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专题溶液的酸碱性教案选修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苏教版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苏教版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6518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3.png)
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一、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常用类型和使用方法;3.熟悉弱酸、弱碱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4.了解化学反应式中的酸碱对和化学平衡。
二、学习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2.弱酸、弱碱的制备方法和性质;3.化学反应式中的酸碱对和化学平衡。
三、学习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选择;2.化学反应式中的酸碱对的理解;3.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平衡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概念酸碱性是指溶液中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含量。
PH值是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常用方法,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PH 值等于7,溶液为中性。
2. 酸碱指示剂的常用类型和使用方法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随着溶液PH值的改变而改变颜色的物质。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
使用方法是将指示剂滴加到测试溶液中,根据颜色改变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 弱酸、弱碱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弱酸的常见制备方法有稀硫酸钾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钾和无机酸反应得到的有机酸等。
弱碱的常见制备方法有氨水和氢氧化钠等。
弱酸、弱碱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和酸碱中和作用。
4. 化学反应式中的酸碱对和化学平衡酸碱对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转移质子的物质对。
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其中弱酸、弱碱部分仍可以存在。
在化学反应中,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酸碱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重点是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弱酸、弱碱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以及化学反应中酸碱对和化学平衡。
学生需要多做练习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酸碱反应,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学习体验。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要通过复习来巩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记忆,避免遗忘。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019-2020 专题三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019-2020 专题三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22ac5b90c69ec3d5bb75f8.png)
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课时安排】溶液的酸碱性1课时酸碱中和滴定2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练习掌握pH的简单计算;能够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初步学习pH计的使用;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法,认识pH的调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第一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配PPt)【教学重难点】溶液的酸碱性本质;pH意义;【教学过程】(若学生基础差组织教材71页“交流与讨论”后直接得出酸碱性本质)【复习】水的电离:H2O≒H+ + OH—电离特点:每电离出1个H+必然同时电离出1个OH—,即水电离出的H+和OH—在量上是相等的。
①加酸(通HCl):得到酸溶液,溶液体现酸性;当往纯水中加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左移,溶液中c(OH—)↘,而c(H+)↗,溶液中c(H+)> c(OH—),此时溶液主要体现H+的性质;所以酸性就是H+的性质。
②加碱(NaOH):得到碱溶液,溶液体现碱性;当往纯水中加碱时,水的电离平衡左移,溶液中c(OH—)↗,而c(H+)↘,溶液中c(H+)< c(OH—),此时溶液主要体现OH—的性质;所以碱性就是OH—的性质。
③纯水:c(H+)=c(OH—),所以,溶液既不体现H+的性质也不体现OH—的性质,这种溶液即为中性。
【板书】一溶液酸碱性的本质:(酸碱性的判断依据)中性:c(H+)=c(OH—);酸性:c(H+)> c(OH—),且c(H+)越大,酸性越强;碱性:c(H+)<c(OH—),且c(OH—)越大,碱性越强;【课堂练习】1填空:常温下(250C),中性溶液中,c(H+)=c(OH—)=;酸性溶液中,c(H+)> c(OH—),c(H+)1×10—7;碱性溶液中,c(H+)< c(OH—),c(H+)1×10—7;2 正误判断:①如果C(H+)不等于C(OH—)则溶液一定呈现酸碱性。
最新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doc
![最新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20fef9f0c22590102029d6e.png)
专题3 第2单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B.c(H+)=c(OH-)的溶液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解析】pH=7,说明c(H+)=10-7mol·L-1,当温度比室温高时,中性溶液中的c(H+)>10-7 mol·L-1,pH<7,即pH=7的溶液显碱性,故A项错误。
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与强碱,由于它们所含H+和OH-的物质的量未知,因此无法判断它们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故C项错误。
非电解质溶于水,可以使溶液显酸性、碱性、中性,如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显酸性,NH3溶于水生成NH3·H2O溶液显碱性,乙醇、蔗糖等溶于水,溶液显中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2.25 ℃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B.c(OH-)=0.12 mol·L-1的溶液C.1 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D.c(H+)=1×10-10 mol·L-1的溶液【解析】pH最大的碱性最强,依次求出各自的pH即可。
B选项按c(OH-)=0.10 mol·L-1来算,已经大于13;C选项正好等于13;D选项的pH=10。
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B3.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A.H2SO3B.H2SO4C.CH3COOH D.HNO3【解析】pH相同,即c(H+)相同。
而H2SO3、CH3COOH是两种弱酸,要与H2SO4、HNO3两强酸电离出等浓度的H+,则该两弱酸的浓度需大于两强酸,而在H2SO4、HNO3两强酸中,若c(H+)相等,则c(H2SO4)=12c(HNO3),所以选B。
【答案】 B4.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该混合液的pH为( ) A.3.2 B.4.0C.4.2 D.5.0【解析】设取pH=5和pH=3的两种盐酸分别为V L和2V L,pH=5的盐酸c(H +)=10-5mol/L,pH=3的盐酸c(H+)=10-3mol/L,c(H+)混=10-5 mol/L·V L+10-3 mol/L·2V LV L+2V L=6.7×10-4mol/L,pH=-lg c(H+)=-lg (6.7×10-4)=4-0.8=3.2。
3.2溶液的酸碱性学案(苏教版选修4)
![3.2溶液的酸碱性学案(苏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d0c378bed15abe23482f4dac.png)
3.2 溶液的酸碱性 学案(苏教版选修4)[学习目标] 1.能判断和比较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2.熟练掌握溶液稀释、混合时pH 的简单计算。
3.熟练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及误差分析。
题型一 溶液的酸碱性和pH方法点拨: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关键是看溶液中c (H +)与c (OH -)的相对大小,c (H +)大于、等于或小于c (OH -)是溶液呈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c (H +)>10-7 mol·L -1或pH<7的溶液并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当用c (H +)或c (OH -)与10-7mol·L -1的关系或pH 与7的关系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时,一定要注意温度是否为常温。
典例导悟1 下列溶液pH 一定小于7的是( )A .等体积的盐酸与氨水的混合液B .水电离出的c (OH -)=1.0×10-10 mol·L -1的溶液C .80℃时的氯化钠溶液D .c (H +)=1.0×10-3 mol·L -1的酸与c (OH -)=1.0×10-3 mol·L -1的碱等体积的混合液 听课记录:变式训练1 对室温下pH 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 均增大B .使温度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 均不变C .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 均减小D .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题型二 溶液pH 的计算方法点拨:1.pH 的定义:pH =-lg c (H +)已知c (H +)=m ×10-n mol·L -1,则pH =n -lg m ;已知pH =a ,则c (H +)=10-a mol·L -1。
已知c (OH -),则由K W =c (H +)c (OH -)计算出c (H +)后再计算pH 。
高中化学 3.2《溶液的酸碱性》同步教案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3.2《溶液的酸碱性》同步教案 苏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0fd5ebe658f5f61fb7366665.png)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弄清溶液酸碱性与C(H+) C(OH-)。
2.明确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3.通过练习掌握pH的简单计算。
4了解常用测量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内容掌握PH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课文的柱状图,得C(H+)越大,酸性越强C(oH- )越大,碱性越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从生活中化学引题,对我们所接触的物质,大致分为酸性、碱性、中性食物,从而引入本节的溶液的酸碱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2. pH的简单计算教学过程:[引入] 问题情境健康人的体液(主要是血液)应呈微碱性(PH值约为7.3至7.5),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按食物本身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碱性食物、酸性食物和中性食物。
如各种蔬菜、水果、牛奶为碱性;而如肉类、大米、花生等,一般为酸性;某些提炼很纯的油脂、糖、淀粉等列为中性食物。
应多吃一些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碱性食品,如牛奶、黄瓜、香菇、海带、洋葱、萝卜等。
不宜吃太多的肉类,因为它们都是偏酸性的。
[过渡] 很多电解质溶液都显一定酸碱性,这不仅仅与溶液中的溶质有关,而且与溶剂水的电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复习水的电离。
[温故知新]1.请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的离子积表达式:K w= 在25℃时其值是_____________3. 25℃时纯水中C(H+) C(oH- )[板书]一、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交流与讨论教材P66 请大家填写表格思考水的电离平衡是如何移动的。
(室温下)让学生观察图3-9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之间有什么关系?2.溶液中性的本质是C(H+) =1×10-7mol/L,还是C(H+)=C(OH-)?[小结]25℃酸性溶液:C(H+) C(OH-),C(H+) 1×10-7中性溶液:C(H+) C(OH-),C(H+) 1×10-7碱性溶液:C(H+) C(OH-),C(H+) 1×10-7[过渡] 由于用氢离子浓度及氢氧根离子浓度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有时数值非常小,使用很不方便。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第三单元第2课《溶液的酸碱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第三单元第2课《溶液的酸碱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241a3fcc7931b765ce158e.png)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第三单元第2课《溶液的酸碱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
2.初步学会酸碱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所使用的仪器。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中和滴定是继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计算
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情景引入
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需要配制一定物质的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如果有现成的溶液,我们怎样测定其浓度呢?
今有1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测定其浓度的方法?
2【导入】新课引入。
〖2021年整理〗《溶液的酸碱性公开课》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溶液的酸碱性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178c6871fe910ef02df86f.png)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题: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溶液的酸碱性》的第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手段探究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C (H +)和C (OH -)的关系,用事实说明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然后通过PH 值的相关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
本节课重点应放在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的探究上。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溶液的酸碱性,但没有深入学习使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因素。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化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维障碍与困惑是:PH 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要结合上一单元中水的电离的相关知识进行引导,并配合适当的实例和练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水的电离角度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2、知道PH 的大小与氢离子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掌握pH 的简单计算2.能够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初步学习pH 计的使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2.借助课堂小实验、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溶液酸碱性的本质2.教学难点:溶液的pH的简单计算五、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六、教学用具:课件pH试纸稀盐酸食盐溶液碳酸钠溶液等七、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问题情景]播放《农夫山泉》的广告视频问题:广告制作得很精致,从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略)评价: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希望大家能经常留心观察身边的化学常识和化学想象。
过渡:农夫山泉饮用水可以看作含有矿物质的水溶液。
那么,溶液为什么会有酸碱性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再看溶液的酸碱性。
3.2.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158199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2.png)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3.2.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2.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内容
课后拓展的作用与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的3.2.1溶液的酸碱性。本节主要介绍了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测定方法以及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当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大于OH-离子的浓度时,溶液呈酸性;当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等于OH-离子的浓度时,溶液呈中性;当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小于OH-离子的浓度时,溶液呈碱性。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溶液的酸碱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理解。
2.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的掌握。
3.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的理解。
【精品】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2《酸碱中和滴定》参考教案
![【精品】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2《酸碱中和滴定》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b10a34a300a6c30d229f04.png)
A B C DX浓度(mol/L)0.12 0.04 0.03 0.09 Y浓度(mol/L)0.04 0.12 0.09 0.03[课后练习]1、下列是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用100mL量筒量取5.2mL盐酸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氯化钠用100mL容量瓶配制50mL 0.1mol·L-1盐酸用25.00mL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mL NaOH溶液2、有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未知浓度的NaOH待测液荡洗2~3次滴定前没有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4、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0.1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 (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A、4B、7.2C、10D、11.35、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A、50mL量筒B、10mL量筒C、50mL酸式滴定管D、50mL碱式滴定管6、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A、温度计B、量筒C、酸式滴定管D、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7、用移液管取10ml烧碱溶液注入25ml洁净的碱式滴定管中,则液面读数应()A、在10mL——15mL之间B、恰好在15mL处C、小于15mLD、大于15mL[直击高考]1、(1)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mL。
(2)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________。
是amL是(50-a)mL一定大于amLD、一定大于(50-a)mL2.某同学进行中和滴定实验,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滴定曲线。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2《溶液的酸碱性pH的简单计算》参考教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2《溶液的酸碱性pH的简单计算》参考教](https://img.taocdn.com/s3/m/a5e0da7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d.png)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2《溶液的酸碱性pH的简单计算》参考教专题单元节题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题4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1、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通过实验联想、比较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溶液PH的测定,何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pH的简单计算pH的简单计算讨论法学生主体活动练习口答、检查25℃[H+]·[OH—]=10—7=10—14=Kw[阅读]P71本质对照表3—6大于7显碱性,小于7显酸性等于7显中性学生主体活动不湿润注意:强酸直接由[H+]总求pH值强碱由[OH—]总求pOH,后再求pH值(注意)先判断显性离子!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师主导活动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写出醋酸、一水合氨溶于水和水的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H+NH3·H2ONH4++OH—H2OH++OH—水的离子积常数[完成下表]溶液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c(H+)与c(OH—)关系任意温度室温(mol/L)pH值(室温)小于77大于7c(H+)>c(OH—)c(H+)=c (OH—)c(H+)①若pH酸+pH碱=14,则完全中和pH=7.②若pH酸+pH碱>14,则碱过量pH≈pH碱-0.3③若pH酸+pH碱<14,则酸过量pH≈pH酸+0.3[分析]①呈中性:即pH=7.nH+=nOH—10—a·V1=10—(14-b)·V2V1:V2=10—14+a+b10n=10a+b-14n=a+b-14a+b=14+n②若呈酸性.即pH<7nH+>nOH—10—a·V1>10—(14-b)·V2V1:V2>10—14+a+b10n>10-14+a+ba+b<14+n③若呈碱性,即pH>7,同理可知a+b>14+n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3.关于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常温)酸与碱混合时发生中和反应,但不一定恰好完呈中和。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89d98c1eb91a37f0115ca9.png)
专题3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溶液的酸碱性课前预习问题导入现有一瓶无标签试剂,欲知其酸碱性。
如何测定?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实质是什么?基础知识1.一种溶液是显酸性、中性还是碱性,取决于溶液中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
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乘积是_________。
当知道其中的一种离子的浓度,就可计算出另一种离子的浓度,从而判断溶液的_________性。
2.室温时,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OH-)和c(H+)有如下的关系:酸性溶液:c(H+)_________c(OH-),c(H+)_________10-7 mol·L-1,c(H+)越大,___________性越强。
碱性溶液:c(H+)_________c(OH-),c(OH-)_________10-7mol·L-1,c(OH-)越大,__________性越强。
中性溶液:c(H+)=c(OH-),c(H+)=c(OH-)=10-7 mol·L-1。
3.人们常用溶液中____________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为pH=-lgc(H+)。
在25 ℃时,pH=7时,c(H+)____________c(OH-),溶液呈____________性;当pH<7时,c(H+)____________c(OH-),溶液呈____________性;当pH>7时,c(H+)____________c(OH-),溶液呈____________性。
课堂互动三点剖析重点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1)酸性:c(H+)>c(OH-)(2)碱性:c(H+)<c(OH-)(3)中性:c(H+)=c(OH-)注意:溶液的酸碱性与酸和碱的酸碱性涵义的区别: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而酸和碱的酸碱性是指其潜在的电离出H+或OH-的能力。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名师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ad8fee52ea551811a68791.png)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与酸碱性关系,pH计算,pH试纸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身边水果的酸碱性引入课题,从定性到定量实验探测溶液中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
计算溶液pH并归纳出计算模型,再从溶液的pH计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渗透了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变化思想、守恒思想等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以健康的心态积极拥抱春天。
4.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同时渗透人文底蕴,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身心健康。
设计思想化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产,溶液的酸碱性也不例外。
以酸碱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以生活和身体健康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
并体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指向,宏观实验现象从微观角度解释,并用符号表征。
便于学生理解微观结构,提供水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等微观模型。
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提出来的六大化学核心素养: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绿色应用。
教学重点: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与溶液酸碱性关系,pH计算教学难点:混合溶液的pH计算教学过程环节1:新课导入以学生身边的常见水果苹果、猕猴桃、草莓、柠檬等图片(见图1)讲解,为什么水果如此受人们喜爱,原因是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苹果酸、酒石酸、草酸、柠檬酸、维生素(抗坏血酸)、乳酸、水杨酸等等有机酸。
接着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酸性零食与酸性日常用品?引导学生回忆、参与课堂学习,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使学生体验化学就是身边,可以触摸化学。
环节2:实验检测溶液中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由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设问: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如何检验?该知识在高一《化学1》模块专题1已经学习,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新课的学习,符合知识认知的“就近发展区”理论,对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定性认识,再上升到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定量测定,通过实验手段,对溶液酸碱性的全面认识,见图2。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2 溶液的酸碱性2-苏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2 溶液的酸碱性2-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6726c8964bcf84b9d57bfe.png)
4-3-2 溶液的酸碱性(2)【学习目标】理解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了解溶液p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关系。
【自学质疑】一、溶液pH的测定方法:1.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2.pH值的测定也可以用pH试纸——最简单的方法。
操作: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3.pH计【精讲点拨】二、关于pH计算的方法例1. 常温下,10-4mol/L 的盐酸溶液中,c(OH-)=mol/L,将上述盐酸稀释10倍,溶液中c(H+)=mol/L、c(OH-)=mol/L;将上述溶液稀释10000倍,溶液中c(H+)=mol/L、c(OH-)=mol/L 。
例2. 将pH=2的盐酸与pH=6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后溶液的pH。
例3. 将pH=8的氢氧化钠溶液与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求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例4. 50mLpH=1的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液与50mL的Ba(OH)2溶液相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沉淀0.466g,滤液的pH为13。
(1)混合酸液中SO4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2)B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
【归纳、交流与讨论】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
【互动探究】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巩固练习】1、在25℃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B、该溶液一定呈碱性C、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D、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32、对于重水(D2O)(常温下D2O的离子积是1.6×10-15),可以用和pH值一样的定义来规定重氢离子的负对数pD,下列关于pD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性重水的pD值为7B、在1L重水中溶解0.01molDCl,其pD值为4C、在1L重水中溶解0.01mol NaOD,其pD值为12D、在100mL 0.25mol/L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0.2mol/L的NaOD的重水溶液时,其pD值为13、有相同pH的三种酸HX、HY、HZ的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pH的变化值依次增大,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HX. HY. HZB、HZ. HY. HXC、HX. HZ. HYD、HY. HZ. HX4、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2-)和c(H+)之比约为A、1:1B、1:2C、1:10D、10:15、向V mLBaCl2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05mol/L硫酸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且反应后溶液的pH为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溶液的酸碱性根据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溶液可分为碱性溶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微点拨:25℃时,纯水中c(H+)=c(OH—)=10—7mol/L,如果未指明温度,当c(H+)或c(OH—)等于10—7 mol/L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二、溶液的pH1.溶液的pH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与测量(1)酸碱指示剂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色。
2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pH试纸(3)pH计pH计精度高,可直接从仪器中读数。
3.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5℃时,溶液中c(H+)、pH与酸碱性的关系如图所示: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
()(2)pH=14的溶液,碱性最强;pH=0的溶液,酸性最强。
()(3)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应将玻璃棒洗净后立即蘸取待测液滴于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c(H+)<c(OH—)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答案:(1)√(2)×(3)×(4)√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多种方法。
下列溶液中,一定呈酸性的是()A.常温下能够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B.溶液的pH>7C.溶液中c(H+)>c(OH—)D.溶液中c(H+)>1×10—7mol·L—1C [碱性溶液遇石蕊试液显蓝色,酸性溶液遇石蕊试液显红色,故A错;溶液的pH与温度有关,室温下或高于室温,pH>7都不会显酸性,c(H+)>1×10—7mol·L—1在较高温度下不一定显酸性;在任意温度下,只要c(H+)>c(OH—),溶液一定呈酸性,C正确。
]3.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1)该学生的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此方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学生以上述方式测定下列溶液的pH,无误差的是________。
A.NaOH B.CH3COONaC.NaCl D.NaHSO4解析: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若润湿,会使待测液浓度下降,结果可能出现误差。
但是用pH试纸测定中性溶液时,对结果一般没影响。
答案:(1)错误的润湿后,稀释了原溶液,使其浓度减小,可能导致测量误差(2)盐酸HCl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CH 3COOH CH3COO—+H+,稀释时平衡右移,继续电离出H+,稀释时Δc(H+)较小,ΔpH较小,故误差较小(3)C溶液pH的计算方法(1)强酸溶液,如H n A,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lg c(H +)=—lg nc。
(2)强碱溶液,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c(H+)=错误!mol·L—1,pH=—lg c(H+)=14+lg nc。
2.混合溶液的计算(1)强酸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c(H+)混=错误!,然后再求pH。
强酸溶液与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若pH差值≥2,混合后pH=pH小+0.3。
(2)强碱溶液与强碱溶液混合c(OH—)混=错误!c(H+)=错误!,再求pH。
强碱溶液与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若pH差值≥2,混合后的pH=pH大—0.3。
(3)强酸与强碱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酸过量:c(H+)混=错误!→pH;碱过量:c(OH—)混=错误!c(H+)=错误!mol·L—1,pH=—lg c(H+)。
酸碱等体积混合,酸与碱pH之和为14:若为强酸与强碱,则pH=7;若为强酸与弱碱,则pH>7;若为弱酸与强碱,则pH<7。
3.酸碱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可用数轴表示(1)强酸、弱酸溶液的稀释(2)强碱、弱碱溶液的稀释【例1】已知在100 ℃时水的离子积K w=1×10—12,下列溶液的温度均为100 ℃。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0.005mol·L—1的H2SO4溶液,pH=2B.0.001mol·L—1的NaOH溶液,pH=11C.0.005mol·L—1的H2SO4溶液与0.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为6,溶液显酸性D.完全中和pH=3的H2SO4溶液50 mL,需要pH=9的NaOH溶液100 mLA [A项,0.005mol·L—1的H2SO4溶液中,c(H+)=0.005mol·L—1×2=0.01mol·L—1,pH=—lg c(H+)=—lg 0.01=2。
B项,0.001mol·L—1的NaOH溶液中,c(OH—)=0.001mol·L—1,c(H+)=错误!=错误!mol·L—1=1×10—9mol·L—1,pH=—lg(1×10—9)=9。
C 项,0.005mol·L—1的H2SO4溶液与0.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pH =6。
D项,pH=3的H2SO4溶液c(H+)=10—3mol·L—1,pH=9的NaOH溶液,c(OH—)=10—3mol·L—1,二者完全中和,需要溶液的体积相等。
](1)上题B项中,碱电离出的c(OH—)与水电离出的c(OH—)比值是多少?(2)将上题的温度改为25℃,应选择哪项?提示:(1)0.001mol·L—1的NaOH溶液中,c(OH—)=0.001mol·L—1,c(H+)=错误!=错误!mol·L—1=1×10—9mol·L—1,水电离出的c(OH—)=c (H+)=1×10—9mol·L—1,故比值为0.001∶1×10—9=106∶1。
(2)选A、B。
A项,pH=—lg c(H+)=—lg 0.01=2。
B项,0.001mol·L—1的NaOH溶液中,c(OH—)=0.001mol·L—1,c(H+)=错误!=错误!mol·L—1=1×10—11mol·L—1,pH=—lg(1×10—11)=11。
C项,0.005mol·L—1的H2SO4溶液与0.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25℃时,溶液的pH=7。
D项,pH=3的H2SO4溶液c(H+)=10—3mol·L—1,pH=9的NaOH溶液,c(OH—)=10—5mol·L—1,二者完全中和,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硫酸的100倍。
1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混合后计算pH,必须先判断出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酸过量求c H+、碱过量求c OH—。
2根据酸的浓度计算酸溶液的pH时,不必考虑温度,而根据碱的浓度计算碱溶液的pH时,需要根据离子积计算c H+,因此一定要注意溶液的温度,只有室温时,K w=1.0×10—14。
3一定pH的强碱与强碱混合后求pH。
在计算过程中易出现直接用H+浓度进行混合计算的错误。
因为强碱溶液的混合是OH—混合,H+是随OH—浓度改变而改变的,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碱的计算,H+浓度必须通过c H+=错误!来求。
1.求温室下,下列溶液的pH:(1)某H2SO4溶液的浓度是0.005mol·L—1,1此溶液的pH为________。
2用水稀释到原来体积的100倍,pH为________。
3再继续稀释104倍,pH为________。
(2)pH=3的盐酸与pH=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pH为________。
(3)pH=10和pH=12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为________。
(4)pH=12的NaOH溶液和pH=4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pH为________。
解析:(1)1c(H+)=0.005mol·L—1×2=0.01mol·L—1,pH=—lg 10—2=2。
2c(H+)=0.01mol·L—1÷100=10—4mol·L—1,pH=—lg 10—4=4。
3pH接近7(酸无限稀释后不会变成碱)。
(2)c(H+)=错误!mol·L—1=5×10—4mol·L—1,pH=—lg(5×10—4)=4—lg 4=3.3(强调10—3是10—5的100倍,所以10—5可以忽略不计。
)(3)c(OH—)=错误!mol·L—1=5×10—3mol·L—1,c(H+)=错误!mol·L—1=2×10—12mol·L—1。
pH=—lg(2×10—12)=12—lg 2=11.7。
(4)NaOH溶液中c(OH—)=10—2mol·L—1;HCl溶液中c(H+)=10—4mol·L—1,二者等体积反应,碱过量,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所以反应后c(OH—)=错误!mol·L—1=5×10—3mol·L—1,c(H+)=错误!mol·L—1=2×10—12mol·L—1,pH=—lg(2×10—12)=12—lg 2=11.7。
答案:(1)12243接近7 (2)3.3(3)11.7 (4)11.7溶液的稀释规律及稀释后的pH的计算(1)强酸稀释前c(H+)=a mol·L—1,稀释m倍后,c(H+)=错误!mol·L—1,pH=—lg错误!。
但稀释后酸的pH仍小于7。
(2)强碱稀释前c(OH—)=b mol·L—1,稀释m倍后,c(OH—)=错误!mol·L—1,c(H+)=错误!mol·L—1,pH=—lg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