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与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我国主 要分布
地区
①取决于湖泊
湖泊水 补给
与河流的相对
全年 位置;
普遍
②湖泊水量的
大小
①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 补给
区的降水量; 全年 ② 地 下 水 位 与 普遍
河流水位的相
互位置关系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根据以上方法,可制作以下微导图,分别解释相关问题: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
流及库区的影响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1.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大气水。 (2)陆地水体之间具有 水源相互补给 的关系。
(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因为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环模式图,S 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 100 单位。
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
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水圈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水圈水循环知识点总结1. 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等不同环境,是地球上水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2.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1)蒸发和蒸腾:太阳能的照射使得地表水和植被上的水分发生蒸发和蒸腾,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2)凝结和降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发生凝结,形成云和雨。
降水会使得水重新回到地表,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
(3)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部分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等水系;另一部分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3.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水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大气环流、地表覆盖情况等。
(1)气温:气温直接影响蒸发和凝结的速率,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会影响水蒸气的输送和降水的分布,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地表覆盖:地表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类型等都会影响水的渗透和径流情况,进而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4. 水循环与生态系统水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而地球的生态系统也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1)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能够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蒸腾作用,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的比例。
(2)水循环对生物的影响:水的供给对生物生存至关重要,水循环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繁衍。
5.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对水循环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工业生产、城市化和农业活动。
(1)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会导致大量的地面硬化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影响地表水的径流和地下水的渗漏。
(2)农业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农业用水的方式和量会影响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供给。
6. 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对维持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水循环,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大家对于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重要性,以及我们自身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水圈与水循环

风区。 10500 7500 如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4500 1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流量 立方米/秒 300
200
在我国,一般分布于青藏高原、 西北内陆地区、东北地区。如塔 里木河。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了各种水体的更新
塑造地表形态
1.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D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 化都很大 B.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 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2012年10月30日特大飓风“桑亚”袭击了 美国东部,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 大的威胁。据此完成2~3题。 2.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种类 型( A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不能确定
学习目标 1、掌握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运用其规律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来自澳大利亚的遗嘱“:将我的2亿 美元遗产给拾到瓶子的幸运者。”
美国 澳大 利亚
二、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与分类
1、含义: 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大规模沿一定 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大洋东侧:寒流 大洋西侧:暖流
西风漂流
30°
北赤道暖流
0°
大洋东侧:暖流 大洋西侧:寒流
南赤道暖流
30°
西风漂流
60° 世界洋流模式图
洋流分布规律
60°
西风漂流
30°
1、中低纬度以 副热带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 纬海区,以副极 地为中心的大 洋环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圈与水循环》【水循环过程及意义】PPT课件

下渗、_地__表__径__流__
核心归纳
1.水循环类型及特点
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上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示意图
特点 典例
最重要的类型,使 陆地水得到补充, 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 小,但对干旱地区非 常重要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大循环的近十倍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
改变地表径流 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跟踪训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蒸发
解析 图中水循环的环节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
2.下列能表示图中②环节的是 A.长江
√B.我国的夏季风(海洋吹向陆地)
03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
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C.降水
B.水汽输送
√D.径流
解析 蒸发是地表水以气态的形式进入大气,与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无关;水汽输送 是指大气中水的移动,降水是大气水变成陆地水或海洋水,也不能实现海陆间矿物 质的迁移;而径流则是汇集成河,由陆地流向海洋,径流中会挟带一些矿物质,故 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
第二章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

B
A
D
B
A
第三课时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站在地理的角度,你觉得这句诗描述的对吗?为什么?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海水温度
高
低
低
水平分布规律
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影响),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垂直分布规律
水温迅速下降
1000米以下,水温变幅较小,保持低温
从垂直分布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
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不同海域海水密度差异产生密度流
底层海水地中海海水盐度高,海水密度大,海水下沉,海水沿底部流向大西洋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大西洋:盐度小密度小
密度流:是指温度、盐度等不同引起相邻海区的海水密度不同,海水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流动,所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
约7-8°C
太阳辐射的热量
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空间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垂直分布规律:
从表层到深层,水温逐渐降低;1000米以下水层,水温变化很小。
(2)时间分布规律: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地球上大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着,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
而地球的水资源是通过水圈与水循环的机制得以维持与再生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一、水圈的概述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区域之间循环的过程。
水圈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冰雪等形式的水,它们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转化与交换。
水圈的存在和运行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再利用,保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入渗和径流等环节。
1. 蒸发: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从而进入大气中。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转变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层。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不断增大,重力作用使其从云层中下降,形成雨、雪、露、霜等形式的降水。
4. 入渗:降水穿过地表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5. 径流:未能入渗的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域。
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确保水资源的再生与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水的循环过程受到地理、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三、水循环的重要性1. 生活和经济: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等重要资源。
许多行业和经济活动依赖于充足的水资源。
水循环的健康运行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调节气候:水循环通过水蒸发和降水的过程,可以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气候。
水蒸气在大气中吸收和释放热量,影响着气候系统的平衡。
降水也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3. 地质作用:水循环参与了地球的一系列地质过程,例如侵蚀、沉积和地壳变动等。
水的运动和化学作用对地表和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四、水循环的保护与应对措施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球的水循环,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节水措施和科技创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水圈与水循环》(第1课时)精品课件1

分析莺歌海盐场优 势自然区位条件。
长芦盐场
莺歌海盐场阳光强 烈,全年日照数 2600多小时,一年 中经常吹3-4级风。 莺歌海盐场晒盐全 过程较短,从纳潮 至成盐只须31天, 是我国南方晒盐条 件最好的地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归纳总结】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不同季节太阳辐射强度不同
垂直方向
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一定深度后,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不大
随着深度增加,太阳辐射减弱
海水温度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大气温度和气象
01 ①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
②沿海地区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③温度增高,体积膨胀,海平面上升 ④局部区域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造成气候异常
暖流经过 寒流经过
盐度升高 盐度降低
盐度高 盐度低
海水的盐度
图2-2-5 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
沿着180°经 线作海水表层平 均盐度随纬度变 化的剖面图。
描述海水盐 度随纬度变化的 特征,并思考其 原因。
海水的盐度
副热带地区的海洋 表面盐度最高
水平分布规律
极地地区的海洋 表面盐度最低
水圈的组成
水圈的组成
湖泊咸水与地下咸水0.935%
主体
海洋水 96.538%
大气水0.001%
陆地淡水 2.526%
地下淡水
30.07% 其他淡水
冰川
1.21%
68.7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
永冻土底冰71.0% 湖泊淡水21.6% 土壤水3.9% 沼泽水2.7% 河水0.5% 生物水0.3%
第七讲 水圈和水循环(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 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新考纲: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
一、水圈的组成 1.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组成:海洋水比例最大,还有陆地淡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 3.地球水危机成因: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 体总储量的2.526%,且多以冰川的形式存 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目前能供 人类直接利用的很少。
答案 (1)A (2)D
特别提醒 的区别
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
3.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 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 (1)~(2)题。 (1)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则②处洋流名称 为 ( ) A.秘鲁寒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阿拉斯加暖流
答案
(1)C
(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3)该地河流的 径流量最低的 月份出现在 A.1月 B.2月 C.11月 D.12月
(1)C (2)B (3)A
(
)
答案
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 (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河 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 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 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径流变化 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 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 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 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水圈和水循环

0℃
补给特点: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季断流
影响因素:气温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分布 东北地区 典型河流 黑龙江
补给特点:有春汛,一年两汛
影响因素:气温,积雪多少
湖泊或地下水补给
湖泊——调蓄作用 河流水与湖泊水相互补给
地下水补给
补给稳定, 相互补给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 水圈: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海洋水
水圈 陆地水
大气水
水圈中水储量最大的是海洋水
陆地淡水中水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
二、水循环及其意义
•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等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按照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以分为三类:
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补给 时间 雨季
补给特点
分布地区
流量较大,流量随降 我国季风区和世界 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上绝大多数河流 雨季形成汛期
季节性积雪 春季 流量变化小,形成春 温带和寒带地区、 融水补给 为主 汛 我国东北地区 冰雪融水补 夏季 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 高山冰川地区、我国 给 西部高山高原地区 为主 变化,冬季断流 地下水补给 常年 河流稳定而可靠的 普遍 补给水源 普遍。我国松花江 湖泊水补给 常年 流量稳定,中下游湖 上源和长江中下游 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地区典型·
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 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②冰川单向补给河流及 其它陆地水体 ③河流水、湖泊水、地 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 系,总是水位高者补 给水位低者。黄河下 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 水。 ④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 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
第10讲_水圈和水循环

1407年 返回 时间 9月
1409年 8月
1411年 6月
1415年 7月
1419年 7月
1422年 8月
1433年 7月
资料摘自中国网-江苏郑和研究会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今北印度洋海域)出发时间多选在秋冬季节,而返回时 间多选在夏季?
思考:在船只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掌握洋流
分布规律对航行还有影响吗?
1、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 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① 温带浅海大陆架 ② 寒暖流交汇 寒、暖流交汇处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 ③ 河流入海口 ④上升补偿流 上升流海域
3、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利) 扩大污染范围(弊)
4、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 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 增加降水。
但是, 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 削弱了其防洪 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 (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 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 后果。
1)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 经济效益 2)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 对航行不 3)洋流从极地带来冰山, 对航行不利
顺流 可节 约燃 料, 加快 速度
寒暖 流相 遇, 往往 形成 海雾
洋流 从北 极带 来的 冰山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返回呢?
郑和七次下西洋出发和返回时间表
第一次 1405年 出发 时间 5月 第二次 1407年 12月 第三次 1409年 12月 第四次 1413年 第五次 1417年 冬季 第六次 1421年 秋季 第七次 1430年 12月
水圈与水循环

(3)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A: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
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特点: 特点: 我国东部季风区 分布: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分布: 长江,黄河, 长江,黄河,珠江 代表性河流: 代表性河流:
B,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特点: 特点: 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关
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
分布: 分布: 我国西北地区 代表性河流: 代表性河流: 塔里木河
一,水圈的组成 海洋水 96.54% 大气水 0.001% 1.水圈 1.水圈 地表水 陆地水 地下水
冰川 湖泊水 土壤水 江,河水 沼泽水 生物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迁移交换作用— 物质迁移,热量传输,能 迁移交换作用 物质迁移,热量传输, 量交换 维持全球水体间的动态平 平衡更新作用— 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 (3)平衡更新作用 更新 (4)影响塑造作用— 影响塑造作用 影响和塑造地表形态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1,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补充和更新的, 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补充和更新的, 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用之不竭的? 2,什么是资源型缺水与水质性缺水? 什么是资源型缺水与水质性缺水? 应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 3 ,应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 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治污
水圈与水循环
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运用示意图,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 环节, 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示意图应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包含三种循 示意图应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示意图应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环的过程和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 标准"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水圈与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参观水源地、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等,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a.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标明各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b.撰写一篇短文,介绍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收集资料,整理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学生针对讨论结果提出建议,如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地等。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修建水库,开凿运河渠道,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
下水等,改变了水的时空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
2、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
渗等过程的变化。
3、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
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佳句:
水循环的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
降水、地地球表上径的流水等环圈节是连一续个运的 过程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
凝结
植
降
物
水
蒸
腾
蒸发
凝结
降 水
水汽输送
凝结
蒸发
降
水
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与规模
主蒸下类型发渗要蒸环小腾大节循、循:环环水——汽——输海海送上陆、内间凝循循结环环降水陆、地径内流循、环
a.海上内循环:海洋和海洋上空大气之间的水 分交换(海水的蒸发、降水)
b.陆地内循环:陆地和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 分交换(内、外流区的蒸发、蒸腾和降水) c.海陆间大循环: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的转换
海洋水—陆地水:海水蒸发、水气输送、 陆上降水
陆地水—海洋水:地表径流 / 下渗、地下 径流(补给植物、土壤、河流、海洋)
形成水循环的原因:
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 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
C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 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了能量的交换
B、“三峡”地区水能源是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 D、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课堂小结:
一、水圈: 1、水圈的概念 2、水圈的组成水体
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 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
水循环的意义
a、促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谁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的意义 b、改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意义
c、调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 间的热量传输
水循环的意义 d、促进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会产生影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
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 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 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 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 的什么原理?
1、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 ( )
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二、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形成原因 3、水循环的意义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环节
1、水圈概念
由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 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 境——四大圈层之一
2、水圈的组成水体
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
咸淡 水水
矿
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度
相态
空间 分布
河流水 湖泊水 沼泽水 土壤水 生物水 冰川水
大气水 (0.oo1%) 海洋水 (96.538%) 陆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