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考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开始逐步开放,大量西方流行音乐和文化涌入中国,也给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特点1. 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在受到西方音乐影响的也融入了中国本土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与西方音乐有所不同的风格。
在8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只有少量外国音乐和文化能够进入中国,中国大陆的音乐市场受到了严重限制。
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和文化开始涌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新时代。
2. 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多为单独艺人或乐队演出,这与此前的集体合作的状态有所不同。
8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流行音乐还处于较为萌芽的状态,音乐市场相对较小,大多数音乐人都是以个人身份或者小型乐队的形式进行演出和创作。
3. 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以抒情情感和社会关怀为主题,歌词多以恋爱、友情和家国情怀为主题,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情感。
由于80年代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时期,大部分歌曲还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为题材,歌词多以赞美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为主题。
二、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1. 代表作品一:“一无所有”是由罗大佑创作的一首歌曲,成为了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深情动人的歌词,获得了当时中国大陆人民的一致喜爱,成为了当时中国大陆最为经典的流行音乐之一。
三、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影响1. 在中国音乐人才的培养上,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成为了中国音乐人才的摇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为中国音乐人才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为中国音乐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音乐文化。
2. 在中国音乐市场的扩大上,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成为了中国音乐市场的先驱者,带动了整个中国音乐市场的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现状目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许多传统音乐学院和音乐团体在传统音乐的教学和演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社会发展的变革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一些传统音乐的曲目、演奏技艺和乐器制作技艺面临严重的丧失和流失。
二、传统音乐现代发展的趋势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传统音乐的现代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正在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演奏形式,而是更多地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融合,呈现出新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手法。
这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传统音乐的国际化传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音乐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中国传统音乐家和乐团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国际化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助于丰富和提升中国传统音乐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音乐的数字化传承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使传统音乐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方式得到更好地保存和传承。
数字化传承也有利于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趋势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份教案思考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份教案思考。
一、课程目标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扬中华音乐文化精髓,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演奏和表演水平。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音乐概述:从音乐历史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它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特点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
2.中国民族乐器的介绍和演奏:选择代表性强、造型独特的乐器进行展示,讲解各自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通过老师的演示和引导,以及学生互动参与的方式,使学生领悟各种乐器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3.民族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奏:通过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欣赏和理解,选择适合初学者的曲目进行教学,兼顾音乐鉴赏和演奏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演出水平。
4.民族音乐综合训练: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包括节奏训练、和声训练、音程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演奏技能。
5.民族音乐欣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从而领悟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
三、教学方法1.专家讲解引导:邀请专业人士来现场讲解中国传统音乐概述、乐器介绍和技巧训练,使学生获得更深刻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2.教师演奏示范:老师在课堂上演奏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和音乐曲目,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3.自主学习小组互动: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把自己分组,每个小组都要进行一个民族音乐的学习,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4.学生演奏表演:让学生把自己的演奏成果展示出来,老师则会加以评价和指导,更加注重表演的艺术效果和观众接受程度。
四、评价方法1.个人表演评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人表演效果和表现力进行评分。
查找不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引导他们积极改进和提高。
2.团队合作评价:由参与本课教学的小组进行合作评价,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团队,为班级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3.学习小结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学习总结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通过总结提高自我修养。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中国音乐历史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中国音乐历史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色,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本文将对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价值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中国音乐史教学内容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内容应涵盖古代、近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古代乐曲的起源、先秦音乐的发展、汉唐音乐的繁荣、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风貌以及近现代音乐的变革与复兴等。
还应关注中国音乐史与中国历史、文化的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过程,还能够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表演、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等,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都能够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乐器演奏、传统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音乐的魅力,增强对传统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著名音乐家、经典作品等进行案例研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传统音乐表演、音乐学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中国音乐史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色,还有以下几点价值:1. 弘扬民族文化:中国音乐史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培养审美情趣:中国音乐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美学情趣,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水平和审美品味。
3. 促进中西音乐交流:中国音乐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音乐的异同和相互影响,促进中西音乐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学生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中国传统民歌传承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中国传统民歌传承发展中的几点思考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音乐艺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元化和音乐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民歌传承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一、民歌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民歌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老一辈艺人的离世,许多民歌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因此,加强对民歌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民歌传承人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宣传平台,让民歌传承人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歌艺术。
同时,教育部门和文艺团体应该加强对民歌传承人的培养,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热爱民歌文化,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民歌传承人。
二、民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因此,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创新。
对于民歌文化的创新,应该尊重民歌的传统元素和文化内涵,同时结合现代音乐技术和艺术形式,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感的民歌作品。
此外,民歌文化的创新还需要注重市场需求和观众体验,通过创新内容和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院、音乐厅等演出场所,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
三、民歌的传播与推广在现代社会,随着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民歌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演出和传播方式外,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为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因此,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扩大民歌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民歌音乐视频、发布民歌作品和演出信息等方式,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民歌相关的数字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民歌文化。
四、民歌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国传统民歌植根于各地丰富的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1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中国民族音乐在各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独特性,有其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体现了一个民族历史上的文化成果和精神文明。
与世界各国民族音乐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更强调音乐的传统和特征。
它的变化非常迅速——取决于民族、地区、时期等情况。
比如,吕線以及其他以南方声部为基础的“古筝”,凝练表达和千变万化的演奏,这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大特色;中国古老的曲调,有着清早晚晴和朗朗上口的抒情;民族唱腔有广东腔,各地民间口弦中定型乐景和乐曲,也是反映中国民族特点的另一个主要方面。
2源于民族文化中的理念中国民族音乐最重要的特色是整合了古代文化因子,它不仅以松散的形式融入当代的现代化,而且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理念性。
它以一种深刻、文明的方式表达了审美价值,令人耳目一新,展示出中国民族音乐中难能可贵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生活哲学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在宗教方面和乐队实施时所留下的基本规则,从而形成了唱腔、乐曲、曲调和宗教信仰的“印记”,使之成为独具标记的文化特质。
3把中国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世界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民族音乐在众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从新的角度重新赋予了它精神的内涵和藏宝空间,以其自身的传统来开释被评价的限制和动态发展,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可循环性和活力。
打破传统边界,把中国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世界化,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一大目标。
民族音乐在跨文化中传播和混合,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在开放中不断发展,使它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和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其艺术表现空间。
4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民族音乐从曾经的野古怪,融合了现代的元素,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也拓宽了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应用空间,缩小了文化地域鸿沟。
未来,中国民族音乐还将继续发展,探索出更具中国特色的音乐,而且未来的音乐也会面向大众,将融合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以一种更加活跃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使更多的民众能够了解喜欢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受群众欢迎的艺术。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音乐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历史演进中国民族音乐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学者开始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研究。
20世纪2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开始更加关注中国民族音乐,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学者开始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系统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成果。
1979年,中国民族音乐学会成立,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研究。
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不断拓展,已成为文化艺术学科中重要的一个分支。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形式,其研究需要运用一些艺术美学、社会学、音乐心理学等学科知识。
此外,还需要结合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论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历史研究。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的整理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演变、发展和传承,对于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2.风格研究。
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独具特色,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
通过对不同风格的分析和对比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内在规律。
三、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今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际上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同时也需要考虑国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保护和监管,遏制有害行为。
2.培育人才。
培养一批专业、精湛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让他们承担起传承、推广中国民族音乐的责任。
关注当下 参与其中——对中国传统音乐当下发展的思考

的冲击 ;信 息时代 ,中国传统音乐面临商业化流行音
乐 的挑战 ;全球化 时代 ,中国传统音 乐面临着多元文 化价值观的洗礼。在 中西音乐文化碰撞 中,中国传统 音乐 的主体地位 “ 被边 缘化 ” 在母 语文化 的继 承与 ;
然地接受 ,为什么不 能容忍 中国传统音乐在 当下 的各
种发展 动 态 ( 括 它 的变体 ) 包 ,如 当代 化 、大 众 化 、
・
1 ・ 9
星 海音 乐 学 院 学 报
21 00年 第 4期
研 究 较 为 偏 重 音 乐 分 析 ( 然 也 有 一 定 的 理 论 建 当
俱进” 。所 以 ,本 文 认 为 ,我 们 应 该 开 始 关 注 身 边 的 音 乐 现 象 ,看 到这 些 音 乐 品种 正 在 根 据 “ 代 需 求 ” 时
的生存 带来 了什么 ,包括我们的网络游戏 中传 统音乐 的 比重有多少?诸如此类 的科技 问题亦与传统音 乐在
当下社 会 的功 能 相 关 。 刚 才 齐 琨 的 “ 州 个 案 ” 徽 ,不
仅讨论 了传统礼俗音乐 的功能 ,也 以当代社会进程 中
的传统乐人如何选 择与时代相适 的仪式行为与音乐 表
试性的 、合理化 的解释 。中国传统音 乐的研究可能既
有 对 既 有 文 献 的 整 理 、分 析 , 又 有 实 地 的 案 例 调 查 ,
收稿 日期 :2 0一l 01 1—2 6
作 者简介 :郭小利 ( 9 1一) 17 ,女 ,河南沁阳人 ,音 乐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 流动 工作站研 究人 员。 ① 引 自2 1 00年 1 1月2 5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的 “ 中国传统音 乐理论研究与学科 建设研讨会上” 蓝雪霏教授 的发 言。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学生们更加需要有对于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助于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
本文将从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意义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传统,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在当今世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民族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演奏民族乐曲,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音乐领域的独特价值,增强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3.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声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音乐人才,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走出去做出贡献。
1.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在学校音乐教育课程中,应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内容,如民族乐器演奏、民族乐曲鉴赏等,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还可以通过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演艺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组织民族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
通过举办民族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这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深入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1. 引言1.1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往往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
各种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影响下,中国传统音乐在年轻一代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地区和学校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与挑战并存的是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理念,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民族音乐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为民族音乐教育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虽然面临困难,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契机。
我们有信心通过共同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善和健康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让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1.2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民族文化对自身的经验、实践和传统价值的认同和自信。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词之一。
对于民族音乐教育来说,建立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自信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
通过深入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文化自信可以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只有在建立了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精神,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民族音乐。
文化自信也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时,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魅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提升民族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民族音乐教育质量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历史沿革与特点、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与意义、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传承与发展的努力以及融合创新的探索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章指出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各界人士应该共同努力,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以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历史、特点、价值、意义、挑战、困境、努力、融合创新、保护、责任、促进发展、展望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
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音乐文化不仅代表着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更是我们民族的独特魅力和精神追求。
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同样也可以感受到对家国情怀的深沉表达。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至高境界。
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福祉和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保护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1.2 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传承与发展是任何文化传统的必然课题,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传承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许多传统音乐形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式微,一些古老的乐器和曲谱面临失传的危险。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调查与整理,对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探究,对音乐的教育与传承进行推动。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的根源和传统,传承和发展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民族音乐学是中国音乐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着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各民族的音乐传统,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拥有独特的音乐文化。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三、丰富音乐文化研究。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其研究有助于拓展音乐学研究的领域,丰富音乐学的学科内容,为音乐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促进音乐教育和艺术创作。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促进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现状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随着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视和研究程度提高,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专门从事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和学者。
他们通过调查、采集、整理和分析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素材,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力求揭示民族音乐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现状中,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见解。
他们结合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探讨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深入研究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轨迹。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也日益增强。
在这种背景下,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建立起“文化自信”的理念并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我们需要在多方面着手。
首先,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
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
在音乐教育中,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
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形式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会对音乐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音乐功底,还需要有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因此,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音乐水平和文化素养。
再者,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
传统文化的知识多为口头传承,缺乏明确的记录和整理。
因此,在建立音乐课程体系时,可以从历史上的音乐事件、人物和作品等方面来编制教材;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录像、互联网等来进行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普及。
最后,要强化对音乐教育的整体规划和指导。
政府应当对音乐课程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规范和指导,加强对音乐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应该注重对新型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探究,不断完善和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建立“文化自信”的理念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让其在现代音乐文化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是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之一。
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然环境中也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与发展。
而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发展不仅仅只需要政府和学者的关注,更需要全民的参与与支持。
因此,在当下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民族音乐教育应该让学生了解文化的重要性,让其具有文化自信。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一度被边缘化。
然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精髓,是文化的核心。
因此,民族音乐教育在课程中引入文化学习,让学生明确文化的含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和传承。
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保护和传承是必要的。
因此,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了解,激发对其的兴趣,同时实践和演练传统音乐,增进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感受。
另外,通过相关文化艺术活动,增加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传统音乐家和民乐团前来演出,为学生呈现音乐之美。
学生也可以利用本地乐队、艺术家的演出日,来鼓励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魅力,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最后,民族音乐教育应该让学生了解国际视野,引领新的时代。
作为跨境文化交流的一种语言,民族音乐在总体国际化背景中,必须时刻关注时代变化。
通过引入国际元素和国际视野,民族音乐能进一步升级升华,与世界同步发展。
总之,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更是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具有文化自信心,令民族音乐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下蓬勃发展。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记录和积累的总结,对于音乐学习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国音乐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与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中国音乐史可以分为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三个阶段。
古代音乐主要是古代文化的表达形式,它以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为主。
民族音乐是中国各个民族的音乐,它在古代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各具特色。
现代音乐则是20世纪以后的音乐,它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较大,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风格。
我们要对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事件和名人进行分析。
中国音乐史上有许多重要的音乐活动和比赛,如全国音乐比赛和全国音乐周等。
还有一些著名的音乐人,如聂耳、冼星海、颜仲良等,他们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要关注中国音乐史中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中国音乐有许多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京剧、评剧、豫剧等,以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北方音乐、南方音乐、西南音乐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观看演出和参与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些音乐形式和风格,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要思考中国音乐史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和传统,还能够启发他们对音乐的创造和表达。
通过研究中国音乐史,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理念,从而为当代音乐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教学中国音乐史需要分析和思考其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名人、音乐形式和风格,以及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这样的分析与思考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思路和启示。
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
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保护和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当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音乐文化在城市化、全球化的冲击下逐渐式微。
一些传统音乐表演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减少,传承环境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而与此一些地方文化资源丰富但忽略传承的音乐文化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亟需重视和加强。
针对目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应当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加强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和保护。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各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和保护,并建立档案,以便后人学习和传承。
对那些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但被忽视的音乐文化进行挖掘和保护,使其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加强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
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中,应当加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学,传授传统音乐技艺和文化内涵,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爱好者。
可以建立一些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中心或培训班,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加强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
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传媒渠道,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和推广,使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音乐文化,从而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积极探索新的保护与传承模式。
可以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新传统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以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意义的事业。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摘要】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在建立“文化自信”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民族音乐教育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还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融入当代音乐元素创新民族音乐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等具体措施。
结论部分建议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关联,并设立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鉴赏,提升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文化自信、传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素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关联、发展方向、目标设定。
1. 引言1.1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
传统民族音乐在当代的教育体系中地位不够突出。
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充分纳入民族音乐教育,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程度不够。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对薄弱,无法给予学生足够专业和深入的指导。
而且,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并不容易,需要有高水平的音乐教师来进行引领和传授。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以推动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1.2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文化创意产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在当代中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起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文化自信”,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当前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当前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目前,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以西方音乐学习为主导,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在很多音乐学校和学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接触到西方古典音乐,古典专业音乐训练成为主流。
相较于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和教育显得相对匮乏。
在一些地区,由于现代音乐市场的需求,民族音乐教育更多地以商业化和流行化为导向,传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内涵受到了挑战。
传统音乐教学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民族音乐教育,应当重新审视中国传统音乐的地位和价值,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1. 加强传统音乐的教育和培养应当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和培养。
不仅可以引入一定比例的中国传统音乐课程,还可以开设有中国传统音乐专业,培养具备传统音乐素养的专业音乐人才。
这样可以在教育体系中推广中国传统音乐,培养更多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和传承的人才。
对于一些地方性特色明显的民族音乐,可以在当地开设音乐教育基地,围绕当地的音乐传统进行教育和培养,促进当地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引导社会的音乐消费除了学校教育,还应当引导社会的音乐消费,向更多的人推广中国传统音乐。
可以举办一些民族音乐演出和比赛,在广大市民中培养对传统音乐的兴趣。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有吸引力的音乐作品,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接触传统音乐。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自信成为了当代中国的重要话题。
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当代教育中发挥作用,建立“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教育角度出发,探讨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如何建立“文化自信”。
一、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性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许多优秀的经典作品和经典演奏技法,这些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需要通过传承来弘扬和发扬。
为了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性,首先需要考虑怎样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实战技能的提高,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体会民族音乐的神韵与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和艺术特点,从而深刻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
民族音乐是综合艺术的体现,它把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的是全身心地表达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了提高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增强其综合性。
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接触到中国传统舞蹈、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树立“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是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国的声音、文化越来越走近世界。
因此,民族音乐教育应具有国际视野和思维,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民族音乐走向全世界,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国际上,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传统音乐教育经验,学习他们的优点,融合到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中,让其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当代中国需要建立“文化自信”,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性、综合性和国际性,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教育的全面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随着中国文化的崛起,民族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如何建立“文化自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首先,建立“文化自信”需要从教育上下功夫。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需要注重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
通过加强对传统乐器的传统技能和演奏技术的研究,加强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发扬传统音乐的优秀传统和精髓之处,才能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此外,还需要拓宽课程设置,加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训练,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文化自信。
其次,建立“文化自信”需要注重现代化发展。
民族音乐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
在教育方面,可以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如VR技术、智能音乐工具等,这些创新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建立“文化自信”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民族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在国内进行的,还需要与国际音乐界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多渠道地将中国民族音乐推向国际舞台,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在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态。
学生要学会自信,要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
这需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态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文化,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不断地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综上所述,建立“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文化自信心态的培养。
只有这样,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考
□吕媛
【摘要】本文通过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针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并将伦理学融入音乐文化的思考中,提出了不仅要树立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伦理的观念,还应该以此来指导音乐教育行为,从而真正实现中国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文化;文化相对主义
【作者单位】吕媛,内蒙古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在当下有关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是否具有可比性,中国音乐文化是否可走现代化发展道路等问题的争论中,“音乐文化”是一个被大家频繁使用的名词,但同时也是一个被误解,误用最多的概念。
最为常见的误解之一就是将它的内涵等同于“音乐艺术”。
在某些学者的言论中,“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常常被混为一谈,不加任何区分。
于是便出现类似“音乐的现代化”,音乐价值的相对性等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表述。
一、“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的区别
严格的讲,“音乐艺术”所指代的是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即由有组织的音乐所构成的听觉审美对象。
对这种艺术形式的价值判断,尤其是审美价值的判断,无论是在不同的民族之间,还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之间,都难以形成一个划分高低优劣的统一标准,只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因此,在“音乐艺术”这个概念所限定的层面上,我们可以说:“音乐的价值是相对的”。
然而,“音乐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音乐艺术”所限定的范围。
音乐文化包含音乐艺术,但却并非指音乐艺术。
“音乐文化是多种性质不同、形式不同、作用不同的音乐现象的综合物”,他所指代是一些特定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与音乐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也有着自身的特征、性质和作用。
总之,“音乐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而“音乐艺术”是一个较小的概念,我们不能用小的概念来涵盖大的概念,我们必须懂得,我们探讨的是“音乐文化”这个概念属下的诸多文化现象,而不是某种艺术形式的审美属性和艺术品位。
二、中国音乐文化发展道路探索
20世纪的中国新音乐是整个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选择“新方式”来做事情,过生活的结果之一。
“新学堂”的建立,“学堂乐歌”的兴起以及其成熟的发展,中国的无调性作品,中国的十二音作品的陆续出现,等等。
所有这一切,均说明我们中国人“听音乐”,“做音乐”的方式有了明显的质的改变。
这些行为令那些不习惯接受中国新音乐的外国学者感到费解。
其实赵元任先生早已说得明白:“中西音乐有异,中国音乐有自己的‘国性’,只得保存跟发展。
但我们中国人得在中国过人的日子,我们不能全国人一生一世只穿了一种学博物馆的服装,专预备你们来参观。
”可见,那种要求我们中国人的音乐文化永远停止在1840年以前的想法不仅是不现实的,更是“不人道的”。
自宋代以后,中国音乐主要是以本土繁衍、变异的方式在发展。
直到清末,外来音乐文化,尤其是西洋音乐文化与日本近代音乐逐渐传入,音乐由此兴起。
而这种现象确实为中国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发展加剧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使中华文明在信息大潮中绽放异彩是音乐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出版物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东西方音乐文化将形成全方位的碰撞,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方面各民族音乐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会增加统一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繁荣和生存面临着威胁。
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极易使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长驱直入。
在这场以文化渗透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新的“世界大战”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和社会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统一的成败。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产力。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革命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为此,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应战,大力开发音乐文化信息资源。
将伟大的民族精神、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信息送上国际互联网,使中华灿烂文化绽放异彩;激浊扬清,用中华文化抵御外来腐朽的文化的侵蚀,在我们民族的精神广宇里筑起思想文化的万里长城。
三、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音乐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应用于课堂。
但是,中国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从近现代到如今近百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
这也就是说,中国音乐文化与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音乐文化之间存在着水平上的差距。
中国的音乐文化无论在物质的,制度的层面,还是在观
·
302
·
时尚用语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冲击
□吕红波
【摘要】人们常说,校园如同一个小小的社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中学生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思维也越来越活跃,汹涌如潮、四处弥漫的时尚用语不可避免地对校园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将从正、负两个方面来阐述、分析这种影响。
【关键词】时尚用语;语文教学;冲击
【作者简介】吕红波,女,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中学生使用时尚用语的情况
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部分,就是前沿时尚用语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为了了解学生时尚用语的情况,笔者特意对中学生做了一份调查。
通过调查来看学生受时尚用语影响较大,占调查总人数的73.2%。
其中初一占30.2%,初二占25.6%,初三占17.4%;不受时尚用语影响的中学生人数占26.8%,而初一初二学生占12.8%,初三学生占1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时尚用语对中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力较弱,无法抵制外界时尚的诱惑,或多或少会受到时尚用语的影响。
而就初三年级本身来看,是否受时尚用语影响的人几乎各占一半(17.4%和14%),笔者认为初三年级的升学压力比较大,促使了部分学生无暇顾及时尚,而受时尚用语的影响小一些。
中学生获知和模仿时尚用语的来源有多种渠道,其中有同学朋友(占总数70.7%)、影视媒体(占总数62.2%)、书报杂志(占总数51.8%)、以及教师、家长、其他人(占总数31.3%)等。
从内容数量看,中学生所用时尚用语中最多的是对他人的评价,如:酷、帅、靓、搞笑等;其中贬义的占较大比重,如:
念的,意识的层面,都没有能够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没有能够充分的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以音乐教育为例:就物质层面而言,教育设施的匮乏,办学经费的短缺,师资力量的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就制度层面而言,中国的教育体制亟待改革,大量音乐人才的分布与流动极不平衡,一些专业音乐院系人满为患,而大量的音乐普及教育岗位则无人问津;就观念层面而言,音乐教育观念陈旧、闭塞、学术视野短浅、狭隘。
以上三个层面是阻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伦理思考
有一些人反对将音乐纳入现代化进程,这类人被称为“文化相对主义者”。
他们以“文化相对主义者”作为理论依据。
在这里,我们应当看到,“文化相对主义者”原本是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各尽所长,共同发展。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应当赞同。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文化相对主义者”否认存在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否认人类文化发展的共性,否认社会历史进程的阶段性、规律性、否认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对此,我们必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深入细致地分析,弄清那些文化现象以及这些文化现象的哪些价值具有相对性,共通性,普遍性,进而在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比较中,分清哪些是“不同”的不同,哪些是“不及”的不同,决不能一概而论,人云亦云。
然而,一些信奉“文化相对主义者”的学者们却没有这样去做,以至于“文化相对主义”在他们的手上完全变了味,走了调,成为一种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借口。
他们以一种对立的心态,来看待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彼此通融的历史与现实,以虚无主义的观点来否定现代化对于人类文化的普遍意义。
由此可见,这些学者手上的“文化相对主义”,其实只是历史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及“国粹”论的结合物,它既不新鲜,也不先进,用它来解释文化历史现象,或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必将造成观念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失误。
总之,文化、音乐,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20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首先是为20世纪的中国人民而存在。
中国音乐文化朝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的,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现代化进程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新型的、开放的,有生命力的同时也是在审美趣味上更加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它是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之间完美的交融。
中国的现代化任务任重而道远,而中国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则是整个社会现代化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中国音乐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著.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
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