使点E 落在直线BC 上的点F 处,则F 、C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答案 1或5解析 题目里只说“旋转”,并没有说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而且说的是“直线BC 上的点”,所以有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旋转得到F 1点,则F 1C =1;旋转得到F 2点,则F 2B =DE =2,F 2C =F 2B +BC =5.10.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 AB =11 cm ,⊙A 、⊙B 的半径均为1 cm ,⊙A 以每秒2 cm 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cm)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 ≥0),当点A 出发后________秒两圆相切.答案 3或113或11或13解析 两圆相切可分为如下四种情况: ①当两圆第一次外切,由题意, 可得11-2t =1+1+t ,t =3; ②当两圆第一次内切,由题意,可得11-2t =1+t -1,t =113;③当两圆第二次内切,由题意, 可得2t -11=1+t -1,t =11; ④当两圆第二次外切,由题意, 可得2t -11=1+t +1,t =13.所以,点A 出发后3秒或113秒或11秒或13秒两圆相切.三、解答题 11.(2010·柳州)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 =2 cm ,F 是弦BC 的中点,∠ABC =60°.若动点E 以2 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 →B →A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0≤t <3),连接EF ,当t 值为多少时,△BEF 是直角三角形.解 ∵AB 是⊙O 的直径, ∠ABC =60°, ∴∠C =90°,AB =2BC =4. 当∠BFE =90°时, ∵F 是BC 中点,∴BF =12×2=1.在Rt △BEF 中,∠B =60°,∴BE =2BF =2×1=2,AE =4-2=2. 又∵AE =2t ,∴2t =2,t =1. 当∠BEF =90°时,在Rt △BEF 时,BE =12BF =12,∴AE =4-12=312,∴2t =312,t =1.75.同样,当t =1.75+12=2.25时,∠BEF =90°.综上,t =1或1.75或2.25. 12.(2011·南通)已知A (1,0),B (0,-1),C (-1,2),D (2,-1),E (4,2)五个点,抛物线y =a (x -1)2+k (a >0),经过其中三个点.(1)求证: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 (2)点A 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吗?为什么? (3)求a 和k 的值.解 (1)证明:将C ,E 两点的坐标代入y =a (x -1)2+k (a >0),得⎩⎪⎨⎪⎧4a +k =2,9a +k =2,解得a=0,∴与条件a >0不符,∴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 (2)解法一:∵A 、C 、D 三点共线(如下图),∴A 、C 、D 三点也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 ∴同时在抛物线上的三点有如下六种可能: ①A 、B 、C ; ②A 、B 、E ; ③A 、B 、D ; ④A 、D 、E ; ⑤B 、C 、D ; ⑥B 、D 、E .将①、②、③、④四种情况(都含A 点)的三点坐标分别代入y =a (x -1)2+k (a >0),解得:①无解;②无解;③a =-1,与条件不符,舍去;④无解.所以A 点不可能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解法二:抛物线y =a (x -1)2+k (a >0)的顶点为(1,k ),假设抛物线过A (1,0),则点A 必为抛物线y =a (x -1)2+k (a >0)的顶点,由于抛物线的开口向上且必过五点A 、B 、C 、D 、E 中的三点,所以必过x 轴上方的另外两点C 、E ,这与(1)矛盾,所以A 点不可能在抛物线y =a (x -1)2+k (a >0)上.(3)①当抛物线经过(2)中⑤B 、C 、D 三点时,则 ⎩⎪⎨⎪⎧ a +k =-1,4a +k =2,解得⎩⎪⎨⎪⎧a =1,k =-2. ②当抛物线经过(2)中⑥B 、D 、E 三点时,同法可求:⎩⎨⎧a =38,k =-118.综上,a 和k 的值为⎩⎪⎨⎪⎧a =1,k =-2或⎩⎨⎧a =38,k =-118.13.(2011·贵阳)【阅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两点P (x 1,y 1)、Q (x 2,y 2)为端点的线段中点坐标为(x 1+x 22,y 1+y 22). 【运用】(1)如图,矩形ONEF 的对角线交于点M ,ON 、OF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O 为坐标原点,点E 的坐标为(4,3),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__;(2)在直角坐标系中,有A (-1,2),B (3,1),C (1,4)三点,另有一点D 与点A 、B 、C 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顶点,求点D 的坐标.解 (1)∵四边形ONEF 是矩形, ∴点M 是OE 的中点. ∵O (0,0),E (4,3),∴点M 的坐标为(2,32).(2)设点D 的坐标为(x ,y ).若以AB 为对角线,AC 、BC 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AB 、CD 的中点重合,∴⎩⎪⎨⎪⎧ 1+x 2=-1+32,4+y 2=2+12,解得,⎩⎪⎨⎪⎧x =1,y =-1.若以BC 为对角线,AB 、AC 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AD 、BC 的中点重合, ∴⎩⎪⎨⎪⎧ -1+x 2=1+32,2+y 2=4+12,解得,⎩⎪⎨⎪⎧x =5,y =3.若以AC 为对角线,AB 、BC 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BD 、AC 的中点重合,∴⎩⎪⎨⎪⎧3+x 2=-1+12,1+y 2=2+42,解得,⎩⎪⎨⎪⎧x =-3,y =5.综上可知,点D 的坐标为(1,-1)或(5,3)或(-3,5).。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分类讨论及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分类讨论及答案

第三节 分类讨论【回顾与思考】数字间→确定分类的原则或标准→分类【例题经典】会根据字母的大小或取值范围分类例1 (天津市)已知│x │=4,│y │=,且xy<0,则=_______. 【点评】由xy<0知x ,y 异与应分x>0,y<0,及x<0,y>0两类.会根据条件指待不明分类例2 (黑龙江省)为了美化环境,计划在某小区内用30m 2•的草皮铺设一块边长为10m 的等腰三角形绿地,请你求出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另两边.【点评】因已知边为10指待不明,故应将已知边为10分底边或腰,当为腰时还要按三角形形状分类共三种.会根据图形的相对位置不同分类例3 ①(乌鲁木齐市)若半径为1cm 和2cm 的两圆相外切,•那么与这两个圆相切、且半径为3cm 的圆的个数为(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点评】两圆相切,有内切,外切,故应分都外切,都内切,一内一外,一外一内共有五种.②⊙O 1与⊙O 2相交于AB ,且AB=24,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1=15,r 2=13,求两圆的圆心距.【点评】根据两圆圆心与公共弦的相对位置分O 1、O 2在AB 的同一侧和在AB•两侧进行分类.【考点精练】 1.(山西省)现有长度分别为2cm ,3cm ,4cm ,5cm 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 2.(哈尔滨市)直线y=x-1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A .4个B .5个C .7个D .8个 3.(山西省)已知⊙O 的半径为5,AB 是弦,P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PB=3,AB=8,则tan ∠OPA 的值为( ) A .3 B .C .或D .3或 4.(河南省)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三边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 2-16x+60=0的一个实数根,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不重不漏12xy37133737A .24B .24或C .48D .5.(山西省)如图,AB ,AC 与⊙O 相切于B,C ,∠A=50°,点P 是圆上异于B 、•C 的一动点,则∠BPC 的度数是( )A .65°B .115°C .65°和115°D .130°和50° 6.(陕西省)要做甲、乙两个形状相同(相似)的三角形框架,•已有三角形框架甲,它的三边长分别为50cm ,60cm ,80cm ,三角形框架乙的一边长为20cm ,•那么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框架乙共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 7.(甘肃省)若半径为3,5的两个圆相切,则它们的圆心距为( ) A .2 B .8 C .2或8 D .1或48,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9.已知⊙O 是△ABC 的外接圆,OD ⊥BC 于D ,∠BOD=42°,则∠BAC=______度. 10.在△ABC 中,AB=AC ,AB 的中垂线与直线AC 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底角∠B 的大小为__________. 11.⊙O 1和⊙O 2交于A ,B ,且⊙O 1经过点O 2,∠AO 1B=90°,则∠AO 2B 的度数为____. 12.若一次函数当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3时,函数y 的范围为-2≤y ≤6,•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 13.(天津市)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E•为CD•边的中点,•P•为正方形ABCD 边上的一个动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 →B →C →E 运动,到达点E .若点P 经过的路程为自变量x ,△APE 的面积为函数y ,则当y=时,x 的值等于_______. 14.(日照市)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某超市推出如下购物优惠方案:(1)一次性购物在100元(不含100元)以内时,不享受优惠;(2)一次性购物在100元(含100元)以上,300元(不含300元)以内时,一律享受九折优惠;(3)一次性购物在300元(含300元)以上时,一律享受八折的优惠.王茜在本超市两次购物分别付款80元,•252元.如果王茜改成在本超市一次性购买与上两次完全相同的商品,则应付款( ) A .332元 B .316元或332元 C .288元 D .288元或316元 15.(杭州市)在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2,1),O 为坐标原点.请你在坐标轴上确定点P ,使得△AOP 成为等腰三角形,•在给出的坐标系中把所有这样的点P 都找出来,画上实心点,并在旁边标上P 1,P 2,……,P k (有k 个就标到P k 为止,•不必写出画法).1316.(河北省)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BC=16,DC=•12,AD=21.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两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 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当线段PQ与线段AB相交于点O,且2AO=OB时,求∠BQP的正切值;(4)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O⊥BD?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荆州市)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CB∥OA,以点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的坐标分别为A(10,0),B(4,8),C(0,8),D为OA的中点,动点P•自A点出发沿A→B→C→O的路线移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移动时间记为t秒.(1)动点P在从A到B的移动过程中,设△APD的面积为S,试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求出S的最大值;(2)动点P从A出发,几秒钟后线段PD将梯形COAB的面积分成1:3两部分?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18.(泉州市)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6cm ,正方形DEFC•的边长为2cm ,其一边EF 在BC 所在的直线L 上,开始时点F 与点C 重合,让正方形DEFG•沿直线L 向右以每秒1cm 的速度作匀速运动,最后点E 与点B 重合.(1)请直接写出该正方形运动6秒时与△ABC 重叠部分面积的大小; (2)设运动时间为2).①在该正方形运动6秒后至运动停止前这段时间内,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在该正方形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当x 为何值时,y=.答案:12例题经典 例1:-8例2:①当AB 为底边时,AD=DB=5,②当AB•为腰且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AB=AC=10,=8,BD=2,③当AB为腰且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 AB=BC=10,BD=8,例3:①A ②14或4考点精练1.C 2.C3.D 4.B 5.C6.C 7.C 8 9.42°或138° 10.20°或70° 11.45°或135° 12.y=2x 或y=-2x+4 13.或 14.D15.P 1(4,0),P 2(0,2),P 30),P 4(0),P 5(0,,P 6(0,,P 7(,0),P 8(0,)16.(1)S=96-6t (2)•①若PQ=BQ ,t=②若BP=BQ 得3t 2-32t+144=0,△<0,无解,∴PB ≠BQ ③若PB=PQ 得t 2+122=(16-2t )2+122,解得t 1=,t 2=16(舍去), ∴当t=秒或秒时以B 、P 、Q•为顶点的△是等腰三角形 (3)由△OAP ∽△OBQ 得 (4)当t=9秒时,PQ ⊥BD .17.(1)S=2t (0<t ≤10)当t=10时,S 最大值=20 (2)可得经过7秒或秒后,线段PD 将梯形COAB 的面积分成1:3两部分, 此时符合题意的点坐标为(23535452721637216315830,,tan 2529AP AO t QPE BQ OB ==∴=∴∠=825292828,),(0,)55518.(1)重叠部分面积为×22=2(cm 2) •(2)①当正方形停止运动时,点E 与点B 重合,此时EB=90°,ME=EB=CB-CE=6-(x-2)=8-EB =(8-x )2 • ②在正方形运动过程中分四种情况:Ⅰ.当0<x<2时,y=2x 且0<y<4令y=得x=. Ⅱ.•当2≤x ≤4时,重叠部分面积为4,此时y ≠.Ⅲ.当4<x ≤6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2≤y<4,此时y ≠. Ⅳ.当6<x<8时,由(2)①得y=(8-x )2, ∵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x=6时,y=2,当x=•8时,y=0,∴0<y<2,令(x-8)2=,且x 1=7,x 2=9(舍去), ∴x=7,综上所述:x=或x=7时y=.1212121412121212121412。

【中考数学必备专题】分类讨论专题:圆中的分类讨论(含答案)[1]1

【中考数学必备专题】分类讨论专题:圆中的分类讨论(含答案)[1]1

【中考数学必备专题】分类讨论专题:圆中的分类讨论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10分)1.如图,∠AOB=100°,点C在⊙O上,且点C不与A、B重合,则∠ACB的度数为()A.B.或C.D.或答案:D解题思路: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求得圆周角的度数即可,注意点C可能在优弧上也可能在劣弧上,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C在优弧上时,∠AC′B=∠AOB=×100°=50°,当点C在劣弧上时,∠ACB=(360°-∠AOB)=×(360°-100°)=130°.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2.已知⊙O1与⊙O2相切,若⊙O1的半径为1,两圆的圆心距为5,则⊙O2的半径为()A.4B.6C.3或6D.4或6答案:D解题思路:由⊙O1与⊙O2相切,若⊙O1的半径为1,两圆的圆心距为5,即可分别从⊙O1与⊙O2内切或外切去分析,然后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即可求得答案.∴①若⊙O1与⊙O2内切,则⊙O2的半径为:5-1=4;②若⊙O1与⊙O2外切,则⊙O2的半径为:5+1=6,∴⊙O2的半径为4或6.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3.已知⊙O1的半径为4cm,⊙O2的半径为5cm,若两圆相切,则两圆的圆心距是()A.9cmB.1cmC.9cm或1cmD.不能确定答案:C解题思路:圆与圆相切有外切和内切两种情况,当两圆外切时,圆心距为两圆半径之和;内切时,圆心距为两圆半径之差的绝对值;∴根据题意,可知,当两圆外切时,圆心距P=4+5=9cm;当两圆内切时,圆心距P=5-4=1cm;结合选项可知,答案为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4.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是r1=3、r2=5.若两圆相切,则圆心距O1O2的值是()A.2或4B.6或8C.2或8D.4或6答案:C解题思路:由两圆相切,可知两圆内切或外切,又由⊙O1、⊙O2的半径分别是r1=3、r2=5,则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即可求得圆心距O1O2的值.∴若两圆内切,则圆心距O1O2的值是:5-3=2,若两圆外切,则圆心距O1O2的值是:3+5=8.∴圆心距O1O2的值是:2或8.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5.半径为15cm和13cm的两个圆相交,它们的公共弦长为24cm,则这两个圆的圆心距等于()A.4cmB.4cm或14cmC.9cmD.9cm或14cm答案:B解题思路:连接两圆的圆心,连心线,半径和公共弦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考虑当两圆的圆心在公共弦的两侧时,当两圆的圆心在公共弦的同侧时两种情况,求圆心距.根据相交两圆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得点O到公共弦AB的距离是9,点O’到AB的距离是5,∴当公共弦在两圆圆心两侧时,圆心距为9+5=14,当公共弦在两圆圆心同侧时,圆心距为,9-5=4则它们的圆心距d等于4cm或14cm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6.已知半径为5的⊙O中,弦AB=5,弦AC=5,则∠BAC的度数是()A.15°B.210°C.105°或15°D.210°或30°答案:C解题思路:连接OC,OA,OB,根据已知可得到△OAC是等边三角形,△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不难求得∠BAC的度数.∵OC=OA=AC=5∴△OAC是等边三角形∴∠CAO=60°∵OA=OB=5,AB=5∴OA2+OB2=50=AB2∴△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B=45°,点C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如图,C不在弧AB上时:∠BAC=∠CAO+∠OAB=60°+45°=105°如图,C在弧AB上时:∠BAC=∠CAO-∠OAB=60°-45°=15°.故∠BAC=105°或15°,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类讨论二、填空题(共1道,每道10分)1.若半径为5和4的两个圆相交,且公共弦长为6,则它们的圆心距d等于_____.答案:4+或4-解题思路:连接两圆的圆心,连心线、半径和公共弦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第36讲:分类讨论型问题》总复习讲解含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中考数学《第36讲:分类讨论型问题》总复习讲解含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第36讲分类讨论型问题(建议该讲放第21讲后教学)内容特性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将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不同的情形,然后逐类进行研究和求解的一种数学解题思想.对于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而无法解答或结论不能给予统一表述的数学问题,我们往往将问题划分为若干类或若干个局部问题来解决.解题策略很多数学问题很难从整体上去解决,若将其划分为所包含的各个局部问题,就可以逐个予以解决.分类讨论在解题策略上就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具体是:(1)确定分类对象;(2)进行合理分类(理清分类“界限”,选择分类标准,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逐类进行讨论;(4)归纳并得出结论.基本思想分类讨论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各个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层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类型一由计算化简时,运用法则、定理和原理的限制引起的讨论例1(·南通模拟)矩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矩形一边为1cm和3cm两部分,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A.3cm2B.4cm2C.12cm2D.4cm2或12cm2【解后感悟】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B=AE,注意AE=1或3不确定,要进行分类讨论.1.(1)若关于x的函数y=kx2+2x-1与x轴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k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平面上有⊙O及一点P,点P到⊙O上一点的距离最长为6cm,最短为2cm,则⊙O的半径为cm.(3)若|a|=3,|b|=2,且a>b,则a+b=()A.5或-1 B.-5或1 C.5或1 D.-5或-1类型二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出现不同情况引起的讨论例2为了节约资源,科学指导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小王向房管部门提出了一个购买商品房的政策性方案.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单价(万元/平方米)不超过30(平方米)0.3超过30平方米不超过m平方米部分(45≤m≤60)0.5超过m平方米部分0.7根据这个购房方案:(1)若某三口之家欲购买120平方米的商品房,求其应缴纳的房款;(2)设该家庭购买商品房的人均面积为x平方米,缴纳房款y万元,请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若该家庭购买商品房的人均面积为50平方米,缴纳房款为y万元,且57<y≤60时,求m的取值范围.【解后感悟】本题是房款=房屋单价×购房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由于单价随人均面积而变化,所以用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来描述.同时建立不等式组求解,解答本题时求出函数解析式是关键.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有唯一公共点,若直线y=-x+b与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有2个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A.b>2 B.-2<b<2 C.b>2或b<-2 D.b<-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行于对角线BD 的直线l从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直线l与正方形没有交点为止.设直线l扫过正方形OBCD的面积为S,直线l运动的时间为t(秒),下列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3.已知抛物线y1=ax2+bx+c(a≠0)与x轴相交于点A,B(点A,B在原点O两侧),与y轴相交于点C,且点A,C在一次函数y2=43x+n的图象上,线段AB长为16,线段OC长为8,当y1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类型三由三角形的形状、关系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例3(·湖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y=kx(k>0)分别交反比例函数y=1x和y=9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于点A,B,过点B作BD⊥x轴于点D,交y=1x的图象于点C,连结AC.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k的值是________.【解后感悟】解题的关键是用k表示点A、B、C的坐标,再进行分类讨论.4.(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3),M为坐标轴上一点,且使得△MOA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A.4 B.5 C.6 D.8(2)(·北流模拟)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6,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要使△ABC和△QPA 全等,则AP=.(3)(·临淄模拟)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BC边上的动点,N在CD上,且CN=14CD ,若AB =1,设BM =x ,当x = 时,以A 、B 、M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N 、C 、M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类型四 由特殊四边形的形状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例4 (·鄂州模拟)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8cm ,AD =16cm ,BC =22cm ,∠ABC =90°,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Q 从点C 同时出发,以3cm /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2)当t 为何值时,以点P 、Q 与点A 、B 、C 、D 中的任意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3)四边形PBQD 是否能成为菱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Q 点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BQD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 的速度.【解后感悟】解本题的关键是用方程(组)的思想解决问题,涉及四边形的知识,同时也是存在性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及数形结合.5.(1)(·盐城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A(1,1),B(1,3),C(3,2),在直角坐标系中再找一个点D ,使这四个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D 点坐标为 .(2)(·江阴模拟)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BC =6cm ,射线AG ∥BC ,点E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G 以1cm /s 的速度运动,点F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2cm /s 的速度运动.如果点E 、F 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 ),当t = s 时,以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金华模拟)如图,B(6,4)在函数y =12x +1的图象上,A(5,2),点C 在x 轴上,点D 在函数y =12x +1上,以A 、B 、C 、D 四个点为顶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D 点的坐标 .(4)(·萧山模拟)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D 的坐标依次为(-1,0),(m ,n),(-1,10),(-7,p),且p ≤n.若以A 、B 、C 、D 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n 的值是 .类型五 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例5 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6cm ,射线PM 经过点O ,OP =10cm ,射线PN 与⊙O 相切于点Q.A 、B 两点同时从点P 出发,点A 以5cm /s 的速度沿射线PM 方向运动,点B 以4cm /s 的速度沿射线PN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求PQ 的长;(2)当t 为何值时,直线AB 与⊙O 相切?【解后感悟】本题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题目设置具有创新性.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直线与圆的两种情况位置关系,及其对应数量关系进行分析.6.(·泗洪模拟)如图,已知⊙P 的半径为2,圆心P 在抛物线y =12x 2-1上运动,当⊙P与x 轴相切时,圆心P 的坐标为 .【压轴把关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3,0),(0,6),动点P 从点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C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O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以CP ,CO 为邻边构造▱PCOD ,在线段OP 延长线上取点E ,使PE =AO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点C 运动到线段OB 的中点时,求t 的值及点E 的坐标; (2)当点C 在线段OB 上时,求证:四边形ADEC 为平行四边形;(3)在线段PE 上取点F ,使PF =1,过点F 作MN ⊥PE ,截取FM =2,FN =1,且点M ,N 分别在第一、四象限,在运动过程中,设▱PCOD 的面积为S.①当点M ,N 中,有一点落在四边形ADEC 的边上时,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的值; ②若点M ,N 中恰好只有一个点落在四边形ADEC 内部(不包括边界)时,直接写出S 的取值范围.【方法与对策】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对于第(3)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几种不同情况求解.①当点C在BO上时,第一种情况,当点M在CE边上时,由△EMF∽△ECO求解,第二种情况,当点N在DE边上时,由△EFN∽△EPD求解;【分类讨论应不重复、不遗漏】在△ABC中,P是AB上的动点(P异于A,B),过点P的一条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如图,∠A=36°,AB=AC,当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最多有________条.参考答案第36讲 分类讨论型问题【例题精析】例1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D =BC ,AD ∥BC ,∴∠AEB =∠CBE ,∵BE 平分∠ABC ,∴∠ABE =∠CBE ,∴∠AEB =∠ABE ,∴AB =AE ,①当AE =1cm 时,AB =1cm =CD ,AD =1cm +3cm =4cm =BC ,此时矩形的面积是1cm ×4cm =4cm 2;②当AE =3cm 时,AB =3cm =CD ,AD =4cm =BC ,此时矩形的面积是:3cm ×4cm =12cm 2;故选D .例2 (1)由题意,得三口之家应缴购房款为:0.3×90+0.5×30=42(万元); (2)由题意,得①当0≤x ≤30时,y =0.3×3x =0.9x ;②当30<x ≤m 时,y =0.9×30+0.5×3×(x -30)=1.5x -18;③当x >m 时,y =0.9×30+0.5×3(m -30)+0.7×3×(x -m)=2.1x -18-0.6m.∴y =⎩⎪⎨⎪⎧0.9x (0≤x ≤30)1.5x -18(30<x ≤m )2.1x -18-0.6m (x>m )(45≤m ≤60). (3)由题意,得①当50≤m ≤60时,y =1.5×50-18=57(舍).②当45≤m <50时,y =2.1×50-0.6m -18=87-0.6m.∵57<y ≤60,∴57<87-0.6m ≤60,∴45≤m <50.综合①②得45≤m <50.例3 ∵点B 是y =kx 和y =9x 的交点,y =kx =9x ,解得:x =3k ,y =3k ,∴点B 坐标为⎝⎛⎭⎫3k ,3k ,点A 是y =kx 和y =1x 的交点,y =kx =1x ,解得:x =1k ,y =k ,∴点A坐标为⎝⎛⎭⎫1k ,k ,∵BD ⊥x 轴,∴点C 横坐标为3k,纵坐标为13k=k3,∴点C 坐标为⎝ ⎛⎭⎪⎫3k ,k 3,∴BA ≠AC ,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①AB =BC ,则⎝⎛⎭⎫3k -1k 2+(3k -k )2=3k -k 3,解得:k =377;②AC =BC ,则⎝⎛⎭⎫3k -1k 2+⎝⎛⎭⎫k 3-k 2=3k -k 3,解得:k =155;故答案为k =377或155.例4 (1)∵∠ABC =90°,AP ∥BQ ,∴当AP =BQ 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由运动知,AP =t ,CQ =3t ,∴BQ =22-3t ,∴t =22-3t ,解得t =112.∴当t =112时,四边形ABQP成为矩形; (2)当P 、Q 两点与A 、B 两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就是(1)中的情形,此时t =112.当P 、Q 两点与C 、D 两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PD ∥QC ,∴当PD =QC 时,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此时,16-t =3t ,t =4;当P 、Q 两点与B 、D 两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同理,16-t =22-3t ,t =3;当P 、Q 两点与A 、C 两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同理,t =3t ,t =0,不符合题意;故当t =112或t =4或t =3时,以点P 、Q 与点A 、B 、C 、D 中的任意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理由如下:∵PD ∥BQ ,∴当PD =BQ =BP 时,四边形PBQD 能成为菱形.由PD =BQ ,得16-t =22-3t ,解得t =3,当t =3时,PD =BQ =13,AP =AD -PD =16-13=3.在Rt △ABP 中,AB =8,根据勾股定理得,BP =AB 2+AP 2=64+9=73≠13,∴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如果Q 点的速度改变为v cm /s 时,能够使四边形PBQD 在时刻t s 为菱形,由题意得,⎩⎨⎧16-t =22-vt ,16-t =64+t 2,解得⎩⎪⎨⎪⎧t =6,v =2.故点Q 的速度为2cm /s 时,能够使四边形PBQD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例5 (1)连结OQ ,∵PN 与⊙O 相切于点Q ,∴OQ ⊥PN ,即∠OQP =90°.∵OP =10,OQ =6,∴PQ =102-62=8(cm ). (2)过点O 作OC ⊥AB ,垂足为C.∵点A 的运动速度为5cm /s ,点B 的运动速度为4cm /s ,运动时间为t s ,∴PA =5t ,PB =4t.∵PO =10,PQ =8,∴PA PO =PB PQ =t2.∵∠P =∠P ,∴△PAB ∽△POQ ,∴∠PBA =∠PQO =90°.∵∠BQO =∠CBQ =∠OCB =90°,∴四边形OCBQ 为矩形,∴BQ =OC.∵⊙O 的半径为6,∴BQ =OC =6时,直线AB 与⊙O 相切.①当AB 运动到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BQ =PQ -PB =8-4t ,由BQ =6,得8-4t =6,t =0.5.②当AB 运动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BQ =PB -PQ =4t -8,由BQ =6,得4t -8=6,t =3.5.综上,当t =0.5s 或3.5s 时,直线AB 与⊙O 相切.【变式拓展】1.(1)0或-1 (2)4或2 (3)C 2.(1)C (2)D3.根据OC 长为8可得一次函数中的n 的值为8或-8.分类讨论:①n =8时,易得A(-6,0),如图1,∵抛物线经过点A 、C ,且与x 轴交点A 、B 在原点的两侧,∴抛物线开口向下,则a <0,∵AB =16,且A(-6,0),∴B(10,0),而A 、B 关于对称轴对称,∴对称轴为直线x =-6+102=2,要使y 1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a <0,∴x ≥2;②n =-8时,易得A(6,0),如图2,∵抛物线过A 、C 两点,且与x 轴交点A ,B 在原点两侧,∴抛物线开口向上,则a >0,∵AB =16,且A(6,0),∴B(-10,0),而A 、B 关于对称轴对称,∴对称轴为直线x =6-102=-2,要使y 1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且a >0,∴x ≤-2.4.(1)C (2)6或12 (3)12或455.(1)(3,0)或(-1,2)或(3,4) (2)2或6 (3)(2,2)或(-6,-2)或(10,6) (4)2,5,186.(6,2)或(-6,2)【热点题型】【分析与解】(1)∵OB =6,C 是OB 的中点,∴BC =12OB =3.∴2t =3,即t =32s .∴OE =32+3=92,E(92,0). (2)如图1,连结CD 交OP 于点G ,在▱PCOD 中,CG =DG ,OG =PG ,∵AO =PE ,∴AG =EG .∴四边形ADEC 是平行四边形. (3)①(Ⅰ)当点C 在线段BO 上时,第一种情况:如图2,当点M 在CE 边上时,∵MF ∥OC ,∴△EMF ∽△ECO.∴MFCO=EF EO ,即26-2t =23+t,解得t =1.第二种情况:如图3,当点N 在DE 边时,∵NF ∥PD ,∴△EFN ∽△EPD.∴FN PD =EF EP 即16-2t =23,解得t =94.(Ⅱ)当点C 在BO 的延长线上时,第一种情况:如图4,当点M 在DE 边上时,∵MF ∥PD ,∴EMF ∽△EDP.∴MF DP =EF EP 即22t -6=23,解得t =92.第二种情况:如图5,当点N 在CE 边上时,∵NF ∥OC ,∴△EFN ∽△EOC.∴FN OC =EF EO 即12t -6=23+t ,解得t =5.综上所述,所有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1,94,92,5.②278<S ≤92或272<S ≤20.【错误警示】当PD∥BC时,△APD∽△ABC,当PE∥AC时,△BPE∽△BAC,连结PC,∵∠A=36°,AB=AC,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AP=PC,∠ABC=∠ACB =72°,∴∠ACP=∠PAC=36°,∴∠PCB=36°,∴∠B=∠B,∠PCB=∠A,∴△CPB ∽△ACB,故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最多有3条.故答案为:3.。

中考数学题型归类总结讲课文档

中考数学题型归类总结讲课文档
本文档对中考数学题型进行了全面的归类总结。首先,介绍了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大题,详细列举了各题型涉及的知识点,如相反数、绝对值、幂的运算等。接着,讲解了直接计算法、排除法和特殊值法等解题方法,这些方法在解题过程中非常实用。通过具体例题,如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求解、多项式因式分解的选择题等,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解题方法。此外,还提供了练习题,帮助固所学知识。总之,本文档为中考数学备考提供了宝贵的题型归纳和解题技巧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题型整编【知识整合创新】整体感悟:分类讨论问题是创新性问题之一,此类题综合性强,难题较大,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多以压轴题出现,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选拔性。

目前,中考试卷中,觉见的需分类讨论的知识点有三大类:1.代数类:代数有绝对值、方程及根的定义,函数的定义以及点(坐标未给定)所在象限等.2.几何类:几何有各种图形的位置关系,未明确对应关系的全等或相似的可能对应情况等.3.综合类:代数与几何类分类情况的综合运用.特例探究:以性质、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为标准分类的题型.中考高分解密:题型1.考查数学概念及定义的分类规律提示:熟练掌握数学中的概念及定义,其中以绝对值、方程及根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尤为重要,必须明确讨论对象及原因,进而确定其存在的条件和标准。

考题1.求函数251()(3)22y k x k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 名师点拔:二次项系数中含有参数k ,此函数可能是二次函数,也可能是一次函数,故应对52k -分类讨论.解:(1)当502k -=时,即52k =时,此函数为1122y x =-+,故其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1,0) (2)当55022k k -≠≠,即时,此函数为二次函数,2251(3)4()(2)22k k k ∆=--⨯-⨯=-.①当2k =时,Δ=0.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只有一个.212110,122x x x x -+===,交点坐标为(1,0)②当2k ≠时,Δ>0,函数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1(1,0)(,0)52k-和. 综合所述:当52k =或2k =时,函数图像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1,0);当52k ≠且2k ≠时,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两个不同交点1(1,0),(,0)52k -. 变式思考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4)(4)0kx k x k +++-=(1)若方程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2)若等腰三角形ABC 的边长a=3,另两边b 和c 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ΔABC 的周长.易误点睛:根据方程定义确定方程到底是一次方程还是二次方程,同时应注意的是第(2)问中并无说明哪两边是ΔABC 的腰,故应考虑其所有可能情况.题型2:考查字母的取值情况或范围的分类.规律提示:此类问题通常在函数中体现颇多,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分类,解题中应十分注意性质、定理的使用条件及范围.考题2.(2004,河南)如图(1)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顶点A 的坐标是(0,2)一次函数y x t =+的图像l 随t 的不同取值变化时,位于l 的右下方由l 和正方形的边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 (阴影部分).(1)当t 取何值时,S =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图2),画出S 与t 的函数图像.名师点拔:设l 与正方形ABCD 的交点为M ,N ,易知ΔDMN 是等腰Rt Δ,只有当MD =2时,1MDN S ∆=,那么3ABCD MDN S S S =-=W V ,此时求得42t =-,第(2)问中,随着t 的变化,S 的表达式发生变化,因而须分类讨论t 在不同取值时S 的表达式,进而作出图像.解:(1)设l 与正方形ABCD 的交点为M ,N ,∵l 的解析式y x t =+,在x 轴,y 轴上所截线段相等.∴ΔDMN 为等腰Rt ΔDMN∵S =3,∴2231DMN ABCD S S S ∆=-=⨯-=又∵21122DMN S MD ND ND ∆=⋅= ∴MD =ND =2,∴ON =OD -DM =4-2,即D 点的坐标为(0,4-2)∴42t =-,即当42t =-时,S =3.(2)∵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M 的坐标为(0,)t∴当0≤t <2时,21122S B B t =M ⋅N = 当2≤t <4时,21(4)42ABCD DMN S S S t ∆=-=--+ 当t ≥4时,S =4根据以上解析式,作图如下图(图2) 变式思考2 (2004 资阳)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4AD cm =,∠A =60°,BD ⊥AD ,一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A B C →→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 作直线PM ,使PM ⊥AD.(1)当点P 运动2秒时,设直线PM 与AD 相交于点E ,求△APE的面积;(2)当点P 运动2秒时,另一动点Q 也从A 出发沿A B C→→的路线运动,且在AB 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匀速运动,在BC 上以每秒2cm 的速度匀速运动.过Q 作直线QN ,使QN//PM.设点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10),直线PM 与QN 截平行四边形ABCD 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cm 2.①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②(附加题)求S 的最大值.易误点睛:讨论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此类题应十分注意变量的取值须符合题意,逐层分析.题型3.考查图形的位置关系或形状的分类.规律提示:熟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腰与角以及圆的对称性,根据图形的特殊性质,找准讨论对象,逐一解决.考题3.(2004 上海)在ΔABC 中,∠BAC =90°,AB =AC =22,圆A 的半径为1,如图所示,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和C 不重合),设BO =x ,Δ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 ,求当圆O与圆A 相切时ΔAOC 的面积.名师点拔:(1)过点A 作AD ⊥BC 于D 点 ∵AB =AC =22∴AD =AB sin 45⋅︒=2图(2)445AB BC Sin ==︒ ∴OC=BC -BO=4-x ,故ΔAOC 的面积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12y OC AD =⋅即1(4)242y x x =-⨯=- (2)由于圆与圆相切有两种情况:外切和内切,故解题中须分类讨论.解:(1)过点A 作AD ⊥BC 于点D.∵∠BAC=90° AB=AC=22 ∴BC=4 AD =12BC =2 ∴112(4)422AOC S OC AD x x ∆=⋅=⨯⨯-=- 即4(04)y x x =-+<<(2)当点O 与点D 重合时,圆O 与圆A 相交,不合题意;当点O 与点D 不重合时,在Rt ΔAOD 中,222224248AO AD OD x x x =+=+-=-+∵⊙A 的半径为1,⊙O 的半径为x∴①当⊙A 与⊙O 外切时 22(1)48x x x +=-+ 解得76x =此时,ΔAOC 的面积717466y =-= ②当⊙A 与⊙O 内切时,22(1)48x x x +=-+ 解得72x =此时ΔAOC 的面积71422y =-= ∴当⊙A 与⊙O 相切时,ΔAOC 的面积为17162或. 变式思考3(2003 南京)如图,直线44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1)求M ,N 两点的坐标;(2)如果点P 在坐标轴上,以点P 为圆心,125为半径的圆与直线443y x =-+相切,求点P 的坐标. 易误点睛:本题是一道函数与圆的综合题,注意第(2)小问涉及到分类讨论,与直线相切时的情况,本题可分为两大类,四小类,切勿漏掉,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把握标准,正确的分类.题型4.考查图形的对应关系可能情况的分类规律提示:图形的对应关系多涉及到三角形的全等或相似问题,对其中可能出现的有关角、边的可能对应情况加以分类讨论.考题4(2004 福州)如图所示,抛物线2()y x m =--的顶点为A ,直线:33l y x m =-与y 轴的交点为B ,其中m >0. (1)写出抛物线对称轴及顶点A 的坐标 (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2)证明点A 在直线l 上,并求∠OAB 的度数.(3)动点Q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则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以P 、Q 、A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 全等?若存在,求出m 的值,并写出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名师点拨:(1)对称轴x m =,顶点A (m,0)(2)把x =m 代入33y x m =-得330y m m =-= ∴点A (m,0)在直线l 上,直线l 与y 轴相交,则B 点的横坐标为:3y m =-;B 点坐标为(0,3)m -,由三角函数知识可得:3tan 3OB m OAB OA m∠=== 即∠OAB =60° (3)因为全等的对应关系,因而需进行分类论,找准对应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解:(1)对称轴为直线x m =,顶点A (m ,0)(2)把x m =代入函数33330y x m y m m =-=-=得∴点A (m,0)在直线l 上.当x=0时,3y m =-∴3(0,3),tan 3m B m OAB m-∠== ∴∠OAB=60°(3)如图,以P 、Q 、A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ΔOAB 全等,共有以下4种情况: ①1111190,3,PQ A PQ m Q A m ∠=︒== ∴1P 点的坐标为(3,)m m m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23,0m m m -=-> ∴13m = ∴1131(,)33P --②22290,B P Q A P ∠=︒点与点重合 ∴2,0m m =->∴m =∴2(0,3)P -③3333390,,Q P A Q P m P A ∠=︒= ∴3P 点的坐标为3(,)2m m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233,024m m m -=-> ∴2m = ∴3(23)P -④4444490,,Q P A Q P P A m ∠=︒= ∴4P 点的坐标为1(,)2m m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213,024m m m -=-> ∴23m = ∴41)3P - 分析可知,1234,,,P P P P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均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P 点分别为1111)3333----;(0,3),3)-,(23)-,(23)+-.变式思考4(2003宁波)已知抛物线22ax bx c ++y =的顶点坐标为(4,-1)与y 轴交于点C (0,3),O 是原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此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A 、B (A 在B 的左边),问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1P ,使以O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ΔAO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易误点睛: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对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性质烂熟于心,对两三角形的对应角(或边)进行分类讨论,逐步找到符合题意的结论. 中 考 零 距 离一、选择题1.若m 为实数,则点P (m -2,m+2)不可能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相交两圆公共弦长为6,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则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 )A .1B .2或6C .7D .1或73.(2004,河南)如果关于x 的方程210x mx ++=的两个根的差为1,那么m 等于( )A .2±B .C .D .4.平面上A 、B 两点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是22则线段AB 的中点C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A .2BC .2D .不能确定5.已知22(3)49x m x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A .-3B .10C .-4D .10或-4二、填空题6.已知AB 是⊙O 的直径,AC 、AD 是弦,且AB =2,AC ,AD =1,则∠CAD =_______.7.已知AB 、CD 是⊙O 的两条平行线,AB =12,CD =16,⊙O 的直径为20,则AB 与CD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8.方程560x x x ⋅-+=的最大根与最小根的积为______.9.(2004 上海)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____.10.(2004 沈阳)已知ΔABC 中,∠C =90°,AC =3,BC =4,分别以A 和C 为圆心作⊙A 和⊙C ,且⊙C 与直线AB 不相交,⊙A 与⊙C 相切,设⊙A 的半径为r ,那么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1.已知2225,7x y x y +=+=,则x y -的值等于_______.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0),(4,0),(3,2),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第_____象限.三、解答题13.(2004 广东)已知实数a ,b 分别满足221122,22,a a b b a b+=+=+求的值. 14.(2004 黑龙江)在劳技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在一张长为17cm ,宽16cm 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cm 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长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长方形上的边上)请你帮助同学们计算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15.(2004 芜湖)在钝角△ABC 中,AD ⊥BC ,垂足为D 点,且Ad 与DC 的长度为27120x x -+=方程的两个根,⊙O 是△ABC 的外接圆,如果BD 长为(0)a a >.求△ABC 的外接圆⊙O 的面积.16.(2003 烟台)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以A (-1,-1),B (1,-1),C(1,1),D (-1,1)为顶点的正方形,设正方形在直线y =x 上方及直线y=-x+2a 上方部分的面积为S ,(1)求12a =时,S 的值.(2)a 在实数范围内变化时,求S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17.(2004 黄冈)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坐标原点,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5,0),B (0,4),C (-1,0),点M 和点N 在x 轴上,(点M 在点N 的左边)点N 在原点的右边,作MP ⊥BN ,垂足为P (点P 在线段BN 上,且点P 与点B 不重合)直线MP 与y 轴交于点G ,MG =BN.(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M 的坐标.(3)设ON =t ,△MOG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4)过点B 作直线BK 平行于x 轴,在直线BK 上是否存在点R ,使△ORA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思考答案1.解:(1)∵方程有实数根.∴①当k =0时,原方程变为1840,2x x -==,方程有实数根. ②当0k ≠时,24(4)4(4)k k k ∆=+--≥0,解之得43-k ≥,∴403k k -≠≥且 故k 的取值范围是43-k ≥. (2)①若b=c ,则24(4)4(4)0k k k ∆=+--=,解得43k =-,此时方程的根为b =c =2,又∵a =3,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2237ABC C a b c ∆=++=++=②若a=b 或a=c ,则92(4)3(4)0k k k ++⨯+-=,∴54k =-,此时方程另一根为:7755c b ==或,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7373355ABC C a b c ∆=++=++=. 2.(1)当点P 运动2秒时,AP =2cm ,由∠A =60°,知AE =1,PE =3.∴32APE S ∆=.(2)①(i )当0≤t ≤6时,点P 与点Q 都在AB 上运动,设PM 与AD 交于点G ,QN 与AD 交于点F ,则AQ =t ,AF =2t ,QF=2,AP =t+2,AG =1+2t ,PG2. ∴此时两平行线截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2S =+. (ii )当6≤t ≤8时,点P 在BC 上运动,点Q 仍在AB 上运动,设PM 与DC 交于点G ,QN 与AD 交于点F ,则AQ =t ,AF =2t ,DF =4-2t ,QF,BP =t -6, CP =10-t ,PG =(10-t而BD=ABCD的面积为2S =+(iii )当8≤t ≤10时,点P 和点Q 都在BC 上运动,设PM 与DC 交于点G ,QN 与DC 交于点F ,则CQ =20-2t ,OF =(20-2t ),CP =10-t ,PG =(10-t∴此时两平行线截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8S =-. 故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22+t 6)S =t 8)t -t 10)8⎪⎪⎪⎨⎪⎪⎪⎪⎩≤≤≤≤≤≤ ②(附加题)当0≤t ≤6时,S当6≤t ≤8时,S的最大值为当8≤t ≤10时,S的最大值为所以当t =8时,S有最大值为3.解:(1)当x =0时,y =4. 当y =0时,4403x -+=,∴x =3. ∴M (3,0),N (0,4) (2)①当1P 点在y 轴上,并且在N 点的下方时,设⊙1P 与直线443y x =-+相切于点A ,连接1P A ,则1P A ⊥MN. ∴∠1P AN =∠MON =90°,∵∠1P NA=∠MNO ,∴△1P AN ∽△MON ,∴11P A P N MO MN = 在Rt △OMN 中,OM =3,ON =4,∴MN =5. 又∵1125P A =,∴14P A =,∴1P 点坐标是(0,0) ②2P 点在x 轴上,并且在M 点的左侧时,同理可得2P 点坐标是(0,0) ③当3P 在x 轴上,并且在M 点的右侧时,设⊙3P 与直线443y x =-+相切于点B ,连接3P B ,则3P B MN ⊥ ∴OA//3P B . ∵OA =3P B ,∴33P M OM ==.∴36OP =,∴3P 点坐标是(6,0)④当4P 点在y 轴上,并且在点N 上方时,同理可得44P N ON ==.∴48OP =. ∴4P 点坐标是(0,8)综上,P 点坐标是(0,0),(6,0),(0,8).4.解:(1)可设2(4)1y a x =--. ∵交y 轴于点C (0,3),∴3=16a -1,∴14a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4)14y x =--,即21234y x x+=-. (2)存在当y =0时,则21(4)104x --=,∴122, 6.x x ==∴A (2,0),B (6,0). 设P (0,m ),则OP =m . 在△AOC 与△BOP 中,①若∠OCA =∠OBP ,则△BOP ∽△COA ,∴OB OP OC OA =. OP =6243⨯=,∴4m =±. ②若∠OCA =∠OPB ,则△BOP ∽△AOC ,∴OP OB OC OA =.6392OP ⨯==,∴9m =±. ∴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 ,其坐标为(0,4)、(0,-4)、(0,9)或(0,-9)中考零距离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C 4.C 5.D二、填空题6.15°或105° 7.14或2 8.3 9.4或5 10.327r <33<r 55≤或≤11.1± 12.三三、解答题程13.解:若a b ≠,则可知,a b 为方程2220x x +-=的两实数根,由韦达定理得a+b =-2,ab =-2. ∴11212a b a b ab +-+===- 若a b =,则解关于a ,b 的方程分别得1313a b a b ==-+==--或113113a b+=+-或. 14.解:分三种情况计算:(1)当AE =AF =10cm 时,(如图1),2150()2AEF S AE AF cm ∆=⋅= (2)当AE =EF =10cm 时(如图2),2228()140()2AEF BF EF EB cm S AE BF cm ∆=-==⋅= (3)当AE =EF =10cm 时(如图3),2251()DF EF ED cm =-=21551()2AEF S AE DF cm ∆=⋅=. 15.解:∵AD 与DC 的长度为27120x x -+=的两根 ∴有两种情况①AD =3,DC =4 ②AD =4,DC =3由勾股定理:求得AC =5,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点,第15题图连接BE ∴∠ABE =90° 又∵∠E =∠C∴△ABE ∽△ADC , ∴AB AE AB AE AC AD AC AD =⇒=⋅ 16.解:(1)当12a =时,如图1,直线1y x y x ==-+与的交点是11(,)22E∴1111224S =⨯⨯=(2)①当1a <-时,如图2,△ADC 的面积就是S ,∴12222S =⨯⨯=②当-1≤a <0时,如图3,直线2y x y x a ==-+与的交点是E (a ,a )∴EG =(1-a )=1+a AF =2(1+a )212(1)2(1)22(1)ADC AEFS S S a a a ∆∆=-=-+⨯+=-+∴③当0≤a <1时,如图4,直线2y x y x a ==-+与的交点是E (a ,a )∴EG =1-a CF =2(1-a )∴21(1)2(1)(1)2CEF S S a a a ∆==-⨯-=- ④当a ≥1时,如图5,S =0∴S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为222(a <1)2(1+a)1a <0S =(1a)0a 10a 1⎧⎪⎪⎨⎪⎪⎩ -- (-≤)- (≤<) (≥)17.(1)设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0)y ax bx c a =++≠.由题意,得:255004a b c a b c c ++=⎧⎪-+=⎨⎪=⎩ 解得:451654a b c ⎧=-⎪⎪⎪=⎨⎪=⎪⎪⎩∴所求的解析式为2416455y x x =-++.(2)依题意,分两种情况:①当点M 在原点的左边(如图1)时,在Rt △BON 中,∠1+∠3=90°∵MP ⊥BN ,∴∠2+∠3=90°在Rt △BON 和Rt △MOG 中,12BON MOGBN MG∠=∠⎧⎪∠=∠⎨⎪=⎩∴Rt △BON ≌Rt △MOG . ∴OM =OB =4∴M 点坐标为(-4,0)②当点M 在原点的右边(如图2)时,同理可证:OM =OB =4. 此时M 点的坐标为(4,0)∴M 点的坐标为(-4,0)或(-4,0)(3)图1中,Rt △BON ≌Rt △MOG . ∴OG =ON =t. ∴S =114222OM OG t t ⋅=⋅⋅=(其中0<t <4)图2中,同理可得S =2t ,其中t >4.∴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S =2t.t 的取值范围为t >0且t ≠4.(4)存在点R ,使△ORA 为等腰三角形.其坐标为:123455(3,4),(3,4),(2,4),(,4),(8,4)2R R R R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