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企业用电监测内容
企业用电监测内容一、概述在当今社会,电力已成为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因此,企业用电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电力负荷监测、能效评估以及故障检测三个方面介绍企业用电监测的内容。
二、电力负荷监测1.实时监测系统企业应建立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和传感器,对企业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测。
该系统可精确记录各个时间段的用电负荷变化,帮助企业了解用电峰谷、负荷波动等情况,为企业合理调配用电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2.负荷分析通过对监测系统所获取的数据进行负荷分析,企业能够查看负荷曲线、峰谷电量、负荷功率因数等详细信息,帮助企业了解用电特征和负荷情况,为优化用电方案提供依据。
三、能效评估1.能耗计量企业用电监测还包括能耗计量,通过智能电表等能耗计量设备,对企业用电情况进行精确计量,帮助企业实时了解自身的能耗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措施。
2.能效指标评估企业用电监测的内容还包括能效指标评估,通过收集、分析企业的用电数据,计算能效指标,为企业提供能效评估报告。
这样的报告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用电效率,并提出改善建议。
四、故障检测1.设备状态监测通过企业用电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企业各种电力设备的状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
一旦发现设备异常,提前预警,帮助企业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避免故障对企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2.故障诊断企业用电监测还可提供故障诊断功能,通过对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够精准定位设备故障,并为企业提供故障排除方案,减少停机维修时间,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五、总结企业用电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电力负荷监测、能效评估以及故障检测三个方面。
通过建立实时监测系统,进行负荷分析和能耗计量,企业能够实时了解用电情况和能耗水平,并通过故障检测提前预警,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企业应重视用电监测,在提高用电效率、节约能源、确保电力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企业能源审计的依据
企业能源审计的依据企业能源审计的依据能源审计是指用能单位自己或委托从事能源审计的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那么企业能源审计的依据是什么呢?1)、企业能源审计的法律法规依据《节约能源法》(修订版,2022年4月1日生效)《循环经济促进法》(2022年1月1日生效)《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22]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2]15号)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22]571号)等。
(1)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T 1028-2022)(2)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8)(3)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4)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5)(5)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3486)(6)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 6422)(7)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3234-2022)(8)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16)(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10)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4)(11)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7166-1997)(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2022)(13)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7-2022)(14)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3-2022)(15)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1256-2022)(16)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6-2022)(1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16780-2022)(18)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4-2022)(19)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5-2022)(20)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22)2)、国外能源审计情况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就把能源审计作为国家掌握和了解本国能源消费状况、提高能源效率及促使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节能控制分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节能控制分析苏州德晟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15600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速,同时,社会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我国的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针对电力供应与分配的电力技术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力工业中的一大核心技术,研究这项技术对于提高供电系统、配电网的安全,提高供电智能化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节能控制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之中,尤其是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是民生设施,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供配电系统功能越来越复杂,这也意味着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逐渐上升。
而设备一旦出现运行故障,就会导致大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做好供配电系统优化工作,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工作人员可以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供配电系统相结合,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监测、维修水平,实现自动控制目标。
文章梳理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1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意义电气工程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机械设备,使得配电设备在运行、使用、保养,以及维护效率上得到显著的提高。
与此同时,配电设备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为我国总体配电工程提供了发展与改革的技术支持。
而在现代化步伐逐渐加快的同时医疗设备操作管理中也应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促使医疗设备朝着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其的应用解放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对配电设备进行自动化运用能够显著提高相关设备的操作效率,针对配电设备的日常操作维护,运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化技术及数控技术能够达到相关操作的智能化建设。
通过利用电气自动化可大大地提升对配电设备维护的效率,利用电气自动化监控设备实时监测配电设备运行状况和过程,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并自动进行通报及切断电源操作,从源头切断故障造成的连锁反应,同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供配电系统是企业能源消耗的关键部分,如何进行节能监测对于企业节能减排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首先,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可以通过搭建能源管理系统来实现。
这样的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记录和分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数据,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其次,节能监测方法可以通过对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进行监测来实现。
通过安装负荷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企业用电负荷的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负荷曲线图,可以发现高负荷和低负荷时段,进而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例如调整设备运行时间、合理规划生产计划等。
另外,节能监测方法可以通过设备能效监测来实现。
通过安装能效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供配电设备的能耗情况。
通过分析能耗数据,可以找出能耗高的设备,进行能效改造或者更换。
此外,还可以制定设备运行规范,避免设备长时间未使用时仍然处于开启状态,造成能源的浪费。
此外,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可以通过对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进行监测来实现。
通过安装电力仪表,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企业供配电系统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发现供配电系统中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如功率因数低、电压不稳定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还有一种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是通过能源统计与分析来实现。
通过对企业能源消耗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找出能源消耗高的环节,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
例如,对能源消耗进行按月、按季度的统计分析,找出能源消耗高峰期,然后在高峰期采取节能措施,如降低设备运行时间、调整温度等。
最后,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可以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来实现。
通过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通过分析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可以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或者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能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包括搭建能源管理系统、负荷监测、设备能效监测、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监测、能源统计与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等。
供配电设计中节能方法与技术措施的运用实践
供配电设计中节能方法与技术措施的运用实践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通过运用节能方法和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节能方法及其实践应用。
第一种节能方法是优化电缆敷设方案。
在供配电系统中,电缆是起到输送电能的作用,但电缆输送电能时会存在一定的能耗。
因此,合理优化电缆敷设方案,可以降低电缆长度,减少能耗。
具体实践上,可以通过对用电负荷进行测算,合理计算电缆截面积和敷设长度,选择合适的敷设方式和线路走向,减少电能损耗。
第二种节能方法是采用高效节能设备。
在供配电系统中,设备的效率和能耗也是影响系统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
选择高效节能设备,可以降低设备能耗,提高系统整体能效。
例如,选择高效变压器、高效电动机、高效节能照明设备等,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设备的运行模式、电压调整、变频调速等手段,降低设备能耗。
第三种节能方法是运用智能控制技术。
传统的供配电系统通常是静态运行模式,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造成了能耗的浪费。
而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实时负荷需求进行动态控制,实现能耗的最优化。
例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测负荷变化,合理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电压等参数,使能源消耗处于最低点。
此外,还可以应用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对系统的智能管理和优化。
第四种节能方法是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
供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决定了系统能耗的分布和传输路径。
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可以减少能耗集中的区域,提高系统效率。
具体实践上,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变电站的位置、母线的布置、负荷的分配等手段,使能耗均匀分布,减少能耗集中的环节。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节能方法和技术措施,可以在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实现节能效果。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配电工程监测方案模板范本
配电工程监测方案模板范本一、监测方案目的为了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节能降耗,制定配电工程监测方案,通过对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确保配电系统稳定运行,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延长设备寿命、减小能耗等目的。
二、监测方案范围(一)监测对象1. 配电变压器: 电压、电流、温度、湿度、绝缘电阻等参数。
2. 配电开关设备: 开关状态、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
3. 配电线路: 电流、电压、温度、线路阻抗等参数。
4. 配电控制设备: 控制信号、运行状态、电力负荷等参数。
(二)监测要求1. 实时监测: 对配电系统各节点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前预警并给出解决方案。
3. 设备自检: 配电设备应具备自检功能,能够自动监测设备状态,及时处理故障。
三、监测方案实施1. 监测设备选型: 根据配电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监测软件等。
2. 设备安装调试: 对监测设备进行安装、接线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数据采集: 建立配电系统监测数据库,对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实时存储和处理。
4.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预警模型,开展故障诊断和分析。
5. 设备维护: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数据报表: 构建监测报表系统,定期输出监测数据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监测方案实施要求1. 系统稳定: 监测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2. 数据准确: 监测数据应准确无误,确保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3. 及时报警: 监测系统应具有及时报警功能,能够自动发出报警信息。
4. 远程监测: 监测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能力,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
5. 数据存储: 监测数据应具有长期存储能力,确保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查询性。
五、监测方案效果评估1. 效果评估指标: 通过对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和配电系统运行情况的比对,得出监测系统的效果评估指标,包括故障率、响应时间、能耗下降率等。
浅析电厂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意义及措施
浅析电厂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意义及措施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电厂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意义也逐渐凸显出来。
电厂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生产和供应的基础设施,其节能措施不仅能够优化整个能源系统的能效,还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从节能意义和节能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节能意义(一)降低能耗电厂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可以降低能耗,能够使企业节约一定的能源成本。
在电能系统中,输电损耗和变压器损耗等因素使得能源的消耗量非常大。
采取节能措施后,可以优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模式,降低能源损耗,从而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成本。
(二)提高能效电厂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还能够提高能效,提高源头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改变输电路线、更换节能设备以及提高变电、开关站的效率等方式,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整个供配电系统的能效。
(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电厂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电厂的供配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
通过改变电厂的供配电系统,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够降低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度,实现“减排”目标。
(四)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二、节能措施(一)改变输电路线改变输电路线也是一种常见的节能措施。
由于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比较大,有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散失在空气中。
通过改变输电路线的方式,可以缩短输电距离,降低损耗,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使用高效节能设备也是一种常用的节能措施。
目前,市场上推出了各种高效节能设备,如高效变压器、节能电缆、高效电机等。
这些设备的效率比传统设备更高,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效果。
(三)优化变电、开关站的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变电、开关站是重要的能源节点。
通过优化变电、开关站的设备,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供配电系统的效率。
例如,优化变电站的配电变压器、改善开关站的配电线路,都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四)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能源使用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能源计量检测常用标准汇编
能源计量检测常用标准汇编(2010年2月21日)本汇编收集了能源计量检测方面常用的国家标准共计55项,分为计量检测基础、计量器具配备、计算方法、监测方法、测量与评估方法等五个方面。
本汇编为广大能源计量检测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相应能源领域的检测测量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相关行业领域的企业和单位自身进行能源消耗的统计和监测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一、计量检测基础GB/T 2587—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8—200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3485—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6—1993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4272—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7119—2006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 8222—2008 用能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12452—2008 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B/T 13608—2009 合理润滑技术通则GB/T 14909—2005 能量系统炯分析技术导则GB/T 1531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20—2001 节能产品评价导则GB/T 15587—200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7166—1997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7367—1998 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GB/T 17781—1999 技术能量系统基本概念GB/Z 18718—2002 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B/T 18870—2002 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二、计量器具配备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7471—1998 锅炉热网系统能源监测与计量仪表配备原则GB/T 20901—2007 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0902—2007 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1367—2008 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1368—2008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1369—2008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三、监测方法GB/T 15317—2009 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GB/T 15318—2010 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GB/T 15319—1994 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0—2009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GB/T 15911—1995 工业电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2.1—2009制冷机组及供制冷系统节能测试第1部分:冷库GB/T 15913—2009 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GB/T 15914—1995 蒸汽加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4—1996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5—1996 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6—1996 泵类及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7—1996 电焊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 16811—2005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四、计算方法GB/T 1028—2000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T 13234—2009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3338—1991 工业燃料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本规则GB/T 13467—1992 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 13468—1992 泵类系统电能平衡的测试与计算方法GB/T 13471—2008 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 17719—2009 工业锅炉及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则五、测量与评估方法GB/T 5321—2005 量热法测定电机的损耗和效率GB/T 14951—2007 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GB/T 16155—2005 民用水暖煤炉热性能试验方法GB/T 8174-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 17358—2009 热处理生产电耗计算和测定方法GB/T 18293—2001 电力整流设备运行效率的在线测量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B/T 18710—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节能评估工作资料汇编
节能评估工作资料汇编目录TOC\o"1-3"\h\z\u一、基础通用2(一)法律法规2(二)政策2(三)标准5一、基础通用(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民用建筑节能条例》;4、《公共机构节能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6号令);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2年本)》(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12、《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第65号令);13、《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17号令);14、《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二)政策1、《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3、《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36号公告);4、《“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一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5号公告);5、《“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二批)、(第一批)部分型号的变更信息》(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6号公告);6、《“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三批)、(第一、二批)部分型号的变更信息》(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23号公告);7、《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24号公告);8、《“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四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5号公告);9、《“节能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一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7号公告);10、《“节能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第一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16号公告);11、《“节能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二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19号公告);12、《“节能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三批)》(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26号公告);13、《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7号令);14、《关于印发<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1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2505号);16、《“十一五”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1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发改环资[2007]199号);18、《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下达2022年度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量的通知》(发改环资[2022]1278号);19、《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20、《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21、《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年);22、《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96号);23、《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质检量联[2005]247号);24、《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33号公告);25、《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批)》(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第34号公告);26、《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2]26号);(三)标准综合1、《地方节能监察标准建设(上、中、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地方有关标准);2、《能源统计工作手册》,中国统计出版社(能源统计基本概念);3、《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办法》(GB/T1028-2000);4、《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587-2022);5、《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6、《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22);7、《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22);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9、《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10、《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2022);11、《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GB/T5623-2022);12、《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8222-2022);13、《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GB/T10201-2022);14、《企业节能量计量方法》(GB/T13234-2022);15、《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22);16、《合理润滑技术通则》(GB/T13608-2022);17、《能量系统(火用)分析技术导则》(GB/T14909-2005);1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22);19、《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17167-2006);20、《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B/Z18718-2002);2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22)。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16664—1 996)2009-04-13 20:43:31| 分类:国家标准|举报|字号订阅第一节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标准规定了用电单位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2.标准适用于企业、事业等用电单位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监测。
第一节标准的范围标准适用于企业、事业等用电单位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监测。
标准的名称上冠有“企业”二字,实际上标准适用于各类企业、事业用电单位;之所以称为“企业供配电系统”主要是为了与城乡社会电网区分,也就是说标准不适用于社会供电电网。
第二节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项目1.日负荷率2.变压器负载系数3.线损率4.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在“企业供电系统的合理化”中,从节电的角度考虑,线损率是其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本标准进行监测的最为重要的项目。
在“企业供用电运行指标的合理规定”中,日负荷率和企业功率因数是用电企业合理用电的两项重要指标,也是本标准规定的两项监测项目。
这两项指标不仅关系到用电单位本身的利益,同时关系到所在地方社会电网的经济运行。
特别是降低高峰用电负荷、提高日负荷率,在我国的节电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节能监测应当作重点监测内容。
在“变压器运行的合理化”中,变压器负载系数是其核心指标,本标准规定它为监测项目之一。
变压器运行时的负载系数关系到变压器损耗的大小。
原则地讲根据用电负荷和变压器配置情况及其特性,选择最佳运行方式运行是合理的,但在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下,又有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因此本标准只提出最低要求。
这四项指标是供配电系统合理用电的主要技术指标,但并不是全部指标。
从节能监督角度看,监测也不必要涉及全部指标,而只要抓住重点、能反映供配电系统运行状况就行了。
第三节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1.监测应在用电体系处于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测试期为一个代表日(24小时)。
应当说明,监测时为了工作方便,测试期(代表日)并不要求从当天0点到24点,但是代表日应当是完整的24小时。
企业内部供电功率因数的补偿方法
企业内部供电功率因数的补偿方法一、概述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是电感性设备,在生产运行中需要从电源中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才能正常工作,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电压损失和电能损耗。
如企业中存在大马拉小车、点动的电动机其运行功率因数及综合效率都很低,损耗大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加强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管理,提高运行功率因数和综合效率,同时加强对功率因数的补偿,减少无功功率,减少线路损耗是势在必行的。
许多企业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配电室里二次侧的0.4千伏母线上集中安装一些电容器柜,对变配电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这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的供电能力,节约变配电损耗都有积极作用。
可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电动机大都通过低压导线连接,即在供配电线路的未端,分散在各个生产车间里面,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输配电网络,其结果造成大量的无功电流仍然在企业内部的输配电线路中流动,所造成很大的损耗。
由此,企业尽可能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外,还必须采取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等措施,来提高功率因数,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二、现状在二十五家企业中,抽查了他们的变压器和总共119条输配电线路运行情况,绝大多数企业能将自己变电系统中的功率因数补偿到0.9以上的规定指标,以免被罚款。
这就是说在功率因数的补偿工作中,他们的集中补偿做的不错,但仍有部分企业的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做的就差些了,或根本就没做,补偿好的单位,其主变压器的二次端至各车间的输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基本上在0.9以上,而补偿差些的单位其输配电线路大部分功率因数在0.6以下,如温州某皮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抽查七条输配电线路,有五条在0.44以下的,而温州某钢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的一条输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只有0.22。
综合这些单位被抽查的输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在0.8以上的约占52%,在0.8~0.6之间的约占27%,在0.6以下的约占21%。
可见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做得远远不够,这主要是企业对功率因数认识不足引起的,如B公司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内有二级变压从35KV变10KV,到车间再变至380V,有企业变电站,中心控制室,全电脑控制显示,其设施和环境可谓一流,但检查发现其补偿就有问题,将无功补偿全补在了35KV高压端,这造成了企业内的一台SZ9-20000/35主变的运行功率因数只有0.50,而另一台SZ9-10000/35主变的运行功率因数为0.74,其各车间的十几台变压器的运行功率因数大多数在0.6~0.7之间,最低为0.22,其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基本上没做,可想而知其变压器的容量及输配电线路被无功功率占了相当大容量,而且其损耗也相应增加。
ISO50001能源法律法规清单
编号名称生效日期适用内容发布部门查新途径类型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10/26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7/12/27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8/10/26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4/24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7/2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6(2009年12月26日修订)2009/12/26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29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9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0.12.29全文国家经贸委网络法规10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2009.9.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法规1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8.6全文国务院网络法规12《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2016年6月1日修订)2016.6.1全文国家发改委/质监总局网络法规13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6.21全文财政部、发改委网络法规14《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2016.12.20全文国务院网络法规15工业节能管理办法2016.6.30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法规16《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版2007年全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网络节能技术17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2009.12.4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18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2012.10.1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19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三批)2014.3.6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0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四批)2016.3.14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1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2009.5.27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2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二批)2010.8.16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3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三批)2011.12.8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能源法律法规清单48GB/T 1531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49GB/T 15912.1-2009《制冷机组及供制冷系统节能测试 第1部分:冷库》2010.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0GB/T 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1998.10.1全文国家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51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2007.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2GB/T 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2008.6.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3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003.3.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4GB 19210-2003《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2003.6.30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5GB 19576-2004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2005.3.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6GB 19577-201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2017.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7GB 19761-2009《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2010.9.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8GB 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2013.5.1全文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9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2014.6.1全文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0GB 50365一200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2006.3.1全文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1GB/T 13467-2013《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2014.7.1全文国家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62GB/T 13468-2013《泵类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2014.7.1全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络规范63GB/T 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4GB/T 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5GB/T 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2001.7.1全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66GB/T 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7GB/T 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2013.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8GB/T 13471-2008《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2009.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9GB/T 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1997.7.1全文国家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70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2009.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71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2009.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配电系统是工业和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能源管理系统,对于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可以在配电系统中实施的节能措施:1.优化设备布局:合理布置电气设备,减少电缆长度和损耗,并确保设备间的通风良好,避免过热造成能源浪费。
2.安装高效电源设备:选择能效较高的变压器、电机和发电机等设备,减少能量损耗。
3.使用节能照明系统:采用LED照明设备,比传统灯具更节能且寿命更长。
此外,使用光感应和运动感应器等技术来实现室内高效照明。
4.应用智能电能计量和监控系统:通过使用智能电能表和监控系统,对用电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发现能源浪费和潜在的故障,进而优化用电。
5.定期维护和检修:定期对配电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减少能量损耗和电力质量问题。
6.优化电力因数:采用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减少无功功率对电网的负荷和损耗。
7.安装变频器:对于大功率电机和设备,可以安装变频器来控制其运行速度和用电功率,实现节能效果。
8.合理安排电气负荷:通过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和使用电气设备的先后顺序,避免高峰期集中用电,减少负荷波动和能源浪费。
9.使用可再生能源:在配电系统中引入太阳能电池板或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绿色能源供应。
10.优化配电系统的绝缘和接地:通过优化绝缘和接地系统,减少电能的损耗和泄露,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效率。
11.进行配电网络动态管理:通过动态优化电力负载和调整配电网拓扑结构,实现最优的能量分配,提高配电系统的效率。
12.加强员工能源管理培训:加强对员工的能源管理培训,提高能源意识,推广能源节约意识和行为,减少能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可以通过优化设备、安装高效设备、使用节能照明系统、应用智能电能计量和监控系统、定期维护和检修、优化电力因数、安装变频器、合理安排电气负荷、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电系统的绝缘和接地、进行配电网络动态管理和加强员工能源管理培训等途径来实现。
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监测
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监测作者:宋岩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15期【摘要】近年来,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供配电系统节能中的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的有效措施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1、前言作为企业供配电系统应用中的一项重要方面,对其节能问题的探讨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供配电系统节能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从小处着眼,供配电能在各个行业都有所应用,供配电系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效益。
从大处着眼,电力系统的供配电节能优化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
可见,研究电力系统供配电的节能优化具有深远意义。
宏观方面,供配电系统的节能优化,可以有效降低供配电系统的电能消耗,这对于缓解当前我国的用电窘迫形势,节约电能,进而将电能运用到更多的国家生产和经济建设中去。
从微观上看,电力系统供配电的节能优化首先最直接的可以有效控制购电成本和用电费用;其次,由于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方便化及其规范化节能标准相继提出,企业也能够随之不断的优化其用电设备、改进其生产工艺,进而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最后,供配电系统节能优化概念合理地运用到电力调度模式中,也能对电网结构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3、供配电系统节能中的存在问题分析3.1 供电系统目前,在供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于10KV 供电系统,通常情况下,供电企业会采取放射式和树干式。
对于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供电系统主要以放射式为主,对于部分中小企业,供电系统主要以树干式为主。
然而,树干式供电系统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如果一旦发生线路故障,在检测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并且停电时间相对较长,会阻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
ISO5001能源管理体系法律法规标准清单
序号 1 编号 GB/T15587—2008 法律法规政策名称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时间 2009年5月1日 备注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清单
序号 31 32 33 编号 GB/T8175—2008 GB/T12712—1991 GB12497—2006 法律法规政策名称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 技术管理要求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时间 2009年1月1日 1991年12月1日 2006年12月1日 备注
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监测与分析
s ai sn. o ee t r er a o hn 'sp l n ir uint h o g i edv l e o nr s addm si makt t dl r i H w v ̄ h ei ac a pfrC ias upyadd tb t c n l ywt t e p dcut e, n o t re e yi g e s l g si o e o hh e o i e c
域 内; () 设 “ 变 ” 改用 “ 容 变 ” 并 列 变 压 器 运 2增 升 或 调 ,
3 节 能 改进 建 议
31 提 高 日负荷率 的措 施 . 要 减少 电力 系统 输送 负荷 过 程 中产 生 的损 耗 , 必 须提 高 负荷 率 。采 取 措施 , 削峰 填 谷 ” “ ,落 实调 荷 措
施, 这是 工厂 电力系 统 降损 的其 中一个 有效 的方 法 。 3 . 合理调 整负荷 , 各生产 系统负荷进行 有效 管理 .1 1 对 电力 负荷 的调 整 是一 项 带全 局性 工 作 , 工厂 要 把 生产 系 统 按 片 区划 分 , 各 单位 的 生产 工 艺 , 合 生 按 结 产 实 际需 要 , 理安 排 生 产 班 次 , 量 保 持 生 产 的连 合 尽 续性 , 免过 于频 繁 地 进 行 开 停机 操 作 , 尽 可 能 安 避 并 排 低 谷 时段 生 产用 电 , 峰 生产 , 免 大 功 率 设 备在 避 避 峰段 运行 。
能源及能耗管理标准精选(最新)
能源及能耗管理标准精选(最新)能源及能耗管理标准精选(最新)G1028《GB/T1028-2000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2587《GB/T2587-2009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2588《GB/T2588-2000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2589《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3484《GB/T3484-2009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3485《GB/T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4272《GB/T4272-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5623《GB/T5623-2008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G6422《GB/T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6425《GB/T6425-2008热分析术语》G7119《GB/T7119-2006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8174《GB/T8174-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8175《GB/T8175-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8222《GB/T8222-2008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10201《GB/T10201-2008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G12021.3《GB12021.3-2010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12206《GB/T12206-2006城镇燃气热值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12452《GB/T12452-2008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12723《GB/T12723-2008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13234《GB/T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13471《GB/T13471-2008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13611《GB/T13611-2006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14909《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G15316《GB/T1531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15318《GB/T15318-2010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G15320《GB/T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G15512《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G15587《GB/T15587-200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15910《GB/T15910-2009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G15912.1《GB/T15912.1-2009制冷机组及供制冷系统节能测试第1部分:冷库》G15913《GB/T15913-2009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G16614《GB/T16614-1996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16615《GB/T16615-1996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16616《GB/T16616-1996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16618《GB/T16618-1996工业炉窑保温技术通则》G16664《GB/T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16665《GB/T16665-1996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16666《GB/T16666-2012泵类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G16667《GB/T16667-1996电焊设备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16780《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16802《GB16802-1997城镇燃气调压器》G17166《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17167《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17357《GB/T17357-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层表面热损失现场测定热流计法和表面温度法》G17896《GB17896-2012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17981《GB/T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18709《GB/T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18710《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18820《GB/T18820-2011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18870《GB/T18870-2011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18916.1《GB/T18916.1-2012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力发电》G18916.2《GB/T18916.2-2012取水定额第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G18916.3《GB/T18916.3-2012取水定额第3部分:石油炼制》G18916.4《GB/T18916.4-2012取水定额第4部分:纺织染整产品》G18916.5《GB/T18916.5-2012取水定额第5部分:造纸产品》G18916.6《GB/T18916.6-2012取水定额第6部分:啤酒制造》G18916.7《GB/T18916.7-2014取水定额第7部分:酒精制造》G18916.8《GB/T18916.8-2006取水定额第8部分:合成氨》G18916.9《GB/T18916.9-2014取水定额第9部分:味精制造》G18916.10《GB/T18916.10-2006取水定额第10部分:医药产品》G18916.11《GB/T18916.11-2012取水定额第11部分:选煤》G18916.12《GB/T18916.12-2012取水定额第12部分:氧化铝生产》G18916.13《GB/T18916.13-2012取水定额第13部分:乙烯生产》G18916.14《GB/T18916.14-2014取水定额第14部分:毛纺织产品》G18916.15《GB/T18916.15-2014取水定额第15部分:白酒制造》G18916.16《GB/T18916.16-2014取水定额第16部分:电解铝生产》G19573《GB19573-2004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19762《GB19762-2007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20901《GB/T20901-2007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0902《GB/T20902-2007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0943《GB20943-2013单路输出式交流-直流和交流-交流外部电源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21056《GB/T21056-2007风机、泵类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条件》G21248《GB21248-2014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49《GB21249-2014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0《GB21250-2014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1《GB21251-2014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2《GB21252-2013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6《GB21256-2013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7《GB21257-2014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8《GB21258-2007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39《GB/T21339-2008港口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G21340《GB21340-2008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1《GB21341-2008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2《GB21342-2013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3《GB21343-2008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4《GB21344-2008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5《GB21345-2008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6《GB21346-2008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7《GB21347-2012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8《GB21348-2014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9《GB21349-2014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50《GB21350-2013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51《GB21351-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67《GB/T21367-2008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1368《GB/T21368-2008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1369《GB/T21369-2008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1370《GB21370-2008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77《GB21377-2008三轮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G21378《GB21378-2008低速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G21392《GB/T21392-2008船舶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G21393《GB/T21393-2008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G21454《GB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21455《GB21455-2008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21456《GB21456-2008家用电磁灶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21518《GB21518-2008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1519《GB21519-2008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1520《GB21520-2008计算机显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1521《GB21521-2008复印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1534《GB/T21534-2008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22336《GB/T22336-2008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G23331《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24489《GB/T24489-2009用能产品能效指标编制通则》G24560《GB/T24560-2009电解、电镀设备节能监测》G24561《GB/T24561-2009干燥窑与烘烤炉节能监测》G24562《GB/T24562-2009燃料热处理炉节能监测》G24563《GB/T24563-2009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G24564《GB/T24564-2009高炉热风炉节能监测》G24565《GB/T24565-2009隧道窑节能监测》G24566《GB/T24566-2009整流设备节能监测》G24789《GB24789-200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24848《GB24848-2010石油工业用加热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4849《GB24849-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微波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4851《GB/T24851-2010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4915《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25323《GB25323-2010再生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4《GB25324-2010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5《GB25325-2010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6《GB25326-2010铝及铝合金轧、拉制管、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7《GB25327-2010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8《GB/T25328-2010玻璃窑炉节能监测》G25329《GB/T25329-2010企业节能规划编制通则》G25957《GB25957-2010数字电视接收器(机顶盒)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6281《GB/T26281-2010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G26282《GB/T26282-2010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G26657《GB/T26657-2011砂型烘干炉能耗评定》G26719《GB/T26719-2011企业用水统计通则》G26756《GB26756-2011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6757《GB/T26757-2011节能自愿协议技术通则》G26758《GB/T26758-2011铅、锌冶炼企业节能规范》G26916《GB/T26916-2011小型氢能综合能源系统性能评价方法》G26922《GB/T26922-2011服务业节水型单位评价导则》G26923《GB/T26923-2011节水型企业纺织染整行业》G26924《GB/T26924-2011节水型企业钢铁行业》G26925《GB/T26925-2011节水型企业火力发电行业》G26926《GB/T26926-2011节水型企业石油炼制行业》G26927《GB/T26927-2011节水型企业造纸行业》G26928《GB/T26928-2011节水型社区评价导则》G27681《GB/T27681-2011铜及铜合金熔铸冷却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规范》G27705《GB/T27705-2011BCTMP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06《GB/T27706-2011PRC-APMP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07《GB/T27707-2011草浆备料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09《GB/T27709-2011带二氧化氯的四段漂白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1《GB/T27711-2011叠网造纸机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2《GB/T27712-2011非木浆多效蒸发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3《GB/T27713-2011非木浆碱回收燃烧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4《GB/T27714-2011废纸脱墨浆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6《GB/T27716-2011横管式连续蒸煮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8《GB/T27718-2011间歇蒸煮(立锅)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0《GB/T27720-2011卡米尔连续蒸煮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1《GB/T27721-2011磨石磨木浆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2《GB/T27722-2011木浆备料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4《GB/T27724-2011普通长网造纸机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7《GB/T27727-2011筛选、CEHP四段漂白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32《GB/T27732-2011洗涤筛选、氧脱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36《GB/T27736-2011制浆造纸企业生产过程的系统能量平衡计算方法通则》G27737《GB/T27737-2011制氧站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883《GB/T27883-2011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G27886《GB/T27886-2011工业企业用水管理导则》G27969《GB/T27969-2011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评价体系和监测方法》G28284《GB/T28284-2012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G28377《GB28377-2012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28378《GB28378-2012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28379《GB28379-2012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28380《GB28380-2012微型计算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8381《GB28381-2012离心鼓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28557《GB/T28557-2012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的监管评价》G28714《GB/T28714-2012取水计量技术导则》G28736《GB28736-2012电弧焊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8749《GB/T28749-2012企业能量平衡网络图绘制方》G28750《GB/T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G28751《GB/T28751-2012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29052《GB/T29052-2012工业蒸汽锅炉节水降耗技术导则》G29115《GB/T29115-2012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G29116《GB/T29116-2012工业企业原材料消耗计算通则》G29147《GB/T29147-2012钢铁生产余热资源计算方法涂镀》G29149《GB/T29149-2012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9435《GB29435-2012稀土冶炼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9455《GB/T29455-2012照明设施经济运行》G29456《GB/T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29723.1《GB/T29723.1-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1部分:主要通风系统》G29723.2《GB/T29723.2-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2部分:主排水系统》G29723.3《GB/T29723.3-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3部分:空气压缩系统》G29723.4《GB/T29723.4-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4部分:主提升带式输送系统》G29725《GB/T29725-2013节约型企业评价通则》G29749《GB/T29749-2013工业企业水系统集成优化导则》G29870《GB/T29870-2013能源分类与代码》G29871《GB/T29871-2013能源计量仪表通用数据接口技术协议》G29872《GB/T29872-2013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29873《GB/T29873-2013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数据传输协议》G30163《GB/T30163-2013高炉用高风温顶燃式热风炉节能技术规范》G30253《GB30253-2013永磁同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254《GB30254-2013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255《GB30255-2013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镇流LED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256《GB/T30256-2013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泵类液体输送系统》G30257《GB/T30257-2013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通风机系统》G30258《GB/T30258-2013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30259《GB/T30259-2013水泥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30260《GB/T30260-2013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G30261《GB/T30261-2013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0262《GB/T30262-2013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0715《GB/T30715-2014钢铁生产过程能量系统优化实施指南》G30716《GB/T30716-2014能量系统绩效评价通则》G30720《GB30720-2014家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721《GB30721-2014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839.1《GB/T30839.1-2014工业电热装置能耗分等第1部分:通用要求》G30839.4《GB/T30839.4-2014工业电热装置能耗分等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G30839.41《GB/T30839.41-2014工业电热装置能耗分等第41部分:推送式电阻加热机组》G31276《GB31276-2014普通照明用卤钨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50627《GB/T50627-2010城镇供热系统评价标准》RB101《RB/T101-2013能源管理体系电子信息企业认证要求》RB102《RB/T102-2013能源管理体系纺织企业认证要求》RB103《RB/T103-2013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认证要求》RB104《RB/T104-2013能源管理体系交通运输企业认证要求》RB105《RB/T105-2013能源管理体系煤炭采选业认证要求》RB106《RB/T106-2013能源管理体系水泥企业认证要求》RB107《RB/T107-2013能源管理体系公共建筑管理组织认证要求》RB108《RB/T108-2013能源管理体系家电企业认证要求》RB109《RB/T109-2013能源管理体系人造板及木制品企业认证要求》J50151《JB/T50151-1999炼钢电弧炉炉座能耗分等》J50152《JB/T50152-1999炼钢平炉能耗分等》J50153《JB/T50153-1999锻造加热炉能耗分等》J50154《JB/T50154-1999热处理炉能耗分等》J50155《JB/T50155-1999冲天炉能耗分等》J50156《JB/T50156-1999电瓷焙烧窑炉能耗分等》J50157《JB/T50157-1999棕刚玉冶炼电炉能耗分等》J50158《JB/T50158-1999工业锅炉房能耗分等》J50159《JB/T50159-1999压缩空气站能耗分等》J50160《JB/T50160-1999氧气站能耗分等》J50161《JB/T50161-1999发生炉煤气站能耗分等》J50162《JB/T50162-1999热处理箱式、台车式电阻炉能耗分等》J50163《JB/T50163-1999热处理井式电阻炉能耗分等》J50164《JB/T50164-1999热处理电热浴炉能耗分等》J50165《JB/T50165-1999感应熔铜炉能耗分等》J50166《JB/T50166-1999感应熔铝炉能耗分等》J50167《JB/T50167-1999熔铜燃料炉能耗分等》J50168《JB/T50168-1999熔铝燃料炉能耗分等》J50169《JB/T50169-1999碳化硅冶炼电炉能耗分等》J50170《JB/T50170-1999白刚玉冶炼电炉能耗分等》J50171《JB/T50171-1999陶瓷磨具烧成窑能耗分等》J50172《JB/T50172-1999树脂磨具硬化炉能耗分等》J50173《JB/T50173-1999火花塞窑炉能耗分等》J50174《JB/T50174-1999电镀工序能耗分等》J50175《JB/T50175-1999电碳焙烧窑和石墨化炉能耗分等》J50176《JB/T50176-1999绝缘材料制品加热工序能耗分等》J50177《JB/T50177-1999铅酸电池化成工序能耗分等》J50178《JB/T50178-1999电力电容器真空浸渍工序能耗分等》J50179《JB/T50179-1999木材蒸汽干燥室能耗分等》J50180《JB/T50180-1999蒸-空锻锤车间锤群能耗分等》J50181《JB/T50181-1999供热系统节能分等》J50182《JB/T50182-1999箱式多用热处理炉能耗分等》J50183《JB/T50183-1999热处理连续电阻炉能耗分等》J50184《JB/T50184-1999砂型干燥炉能耗分等》DL686《DL/T686-1999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DL738《DL/T738-2000农村电网节能技术规程》DL890.401《DL/Z890.401-2006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组件接口规范(CIS)框架》DL890.404《DL/T890.404-2009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高速数据访问(HSDA)》DL890.405《DL/T890.405-2009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通用事件和订阅(GES)》DL958《DL/T958-2005电力燃料名词术语》DL965《DL/T965-2005热力设备检验机构基本能力要求》DL1051《DL/T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1052《DL/T1052-2007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L1053《DL/T1053-2007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规程》SL304《SL/Z304—2004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规程》CJ260《CJ/T260-2007电子式热分配表》CJ271《CJ/T271-2007蒸发式热分配表》CJJ33《CJJ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YB4210《YB/T4210-2010彩色涂层钢带生产线焚烧炉和固化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YB4211《YB/T4211-2010热浸镀锌生产线加热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YB4242《YB/T4242-2011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YB4243《YB/T4243-2011钢铁企业冷轧板带热处理线和涂镀线工业炉环保节能设计技术规范》YS101《YS/T101-2002铜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02.1《YS/T102.1-2003铅、锌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1部分:铅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02.2《YS/T102.2-2003铅、锌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2部分:锌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03《YS/T103-2008铝土矿生产能源消耗》YS105.1《YS/T105.1-2004锡、锑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1部分:锡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05.2《YS/T105.2-2004锡、锑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2部分:锑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19.1《YS/T119.1-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熟料回转窑系统》YS119.3《YS/T119.3-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竖式石灰炉》YS119.4《YS/T119.4-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高压溶出系统》YS119.5《YS/T119.5-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蒸发器》YS119.6《YS/T119.6-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脱硅系统》YS119.7《YS/T119.7-2004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管道化溶出系统》YS119.8《YS/T119.8-2005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气态悬浮焙烧系统》YS119.9《YS/T119.9-2005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流态化熔烧炉系统》YS119.10《YS/T119.10-2005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YS119.11《YS/T119.11-2005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单套管预热高压釜熔出系统》YS124.1《YS/T124.1-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1部分:回转窑》YS124.2《YS/T124.2-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2部分:罐式煅烧炉》YS124.3《YS/T124.3-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3部分:电气煅烧炉》YS124.4《YS/T124.4-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4部分:焙烧炉》YS124.5《YS/T124.5-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5部分:石墨化电阻炉》YS131《YS/T131-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能耗限额》YS663《YS/T663-2007电解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铝液保持炉》YS664《YS/T664-2007铝用炭素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热媒炉》YS693《YS/T693-2009铜精矿生产能源消耗限额》YS748《YS/T748-2010铅锌矿采、选能源消耗限额》JC428《JC/T428-2007砖瓦工业隧道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JC429《JC/T429-2007砖瓦工业隧道窑——干燥室体系热效率、单位热耗、单位煤耗计算方法》JC431《JC/T431-2012铸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JC523《JC/T523-2010纸面石膏板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限额》JC713《JC/T713-2007烧结砖瓦能耗等级定额》JC791《JC/T791-2007轮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JC792《JC/T792-2007隧道式砖瓦干燥室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JC793《JC/T793-2007隧道式干燥室—轮窑体系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HG3998《HG/T3998-2008纯碱取水定额》HG3999《HG/T3999-2008合成氨取水定额》HG4000《HG/T4000-2008烧碱取水定额》HG4186《HG/T4186-2011硫酸取水定额》HG4187《HG/T4187-2011尿素取水定额》HG4188《HG/T4188-2011湿法磷酸取水定额》HG4189《HG/T4189-2011聚氯乙烯取水定额》HG4190《HG/T4190-2011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规范》HG4191《HG/T4191-2011石化企业能源审计规范》HG4192《HG/T4192-2011氯乙烯合成用低汞触媒》SY6422《SY/T6422-2008石油企业节能产品节能效果测定》HY045《HY/T045-1999海洋能源术语》MT1070《MT/T1070-2008煤矿在用主提升带式输送机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MT1071《MT/T1071-2008煤矿在用主通风机装置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JT306《JT/T306-2007汽车节油产品使用技术条件》JT379《JT/T379-1998船舶燃料供应行业术语》JT384《JT/T384-1998港务船能源利用检测规程》JT711《JT711-2008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限值》JT719《JT/T719-2008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LY1062《LY/T1062-1992锯材生产综合能耗》LY1451《LY/T1451-2008纤维板生产综合能耗》LY1703《LY/T1703-2007实木地板生产综合能耗》F01002《FZ/T01002-2010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F01104《FZ/T01104-2010机织印染产品取水计算办法及单耗基本定额》F01105《FZ/T01105-2010针织印染产品取水计算办法及单耗基本定额》SB10427《SB/T10427-2007大型商场、超市空调制冷的节能要求》JJJF1261.4《JJF1261.4-2012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JJJF1261.5《JJF1261.5-2012自动电饭锅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JJJF1261.6《JJF1261.6-2012计算机显示器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JJG1261.12《JJF1261.12-2013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JJF1356《JJF1356-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电单位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事业等用电单位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监测。
2 引用标准GB/T 3485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13462 工矿企业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导则GB 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3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项目3.1日负荷率3.2变压器负载系数3.3线损率3.4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4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4.1监测应在用电体系处于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测试期为一个代表日(24小时)。
4.2监测所用的仪表应能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仪表必须完好,并应在检定周期之内,电能计量仪表准确度应不低于2.0级,测试仪表、测试条件、测试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T3485和GB/T13462的有关规定。
测试数据每小时准点记录一次。
4.3日负荷率的测试与计算4.3.1用电体系平均负荷与日最大负荷的数值之比的百分数,即日负荷率Kf,%。
4.3.2在测试期内,测算以下参数:a.日平均负荷用电体系在测试期内实际用电平均有功负荷Pp,kW;其数值等于实际用电量除以用电小时数。
b.日最大负荷用电体系在测试期出现的最大小时平均有功负荷Pmax,kW。
4.3.3用电体系在测试期的日负荷率Kf按公式(1)计算:Kf=PP ×100(%) (1)PMAX4.4变压器负载系数的测试与计算4.41电力变压器运行期间平均输出视在功率与其额定容量之比,即变压器负载系数β,又称变压器平均负载系数。
4.4.2在测试期内,分别测算每台变压器的下列参数:a.运行时间变压器投入运行的时间T,h;b.有功电量运行期间变压器负载侧的有功电量Wp,kW.h;c.无功电量运行期间变压器负载侧的无功电量Wq,kvar.h;d.额定容量变压器额定容量Se,kV A。
4.4.3测试期的变压器负载系数β按公式(2)计算:β=S (2)Se式中:S-变压器平均输出视在功率,kV A,按公式(3)计算:4.4.4变压器负载系数也可以用以下方法测算其近似值:a.分别测算每台变压器运行时负载侧的均方根电流Iz,A;b.记录每台变压器负载侧额定电流Ize,A;c. 变压器负载系数β按公式(4)计算:β≈ Iz (4)Ize4.4.5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率最低时,其输出视在功率与额定容量之比,即变压器综合功率经济负载系数βz,计算方法见附录A。
4.5线损率的测试与计算4.5.1供给用电体系的电量由体系受电端经变电站(所)至低压供配电线路末端所损耗的电量之和占体系总供给电量的百分数,即线损率α,%。
4.5.2在测试期内,测算以下参数:a.用电体系实际总供给电量Wr,kW.h;b.每台变压器的损耗ΔWs,kW.h,计算方法见附录B;c.每条线路的损耗ΔWsx,kW.h,计算方法见附录B;d.电气仪表元件的损耗ΔWy,kW.h。
ΔWy在现场监测时,允许忽略不计。
4.5.3测试期的线损率α按公式(5)计算:式中:n1-变压器台数;n2-线路条数。
4.6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的测试与计算4.6.1用电体系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功率因数;以用电体系有功电量与无功电量为参数计算而得的功率因数,即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cosj,又称企业用电体系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4.6.2在测试期内,测算以下参数:a.供给用电体系的总有功电量Wrp,kW.h;b.供给用电体系的总无功电量Wrq,kvar.h。
4.6.3测试期的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cosj按公式(6)计算:4.6.4当备有功率因数表时,可直接读取功率因数cosj的值。
5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合格指标5.1日负荷率应符合以下要求:a.对于连续性生产的企业,Kf≥90%;b.对于三班制生产的企业,Kf≥80%;c.对于二班制生产的企业,Kf≥55%;d.对于一班制生产的企业,Kf≥30%;5.2变压器负载系数应符合以下要求:a.对于变压器单台运行时,β2z≤β≤1;b.对于有两台或两台以上变压器并列运行时,应按设计的经济运行方式运行。
5.3线损率应符合以下要求:a.对于一次变压,α<3.5%;b.对于二次变压,α<5.5%;c.对于三次变压,α<7%;d.用电体系中单条线路的损耗电量应小于该线路首端输送的有功电量的5%。
5.4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应符合以下要求: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cosj≥0.9。
6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结果评价6.1本标准规定的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指标是监测合格的最低标准。
监测单位应以此作为合格或不合格的评价(见附录C)。
全部监测指标同时合格,方可视为"节能监测合格企业供配电系统"。
6.2对监测不合格者,监测单位应此作出能源浪费程度的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处理意见。
附录A变压器综合功率经济负载系数的计算方法(补充件)变压器综合功率经济负载系数按公式(A1)计算:式中:βz -- 变压器综合功率经济负载系数;Po -- 变压器空载损耗,kW;Qo -- 变压器励磁功率,kvar,按公式(A2)计算;Pk -- 变压器额定负载损耗,kWQk -- 变压器额定负载漏磁功率,kvar,按公式(A3)计算;KQ -- 无功经济当量,kW/kvar,其值取0.02。
变压器励磁功率为:Qo=Io%·Se(A2)式中:Io%--变压器空载电流百分数,Io%=(I0/I1)×100%;Io -- 变压器空载电流,A;Ie-- 变压器额定电流,A;Se-- 变压器额定容量,kV A。
变压器额定负载漏磁功率为:QK=UK%·Se (A3)式中:UK%-- 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数,UK%=(UK/Ue)×100%;UK -- 变压器短路电压,V;Ue -- 变压器额定电压,V。
变压器特性参数Po,Pk,Io%,Uk%由设备档案、铭牌或产品手册中查得。
附录B变压器损耗和线路损耗的计算方法(补充件)B.1变压器损耗的计算每台变压器的损耗按公式(B1)计算:ΔWS=ΔWO+ΔWK (B1)式中:ΔWS --变压器损耗,kW·h;ΔWO -- 变压器空载损耗有功电量,kW·h,按公式(B2)或(B3)计算;ΔWK -- 变压器负载损耗有功电量,kW·h,按公式(B4)计算。
变压器空载损耗有功电量为:ΔWO=PO(U1 )2T (B2)Ue或ΔWO≈POT (B3)式中:PO -- 变压器空载损耗,kW;U1 -- 变压器运行电压(平均值),V;Ue-- 变压器额定电压,V;T --变压器投入运行时间,h。
变压器负载损耗有功电量为:ΔWK=PKβ2T (B4)式中:PK -- 变压器额定负载损耗,kW;β -- 变压器负载系数。
B.2线路损耗的计算每条线路的损耗按公式(B5)计算:ΔWsx=mIiRTi·10-3 (B5)式中:ΔWsx -- 每条线路的的损耗,kW·h;m -- 相数系数,单相m=2,三相3线m=3,三相4线m=3.5;Ii -- 线路中电流的均方根值,A;R -- 每相导线的电阻,Ω,按公式(B6)计算;Ti -- 线路运行时间,h。
每相导线的电阻为:R=R20L(1+γ1+γ2)(B6)式中:R20 -- 在温度20℃时每千米导线的电阻值,Ω/km,由线缆手册查取;L -- 线路导线长度,km;γ1 -- 环境温度对电阻值的修正系数,按公式(B7)计算;γ2 -- 导线负荷电流引起的温升对电阻值的修正系数,按公式(B8)或(B9)计算。
修正系数γ1为:γ1=0.004(t-20)(B7)式中:t-- 测试期Ti内的平均环境温度,℃。
修正系数γ2为:γ2=0.004(tx-20)( Ii )2 (B8)KIX或γ2≈0.2( Ii )2 (B9)1.05IX式中:tx -- 导线最高允许温度,℃;裸导线tx=70℃,绝缘导线tx=65℃,1~3kV电缆tx =80℃,6kV电缆tx=65℃,10kV电缆tx=60℃;IX -- 环境温度为25℃时,导线的允许载流量,A,由线缆手册查取;K -- 温度换算系数,可按公式(B10)计算,一般取K≈1.05。
附录C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报告(补充件)编号:被监测单位监测通知号被监测系统监测日期监测依据GB/T16664-1996监测结果监测项目监测数据合格指标1.日负荷率2.变压器负载系数3.线损率4.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评价结论、处理意见及建议:监测负责人:(签字)监测单位(盖章)审核人:(签字)技术负责人:(签字)年月日-----------------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经贸委资源节能综合利用司、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管理分委员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节能监测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严海若、叶元乔、席红延、梁玉江、马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