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金融风险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金融风险分析与前景研究报告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金融债: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债券、特种金融债券、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证券公司债。其中,商业银行债,包括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和商业银行普通债。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未到期金融债券的发行存量为263,660 亿元人民币。基于金融债券所承载的经济体规模,相对于总量为1,127,895 亿债券发行总量,金融债券的目前发行量可以被赋予超高的水平。金融债券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期金融风险报告以《金融债券的金融风险分析与展望》为立足点,从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债券、特种金融债券、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证券公司债等不同债券种类角度进行研究,对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各种金融债券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政策性金融债
政策性金融债券(又称政策性银行债)是我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筹集信贷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用计划派购的方式,向邮政储汇局、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目前金融债发行总量为26.5 亿元人民币,其中仅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量接近18 万亿元人民币。
金融传染风险
作为政策性金融债券,其发行特征为:向邮政储汇局、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计划派购。
政策性银行的发行机构大多为政府、国有机构等投资性质,其经营的特点中,单纯经营盈利的投资项目有限,大多为政府启发投资行为。由于全球目前经济状况处于低迷状态,各国官方性质的还款能力有限,这就使得此类金融债券面临的违约风险程度较高。在发生债券还款出现的时候,如果再融资途径受到阻碍,例如当前金融市场低迷、经济不景气等问题出现,政策性金融债券同样面临违约的风险。由于其所派购的对象为邮政储汇局、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金融机构,尤其容易引发金融传染风险,即将大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给农商等小规模的,但是覆盖投资者面极广的金融领域,使得整个金融系统都面临的金融风险。
如果邮政储汇局、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
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出现金融风险,由于它们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如果出现大规模债务违约,随之而引发的将是整个金融系统大规模的机构倒闭潮,其产生的风险危害程度显著。
信用违约风险
其债券发行期限绝大多数为中长期 3-10 年。在这些发行机构中,其发放贷
款占经营资产的主要地位。目前中长期债券的到期时间期限还有未来 1-2 年,在
这1-2 年中,整个经济体与金融市场恢复较佳状态的概率并不是很高,所以这些
债券的还款能力在未来 1-2 年仍旧较低,这势必会对此类债券的偿还能力产生影响。我们估算,政策性金融债在近期如果金融市场出现大波动的情况下,信用违约
风险较高。
商业银行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金融债券是指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在全国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发行量为4.7 兆亿元人民币,含商
业银行次级债券。其投资期限特征为中长期,大部分此类债券的到期时间为 2021 (94 只)、2022(85 只)、2026(81 只)、2027(96 只)、2028(59 只)、2030(44 只)。在这种特征下,如果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状况不出现质的改善,
此类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在这些年份中将面临严重的集中性风险,同时伴随偿付违
约潮。
在这些发行的商业银行金融债券中,绝大多数的筹集资金目标为补充二级资本,由此可以窥见,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是经营不良,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这在部
分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现存风险、金融机构的经营结构性问题等。如果
没有实质上的改良方案,此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金融风险问题将会持续存在。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
次级债券,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债务形式。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金融债券的一种。
按照次级债券的定义,除非银行破产或清算,次级债务不能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的经营损失,即在正常的情况下,次级债务不能用于冲销银行的坏账。从而,也
就无法替代核心资本的功能。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量为37 兆人民币。在当前发行的次级债券中,有下面的区别:一种是常规的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另一种是在资产证券化框架内的次级债券。第二种情况下的次级债券偿付、信用特征区别于常规的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从金融市场上对它们采用的信用评级方法到结果,都有待讨论。
目前国内在对次级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时候,基本采用的是对发行人信用进行评级的方法,而不是针对资产证券化的次级债券本身。这种方法属于原则性错误。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债券,在设计的时候运用的是破产隔离的方法,解释来说即,资产证券化发行债券的信用级别同发行人毫无关系。如果采用借助发行人的信用级别来判断发行债券的信用级别,显然同资产证券化设计的原则相违背。
从设计成产品的角度诠释,设计方案中存在一些错误。在以资产证券化作为方案设计出来的次级债券,部分没有抵押物,只是单纯的将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又将打包的债券作分层处理,生成次级债券,来支持高信用级别的债券。在企业经营不景气的当前,此类次级债券本息收回的概率非常低,即违约风险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