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0393741014791711cc791782.png)
1.新闻记者:广义上泛指新闻从业人员,如记者、编辑、评论员;狭义上专指从事采访报道的职业记者。
2.第一张中文近代化报纸《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创办人是马礼逊,主编是米伶。
3.中国记者采访活动在辛亥革命后真正得以发展。
4.邵飘萍其主题思想倾向进步革命,曾披露段祺瑞政府卖国罪行,赞颂十月革命,拥护三大政策,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
最早把袁世凯卖国消息通报国内。
5.采访活动共同特征普遍性:[采访使命、采访视野、采访认知](记者采访认识路线应该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先有采访,后有报道)特殊性:【采访目的(传播信息、交流社会、沟通社会)、采访方法(访问、观察、体验、研究资料)、采访实效、采访任务(采访公开报道的新闻、采写内参、建立信息网络)】采访工序。
6.集体协同工作方式对电视记着提出的特别要求:1.要坚守好自己的位置2.记着还要熟知其他人的位置3要有协作精神,有全局观念7.采摄分工指由采摄合一过渡到采摄分家。
8.新闻线索: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
9.新闻线索来源: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决议、指示和领导人的讲话;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报纸、通讯社、广播、杂志的报道;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记者日常观察;记者的信息网络。
10.采访战略部署的具体着眼点:全面准备,确定准点,研究背景,拟定方案11.全面准备:理论准备、政策准备、情况准备、知识准备、心理准备、事务准备。
12.辅助公式GOSS:目标、障碍、解决、开始13.口头访问:以交谈或问答方式获得新闻事实的采访基本方法之一。
14.访问是记者获取事实的主要途径15.访问步骤采访目的越明确,采访就越容易成功;研究背景资料;请求采访约见;拟定初步的计划;会见采访对象及打开局面;开始正式采访;建立和睦的关系;适时提出尖锐的问题;恢复和睦的关系;结束采访16.观察采访:记者亲临新闻事实的现场,通过眼睛观察事件的发展进程,事件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事件引起的结果,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fce4226453610661ed9f4f0.png)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简答:1 解说词的作用?2 专访的类型与要求?3广播采访和电视采访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4 什么是国际政要的采访?5观察采访的形态?1 解说词的作用?解说词作为一种文字语言,必须与画面语言有机配合,即为“观看”而写作。
应从具体的事物逐步写到抽象的概念,用解说词点化细节。
在与电视剪辑的配合下,解说词的写作是在技巧转场完成之后根据画面的需要做进一步的加工。
但明显的过渡和特技转场可以不用解说。
2 专访的类型与要求?1 不同人物的专访2 不同题目的专访基本要求:掌握人物专访的技巧,获得人物专访的能力。
能针对不同人物与不同题目和角度进行采访设计,并能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做好人物专访,展现人物个性。
3广播采访和电视采访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采访活动的历史演变1 近代记者的采访活动2 现代记者的采访活动3 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广播采访的兴起1 起步阶段2 快速发展阶段电视采访的拓展1 划时代的突破2决定性的变革3 创造性的开拓4 什么是国际政要的采访?国际政要的采访是让记者产生报道激情的采访活动,采访预约有着自己的一套程序,一种是现场决定,一种是通过官方途径,一种是通过新闻发言人联系。
5观察采访的形态?1 采访中要适时提出一定比例的尖锐问题,关键是要在采访结束前处理好和睦关系的恢复。
2 观察是采访顺利进行的前提,对细节的把握和对采访对象情绪的控制至关重要。
基本内容:此部分涉及到对于访问及观察的分别研究。
访问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手段,观察是将采访更形象化,更生动的一个必要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会学习到访问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如何约见,如何更好地提问,达到记者的目的等知识。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3aedfcc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e.png)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一种很重要的传媒方式,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同的采访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采访者更好地发掘新闻价值,切实地传递新闻内容,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需要拥有丰富的采访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采访前期准备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之前,完善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采访对象的身份、职业和工作背景等信息。
其次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录音笔和摄像机等工具。
对于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采访,还需要进行相关学习和了解,以更好的理解和理解采访对象所表达的意思。
二、采访技巧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需要充分运用各种采访技巧,以取得更多的新闻素材。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采访技巧:1.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可以激发采访对象的思考和创意,使其更容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开放式问题还可以开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交流,达到更深入的了解。
2.倾听。
采访者需要深入倾听采访对象的讲述,并适当地引导他们,以避免话题跑题,或不利于新闻的取材。
3.切换角度。
采访者需要灵活地切换自己的角度,以更准确地挖掘新闻素材。
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可以协助解决同一事件的不同方面。
4.提问技巧。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需要运用适当的提问技巧,以吸引采访对象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意。
适当的表情和语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采访效果。
三、写作技巧采访获取到素材后,采访者需要根据所采访的内容编写新闻稿。
写作技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1.新闻价值。
采访得到的素材要有新闻价值才可以成为新闻。
在写作中要注意挖掘新闻内容,以更客观、准确地呈现报道新闻。
2.结构清晰。
新闻稿应该有清晰的结构,简明扼要地叙述所新闻的要点。
一个好的新闻稿应该具有: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等必要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08ab85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7.png)
新闻记者概念书上有,自己找试述广播电视采访的共性与个性书上有,自己找广播电视采访策划是围绕确定什么选题以及如何采访报道所进行的多维性思维活动。
为了使采访工作进行的顺利,他主张记者必须首先搞清楚自己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他的作用能正当的发挥到什么程度。
记者发挥的作用——怎样才能客观、公正、准确、真实的向公众报道事实怎样报道事实——取决于记者怎样采访,怎样将事实挖掘出来怎样采访——往往要根据事先的周密策划来进行采访策划的分类宏观策划:即整体策划,包括电视媒介的定位策划,办台思路及媒体发展目标策划中观策划:也叫部分策划,如频道的设立、内容的选择、风格的确立微观策划:涉及报道题材、报道主题、报道规格、报道方法、报道步骤的确立和安排什么是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报道思想主要是解决应该报道什么,不应该报道什么,应该怎样报道,不应该怎样报道等问题。
它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工作重心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它贯穿于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指导着采访、写作、编辑、播发等中个环节。
很长时间以来,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已经很少再被人们提起了。
许多报刊更加注重新闻的信息量,更加注重新闻的可读性、服务性,而往往忽视了思想性这个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报刊上媚俗的、庸俗的甚至是极其错误的报道充斥其中,严重地影响了读者的视听,给人以错误的引导。
如何获取新闻线索概念: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新闻线索的来源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决议、指示和领导人讲话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报纸、通讯社、广播、杂志的报道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记者的日常观察记者的信息网络动态新闻采访的一般特征采访以片段插入形式结构全篇报道中的大多数采访插入只有一个片段采访形式以快速简短为主采访人的角色主要由主持人和记者担当采访的地点大多在演播室以外采访背景主要是街上、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办公室、家庭户外自然环境试述新闻永远是“人”的新闻没有标准答案自己用心总结采访前准备1、策划报道,确定采访目的。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ba693c6c647d27284a73512d.png)
• 一是与旁观式一样,没有出现记者形象,突出了被采访对象,避免了 喧宾夺主。
(4)记者存在方式的选择
一般在消息类新闻中,现场 感较强的或有记者的调查、议论 和说明的,可以出现记者的声音 或形象,否则可以不出;一些软 新闻,俗称特写,由于开头很别 致、俏皮,当然记者可以出现; 新闻中有答问者答问形态的,记 者并不一定出现,因为提问的镜 头和声音可以删去。由于新闻很 短,时间有限,记者能不出现就 不出现,省些时间充实新闻内容 更好。
(三)采访安排策划
1.了解背景与准备问题 •(1)了解所要采访的事件。记者要在采访前通过资料研究对自己所报 道的事实有一个基本了解,包括事实发生的背景。要了解相关报道的情 况,衡量自己掌握的信息,从而明确采访中需要获得哪些信息以及如何 利用已有的信息。
•(2)了解所要采访的人物。了解采访对象,首先要掌握他的基本情况, 如姓名、年龄、性别、单位、职称、研究方向以及在所属领域的地位等 等;第二步就是对于采访对象的深入认识,对于这个人的个性特征的了 解。
(一)报道主题与采访角度
1、主题的涵义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所体现的观点和态度,是记者
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 具有的新闻价值的体现。
2、新闻主题的形成 一是采访前期对于新闻主题的考虑; 二是采访进程中对于新闻主题的验证; 三是采访后期对于新闻主题的深化。
3、报道角度的选择
4、采访的框架思维
这种长期形成的报道框架的优点是,采访比较及时、准确、全面, 不会出现差错,缺点是,一旦形成了框架,节目容易进入一种千篇一律 的套路,不容易创新。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二章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二章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3182e4ef78a6529657d532d.png)
• 真实是新闻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如果新闻舍弃了真实, 那么它与谎言无异。
二、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 特征,是基于广播电视媒介 载体的独特性。
(一)采访主体身份特定
第二章 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
广播电视媒体的记者要做好报道,就必须充分认 识和把握好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征,运用广播 电视语言的独特优势,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一、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
• 著名记者艾丰早在80年 代就指出:“新闻采访是一 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 它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 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 研究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 会活动。
在电视上通常见到的有电话采访(时空连线)、热线 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甚至把报纸内容、新闻更注重事实现场和采访过程的直观呈现, 现场特写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手段,因此,广播电视采访 的思维特征具有突出的形象直观性,其思想的理性暗含于直 观的事实呈现中。
(五)采访手段多样综合
广播电视新闻所依赖的声音素材和声像素材依赖于专门 的录音和录像设备,因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不可能像报纸新 闻采访那样只需用眼睛观察、用嘴巴提问、用耳朵倾听、用 纸笔记录,它们除了这些采访手段外,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 们必须使用电子采录设备。
(三)采访过程纪实传真
与报纸采访不同,广播电视采 访往往要记录采访过程的同期声。 广播新闻采访对采访过程的声音记 录包括对记者采访过程的现场介绍 和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的内容;而 电视新闻采访对采访过程的声画记 录则包括记者在事实现场的举止和 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的内容。从一 定意义上说,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 对记者采访过程的纪实传真。对 “没有现场就没有新闻”的电视采 访来说,这一特征更为突出。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6f472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9.png)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提纲一、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原则1.客观公正:新闻采访与写作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报道事实,不曲解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事件的影响。
2.准确及时:新闻采访与写作要追求准确及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传递给读者。
3.简明扼要:新闻采访与写作要以简明扼要为原则,用简洁明了、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事件的要点和关键信息。
4.独立自主:新闻采访与写作要独立自主,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或个人利益的干扰和影响。
5.尊重个人隐私:新闻采访与写作应尊重个人隐私权,不侵犯被采访者的合法权益。
二、新闻采访的步骤与技巧1.背景调查:在采访前进行背景调查,了解相关事件的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采访。
2.制定采访计划:根据背景调查结果,制定采访计划,明确采访的目的、对象和问题。
4.采访技巧:-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引导被采访者进行自由陈述,以获取详细信息。
-追问问题:针对被采访者的回答,及时追问细节并深入了解。
-听取意见:给予被采访者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要强行引导。
5.采访记录:采访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记录下重要的事实和观点。
6.公开透明:在采访过程中,要向被采访者说明采访的目的和使用采访结果的用途。
三、新闻写作的要点与技巧1.标题醒目:新闻报道的标题应醒目、简洁,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准确概括新闻事件的要点。
2.“倒金字塔”结构:新闻写作中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先交代事件的主要情节和要点,再逐渐展开细节,最后给出背景信息。
3.清晰简练:新闻报道要言之凿凿,不作不必要的赘述,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保持语言简洁明了。
4.引用权威人士:报道中可以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意见,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5.图文并茂:在报道中适当添加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元素,以增加视觉冲击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度。
6.校对核实:新闻报道在发布之前要进行校对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伦理问题1.尊重被采访者:采访者应尊重被采访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隐私权。
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读后感
![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e0b1c7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0.png)
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读后感朋友!今天咱就唠唠我最近读的一本书,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
哎呀,一提到这个,我的脑袋里就冒出了一大堆有趣的细节。
我第一次意识到广播电视的魅力,是在我还小的时候。
我们村有个广播播音员,声音那叫一个磁性,每到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把收音机调到他的频道。
我当时就想,这广播怎么就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坐在那儿听呢?嗯,就像那身着西装的魔术师,用声音编织了一场场听觉盛宴,吸引着所有人。
你知道吗,广播这玩意儿,其实可不简单。
看似一个小小的话筒,能传递的可不仅仅是声音,而是一种无形的牵绊,让分隔千里的听众们无形中建立起了连接。
我有一次试着去模仿那些专业的播音,用“嗨,大家好”开场,结果家里人笑得直不起腰,调侃我这嗓音还得练练。
我当时那个囧啊,耳朵都快烧起来了。
不过呢,这书可是打开了我对广播电视采访的另一扇门。
书里提到,好的采访就像探险,一次次面对未知,挖掘出隐藏在平凡背后的故事。
这让我想起那些个著名记者,无论风吹雨打,总是坚守在第一线,为的就是那一份真实。
要是能亲自采访一次,我估计得兴奋得睡不着觉。
在我们这行啊,很注重如何用语言去捕捉瞬间的灵动。
书里说,文字如同画笔,广播如同调色板,而记者就是那位执笔的画家。
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捧着书想,这得多厉害,才能把看似简单的声音与画面编织得如此生动?我刚开始写读后感那会啊,也是一头雾水。
就像面对一副精美画作,不知道从哪儿切入。
我努力想把广播电视的点点滴滴全部写出来,可最终发现,“拥抱当下”才是关键。
就像欣赏一段广播,在享受它的同时,太过分析反而失了味道。
如今的广播电视节目啊,琳琅满目。
有的节目采访嘉宾阵仗大得吓人,我就在想,这是为了博眼球还是为了传递真知呢?唉,现在的节目为了收视率可是什么新花样都想得出来。
不过,也有那种用心制作的节目,就像书中提到的经典案例,才是真正的精彩。
我还听说啊,有些节目能把访谈做到炉火纯青,轻松穿梭于严肃与幽默之间。
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读后感
![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6f0416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7.png)
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读后感篇一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读后感嘿,朋友们!读完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这书,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我原本以为,这采访写作嘛,不就是找个人,问几个问题,然后把回答写下来就完事儿了?但读了之后才发现,哎呦喂,这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比如说采访吧,也许你觉得就是和人聊聊天,可实际上呢?得提前做足功课,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方方面面,要不然一开口就闹笑话。
而且采访过程中,还得时刻注意对方的表情、语气,捕捉那些可能一闪而过的重要信息。
我就在想,这得有多强的观察力和反应力啊?再说说写作,以前我觉得只要文笔好就行,现在才明白,结构、逻辑、语言风格,哪一样都不能马虎。
可能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写得特别牛,可读者却不买账,这得多郁闷啊!就拿写新闻来说,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可不能啰嗦半天说不到点子上。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些新闻报道,啰里啰嗦一大堆,看得我云里雾里的,我当时还吐槽呢,现在想想,说不定写的人自己都没搞清楚重点。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感觉这采访写作挺难的,但也不是没有乐趣。
想象一下,通过自己的采访和写作,能让大家了解到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者能给人带来一些启发,那得多有成就感啊!我觉得吧,以后我要是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谁怕谁呀?说不定我还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呢!你们说是不是?篇二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这本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的书,我真是感慨万千啊!你说这广播电视采访,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其实啊,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我以前觉得,不就是拿着话筒问问题嘛,能有多难?可现在我知道了,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就比如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那得像侦探一样,把被采访者的底儿都给摸清楚。
我就在想,这要是没准备好,上去就问,不得被人家怼回来呀?还有啊,采访的时候,得会引导话题,不然冷场了多尴尬。
也许有人觉得,这有啥难的,不就是说说话嘛,可真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紧张得舌头都打结了。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课件第二编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课件第二编](https://img.taocdn.com/s3/m/9e06c2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3.png)
汇报人:2023-11-19•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目录•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01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具有求新性、求真性、求快性和求近性四个特点。
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的作用新闻采访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采访前的准备提问技巧倾听技巧观察技巧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确定采访目的和主题联系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整理和分析素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流程和规范02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01020304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注重细节描写遵循新闻结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信息不准确缺乏深度和广度缺乏客观性030201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常见问题与对策0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职责要求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与要求技巧方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和方法加强新闻核实,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对策问题04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新闻播音与主持的基本职责与要求准确无误流畅自然形象得体权威可信互动技巧在直播过程中,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需要善于与观众进行互动,及时回答观众的问题,同时需要注意互动的方式和语言,以维护良好的播音形象。
备稿技巧在播音前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新闻稿件的内容和背景,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标注,以便在播音时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
用声技巧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声音应该清晰、饱满、有力度,需要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和情感表达需要调整语调和语速。
态势技巧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身体姿态应该端正、自然、大方,表情需要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进行变化,以增强表达效果。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的技巧和方法语言不规范内容不准确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的常见问题与对策WATCHING。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重点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8f43e119e8b8f67c1cb911.png)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广播新闻是利用广播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3、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广播新闻以声音为符号,广播新闻的播出方式是口播+采访同期声;电视新闻以声音和画面为符号。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媒介特征1、现场证实性现场,是从真实和证实的角度而言的。
广播和电视媒介展示事实发生现场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同时,电视新闻能让观众直接获得正在发生的事件的画面和声音信息,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事件发生现场传递出的综合信息。
这种现场的证实性,在突发事件和大型群体活动的报道尤其是直播报道中易于获得最佳体现。
研究表明:人们接受信息时,对信息的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
2、及时即时性及时性,是针对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而言,即从“信源”(事实发生)到“信宿”(观众)之间,信息传递所耗费的时间较短。
广播新闻采写及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使其在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记者随身携带的采录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将事实现场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实时播报。
3、符号易受性广播、电视以其生动的声音符号或声画并茂的表现力,感染力,冲击力,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媒介。
对于声音符号的运用,广播新闻通过同期声将事实过程的现场环境声及采访对象的话语原态地呈现出来,受众无需费力,就能够获得有关事实的完整信息。
声音符号的运用既包括采访同期声的使用,也包括播出方式的口语化。
易受性,是指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拥有众多传播符号,使受众接受信息时费力程度最小。
此外,电视新闻的易受性主要体现在多通道同时感知的综合效应之中。
4、媒介兼容性广播新闻在很大程度上与报纸新闻兼容。
电视兼容报纸,产生了图文电视。
电视兼容广播,出现了口播新闻。
电视兼容网络,将网络部分内容移植到电视。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分类1、以广播电视新闻内容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分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2、以广播电视新闻题材的专业领域分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科教新闻,体育新闻3、以广播电视新闻体裁分类:消息类新闻,专题类新闻,评论类新闻4、以广播电视新闻播出方式分类:电视新闻节目录播,电视新闻节目直播,新闻事件现场直播(一)消息类新闻广义的广播(电视)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中传播新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46ba098483d049649b6658a8.png)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2、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3、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1.真实性2.深刻性3.丰富性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公元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者节。
新闻记者论一界定: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二记者的类型·内勤记者、外勤记者;·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政治记者、经济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等;·本埠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特约记者等;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如农业记者、工业记者、文教记者等。
2.机动记者(“满天飞”记者):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地方记者(记者站记者):媒体长期建立的外埠记者站中的记者。
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1.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如奥运会、伊拉克)2.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三、记者的职责与社会使命(一)记者的职责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筛选新闻事实;解释新闻事件;制作新闻作品;积极反映情况;做好群众工作。
一.采写新闻报道此为记者的首要职责。
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A.要重视采写新闻(即纯新闻消息)。
B.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
C.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当,主动出击,学会打大仗、硬仗。
二、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A.服从编辑部调遣;B.从实际出发;C.发挥主动性;D.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E.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F.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9de52819c281e53a5802ffbc.png)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一.名词解释1.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2.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
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即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
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3.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新闻跳笔也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跨越。
4.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二.简答题1.新闻写作的四大要求a坚持真实性b坚持思想性c坚持时间性d坚持用事实说话2.采访前的准备a了解相关的新闻政策b了解采访对象(联系方式性格)c假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列采访提纲d采访专业人士前要阅读相关书籍e物质上的准备(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有足够的空白带注意多收集素材带好雨具手电筒常用药采访本)3.现场观察的内容a表现主题的典型事例b承载主题的典型人物c现场人物的行为语言态度情感d具有新闻价值的生动细节三.论述题黄河的稿子。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绪论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5765800740be1e650e9add.png)
3、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视角愈益丰富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除 了选择宣传视角,也选择 问题视角,既选择政府视 角,也选择百姓视角,使 得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越来 越回归新闻的属性,即公 众兴趣成为选择新闻事实 和选择角度的重要依据。
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代表的联播类新闻节目中看到的是政府视角 和宣传视角;而各地电视台纷纷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则主要选择百姓视 角、问题视角。
• 又如,现场采访的画面及同期声的大量使用,使得事实过程的声画信息立体 地展现于受众面前,“有图有真相”的视听媒介优势得以显现;动画、电脑 特技弥补了电视新闻报道中一些题材缺乏过程画面的不足,加上文字、图表 等多种手段的运用,也凸显了电视媒介的优势。
不仅如此,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还通过增加现场评论、演 播室评论及专题化编排,大大拓展了报道的深度,改变了人 们对于广播电视媒介的评价。
4、新闻价值的挑战
当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时常以“会议还研究了其它事项” 结束一条会议报道时,进一步印证了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没 有考虑受众会不会觉得有兴趣,而习惯于自说自话,是典 型的传者思维,全无新闻价值意识。即使同样的内容,报 纸新闻选择了百姓视角,选择“公众兴趣”的价值判断标 准,也就选择了回归新闻价值。
央视《新闻联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湖北《经视直播》
4、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手法愈益多样
• 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效果,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手法上频频更新,使得广播 电视新闻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 比如,直播手段的大量使用,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报道与事件同步, 真正做到了现在的事情现在报,使得新闻的定义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变成了“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广播电视媒介优势的体现.
2、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领域愈益广泛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写作方法技巧探讨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写作方法技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a3316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7.png)
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2上广电传媒120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写作方法技巧探讨渠玉峰摘要:新闻节目是群众了解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要途径,要想提升电视新闻的节目播出质量,就需要对采访写作重视起来。
本文从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原则入手,讨论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要点,阐述当前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不足,并分析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质量。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方法;技巧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电视新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人们观看最广泛的新闻传播媒介,不过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该背景下,需要新闻工作者掌握新闻写作的发展趋势,从采访和写作两个方面入手,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准确获取信息,然后进行新闻的编辑,进而提升节目播出质量。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广播电视新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多个种类的新闻内容,深刻反映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的状态,也是群众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
所以新闻记者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要以遵循事件真实性为出发点,确保播报和写作的新闻内容严谨真实,不可夸大或虚假,要求采访期间所提出问题尽量还原事件真相,而写作期间也需要结合采访内容编写[1]。
(二)独到性原则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同时也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造成一定冲击。
为了让广播电视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需要新闻栏目工作人员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具有独到性。
由于新闻是对事件的播报,并且不同的事件可以揭示社会现象,具有教育价值,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事件深入剖析,掌握不同写作技巧,结合采访背景、采访方式抓住新闻重点,独到地分析新闻事件。
(三)延展性原则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新闻平台也越来越多,人们只需要摄像设备以及移动网络就可以进行信息的发布,因此。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e1399fa5a5e9856a5612608c.png)
特点
新闻性
• 新 —— 新动向、新问题……
• 真—— 注重事实
路漫漫其悠远
时效性
• 新闻事实的发生与新闻报道的发布 之间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 把握最佳采访时机 • 竞争中时效决定胜负
路漫漫其悠远
连续性
• 记者没有明确的工作时间 • 题材的周期性重复 • 某些报道不能一次完成
路漫漫其悠远
❖广播
• 系列化 • 专业化 • 分众化
❖电视
• 直播 • 栏目化 • 多角度
路漫漫其悠远
一组数据
•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拥有广播电台227座 ,电视台247座,广播电视台2120座,教育 电视台44个。
• 在村村通工程的推动下,2010年年末广播 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8%,同比增长 0.5个百分点;
索的特征,新闻敏感的特性,懂得记者如 何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等 教学重点难点: • 新闻线索、新闻敏感的概念;新闻敏感的 特性。
路漫漫其悠远
一 新闻线索的特征和作用
1 什么是新闻线索?
• 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正在发生 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 或信号,
• 它有待于记者的发现与选择, • 并尽快通过写作及技术手段向受众
❖优点:记者掌握主动权,可深入 具体地调查。
❖难点:在于对关键问题的把握。
路漫漫其悠远
同步采访
❖指记者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 ❖报道以记者在现场的采访为主线
。 ❖要求:记者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力。
路漫漫其悠远
“普尔”式采访
❖指就某一新闻事件或人物,由许 多记者共同分工完成。
❖优点:节省时间 ❖不足:对策划、调控与配合等要
最新广播电视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教案
![最新广播电视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f482d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0.png)
最新广播电视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教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其课程目标就在于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培养能够符合“全媒体”需求的能够熟练掌握采写技能的一线新闻实践人才。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世界所有新闻传播院校的核心课程,在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提高学生的新闻采写、策划和认知的能力,培养能够熟练掌握采写编评技能的一线新闻实践人才。
并且为学生成为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全能型选手”提供多项能力的培养。
前导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史》后续课程:《专业新闻报道工作坊》、《深度报道》《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三)课程设计思路《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我们一直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能力,同时养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事物本质判断力。
课程在理论讲授中,采用理论与案例分析,模拟示范与课堂分析讨论、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实地采写、实践讲座相结合的立体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
教师在课堂上应详细讲解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尤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大量的作品、材料与个案分析及实地采写,启迪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论、技能与技巧的理解与掌握,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与信息含量。
在规定的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予以补充。
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和难点,皆可由任课教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允许调整的幅度为20%。
课程将紧紧围绕培养“应用性新闻实践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通过把实践教学引入课堂来促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为6:4。
《新闻采访与写作》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分别为《新闻采访与写作(一)》和《新闻采访与写作(二)》。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五篇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7920f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2.png)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五篇第一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绪论第一节电视新闻采访概述一、电视新闻的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二、电视新闻的特点:传播内容生动;范围广;线性传播;共时传播三、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带机采访”和“脱机采访”两种方式2、时间同步性3、其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形式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5、对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6、形象的画面报道,有价值、有特色——“屏幕意识” ●“屏幕意识”(“画面意识”)——电视记者对电视屏幕变现出来的感觉、认知、思维的总和。
7、复杂的工作环节●前期:确定选题、整体构思、定向采访、画面拍摄●后期:文字写作、画面编辑、播音解说、混录合成8、集体工作的方式●对记者的要求:坚守好自己的位置、熟知他人的位置、有全局观念前期:记者、主持人、摄像、灯光、声音后期:编辑、制作人员、技术人员四、电视记者及其工作方式:1、电视记者:在电视机构中从事电视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是一个集体概念。
【包括:编导出镜记者摄像师录音师灯光师】编导:前后期全程策划。
决定素材采集范畴,把握节目的整体结构;决定应变方针;负责现场资料、尤其是理性素材的收集。
2、电视记者的工作方式:采摄合一制和采摄分离制采摄合一制的弊端:容易造成顾此失彼。
记者在现场为拍摄画面抢镜头而忽略了对采访的各种环节的考虑;采访中不能全力深入挖掘事实,报道的水平不高;记者难以进入画面,难以进行画面描述。
第二节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一、“ENG”方式——“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制作特点: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使用便携式摄像机)二、“EFG”方式——“电子现场制作方式或即时制作方式”【Electronic Feild Production 】制作特点:多机拍摄、同时编辑设备要求:3台及3台以上的摄像机能够简化节目制作工艺,现场性强三、“ESP”方式——“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优势:完善的照明设施、音响设施;设备要求:摄像机只能放在三脚架和云台上使用,通常是使用三台以上的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绪论第一节电视新闻采访概述一、电视新闻的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二、电视新闻的特点:传播内容生动;范围广;线性传播;共时传播三、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带机采访”和“脱机采访”两种方式2、时间同步性3、其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形式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5、对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6、形象的画面报道,有价值、有特色——“屏幕意识”●“屏幕意识”(“画面意识”)——电视记者对电视屏幕变现出来的感觉、认知、思维的总和。
7、复杂的工作环节●前期:确定选题、整体构思、定向采访、画面拍摄●后期:文字写作、画面编辑、播音解说、混录合成8、集体工作的方式●对记者的要求:坚守好自己的位置、熟知他人的位置、有全局观念前期:记者、主持人、摄像、灯光、声音后期:编辑、制作人员、技术人员四、电视记者及其工作方式:1、电视记者:在电视机构中从事电视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是一个集体概念。
【包括:编导出镜记者摄像师录音师灯光师】编导:前后期全程策划。
决定素材采集范畴,把握节目的整体结构;决定应变方针;负责现场资料、尤其是理性素材的收集。
2、电视记者的工作方式:采摄合一制和采摄分离制采摄合一制的弊端:容易造成顾此失彼。
记者在现场为拍摄画面抢镜头而忽略了对采访的各种环节的考虑;采访中不能全力深入挖掘事实,报道的水平不高;记者难以进入画面,难以进行画面描述。
第二节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一、“ENG”方式——“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制作特点: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使用便携式摄像机)二、“EFG”方式——“电子现场制作方式或即时制作方式”【Electronic Feild Production 】制作特点:多机拍摄、同时编辑设备要求:3台及3台以上的摄像机能够简化节目制作工艺,现场性强三、“ESP”方式——“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优势:完善的照明设施、音响设施;设备要求:摄像机只能放在三脚架和云台上使用,通常是使用三台以上的设备。
四、“SNG”——“卫星新闻采集”【Satellite News Gathering】优势:新闻发生与新闻播报的零时差。
“TNT”——“Today News Today”;“NNN”——“Now News Now”特点:现场拍摄、现场编辑、即时播出●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受和参与感。
第三节电视记者的素质和素养一、电视记者的素质要求:1、专业素质:新闻业务知识现场报道的能力新闻敏感讲故事的能力对话或提问能力2、经验和知识的积累3、勤于学习、拓宽知识面4、要独立思考5、要具备法制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6、政治素质7、社会活动能力【与采访对象的交往、与合作部门的合作能力】二、工作作风1、协作分工团结作战2、勤奋工作不怕吃苦3、雷厉风行严谨快捷4、爱护电视摄录设备5、勇敢顽强不怕牺牲6、廉洁自律第二章采访限速挖掘及选题确立一、新闻线索的定义:1、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和片段,新闻线索是记者追求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2、特点:简单、短暂、有待证实、变动性大3、作用: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确定采访的去向;新闻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
二、新闻线索的来源: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首先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其次,善于捕抓有价值的信息;第三,要做有心人2、会议、政策、文件、简报、领导人的讲话3、受众的信息4、其他媒介的信息【网络、报纸】五、挖掘新线索的技巧1、从一般当中找特殊2、从正常当中找异常3、从消极中找积极4、从沙子中找金子【大众化生活中找到闪光点】第二节采访选题的确立及论证一、选题: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对新闻价值的再理解。
1、对新闻价值的在理解: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作用。
新闻价值是客体的新闻要素、属性对新闻主体所产生的实际效应(作用、影响)传播主体:必须让观众知道的信息接受主体:(要符合受众审美、接受信息的需要;通过信息了解社会,知道信息的表面、背后及我如何如评价。
更多的是新闻背后的信息和价值)2、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选择新闻的标准:对象感善于把握受众心里和受众的需要从受众角度看新闻线索的价值有:知晓价值激励或启迪价值实用受益价值娱乐价值意见表达价值3、信息传播者的角度选择新闻的标准:A、新闻政策标准:(党和政府做出的决议)包含政治标准(宪法、法律、风俗民情、民族习惯等)和新闻宣传思想两个方面B、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和定位C、从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意义角度去考虑二、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1、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查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用语言和画面进行整个报道的构思】3、可行性论证第三章新闻采访的策划和准备第一节广播电视采访前的策划一、新闻采访策划的概念1、新闻报道策划:为使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采编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2、新闻采访策划:采访思路—记者采访活动所要遵循行动路线或思维路径。
二、拟采访思路的作用1、设计采访行动方案2、确定采访思路的运行范围三、采访思路拟定方法1、非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思路:以线索对象为中心设计采访路线2、突发性新闻线索的采访思路:问明情况,发出简讯—持续采访—深入采访、深入报道(了解事件原因、挖掘事件逻辑递进)3、重大新闻线索的采访思路:发散延伸四、确定采访思想应注意的问题系统性:在联系中寻找切入点注意现象之间的联系层面性:不可越过事物应有的层面多侧面性:不满足事实表层的现象五、采访提纲的撰写采访目的采访时间采访思路采访方法(路线的确定、环境的确定、对象的确定)采访问题(针对采访对象、围绕采访目的的展开)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准备●什么样的采访需要准备:采访那些已被无数次采访和写作过的人物或事件;采访那些重要的人物、复杂的人物时;做综合性总结性报道时;做深入报道时;●新闻采访的准备有两种:面对某一具体采访任务、有针对性的准备;平常的积累(实践、读书)●一、资料准备:1、收集背景资料(采访重大会议、采访特殊事件、采访典型人物、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及去生地采访)2、学习和掌握相关政策3、补充相关知识4、熟悉采访对象(学习工作个性爱好)二、确定介入现场的方式1、现场定义及类别现场: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的类别2、现场的类别:第一现场: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第二现场: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A、记者、主持人参与报道的现场B、记者、主持人参与报道的现场第三现场:追述的现场引用间接引语引用直接引语再现模拟●再现模拟—深入现场、请不相干的人模拟表演当时的情景(情景再现)、利用图画、电子图像、动画模拟当时的情景●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旁观式: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对现场的干预很少,降到最低记者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记录优点:A、较完整地保留现场原生态的信息;B、充分突出被采访对象缺点:记者不能够直接出面掌控、使其增加了难度参与式:A、声音参与式(同期声参与)电视记者在现场拍摄的镜头中只出现声音,但隐藏记者自己的形象。
好处:突出采访对象,避免记者喧宾夺主;避免现场节奏过于缓慢和信息冗长问题:记者声音干扰现场;不利于节目的构成与意义的表达可以有的选择: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去除记者的提问环节;拍下记者的提问画面,变现记者提问过程。
B、出境参与式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将自身形象、言行表现在镜头中的现场介入方式,也称“出境式采访”。
●电视新闻采访报道方式发展过程。
第一代模式:口播模式——沈力第二代模式:图像+解说第三代模式:现场采访报道●镜头前采访应具有的内涵:A、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出图像的采访报道B、新闻事件必须是正在发生、发展的,报道与事件同步在现场完成C、报道要有完整而连贯的同期声、画面和声音缺一不可注意选择出镜采访方式要恰当出镜采访根本目的之一是加强报道的现场感三、设计采访问题提问设计的优劣关系到采访的成败斯诺麦克华莱士问题的标准:有的放矢、准备、深入、细致、简明扼要1、“GOAL”方法——吉尔兰德G=goals (目标)【通过提问得到具体的例子和有趣的信息。
直接提问:问话语气委婉。
】O=obstacles(困难)A=Achielvements(成就)【再次捕抓细节、如何解决困哪的】L=logistics (背景)“GOSS”目标—goals障碍—obstacle解决—solution开始—start2、采访提纲策划方法:A、列出采访人员、确定采访顺序B、拟定采访问题、标题重点、明晰提问目的●记者设计的问题有七类:引导性问题:与采访无相干或相干的问题概括性问题:了解一般性面上的大概情况实质性问题:探讨性问题敏感性问题:与采访对象有一定的厉害关系。
不要莽撞,慢慢的去试探印证性问题:请被采访者回答结束性问题:请被采访者回忆补充一下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分类:现场观察和现场采访第一节现场观察一、定义1、“现场”对新闻传播的意义2、“现场”索义:观察的含义:细查事物的现象、动向;考察或调查3、“现场观察”的定义——是广播电视采访方法第一步,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的有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收集素材,获得第一手资料。
●记者观察通常分为三种类型:采集性、核实性、找寻性(找细节、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找问题)●新闻现场观察的特点: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4、现场观察的内容:新闻事件进程及变动趋势;把握现场环境和气氛;把握人物个性和特点;抓取表现事物、人物特征的细节;发现问题(何人何地为何,与此相关的人,事件的下一步如何发展;判断现场有那些新闻价值、会对受众产生什么影响;定位观众、希望知道什么)三、现场观察的方法:1、同步观察、事前观察、事后观察2、概览与细察结合:概览(鸟瞰法):是对某一事物做大略的、全景的观察细察:是对事物的某一局部或细节,做重点的、仔细的观察【足够的观察时间、观察的近距离】3、在观察中思考: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善于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思考4、恰当的角色定位:目击者、记录者、参与者五、现场观察的要求:1、观察要全面2、观察要细致3、观察要深准4、观察要提问第二节现场采访一、采访对象选择的标准:准确愿讲善于表达权威人士二、话筒前采访要求:1、尽量消除现场干扰的因素【人员较多;有机器设备存在;话筒运用不当】2、记者的语言【精炼、口语化、通俗化、有感染力】3、注意话筒对声音采录的自然和清晰三、镜头前的采访要求1、记者要有画面意识2、“一次最佳”原则【记者和被采访者在镜头面前的行为举止具有即时性;记者的现场报道应尽量一次完成;提问与回答一气呵成、情绪连贯】四、提问的技巧:1、采访提问语的使用原则:单一原则具体原则开放原则逻辑严密原则封闭式的提问方式是指所提问问题比较矮哦具体,需要被采访者的回单范围小、指向性强开放式提问方式是指记者提示某一话题或言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