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螟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

和三化螟。

三化螟是我国南方稻区的大害虫。

图中蓝色线为三化螟分布

北限。三化螟的分布西限

为:

四川的岷江、大渡河、雅

砻江、金沙江、云南的怒

江、

整个河谷地区及泸水以南

的中缅边界。东至沿海,

到海南都有发生。

二化螟在我国分布很广,在我国除少数地区尚未发现二化螟为害外,南北稻区

都有分布。

二化螟分布北限为黑龙江的克山县,陕西的关中平原,新疆的阜康、米泉、昌

吉、呼图壁。马纳斯等县稻区。

全国的稻区在1956年以前以二化螟为主,水稻改制后三化螟上升为主要害虫。

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整了水稻种植制度,大面积推广杂交

水稻,长江流域三化螟为害下降,二化螟又成为主要害虫。

水稻螟虫

二化螟和三化螟为害都是钻蛀水稻茎秆,在苗

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

在孕穗初期侵入,造成枯孕穗,在孕穗末期和

抽穗初期侵入,咬断穗颈,

造成白穗或虫伤株。所不同的是二化螟初孵幼

虫还会在叶鞘取食造成枯鞘。

拔取田间被害的水稻:枯心苗,枯孕穗株,白穗株等。

剖视茎秆,三化螟为害的水稻,一般每株有一条幼虫。

二化螟有群集为害的习性,每株可多达数十头。这是

田间识别最简单的方法。

三化螟幼虫

蛾长

8~

10毫

米,翅展18~22毫米,前翅近

三角形,中央有一小黑点,自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条暗褐

色斜带,外缘有9个小黑点。

雌蛾:体长10~13厘米,翅展23~28毫米,前翅淡黄色或黄

色,向外方颜色较深,翅中央有一个明显的黑点。

二化螟雌蛾翅展23-26毫米,体灰褐色,

前翅灰黄色,

略呈长方形,沿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

翅白色,略呈三角形。

雄蛾翅展21-23毫米,前翅中央有一黑斑,黑斑下面

还有三个不明显的小黑斑。翅色和体色都比雌蛾深。

水稻螟虫

发生世代

习性

三化螟

•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成虫在羽化的第二天开始产卵,这一天晚上趋光性较强,对黑光灯更敏感。

•产卵喜欢产在生长嫩绿的水稻上。

•卵孵化后幼虫即咬孔蛀入为害。水稻最易受害的时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

•在分蘖期,蚁螟蛀入后2~3天,始见青枯心,6天后始见枯心,12天后枯心苗明显

增加,15天时达到高峰。此时幼虫以三龄为主。幼虫转株2~3次,

正是在2~3龄之间。

水稻最易受螟虫为害的时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

以三化螟为例水稻各个时期受害情况如下:

三化螟的初孵幼虫(蚁螟)要先蛀入水稻内部,才能取食存活,侵入的部位多

是叶鞘脉间。

•水稻苗期叶细,脉间狭窄,蚁螟不易侵入,随苗长大,侵入率提高。

o20天秧龄的苗,蚁螟侵入率19%;

o40天秧龄的苗,蚁螟侵入率为59%。

•最易入侵的是分蘖期易于侵入。

•圆秆期

o晚稻:稻株外面有多层叶鞘包裹,叶鞘比较坚硬,90%以上的

蚁螟不能蛀入而死亡。

o早稻:虽有多层叶鞘包裹,但叶鞘柔软,蚁螟的入侵率很高。

•孕穗期:只有一层叶鞘包裹,而且叶鞘两边抱合部分很柔软,蚁螟易于侵入。

•剑叶裂开露穗时,是最有利的侵入时机。

•水稻抽穗后,组织老化,蚁螟入侵也困难。

•但转株为害的幼虫,侵入力强,不受以上限制。

二化螟(不同于三化螟的地方):

•越冬幼虫有转移规律(二化螟越冬后,土中下层稻桩中的幼虫要先转

移到冬季作物茎秆和土面的稻桩中,然后化蛹。转移盛期约有半数以

上的幼虫转移到冬季作物茎秆中,其中有2/3蛀食茎秆。因为这一习

性,二化螟的越冬死亡率各地不同。有的为20%,有的却达到80%。

因为死亡不是冬季的低温引起的,而是二化螟在转移过程中,遭到天

敌的捕食和寄生,引起大量死亡。)

幼虫有群集为害的习性。(初孵的二化螟幼虫,如稻

苗瘦小,则分散为害,先造成枯鞘,后造成枯心苗。

若稻苗较粗,则群集于叶鞘为害,造成枯鞘,2龄以

后再转移分散为害。

在茎秆粗壮,营养丰富的杂交稻上,幼虫群集为害,

甚至老龄幼虫也不分散,

每株多达数十头,并有群集化蛹的现象,一株稻茎中

多的有蛹十多头。)

•幼虫化蛹在叶鞘内或茎内。蛹期的大雨常造成二化螟大量死亡。

二化螟蛹期受雨水的影响

二化螟化蛹在稻株的茎内或鞘内侧,因水稻的生育期不同而有不同。

•在分蘖期的稻苗上,80%的幼虫在叶鞘内侧化蛹,

•在圆秆拔节的苗上,大部分在茎内化蛹。

▪在稻田无水时,化蛹离土面3厘米的产位,

▪在稻田有水时,化蛹在离水3厘米的部位。

因为化蛹部位低,在盛蛹期到盛孵期之间,即二化螟最大量地集中

于稻茎较低部位时。

若遇大雨甚至暴雨,稻田保持深水2天以上,能淹死大量的蛹、初

孵、低龄幼虫。

可以利用二化螟化蛹的这一特点,深灌水淹死大批的幼虫和蛹。

气候的影响

三化螟

16℃以下越冬幼虫不能化蛹和羽化。20℃以下,卵孵化率低,不能造成为害。

40℃以下,不影响

蚁螟的侵入活动。40℃以上温度越高,侵入率越低。温度46℃以上,100条虫

子,能活下6条。

春季雨水充足,稻桩经雨水浸渍,容易霉烂,使越冬幼虫窒息而死,或易遭寄生菌寄生而死。春季干旱少雨则第一代三化螟发生量大。

气候因素还影响发蛾期,从而影响发生量。

二化螟

二化螟抗寒能力强,发育的适温为16~30℃,最适的温度是22~

25℃,低温多湿利于二化螟的发生,高温年份二化螟死亡率高,发

生数量少。

气候对三化螟发蛾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