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初探
加强和改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者应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辅导,使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加强诚信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健康的民族意识。
标签: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特点和表现
掌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特点是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增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需要,也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观念、民族归属感、族群认同意识,他们非常的团结。有些少数民族学生比较自我封闭,他们交际圈小,外族同学很难走进他们的生活,有的甚至难以在很短时间内接受外界新鲜事物。在各民族学生都存在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思想上、行为上以及学生、老师评价的差异强化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从而对他们融入大学生活有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业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要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学习内容和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接触汉语相对较晚、又习惯用本民族语言交流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要适应高校采用普通话的教学无疑会更加困难,尤其是大量的专业术语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加之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与老师缺乏交流沟通,学习缺乏信心,学习起来十分的吃力。
(三)心理素质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自小在特殊文化环境当中成长,多数经济不是太好,性格内向,对自己没有信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生活习惯、生活模式、人际圈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出现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紧张、失望、自卑、孤僻等。加之少数民族学生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活动相对较少,会让少数民族学生感觉到没有被重视,容易产生失望、害怕、恐慌等情绪,越来越排斥集体活动。加上学习、生活上的压力,会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加难以面对新生活[1]。
(四)在校生活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
少数民族新生入学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活上的不适应,尤其是饮食上的差异。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清真食堂,但菜式、品种、口味选择性较少,很难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这给学生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冲突给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让他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会因习惯和表达方式不同而感觉沟通不够顺畅。
(五)毕业生就业方面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首先,受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不愿到外地就业或不愿从事某些行业,创业的意识就更加淡薄;其次,汉语表达能力弱、交流容易出现偏差,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再次,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专业知识、技能不强,信息储备少;最后,少数民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从始至终的观念。上述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2]。
二、如何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工作
(一)加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抓好、落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重要作用之一的就是辅导员,高校辅导员针对的对象就是学生,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面对不同民族的学生,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提高教育质量。用好“统一思想”的钥匙,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教育,加强辅导,使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用活“文化引领”的钥匙,加强诚信教育;用好“尊重习俗”的钥匙,坚持正面引导,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健康的民族意识。
随时多方关注学生网络舆情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动态以及不同少数民族节日时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引导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网络舆情以及家乡动态的认识。
(二)加强高校少数民族新生适应性教育
首先,要有针对性的丰富入学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式,做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的接纳和融入本地文化;其次,人文关怀与严格管理相结合,辅导员应更多的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经常到课堂和宿舍,了解少数民族新生生活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新生的严格管理,对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也要按规章严肃的处理,任何学生不得例外;再次,应加强新老生交流,发挥朋辈引导作用,尽快消除少数民族学生焦虑的心理,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能使其缩短入学适应的时间;最后,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特长,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介绍孤独感[3]。
(三)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情况,敢于担当,做好学生引路人
1.扎实开展“三进”工作,即:进教室、进班级、进宿舍
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基础信息核对工作。通过日常观察法、个别谈心法、活动检验法、理论学习法等方法把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特点。在敏感节点一定要主动注意了解掌握学生动向,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做好家校联系,每学期辅导员应定期与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有问题及时汇报,尤其是重点学生。严格组织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原则上不允许跨校活动。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预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好信息员制度,掌握重点学生的言行和动向。辅导员要主动与学院保卫处及学生处联系,互通信息,做好重点学生的教育管理。此外,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政治,对在理解或有疑惑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进行解读和引导。对于学生问题要敢于担当,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矛盾纠纷排查
辅导员应建立自己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做好信息工作,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保障学生诉求渠道的畅通。同时,辅导员应定期排查学生矛盾纠纷,研判纠纷刺激的强度、时间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做好学生矛盾纠纷的台账。此外,做好跟进,加强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矛盾纠纷意识,做到冷静对待、理智化解[4]。
3.辅导员应做好学生的朋友,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关心教育学生的同时,挖掘少数民族学生中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树立学生典型,从正面宣传引导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地域、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开办专门的就业讲座。定期召开院系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经常找少数民族学生谈心聊天,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4.以教育载体为重点,优化教育形式和方法
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文化、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教育。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各种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爱国、爱党教育;传统媒体教育与新媒体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情。
(四)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者一是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二是加强少数民族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辅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三是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意向或职业规划,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爱好、能力、素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