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

摘要:本文首先从科技体制内在含义下手,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体制的变迁来分析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在原因。以及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问题;建议

1.科技体制的含义

科技体制是一个国家一段时期内科技活动的组织体系、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等的总称,它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原则和运行方式等内容,是由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组织体系是科技体制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进行科技活动所设置的管理机构以及实际研发机构,制度安排是从事科技活动的各类主体所要遵循的各类规范,运行机制是科技系统组成部分的各个要素发挥作用的运行方式。按照科技资源的分配方式,科技体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侧重于经济手段分配科技资源的是分散式科技体制,侧重于用行政手段分配科技资源的属于集中式科技体制。

2.中国科技体制的变迁与发展

以191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社和1916年成立的地质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科技体制化建设的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已晚两个半世纪。1928年,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科技体制的初步确立,其主要特征是,中央研究院是法定的国家学术研究的最高机构,经费来自国家拨款,国立科研组织在国家的科技体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宣布成立,基本上是把旧中国从各种渠道发展起来的研究组织都吸收进来并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这标志着中国国家科技体制的真正确立。随后,逐步形成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央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地方研究机构、国防科研机构为辅助的五路大军的科研体系,至此中国的科技体制已经全面、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初步形成(1949—1958)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就开始考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统一的科学院作为全国的最高科学机构。1949年6月,中央决定由宣传部长负责筹备建立中国科学院的具体事宜。7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议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宣布:“不久的将来,我们必须成立为人民所有的科学院,希望大家参加筹划。经过多次磋商、讨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计划委员会最终向全国政协会议提出了设立国家科学院的提案。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此以来,在政务院下设立了“科学院”,并赋予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直接领导若干研究所,不再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置相应的分支机构,这方面与政府的职能不同。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隶属于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

(2)中国科技体制的曲折发展(1958—1976)

1957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夏天——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在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机构和科研团体要有党的政治领导的政治举措指导下,科技体制展现出不寻常的变异,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立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科技网络。二是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的全面开展和畸形演变,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的认识发生变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以及党的领导,解放思想变成了敢想、敢干、敢创,群众路线变成了群众运动,党的领导变成了政治挂帅:科学的神秘感被打破,科学的权威受到冲击;理论联系实际变成一切联系实际;科技发展走向全面的非理性化和情绪化之路。科技体制的这种不寻常变异使科学技术研究脱离其本然的正确轨道,这是政治文化转变带来科技体制转变的直接后果。

1961年,党中央在调整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对科学技术工作进行了调整。针对科技机构设置过多、过泛的现象,采取了精简措施,砍掉了大批条件差、素质低的基层研究机构,突出了科研机构的效率和质量标准。这种调整初有成效,使科技体制初步实现正常化。然而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地摧残了我们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科技事业,科学被反科学所取代,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荡然无存。那场浩劫也极大地破坏了建国后初步形成的科技体制,中国科学院被削弱,国家科委和各级地方科委被撤消,地方科学院被撤消,原有科技管理制度被废止,科研人员被遣散,基础理论研究被否定;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几乎中断,全国300种科技刊物全部停刊:高等院校数目锐减,大批校舍移作他用。同时,在极左路线指导下发展起一个畸形的科技体制,科研机构形成以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相结合的革命委员会领导体制;省地市县各级革命委员会建立生产指挥部,设立科技办公室等一类机构。以政治价值为核心的政治科学观成为指导科技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使中国科技事业陷入浮躁中,扭曲了科技体制对科学的促进作用,全国整个科技管理陷入一片混乱状态。

(3)中国科技体制的重建(1976—1980拨乱反正)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工作的“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标志着中共决定性的摆脱了中国的革命时代,三中全会之后,改革政策迅速铺开,遍及全国,几乎触及到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科学界努力恢复和提高学术质量,开始以竞争性入学考试为基础,发展大学教育事业,大学生人数剧增,

知识得到空前的重视。

1977年9月,中央正式批准重新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接着,各省、市、地县的地方科委也相继得到恢复。此外,国务院还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统帅全国科技工作。中国科学院收回、恢复和新建了一批科研机构,加强了基础科学和新兴科技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业部门的科研机构得到恢复和重建。同时,还着手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一是领导制度,研究所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所长分工负责制;二是科研规章制度,譬如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成果鉴定制度;三是科技人才管理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四是计划管理制度,国家科委主持制定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各级政府和各个科研单位也相继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五是科学奖励制度,1978年5月国家科委重新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及相应的实施细则等;六是职称评定制度,经国务院批准,在1979年12月恢复和完善了职称评定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的建立、恢复和完善,中国的科技体制基本重新建立起来。

(4)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化下的科技体制改革(1980—今)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决定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2年。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8年。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开展了科研院所结构调整的试点工作.1998年在中科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第三阶段:1998年至2004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科研院所的布局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政策走向。政策供给集中在促进科研机构转制、提高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纲要》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二是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三是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体制模式上,选择了集中式的科技体制,这种科技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