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议题式说课稿高一政治(部编版必修1)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议题式说课稿高一政治(部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df0f87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2.png)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我会提出一些反思性问题,如“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小组讨论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等。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我会指出学生的优点,如积极参与、深入思考等,同时也会提出改进的建议,如加强合作、提高分析能力等。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几种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向全班展示。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关键人物,模拟历史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议题式说课稿高一政治(部编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1)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教材的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中国革命”,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包括: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将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通过播放一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产生兴趣。随后,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导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部编版必修1)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部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55a19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d.png)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致过程。然而,他们可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目标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对于人民战争路线和三大战役的具体情况也可能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导致对革命胜利原因的理解不够深入。
3.图文并茂:运用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分析其影响,并总结经验教训。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从不同角度体验和感悟革命历程。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心得体会,加深对革命历程的理解和感悟。
3.搜集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故事等资料,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培养动手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
3.关键词:共产党、人民战争、三大战役、新中国成立等
4.思维导图:用图形和连线表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强化重点,加深理解。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采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突出关键信息。
2.利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习题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人民版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d0e20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8.png)
人民版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一、引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版必修一中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章。
它详细地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胜利的历史。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转折。
二、文章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篇文章主要围绕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展开。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再通过详细回顾中国人民反抗压迫的历史,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北伐战争,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三、文章核心内容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该文章在开头的部分介绍了中国在近代史上的社会特点。
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既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也存在着封建剥削制度的束缚。
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结构为中国革命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2.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章接下来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这次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不仅开创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还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部分,文章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原因和取得的成果。
3. 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萌芽文章继续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这一运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解放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萌芽。
文章通过对五四运动的深入分析,回顾了中国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4. 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接下来的部分,文章介绍了北伐战争这一重要阶段。
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共产党崛起的关键时刻。
文章详细描述了北伐战争的过程、背景和意义。
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作用和领导地位。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取得与意义文章在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取得和意义。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成功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说课稿】《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
![【说课稿】《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ed670143323968011c9249.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选用的的教材为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背景⑴教材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的内容,在本单元和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是中国由被侵略被压迫向独立自主的转折,是中国近现代发展的重要过渡。
本课共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个子目来阐述的。
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国共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本课上承本专题第一、二课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专题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
从教材特点来看,线索清晰,但概念性强、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老师也难以讲出新意。
从教学容量上看,本节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的的历史,这对老师和学生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⑵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隆昌二中13班学生①从知识基础来看,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第五单元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且已经在本单元的前两课学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应该说对本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初中知识遗忘较多,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又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因此不能对她们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抱太大的希望;②从能力基础来看,他们思维活跃,有表现欲,但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易接受形象事物,不易理解抽象事物。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1)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d666b9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5.png)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在布局上,将板书分为三个部分:标题、知识点框架和重点标注。标题部分明确标注课程主题,知识点框架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和事件,重点标注部分突出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影响。板书内容将采用关键词和关键句子,避免冗长,确保简洁明了。风格上,使用清晰的字体和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内容,以帮助学生快速识别和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准备详细的板书草稿,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高中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1)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课,位于整个课程体系的第二单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中国革命的道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展开,旨在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答环节和小组报告。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入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问题;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历史场景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决策;问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增强师生互动;小组报告则让学生在准备和展示过程中,锻炼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些互动方式旨在营造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纪录片片段、交互式白板和在线学习平台。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背景;纪录片片段能够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交互式白板便于展示和讲解复杂的历史关系;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讨论的空间。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新民 主主 义革命》 说课稿
![《新民 主主 义革命》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a86f5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3.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在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上承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下启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历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细节和深层原因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主要阶段、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力量、革命道路等重要概念。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历史文献、观看影像资料等方式,让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伟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党的热爱和拥护。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5fefe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5.png)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呈现我的说课稿,主题是《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近代史教程》第三章节,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理解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3. 掌握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者、战斗形式和战略战术。
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演变;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中国共产和革命领袖的崇高形象;2. 培养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2.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者、战斗形式和战略战术。
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复杂性;2. 如何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革命时期的激情与壮丽,激发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图表和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对革命的发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讲解(15分钟)讲解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介绍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者、战斗形式和战略战术,并通过故事和事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4.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分析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并整理出成果报告,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拓展(10分钟)通过PPT呈现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革命对世界革命的影响。
6. 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重点强调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革命的深入思考。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上学期说课稿(统编版必修1)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上学期说课稿(统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a373d7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c.png)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布局上,我将采用逻辑顺序排列,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阶段为主题,分别列出其任务、动力、过程和结果。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性质、任务、动力、过程、结果和胜利意义。风格上,我将使用简洁明了的字体和图示,以及相关的颜色标注,以突出重点和便于学生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直观、清晰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提前准备并多次预演,及时调整和优化板书设计。
2.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3.小组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让他们选择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和阐述,通过报告的形式,巩固和展示所学知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具体做法如下: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政治理论基础。他们可能已经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和胜利意义可能理解不深。此外,学生可能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较为陌生,难以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包括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运用。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和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视频资料能够直观地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网络资源则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观点,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同时也有注意力分散、自律性不足的问题。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理解和分析较为复杂的问题,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们对国家历史和时事政治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较为理论的课堂内容感到枯燥。在学习习惯方面,一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新民 主主 义革命》 说课稿
![《新民 主主 义革命》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99dbe1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9.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内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中国的形成具有关键意义。
本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重要事件以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与奋斗,以及这一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拓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时期,学生可能在理解其深层次的原因、影响以及历史意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中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和重要事件,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表、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
2、教学难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第14课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4课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17bcea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7.png)
4.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书面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分享探究成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一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或纪录片片段,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式教学,旨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增强理解力。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资料查阅等方式,深入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和主要内容。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如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能够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这三个方面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和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把握。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范文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f5666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3.png)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范文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课程的说课内容。
以下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学历史教材的一部分,是学习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培养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和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和发展,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而努力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和发展。
难点是: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思考历史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综合能力。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学法是:主动探究法、研究性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丰富的教学素材,包括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同时,我还将通过教学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景引入,唤起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开始前,我会通过一段历史事件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好奇心和兴趣。
通过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在课前,我会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的历史内容,并留下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在课堂上,我将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思考和答案,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
环节三、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在这个环节,我将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
中学历史八年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说课稿
![中学历史八年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045a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e.png)
中学历史八年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影响。
o学生能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o学生能够识记关键历史人物和重要时间节点。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原因、过程、结果的能力。
o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o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意义。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o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标志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讨论法: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挂图-多媒体资源:相关历史事件视频、PPT课件、历史文档复印件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设立小组长负责协调。
-维持纪律:制定课堂规则,明确奖惩机制,通过积极反馈激励学生遵守纪律。
-激励策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设置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随堂进行,检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教学效果。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上学期模范说课稿(统编版必修1)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上学期模范说课稿(统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0b984e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c.png)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内容区和总结区。标题区位于板书顶部,清晰地标明课程标题和子标题;内容区按照教学流程依次展开,左侧列出知识点,右侧记录关键信息和案例分析;总结区位于板书底部,用于归纳总结和强调重点。板书主要内容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成就及其意义。风格上,我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辅以图表和关键词,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起到梳理思路、强化记忆的作用。为确保板书效果,我会在教学前准备好板书草稿,课堂上注意板书的速度和字迹,同时引导学生跟随板书进行思考和记录。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5至16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学习兴趣广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学习习惯上,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具体来说,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可能更多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深远影响。
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并准备简短的报告。
2.角色扮演:模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如何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4.练习题: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评估自己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4ff8fb4bceb19e8b8f6ba59.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的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我打算从以下五个方面说一说:一、说教材1、从地位上看,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继续2、从教学容量上看,本节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的的历史3、从课时上看,本节要用1节课完成,是一种挑战二、说重难点重点1: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认识胜利的伟大意义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着重体现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自主探索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认识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四、说学情和教法学法1、学情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对一般性的历史知识的掌握还是可以的。
但如何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如何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如何分析材料进行史论结合等方面高一的学生存在不足。
在此基础之上高中阶段的学习更看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法和学法教法: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辅之情景法、问题法教学模式:以探究的问题为中心,按“创设情境——设计探究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归纳结论”的模式组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学法:归纳法、史料研习法、列表法、探究法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五、说教学过程热血青年,行动起来,肩负起天下的兴衰。
象爆发的火山,汹涌的海。
冲破那罗网,砸碎那旧世界,迎接中华腾飞的新时代!(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听歌曲,看歌词,起歌名!目的:激发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中去。
【第一层次:检查主干知识梳理。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范文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16719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d.png)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范文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一篇历史教材中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背景和革命进程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历史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以及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历史意义,能够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难点是: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获取相关知识。
学法是:主动学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并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变迁,引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兴趣。
2. 讲解新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过程和相关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重点介绍相关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等。
3. 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和讨论,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作用和影响,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历史规律。
4.巩固和扩展:通过历史练习题和课外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理解,并扩展学生对其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
5. 总结课堂: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点,并进行思考和提问。
在学生的回答和讨论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我的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原则,重点突出关键内容,如“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历史事件和人物”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be191aeb8f67c1cfad6b854.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说课稿东冶中学马炜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课。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主要讲了四个大问题: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历史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2、说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线索,能够理清各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而达到强化基础知识,加强知识记忆的目的。
3、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线索,强化记忆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进生单元知识梳理和帮助学生记忆。
二、说学情(1)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对本单元前后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在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学生是有一定了解的。
(2)【学法指导】首先:对于本单元的几大事件,都可以从背景、过程、结果、影响方面进行列提纲,通过列提纲把握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重点知识点。
其次:注意课本中的重点图片。
图片题近几年备受中考命题者青睐,因此在平时的学习重要特别注意图文结合的学习。
图文结合法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此应对图片题目的考查。
本单元注意的图片:人物图片──毛泽东、周恩来;示意图──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事件图──五四学生游行示威图、黄埔军校图、南昌起义图等。
三、说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把课本上的图片放大,进行强调,让学生认识到图片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图片说出历史事件,从而了解本事件的整个过程。
2、通过时下热门话题“旅游”导入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20aaf6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c.png)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一、引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
本次说课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主题,介绍其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二、背景1. 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仍未能建立起民主政权。
2. 帝国主义的侵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3. 内部社会矛盾的激化:封建土地制度、经济落后、社会不公,引发了广泛的民众不满情绪。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1. 五四运动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展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压迫的不满。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建立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权。
4. 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遵义会议标志着毛泽东在党内地位的确立,确保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地位。
5. 中国抗日战争的成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1. 开创了新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铺平了道路,开创了中国的新时代。
2. 重新确立了国家主权: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恢复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确立了新的国家主权。
3. 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新民主主义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民,实现了土地改革。
4. 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制度:新中国通过实施土地改革和国有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福祉。
5.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1.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鼓舞了世界各地的被压迫人民,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 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兴起的典范:新中国的成立为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鼓舞了他们争取独立和发展的斗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25ae441ed9ad51f01df233.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出示“说课流程”,简介说课的基本环节。
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从专题来看,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政治向现代政治发展的关键。
它上承专题二中国的遭受侵略的屈辱历史及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侵略斗争,是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历史的总结;同时,正是由于民主革命的胜利,才为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从本节教材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后阶段,正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失败,才证明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才了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最终走经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材内容特点:1、历史事件多,历史知识点多,教学任务较重,教学时间紧张;2、历史事件相对熟悉,适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本课重要问题比较多,许多问题理论性较强,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后概括形成知识要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特点:1、学生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高一新生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但又存在许多疑问,有强烈的探究热情;2、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习基础:一是高中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二是学习在初中学习过相关历史事件,也接触过大量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对本课内容相对熟悉。
学习障碍:1、初中开卷考试造成记忆习惯和记忆方法的缺失。
由于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学生没有养成记忆史实的习惯,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也就无从谈起。
2、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对新课程学习的不适应。
学生虽然对本课的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但对相关史实积累不多,对这些史实的认识比较肤浅,缺乏深度和广度;同时,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于学习,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还不适应,同时对高中历史专题式学习可能出现的困难准备不足。
三、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1)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847d96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0e.png)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会布置以下作业:首先,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短文,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其次,我会安排学生阅读一篇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历史文章,并撰写读书笔记,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会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启示,以及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4.设置情景模拟活动,如模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会议,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历史,增强学习的代入感。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6.结合现实生活,将政治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情景模拟法。讲授法可以系统地传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历史脉络;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生生互动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理论;情景模拟法则能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历史,增强学习的代入感。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多元智能理论,它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高一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1)》中的2.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位于第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胜利的伟大意义。主要知识点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选用的的教材为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背景⑴教材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的内容,在本单元和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是中国由被侵略被压迫向独立自主的转折,是中国近现代发展的重要过渡。
本课共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个子目来阐述的。
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国共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本课上承本专题第一、二课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专题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
从教材特点来看,线索清晰,但概念性强、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老师也难以讲出新意。
从教学容量上看,本节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的的历史,这对老师和学生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⑵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隆昌二中13班学生①从知识基础来看,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第五单元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且已经在本单元的前两课学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应该说对本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初中知识遗忘较多,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又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因此不能对她们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抱太大的希望;②从能力基础来看,他们思维活跃,有表现欲,但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易接受形象事物,不易理解抽象事物。
看图能力、分析材料能力低,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
③从态度来看,我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还是很浓厚,特别是对历史故事,图片很感兴趣,积极性高。
二.教学任务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实,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4)掌握红军长征;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5)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相关史料,导出问题,并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纠正学生随意戏说历史的习惯,培养“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证意识。
②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探究问题,认识事物发展趋势;③在谈话、讨论、演示等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习惯以及辨证思维和初步的唯物史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五四运动和长征过程的了解,感悟“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认识这些精神对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
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②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应该珍惜现有的幸福;③认识到青年学生应当具有爱国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①确立依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要处理好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的人民群众与杰出领袖、政党之间关系,辩证法中的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之间关系。
②突破方法:主要通过诗歌、图片、文字材料等方式吸引学生视角,让学生结合展示的课件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
①确立依据: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的幼稚不成熟到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内部对革命路线的不同看法存在着种种矛盾,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之路较为曲折漫长。
历史事件头绪众多,但又环环相扣,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②突破方法:主要通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进行纵向比较。
三.教学策略⑴教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观察漫画等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讨论法:针对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⑵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法。
⑶教具准备在教具方面,运用多媒体设备加强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
四.下面是教学过程展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尽可能的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
1.导入新课展示PPT:(诗)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到身边。
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此耻不能甘。
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
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愤怒声。
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廿一条,保护我山东。
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件事情吗?预计学生回答五四运动,引出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五四运动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进行解释。
再问学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讲授⑴五四运动展示PPT(巴黎和会会场图)引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再抛出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巴黎和会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引发学生思考并总结出运动爆发的原因。
展示PPT(文字材料)由学生归纳过程。
展示PPT(报纸图片)由学生归纳运动的成果和历史意义。
由学生思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过渡: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我们知道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那我们接着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⑵共产党的成立展示PPT(毛泽东关于建党的重要性的文字材料)由学生提取其观点思考中共成立的基础。
展示PPT(一大、二大的图及内容的文字材料)由学生比较内容之不同引发这时期党的不成熟的思考及其意义的思考。
过渡:为实现革命纲领,中共积极引导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但是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⑶国民革命展示PPT(图片和文字材料)由学生归纳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学习国共合作的经过,概括合作的影响及失败的原因。
过渡:大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军队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我们来看共产党是如何改变观念进行实际操作的。
⑷“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展示PPT(分别为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根据地形势图及文字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学生对中国从城市道路向农村道路转变的思考,总结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展示PPT(长征路线和遵义会址)引发学生对中共走向成熟的思考及长征精神。
过渡:红军长征之时也是日本侵华的之时,随着民族矛盾最终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采用党外合作的方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这是我们在专题二的第三课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而是学习其后的解放战争及内战的漫画。
⑸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展示PPT(纸老虎论、文字材料、战役图片、军事力量对比图等)由学生掌握革命胜利过程分析胜利的意义。
3.课堂小结简单的课堂小结,用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构建知识体系。
4.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建立: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任务发展: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军阀统治土地革命:正确的革命道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的重大胜利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五.设计说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我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用多种素材吸引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材料中、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较成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完成三维目标。
当然,由于对新教材的解读还处在摸索阶段,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以下问题值得反思。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说课人:彭云英2012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