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证明题
初中物理证明推导题2
![初中物理证明推导题2](https://img.taocdn.com/s3/m/84b7e108f18583d04964599c.png)
初中物理证明推导题1、小球从光滑斜面滚下来,已知小球质量为m,斜面长为s,高为h。
重力对小球做多少功,小球的动能就增加多少。
物体的动能表达式为E=1/2mv2,试推导: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2=2gh。
2、雨滴从高空下落过程中速度是越来越大,而下落过程受到的阻力Ff与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即Ff=kv2(不考虑雨滴质量m的变化和雨滴受到的浮力),试证明雨滴所到达的最大速度vmax=(mg/k)1/2(没有到达地面)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问题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称重法测浮力时,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为G,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竖直静止时的示数为F,此示数显示的是下面物体对弹簧测力计向下的拉力大小为F'。
对物体进行腕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三定律证明:F浮=G- F'。
4、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
已知R1=nR2,并测出干路中的电流为I。
试证明:I1=I/(n+1)5、当一个电阻的两端电压增加了△U时,通过的电流增加了△I(设电阻阻值不变),证明该电阻功率的变化量△P≠△U·△I6、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中,推导出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U2/(1/R1+1/R2)7、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为I。
试证明:I1=IR2/(R1+R2)8、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假设小活塞A的面积是S1,加在它上面的压力是F1;小活塞B的面积是S2,加在它上面的压力是F2;试推证:F1/F2=S1/S29、在滑轮组下吊一重物G,动滑轮总重为G',竖直向上匀速拉弹簧测力计,重物上升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不计摩擦,请根据公式W总=W有用+W额外推导出F=1/n(G+G')10、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浸没在某种液体中,保持静止(不接触底部),试推导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推理题证明题训练(整理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推理题证明题训练(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c01bc5a98271fe900ef97d.png)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一推理题证明题训练②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导出:串联的两个导体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 阻之和。
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一具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在木棒 左端以F i 的竖直向上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 F 2的数值向上的力也能刚好提起木棒。
证明木棒的重量G=F+F 2。
③ 由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导出:并联的两个导体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 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④请证明在有两个电阻 R 和R 的串并联电路中都有 P=R+F 2某汽车质量为 M 当其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发动机输出功率恒为 P i ,此时汽车 以v i 的最大速度匀速行驶。
当汽车行驶入长度为 L 高为h 的斜坡上,发动机输出功 率为P ,已知在斜坡上汽车受到的总阻力为水平路面上的 k 倍。
证明在斜坡行驶时汽车的最大速度V 2PV1L— Mghv iRkL⑨对于密度比液体大的实心物体用弹簧秤悬挂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总满足: 物G液 G T 示数用n 股绳子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力为 G 的物体。
若动滑轮的重力为GQ 忽略轴间的摩擦和绳重,求证:当该滑轮组不省力时,机械效率nW 1/n 。
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质量。
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 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 m 。
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 m 7m 1m2⑤请证明:在远距离传输电能过程中若发电机输出功率和传输导线电阻一定的情况下,输电导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与传输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⑥ 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上绳子的 股数和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天津在支援四川德阳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 牛顿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 路线运至D 处,AB 段海拔高度为h i 米,CD 段海拔高度为h 2米, 如图14甲所示。
初中物理中考证明题
![初中物理中考证明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3ee0bec850ad02df804191.png)
初中物理中考证明题1.证明:两平面镜夹角为θ,入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2θ,也就是它能使光线方向改变2θ。
2.试推导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
3.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实验证明,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用大小为5N的力F将一个质量为600g的物块挤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试推证:木块对墙的压力大小也等于5N。
4.设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为G动,提起物体的重力为G。
试通过推导说明:忽略摩擦及绳重时,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重力G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5.安徽在支援四川雅安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牛顿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路线运至D处,AB段海拔高度为h1米,CD段海拔高度为h2米,如图甲所示。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米/秒运动,汽车t=0时经过A处,t1时经过B处,t2时经过C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简化为图乙所示(P1、P2、t l和t2也为已知量)。
请利用已知量推导汽车沿斜坡BC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121 2122ttvh hGttPf----=甲乙6.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质量。
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l ;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2。
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21m m m7.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如图所示,某人用绳子沿着倾斜方向通过定滑轮拉住钩码,已知人手的拉力为F ,钩码重力为G .(1)请在图中标出这只“杠杆”的支点O ,画出拉力F 、钩码重力G 及它们的力臂(保留作图痕迹);(2)若不计摩擦、滑轮重和绳重,请用杠杆平衡条件推证:F=G .8.如图是小金研究电动机转动是否对小灯泡的亮度有影响的电路图,开始小金先抓住转轴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接着放开转轴让电动机转动,继续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已知:小灯泡的电阻为R ,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 ,电源电压为U ),由此请你回答:小金判断电动机转动后小灯泡会更亮,你认为小金的判断正确吗?并根据学过的知识给以解释.9.一具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在木棒左端以F 1的竖直向上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F 2的数值向上的力也能刚好提起木棒。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证明与推导”题汇总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证明与推导”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f7b2c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6.png)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证明与推导”题汇总1.如果加在某一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由U 1变化到U 2,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ΔI 。
试推导:该定值电阻电功率的变化量为ΔP =(U 1+U 2)·ΔI 。
证明:∵2U P UI R==∴()()222221212121U U U U U U U U P R R R R+--∆=-==()()()()2121212121U U U U U U I I U U IR R ⎛⎫=+-=+-=+⋅∆ ⎪⎝⎭2.若某一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了ΔU ,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由I 1变化到了I 2。
试推导:该定值电阻电功率的变化量为ΔP =(Ⅰ1+I 2)•ΔU 。
证明一:∵2P UI I R==∴()()()22222121212121P P P I R I R I I R I I I I R∆=-=-=-=+-()()()()()2121212121I I I R I R I I U U I I U=+-=+-=+⋅∆证明二:∵1212U UR I I ==,得:U 1I 2=U 2I 1∴ΔP =U 2I 2-U 1I 1=U 2I 2-U 1I 1+U 1I 2-U 2I 1=(I 1+I 2)(U 2-U 1)=(I 1+I 2)·ΔU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 且恒定,R 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max >R 0,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也可看成消耗电能的用电器,其电功率大小与其接入电阻大小有关,当其电阻变化,通过其电流变化,它两端的电压也变化,那么由电功率公式P =UI 可知其电功率可能是变化的。
试推证:当R 滑=R 0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
证明:设电源电压为U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 滑,通过的电流为I 滑,那么电路的总电阻R 总=R 滑+R 0,则0=+U I R R 滑滑,0==+UU I R R R R 滑滑滑滑滑()()222200000====+++4U U U U P U I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滑滑滑滑滑滑滑滑滑滑由于U 、R 0是定值,所以当R 滑=R 0时,P 滑有最大值,最大值为24U R 。
(完整版)七年级科学物理证明题
![(完整版)七年级科学物理证明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aed4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5.png)
(完整版)七年级科学物理证明题第一题证明:重物与轻物同高处自由落体,落地时间相同解法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即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下自由落体,因重力加速度相等,所以物体重量不同,但加速度相同。
同时考虑到抛物线的特性,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其实是一个抛体运动,所以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同一高度下自由落体的物体,其落地时间是相同的,因为他们的加速度相同。
结论重物与轻物同高处自由落体,落地时间相同。
第二题证明:光向同介质内射入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解法分析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光线发生向远离法线的折射,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则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的情况,即当入射角超过一定的角度时,光线将会被全反射。
这个临界值的角度即为全反射的临界角,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可以利用正弦定律求出这个角度。
结论光向同介质内射入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是: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第三题证明: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斜面的长与高的比值越大,所需的力越小解法分析如果直接提起物体,需要用到的力与物体的重力有关,是一个定值。
如果使用一个斜面来提升物体,先将要提升的物体斜放在斜面上,然后再给斜面施加一个力,使物体顺着斜面向上移动。
可以发现,当斜面的倾角较小时,物体需要爬升的高度较大,但每一小段高度需要移动的距离较短。
当斜面的倾角较大时,物体需要爬升的高度较小,但每一小段高度需要移动的距离较长。
将斜面的倾角表示为 $\alpha$,斜面的长与高的比值表示为$\frac{L}{H}$,则物体需要爬升的总高度为 $H$。
斜面提升物体的力相当于将物体的重力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力,一个方向是垂直斜面,一个方向是沿着斜面。
斜面提升物体所需的力等于物体斜面上沿着斜面需要用到的力和垂直斜面方向需要用到的力两者的和。
设物体的重量为$W$,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theta$,则:- 斜面上施加的力大小为 $F_{\parallel} = W\sin \theta$- 垂直斜面方向的力大小为 $F_{\perp} = W\cos \theta$由于 $H = L\tan \alpha$,$\tan \alpha = \frac{H}{L}$,所以$\alpha$ 可以表示为 $\alpha = \arctan \frac{H}{L}$,因此有 $\theta= 90^{\circ} - \alpha = 90^{\circ} - \arctan \frac{H}{L}$代入上述公式中,可得:$F = \frac{W}{\sin \theta} = \frac{W}{\sin (90^{\circ} - \alpha)} = \frac{W}{\cos \alpha}$因此,斜面提升物体所需的力与 $\cos \alpha$ 相关,即与斜面的长与高的比值 $\frac{L}{H}$ 相关,斜面的长与高的比值越大,所需的力越小。
专题10 推导证明类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
![专题10 推导证明类中考物理问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ccef4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3.png)
2023年物理中考30个特色与重点专题再巩固(三轮复习查缺补漏全国通用)专题10推导证明类中考物理问题1. 由我国自主研制、体现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的大国重器,世界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昆仑号”,可为高铁、道路桥梁的建设高效铺设箱梁。
某次架桥时,要将一段重为1.0×107N的箱梁运到铺设位置。
(1)当箱梁静止在水平桥面时,箱梁与桥面的接触面积为200m2,求箱梁对桥面的压强;(2)工作时,“昆仑号”将箱梁自桥面竖直向上提升0.6 m,固定好后,载着箱梁水平向前运动了30m。
求此过程中克服箱梁所受重力做的功;(3)如图所示,“昆仑号”将箱梁运到桥墩A、B之间的正上方时水平静止。
图中l1表示MN的水平距离,l2表示ON的水平距离,G表示“昆仑号”与箱梁受到的总重力(不包括轮车A受到的重力)、其重心在O 点,F表示桥墩B上的支腿对“昆仑号”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请推导支持力F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2. 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健身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做俯卧撑,健身效果通常不同。
图23甲所示的是小京在水平地面上做俯卧撑保持静止时的情境,她的身体与地面平行,可抽象成如图23乙所示的杠杆模型,地面对脚的力作用在O点,对手的力作用在B点,小京的重心在A点。
已知小京的体重为750N,OA长为1m,OB长为1.5m。
(1)图23乙中,地面对手的力F1与身体垂直,求F1的大小;(2)图24所示的是小京手扶栏杆做俯卧撑保持静止时的情境,此时她的身体姿态与图23甲相同,只是身体与水平地面成一定角度,栏杆对手的力F2与他的身体垂直,且仍作用在B点。
分析并说明F2与F1的大小关系。
3.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轻质杠杆,左端可绕O点转动,杆上系有一悬挂重物的轻绳,重物质量为m,轻绳可在杆上自由滑动,杆的右端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拉着。
当轻绳向右匀速滑动时,轻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
(1)在图中作出杠杆所受阻力F阻、动力的力臂L及阻力的力臂L阻;(2)设悬挂重物的轻绳从杆的最左端水平向右匀速滑动,试推导说明动力F与滑动时间t成正比。
初中物理字母运算证明专题练习
![初中物理字母运算证明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99d72e3f61fb7360b4c6575.png)
1.“等效替代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若图甲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中的效果与图乙一个电阻接入电路的效果相同,请你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及欧姆定律推导出R与R1、R2的关系式。
2.请利用并联电路总电阻和各个用电器电阻间的关系推导说明:并联电路其它元件电阻不变,某一电阻增大时,并联总电阻变大。
3. 请利用串联电路电压、电流规律以及欧姆定律,推导证明在有两个电阻R1和R2的串联电路中有P总=P1+P24.请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电流规律以及欧姆定律,推导证明在有两个电阻R1和R2的并联电路中有P总=P1+P25.两只电炉,其电阻值分别为R1和R 2(R 1>R2)。
将两只电炉串联后接入电压为U的电源上,两只电炉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 1和P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将两只电炉并联后,仍接入电压为U的电源上,两只电炉消耗的功率分别为/1P和/2P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
则( )A .P1>P2 ,1'P<2'P B.P1+P2<1'P+2'P C.P1+P2=P D.12111'''P P P+=6. 请证明:在远距离传输电能过程中,若发电机输出功率(P输)和传输导线电阻(R线)一定的情况下,输电导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P线)与传输电压(U输)的平方成反比。
7. 已知灯L1的额定电压为U,额定功率为P1;灯L2的额定电压为2U,额定功率为P2。
若忽略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将两灯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此时灯L2消耗的电功率为。
8. 图是供电设备向居民楼用户输电的示意图。
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R,输入导线间的电压保持U不变,当居民楼内消耗的总功率P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增加了。
9.为了将发电厂的电能输送到远处的用户家中,在两地间架设了两根等长的输电线。
两根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已知位于电厂处的两根输电线间的电压为U,输送电能的功率为P,由于电流通过输电线发热会损失电能,该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的效率为。
初中物理中考开放实验及证明
![初中物理中考开放实验及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78f0ad2e482fb4daa58d4bb2.png)
LOGO
2、证明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不计摩擦 和绳重的情况下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上绳 子的股数和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3、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 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 质量。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 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l;再把 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 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2。试证明被测物体的 质量m m m
电路一: 电路二:
R=
只手的食指浸人水中,请设计一个实验 测出食指受到的浮力。 ( 1 )写出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 2 )简述实验主要步骤,要求写出所要测量或 记录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 3 )F浮的表达式是 (用字母表示)。
证明题
1、证明:在远距离传输电能过程中若发 电机输出功率和传输导线电阻一定的情况 下,输电导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与传 输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LOGO
开放题之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1、一杯很烫的水,要使这杯水冷得快 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做法?请至少写 出两种做法,并指出每种做法所应用 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方法一: 应用原理: 方法二: 应用原理:
2、两个杯子分别盛有浓盐水和纯水, 不能用嘴尝,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 自选实验器材(也可以用自制的仪器和 物品),设计两种区分哪杯是浓盐水、 哪杯是纯水的方法,简要说明理由。
3、张磊同学在河边拣到一精美的小石块, 想粗略知道小石块的密度,于是他从学校 借来一架天平,用纸杯改装了一只溢水杯, 再借助于水,就巧妙地估测出了小石块的 密度。请你也用这些器材设计估测小石块 密度的实验方案,并得出和实验方案相一 致的密度表达式。
4、由一个电源、一只开关和两个阻值相等 的电阻组成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当开 关由闭合变成断开时,电路的总功率减少了 6W.请设计符合题意的两种不同电路,并填 写对应的电阻的阻值.
云南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知识专题攻略 专题八 推导证
![云南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知识专题攻略 专题八 推导证](https://img.taocdn.com/s3/m/35a88021c281e53a5902ff33.png)
专题八 推导证明题
2. (’15杭州)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棒,质 量为m,长度为L,竖直悬挂在转轴O处.在木棒最下端 用一方向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缓慢将木棒拉动到与竖 直方向夹角为θ的位置(转轴处摩擦不计).问:
(1)画出θ=60°时拉力F的力臂l,并计算力臂的 大小; (2)木棒的重力作用点在其长度的二分之一处, 随拉开角度θ的增加,拉力F将如何变化?并推导拉 力F与角度θ的关系式.
解:(1)如答图所示
第2题答图
l=Lcosθ=Lcos 60°=
12L,故力臂为
L 2
作图步骤:先反向延长力F 的作用线,再过支点O给
这条作用线做垂线段,即为力F 的力臂l.
(2)设F的力臂为l1,G的力臂为l2则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Fl1=Gl2
F·L·cosθ=G· 1L·sinθ
1
2
F= G·tanθ
cm3 ) cm3 ) 60g
≈3.7
故m>3.7 g
所以金属配重的质量满足3.7 g<m<6.1 g时,才能使优 质管浮到水面上,劣质管沉到水底 (2)根据以上计算可知,当m>6.1 g时优质管和劣 质管均沉到水底;当m<3.7 g时优质管和劣质管均浮在 水面上.
8. (’15昆明市八校联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 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果是形状不规则的物 体,例如汤匙,可将其放在手指上,仔细调节支撑汤匙 的支点位置,使其在手指上平衡,这时就可知道汤匙的 重心就在支点上方.如图所示,现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 且有一定厚度,半径为R的圆盘, 紧贴其边缘截下一半径为r的小 圆盘,且R=3r.求:截下小圆盘 后,剩余部分的重心到大圆盘 圆心O的距离是多少?
中考初中物理推理证明类问题(解析版)
![中考初中物理推理证明类问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a4adff2af90242a995e578.png)
专题10 中考初中物理推理证明类问题证明推导题就是结合物理公式和物理规律,用数学的方法,导出一个要得到的等式。
在证明过程中需要用到物理规律,所以灵活理解物理规律,应用物理规律是物理证明推导题的精神所致。
光用数学办法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初中阶段在证明题问题中,经常用到平衡力思想、光的反射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重力与质量关系等,应用数学知识经常用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
有时能正确做出图形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
证明推导题在安徽省、天津市中考常出现,在河南省、河北省、以及湖北、山东等虽然没有直接要求证明推导,但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里要用到推导的办法。
所以这类问题也要十分关注。
【例题1】如图所示,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吊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表示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其大小为F,试论证物体受到重力大小等于F,每一步推导都要写出所根据的物理规律。
【答案】G=F。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等于弹簧受到的拉力,设物体受到弹簧的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物体静止受力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F '=GF 与F '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F '所以:物体重力大小G =F【点拨】力的平衡及牛顿第三定律。
【例题2】证明:(1)透镜成像公式f 1v 1u 1=+ (2)共轭法求焦距公式:f=(L 2-d 2)/4L【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1)如图所示,物距BO=u,像距B ˊO=v, 焦距FO=F ˊ0=f,ΔABO ∽ΔA ′B ′O ,得:AB/ A ′B ′=u/v …………(a )ΔCFO ∽ΔA ′B ′FCO/A ′B ′=FO/B ′F, 即AB/ A ′B ′=f/(v-f) …………(b )解上述两式:fv+fu=uv两边同除以ufv,得:f1v 1u 1=+ (2)如图所示,由透镜成像公式:f1v 1u 111=+ f1v 1u 122=+ 且v 1=L-u 1, v 2=L-u 2, u 2=u 1+d,解此三式可得:u 1=(L-d)/2,v 1=(L+d)/2将此两式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可得:f=(L 2-d 2)/4L .【例题3】证明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答案】见解析。
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题型汇总:证伪证明(附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题型汇总:证伪证明(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a4ec96551810a6f4248622.png)
运动和力【例1】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小明和小华提出下面的观点(见图24)。
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他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3分)(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2)简述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
(1)小车、长木板(2)用力推着小车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运动,撤销推力,小车继续在木板上运动【例2】小刚认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互为平衡力”。
小丽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小刚的认识是不正确。
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规则。
(1)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2)根据实验现象简要说明小刚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实验器材:小车一个,规格相同的钩码两个,细绳两段,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
实验现象与简要说明:将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手按住小车,分别把两细绳的一端拴住小车,将两细绳绕过木板一端的定滑轮,在两细绳的另一端分别挂上两个相同的钩码。
松开按小车的手,观察到小车在大小相等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下,立刻在木板上加速运动,即小车处于“非平衡态”。
这说明F1、F2并不是一对平衡力,小刚的认识不正确。
【例3】学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小东认为滑动摩擦力还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
小磊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水平桌面上有如下器材:长木板1块,安有拉环的废旧光盘1张,2N的钩码2个,A4白纸一张,测力计1个。
请你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
(注:不得断裂光盘)(1)将白纸铺在水平木板上,把光盘放在白纸上,在将两个钩码压在光盘上,如图所示。
(2)用测力计水平向右匀速拉光盘,直至有二分之一的光盘底面伸出木板之外,发现在匀速拉动光盘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始终不变。
说明光盘受滑动摩擦力不变。
(3)分析:光盘底面从开始伸出木板之外到有二分之一的光盘底面伸出木板之外的过程中,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不变,光盘与白纸的接触面积逐渐的变小,但光盘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证明了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初中物理公式证明与推导
![初中物理公式证明与推导](https://img.taocdn.com/s3/m/d10cb87df5335a8102d2203b.png)
初中物理公式证明与推导力学部分1.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浮力公式2.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强3.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露出部分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恒定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受到的压力相等5.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其效率与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和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6.一物体在斜面上,用一沿斜面方向向上的拉力匀速拉物体到斜面的顶端,证明拉力与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7.如图,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A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1;同理,用测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B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2。
①证明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向上)F1+F2②证明在抬起过程中,保持拉力竖直向上,则拉力的大小不变。
8.证明浮在盐水中的冰块,熔化后液面上升。
9.一艘小船装着石块浮在一个不大的池塘中,证明把石块扔进水中后池塘水面下降。
10.等质量的两种液体密度分别是12ρρ、混合(不考虑分子之间有间隙),证明混合后液体 密度为12122ρρρρ+电学部分(限纯电阻电路两个电阻的情景)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3.证明在家庭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开的时候总电阻最小。
4.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5.串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6.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之比等于等于电阻的反比7.串联电路的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8.并联电路各个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9.在远距离传输电能过程中若发电机输出功率和传输导线电阻一定的情况下,输电导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与传输电压的平方成反比10.推导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实际电压,额定电压之间的关系式11.一灯泡和一滑动变阻器串联,证明当滑动变阻器电阻和灯泡电阻阻值相等时,滑动变阻 器的功率最大12.一只电动机,当开始运行时被卡住,测得此时电流为I 1,后排除故障正常运行时测得电流为I 2,证明(电动机的摩擦不计)正常运行对,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为121I I I 。
中考物理推导证明题专题复习.doc
![中考物理推导证明题专题复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70b0808bc1c708a1294a4436.png)
1、2014年中考物理推导证明题专题复习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导出:串联的两个导体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某物体重为G当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测力计示数为G,试推导物体的密度为: G----------- P水G-G1请推导在有两个电阻R和R的串、并联电路中都有P=Pi+P2在远距离传输电能过程中若发电机输出功率为P,输电导线电阻R域一定,试推导当输电电压升高n倍线路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减少为原来的-4U25、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和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6、请证明对于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实心的不同种柱体在高度相等时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7、对于能够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总有:竺1 =也P液V物8、对于密度比液体大的实心物体用弹簧秤悬挂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总满足:性= GZ7液G-琮数9、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霄不等长。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质屋。
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5S码的总质量为m;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砥码的总质量为偶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m =10、一具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在木棒左端以R的竖直向上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F2的数值向上的力也能刚好提起木棒。
证明木棒的重量G=F1+F2O11 X某汽车质量为M,当其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发动机输出功率恒为Pi,此时汽车以Vi的最大速度匀速行驶。
当汽车行驶入长度为L高为h的斜坡上,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2,已知在斜坡上汽车受到的总阻力为水平路面上的k倍。
证明在斜坡行驶时汽车的最大速度V.=—址一~ MgM + RkL12. 安徽在支援四川雅安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牛顿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路线运至D处,AB段海拔高度为々米,CD段海拔高度为米,如图甲所示。
八年级上物理几何证明练习题
![八年级上物理几何证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4944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5.png)
八年级上物理几何证明练习题1. 直角三角形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BC为直角。
设AB = 5 cm,BC = 12 cm。
证明AC = 13 cm。
证明过程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有:AC² = AB² + BC²。
代入已知值,得:AC² = 5² + 12² = 25 + 144 = 169。
开根号,可得AC = √169 = 13 cm。
因此,证明AC = 13 cm。
2. 平行四边形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AB∥CD。
设∠ADB = 90°,AD = 8 cm,AB = 6 cm。
证明BC = 6 cm。
证明过程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
因此,AD = BC。
已知AD = 8 cm,代入可得BC = 8 cm。
又因为AB = CD,已知AB = 6 cm,所以CD = 6 cm。
因此,证明BC = 6 cm。
3. 正方形问题证明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证明过程已知正方形ABCD,以对角线AC和BD作为两条直线段。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AB∥CD且AB = CD,AC = BD。
因此,通过两直线段的连线,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 ABC 和∆ CBD。
由于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AB和CD相等,且两个三角形的顶角∠ABC和∠CBD相等,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BC 和∆ CBD是全等三角形。
因此,AC = BD,即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4. 相似三角形问题已知∆ ABC和∆ DEF是相似三角形,AB = 8 cm,BC = 12 cm,DE = 4 cm。
证明EF = 6 cm。
证明过程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比例相等。
根据已知条件,AB/DE =BC/EF。
代入已知值,得到8/4 = 12/EF。
通过交叉相乘,可得8EF = 4 * 12。
解方程,得EF = 48/8 = 6 cm。
因此,证明EF = 6 cm。
(杭州专版)中考物理复习方案 专题09 推导证明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杭州专版)中考物理复习方案 专题09 推导证明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5fcc3fd16fc700aba68fcc3.png)
专题9 推导证明题1.如图WT9-6所示有两平面镜,夹角为θ,有一束光线从C 点射入经过两次反射从F 点射出,证明其出射角γ=2θ.图WT9-6c 水,沙子的比热容为c 沙,一堆干沙子和质量相同的水混合成为湿沙子,试推导证明湿沙子的比热容为c 水+c 沙2.3.某某在支援某某德阳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总重为G 牛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 路线运至D 处,AB 段海拔高度为h 1米,CD 段海拔高度为h 2米,如图WT9-7甲所示.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 米/秒运动,汽车t =0时经过A 处,t 1秒时经过B 处,t 2秒时经过C 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简化为图乙(P 1、P 2、t 1和t 2也为已知量).请利用已知量证明汽车沿斜坡BC 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f=c 2(c 2-c 1)-c (c 2-c 1)c (c 2-c 1)牛.图WT9-74.[2019·富阳一模]如图WT9-8所示,工人师傅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的重为G物,动滑轮的重为G动,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工人的拉力为F,不计绳重和摩擦.(1)请推导:F=c动2(1-c).(2)如果动滑轮的自重为3 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工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45 J,求重物上升的高度.图WT9-85.[2018·富阳一模]如图WT9-9所示,用力F将重为100 N的物体匀速拉上高为1 m、斜边长为2 m的斜面,已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1)求所用的拉力F的大小.(2)若物体重为G,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f,斜面长为s、高为h,拉力为F.很多同学都认为,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拉力F与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试根据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之间的关系,证明:F>f.图WT9-96.[2019·桐庐]如图WT9-10所示,有一均匀圆木,其截面半径为0.5 m,长度为0.5 m,密度为0.8×103 kg /m3,台阶高为0.2 m.小桐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段圆木匀速推上台阶.(g取10 N/kg,π取3.14)(1)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计算出此刻小桐施加的这个力的大小.(2)在往上推的过程中,推力将如何变化?请用所学知识进行推导说明.图WT9-107.如图WT9-11所示,将电压为U的电源加在A、B两端,R1消耗的功率为P1;将电压U加在B、C两端,R2消耗的功率为P2;若将电压U加在A、C两端,R1、R2消耗的功率之和为P.请证明:1c =1c1+1c2.(假设电源电压恒定)图WT9-118.[2017·某某]图WT9-12是小金探究电动机转动是否对小灯泡的亮度有影响的电路图,开始小金先抓住转轴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接着放开转轴让电动机转动,继续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已知:小灯泡的电阻为R 且保持不变,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 ,电源电压为U ).由此请你回答: (1)在电动机未转动时,t 时间内电流在电路中产生的热量为.(填写表达式)(2)在电动机转动时,电流所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电流在电路中产生的热量. (3)小金判断电动机转动后小灯泡会更亮,你认为小金的判断正确吗?并根据学过的知识给以解释.图WT9-129.[2015·某某改编]如图WT9-13所示,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棒,质量为m ,长度为L ,竖直悬挂在转轴OF 缓慢将木棒拉动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的位置(转轴处摩擦不计).问: (1)若此时图中θ=60°,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 的力臂l ,并计算力臂的大小.(2)木棒的重力作用点在其长度12处,随拉开角度θ的增加,拉力F 将如何变化?并推导拉力F =12G tan θ.图WT9-13【参考答案】针对训练1.证明:两次反射后,光线的方向改变了γ,根据几何关系可得,γ=∠CDE+∠DEF =(180°-2α)+(180°-2β)=360°-2(α+β)=360°-2(180°-θ)=2θ.2.证明:设沙子质量为m 沙,水为m 水,m 沙=m 水, 则沙子温度升高Δt 时,吸收的热量Q 沙=c 沙m 沙Δt ; 水温度升高Δt 时,吸收的热量Q 水=c 水m 水Δt ; 湿沙子温度升高Δt 时,吸收的热量Q 总=Q 沙+Q 水; 湿沙子的比热容c 湿沙=c 总(c水+c 沙)Δc=c 水c 水Δc +c 沙c 沙Δc (c 水+c 沙)Δc=c 水+c 沙2.3.证明:设BC 段长为L 米、高为h 米,由功的关系可得,W=G 牛×h 米+f 牛×L 米,即P 2瓦×(t 2-t 1)秒=G 牛×(h 2-h 1)米+f 牛×L 米, 因L 米=v 米/秒×(t 2-t 1)秒, 则f=c 2(c 2-c 1)-c (c 2-c 1)c (c 2-c 1)牛. 4.(1)证明:拉力做的总功W 总=Fs=2Fh ,不计摩擦和绳重,使用动滑轮做的额外功W 额外=G 动h , 有用功W 有用=W 总-W 额外=2Fh-G 动h ,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c 有用c 总×100%=2cc -c 动c2cc×100%=(1-c 动c 2cc )×100%=(1-c 动2c )×100%,解得F=c 动2(1-c ).(2)解:有用功W 有用=η×W 总=80%×45 J=36 J, 额外功W 额外=W 总-W 有用=45 J-36 J=9 J ,不计摩擦和绳重,使用动滑轮做的额外功W 额外=G 动h , 则动滑轮上升高度h=c 额外c 动=9 J3 N =3 m ,因为使用动滑轮时,动滑轮和物体一起运动,所以重物上升的高度也为3 m. 5.(1)解:有用功W 有用=Gh =100 N×1 m=100 N, c 有用100 J拉力大小F=c 总c =125 J2 m =62.5 N.(2)证明:拉着物体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拉力不仅要克服重力做功,而且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拉力做的功为总功,W 总=Fs , 克服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W 有用=Gh ,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额外功,W 额外=fs , 因为W 总=W 有用+W 额外,所以W 总>W 额外, 即Fs>fs ,所以F>f . 6.解:(1)如图所示圆木的G=ρ木gV=ρ木gSh =0.8×103kg/m 3×10 N/kg×3.14×(0.5 m)2×0.5 m=3140 N,由下图可知,重力G 的力臂为l 2,由勾股定理可知l 2=0.4 m ,则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l 1=Gl 2,则F=cc 2c 1=3140 N ×0.4 m1 m=1256 N. (2)变小.设圆木截面的半径为R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结合上图可知Fl 1=Gl 2,则F=cc 2c 1=cc cos c 2c =c cos c2,往上推的时候,θ变大,cos θ变小,所以推力变小.7.证明:由P=c 2c 可得,P 1=c 2c 1,1c 1=c1c 2,同理P 2=c 2c 2,1c 2=c 2c 2,P=c 2c 1+c 2,1c =c 1+c 2c 2,所以1c =c 1+c 2c 2=c 1c 2+c 2c 2=1c 1+1c 2. 8.(1)Q=c 2c +ct (2)大于(3)不正确.不转时,W=Q 电热,W=UI 1t ,Q 电热=c 12(R+r )t ,即UI 1t=c 12(R+r )t ,解得I 1=cc +c; 转动时,W'>Q 电热',即UI 2t'>c 22(R+r )t',解得I 2<cc +c ; 因此I 2<I 1.因为P 1=c 12R ,P 2=c 22R ,所以P 2<P 1,即灯泡变暗.9.(1)解:如图所示由题知此时θ=60°,则l=cos θL=12L .(2)证明:随拉开角度θ的增加,拉力F 将变大.由图知l=cos θL ,l G =12sin θ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cos θL=G×12sin θL ,解得F=12G tan θ.。
初中物理证明题
![初中物理证明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b7762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4.png)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成为连通器,连通器的一
个重要特点是:当连通器中的液体静止时时,各个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现如图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适量水,用铁架台固定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当连通器中的水静止时,请证明两端开口处液面在同
一水平面上。
●如图中,烧杯中装有适量水,水面上漂浮一块实心冰块,请
证明,当冰块全部熔化成水水后,烧杯中水的液面不会发生改变。
●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自由静止后可能出现漂浮、悬浮或沉底三
种状态。
如果实心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那么当物体自由静止后的状态是上面三种中的那一种?请证明你的结论。
●一个密度为ρ,高为h,底面积为S的圆柱体。
试证明圆柱
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底面积无关。
●如图15所示的并联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阻R1消耗的功
率为P1,电阻R2消耗的功率为P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请证明:P=P1+P2。
●在串联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阻
R2消耗的功率为P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请证明:P=P1+P2。
●一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时间用速度v1匀速前进,后一半时间
用v 2匀速前进.试证明该人从甲地到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21v v +。
一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用速度v 1匀速前进,后一半路程用v 2匀速前进.试证明该人从甲地到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
1212v v v v +。
初一物理证明题
![初一物理证明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136c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c.png)
初一物理证明题
问题描述
假设有一辆汽车,质量为$m$,停在一个平坦的水平面上,没有任何外力作用在它上面。
现在,我们希望证明当一个以初速度$v_0$抛出的石头撞击汽车时,汽车和石头的相对速度为零。
解决方案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这个问题中,汽车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所以它将保持静止。
当石头撞击汽车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设石头的质量为$m_1$,初速度为$v_0$;汽车的质量为$m_2$,初速度为0。
碰撞后,石头和汽车的总动量为零。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m_1 \cdot v_0 + m_2 \cdot 0 = 0\]
因为汽车的初速度为0,所以可以简化为:
\[m_1 \cdot v_0 = 0\]
根据方程,只有当石头的质量为0时,等式才成立。
然而,根据物理的基本原理,质量大于零的物体是存在的,因此石头的质量不能为0。
这意味着等式不能成立,即撞击汽车时,石头的速度不能为$v_0$。
综上所述,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当一个以初速度
$v_0$抛出的石头撞击汽车时,汽车和石头的相对速度不为零。
总结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我们证明了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汽车和石头的相对速度不为零。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物体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通过运用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方程,我们得出了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成为连通器,连通器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当连通器中的液体静止时时,各个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现如图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适量水,用铁架台固定后放置在
水平桌面上,当连通器中的水静止时,请证明两端开口处液面
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中,烧杯中装有适量水,水面上漂浮一块实心冰块,请证明,当冰块全部熔化成水
水后,烧杯中水的液面不会发生改变。
●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自由静止后可能出现漂浮、悬浮或沉底三种状态。
如果实心物体的密
度小于水的密度,那么当物体自由静止后的状态是上面三种中的那一种?请证明你的结论。
●一个密度为ρ,高为h,底面积为S的圆柱体。
试证明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与圆柱体底面积无关。
●如图15所示的并联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阻R1消耗的
功率为P1,电阻R2消耗的功率为P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为P,请证明:P=P1+P2。
●在串联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阻R2消耗的功率为P2,电
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请证明:P=P1+P2。
● 一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时间用速度v 1匀速前进,后一半时间用v 2匀速前进.试证明该人从甲地到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
21v v +。
● 一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用速度v 1匀速前进,后一半路程用v 2匀速前进.试证明该人从甲地到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
12
12v v v v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