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
《孙子兵法》相传为孙武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经典性的军事学术著作,是对春秋以前中国古代战争经验的最高的理论总结。它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包容了丰富的兵学学术思想,而且蕴涵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特有的人文意识,所以被学者们称为古代东方兵学智慧的结晶。现存分13篇,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间》。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的结晶,是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可以算是一部哲学著作,其受到了黑格尔哲学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基础,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全书分八篇,为《论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军队》、《防御》、《进攻(草稿)》、《战争计划(草稿)》。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两书均足以算是中西方传统军事学术的代表。通过对两书军事思想中战略问题的对比探究,从各个具体的战略要素展开论述分析,显示出中西方对军事战略问题思考的异同。可以为思考未来军事学术走向提供帮助。同时,战略要素问题也能为现代的军事运
筹提供良好的素材。
一.产生基础与叙述方式的不同
《孙子兵法》源于中华民族冷兵器时代和春秋战国的农业社会。著述方式是“舍事而求理”,大量采用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战争规律,一句一理,字字珠玑,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重宏观、重综合的思维特点。
《战争论》源于西方热兵器时代的成熟时期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半工业社会。克劳塞维茨史论结合,以史鉴理,采用德国古代哲学唯心主义辩证法,从拿破仑战例着手,鲜明体现了西方重微观、重分析的思维特点。
二.崇尚理性与崇尚暴力的战争观
孙子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把战争列为国家头等重要的大事,以引起国军将帅的高度重视。显然,孙子是从社会职能这个角度来说明战争的,其要义在于阐明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告诫人们高度重视战争、慎重对待战争。他提出了“道”的概念,即“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他还进一步明确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阐明了平时政治建设与战时作战地位的关系。
克劳塞维茨主要从哲学角度抽象战争的本质,提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的观点,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回答了战争是什么的问题。他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
段的继续”的经典论断。
三.谋求全胜与争取战胜的战略思想
孙子军事思想以谋略为基础,以争取“全胜”为战略目的。孙子认为,战略上的最佳选择是“上兵伐谋”,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着重从三个方面阐明了求“全”之道。一是重用诡道,二是多方制敌,三是增强实力。
《战争论》则倡导“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在战争中手段只有一种,那就是战斗”,“用流血的方式解决危机,即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是战争的长子”,“主力会战是战争的真正重心”。
四.“避实击虚”与“打击重心”的打击目标问题
孙子之所以主张避实击虚,主要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敌之虚弱之处通常兵力弱小,或者戒备松弛,易于取胜。二是敌之虚弱之处也是其整体的一部分,断其一指,往往可以起到伤及其余的效果,使敌整体崩溃。三是敌之虚弱之处往往抵抗力也相对较弱,双方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也势必会减小。孙子在提出“避实击虚”的同时也十分看重“夺其所爱”。但是,孙子主张“夺其所爱的前提是敌人对“所爱”之处疏于戒备,形成心理上的“盲点”、“虚点”,其实质还是要“避实击虚”。
克劳塞维茨基于无限制使用暴力的思想,反复强调选择敌人力量的重中之重,尽可能集中优势兵力,给予其致命一击。为此,他反复强调“打击重心”的观点。
五.“践墨随敌”与“贯彻计划”的战场指挥问题
孙子对作战指挥的最高要求是“用兵如神”。所谓“神”,就是那种“能与敌变化而取胜”的人。为此,他特别强调机断指挥,诸如“因形而错胜”、“战胜不复”、“践墨随敌”等等,核心都是一个“变”字,要求将帅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布势和作战方法。
克劳塞维茨主张战略的任务是制定战争计划和战局方案,作战中的一切行动应按计划进行。他更为看重的是“把计划贯彻到底,不因一千个原因动摇一千次”。
六.“知己知彼”与“驱散迷雾”的战场侦察问题
孙子对于“知胜”是很看重的,不仅要求“知彼知己”,而且要求“知天知地”。为了赢得“知胜”,既可以派出因间、内间、生间、死间、反间,五间俱起,从各个层面上了解敌情。又可以运用策之、作之、形之、角之等方法侦查敌军的战场布势。无论是战略侦查,还是战术侦查,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克劳塞维茨比孙子似乎更为实际。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战争除了具有暴烈性和从属性等本质属性之外,概然性和偶然性也是其基本属性。概然性和偶然性的现象是不可预测的,这就使战争充满“迷雾”,一切情况都处于不确实的状态。
七.谋求局部优势与数量优势论的兵力运用问题
孙子和克劳塞维茨都主张以众击寡,但相比之下,孙子的观点更为辩证。他注重谋略,但不是唯谋略论者,他也客观地看到谋求物质力量的优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与强敌对抗,自己总兵力不如敌人时,仍然要想办法谋求局部的力量优势。主要途径是用各种诡诈
之术分散兵力,以调动敌人,造成局部上“以十击一”的有利态势。因此,他提出了“以寡击众”的思想。
克劳塞维茨是“数量优势论”者,一贯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以赴与敌决战,力求首战必胜。他认为,拿破仑之所以在前期等够屡战屡胜,关键在于他总是善于在决定性地点和决定性时间集中优势兵力,并在关键时刻即时投入预备队,力求第一次会战中就打垮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