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PPT课件

合集下载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ppt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ppt
4
Amin 0
波节
相邻波腹(节)间距 2 ;相邻波腹和波节间距 4
第18章 波动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2)相邻两波节之间质点振动同相位,任一波节
π 两侧振动相位相反,在波节处产生 的相位跃变 .
(与行波不同,无相位的传播).
y 2Acos 2π x cos 2π t
cos
2

2
2k , I 4I; (2k 1) , I 0
I
6 4 2 o 2 4 6
干涉现象的强度分布第18章 波动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二、驻波的形成 振幅、频率、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
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 的干涉现象.
s1
r1
*P
波的相干条件 1)频率相同;
s2
r2
2)振动方向平行; 3)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波源振动 点P 的两个分振动
y1 A1 cos(t 1)
y2 A2 cos(t 2 )
y1 p

A1
cos(t
1

r1 )

y2 p

A2 cos(t 2
第18章
2)求线上除波节点之外的任意点的振动周期是多少?
解 驻波的波节点不动,其它各点以相同的周期
振动 由 2 π 40π 得 20Hz T 第0.1085章s 波动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例 已知: y 0.040sin 5 π x cos40 π t
3)求在0 t 0.050s内的什么时刻,线上所有点横

波的干涉驻波.ppt

波的干涉驻波.ppt

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若形成波节,
说明入射波与反射波在此处的相位时时相
反,即反射波在分界处的相位较之入射波 跃变了π,相当于出现了半个波长的波程差, 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相位跃变 π,有时也 形象地叫做“ 半波损失 ”。
四、驻波的能量
当弦线上各质点达到各自的最大位移时, 振动速度为零,因而动能为零;形变最大, 势能最大。回到平衡位置时则动能最大,势能 最小。在驻波中,动能与势能不断相互转换, 总能量保持不变。(驻波能量在波节、波腹间 相互转移)
P
y1
A1
cos
2
t T
r1
1
r1
r2
y2
A
2
cos
2
t S2
为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合成后振幅为
A
A12
A22
2 A1 A2
cos2
1
2
r2
r1
A
A12
A22
2 A1 A2
cos2
1
2
r2
r1
1.加强条件
cos2
1
2
r2
r1
1
2
1
2
r2
r1
2k
cos 2 x 1
/2
/2
波节
波腹
2 x k x k
2
振幅为2A
(k 0,1,2 )
④.相邻波腹距离
x k 1
xk
(k
1)
2
k
2
2
/2
/2 /4
波节
波腹
波节与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 4
除波节、波腹外,其它各点振幅 0 2 A
5.驻波的波形、能量都不能传播,驻波不是波, 是一种特殊的振动。

大学物理课件--驻波

大学物理课件--驻波
设=1080 Hz,d =15.3 cm,则空气中声速为
u 2d ν 2 0.153 1 080 m s 1 330m s 1
例21.4 一只二胡的“千斤”(弦上方固定点)和“码子” (弦下方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L=0.3m。其上一根弦的质量线密 度为l=3.8×10-4kg/m,拉紧它的张力 F=9.4N。求此弦所发的声 音的基频是多少?此弦的三次谐频振动的节点在何处?
L
2 2
n =3
三次 谐频
3 2
边界情况不同,简正模式也不同:
L= n
n
4
L
L= n
n
2
L
n=1,3… n = 1
基频Βιβλιοθήκη n=1,3… n = 1n
1
1 4
基频
1
1 2
n = 3
三次 谐频
n = 3
3 2
三次 谐频
3
3
3 3 2
末端封闭的笛中的驻波
末端开放的笛中的驻波
一般地说,对于一个驻波体系存在无限多个本征频率和 简正模式。在这一体系中形成的任何实际的振动,都可以看成 是各种简正模式的线性叠加,其中每一种简正模式的位相和所 占比例的大小,则由初始扰动的性质决定。 当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与驻波体系的某一简正频率相同时, 就会使该频率驻波的振幅变得最大,这种现象也称为共振。利 用共振方法可以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2

r1 )
y2 Acos[t
半波损失
2

( r1

2
)]
例题2
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入射波的波函数为
t x y Acos 2 ( ) ,在x=0处反射,反射点为一节点 T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2π r1
λ
A = A + A + 2 A1 A2 cos ∆ ϕ r2 − r1 ∆ϕ = ϕ 2 − ϕ1 − 2π 常量 第18章 波动 章 λ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11-
讨论
A + A + 2 A1 A2 cos ∆ϕ r2 − r1 ∆ϕ = ϕ 2 − ϕ1 − 2π λ A=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11-
y = 2 A cos2π cos2π ν t
例 x=±
x
λ
4
λ

λ
2

y
λ
4
λ 3λ
2 4
为波节
o λ
4
x
< x < , y = 2 A cos 2 π x cos 2π ν t 4 4 λ λ x λ 3λ x cos2π < 0, < x < , y = 2 Acos2 π cos(2 π ν t +π ) 4 4 λ λ
( k = 0,1,⋯ ) Amin = 0 波节 相邻波腹和波节 相邻波腹 波腹(节 间距 相邻波腹 节)间距 = λ 2 ;相邻波腹和波节间距= λ 4
第18章 波动 章
2 λ x = ± (2 k + 1) 4
x = ±k
λ
( k = 0,1,⋯ )
Amax = 2 A
波腹
2)相邻两波节之间质点振动同相位,任一波节 )相邻两波节之间质点振动同相位, 两侧振动相位相反, 波节处产生 两侧振动相位相反,在波节处产生 π 的相位跃变 . 与行波不同,无相位的传播) (与行波不同,无相位的传播).
第18章 波动 章

波的叠加和干涉驻波

波的叠加和干涉驻波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章 波动和声
相邻波腹的坐标
xi
i
2
xi 1
i
1
2
代入驻波方程中
y (2Acos 2π x)cos t
中得
yi (2Acos iπ)cos t
yi1 [2Acos(i 1)π]cos t
(2Acos iπ)cos( t π)
相邻两波腹的相位相反.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3. 强度计算
设有两个频率相同的波源S1和S2
其振动表达式为
y10 A10 cos(t 1 ) S2
r2
p
y20 A20 cos(t 2 )
传播到 P 点引起的振动为:
S1
r1
y1 A1 cos(t kr1 1 )
y2 A2 cos(t kr2 2 )
在P点的振动为
y y1 y2 Acos(t )
振幅因子 谐振因子
k 2π
y (2Acos 2π x)cos t
(1)驻波是各点振幅不同的简谐振动的集体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章 波动和声
波腹—— 振幅取最大值.
2Acos 2π x 2A
x i
2
i 0,1,2,
波节—— 振幅为零. 波节处的质元静止不动.
2 Acos 2π x 0
第十章 波动和声 (2) 相位特点
两相邻波节之间的各质元振动相位相同,每 一波节两侧各质元的振动相位相反. 在驻波中却没有能量的定向传递.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章 波动和声
3. 定量计算

y1 y2
A cos A cos
t t
kx kx

大学物理课件-第12章12-8-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大学物理课件-第12章12-8-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两相干波叠加后的强度
I A2 A12 A22 2A1A2 cos
第十二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I I1 I2 2 I1I2 cos
如果 I1=I2
I

2 I1 (1
cos )

4I1
cos2

2
当 2k 当 (2k 1)
第十二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二、波的干涉
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 简谐波称为相干波,相干波的波源称为相干波源。
两列相干波在空间一点相遇,两个分振动具有 恒定的相位差,对于空间不同的点,相位差是逐点 不同,某些点振动始终加强,某些振动始终减弱, 称为干涉现象。
x
第十二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驻波实验及半波损失
反射点B固定不动形成波节,反射波与入射波间有相位
突变。
第十二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密度和波速u的乘积u较大的媒质称为波密 媒质, u较小的称为波疏媒质。波由波疏媒质传 向波密媒质并在交界面上反射时,反射波的相位突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一、波的叠加
1、波传播的独立性:几个波源产生的波,同时在 一媒质中传播,并在媒质空间某点相遇,每一列波 将保持自己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和 传播方向等)独立的传播。 2、波的叠加原理:质点的振动位移是各列波在该点 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任何一质点的周期性运动,都可以用简谐运动的 合成来表示;反之,任何几列波在空间某点的叠加都 可以用该点振动合成的方法去获得。

大学物理_课件干涉和驻波

大学物理_课件干涉和驻波

y

波 密
y

媒 质
)
在反射端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
入射波到达两种媒质分界面时发生相位突变 称为半波损失。
结束 返回
(2) 绳子波在自由端反射
反射波
入射波
叠加后的波形
自 由 端
yy
在反射端形成波腹
在反射端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 在自由端反射无半波损失
结束 返回
2. 一般情况下,入射波在两种媒质分界处反射时是 否发生半波损失,与波的种类、两种媒质的性质以 及入射角的大小有关。
4. 两相邻的波节或两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为
2
x1
x2
2
2(x1 x2 )
利用此式可以测波长。
5. 对于两端固定的弦线,只有当弦线长度等于半波 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因为两端的固定
点必是波节)
Ln
2
vn
nu 2L
v n----相应的可能的频率,叫弦振动
的本征频率
当外界驱动源以某一频率激起系统振动时,如果这 一频率与系统的故有频率相同或相近,就会激起强 驻波,------这种现象叫共振。
严格地说,驻波并不是波,而是一个系统的特 殊振动状态。
三、半波损失
1. 应该注意的实验现象: 当波在固定点反射时,若恰好形成波节,从振
动合成考虑,这意味着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在此 正好相反,也就是,入射波在反射时会有 π 的相位 突变。这种入射波在反射时发生反相的现象叫半波 损失。(因为 π 的相位突变相当于波程差为半个波 长)
P点合振动的位相差为:
(2
1 )
2
r2
r1
其中
( 2
1)
是两波源的初相位差,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课件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课件

驻波的应用与实例
应用
驻波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弦乐器、电磁波导等。
实例
吉他弦、电磁波导中的电磁波等都是驻波的实例。
04
波的叠加与干涉实验
实验一:波的叠加实验
要点一
总结词
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叠加实验操作方法,观察和 分析实验现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进行波的叠加实验,观察不同波源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的叠 加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波动能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波动方程或能量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分析波的能量分布和传 播规律。
波动能量的衰减
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介质吸收、散射等原因逐渐衰减。
理论三:波动稳定性分析
1 2
波动稳定性的定义
描述波在传播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
波动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的稳定性条件,判断波是否能 够保持稳定的传播。
实验二:波的干涉实验
总结词
理解波的干涉原理,掌握波的干涉实验操作方法,观察 和分析实验现象。
详细描述
进行波的干涉实验,观察两个波源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的 干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三:驻波实验
总结词
理解驻波原理,掌握驻波实验操作方法 ,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VS
详细描述
进行驻波实验,观察不同频率的驻波在相 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 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02
波的干涉
干涉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产生条件:要产生 干涉现象,需要满 足以下条件
2. 波源的振动必须 有一定的相位差;
干涉现象:当两个 或多个波源的波的 叠加产生加强或减 弱的现象。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
第一步:写出u入射波函数;
y入射波=Acos(t+2x/)
t
t
2x
反射点处的振动方程
第二步:写出入射波在反
射点的振动方程,考虑有 无半波损失,然后写出反
y MN=A cos (t - 3 / 2 +π)
射波在反射面处的振动方
在波密媒质反射有半波损失
程。
t第 数三,t步注:意x写,出u3反反射/ 4射波波的波传函播 则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振幅皆为A=5 cm, 频率皆为100 Hz, 但当点A为波峰时,
点B适为波谷。设波速为10 m/s, (A、B两波源的振动垂
直于平面),试写出由A、B发出的两列波传到P点时干涉
的结果。
P
解:
u n
0 .1
m
15 m
设A的相位较B超前,则
A0 B0
A
20 m
B
则P点的相位差应为
201
合振幅 A A12 A22 2A1 A2 cos A 2 2A2 cos( ) 0 P点因干涉而静止。
凡是使
cos
2x
0
的各点相位为2nt。
凡是使
2x
cos
0的各点相位为-2nt。

cos
2x
0
的各点即波节处不振动。
因此相邻的波节之间的相位是相同的,而波节的两边
相位相反。
同一波节间的各点步调一致,相邻波节间各点的步 调正好相反。 (c) 考察驻波的能量
当各质点振动达到最大位移时,各质点动能为零,驻 波能量为势能,波节处形变最大,势能集中在波节。
一、波的叠加
(1)几列波相遇后,仍保持它们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 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耒的方向继续前进,即 各波互不干扰-----波传播的独立性。

波的干涉ppt课件

波的干涉ppt课件
②当Δr=(2k+1)· λ/ 2 时为减弱点(k=0,1,2…)。
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
②现象判断法
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加强点;若某点
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减弱点。
若某点是平衡位置和平衡位置相遇,则让两列波再传播T/4,看该点是
波峰和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还是波峰和波谷相遇,从而判断该点是
误的是( AC )
A、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和减弱之间
B、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
将位于波峰
总结提升
波的干涉
波的叠加
原理
波的干涉
现象
定义
产生条件
判断方法
课堂检测
【练习1】(多选)波源甲、乙分别在一根水平放
传播的两列波(图3.4-1甲)。
观察两列波的传播情况。
图3.4-1波的叠加
可以发现,两列波在彼此相遇并穿过后,波的形状何相遇前一样,
传播的情形也和相遇前一样(图3.4-1戊)。
波的独立传播: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
新知讲解
一、波的叠加
两列周期相同的波相遇时,
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会发
生什么现象?
的区域相互隔开的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
声波也能发生干涉。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图3.4-3波的干涉的示意图
判断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常用方法
①条件判断法
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步调完全相同的两波源的波叠加时,设某点到两

18.5++波的干涉18页PPT文档

18.5++波的干涉18页PPT文档
§18.5 波的干涉 驻波
一、波的叠加原理 二、波的干涉 相干条件 三、驻波 四、声波
细雨绵绵 独立传播
一、波的叠加原理
1. 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各振源在介质中独立地激起与自 己频率相同的波,每列波传播的 情况与其他波不存在时一样。
1
S1
S2
2
(1) 两列或几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相遇后仍保持各自 传播特性(波长、频率、波速、波形)不变。
腹点: 2 x k 2

x k 24
k1,2,3
节点: 2x2(2k1)2
xk
2
k0,1,2
x0, , , 3, 哪些是波节还是波腹点?
42 4
(5) 简正模式: 由于不同边界条件,形成的特定振动方式 称为系统的简正模式。
a. 两端固定 限定:两端为波节

驻波是各质 点振幅按余 弦分布
由 cos 2x 0
波波腹节((AA′′== AA′′mmainx)) ::
由2coxs
2x
(2k
11)
2 x k

x x(2 k k 2 1 ) , ,
2 k k0 , 0 1 , , 1 2 , , 2 ,
只有各波都较弱时才满足线性叠加
二、波的干涉 相干条件
讨论 波的干涉现象——特殊的波叠加现象。
得到干涉所要求的条件叫 相干条件。 相干条件
参与叠加的波必须频率相同(简称同频率)。在确定的
相遇点各分振动的振动方向相同(简称同方向),相位
差恒定(简称相差恒定)。
满足相干条件的波叫相干波,波源叫相干波源, 叠加叫相干叠加。
反射波引起o 点的振动方程 入射波引起o点的振动方程
y0 Acos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
BP 152202 25
P
15 m
u100.10 100
A 20 m B
两波传播到p点时的相差为:
B A 2 π B A P P π 2 π 2 0 .1 1 5 5 2π 01
21010 π
所以干涉减弱,点P合振幅: AA1A2 0
第十二章 波动
12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合振幅最小
Amin A1 A2
第十二章 波动
9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例 如图所示,A、B 两点
P
为同一介质中两相干波源. 15 m
其振幅皆为5 cm,频率皆 为100 Hz,但当点 A 为波 A 20 m B
峰时,点B 恰为波谷.设波 速为10 ms,1 试写出由A、 B发出的两列波传到点P 时 干涉的结果.
(3)相干波源
产生相干波的波的波源称相干波源. 动画演示
第十二章 波动
3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4)干涉现象的定量讨论
波源振动 y 1 A 1cot s1 )( 激发相干波
y 2 A 2cot s2 ) (
两波引起点P 的两个分振动
y1PA1cost(12π r1) y2PA2cost(22πr2)
动画演示
第十二章 波动
15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a
t 0
y 2A
b
c
o
u x u
y
tT 4
u xu
y 2A
tT 2
u x u
y
波节:a、b 波幅:o、c
第十二章 波动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二 驻波方程
正向 y1Aco2sπ(tx)
负向 y2Aco2sπ(tx)
212πr2r1
s2
r1 *P r2
第十二章 波动
5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I A A A 1 2 A 2 2 2 A 1 A 2c os 2
II1I22I1I2co s
212πr2r1
021常 数 时
s1 r1 *P
s2
r2
决定 r2r1 于 考察点,x设 y ,z,其
yy1y2
A co 2 π ( st x) A co 2 π ( st x)
2Aco2π s xco2π st
第十二章 波动
17
大学 物理学
讨论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驻波方程 y2Aco2π sxco2π stA' cost
(1)振幅 2Acos2π x 随 x 而异,与时间无关
cos 2π x
同一点 , = 常量,A=常量,与时间无关
不同点 , 变化,A变化,决定于点(x,y,z)
形成稳定的振幅分布 ----波的干涉现象
第十二章 波动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讨论
A A12 A22 2A1A2 cos
位相差 决定了合振幅的大小.
干涉的位相差条件
当 2kπ时k 0,1,2,3...
合振幅最大
Amax A1 A2 干涉加强
当 2k 1π
合振幅最小
Amin A1 A2 干涉减弱
第十二章 波动
7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位相差
(2
2πr2
)
(1
2πr1
)
如果2 1即相干波源S1、S2同位相


r1
r2

r1 r2 称为波程差(波走过的路程之差)
物理学 三 驻波的产生
1 现象
驻波是特殊的干涉现象
当两列振幅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相干波发生干
涉所合成波称为驻波
动画演示
第十二章 波动
13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2 条件 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异向传播
前进波
反射波
第十二章 波动
14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Biblioteka 物理学3 驻波的形成
x 2k
4
( 的偶数倍)
4
(k 0,1,2,)
第十二章 波动
19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结论 有些点始终不振动,有些点始终振幅最大
波腹:
x
2k
4
(k 0,1,2,)
相邻波腹(节)间距 2
相邻波腹和波节间距 4
第十二章 波动
10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P
15 m 干涉情况决定于两波传播到p
点时的相差
A 20 m B
两波传播到p点时的相差为:
BA2πBP AP
因A为波峰时,B为波谷,所以有两波源的相
差为(设 A 的相位较 B 超前):
ABπ
第十二章 波动
11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r1
r2

2kπ (2k 1)π
加强 减弱
第十二章 波动
8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将合振幅加强、减弱的条件转化为干涉
的波程差条件,则有
干涉的波程差条件
当 r1 r2 k 时(半波长偶数倍)
合振幅最大
Amax A1 A2

r1
r2
(2k
1)
2
时(半波长奇数倍)
s1 s2
r1 *P r2
此两个分振动为简谐振动
第十二章 波动
4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点P 合振动:
y P y 1 P y 2 P A co t s)(
tanA A11csoins11( (22ππrr11)) A A22scions22((22ππrr21))
A A 1 2 A 2 2 2 A 1 A 2c os s 1
1 0
2πxkπ k0,1,2,
2πx(k1 2)π k0,1,2,
第十二章 波动
18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a 当 cos 2π x 0 时 A 0 为波节
x (2k 1) ( 的奇数倍)
44
(k 0,1,2,)
b 当 cos 2π x 1 时 A 2A 为波腹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12.3.1 波的叠加原理
波传播的独立性:两列波在某区域相遇后 再分开,传播情况与未相遇时相同,互不干扰.
波的叠加性:在相遇区,任一质点的振动 为二波单独在该点引起的振动的合成.
动画演示
第十二章 波动
1
大学 物理学
二 波的干涉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频率相同、振动 方向平行、相位相同 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 波相遇时,使某些地 方振动始终加强,而 使另一些地方振动始 终减弱的现象,称为 波的干涉现象.
第十二章 波动
动画演示
2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1)相干条件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位相差恒定
(2)相干波 满足干涉条件的波称相干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