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植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转基因动植物》课件

《转基因动植物》课件
生物制药
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具有治疗价值的蛋白质药物 ,如转基因羊生产抗凝血酶。
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流程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构建成表达载体 。
胚胎移植与繁殖
将转基因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中,繁殖出转 基因动物。
受精卵显微注射
将表达载体注射到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胚 胎。
后代鉴定与筛选
对转基因动物后代进行鉴定和筛选,确保获 得符合要求的转基因动物。
新型转基因方法的探索
目前转基因技术主要依赖于导入外源基因,未来 将探索更多新型的转基因方法,如基因沉默、基 因激活等。
安全性评估的完善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进步,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转基 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方法,确保转基因产品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
转基因动植物的未来应用前景
0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提高抗逆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为农业
长期安全性评估
对转基因植物进行长期跟踪研 究和生态评估,以检测可能出
现的负面影响。
食品安全性评估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毒理学和营 养学评估,确保其安全性和营 养价值与传统食品相当。
环境安全性评估
评估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等。
社会经济安全性评估
评估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产和 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对农民生
转化方法
包括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微注 射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 于不同植物。
转基因植物的优缺点
优点
提高抗逆性、抗虫性、抗病性等,增 加产量和营养价值,改良品质等。
缺点
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如基 因漂流导致野生种群基因污染;可能 影响食物安全,如产生过敏源或毒素 等。

《植物转基因技术》课件

《植物转基因技术》课件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研究方向
未来应加强转基因技术在提高作物抗逆性、 品质改良和功能食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以 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应关注新 兴技术的应用,如基因编辑技术,以推动转 基因技术的创新发展。
应用前景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 展,未来转基因作物有望在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转基因技术 认识的深入和法规体系的完善,转基因技术 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鉴定
对筛选出的阳性细胞或植 株进行遗传和表达分析, 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 导入并稳定遗传。
鉴定方法
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免 疫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 等。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与安全性
01
02
03
04
遗传稳定性
转基因植物在繁殖过程中,目 的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并表达的
能力。
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对人类健康、生态 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
目的基因的验证
对获取的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功能验证,确保其正确性和可用性。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基因克隆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等技 术,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
载体的选择
根据目的基因的特点和需求,选 择适合的载体,如质粒、病毒载
体等。
载体构建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重组,形 成重组质粒或重组病毒载体。
转化体的筛选与鉴定
转基因技术的法规和监管问题
法规制定
各国政府需制定完善的法规和监管体系 ,规范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 其安全可靠。同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制定国际统一的转基因技术标准 。
VS
监管执行

《转基因植物》课件

《转基因植物》课件

未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可 持续性和环境保护,例如开发抗旱、 耐盐和固氮能力的转基因作物。
此外,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如 CRISPR-Cas9系统,将有望实现更为 精确和高效的基因操作,为转基因植 物的研发带来更多可能性。
03
转基因植物的优缺点
转基因植物的优点
01
02
03
04
提高抗逆性
转基因植株的抗逆性分析
检测转基因植株对环境胁迫的抗逆能力,如抗虫 、抗病、抗旱等。
ABCD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
比较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在生长、发育、 产量等方面的差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根据国际公认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对转 基因食品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
05
转基因植物的实际应用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转基因植物的应用
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转基因植物还可以用于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为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02
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历程
转基因植物的起源
转基因植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家开 始研究通过改变植物基因来改良作物。
02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打破物种界 限,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 转移和表达。
转基因植物的种类
根据外源基因的来源和功能,转基因 植物可以分为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 转基因植物、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抗逆境转基因植物等。
此外,根据转基因的目的和应用,还 可以将转基因植物分为食用转基因植 物、非食用转基因植物、工业用转基 因植物等。

转基因动植物ppt课件

转基因动植物ppt课件
PB因子(PB element)属于真核生物的第二类转座子,“PB” 是“piggy back(卡车拖车)”的缩写。其来源于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是一个自主因子,长2.5kb,两端有长为13 bp短的反向重复序列(IR),另外还存在不对称地分布的 内部反向重复序列(19bp),中央区有一个长2.1kb可读框, 编码转座酶。
13
三、可介导转化的其他真核转座因子
(一)、水手因子(mariner element) 水手因子是由H.M.Robertson于1993年从果蝇中鉴别出 的转座因子,并发现存在于多种昆虫中。 水手因子末端为28 bp的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是编码含 有345aa的转座酶。
14
(二)、睡美人(Sleeping Beauty,SB)
其他两种转基因模型生物是线虫(C. elegans) 和小型热带鱼类—斑马鱼(Danio rerio)。
3
第一节 果蝇发育的分子生物学
分子克隆技术一开始一些遗传学者就制备了一系 列果蝇的突变品系,他们利用这些突变体在果蝇 基因组中对特定基因进行物理定位。先用RNA印 迹来研究基因表达,并用原位分子杂交来进行定 位。直到将克隆DNA插入到果蝇的生殖细胞中人 们才能开始了解发育过程是怎样控制的。
第七章 转基因动植物
转基因(transgenic)动植物就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将人们需要的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 整合到动、植物的染色体上,与内源基因在一起, 随细胞的分裂而复制,在生物体内得到表达,并 能稳定地遗传。 整合到动植物基因组上的外来结构基因称为转基 因(transgene),由转基因的蛋白质称为转基因产 物,通过转基因产物影响动物性状。
5
(a) 基 因 调 节 区
CAAT SP1 AP1

《植物转基因技术》PPT课件

《植物转基因技术》PPT课件
其中以T-DNA区和毒性区(vir-region)在 植物转化中最为重要。
T-DNA区:能够转移整合入植物受体基因组, 并能在植物细胞中表达,从而导致 冠瘿瘤发生。
Vir区:由多个毒性基因组成, 其编码蛋白对 T-DNA的转移和整合 必不可少。
1.Ti质粒上的T-DNA:
仅存在于被感染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整 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T-DNA以单拷贝或多拷贝 形式插入植物基因组中,插入的位点也各不相同。
实例 小麦的基因枪转化
3、幼胚的高渗预培养: 4、微弹的制备与基因枪的轰击(无菌): 5、抗PPT愈伤组织的选择:白色生长快的为
外源质粒转化的愈伤(见图)。 6、抗PPT再生植株的获得:(见图)
实例 小麦的基因枪转化
7、抗PPT转化植株的耐盐性:
含盐0.7%NaCl条件下转化植株表现较强的耐盐性。
转化后的gus的瞬间表达转化后3周产生的抗性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的gus反应再生的转化植株转化植株叶片的gus表达抗性植株后代的抗性检测自1983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后已有大量的抗病抗逆及品质改良的转基因植物获得成功在农业生产上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转基因技术》PPT 课件
植物转基因技术: 又称基因重组技术或DNA重组,
二)、转化载体系统:
Ti质粒载体系统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叫共整合载体系统; 一类叫双元载体系统。
(一)、共整合载体质粒:
1.pGV3850 系 统 :
这是第一个非致癌的 Ti质粒衍生载体,来自 胭脂碱型质粒 pTiC58Trac, 包 括 25bp末端序列和胭脂 碱合成酶基因,T-DNA 上的其它基因则为 pBR322 序 列 取 代 。
5.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
进行叶绿体遗传转化研究,建立了烟草叶绿体遗传 转化体系。并将一些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

转基因植物 PPT课件

转基因植物  PPT课件

TR
pAL4404
pBIN19
trans complementation
轉基因植物
A GUS vector
CaMV-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GUS---glucuronidase NPTII---neomycin phospho-
trasferase II
轉基因植物
2. Re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 - leaf discs
T-DNA
25 bp 重复区
Vir
分裂素
Opine 合成
25 bp 重复区
Ti 质粒 tra
(160-250 kb)
分解
Rep
tra
轉基因植物
Structure of the octopine and nopaline plasmids
轉基因植物
Structure of the nopaline Ti plasmid pTi C58 LB---left border RB---right border
Area planted in 1999 (ha)
15000000 142000 6000000 520 14000 930000 8000 12000 N/A N/A
轉基因植物
f. Plant bioreactor
Plants as bioreactors to produce antibodies
轉基因植物
轉基因植物 1. Vector Syste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nd Crown galls
轉基因植物
Transformation of plant cells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培养的植物细胞生产次生物质
植物细胞不仅具有形态建成的全能性,还具有 物质代谢的全能性,通过药用植物细胞或组织 的大量培养,可以获得某些有用成分,特别是 用化学手段合成困难的药物。目前通过组织培 养成细胞培养的药用成分有生物碱,甙类、甾 醇,萜稀类、醌类、木质素类、黄酮类、糖类、 蛋白类、有机酸类、芳香油、酚类等上百种。 培养物中药用成分产量超过1%干重的药用植物 已有几十种之多。
5
3.4 提高次代谢产物产量的方式
3.4.1 选育高产稳定细胞株 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株 不移稳定,有效成分含量在继代中会逐渐降低,此外许多药用 成分含量太少,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因此,首先要建立快速检 测产物含量的检测系统,检测一个个细胞团,从中找出高产细 胞株,将高产量的细胞株继续培养,从中再找出更高产量和更 稳定的细胞株,如此反复筛选,最终选育出高产稳定细胞株。 还有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植物细胞发生突变。由于突变有可能 造成某些和次生代谢有关的基因缺失,如某一抑制基因缺失, 从而解除了对代谢过程的抑制,使产物量大大增加;或某一些 代谢基因的缺失造成某种中间产物的积累。常用的使细胞发生 突变的方法包括用紫外线、γ-射线及X-射线的照射,或用化学 诱变剂,如5-溴尿嘧啶,甲基磺酸乙酯等。

3
上述培养出来的细胞悬浮液是异源的,为了进一步得 到均一的无性细胞,可以在这种悬浮培养基的基础上, 当细胞分散程度和迅速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后,利用平 板培养技术进行细胞无性系分离。即细胞悬浮液通常 通过双层不锈钢网或尼龙网的除去细胞聚集体,将滤 过的细胞液与选定的琼脂培养基在35℃左右下混合, 浇到培养皿上使其形成一薄层,当琼脂冷却凝固后, 细胞就全比较均匀地分布并固定在琼脂培养基中。此 方法也称单细胞培养。在做平板培养基时一个关键的 问题是细胞密度,103/ml为宜。
1
3.1培养基的选择
对细胞培养来说不同的培养基往往使细 胞产率和所需的次生产物的产率都不同。 例如,用不同的培养基长春花细胞悬浮 培养物,在细胞产率和蛇根碱的产率上 场产生不同的结果,且适合于细胞生长 的培养基不一定有利于次生物的生产。 另外,降低培养基的成本也是研究的重
b 固定化培养 将悬浮培养的植物细胞包埋于固体基 质中,成为一个固定的生物反映系统。包埋的基质: 多糖和多聚化合物,如褐藻酸盐、琼脂(糖)、聚丙 烯酰胺、角叉莱胶。由于这些支持物胶体本身的交联 方式,使之对养料、水分及气体有一定的通透性,在 不同程度上维持细胞的生物活力,从而得证进行生化 反映的酶系和辅助因子的存在。基于此原理,在细胞 产生次生产物的时期,就将其固定化,加以营养介质 及底物进行反应,将其制成颗粒状,注入柱式反应器, 就可以进行连续循环反应。通过固定化细胞进行连续 培养始实现商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D 两相培养技术(two-phase culture) 即在培 养基中引入第二相,细胞产物在原培养系统合成后, 向第二相富集,从而减了产物的反馈抑制,不仅提高 了产物,而且简化了后处理。
10
3.4.4 药用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
研究植物次生代谢合成途径对提高次生代谢 物产量很有帮助。可以通过添加产物的前体 或添加副产物使细胞内合成有利于产物方向 从而提高产量。其次,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 物的形成总是与连接初生和次生代谢酶的活 性成正相关,因此分离编码这些酶的基因, 通过Ti质粒和Ri质粒载体携带克隆基因等到植 物细胞中, 可提高该酶的表达量,酶活总量 提高,次生物量也响应增加。
7
3.4.3 建立适宜的培养程序和条 件,保证细胞系高产稳定
a二步法 从许多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产物的形成来 看,生物合成作用往往在细胞生长的后期,据此提出 二步培养发(two-step culture)。第一步培养基称 为生长培养基,主要适合于细胞的生长;第二步称为 生产培养基,用于次生产物的合成。两种培养基往往 有所区别,后者通常具有较低含量的硝酸盐或磷酸盐, 或两者含量均较低。此外,通常也含有较低的糖分或 少量可利用的碳源。二步培养已在许多药用植物细胞 培养中得到应用。日本首次利用紫草细胞工业化生产 紫草宁用二步法。Mei等(1996)在10L反应器中采 用二步培养技术培养红豆杉细胞,20天后生物增加 了3倍,经过比较,生长基中紫杉醇含量很低 (0.8mg/L),生产基中达19.4—27.5mg/L。
6
3.4.2 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子,增加有效 成份含量 诱导子可以是高压灭活的真 菌,细菌和酵母的细胞壁萃取物,滤液 或孢子等生物诱导子,也可以是重金属, 砜酸盐和阿魏酸,苯甲酸等人工合成的 化合物,如悬浮培养的西洋参细胞经刺 盘孢菌丝状体诱导子处理后,总皂甙产 率可由对照的296mg/L增加到679mg/L (约总细胞干重的16.3%)。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髓等 组织或器官都可用来诱导愈伤组织,在实际 工作中往往是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取材,进行 愈伤组织的培养,此时可以进行各种培养基 的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以选择出 适当的培养基作为以后培养的基本培养基。 等愈伤组织长大后,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进 行振荡,分离细胞。一般愈伤组织不会很好 地分散成理想的单细胞悬浮液,大多为50— 200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
筛选:具色物质如花色苷、醌类、胡萝卜等在显微镜 下就能显示出单细胞的着色程度,也可以从高的着色 细胞选出细胞株。酶联免疫反应测定(ElISA)
4
3.3 培养方式和培养容器
小规模培养可选择大小适当的三角瓶 (50—2000ml),里面有选定的培养基, 把筛选好的细胞株接入以后,转旋培养 (60—150转/min),4周后可进行继代 培养。若采用固体培养,在培养基中加 入0.7-0.9%琼脂。大规模培养方式主要 是液体悬浮培养法,培养容器用桨式搅 拌罐、空气提升式反应器。
9
C代谢产物胞外释放 由于大部分有用的次生代谢物 并不释放到培养基中,而是储存于液泡中,传统的提 取药用次生代谢物的方法始破碎细胞,使细胞只能一 次性的使用。解决储存液泡中的次生代谢物使之释放 到胞外也是通过固定化细胞进行连续培养要解决的一 个主要问题。已发展出了化学试剂法、改变离子强度 法、PH扰动法、电击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