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编的四要素看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当代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家这个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大家 庭的剖析,引起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影观众 对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思想的反思。 &" 年 代 电 视 剧 《雷 雨 》 的 改 编 者 李 少 红 则在改编之前就按照电视剧商业运作的模 式先研究了电视剧的收视率,得出当代观 众 爱 看 “与 家 庭 、 人 的 情 感 有 直 接 关 系 的,写人物命运的,情节相对集中、起伏 较大”!的电视剧的结论,正是立 足 于 观 众的这一审美需求,她改编的 《雷雨》用 一半的篇幅表现了周萍和繁漪的爱情故 事,并以二人的悲欢离合为情节主线结构 全剧。观众参与创作的情况由此可见一 斑。我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钟惦 先生曾经 说过: “电影的观众学,不是在电影拍完 之后才存在的,在选择题材、进入拍摄之 前 , 就 有 观 众 学 。” "影 视 观 众 的 当 代 性 , 决定了影视作品改编者的心中应当自始至 终都有当代观众这根弦,自始至终都以对 当代观众的设定、揣度和研究作为改编的 参照因素。因此,无论被改编的文学作品 产生在什么时代,改编后的影视作品都会 不同程度迎合当代观众的趣味。不以当代 观众的期待视野为参照审视原著、决定取 舍,改编作品是很难博得当代观众的青睐 的 。 电 视 剧 《水 浒 传 》 的 导 演 因 深 味 此 理,才明确提出 《水浒传》的改编要从接 受美学的意义上真正实现古典与当代观众 的再次对话。电视剧 《三国演义》的总导 演 王 扶 林 在 其 《总 导 演 阐 述 》 里 也 说 : “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创作思想和手法, 决定了我们根据 《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 剧,不能照搬汉代生活。罗贯中的笔下, 就写了许多汉代没有,明清时代才有的东 西……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演变到今天,&" 年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和东汉末年比,已是 相去甚远,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在历史 真实的基础上,考虑到今天观众的审美趣 味 。” 对 当 代 观 众 期 待 视 野 的 重 视 , 已 成 为所有影视剧改编者的共识。

从文学名著本身的价值属性来看,任 何名著,只要称得上是名著,就都具有程 度不同的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 力;同时,任何名著,又都因产生于特定 时代和出自特定作者而难免具有时代和作 者本身的局限。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为 例: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最高成 就、同时也是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名著之一 的 《红楼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 成就空前绝后,但却因作者生活时代和出 生阶级的局限,难免有不能为主人公找到 出路的虚无主义之嫌;作为我国第一部正

从影视改编作品的接受者— ——广 大 的 影视观众来看,影视改编的当代性同样是 不可或缺的。
任何一个影视观众,都不是机械的、 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动的、有着丰富的 心灵和先在心理结构的 “鉴赏家”。按照接 受美学的观点,任何接受者在接受任何一 部作品之前,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该作 品产生一种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不仅 影响着观众对作品的接受,而且影响着创 作 者 (包 括 改 编 者 ) 的 创 作 , 也 就 是 说 , 创作者在创作之初以至整个创作过程中, 都会与隐在的接受者进行对话,揣摩他们 的欣赏趣味,甚至调查他们的审美需求, 从而尽可能适应和迎合他们的心理期待, 满 足 他 们 的 审 美 需 求 。 孙 道 临 !" 世 纪 (" 年代改编的电影 《雷雨》,就试图通过对周
可见,无论从文学名著本身来看,还是 从影视剧的大众文化特性来看,影视来自百度文库编作 品的当代性都是十分必要、不可或缺的。

从影视作品的改编者来看,改编的当 代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西方的古典解释学认为,对古典文献 的解释应当是天才与天才之间心灵的相互 印证,在解释的时候,解释者必须排除掉 自己的主观成分,对历史文献作出符合固 有原意的解释。而现代解释学则认为,解 释不是对既有事物的求知认同,而是解释 者对历史的积极参与、筹划和构建,是主 体对客体的一种互为前提的对话,解释者 与被解释者的完全弥合是不可能的,也是 不必要的。现代解释学代表人物之一海德 格尔的 “解释的预结构”理论认为,任何 人在理解任何事物之前,脑子里都不是一 片空白,他对事物的感知和接受,也不是 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以活动的意识积极
从影视剧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来看,
!"#
影视改编作品的当代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影视剧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一向被 称为高雅艺术、精英文化,为少数文化人 所专有,曲高和寡;而影视剧则隶属于通 俗艺术、大众文化范畴,是为当代最广大 的影视观众所欣赏的艺术。既为通俗艺术、 大众文化,它就必须具有通俗艺术和大众 文 化 的 基 本 特 性— — —通 俗 性 、 娱 乐 性 和 商 品性。因此,在把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作 品时,改编者必须能够找到文学名著与当 代观众需求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 变深奥为通俗、变典雅为朴实、变曲高和 寡为雅俗共赏、变纯艺术而为具有商品性 的艺术。只有这样,改编后的作品才能满 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要和娱乐需求,适应 商品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规律,既赢得观 众,又赢得市场,真正达到改编名著、普 及名著的目的。
西方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作家创 作的文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是 未完成本,任何文本的意义都是未定的、
[作者简介]秦俊香,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 (&"""!’) ! "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潜在的、只有在读者心灵的屏幕上才能显 现出来的。而且,任何文字符号都不过是 一张网,这网对于作家想要表现的丰富意 蕴来说已流失了许多东西,言中之意只是 一个框架,言外之意才具有丰富的内涵。 因此,作家创作的任何文本都具有一种召 唤结构,正是这种召唤结构,为阅读者提 供了填空、阐释和自由想象的无限可能 性,所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 ”。 对 文 学 名 著 的 改 编 来 说 , 原 著 中 同 样有许多空白等着改编者去填空。而这种 填空,是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随时 代而变化、既具有改编者的主观性又具有 改编者所处时代特征— ——当代性的。接受 美学的代表人物尧斯曾经指出:文学作品 并不是对于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观察者都 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的客体,并不是 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 而是一部乐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 生的不断变化的反响。笔者以为,这应该 是大多文学名著的轰动效应都产生在特定 时代、或曰一代人有一代人喜欢的文学名 著的很好的注脚。法国小说家福楼拜的 《包 法 利 夫 人 》 在 传 播 过 程 中 就 经 历 了 初 受冷落、之后升温、再受冷落、重又轰动 的曲折历程,我国名著 《红楼梦》的价值 也是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认识 和发现的。并且,不同时代对同一作品的 价值判断也是不一样的。文化荒漠年代的 “文革”时期, 《红楼梦》等文学名著就 曾被视为 “毒草”,而 《金光大道》等颂 扬 “高大全”人物的概念化作品却被奉为 经典。可见,文学名著被接受的过程 (当 然 也 包 括 改 编 者 对 文 学 名 著 的 接 受 ), 同 时也是文学名著的价值发生变化的过程, 而时代因素,对这一过程又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就是改编者 对文学名著的接受和阐释,改编后的文学 名著,不可避免地具有当代性。
一下,如果没有当代社会人性的大解放, 思想观念的大自由,没有文艺界时下流行 的正面形象缺陷化、反面形象人性化人情 化的 “新八股”文艺思潮,何来电视剧中 潘金莲的 “人性觉醒”和编导深切的人文 关怀?电影导演谢飞 !’ 世纪初改编的电视 剧 《日出》,与曹禺原作相比,许多情节和 人物也大异其趣。陈白露在潘月亭不惜重 金力捧之下一举成名,不仅成为交际花, 还成为歌舞、电影双栖明星;潘月亭在金 八直接操纵的金融商战中,步步陷入泡沫 经济的泥潭;潘月亭之子潘立仁吸毒、戒 毒,戒了再吸、吸了再戒……这一切,无 不体现着当代导演谢飞对原著的独特理解 和感悟,这些感悟中又无不映现出谢飞导 演所处当代社会的经济现象、社会思潮和 文化思潮的影子。因此我们说,改编者的 理解和阐释,正是改编作品当代性的体现, 是改编作品实现其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必 备的条件。
理论与美学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从改编的四要素看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当代性
秦俊香
克罗齐说: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实质上也是改编 者用当代眼光对已成 “历史”的文学名著 进行的一次新的阐释,改编后的影视作品 或多或少都会打上改编时代的烙印,体现 出当下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影视改编的这种当代性,无论从文学名著 本身的价值属性和影视艺术作品的大众文 化属性来看,还是从作品的改编者和广大 的影视观众来看,都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创作心理定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 不仅包括改编者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 观和艺术观等,也与其独特的个性、人生 体验和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密切相关。 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改编者,其创作心理定 势又必然打上了当代精神和当代思潮的烙 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代人的价值取 向和审美取向。改编者创作心理定势的当 代性必然决定着改编作品的当代性。电视 剧 《水浒传》的导演曾说: “(!" 世纪) &" 年 代 拍 《水 浒 》 也 必 然 有 今 天 对 它 独 特的阐释。电视剧 《水浒传》是给当代人 看的,必须注入创作者对名著新的见解、 新的感悟。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人物还是 那个人物,立在今天观众面前的,不再是 施 耐 庵 的 水 浒 , 而 是 电 视 剧 的 ‘水 浒 ’, 产生于当代艺术家手中的 ‘水浒’。”!在 当代艺术家的电视剧版本 《水浒传》中, 我们看到,潘金莲多了几分美丽贤惠和无 奈,少了几分蛮横歹毒和凶恶;女人不再 是 “祸水”,而是 “拿自己没有办法”的 尤物 (《水浒传》编剧之一冉平语)。试想
!"#
不过,对当代影视观众的重视,不应 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当落实到具体 行动中,切实研究当代观众思想观念的发 展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以便在改编的过程 中 尽 可 能 顺 应 这 种 变 化 。 比 如 , “文 革 ” 时期风行一时的 “样板戏”,培养了那个时 代观众喜欢高大全主人公、善恶分明的矛 盾冲突、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皆坏、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思想观念;早期电 影语言的简单化和程式化特点,培养了一 批观众喜欢平衡构图和固定镜头、排斥倾 斜构图和镜头运动变化的保守落后的审美 趣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文化一 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审美趣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观众不再满 足于作品中只有经纬分明的好人和坏人, 而是要看到复杂的人性,像生活中每一个 活生生的人一样,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不只要看到 “扁形人物”,更要看到 “圆形 人物”甚至 “心态型人物”;不再满足于简 单的矛盾冲突和大团圆结局,而是要看到 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艰难性;不再满足于 接受简单的说教,而是要求作品表现更深 刻的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在视听语言方 面,美国大片的视听冲击力和中国第五代 电影人的探索电影,已经大大扩展了中国 观众的审美视野,培养了一代不同于早期 电影观众的当代影视观众。这些观众不再 像 !" 世纪 ’" 年代以前的电影观众 那 样 喜 欢四平八稳的传统电影语言,而是更喜欢 刺激的、富于挑战性的不平衡构图和闪来 闪去的蒙太奇。上述这些可以称得上是翻 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要求我们的改编者必 须转换观念,与时俱进,不再过分地拘泥 于原作所表现的主题意蕴,不再满足于 “影视连环画”式的简单 “翻译”原作,而 是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尽量契合当代观 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使改编作品充 分地当代化、影视化,成为极具当代性的 影视改编。(下转第 () 页)
面描写农民起义、全面展示农民起义从发 生发展到成熟壮大直至失败全过程的农民 起义史诗 《水浒传》,也因时代和作者的局 限而充斥着 “女人祸水论”和封建宿命论 色彩;全方位描写汉末建安时期魏蜀吴三 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 《三国演义》, 更是充满了宿命论、历史循环论和封建迷 信色彩,它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缺陷也 早已为鲁迅先生明确指出,即 “欲显刘备 之 长 厚 而 似 伪 , 状 诸 葛 之 多 智 而 近 妖 ” "; 极富积极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 《西游 记》,在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幻想 世界的同时,也宣扬了浓厚的因果报应思 想 和 宗 教 意 识 — — — 举 世 瞩 目 的 中 国 四 大 古 典名著尚且精华和糟粕并存,何况其它? 因此,我们说,以发展了的当代人的眼光 重新审视和烛照文学名著的长处和不足, 在改编过程中,一方面深入挖掘文学名著 所固有的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另一方面又努力克服文学名著中因历史时 代和作者本身的问题所造成的种种局限, 应当成为文学名著改编的首要原则。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参与的。包容了历史的、文化的、经验的 习俗和观念的 “心理预结构”,是其后续 的一切理解活动的基础。解释过程中的 “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须避免的, 它是被解释对象产生无限意义的源泉。现 代解释学的这些理论,对文学名著的影视 改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文学名著的改编,实质上就是影视编 导运用特定的视听语言对文学名著进行的 一次新的解释。这种解释不是对其固有原 意的求知和认同,不是把原著译成影视连 环画,而是再创作,是渗透了改编者独特 理念和情思的再创作。改编后的作品,包 含着改编者对名著的独特理解和阐释,打 上了改编者个人的印记,是独特的 “这一 个”。而决定 “这一个”独特改编的,正 是海德格尔所说的 “解释的预结构”,我 们称之为改编者的 “创作心理定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