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元宵节的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元宵节的起源

【篇一:有关春节元宵节的资料】

有关春节的资料

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新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

过大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

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

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按照

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

年初一。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传统意

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

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举

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满、蒙古、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

为“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

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

第一天。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

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

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

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

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

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故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

根据考证,元宵节的来历,有说与祭祀“泰一神”有关。泰一神亦称“太乙神”,主宰人间的风雨、饥馑和瘟疫。据说,汉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后竟奇迹治愈,乃于元鼎5年(公元前122年)开始建太乙祠坛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达旦以盛大的灯火祭祀,从此便形成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了。

元宵节期间,民间多吃元宵(汤圆)来应节,象征家人团圆。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流传至今,这一连串充满热闹欢乐的庆典活动称为“闹元宵”。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

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

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

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

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

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

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

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篇二:中华民俗之元宵节的起源】

中华民俗之元宵节的起源

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unarmonth, usually in february or march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as early as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ad 25), it had become a festival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元宵节是在阴历的元月15号,通常在阳历的二月或者三月。早在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元宵节就已经成为具有重要

意义的节日。

this days important activity is watching lanterns. throughout the han dynasty (206 bc-ad 220), buddhism flourished in china. one emperor heard that buddhist monks would watch sarira, or remains from the cremation of buddhas body, and light

lanterns to worship buddha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so he ordered to light lanterns in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temples to show respect to buddha on this day. later, the buddhist rite developed into a grandfestival among common people and its influence expanded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the whole of china.

这一天重要的活动就是看灯啦。早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代,佛教就在中国盛行。有一位帝王听说僧侣可以看到舍利,也

就是佛被火化后留存在体内的东西,在阴历的正月十五这一天点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