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境下的动态语言交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4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Apr.,2009

第27卷第2期

JOURNA L OF S OCIA L SCIE NCE OF J IAM USI UNIVERSITY

Vol.27 No.2

认知语境下的动态语言交际

吕海涛

(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摘 要]人类对语境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英国伦敦学派的弗思以及英国功能学派语言学家韩礼德等等,都对语境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认知语用学理论框架下,语境被赋予了不同性质的解释。S perber &W ilson 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一

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这一概念能充分体现语言交际的动态性特征。

[关键词]语言交际;认知语境;明示—推理[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09)02-0146-02 一、语境研究概述

对语境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就曾接触到语境问题。他在《工具论》六篇的范畴篇里认为:“一个名词是具有许多特殊意义或只有一种意义,这可以用下述方法加以考察。首先,查看它的相反者是否具有许多意义,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属于种类的还是属于用语的。因为在若干情形下,即使从用语方面亦可以立即察觉。例如,如果是讲声音,‘尖锐的’,相反者是‘平淡的’,如果是讲坚韧,它的相反者是‘笨钝的’,可见,‘尖锐的’相反者具有多种意义,自然‘尖锐的’也有

多种意义。”

[1](P369)

在此亚里斯多德虽然没有把“语境”这个概念特别提出来,但是指出一个语词意义的获得依赖其使用的环境,也就是我们现在某种意义上所指的语境。

在这之后,许多学者都从各种角度对语境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著名人类语言学家M alinowski 于1923年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的概念,指出环境对于语言交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并创立了“语言环境中完

整的话语才是真正的语言事实”[2](P2)

这一学说。他的这种观点被英国伦敦学派John Rupert Firth 继承发展。在《社会中的个性和语言》一文中,Firth 详细阐述了语境的概念,认为语境不仅包括语言因素(被称作上下文),还应包括社会环境(称作情景上下文,主要指事件、参与者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诸如经济、宗教和其他社会结构、话语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把context 的外延扩大

了。

[2](P2)其他一些学者对语境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英国功能学派语言学家M ichael Halliday 在1964年提出了语域(register )的概念,指出不同的语体是语言使用的场合及对象的不同而产生的语域变体,并将语域分成三个方面:话语的范围、方式和风格。另外,美国社会语言学家Joshua Fisherman 在1965年从语言变体的社会因素出发提出语义场(domain )的概念,包括地点、身份和主题。1974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 指出语境的组成要素包括话语参与者(participants )、话题(topic )、背景(setting )、交际渠道(channel )、语码(code )、信息形式

(message form )、交际事件(event )等方面。

[3](P109)

对于构成语境要素的分类,也一直存在各种不同的

说法。如有人把语境构成要素分为语言环境(linguistic context )、副语言环境(para -linguistic context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cultural context )和语体风格环境(stylistic cont 2

ext )。John Ly ons 归纳了构成语境的六个方面[2](P6)

;

Hymes 将语境归纳为SPE AKING [2](P8)

;另外还有学者把语境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类,等等。

正是基于这些对语境研究的不同学说,新的有关语境的学说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

二、认知语境概述

在认知语用学理论框架下,语境被赋予了不同性质的解释。关联理论的交际观认为,为了使得交际成功,说话人总是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话人总是设法尽可能地利用当时的情境和自己的认知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S perber &W ilson 把交际定义为“明示—推理”活动。明示—推理模式从认知语境(cognitive environ 2ment )和互明(mutual manifest )的角度来阐释交际的本质,交际是否成功,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显明(manifest )和互相显明即互明(mutual manifest )彼此的认知语境。所谓认知语境,就是对交际双方来说能够显明的事实、假设以及各种信息,其中既包括客观的信息,也包括主观因素,如个人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推理能力等。个人所处外部环境加上人与人之间各种主观因素的差异,导致人的认知语境不尽相同。所谓显明,就是“被感知或推知”。如果一个客观事实或假设能够被感知或推知,那么它对于人来说就是显明的。当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中显明的事实或假设相同时,就产生了认知环境的重叠,这种重叠的部分便构成了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语境。共处的认知环境越大,互明的可能性就越

大。

[4](P189)在认知语境理论的指导下,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实际上是一种探索活动的成功。交际在一定的环境里发生,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因素,如交际者、交际对象以及二者在各个方面的差异;语境不同使得交际双方对话语做出不同的选择;交际主题、交际时间的不同也会导致交际过程的不同,也可能会影响交际的结果。交际过程中含有大量的认知成分,认知过程十分复杂,所以要想交际成功,必须通过交际双方的探索。由此,关联理论认为由于认知环境不尽相同的特性,交际的结果不

641—①[收稿日期]2009-01-12

[作者简介]吕海涛(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讲师,从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