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中的应用
浅析陌生化手法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
浅析陌生化手法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陌生化”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陌生化”手法指以独特的方式和信息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超越日常已熟悉的知觉感知而获得对审美客体的全新认识。
本文即从“陌生化”视角审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老人与海》,浅析“陌生化”手法在其语言表达、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运用,以期从中洞悉《老人与海》中所具有的艺术张力以及作品是如何增强读者的审美感受的。
标签:陌生化;《老人与海》;语言表达;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前言“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现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相对于习惯和经验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与破坏,产生于差异与独特。
对于眼前的事物,人们在感觉上会渐渐习以为常,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就会出现机械的自动接受的倾向,因而必然导致对客体的熟视无睹。
如要打破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成了惯性的认知,就有赖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达到一种审美认识,而是要达到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就是靠陌生化手段在审美过程中加以实现的”(朱立元,2005:45)。
“陌生化”的一个突出效果即是对现实和自然进行创造性的变形,使之以异于常态的方式出现于作品中,从而使读者有”惊奇”之快感,产生对周围熟知事物的新“发现”。
人们也正是在这种“惊奇”的“发现”之中使得身心得以超越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进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审美享受(张冰,2000)。
浅析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运用
浅析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运用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方式,其中陌生化运用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
通过使用陌生化语言,诗人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感受,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审美体验。
陌生化语言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故意使用那些普通人不常使用或陌生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这些陌生的词汇和句法结构可能是已经存在的语言中的罕见或生僻的部分,也可能是诗人自创的新词汇和语法结构。
通过使用陌生化语言,诗人可以营造出一种超脱常规、神秘而深刻的氛围,引发读者对诗歌内容的深思和联想。
在现代诗歌中,陌生化语言的运用可以出现在各种形式的诗歌中,如自由诗、象征诗、抽象诗等等。
陌生化语言的使用不仅可以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同时也可以让诗歌更富有个性和创造力。
陌生化语言的运用可以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超越和突破。
通过使用陌生化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诗人可以创造一种新的语言空间,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脱离日常生活的限制,进入一个全新的感受和体验世界。
这种陌生化的语言给予读者一种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将他们带入到一个陌生却又熟悉的诗意之中。
另外,陌生化语言的使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诗歌的表现力。
某些情感和体验可能很难通过常规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通过使用陌生化语言,诗人可以用一种奇特而又直接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读者,从而使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入。
陌生化语言的运用不仅可以表现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还可以增加诗歌的神秘感和朦胧感。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常常追求一种模糊而深邃的美感,而陌生化语言的运用正是为了实现这种美感的追求。
通过使用陌生化语言,诗人将诗歌转化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体验到一种超越日常的美的享受。
当然,在使用陌生化语言时,诗人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陌生化语言的使用应该符合诗歌的整体语言风格,以避免过度刻意和造作的感觉。
其次,诗人需要注意诗歌语言的可读性,要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一、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在《警察与赞美诗》的开头有这样一段对描写:““每当雁群在高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和她的丈夫亲热起来,苏比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在这里,欧•亨利想交代的其实就是“冬天将至”这个时间背景,但他却通过对“雁群”、“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等意象的描写将读者早已熟知的事物进行说明,可以说是一种“陌生化”描写。
二、余华《往事如烟》《往事如烟》中余华对于声音的圆润是这样形容的:“她们的声音都很光滑,让瞎子想到自己捧起碗时的感觉。
”余华没有直接说“她们”的声音圆润光滑,而是用“让瞎子想到自己捧起碗时的感觉”这种读者并不熟悉的感觉来形容,重构了“声音光滑”的感觉,运用了“陌生化”的手法。
三、余华《第七天》《第七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的思绪借助身体的行走穿越了很多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的情景之后,终于来到了这一天。
”余华在这里想要说明的其实就是“我”终于回想起了这一天发生的事,但他却花费了许多笔墨描写。
思维是借助身体行走的、情景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一样纷繁复杂,余华在这里借助了这些“陌生化”的描写加大了读者对熟知的事物的认知难度。
四、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这样描写黑孩灵敏的听觉:“声音细微如同毳毛纤毫毕现,有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刺透河的明亮,音乐穿过来。
”作者在这里使用了同感的手法,对听觉不在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描写,而是将听觉视觉化、形态化,这是对“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五、雨果《巴黎圣母院》如果说上面的四个举例都是集中于描写手法特别是修辞手法上的“陌生化”,那么《巴黎圣母院》中对“陌生化”手法使用最突出的一点应该是文学形象的“陌生化”。
具有美好心地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不在像读者熟悉的那样具有英俊的样貌,而是有着十分丑陋令人恐怖的面容。
作者将内在的美丽与面貌的丑陋矛盾而又十分和谐的结合在一起,让笔下的文学形象“陌生化”。
陌生化写作手法
陌生化写作手法
在文学创作中,陌生化写作手法是一种常见的技巧。
陌生化指的是将本来熟悉的事物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使其变得陌生和新鲜。
这种手法可以让读者重新审视熟悉的事物,从而达到深入思考和体验的效果。
陌生化写作手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转换角度
陌生化写作手法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转换角度。
通过改变叙述者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不同的世界。
例如,用动物的视角来描写人类社会,或者用孩子的视角来描写成年人的世界。
2. 扭曲形象
扭曲形象是指对熟悉的事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和扭曲。
例如,将人类形象变成机器人或者动物形象,让读者重新认识这些事物。
3. 模糊边界
模糊边界是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无法分辨出它们的真正面貌。
例如,将人类和机器人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无法分辨出哪些是人类哪些是机器人。
4. 借用象征
借用象征是指用一个象征性的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
例如,用一朵花来代表爱情,或者用一个空房间来代表孤独。
通过这些手法,作者可以将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和新鲜,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这种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一部典型的陌生化小说。
除了文学创作,陌生化写作手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广告设计中,通过将产品与其他事物进行结合,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销售量。
总之,陌生化写作手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巧,可以让读者重新审视熟悉的事物,从而达到深入思考和体验的效果。
文学作品中语言“陌生化”现象与功能例析
文学作品中语言“陌生化”现象与功能例析诗人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有这样几句诗:“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也许有同学会问:灵魂怎么会是“紫色”的呢?从语言角度分析,诗人一反日常语言的用法,正是使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段,从而使诗歌更具文学性。
我们这里所讲的“陌生化”就是使日常语言感受新鲜化的手段。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
“陌生化”一词是什克洛夫斯基按照俄文构词法生造的一个新词。
这个词是由副词“ctpahho”变成的动名词,含有“使之陌生、惊奇、不寻常”等涵义。
“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以一种全新而惊奇的眼光去感受,让习以为常而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变得焕然一新。
将陌生化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努力用陌生的眼光去阅读,不断从那些司空见惯的语言、普普通通的文字中获得非同一般的感受,从非常熟悉的文本中获得原初感觉的震颤,实现个性化、创造性解读。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习见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把这类语言称为“陌生化语言”。
它主要出现在诗歌中,小说、散文中也常可见到。
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学语文“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文本、把握文本,始终要把这个放在第一位”。
文本虽然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却是教学最重要的资源,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包括创造才能的依托。
教学要有创意,要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当然必须以新颖的形式、新异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但更应该以务实的作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世界,努力读出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实现个性化、创造性解读。
高中作文语言陌生化技巧
掌握这些技巧,提升作文水平
作者:xx 汇报时间: 2024/01/11
目录
01 引言:语言陌生化 的定义
06 结论:提高语言陌 生化技巧的建议
02 陌生化技巧的分类 与特点
03 如何运用陌生化技 巧进行写作
04 陌生化技巧在高中 作文中的应用实例
05 陌生化技巧的优缺 点分析
04 陌生化技巧在高中作 文中的应用实例
陌生化技巧在高中作文中的应用实例
1 描绘城市夜景
运用陌生化技巧,以独特的视角和词汇来描绘城
刻画自然景色
2
市的夜晚,如“星光洒满繁华的街头,如同繁星
通过陌生化的手法,用新颖的语言和比喻来描绘
点缀在夜空中”。
自然景色,如“绿色的草原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
地毯,铺满大地”。 3 描述人物性格
陌生化技巧的引入
陌生化技巧是一种创新的写 作方法,通过打破常规的语 言表达,使读者产生新的理 解和感受。
运用陌生化技巧进行 写作
在写作中运用陌生化技巧, 可以通过使用新颖、独特的 语言和表达方式,增加文章 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陌生化技巧的效果展 示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运用陌 生化技巧进行写作的效果, 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陌生化 技巧的魅力和价值。
利用陌生化的技巧,用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
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他的笑容如同冬日的
阳光,温暖而明亮”。
05 陌生化技巧的优缺点 分析
陌生化技巧的优缺点分析
语言陌生化技巧的优 点
语言陌生化技巧能增强文章 的新颖性和吸引力,使读者 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
语言陌生化技巧的缺 点
过度使用陌生化技巧可能会 让读者感到困惑,降低文章 的可读性。
文学陌生化名词解释
文学陌生化名词解释
在文学领域中,陌生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一些生僻或不常见的语言、词汇、表达方式等。
这些陌生的元素可能来自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历史时期等,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理解它们的含义和背景。
文学陌生化可以起到许多效果,例如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度、强化作品的文化特征、促进读者的思考和探索等。
在文学作品中,陌生化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其中最常见的是语言陌生化,即作者使用了一些生僻的语言、方言、外来语等,使得读者需要通过上下文和其他线索去推测它们的意义。
另外,历史文化陌生化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例如在古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礼仪、思想等可能与现代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读者去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才能理解。
此外,文学作品中还可能存在形式陌生化、符号陌生化等多种形式的陌生化。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文学陌生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但是,也正是这种挑战性,才让文学作品更加值得阅读和探索。
通过理解和欣赏文学陌生化,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历史时期等,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 1 -。
西方文论陌生化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陌生化名词解释西方文论中的"陌生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源自俄国形式主义和俄国构成主义的文学理论,后来被西方文论学者广泛采用和研究。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也被称为奇异化、异化、变奇、变异等,指的是通过艺术手法和技巧,使本来熟悉的事物或情境变得陌生和新鲜,从而激发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力,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和思考。
陌生化的目的是打破读者或观众对日常经验的习惯性认知,使之产生新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使用不寻常的语言、形式、结构或视角,艺术作品可以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现实。
陌生化可以使人们对平凡事物产生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陌生化在文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语言和形式的陌生化,作家可以运用新颖的语言和形式结构,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和语言规范,从而使读者感到陌生和新奇。
例如,使用词汇的不寻常组合、语法的颠倒、句子的断裂等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文学体验。
2. 视角的陌生化,通过改变叙述者的视角或观察者的位置,使读者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例如,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成人世界的故事,或者以动物或非人类的视角来描写人类的行为,从而使读者对人类行为和社会习俗有新的认识。
3. 时间和空间的陌生化,通过改变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产生新的体验。
例如,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时间跳跃、空间错位等手法,可以打破读者对时间和空间的固有认知,使之感到陌生和新鲜。
4. 物象和符号的陌生化,通过使用不寻常的物象和符号,使读者对事物的象征意义和内涵产生新的理解。
例如,将日常物品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或者使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抽象概念,从而引发读者对事物多重意义的思考。
总之,陌生化是一种艺术手法,通过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和新鲜,激发观众或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
它在西方文论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电影、绘画等艺术形式,为观众和读者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考方式。
陌生化手法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陌生化手法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领域的进步,语文写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
而陌生化手法,即对故事情节以外的新颖、不同的写作形式,也是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技能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了陌生化手法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一、陌生化手法在语文写作中的意义陌生化手法是一种创新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把内心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更真实地展现出来。
它激发了写作者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杜绝了由“老生常谈”的话语的写作。
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高中生语文写作的水平,更好地探讨社会、文化以及个人情绪。
二、陌生化手法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具体应用1.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技巧,即将当前主题与一系列不同的事物,思想,现象,物品进行对比,联系,从而增强作文的表现力的一种写作方式。
2.变体式写法:变体式写法是一种突出重点,把文章的重点变成不同的表达形式,从而展示出更多的内容和观点的写作方式。
3.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一种通过把文章的结论变成问题,指导读者思考和反思的方式。
这样,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从而增强写作的效果。
三、若要有效应用陌生化手法,需要注意的事项1.拓展思维:陌生化手法的用途在于让语文写作增添新鲜的血液,让读者眼界更加开阔,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尽量用尽量有创意的思维来改变传统的写作方式,以便拓展写作的思维,增强写作的表现力。
2.加强训练: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要求使用者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学生想要有效地运用陌生化手法,必须加强写作训练,并熟练掌握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技巧,以便在写作中更有效地融入陌生化手法。
综上所述,陌生化手法在高中语文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然而,运用陌生化手法也有着许多挑战,学生要掌握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技巧,要拓展思维,要加强写作训练才能有效运用陌生化手法,不断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文学作品陌生化的例子
文学作品陌生化的例子文学作品陌生化是指通过使用陌生、非常见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创造出与现实世界不同于常规的文学体验。
这种风格常常被作家用来突破常规故事叙述方式,引起读者对作品的关注。
《尤利塞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学作品陌生化的典范之一。
这部小说以流金般的语言,娴熟运用了多种文学技巧,如字谜、文学引用和内心独白等。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勒奥波德·布鲁姆的一天展开,广泛探讨了生命、欲望和人类存在的主题。
乔伊斯通过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需要耐心地去解读和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另一个例子是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
这部小说以中心人物亨伯特·亨伯特的视角,讲述了与青少女洛丽塔之间的禁忌恋情。
纳博科夫以独特而复杂的叙述方式,运用黑色幽默和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危险而迷人的世界。
小说中的陌生化体现在对道德观念的冲击和争议性主题的探索,使读者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道德与伦理观。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文学作品陌生化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在一个名为马孔多的神秘小镇上展开。
马尔克斯以富有想象力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神秘和超自然元素的世界。
通过将现实与幻想、历史与传说交织在一起,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体验。
这些例子展示了文学作品陌生化的不同方式和表达形式。
通过使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作家们创造出了令人兴奋和令人困惑的世界,挑战着读者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这些作品让我们重新思考文学的边界和可能性,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陌生化比喻的特征效果
陌生化比喻的特征效果摘要:一、引言二、陌生化比喻的定义与特征1.什么是陌生化比喻2.陌生化比喻的特征三、陌生化比喻的效果1.增强表达效果2.提升文本的艺术性3.丰富读者的想象空间四、陌生化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举例说明2.作品分析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审美效果。
在众多的比喻中,陌生化比喻独具特色,其独特的特征和效果使其在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陌生化比喻的特征和效果进行探讨。
二、陌生化比喻的定义与特征1.什么是陌生化比喻陌生化比喻是指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将熟悉的事物用陌生的方式进行比喻,从而产生一种新颖、独特的审美效果。
这种比喻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明喻和暗喻,更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挖掘和表达。
2.陌生化比喻的特征(1)新颖性:陌生化比喻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颖,它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寻找事物之间的新联系,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独特性:陌生化比喻要求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事物,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和表达上,使作品更具个性和艺术魅力。
(3)深度性:陌生化比喻不仅仅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比喻,更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挖掘。
通过深入剖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陌生化比喻的效果1.增强表达效果:陌生化比喻能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丰富、立体,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它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提升文本的艺术性:陌生化比喻的运用,使文学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它可以使作品在表达上更加独特、新颖,从而具有更强的艺术吸引力。
3.丰富读者的想象空间:陌生化比喻的运用,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作品中的事物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
四、陌生化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举例说明在文学作品中,陌生化比喻的例子比比皆是。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在阅读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语言似乎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原则但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些语言不受语法规范的制约和制约,给人一种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称之为这种语言为"陌生语言"。
它主要出现在诗歌、小说、散文中,常见于。
由于其独特的酯功能,值得我们重视。
一、语言“陌生化”的主要类型1.名词并置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句由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历历在目,脍炙人口。
2.主谓反常他配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例①“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
例②“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例③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
例④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间推移,又蕴含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⑤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
(吴伯箫《山屋》)⑥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例⑤和例⑥分别出自散文或小说,例⑤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
例⑥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有意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⑦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非常简洁。
(莫言《红高粱》)“简洁”通常形容语言,莫言创造性地用“简洁”来形容头部,新奇、贴切,令人叫绝。
3.动宾反常搭配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②梦想,好像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不会赔本。
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
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陌生化手法举例
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陌生化手法举例一、引言形式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俄罗斯文学艺术运动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运用,尤其重视艺术创作中激发观众主动参与的力量。
在形式主义理论中,陌生化手法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破除观众的习惯性感知,引发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感知体验。
什克洛夫斯基是形式主义理论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陌生化手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陌生化手法的执行方式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本文将以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陌生化手法为主题,通过举例分析其在文学、电影等艺术领域的具体运用,以期为读者深入理解形式主义理论及陌生化手法的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二、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陌生化手法概述1. 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陌生化手法的理论基础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目的在于激发观众对现实世界的新颖认识和思考。
而传统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使用语言和形式,以求得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投射。
为了突破这种情感共鸣的陈腔滥调,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手法即是通过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情感、语言等元素进行颠覆、夸张、断裂等处理,使得观众在浏览艺术作品时不再是被动消费,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新颖感知和认知。
2. 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陌生化手法的具体表现形式a. 语言的陌生化b. 结构的陌生化c. 视角的陌生化d. 角色的陌生化e. 感知的陌生化f. 时间的陌生化g. 空间的陌生化三、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中的应用举例1. 语言的陌生化:尼古拉·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中运用了生动而新颖的语言描写,使得读者能够产生陌生感,从而重新审视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2. 结构的陌生化:马克·嘉利在《太阳照常升起》中采用了无序的故事叙述结构,使得读者需要通过自行组织故事片段来理解整个故事。
3. 视角的陌生化:弗朗兹·卡夫卡在《变形记》中通过主人公变成昆虫的视角,进行了视角的陌生化处理,使得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诗歌的陌生化手法
诗歌的陌生化手法
诗歌的陌生化手法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对传统语言
的颠覆、调整和创新,达到一种独特的陌生感效果,使诗歌更具审美
价值和艺术魅力。
陌生化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对语言的扭曲、变形、嵌套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使用词语的新词义或违背常规
使用顺序创造新的词语组合,模拟本来与词语无关的感官经验等等。
这些陌生化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人们对日常语言的习惯性认知,进而使
读者能够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更深入地挖掘文字潜能。
通过对诗歌的陌生化表达,不仅丰富了词汇的使用,更是激发了
人们探索文学及其内在意蕴的求知欲,对人物形象、情感、事件等进
行深入分析。
同时,这种表达方式还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官新奇感,传递作者的想法或气氛,增加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总之,诗歌的陌生化手法是一种创新的诗歌表现形式,通过独特
的语言运用与思维颠覆,为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体验,具有强烈的艺
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
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摘要:一、引言二、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2.特点三、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1.词语陌生化2.语法陌生化3.形象陌生化4.结构陌生化四、实例分析1.具体诗歌实例2.分析诗歌中语言陌生化的运用五、陌生化语言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作用1.提高诗歌的艺术价值2.丰富诗歌的审美内涵3.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六、结论正文:一、引言现代诗歌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其语言表达往往充满陌生化。
陌生化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有意识地运用非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以突破读者惯有的阅读思维,使诗歌呈现出新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对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其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以期为诗歌爱好者和创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二、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是指诗人有意识地突破传统诗歌的语言规范,运用新颖、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诗歌呈现出一种新奇的艺术效果。
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是词语、语法、形象和结构等方面的创新。
2.特点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常规:陌生化语言打破读者对传统诗歌的认知,使诗歌语言具有现代性。
(2)创新性:陌生化语言体现在词语、语法、形象和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为诗歌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3)审美价值:陌生化语言使诗歌呈现出新的审美内涵,提高诗歌的艺术价值。
三、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1.词语陌生化词语陌生化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有意识地使用生僻、新颖的词汇,以突破读者惯有的阅读思维。
如:将“月亮”称为“月牙儿”,将“春天”称为“绿潮”等。
2.语法陌生化语法陌生化是指诗人打破常规语法规则,重新组合词语,使诗歌语言具有新奇感。
如:将“我要去远方”改为“远方,我要去”等。
3.形象陌生化形象陌生化是指诗人通过独特的形象描绘,使诗歌中的事物具有新的视觉感受。
如:将“雪花”描绘为“天空的白糖”等。
4.结构陌生化结构陌生化是指诗人突破传统诗歌的篇章结构,重新组织诗歌形式,使诗歌具有新颖感。
文学陌生化名词解释
文学陌生化名词解释
文学陌生化是一种文学手法,它借助生硬、复杂、晦涩的表达方式,刻意使作品的语言脱离平凡、直白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强化作品主题、营造艺术氛围的目的。
文学陌生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新造词:创造全新的词汇,使读者无法理解,从而产生陌生感。
2. 奇特的语法结构:使用奇怪的语法结构,比如颠倒主谓、乱序等,加强句子的复杂性,让读者难以理解。
3. 模棱两可的隐喻:使用模棱两可的隐喻,使读者无法准确理解,从而产生陌生感。
4. 使用外语或方言:在作品中使用外语或方言,让读者感到陌生和不熟悉。
文学陌生化可以让读者感到不适应和陌生,但同时也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提高阅读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 1 -。
_陌生化_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理 论 探 讨陌生化 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范欣欣陌生化 之说源于文学,是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
陌生化 原则,旨在唤醒人类日渐消失的创造力。
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普通语言是日常的、司空见惯的,平庸呆滞而毫无生气,经过 陌生化 的文学语言则清新、奇异,充满活力。
艺术之所以存在为的是恢复人对生活的感觉,为的是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更像石头。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程序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更复杂,从而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然设法强化。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按照什克洛夫斯基的看法,文学语言的真谛是 陌生化 。
陌生化 不仅把文学分离出的日常语言变得新奇,同时,还将使文学从陈旧的传统形式中脱颖而出。
读者对于传统形式的感觉已经因为 自动化 而麻痹, 陌生化 的意义是重新恢复形式的 可感觉性 。
在这个意义上, 陌生化 可以说是文学演变的动力。
陌生化 艺术手法在一篇作品中运用得越成功,就越能唤醒读者对生活的感受,读者在作品中感受到的生活事实便越真切、越深刻。
将 陌生化 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中,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变换而起作用。
一、变换叙述视角从众心理让人们喜欢随大流。
随大流表现在眼光上,就是用同一个视角看问题、看人物、看事物,结果看到的是同一种景象,得出的是同一种结论,描绘出来的是同一种画面,得到的自然只能是同一种心理体验。
文学创作者如果在眼光上随大流,写出来的文章就难免会加入千篇一律的行列,就谈不上出新,更谈不上吸引人了,读者就会感到疲劳和麻痹,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艺术不是机械工具,是不能以方便运用为目的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只有新鲜奇异,才能吸引读者。
文学作品的 陌生化 让读者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想象思考的自由。
列夫 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 对俄法军队混战的情况,不是通过熟悉战场全貌的军官或士兵的观察来反映的,而是通过一个完全不熟悉战场的文官的眼光来传达。
陌生化比喻的特征效果
陌生化比喻的特征效果
陌生化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主题与非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
来引起读者的新奇感和思考。
与普通比喻相比,陌生化比喻更具有冲击力
和独特性。
本文将详细讨论陌生化比喻的特征和效果,并探讨其在文学作
品和日常语言中的应用。
此外,陌生化比喻还具有强烈的表达能力。
相比普通比喻,陌生化比
喻更加夸张和富有想象力。
通过将主题与非相关的概念相联结,陌生化比
喻能够突出主题的独特性和特点,使得比喻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强烈的表
达能力使得陌生化比喻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被广泛使用。
陌生化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特别突出。
许多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都
善于运用陌生化比喻来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意象。
例如,在《红与黑》中,司汤达将爱情比喻为“被染成红色”的咖啡豆,突出了主人公朱丽安的热
情和浪漫。
在《1984》中,乔治·奥威尔使用陌生化比喻将邪恶政权比喻
为“巨大的脸”,凸显了它的威严和恐怖。
此外,陌生化比喻也经常在日常语言中被使用。
人们经常使用陌生化
比喻来形容复杂的情感、事物或概念。
比如,当我们说一些人“有一颗冰
冷的心”时,我们并不真的意味着他们的心脏是冰冷的,而是用这个陌生
化比喻来形容他们缺乏情感或冷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中的应用。
陌生化手法运用于文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陌生化使语言变得困难,有意造成障碍。
这一点在诗歌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
有些诗人有意用有些困难的声音模式和韵律,苦心孤诣地营造诗歌语言,造成语言的扭曲和反常。
如: 杜甫诗《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依沙宿舸船,石獭月涓涓。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中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情觉汝贤。
这首诗写诗人乘船顺江而下,到夔州天晚停宿,大雨如注,不能上岸去会朋友,内心怅然。
早晨诗人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诗人未用“响亮”一类的描写听觉的词语来描写,而是用描写触觉的“湿”来描写,把钟声形容成“湿”是杜甫利用痛感在文体上的创造,这种创造把那种因下雨无法上岸去会朋友的怅然、不安、遗憾的心情巧妙地描写出来,从而使人品味不已。
按平常的说法,只能说“风起春灯晃”、“江鸣夜雨落”、“钟声云外传”,可杜甫却用“乱”来形容“春灯”在风中的摆动,用“雨悬”来形容大雨之不断,用“湿”来形容钟声之形态,这明显是言语的“陌生化”。
看起来,“乱”与“悬”似乎偏离了正常的语言的规范,却暗示出诗人在大雨中不能上岸去会老朋友那惆怅、沮丧的心理。
由于诗人处在此种心境中,不能不以别样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所以“春灯乱”、“夜雨悬”既是对风中春灯摆动和大雨如线般悬挂着的独到描写,又流露出诗人此刻不能会见朋友的那种不安、焦急的心情。
第二,陌生化手法有意挑战传统的已被接受的观念和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使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反常。
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游大观园一幕,就是利用刘姥姥的视点使大观园变得“陌生化”了。
第五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把刘姥姥领进堂屋,等候王熙凤,讲到刘姥姥第一次看到挂钟时的感觉,有如下一段描写: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煞用处呢?”正发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一般,倒吓得不住地展眼儿。
接着一连又是八九下,欲待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这是作者故意不说出钟的名字,只是以一个乡下老太婆的感觉对这个荣国府中的人们习焉而不察的事物——钟进行了描述,使读者仿佛第一次看到它、听到它一样,从而摆脱了自动化和习惯化,延长了对钟的感知过程,产生了“陌生化”效果。
三、文学“陌生化”的审美特征。
詹姆逊指出“陌生化使事物变得陌生,使感知重新变得敏锐。
”怎样营构这陌生和新奇的艺术魅力?俄国形式主义营构艺术迷宫的主要的陌生化艺术程序是诗语的难化、陌生化的变形、结构的延宕等手法。
诗语难化。
“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
化,从而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应该使之延长。
“这就是说,为了打破自动化感受的定势、冲破审美注意的惯性,使接受者获得新颖奇异之感,并使这种感受长久地留在接受者的审美屏幕上,艺术家必须通过变形与重组,不仅打破原有形式的规范与格局,而且独辟蹊径、趋奇走怪地编织异于前人的艺术迷宫。
这种精心编织的艺术迷宫无疑是增加了形式的艰深化,增大了接受者审美接受的难度。
但百川归海,最终都为了达到“艺术更新人类的记忆”的目的
2、陌生化变形。
艺术变形是指改变原有的自然形态,使其符合诗意的审美追求。
陌生化变形具有形式化、新奇化与独创性特点。
陌生化的变形集中体现在音响、节奏、外形、形象、情节(指情节安排)、结构、韵律、对偶排比、各种比喻及反讽等修辞手法,以及叙述视点等等形式维度上。
3、结构的延宕。
延宕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分裂、结构性对比、插笔等等艺术手法,制动情节的直线发展,迟滞高潮的到来,增加感受的时延,推迟审美快感的到来的一种艺术程序。
诗是通过言语的受阻、扭曲来达到增加感受的时延,叙事作品则通过延宕推迟审美快感的到来。
延宕的分解、重复——韵脚和同义反复、排比反复、心理排比、延缓、叙事重复、童话仪式、波折和许多情节性手法。
四、陌生化”作为一个诗学概念在西方诗学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
首先,它起到了把文学与其他的语言使用形式区别开来的作用。
日常生活的语言是一种自动化的语言,它采取的是最大的节约原则和概括原则。
在日常语言中,事物只以其某一特征出现,或如公式一样导出。
而文学语言或诗歌语言是一种困难的、艰深的、扭曲的、障碍重重的语言,其目的是为了阻滞和延缓感受,使感觉摆脱自动化,并使之达到最大限度的强度和尽可能持久。
因此,它首先是使现代诗学理论建立起来的先决条件,即把诗歌语言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
这种思想为后来的结构主义对文学语言的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其次,它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学本体观,即把文学看作纯粹的形式和手法的总和,认为文学的内容、思想感情与文学无关。
按照这种观点,文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形式和手法的更迭史。
手法的更迭与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和作家个性心理都无关系,因为这些都属于“非审美系列”因素。
真正决定文学发展的是手法和语言演变的内部规律。
这规律就是它们会自动地老化,久而久之再也不能唤起读者新的感受。
所以,为使读者感觉新鲜,就必须使手法和语言给人以“陌生化”或“奇特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