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庙
孔庙是祭祀孔 子的地方。在 中国,几乎是 每一个省府或 县城,都有 一 座孔庙,但是 规模最大的一 座在曲阜。
同文门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 称,是孔子嫡系长 期居住的府第,也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 衙与内宅合一的典 型建筑。 圣府大门
孔林
孔子及其家族的 专用墓,也是目 前世界上延时最 久、面积最大的 氏族墓地。 至圣林
外儒内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 尽心下》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 能。 ——《孟子·梁惠王上》
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尚贤” 节俭
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 演变、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 道家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 世界是 庄子 “我”的主观产物
法家
韩非子
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 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第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五十八章)
庄子思想
继承老子“道”的思想,把道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 认为道不可言传,因为语言是有限的,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得意忘言)
认识论方面,认为任何事物的关系都是相对的,从道 的观点看,一切事物无差别。即“齐物论”,实则是 把主观认识的相对性绝对化了。由此出发,认为辩无 胜、齐生死等。 人生观方面,通过精神修养超越生死,达到无待的逍 遥之境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仁政”思想
孟子的思想
民本思想
“性善说”
“仁义”“王道”
荀子的思想
“君舟民水” “性恶论” 法治思想
仁政
仁 孔子 礼
理想派 孟子 义(舍生取义、 气节)
仁义、王道 荀子
以礼治国, 趋向法治
现实派
法家(韩非、李斯)
封建社会长期外儒内法的统治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 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 艺文 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 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 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 “法”、“术”、 “势”结合, 以法治国 • 加强君主集权 • 当代必然胜过 古代,主张变 法革新。
韩非思想的影响
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 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 体制的需要,在秦统 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 用。两汉以后,独立 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 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 儒学体系中,成为维 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稷下学宫
想一想,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发展 有何重大影响?
战国时代,齐都 临淄的稷下学宫, 是当时学术文化的 交流中心和诸子百 家争鸣的重要场 所。
稷下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儒学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思 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或孔 夫子是对他的尊称。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 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孔庙、孔府、孔林
据统计,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多座, 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自 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一 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 化内涵的节庆活动。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性善论 君舟民水 性恶论 爱人
孟子
仁政
荀子
仁义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老子》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三章)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 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 也,而乱之首也。(第三十八章)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 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章)
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即周礼,是周人从父系家长制时代
以来所形成的典章、制度。 “克已复礼” 主要内容:尊尊、亲亲。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
“正名”:名不顺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 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仁: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 人”) “忠恕”之道:“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 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儒学出现(源头)
秦朝:受到沉重打击 汉代: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魏晋隋唐:受到挑战 宋明: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与心学)
明清:批判继承,具有时代特色,焕发新的活力。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大 变 革 时 代 经济:井田制崩溃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竟相礼贤下 士、廷揽人才。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 间”,私学兴起,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总之,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克已复礼”
礼:
社会行为规范,是外在的。 理想: 和谐社会
“中庸”之道
仁:自我的道德约束,是内在的
可见: 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具有了一 些宗教色彩; 也因此孔子学说以修身为本,主张为己之学, 要慎独。
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
1、教育形式、对象: 开创私学(七十二贤) “有教无类”
2、教学内容: 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3、教育目标: 成人 君子 4、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源自文库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