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文献综述和我国发展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信息化文献综述和我国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文献综述
1993年9月1日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1998年,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郑重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之后,又陆续提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的资格(2004),审计机关的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去任职的资格(2005)。随后,审计署做出了建设审计信息化工程(金审工程)的战略决策,开始了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建设。2005年11月金审工程一期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结合“十一五规划”,审计署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积极推进金审工程二期和三期建设,完成全国审计信息网络中心、数据中心、中央和省级审计机关网络互联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客观条件限制等原因,仍处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建设程度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相关内容的研究也较少。国内目前对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综述如下:吴宗源从审计信息化带来的机遇说起,从人才、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等三方面提出了建议。邱发森在宣传、统一规划、做好培训、不断改进等方面对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彭绍进在论述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后,从加强认识、注重应用、完善规范、培养人才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李伟峰将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审计工作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一致、审计信息化发展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人才问题、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等,并给出了加强认识、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进行突破等建议。乔瑞红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黄胜、郝宇欣从行业监管、加强培训、统一软件、学习先进经验、完善法规等方面对我国审计信息化应用提出了建议。李晓刚对审计信息化产生的动因、优势、审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实现审计信息化的主要途径进行了研究。刘锦萍在提出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后,指出我国目前审计信息化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少成熟软硬件环境及规则,提出构筑技术环境、健全相关法规、加强人才培养、加快软件开发等建议。
李瑛玫(2009)以被审计单位日益信息化的内外部环境为背景,选择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视角,按照传统审计理论框架和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分析方法,对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来源、评估与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界定了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提出了“重大错误风险”的概念,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重大错误风险”的评估模型,确立了数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设计了数据风险绩效考核指标。并通过研究证明,数据风险审计导向模式及风险评估模型,在审计实践中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较为客观地确定风险水平和领域,促进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风险控制效果明显。
苟海霞(2014)结合自身审计工作的实践,分析了大数据在审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包括政府性债务审计、地税联网审计、金融审计,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信息数据不共享、信息数据不完整、数据挖掘不够充分、数据挖掘分析人才缺乏、数据综合利用和分析平台建设不足等,并提出了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审计信息化的五点建议。
现在虽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但还是有一些难题。
1,比如说政府债务审计、地税联网审计,这些信息化平台都已经搭建起来了,但是彼此之间信息数据不公开、不共享、而且不完整。既是资源浪费,又缺乏监督。
2,既懂审计又懂专业、计算机应用又好的专业人才缺乏,比如金融行业现状发展迅猛、各种衍生品复杂,对它的审计就要求有丰富的金融知识,而且能够了解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模型。
二、国外文献综述
DingShuiMing (Tongji University)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审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开展。目前计算机审计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越来越流行。因此主要通过帐户检查的审计方法面临着计算机技术的挑战。审计机构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大力开展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检查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并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义务。他提出,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审计信息化的实施和审计的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他主要研究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深入研究和阐述了计算机审计,并为区级审计机构提出整合三个主要功能(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管理和网络审计)的信息化建设计划。对不同水平的地方审计机构的信
息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Zheng lin and Jing Wu(ICEC '05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认为面临一个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时各种机会和挑战,有必要在传统的审计领域引进一些新的技术。本文在对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分析的基础上,对审计在这样环境下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三、文献述评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仔细研读,笔者发现,现有的关于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多以小论文形式出现。由于篇幅所限,研究和论述的审计信息化非常简洁,多数停留在比较概念和强调重要性方面,未具体介绍审计信息化建设究竟是怎样的工程,其进展状况如何等情况;对于审计信息化过程中障碍的研究,主要是简单列举一些客观限制,未对这些限制和障碍进行较为深入具体的说明。
①吴宗源,《抓住机遇,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中国审计》,2001 年第 2 期
②邱发森,《审计信息化建设探讨》,《中国审计》,2004 年第9 期
③彭绍进,《试论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商场现代化》2005 年第22 期
④李伟峰,《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2005 年第 6 期
⑤乔瑞红,《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审计与理财》,2005.3
⑥黄胜、郝宇欣,《我国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年第2 期
⑦李晓刚,《审计信息化问题研究》,《辽宁经济》2006 年第12 期
⑧刘锦萍《我国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策略》,《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 年12
⑨李瑛玫《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研究》2009-10
⑩苟海霞《大数据审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及思考》,《财会研究》2014年第12期四、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评价
1.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动态
我国的审计信息化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自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发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探索到逐步走向普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98 年,审计署提出审计信开始筹备审计信息化工程,即“金审工程”。同年,国务院出台了《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使审计机关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开展工作,有了法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