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常见8种题型答题技巧
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完整资料)
起航教育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4、对文章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一、理解加点字、词。
考题形式: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答题技巧:(1)文中找(2)换词语(3)逐字解(4)想引申义答题格式:先答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再答文中指谁(什么),怎么样(干什么……)例子:解释文中加______的词语①解释的带点词语。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工笔细描: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文中指画金鱼时认真细致的勾画。
挥笔速写:大笔一挥,开始速写。
文中指挥动笔速写金鱼的动态。
②请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解释下面的词语。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竣工:工作完成,完工。
文中指京张铁路完成修建。
③先理解下面带点的字,再写出整个词语的意思。
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
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了迷,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座”在文中指:座位。
“虚”在文中指:空余,剩余。
座无虚席:没有空的座位,全部坐满。
文中指场内的座位全部坐满了。
④从词语的本义,想到词语的引申义。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理解成语分三步:①逐字解。
张:姓张冠:帽子李:姓李戴:佩戴②解本义:“张冠李戴”原来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③解比喻或引伸义:“张冠李戴”现在指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随堂练习:1.完了,一切都完了,辛辛苦苦画的作品让它毁了。
小学语文考试阅读理解题答题提分技巧方法
小学语文考试阅读理解题答题提分技巧方法语文阅读解题步骤点拨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解题套路题型一:归纳段意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题型二:概括中心思想有很多的问答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用中心句回答。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题型三:理解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再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题型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题型五: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题型六: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方法1. 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 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 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题型七:选择正确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 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技巧33种题型解题方法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技巧题型1:概括文章内容答:(时间+地点)+人+事记叙文:谁做了什么,用三句话把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写景文:什么东西,怎么样。
题型2: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感想?答:可以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寻找答案,或者从文章的中心句下手。
写景文:一般是对景色的喜爱与赞美。
写人文: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物文:直接表达对某物的喜爱;或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借物喻人,表达对某一类人的喜爱与赞美。
题型3:某个自然段的作用答:可以分成三段回答。
第一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
落笔点题,点明主指。
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中间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什么什么,启发下文什么什么。
(有的只有为下文埋下伏笔)。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指。
首尾呼应,点题(省略号结尾还有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题型4:概括文章主旨(中心意思)答:找寻文章的关键词作答。
答题公式:通过一个什么故事,歌颂了(赞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题型5:赏析划线句子(修辞手法)答:先看有没有修辞手法。
有的,答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题公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解释修辞手法十修辞手法的作用十作者的情感。
①比喻、拟人: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
②对比:则是突出了所写对象的特点。
③排比:则是增强气势,强调突出所写对象④设问:则是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⑤反问:则是加强了语气题型6:赏析划线句子(描写手法)答:先看有没有描写方法。
有的,答出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各种描写无非都是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的本质、特点或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答题公式: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十解释描写方法十这种描写方法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或情感。
题型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答:找到该词语的近义词,用该词扩充成一句活来解释。
再结合文章,说说这个词在文章里具体的含义。
题型8:给文章起一个标题答:找出文章的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给其加上一个特定的修饰词。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16个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3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16个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题方法: 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谁干什么,怎么样? 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 稍加整理。
4
4、文章某段主要写了什么?(概括段意) 答题方法:
7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16个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
7、文章某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方法:先说文章顺序,再说作用。
答题模板:
①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有头有尾,条理清 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 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生 动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1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16个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 1、读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题方法:理解文章中心句+联系生活聊感想 例题:读完《落花生》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题思路:文章中心句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 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 好处的人。那我 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联系生活写感想。 比如: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个实实在在的人, 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人。
17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16个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
THANK YOU 感谢您的观看
18
16
16、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题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16个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
①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交代了
人物______的身份, 表现了人物_____的特点,突
出了人物_____的性格(心理或品质)。
②环境描写: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了_____的
小学阅读及十二种题型答题技巧
小学阅读及十二种题型答题技巧1.阅读技巧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有关内容,认真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2.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把握1.写人或物的文章一)写人或物(指动或植物)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可借鉴文题中的关键词或文中高频出现的词语来概括)。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等情境密切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也应概括在内。
二)写人或物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1)肯定人或动物的一些个性特点,表达出作者的肯定、喜爱之情。
2)赞颂人或物的一些崇高的品质(如爱、坚强、执著等)。
3)写动、植物托物言志或称(借物喻人)的文章,其中心思想通常是借物的积极方面来比喻人也该怎样。
4)要明确人或物的文章中心思想可从三方面综合考虑。
一是找中心句(但中心句并不一定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有时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议论则是作者评析事例并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观点,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抒情句(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或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托物言志,或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抒发感受的句子)(这些句子通常就是作者写作目的的流露);三是找文章的题目(有时文题中的关键词(修饰词中除数量、时空等方面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举例说明:1)写人的文章《父亲的收藏》主要内容概括为:在“我”的一再追问下,父亲拿出了他的收藏。
中心思想为:歌颂深沉的父爱。
2)写物的文章《桃花心木》主要内容为:___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中心思想为:借___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告诉人们应当勇敢面对人生中那些如坎坷、曲折、磨难等“不确定”因素,才能独立自主地生活得很好。
2.记事文章一)记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1)因为事在人为,概括时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事情(可借鉴文题中的关键词或文中高频出现的词语来概括)。
(完整版)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
at i me an dAl l 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一、理解加点字、词。
考题形式: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二、理解句子。
考题形式: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反问:更有力的强调(把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激发读3、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1、概括段意。
答题技巧:①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②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③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答题技巧: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4、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读完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答题技巧: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
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
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赞扬了)……道理(精神)。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最实用的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含18个题型)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①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②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③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1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③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2①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②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③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④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做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做题技巧(解题步骤、主要题型解题方法)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 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 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 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含18个题型)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含18个题型)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还锻炼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掌握一些解题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本文将介绍小学阅读理解题中常见的18个题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
1. 主题归纳题主题归纳题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解题时可以将每个段落的主题进行简洁的总结,然后找出相同或相近的点,进一步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主题。
2.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要求根据文章中的细节来回答问题。
在解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答案。
3. 标题判断题标题判断题要求根据文章的大意判断给出的标题是否恰当。
解题时要注意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答案通常不是最佳选择,应该选择与文章大意最贴合的选项。
4. 猜测词义题猜测词义题要求根据上下文的提示猜测生词的意思。
解题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描述、举例等方式进行推测,选择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词义。
5. 词语辨析题词语辨析题要求根据文章的语境,选择与给出词语意义相符的词语。
解题时要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通过对比和推敲来选出正确的答案。
6. 文章结构题文章结构题要求根据文章的逻辑顺序,回答与文章结构相关的问题。
解题时要理清文章的主线和分支,通过对关键信息的理解来找到正确答案。
7. 根据图表回答问题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图表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
解题时要对图表进行仔细观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
8. 选择恰当的标题选择恰当的标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题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解题时要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内容,确定与之相符的标题选项。
9. 补充或修改句子补充或修改句子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对给定的句子进行补充或修改。
解题时要注意保持句子和段落的逻辑连贯性,选择与文章风格和语境相符合的句子。
10. 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对给出的语句进行排序。
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
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4、对文章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一、理解加点字、词。
考题形式: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答题技巧:先答字、词本意,再答出在文中的含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答题技巧:结合文章中心,解释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
先分别说出加点字、词和换的字、词的意思,再主要说用加点字、词的好处或换的字、词的不好,所以不能换。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
先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删掉有何效果,所以不能删。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问:将文中的“撮”换成“抓”好不好?为什么?答:二、理解句子。
考题形式:1、怎么理解“……”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某句话的理解)答题技巧: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
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答题技巧: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例: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③反问:更有力的强调(把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
例:森林不就是一座巨大的水库吗?④夸张:突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的特征更加鲜明,更让人印象深刻。
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
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一、理解加点字、词。
考题形式: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二、理解句子。
考题形式: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反问:更有力的强调(把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激发读3、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1、概括段意。
答题技巧:①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②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③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答题技巧: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4、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读完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答题技巧: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
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
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赞扬了)……道理(精神)。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成语故事、童话、寓言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最实用的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含18个题型)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说:①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②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③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1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③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2①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②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不打骂我们”一句概括段意。
③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④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阅读常见8种题型答题技巧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
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杨》、《桃花心木》、《小花狗》等;
D、如是状物的文章,则直接以介绍的事物命题,如《鲸》、《松鼠》《我的闹钟》等;
E、如是写景的文章,则直接以风景地来命题,如《美丽的校园》、《颐和园》等。
6、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解题思路或方法: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密切联系上下文,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应的句子里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7、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解题思路或方法:先看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1)居开头第一句(是中心句,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2)居中的位置。
(除过渡句外,则可能起(对上文)照应上文、(对下文)引起下文或打下伏笔作铺垫的作用);如文章中段落段首的第一句(是过渡句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结尾中的句子(起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