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开关模式GaAs功率放大器在WLAN设计中大放异彩

合集下载

9~15 GHz GaAs MMIC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9~15 GHz GaAs MMIC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第 29 卷
Vol.29
第1期
No.1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2021 年 1 月
Jan. 2021
9~15 GHz GaAs MMIC 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徐 鼎 1,2,陈晓娟 1,胡 俊 1,袁婷婷 1
(1. 中国科学院 微电子研究所,北京 100029;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频和高阶奇次谐波频处,该传输线呈现开路特性,而
(6)
æ 1 ö
R ln ç
÷
è Γ min ø
Bode-Fano 法则揭示了带宽与反射系数之间的
在偶次谐波频率处呈现短路特性。通过回收二次谐
制约关系,更大的带宽通常会导致更高的最小反射
波能量,晶体管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得以整形,
系 数 。 虽 然 是 针 对 具 体 的 RC 无 损 网 络 提 出 的 ,
Keywords: GaAs PHEMT process;high⁃efficiency power amplifier;harmonic suppression;wideband match
X-Ku 波 段 MMIC 功 率 放 大 器 是 雷 达 和 卫 星 通
信 系 统 中 的 重 要 部 件 ,应 用 于 T/R 组 件 中 发 射 链 路
节数(K=1,2,3)T 型 匹 配 结 构 的 S(1,1)曲 线 ,其 结
果如图 5 所示。
波比等指标,选择最佳的匹配网络。为了进一步抑
器件进行 load-pull 仿真,其结果如图 3 所示。可以看
到,GaAs HEMT 器件的最佳功率匹配圆和最佳效率
匹配圆的圆心并不重合,为了实现功放电路在宽频带

无线设计中LNA和PA的基本原理

无线设计中LNA和PA的基本原理

对性能、微型化和更高频率运行的推动正在挑战无线系统的两个关键天线连接元器件的限制:功率放大器(PA) 和低噪声放大器(LNA)。

使5G 成为现实的努力,以及PA 和LNA 在VSAT 端子、微波无线电链路和相控阵雷达系统中的使用促成了这种转变。

这些应用的要求包括较低噪声(对于LNA)和较高能效(对于PA)以及在高达或高于10 GHz 的较高频率下的运行。

为了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需求,LNA 和PA 制造商正在从传统的全硅工艺转向用于LNA 的砷化镓(GaAs) 和用于PA 的氮化镓(GaN)。

本文将介绍LNA 和PA 的作用和要求及其主要特性,然后介绍典型的GaAs 和GaN 器件以及在利用这些器件进行设计时应牢记的事项。

LNA 的灵敏作用LNA 的作用是从天线获取极其微弱的不确定信号,这些信号通常是微伏数量级的信号或者低于-100 dBm,然后将该信号放大至一个更有用的水平,通常约为0.5 到1 V(图1)。

具体来看,在50 Ω系统中10 μV 为-87 dBm,100 μV 等于-67 dBm。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增益,但LNA 在微弱的输入信号中加入各种噪声时,问题将远不是那么简单。

LNA 的放大优势会在这样的噪声中完全消失。

图1:接收路径的低噪声放大器(LNA) 和发送路径的功率放大器(PA) 经由双工器连接到天线,双工器分开两个信号,并防止相对强大的PA 输出使灵敏的LNA 输入过载。

(图片来源:Digi-Key Electronics)注意,LNA 工作在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中。

作为收发器通道的前端,LNA 必须能捕捉并放大相关带宽内功耗极低的低电压信号以及天线造成的相关随机噪声。

在信号理论中,这种情况称作未知信号/未知噪声难题,是所有信号处理难题中最难的部分。

LNA 的主要参数是噪声系数(NF)、增益和线性度。

噪声来自热源及其它噪声源,噪声系数的典型值为0.5 - 1.5 dB。

基于2μm GaAs HBT工艺的E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基于2μm GaAs HBT工艺的E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o tmiain o p i z to f PA’Se ce c , an a u p tp we r b a n d. esi lto sr s l i d c td t a t ie h f i n y g i nd o t u o ra eo t i e Th tmu a in e ut n ia e h t v st e i ig 50 o % fPAE a d t e 1 B fg i t he o t u we f2 d n h 5d o a n wi t u p tpo ro 0 Bm r m h r i g fe u n y b n f7 0 h fo t e wo k n q e c a d o 0 MHz一 r 1 00 MHz Th r ao hi s13 mm 0 7 mm. 1 . ea e fc p i .75 .9 Ke wo ds y r :Cls p we mp i e ; a sE o ra lf r HBT;L a —Pu l i od l
(R I f o tes U ies y N j g2 0 9 ,hn ) I O uh at nvri , ai 10 6C ia oS t n
Absr c : i pa e i l me e a ls E t a tTh s p r mp e ntd ca s po r mp i e wih u we a l r i f t 2 m Ga HBT e h oo y r m W i As tc n lg fo n
E类 功率 放 大器 的概 念 首先 由 S k l 1 7 o a 在 9 5年

提 出 l并 提 出 了一 种 高效 率 功率 放 大 的设 计 方法 。 1 l , 不久 R al Skl ab ̄ oa 的工作 做 了进一 步 研究 , 供 了 2 对 提

应用于WLAN的GaAs HBT功率放大器设计

应用于WLAN的GaAs HBT功率放大器设计

应用于WLAN的GaAs HBT功率放大器设计傅海鹏;寇宁【期刊名称】《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3(50)2【摘要】提出了一款基于GaAs HBT工艺的高功率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设计采用三级放大器级联的结构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增益,在功率晶体管的基极处串联RC有耗稳定网络来提高稳定性及改善增益平坦度,采用电流镜有源偏置的方式提升大信号输出时的功率、效率及线性度表现,同时在输出级放大器处添加功率检测电路以得到随输出功率变化的直流电压信号.EM仿真结果表明:PA的输出频率范围为5.1~6.5 GHz,增益为33~33.7dB,S11、S22<-9.8 dB,饱和输出功率为32.8~34.9 dBm,峰值效率为38.7%~42%,在满足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ax、调制策略为MCS7的情况下,EVM达到-30 dB时输出功率为20~21 dBm,芯片面积为1.69 mm×0.73 mm.测试结果表明:S参数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PA在满足前述无线局域网标准时输出功率为13.6~19.8 dBm.【总页数】7页(P122-128)【作者】傅海鹏;寇宁【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52【相关文献】1.应用于W-CDMA的单片InGaP/GaAs HBT功率放大器2.应用于IEEE 802.11 ac的高线性InGaP/GaAs HBT功率放大器3.应用于WLAN InGaP/GaAs HBT线性功率放大器4.一款应用于Wi-Fi 6E设备的GaAs HBT功率放大器5.一种带非线性补偿的宽带GaAs HBT驱动功率放大器设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功率放大器RFA概述

射频功率放大器RFA概述

基本概念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A是发射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发射机的前级电路中,调制振荡电路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放大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末级功率放大级获得足够的射频功率以后,才能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射频功率放大器;在调制器产生射频信号后,射频已调信号就由RF PA将它放大到足够功率,经匹配网络,再由天线发射出去;放大器的功能,即将输入的内容加以放大并输出;输入和输出的内容,我们称之为“信号”,往往表示为电压或功率;对于放大器这样一个“系统”来说,它的“贡献”就是将其所“吸收”的东西提升一定的水平,并向外界“输出”;如果放大器能够有好的性能,那么它就可以贡献更多,这才体现出它自身的“价值”;如果放大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在开始工作或者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不但不能再提供任何“贡献”,反而有可能出现一些不期然的“震荡”,这种“震荡”对于外界还是放大器自身,都是灾难性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输出功率与效率,如何提高输出功率和效率,是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目标的核心;通常在射频功率放大器中,可以用LC谐振回路选出基频或某次谐波,实现不失真放大;除此之外,输出中的谐波分量还应该尽可能地小,以避免对其他频道产生干扰;分类根据工作状态的不同,功率放大器分类如下:传统线性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很高,但相对频带较窄,射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射频功率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导通角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类工作状态;甲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为360°,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等于180°,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则小于180°;乙类和丙类都适用于大功率工作状态,丙类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三种工作状态中最高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大多工作于丙类,但丙类放大器的电流波形失真太大,只能用于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谐振功率放大;由于调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接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开关型功率放大器Switching Mode PA,SMPA,使电子器件工作于开关状态,常见的有丁D类放大器和戊E类放大器,丁类放大器的效率高于丙类放大器;SMPA将有源晶体管驱动为开关模式,晶体管的工作状态要么是开,要么是关,其电压和电流的时域波形不存在交叠现象,所以是直流功耗为零,理想的效率能达到100%;传统线性功率放大器具有较高的增益和线性度但效率低,而开关型功率放大器具有很高的效率和高输出功率,但线性度差;具体见下表:电路组成放大器有不同类型,简化之,放大器的电路可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晶体管、偏置及稳定电路、输入输出匹配电路;1、晶体管晶体管有很多种,包括当前还有多种结构的晶体管被发明出来;本质上,晶体管的工作都是表现为一个受控的电流源或电压源,其工作机制是将不含内容的直流的能量转化为“有用的”输出;直流能量乃是从外界获得,晶体管加以消耗,并转化成有用的成分;不同的晶体管不同的“能力”,比如其承受功率的能力有区别,这也是因为其能获取的直流能量的能力不同所致;比如其反应速度不同,这决定它能工作在多宽多高的频带上;比如其面向输入、输出端的阻抗不同,及对外的反应能力不同,这决定了给它匹配的难易程度;2、偏置电路及稳定电路偏置和稳定电路是两种不同的电路,但因为他们往往很难区分,且设计目标趋同,所以可以放在一起讨论;晶体管的工作需要在一定的偏置条件下,我们称之为静态工作点;这是晶体管立足的根本,是它自身的“定位”;每个晶体管都给自己进行了一定的定位,其定位不同将决定了它自身的工作模式,在不同的定位上也存在着不同的性能表现;有些定位点上起伏较小,适合于小信号工作;有些定位点上起伏较大,适合于大功率输出;有些定位点上索取较少,释放纯粹,适合于低噪声工作;有些定位点,晶体管总是在饱和和截至之间徘徊,处于开关状态;一个恰当的偏置点,是正常工作的础;在设计宽带功率放大器时,或工作频率较高时,偏置电路对电路性能影响较大,此时应把偏置电路作为匹配电路的一部分考虑;偏置网络有两大类型,无源网络和有源网络;无源网络即自偏置网络通常由电阻网络组成,为晶体管提供合适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它的主要缺陷是对晶体管的参数变化十分敏感,并且温度稳定性较差;有源偏置网络能改善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还能提高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增加了电路尺寸、增加了电路排版的难度以及增加了功率消耗;稳定电路一定要在匹配电路之前,因为晶体管需要将稳定电路作为自身的一部分存在,再与外界接触;在外界看来,加上稳定电路的晶体管,是一个“全新的”晶体管;它做出一定的“牺牲”,获得了稳定性;稳定电路的机制能够保证晶体管顺利而稳定的运转;3、输入输出匹配电路匹配电路的目的是在选择一种接受的方式;对于那些想提供更大增益的晶体管来说,其途径是全盘的接受和输出;这意味着通过匹配电路这一个接口,不同的晶体管之间沟通更加顺畅,对于不同种的放大器类型来说,匹配电路并不是只有“全盘接受”一种设计方法;一些直流小、根基浅的小型管,更愿意在接受的时候做一定的阻挡,来获取更好的噪声性能,然而不能阻挡过了头,否则会影响其贡献;而对于一些巨型功率管,则需要在输出时谨小慎微,因为他们更不稳定,同时,一定的保留有助于他们发挥出更多的“不扭曲的”能量;典型的阻抗匹配网络有L匹配、π形匹配和T形匹配;其中L匹配,其特点就是结构简单且只有两个自由度L和C;一旦确定了阻抗变换比率和谐振频率,网络的Q值带宽也就确定了;π形匹配网络的一个优点就是不管什么样的寄生电容,只要连接到它,都可以被吸到网络中,这也导致了π形匹配网络的普遍应用,因为在很多的实际情况中,占支配地位的寄生元件是电容;T形匹配,当电源端和负载端的寄生参数主要呈电感性质时,可用T形匹配来把这些寄生参数吸收入网络;确保射频PA稳定的实现方式每一个晶体管都是潜在不稳定的;好的稳定电路能够和晶体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可持续工作”的模式;稳定电路的实现方式可划分为两种:窄带的和宽带的;窄带的稳定电路是进行一定的增益消耗;这种稳定电路是通过增加一定的消耗电路和选择性电路实现的;这种电路使得晶体管只能在很小的一个频率范围内贡献;另外一种宽带的稳定是引入负反馈;这种电路可以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工作;不稳定的根源是正反馈,窄带稳定思路是遏制一部分正反馈,当然,这也同时抑制了贡献;而负反馈做得好,还有产生很多额外的令人欣喜的优点;比如,负反馈可能会使晶体管免于匹配,既不需要匹配就可以与外界很好的接洽了;另外,负反馈的引入会提升晶体管的线性性能;射频PA的效率提升技术晶体管的效率都有一个理论上的极限;这个极限随偏置点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另外,外围电路设计得不好,也会大大降低其效率;目前工程师们对于效率提升的办法不多;这里仅讲两种:包络跟踪技术与Doherty技术;包络跟踪技术的实质是:将输入分离为两种:相位和包络,再由不同的放大电路来分别放大;这样,两个放大器之间可以专注的负责其各自的部分,二者配合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利用的目标;Doherty技术的实质是:采用两只同类的晶体管,在小输入时仅一个工作,且工作在高效状态;如果输入增大,则两个晶体管同时工作;这种方法实现的基础是二只晶体管要配合默契;一种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会直接的决定了另一支的工作效率;射频PA面临的测试挑战功率放大器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件,但他们本身是非线性的,因而会导致频谱增生现象而干扰到邻近通道,而且可能违反法令强制规定的带外out-of-band放射标准;这个特性甚至会造成带内失真,使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BER增加、数据传输速率降低;在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下,新的OFDM传输格式会有更多偶发的峰值功率,使得PA不易被分割;这将降低频谱屏蔽相符性,并扩大整个波形的EVM 及增加BER;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工程师通常会刻意降低PA的操作功率;很可惜的,这是非常没有效率的方法,因为PA降低10%的操作功率,会损失掉90%的DC功率;现今大部分的RF PA皆支持多种模式、频率范围及调制模式,使得测试项目变得更多;数以千计的测试项目已不稀奇;波峰因子消减CFR、数字预失真DPD及包络跟踪ET等新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将PA效能及功率效率优化,但这些技术只会使得测试更加复杂,而且大幅延长设计及测试时间;增加RF PA的带宽,将导致DPD测量所需的带宽增加5倍可能超过1 GHz,造成测试复杂性进一步升高;依趋势来看,为了增加效率,RF PA组件及前端模块FEM将更紧密整合,而单一FEM则将支持更广泛的频段及调制模式;将包络跟踪电源供应器或调制器整合入FEM,可有效地减少移动设备内部的整体空间需求;为了支持更大的操作频率范围而大量增加滤波器/双工器插槽,会使得移动设备的复杂度和测试项目的数量节节攀升;半导体材料的变迁:Ge锗、Si硅→→→GaAs砷化镓、InP磷化铟→→→SiC碳化硅、GaN氮化镓、SiGe锗化硅、SOI绝缘层上覆硅→→→碳纳米管CNT →→→石墨烯Graphene;目前功率放大器的主流工艺依然是GaAs工艺;另外,GaAs HBT,砷化镓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其中HBT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异质结双极晶体管是一种由砷化镓GaAs层和铝镓砷AlGaAs层构成的双极晶体管;CMOS工艺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Si CMOS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并不广泛;成本方面,CMOS工艺的硅晶圆虽然比较便宜,但CMOS功放版图面积比较大,再加上CMOS PA复杂的设计所投入的研发成本较高,使得CMOS功放整体的成本优势并不那么明显;性能方面,CMOS功率放大器在线性度,输出功率,效率等方面的性能较差,再加上CMOS工艺固有的缺点:膝点电压较高、击穿电压较低、CMOS工艺基片衬底的电阻率较低;碳纳米管CNT由于具有物理尺寸小、电子迁移率高,电流密度大和本征电容低等特点,人们认为是纳米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零禁带半导体材料石墨烯,因为具有很高的电子迁移速率、纳米数量级的物理尺寸、优秀的电性能以及机械性能,必将成为下一代射频芯片的热门材料;射频PA的线性化技术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会使其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如对于二阶失真会产生二次谐波和双音拍频,对于三阶失真会产生三次谐波和多音拍频;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如落在通带内,将会对发射的信号造成直接干扰,如果落在通带外将会干扰其他频道的信号;为此要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进行线性化处理,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信号的频谱再生问题;射频功放基本线性化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不外乎是以输入RF信号包络的振幅和相位作为参考,与输出信号比较,进而产生适当的校正;目前己经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包括,功率回退,负反馈,前馈,预失真,包络消除与恢复EER,利用非线性元件进行线性放大LINC ;较复杂的线性化技术,如前馈,预失真,包络消除与恢复,使用非线性元件进行线性放大,它们对放大器线性度的改善效果比较好;而实现比较容易的线性化技术,比如功率回退,负反馈,这几个技术对线性度的改善就比较有限;1、功率回退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选用功率较大的管子作小功率管使用,实际上是以牺牲直流功耗来提高功放的线性度;功率回退法就是把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功率从1dB压缩点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随着输入功率的继续增大,放大器渐渐进入饱和区,功率增益开始下降,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dB压缩点,用P1dB表示;向后回退6-10个分贝,工作在远小于1dB压缩点的电平上,使功率放大器远离饱和区,进入线性工作区,从而改善功率放大器的三阶交调系数;一般情况,当基波功率降低1dB时,三阶交调失真改善2dB;功率回退法简单且易实现,不需要增加任何附加设备,是改善放大器线性度行之有效的方法,缺点是效率大为降低;另外,当功率回退到一定程度,当三阶交调制达到-50dBc以下时,继续回退将不再改善放大器的线性度;因此,在线性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完全靠功率回退是不够的;2、预失真预失真就是在功率放大器前增加一个非线性电路用以补偿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它的优点在于不存在稳定性问题,有更宽的信号频带,能够处理含多载波的信号;预失真技术成本较低,由几个仔细选取的元件封装成单一模块,连在信号源与功放之间,就构成预失真线性功放;手持移动台中的功放已采用了预失真技术,它仅用少量的元件就降低了互调产物几dB,但却是很关键的几dB;预失真技术分为RF预失真和数字基带预失真两种基本类型;RF预失真一般采用模拟电路来实现,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高频、宽带应用等优点,缺点是频谱再生分量改善较少、高阶频谱分量抵消较困难;数字基带预失真由于工作频率低,可以用数字电路实现,适应性强,而且可以通过增加采样频率和增大量化阶数的办法来抵消高阶互调失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这种预失真器由一个矢量增益调节器组成,根据查找表LUT 的内容来控制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相位,预失真的大小由查找表的输入来控制;矢量增益调节器一旦被优化,将提供一个与功放相反的非线性特性;理想情况下,这时输出的互调产物应该与双音信号通过功放的输出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即自适应调节模块就是要调节查找表的输入,从而使输入信号与功放输出信号的差别最小;注意到输入信号的包络也是查找表的一个输入,反馈路径来取样功放的失真输出,然后经过A/D变换送入自适应调节DSP中,进而来更新查找表;3、前馈前馈技术起源于"反馈",应该说它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二三十年代就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来的;除了校准反馈是加于输出之外,概念上完全是"反馈";前馈线性放大器通过耦合器、衰减器、合成器、延时线、功分器等组成两个环路;射频信号输入后,经功分器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主功率放大器,由于其非线性失真,输出端除了有需要放大的主频信号外,还有三阶交调干扰;从主功放的输出中耦合一部分信号,通过环路1抵消放大器的主载频信号,使其只剩下反相的三阶交调分量;三阶交调分量经辅助放大器放大后,通过环路2抵消主放大器非线性产生的交调分量,从而了改善功放的线性度;前馈技术既提供了较高校准精度的优点,又没有不稳定和带宽受限的缺点;当然,这些优点是用高成本换来的,由于在输出校准,功率电平较大,校准信号需放大到较高的功率电平,这就需要额外的辅助放大器,而且要求这个辅助放大器本身的失真特性应处在前馈系统的指标之上;前馈功放的抵消要求是很高的,需获得幅度、相位和时延的匹配,如果出现功率变化、温度变化及器件老化等均会造成抵消失灵;为此,在系统中考虑自适应抵消技术,使抵消能够跟得上内外环境的变化;。

GaAs(砷化镓)

GaAs(砷化镓)

GaAs(砷化镓) 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器 PA)的世界⼀线⼚商的细节看法1.GaAs是⼀种⾼度定制的⼯艺,⼚商可以根据⾃⼰的需要特殊定制元件。

⽐如电感。

图中的这个电感不同于传统foundry库中的元件(⽐如WIN的电感为MET1与MET2两层⾦属共同绕圈,⽽在每边的中点会采⽤单层⾦属的做法,有助于穿层⾦属model的模式化),⽽S公司的库中,采⽤了⽴体⾛法,即⽤MET1和MET2共同组成电感通路。

这样的好处主要还是减⼩了芯⽚⾯积,相对于WIN的电感,其增⼤了寄⽣电阻。

但由于不是在信号通路,不参与阻抗匹配,问题不严重。

⽽在在末级电路的输⼊端,作为第⼆级与末级间的的匹配元件,S公司就⽤了和WIN相同的电感。

2-4.PA的Power cell。

三级都⽤了基本的RC稳定结构,对于S公司⾃⼰的HBT单元,内部即存在基极串联稳定电阻即发射级稳定电阻,可以参考S公司的马蹄型HNT单元专利。

但我感觉这两个电阻可以在实际电路中去掉,因为对增益和功率消耗很严重。

还有⼀点,三级的串联电容按从第⼀级到末级的顺序,依次减⼩;⽽并联的镇流电阻却依次变⼤。

根据发射极⾯积对应WIN的库中,应该是202。

5.这是正偏与反偏的⼆极管。

⼆极管在功放设计中主要⽤于钳位保护与ESD,可以看出图中的⼆极管正偏远多于反偏,说明这个PAD上加有正电压。

通过正偏的⼆极管数量判断加在PAD上的电压⼤致在3V左右。

另外除了图中这种,还有⼀种正偏与反偏的⼆极管数量⼀致,说明此PAD没有直流加载,⽐如整个功放的输⼊端。

另外,⼆极管在光刻过程中要多N个步骤,价钱确实也会⾼很多,⽐如某公司的SD层,就会加4000美⾦,所以能⽤Diode连接的HBT就⽤吧。

6.这是R公司的HBT单元,发射极与基极在HBT管的两端,这样⾮常好Layout。

图中的这款芯⽚是R公司在2002发布的⼀款GSM功放芯⽚,在芯⽚内部完全⽤的很简单的偏置(双Diode叠加偏置)与单管功率控制单元。

【科普】集成电路IC设计系列10之模拟芯片之RF IC

【科普】集成电路IC设计系列10之模拟芯片之RF IC

【科普】集成电路IC 设计系列10 之模拟芯片之RF IC今天来聊聊射频芯片。

传统来说,一部可支持打电话、发短信、网络服务、APP 应用的手机,一般包含五个部分部分:射频部分、基带部分、电源管理、外设、软件。

射频:一般是信息发送和接收的部分;基带:一般是信息处理的部分;电源:一般是节电的部分,由于手机是能源有限的设备,所以电源管理十分重要;外设:一般包括LCD,键盘,机壳等;软件:一般包括系统、驱动、中间件、应用。

在手机终端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

射频芯片负责射频收发、频率合成、功率放大;基带芯片负责信号处理和协议处理。

RF 是Radio Frequency 的缩写,指无线电频率。

频率范围在300KHz~300GHz 之间。

RF 最早的应用是Radio—无线电广播(FM /AM)。

而射频芯片是将无线电信号通信转换成一定的无线电信号波形,通过天线谐振发送出去的电子元件。

在整个射频芯片赛道中,射频前端行业规模巨大,市场增速较快。

射频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End)在通讯系统中天线和基带电路之间的部分,包括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一般由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双工器、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等共同组成。

射频前端行业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中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细分领域之一,特别是在5G、高集成度射频前端模组等前沿市场,据Yole 的数据,2022 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由Broadcom(19%)、Qualcomm(17%)、Qorvo(15%)、Skyworks (15%)和村田(14%)等美系和日系厂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射频巨头通过不断地收购整合,不断补强射频前端技术能力。

这五大射频前端厂商合计占据市场约80%的份额,也占据我国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射频前端结构射频前端是无线通信系统构架四大部分(天线、射频前端、射频收发模块以及基带信号)之一,主要功能是将数字信号向无线射频信号转化。

一种GaAs HBT堆叠式功率放大器设计

一种GaAs HBT堆叠式功率放大器设计

一种GaAs HBT堆叠式功率放大器设计崔晓婷; 张金灿【期刊名称】《《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2页(P73-73)【关键词】GaAs; HBT; 功率放大器; 高增益【作者】崔晓婷; 张金灿【作者单位】[1]河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南省洛阳市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22.75功率放大器(PA)作为射频收发信机必要的组成模块,其主要作用为放大射频信号,以便于下级模块较好地接收。

为了在射频极端频率下工作,同时以高效率提供适当的功率输出,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例如:GaAs,InP和GaN)是射频功率放大器(PA)的首选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该技术可提供具有高击穿电压水平的高速器件,以及低损耗无源器件,因此可以获得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

图1:堆叠FET概念图2:2堆叠双极型放大器图3:本文设计的PA电路图4:S21仿真结果图5:大信号增益仿真结果图6:功率附加效率PAE仿真结果图7:输出功率仿真结果为了提高PA的输出功率Pout,可以通过将器件串联组合并增加电压的方法来实现,从而代替通过增加电流的方式实现。

串联连接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增加了最佳负载,使器件更容易与系统阻抗匹配。

堆叠式PA结构便是该技术应用的很好例子。

堆叠式PA是基于电压倍增的Pout增强电路。

该拓扑已应用实现了具有高输出功率的PA,其中共射晶体管用于驱动共基晶体管。

1 电路设计文献[2]中介绍的堆叠FET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较低射频频段PA,以及CMOS射频PA设计中。

该结构如图1所示,其输入端口为共源极结构FET的M1,结构中将M1电流馈入串联的晶体管M2和M3,以构成3堆叠式电路结构。

C2、C3的引入与晶体管M2、M3的栅-源极间电容Cgs分别控制栅极摆幅的量以及晶体管M1、M2漏极处的阻抗,该结构中晶体管M2和M3漏极处的阻抗可表示为:该概念可应用于双极型堆叠式放大器中,如图2所示。

2.4 GHz SiGe HBT E类高功率放大器

2.4 GHz SiGe HBT E类高功率放大器

2.4 GHz SiGe HBT E类高功率放大器尤云霞;陈岚;王海永;吴玉平;吕志强【摘要】针对无线通信飞速发展对高功率和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Cascode结构的2.4 GHz E类高功率放大器。

它采用单端接地和单级放大的电路形式。

基于国内新研制的0.18μm SiGe BiCMOS工艺,实现了片内全集成,包括输入与输出匹配网络,具有结构简单、高集成度等特点。

同时,考虑了器件的击穿电压,高电流下的电迁移和高功率的稳定性等问题,并进行了优化设计。

结果表明,在10 V 电源电压时,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高达30 dBm,效率PAE为39.69%,最大功率增益达14 dB。

%For the needs of high power and high efficiency power amplifier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a 2. 4GHz class E high power amplifier was designed,which was based on Cascode configuration. It employed single-ended and one stage amplification circuit format. All the devices including input and output matching networks were integrated on chip which was based on a 0 . 18 μm SiGe BiCMOS technology newly researched in a domestic foundry. It had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s and high integration.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considered devices’ breakdown voltage,electro migration with high current and stability of high power and so on problems to design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we r amplifier’s output power could reach up to 30 dBm,PAE to 39. 69% and maximum power gain was 14 dB of power supply 10 V.【期刊名称】《电子器件》【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235-239)【关键词】功率放大器;E类;Cascode结构;功率器件【作者】尤云霞;陈岚;王海永;吴玉平;吕志强【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32;TN722.7.5随着第3代移动通信、蓝牙、Wi-Fi与Zigbee等无线通讯的飞速发展,射频收发器要求的性能也越来越高。

5G时代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研究报告

5G时代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研究报告

5G时代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研究报告5G 时代,射频功率放大器需求有望多点开花投资建议⏹行业策略:射频功率放大器(PA)作为射频前端发射通路的主要器件,通常用于实现发射通道的射频信号放大。

5G 将带动智能移动终端、基站端及IOT 设备射频PA 稳健增长,智能移动终端射频PA 市场规模将从2017 年的50 亿美元增长到2023 年的7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高端LTE 功率放大器市场的增长,尤其是高频和超高频,将弥补2G/3G 市场的萎缩。

GaAs 器件是消费电子3G/4G 应用的主力军,5G 时代仍将延续,此外,物联网将是其未来应用的蓝海。

GaN 器件则以高性能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基站、雷达、电子战等军工领域,在5G 时代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5G 时代,射频功率放大器需求有望多点开花,建议买入行业龙头。

推荐组合:我们认为,随着5G 进程的加快,5G 基站、智能移动终端及IOT终端射频PA 将迎来发展良机,使用量大幅增加,看好细分行业龙头,推荐:CREE 、Skyworks、稳懋、三安光电、环旭电子,建议关注:海特高新(海威华芯)、旋极信息(拟收购安谱隆)。

行业观点⏹5G 推动手机射频PA 量价齐升:4G 时代,智能手机一般采取1 发射2 接收架构,预测5G 时代,智能手机将采用2 发射4 接收方案,未来有望演进为8 接收方案。

功率放大器(PA)是一部手机最关键的器件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手机无线通信的距离、信号质量,甚至待机时间,是整个射频系统中除基带外最重要的部分。

手机里面PA 的数量随着2G、3G、4G、5G 逐渐增加。

以PA 模组为例,4G 多模多频手机所需的PA 芯片为5-7 颗,预测5G 手机内的PA 芯片将达到16 颗之多,价值量超过7.5 美元。

5G 智能终端射频前端SIP 将是大势所趋,高通已发布5G 第二代射频前端模组,MEMS 预测,到2023 年,用于蜂窝和连接的射频前端SiP 市场将分别占SiP 市场总量的82%和18%。

无线设计中LNA和PA的基本原理

无线设计中LNA和PA的基本原理

对性能、微型化和更高频率运行的推动正在挑战无线系统的两个关键天线连接元器件的限制:功率放大器(PA) 和低噪声放大器(LNA)。

使5G 成为现实的努力,以及PA 和LNA 在VSAT 端子、微波无线电链路和相控阵雷达系统中的使用促成了这种转变。

这些应用的要求包括较低噪声(对于LNA)和较高能效(对于PA)以及在高达或高于10 GHz 的较高频率下的运行。

为了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需求,LNA 和PA 制造商正在从传统的全硅工艺转向用于LNA 的砷化镓(GaAs) 和用于PA 的氮化镓(GaN)。

本文将介绍LNA 和PA 的作用和要求及其主要特性,然后介绍典型的GaAs 和GaN 器件以及在利用这些器件进行设计时应牢记的事项。

LNA 的灵敏作用LNA 的作用是从天线获取极其微弱的不确定信号,这些信号通常是微伏数量级的信号或者低于-100 dBm,然后将该信号放大至一个更有用的水平,通常约为0.5 到1 V(图1)。

具体来看,在50 Ω系统中10 μV 为-87 dBm,100 μV 等于-67 dBm。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增益,但LNA 在微弱的输入信号中加入各种噪声时,问题将远不是那么简单。

LNA 的放大优势会在这样的噪声中完全消失。

图1:接收路径的低噪声放大器(LNA) 和发送路径的功率放大器(PA) 经由双工器连接到天线,双工器分开两个信号,并防止相对强大的PA 输出使灵敏的LNA 输入过载。

(图片来源:Digi-Key Electronics)注意,LNA 工作在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中。

作为收发器通道的前端,LNA 必须能捕捉并放大相关带宽内功耗极低的低电压信号以及天线造成的相关随机噪声。

在信号理论中,这种情况称作未知信号/未知噪声难题,是所有信号处理难题中最难的部分。

LNA 的主要参数是噪声系数(NF)、增益和线性度。

噪声来自热源及其它噪声源,噪声系数的典型值为0.5 - 1.5 dB。

《2024年基于ADS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仿真》范文

《2024年基于ADS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仿真》范文

《基于ADS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仿真》篇一一、引言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简称RFPA)是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

设计一款性能优异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对提升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ADS (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为平台,对射频功率放大器进行设计与仿真,旨在为实际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指导。

二、设计目标与要求在设计射频功率放大器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指标:增益、输出功率、效率、线性度以及稳定性。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设定了以下设计目标:1. 增益:在所需频段内,保持较高的功率增益;2. 输出功率:满足实际应用中对输出功率的需求;3. 效率:提高功率附加效率(PAE),以降低能耗;4. 线性度:在保证增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失真,提高线性度;5. 稳定性:确保放大器在宽频带内稳定工作。

三、设计思路与原理在ADS软件中,我们采用微波晶体管作为功率放大的核心器件。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实际需求,设计思路如下:1. 选择合适的晶体管:根据设计目标和应用需求,选择具有高功率、高效率和高线性度的晶体管;2. 设计电路拓扑结构:根据晶体管的特性,设计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如共源、共栅等;3. 优化匹配网络:通过优化输入输出匹配网络,提高放大器的增益、效率以及线性度;4. 仿真验证:利用ADS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四、具体设计与仿真1. 晶体管选择与电路拓扑设计根据设计目标和应用需求,我们选择了某型号的微波晶体管作为功率放大的核心器件。

根据其特性,我们设计了共源结构的电路拓扑。

2. 匹配网络设计与优化为了获得高增益、高效率和良好的线性度,我们设计了输入输出匹配网络。

通过优化匹配网络的元件参数,使得晶体管在所需频段内具有最佳的匹配性能。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负载牵引技术,进一步优化了输出匹配网络。

3.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利用ADS软件进行仿真验证,我们将设计好的电路模型导入ADS中,设置仿真参数和条件。

gaas pa的基本设计原理

gaas pa的基本设计原理

gaas pa的基本设计原理GaAsPAs(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微波器件,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其基本设计原理涉及到半导体材料、器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设计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GaAsPA的基本设计原理,包括材料选择、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电路设计方法。

一、材料选择GaAs是一种直接能带结构材料,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功率密度和高温稳定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波功率放大器中。

在选择GaAs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性能参数、质量以及与其它器件的兼容性。

通常,高质量的GaAs材料是保证GaAsPA性能的关键。

二、结构特点GaAsPA通常采用PIN二极管作为高频检波组件,以实现功率放大的功能。

PIN二极管具有较高的增益和较低的噪声系数,同时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轻的重量,因此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为了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通常会采用匹配电路和阻抗匹配等措施。

三、工作原理GaAsPA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高频特性,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从而实现对高频信号的放大。

在放大过程中,需要保证输入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避免失真和噪声的产生。

同时,还需要考虑器件的温度特性,以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性能波动。

四、电路设计方法电路设计是GaAsPA的核心部分,需要综合考虑器件性能、工作频率、功率容量等因素。

通常,电路设计包括输入匹配电路、输出匹配电路、阻抗匹配以及功率合成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精确计算各个元件的参数,以保证器件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散热问题,以确保器件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具体而言,输入匹配电路的作用是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降低反射和失真;输出匹配电路的作用是保证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提高输出功率;阻抗匹配的作用是保证器件与传输线的兼容性,降低反射损耗;功率合成的作用是将多个小功率放大器合并为一个大功率输出。

综上所述,GaAsPA的基本设计原理涉及到半导体材料、器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设计等方面。

第12章射频控制电路无线通信射频电路技术与设计文光

第12章射频控制电路无线通信射频电路技术与设计文光

态时信号就传递到负载;对串联结构,器件低阻状态才允许信
号传输。
5
§12.1 射频开关
2. 插入损耗和隔离度 插入损耗定义为理想开关在导通状态传递给负载的功率与实
际开关在导通状态真正传给负载功率之比值,常以分贝数表示。
如果用VL表示在理想开关负载两端的电压,则插入损耗IL可
写为:
2
IL VL VL1
3
§12.1 射频开关
12.1.2 GaAs FET 在典型的开关模式中,当栅源负偏置在数值上大于夹断电
压Vp即( Vgs Vp )时,漏源之间电阻很大,可视为一个高阻抗状 态;当零偏置栅电压加载到栅极时,则产生一个低阻抗状态。 FET的两个工作区域可以用图(a)形象表示。FET中与电阻性 和电容性区域相关的部分如图(b)所示。
19
§12.2 射频移相器
12.2.4 加载线型移相器
加载线型移相器常用于对45°和22.5°移相设计。在这种电路中 ,移相原理如图中所示。入射波经历的移相 决定于归一化电 纳b=B/r。
由b引起的反射为:
G= 1-(1+jb) = -jb 1+(1+jb) 2+jb
电压传输系数 Γ 则可以写成:
tan 1
Bn
2Xn
Bn
X
2 n
2(1 Bn X n )
当 Bn和 Xn两者都改变符号时[如图(b)所示],相位 保持相同 幅度而改变符号,S21幅度不变。因此在低通和高通网络之间切 换所引起相移 由下式给出:
2 tan1
Bn
2Xn
Bn
X
2 n
2(1 Bn X n )
24
§12.2 射频移相器
13

8.5GHz-10GHzGaAs准单片功率放大器

8.5GHz-10GHzGaAs准单片功率放大器

在 电子对抗 、雷 达 、通信 、导航 和 仪器 系统 中有广
泛的应用 ,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 ,器件 的总栅宽 和耐 压水平正在逐 步提高 。在使用大栅 宽器件 的场 合 中 , 器件的输入输 出阻抗很小 ,极大 的阻抗变换 比使得制 作宽频带范 围内应用 的功率放 大器成 为难 点。
然国外公司已经有使用内匹配电路的形式制作宽带功率
放大器 的产 品 l ,但内匹配形式 的宽带 电路 有着装 l ]
收 稿 日期 : 0 70 -6 20 -5 1

2 9.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 7卷第 l 0期
输 入 电 压 驻 波 比 小 于 25 .。
关键 词 :Ga HE Asp MT;宽带 ;准 单片 ;功 率放 大器
中图分类号 :T 7 275 N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8 -0 0( 0 7)1-0 90 6 117 2 0 00 2 -4
85 z 1 GH A ai .GH  ̄ 0 zGa s Qu s MM I o r mpie - CP we A l r i f
配复 杂 、电路 占用 面积较大 等缺作为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元件之一,
本文采用南 京电子器件研究所研制的02 . 5“n栅 l
长 、总栅宽 1m 的 Ga s H MT功 率管芯 ,采用南 2m A E p
京电子器件研究所提取 的功率管芯模型参数 , 根据功率 管所应用 的频带范围 , 确定相应 的电路结构 , 最后 使用 Ga s A 介质制作 了一种准单 片形式 的匹配 电路 , 阻抗 将 变换 电路和偏置电路等全部做在一块 G As a 基片上 , 输 入输 出匹配 电路片到管芯采用金丝键合的形式进行互 连 ,最后得到完整的 G As H MT功率放大器 。 a E p

WLAN基本与基础知识

WLAN基本与基础知识

WLAN基本与基础知识目录一、WLAN概述 (2)1.1 无线网络技术简介 (3)1.2 WLAN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4)1.3 WLAN的应用场景 (6)二、WLAN的基本原理 (7)2.1 WLAN的基本概念 (8)2.2 WLAN的频段与协议标准 (9)2.3 WLAN的工作原理 (10)2.4 WLAN的拓扑结构 (12)三、WLAN的关键技术 (13)3.1 无线帧结构与传输机制 (14)3.2 路由协议与无线资源管理 (15)3.3 加密与安全性技术 (17)3.4 无线信道与干扰管理 (18)四、WLAN的设备与类型 (19)4.1 无线接入点 (21)4.2 无线客户端 (23)4.3 无线路由器与网关 (24)4.4 混合WLAN解决方案 (25)五、WLAN的规划与部署 (26)5.1 需求分析与场景设计 (28)5.2 场址分配与频谱规划 (29)5.3 网络规划与优化 (32)5.4 设备安装与调试 (33)六、WLAN的测试与评估 (34)6.1 测试指标与方法 (36)6.2 性能评估与优化 (37)6.3 安全性与可靠性测试 (38)6.4 问题诊断与解决 (39)七、WLAN的未来发展趋势 (40)7.1 5G与WLAN的融合 (41)7.2 人工智能与WLAN的结合 (42)7.3 无线网络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44)一、WLAN概述无线局域网络(WLAN)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的计算机网络,使得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无需物理线路连接即可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WLAN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移动办公和无线上网的发展,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WLAN的英文全称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即无线局域网络。

它基于IEEE 标准,利用射频技术(如无线电波)搭建起一个局部的、便捷的网络环境。

WLAN具有灵活性高、移动性强、安装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使得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关模式G a A s功率放大器在W L A N设计中大放异彩高速/高频混合信号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促成了完全集成的无线LAN(WLAN)发射器的问世,尤其是采用计算发生调制技术的发射器。

全集成发射器与计算发生调制技术的结合又推动了高效率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在先进调制方案中的应用,这种应用在以前认为是不适宜的。

这一发展为“用非线性器件实现线性放大(LINC)”功率放大器架构提供了一显身手的舞台,该架构能够在高数据速率的WLAN 应用中实现最高的效率、输出功率和性能。

基于LINC 的功率放大器架构将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与附加计算引擎的使用结合起来,以放大具有相位调制和幅度调制的信号,如正交幅度调制(QAM)和多载波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OFDM)。

多载波调制方案(如OFDM)对收发器的模拟RF 部分有严格的线性要求。

对收发器中的功率放大器而言,由于相应的高输出功率水平要求,这一严格的线性度要求就显得更加苛刻。

混合信号IC 出现以后,便可在基于附加的计算引擎,将集成线性化技术用于功率放大器。

上面所提到的是将RF 与计算电路集成在单个CMOS(或Bi-CMOS)芯片中。

与之不同,基于外部砷化镓(GaAs )的功率放大器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

本文将探讨独立GaAs功率放大器相对于集成硅方案的好处,之后图1:D 类放大器的电压配置。

图2:D 类放大器的电压及电流波形。

将介绍三类GaAs开关模式放大器,通过功率放大器的配套CMOS(或Bi-CMOS)收发器芯片中适当的LINC计算电路,它们可与先进的调制方案(如多载波调制)配合使用。

本文还提供了工作于5GHz的F类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的性能仿真。

GaAs功率放大器优点分析尽管硅CMOS功率放大器对全集成发射器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外部GaAs功率放大器除具有衬底隔离之外,还提供其它一些显著优点。

GaAs放大器最大的优点是具有更高的载波移动性,因而可获得比硅更高的f t和f max ,并允许在任何特定频率上使用具有更高击穿电压、外形更大的器件。

这进而又允许在任何给定的输出功率下使用更高的偏置电压及相应更低的电流。

低电流可减少源极和漏极寄生电容,这类寄生电容限定了高工作频率,为开关模式放大器带来了很大问题。

GaAs的跨导g m也比硅CMOS要高得多。

跨导越大,放大器每阶获得的增益就越大。

这样,对于任何特定的增益要求就可使用更少的阶图3:E类放大器的电压配置。

数,从而减小裸片面积并降低系统整体成本。

与硅CMOS器件相比,GaAs pHEMT器件的输入阻抗匹配要更容易,因此可降低多余的不匹配功率损耗,减小无源匹配电路所需的裸片面积,并进一步降低整体成本。

GaAs工艺所用的金属层(金)比硅CMOS所用的金属层(铝和铜)具有更低的阻抗。

因此,无源匹配电路中的螺旋形电感和MIM电容可提供更高的Qs和更低的损耗。

与硅相比,这种GaAs半绝缘衬底也是这种电感及MIM电容具有更高Qs和更低损耗的一个原因。

最后,这种半绝缘衬底还可减小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寄生电容,从而使GaAs 器件在给定的频率下具有较硅CMOS更高的效率。

综合上述优点,可以清楚地看出GaAs工艺在微波功率放大器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除了独立的线性放大器图4:E类放大器的电压及电流波形。

外,GaAs在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的应用中也体现出强大的优势。

由于在配套的CMOS(或BiCMOS)收发器芯片中使用了适当的LINC计算引擎,这些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对高速数据速率应用中的高级调制方案而言很有吸引力。

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在WLAN设计中,有六类GaAs功率放大器:A类、B类、A/B类、D类、E 类及F类。

开关模式D、E和F类放大器比其同类线性A、B或A/B类放大器具有更高的效率,但输出阻抗很低或是时变的。

这时,如果输出端子上有压降,则可通过限制(或不允许)电流通过有源器件来获得高效率。

如果有电流流过该器件,则可通过限制(或不允许)其输出端子上的电压来提高效率。

再来仔细看看D、E和F类放大器。

图1所示为一个D类放大器的变压器耦合电压开关配置,其电压及电流波形如图2所示。

在图1和图2中,输入信号Vin及其互补使两个晶体管交替开和关。

下面的晶体管处于“开”状态的半个周期内,其漏电压为零。

这时,变压器初级线圈下半部分产生电压Vcc,该电压根据匝数比(n/m)在次线圈上变换为电压(n/m)Vcc。

因此,上面的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为+2Vcc。

在上面的晶体管处于“开”状态的半个周期内,变压器初级线圈上半部分产生电压Vcc,根据匝数比,该电压在图5:F类放大器的电压配置。

次线圈上变换为-(n/m)Vcc。

因此,下面的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为+2Vcc。

次级电压是一个方波,其基频通过输出共振器,产生一个正弦输出电流。

在输出线圈上,两个“半正弦波”在其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交替流动(因而通过上面的晶体管和下面的晶体管交替流动),因此输出线圈支持该正弦输出电流。

由于漏电压为零时电流会流经每一个器件,而漏电压为+2Vcc没有电流流过,因此这些器件不会吸收功率,其效率从理论上来说可达100%。

尽管D类放大器的效率理论值可达100%,但其实际应用仍因漏极(或集电极)寄生电容而受到限制。

这种寄生特性阻止了电压波形的及时开/关,导致电流流经晶体管的同时在晶体管输出端产生电压。

如果负载中包含大的电抗器件,则会出现类似的效应。

这时,漏电压波形仍然是方波,但输出电流则产生了相移。

因此,当导通时,每个器件上都会流过负电流,它会对寄生电容充电并产生电压毛刺。

D类放大器的寄生电容问题在E类放大器架构中得到了解决。

图3所示为一个单端E类放大器,其电压及电流波形如图4所示。

这里,一个串联调谐图6:F类放大器的电压及电流波形。

LoC0电路将漏极与负载相连,一个旁路电容C接地。

该旁路电容由晶体管寄生电容和另一个电容组成(该电容的作用是,当漏极存在电压时,确保晶体管中无电流通过)。

使漏极电压不断变化,而不是像D类放大器那样将其仅局限于方波,便可达到这一理想的状态。

应注意的是,这样会产生显著的漏电压过冲,必须使过冲电压低于该器件的击穿电压。

要达到最佳性能,当器件导通(并开始产生电流)时不仅其漏电压必须为零,漏电压斜率也必须为零。

这样可保证来自旁路电容的电流为零,从而也保证晶体管导通时漏电流为零。

由于转换中的漏-源电压及漏电流均为零,因此该器件的功耗可忽略不计。

尽管E类放大器的效率从理论上可达到100%,但因抑制谐波需要较高的Q 值,从而限制了其效率,这使漏电压值低至0V,并且与时间的斜率为零。

至于D类放大器,负载电抗的变化可能在部分RF周期内产生负的漏电压和/或漏电流。

F类架构可避免这些问题,以及D类出现的一些问题。

图5所示为一个单端F 类放大器,其电压及电流波形如图6所示。

F类放大器的负载网络在一个或多个谐波以及基波中会产生共振。

图5中的晶体管是一个电流源,可产生半正弦波。

输出中的基频调谐电路可将所有的谐波旁路到地,从而产生一个正弦输出电压。

但是,三次谐波共振器具有高阻抗(在第三次谐波),可使该器件的漏电压维持三次谐波分量。

第三次谐波相对于基频的正确幅度及相位可降低漏电压,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

本文使用安捷伦的“高级设计系统EDA”工具来模拟工作于F 类、5GHz 的0.5微米GaAsMESFET(图7)。

这里的漏极偏压为5V ,栅极偏压为12V 。

从图中可见,当输入栅极驱动电压V gate 从1.8V的峰值上升到2.7V 时,V drain 逐渐变为方波。

这是由于三次谐波分量的幅度和相位逐渐变为F 类操作所需的正确值。

一旦通过F 类放大器的共振器部分以后,该方波漏电压将转换成正弦输出电压V out 。

图7的表中还列出了F 类放大器进行F 类操作时的模拟效率及输出功率。

模拟效率为86.919%,完全符合F 类操作的预期理论值。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 跟线性功率放大器一样,在基于LINC 的架构中采用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也有线性化要求,以便为OFDM 等先进的调制方案提供高性能。

线性化可补偿AM 至AM 失真(压缩)及AM 至PM 失真,从而可提供干净的输出信号,具有极低的带外发射及带内误差向量幅度(EVM)。

图7:工作于F 类模式和5GHz 的0.5微米GaAs MESFET 器件 模拟情况。

几种传统的技术可用于克服发射器中的线性度问题,如反馈、前馈及预失真。

如下文所述,每一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及局限。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的正确图8:带频率转换的反馈。

选择取决于是否能够相对轻松地应对这些不同的局限。

在RF功率放大器中采用反馈技术并不容易。

对于极不线性的功率放大器,必须实现很高的环增益才能达到所需的线性度。

环路不稳定性由寄生耦合、封装寄生及瞬态电流的各种共振引起,因此反馈功率放大器可能会受到自发振荡的影响。

不过,反馈技术可成功用于组合的上变频器/功率放大器。

此时,由于将大部分环增益分配给了更低的IF频率(这些频率不易产生共振),高环增益问题可得到缓解。

图8示出了一个将环增益分配给较低IF频率的场景。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部分输出功率被下变频到最初的IF频率。

结果,该环路将尽量使VRF调制等同于VIF调制。

为保证稳定性,对于环增益大于1的任何频率,闭环相位不允许达到180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对参考频率LO(用于对RF进行下变频)的相位θ进行设置,以确保其具有安全冗余。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θ值取决于温度、处理参数及输出功率,因而难以保证其稳定性。

面向结合了独立正交信号上变频的收发器的反馈技术已被尝试用于普通的功率放大器。

这里,反馈环路中的正交下变频将RF重新转换图9:前馈功率放大器架构图。

成为两个正交IF分量,准备与最初的两个正交IF信号进行比较。

由于复杂度的增加,以及对温度和工艺比较敏感,这种架构并未被广泛采用。

非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可以看作是输入信号的放大复制品与一个误差信号的合成。

前馈架构可以确定这一误差,并将其从放大的输出波形中去除(图9)。

从图9可以看出,一个等于功率放大器增益的因子削弱了该功率放大器的部分输出信号。

被衰减的输出信号与最初的输入信号进行比较,以产生一个误差信号。

最后,该误差信号按功率放大器同样的增益进行放大,并从其输出信号中被剔除。

在高频下,如5GHz,前馈架构中的两个放大器都具有明显的相移。

这种相移必须使用两个实时延迟单元进行补偿。

与反馈架构不同,前馈技术天生很稳定,即使每个部件存在较明显的相移。

但是,无源实时延迟单元会产生损耗,所能达到的线性度取决于每个减法器的信号的增益及相位(实时延迟)匹配。

假设增益失配为5%,相位失配为5度,则该互调产品的功率抑制将被限制为20dB。

最后,为了不影响总的输出功率,输出减法器必须具有低功耗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