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金漆木雕经典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潮州黑底金漆画艺术的探讨

潮州黑底金漆画艺术的探讨

潮州黑底金漆画艺术的探讨在潮州工艺美术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漆为主要媒介的漆文化,在木器上绘制的漆画主要包括彩漆画、磨金漆画以及彩金漆画等多种形式,它们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

其中描金漆画绵密细腻,庄重瑰丽,属于潮州传统漆画的重要代表,其通常应用于装饰建筑构架和屏风以及佛龛等器物的装饰,涉及的题材主要为戏剧故事和人物典故以及生活场景等。

而潮州黑底金漆画的出现是在传统描金工艺的基础之上,充分融合漆艺技法和铁笔描绘等多种技艺,形成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艺术品,其在对我国传统漆艺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具有了较高的艺术品质和学术研究价值。

一、潮州黑底金漆画的起源与发展趋势(一)潮州黑底金漆画的起源潮州黑底金漆画在雕刻完成之后,其木器上粘贴金是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的基本特点,其实潮州黑底金漆木雕并不仅仅位于潮州地区,还包括潮安、潮阳、饶平、惠来以及海丰等多个靠近广东的地区。

因为上述地区在旧时都属于潮州府。

在早期李幼珍和郑曼共同制作的《潮州木雕》中提及,在唐代时期便已经有了木雕技艺。

潮州地区也存在大量完好的民居建筑群,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便是开元寺。

而国家级保护文物髯金千佛塔是当前存在的明代金漆木雕最为杰出的代表。

巴黎作为世界著名的艺术之都,一直以来都是以自身的文化艺术为荣。

而在1994年,在巴黎第一次展出来自于我国广东的潮州金漆木雕神皇时,获得了巴黎市民的认可。

该件文物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国外进行展览,其当前已经被列为我国不能出国展示的文物。

在潮州地区形成的金漆木雕作为当前精致的日用木雕,其已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在木雕艺术中,最为精巧的是黑底金漆神皇。

其在大约三寸的黄门窗格上雕刻出多个故事人物,倘若是戏曲人物,其中所涉及的图案花纹和背景都可以通过通雕的方式将景物展现在木雕之上,堪称是世界木雕艺术中最精美的艺术技艺。

而黑漆描金则是金漆木雕平面艺术手法展示中最精美的一项技艺。

(二)潮州黑底金漆画的发展趋势潮州黑底金漆画最早出现在古代潮州,金漆雕涉及的重要部件都是派生艺术,其自身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源于底层的本土化艺术文化门类,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层叠之美——《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展陈空间创作理念

层叠之美——《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展陈空间创作理念

i层叠之美——《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展陈空间创作理念■潘艺中国国家博物馆〔摘要〕2020年7月150'‘雕绘乾坤一潮州木雕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展厅与公众见面,潮州木雕是首次系统性地在国博专题展出,其特殊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潮州木雕是2006年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也是广东地方博物馆最具特色的藏品之一。

为了能更好地将祖辈所具有的精湛技艺、深厚历史以及丰富文化内洒传承下去,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背博物馆和潮州市博物馆三馆的通力协作,克服万难把展品从背城运往京城,让观众获益匪浅。

展览主题“金漆木雕”也是因为潮州木雕多漾漆饰金而定名的。

〔关键词〕空间设计;层叠;木雕一、展览内容设计潮州木雕展定位为历史文化展,展览向公众展示了160余件(套)潮州木雕精品,包括明清及近现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当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师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由策展团队从广东省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中层层遴选而出,展品的精美程度极具可看性。

众所周知,博物馆陈列内容首先是形式设计的先导者,决定着形式设计所能达到的高度。

潮州木雕展为纯文物类展览,其展览内容和展品组成在文化深意上均有独特之处,表现在几个方面:1.此次展品数量多,涉及的题材具有全面性,器物类型丰富,材质多样,它们既能代表潮州木雕的艺术审美价值,也能反映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氛围。

2. 展品的雕刻技法分类繁多。

如: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藏品,其中通雕最为卓越,在雕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潮州地区广泛用于如建筑、装饰、家居、祭祀神器等多个方面。

3.展品的时间跨度较大,从明府楼猴木雕、清代金漆木雕、民国时期的“童子戏鹤”穿柿,到当代工艺美术大师辜柳希的《金漆通雕龙虾蟹篓》,对潮州木雕发展历史脉络做了一个梳理,以木雕发展时间为顺序立体地展示潮州木雕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金漆木雕大神龛活动感受

金漆木雕大神龛活动感受

金漆木雕大神龛活动感受潮汕地区自古人文荟萃,不仅有海滨邹鲁之称,门类丰富的民间艺术也争奇斗艳,潮州木雕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

潮州木雕因主产于古潮州府所属地区而得名,渊源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潮州木雕孕育于潮汕文化之中,深受其影响之外,自身也与之融为一体,反哺潮汕建筑、家具陈设以及礼祭之用,使用十分普遍。

随着潮州木雕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潮州木雕专题展览和研究也逐渐增多。

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对潮州木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潮州木雕的工艺与创作、技艺传承与现状、源流与特点、题材等方面,此外还编辑出版了一些图册和专著,这些著作展现了公私机构和个人收藏的潮州木雕精品,为学界深入研究潮州木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来看,学界还很少就礼祭器具类潮州木雕尤其是神龛进行专门研究,笔者不揣冒昧,拟结合潮汕文化的有关研究成果,对神龛类潮州木雕的艺术特色、结构布局、题材内容等做一综合分析,以期加深我们对这类潮州木雕的认识。

一、作为礼祭器具类潮州木雕的神龛传统的潮州木雕品类繁多,主要用于建筑、家具陈设以及礼祭器具的装饰,完全独立的案头摆设较少。

礼祭器具类是潮州木雕中产生精品最多的一个品类,可见艺人们对这类木雕的重视。

有学者归纳了潮州木雕的三个地域性特征,其中拥有形制多样的礼祭器具类木雕尤其是种类繁多的游神类木雕器具是潮州木雕的三个地域性特征之一。

具体而言,礼祭器具类潮州木雕根据其使用空间的不同,主要分为祠庙常设类和游神器具类,前者主要置于宗祠、庙宇等建筑之内,而后者则在神诞日作游神之用。

祠庙常设类包括屏风、圣旨架、神龛、香几、馔盒、香炉、宣炉罩、贡碟、糖枋架、贡台、大烛架、烛台、香架、油灯罩、瓶花、神位牌等,游神器具类包括神轿、神亭、香亭、鼓架、炮斗、茶担、梳妆台等。

除了这些独立和完整的器类,现存的木雕作品也有许多与礼祭器具类木雕有关系,如神龛的龛楣花、窗花、门窗肚、花板等,从一个侧面彰显昔日神龛的风采。

二、艺术特色民国时期的潮州木雕艺人陈舜羌将潮州木雕的特点归结为“匀匀、杂杂、通通”。

中国“四大木雕”

中国“四大木雕”

中国“四大木雕”潮州木雕又被称为潮州金漆木雕。

它虽用樟木雕刻,但雕好以后却会贴上金漆,使得通体上下金碧辉煌,倍显富贵。

潮州木雕:通雕梅花螃蟹纹梁托,清代,高17厘米、宽45厘米、厚13厘米。

潮州木雕对题材的选择着意于传达某种美好的意念。

此件梁托运用通雕技法,以屈曲欹侧的梅树为架构,中部雕一仰腹的螃蟹,一螯持笔,一螯持瓜蒂,暗寓“必登甲第”之意。

潮州木雕:身披金漆显富贵“一根原木竟雕出46只虾蟹!”1998年是陈培臣艺术生涯中的巅峰。

在一根高2.2米,直径0.8米的原木上,他雕出了两个蟹篓,蟹篓之间用一根逼真的绳子相连,18只龙虾、28只螃蟹遍布蟹篓内外,有些螃蟹甚至还用钳子夹挂在绳子上,手艺高绝,令人惊叹。

作品刚一问世,便获得了广东省首届工艺名家名作展的金奖。

实际上,《蟹篓》自20世纪的中叶开始,便成为了潮州木雕中的一个经典题材,而这一回通过陈培臣的卓绝技艺,它又一次在世人面前大放异彩。

潮州木雕又被称为潮州金漆木雕。

它虽用樟木雕刻,但雕好以后却会贴上金漆,使得通体上下金碧辉煌,倍显富贵。

杨坚平认为,“潮州木雕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有独特的创举”。

他具体阐述到,在美术门类中,雕刻是立体的造型艺术,而绘画是平面艺术。

前者通过圆雕、浮雕和通雕等艺术形式造就真实的三维空间,而后者则通过画面的构图组合,讲述不同时空的各种故事。

聪明的木雕艺人不满现状,在清代乾隆年间将雕刻的立体性和绘画的故事性融于一体,造就了“融雕刻与绘画于一炉”的镂通雕技艺。

虽然近代有些地区也出现了镂通雕,但像潮州木雕这么完整形成艺术体系的极为少见。

在这种技艺支撑下,潮州木雕以人物题材,特别是吸取潮州戏曲人物故事的题材和反映当地民间故事的题材为主要特色,显示出浓郁的地方风情。

它的工艺历时悠久,在宋时就已经是很兴盛的传统工艺。

它雕刻人物景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

作品多层镂空,富立体感,玲珑剔透,外表贴金,典雅富丽。

昔时多作为庙宇、祠堂、豪宅、华厅之建筑装饰,而今除仿古建筑仍用以装饰外,多用以作为艺术陈设。

从清代神器木雕看潮州的民俗风情

从清代神器木雕看潮州的民俗风情

从清代神器木雕看潮州的民俗风情作者:吴丽娥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07期摘要:清代潮州木雕发展盛极一时,其构图饱满、雕刻细腻、精巧雅致、玲珑剔透,雕刻工艺有浮雕、圆雕、多层次镂通雕等,涉及题材广泛,江海水族、戏剧故事等无所不包。

神器木雕是潮州木雕中的一大种类,雕刻极其细腻繁复,精益求精,代表了当时最高工艺水平。

关键词:潮州木雕;神器木雕;民俗风情清代潮州府辖潮安、潮阳、揭阳、饶平、大埔等九邑,所以潮州木雕指的是广义的潮汕各地的木雕作品。

潮州木雕分为建筑装饰、神器木雕、家具装饰、案头摆设四大类,其构图饱满、精雕细刻,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

1 潮州神器木雕的产生潮州木雕产生于唐代,开元寺内僧侣们作为开膳信号敲击的唐代木鱼被视为木雕的萌芽。

宋代开元寺木龙作为铜钟的悬梁,雕刻技法与木鱼相似。

明朝万历潮州开元寺佛殿龛桌和圆雕金饰千佛塔都髹漆贴金,是当时最为精美的工艺制品。

木雕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宗教祭祀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明代潮州府府衙正门门楼镇海楼上有三套栏杆,共108根木柱头,都装饰一只木雕小猴,“颈系木锁,盖形家所谓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道家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每一星即一神,這些木猴都是辟邪、消灾、趋吉的标志。

崇天尚神已成官方行为,在民间则更为普遍。

据《潮州府志》载:潮“俗崇尚巫鬼”,“妇女之俗,贫富咸信鬼神”。

潮州民众崇信神佛,家家设神龛,村村建神庙。

清雍正之后,每年春节从正月初四至二月底,每天都有一地或多地酬神、游神,爆竹礼乐之声不绝于耳,“九邑皆事迎神赛会”。

潮州居民聚族而居,儒家思想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光宗耀祖的观念深入人心,宗族观念不断强化,修祠建庙蔚然成风。

特别到了清末,大量华侨携巨资回乡,大修庙堂,“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

2 潮州清代神器木雕的典型器物在多神崇拜、炫富和攀比宗族势力观念的影响下,金漆木雕成为潮州地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相结合的绝妙载体。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潮州木雕是我国民间雕刻工艺之一。

因为在雕刻完成后,还要在其表面贴金,以示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故而潮州木雕又称之“金木雕”,或者是“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指的是在木雕完成后,再采用金漆施涂表面,其优点是旧而不脏,亮而不鲜。

中国古董家具的雕刻历史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家具制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地的雕刻流派,比如苏式家具流派、京式家具流派、广式家具流派,还有晋(山西)、鲁(山东)、甬(宁波)、闽(福建)、扬(扬州)等流派。

这些家具流派各有特色,它们以自身的地方特色,共同编织成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家具文化图景。

而广式家具中的潮州木雕,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盛名卓著。

清朝达到鼎盛期潮州木雕是我国民间雕刻工艺之一,因起源于广东潮州而得名。

因为该流派在雕刻完成后,还要在其表面贴金,以示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故而潮州木雕又称之“金木雕”,或者是“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指的是在木雕完成后,再采用金漆施涂表面,其优点是旧而不脏,亮而不鲜。

潮州木雕与广州木雕同为广东木雕两大流派,但潮州木雕的历史也相当悠久,有史料显示,潮州木雕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现存于潮州开元寺内的一些木雕建筑构件、僧侣们开膳击敲用的“木鱼”以及铜钟上的“木龙”,都是唐宋时期的潮州木雕之遗存。

明代是潮州木雕发展的辉煌期。

据记载,创作于这个时期的金漆木雕“千佛塔”,造型十分精致优美。

该“千佛塔”每层塔壁的佛龛内都供有佛像,其状或打坐或站立,肃穆而端庄。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此塔身上的浮雕“唐僧取经图”,其构思奇特,线条明快,刀法简练,为潮州木雕在古代的典范之作。

之后,随着历史的演绎,至清代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欧洲的绘画、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大量涌入,对潮州木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在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懈努力和创新下,潮州木雕达到了鼎盛时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

立体镂雕最精彩潮州木雕所表现的内容题材,大都来自本地区民间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人文故事、历史神话,还有珍禽异兽、四季花果等自然景色,特别是水族动物中的鱼、蟹、虾等,这同其他诸如东阳木雕、徽州木雕等创作选题既是大同小异,又有区域特色。

潮州木雕解说词

潮州木雕解说词

潮州木雕解说词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在南海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潮州。

(这是一座南方小城,紧紧挨着从容流淌的韩江。

每天,这里是江边最早苏醒的地方。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千百年的潮起潮落,千百年的沧海桑田,使得潮州孕育出多种多样的传统工艺。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潮州众多传统工艺中的一项——木雕。

潮州木雕有文字记载及实物凭证的历史可上溯至唐代。

明清两代,潮州木雕得到空前发展,尤其在清末民初达到了高峰。

己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是潮州木雕艺术辉煌时期的集大成者,有着“木雕博物馆”的美誉,是每一位木雕艺人心目中的朝圣地。

走过门楼,在其西侧,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五默非期》,五默也即五知,这是从宋朝人李若拙沉浮而作的五知传而来,五知即: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后人也将其称为知足常乐。

作者很巧妙的借场景分五部分,体现了五知。

进入前厅,可见到祠堂中央的天井,天井种有花草,一派春色盎然的景色,另有一番情趣。

在主座大厅前,天井中央,有一拜亭,拜亭木载下的金漆木雕装饰是祠堂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方。

这些金漆木雕内容以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为题材,如《回回进宝》、《八仙过海》《洛神》、《完璧归赵》等,其中拜亭西面的《水漫金山》用连环画幅形式,再现了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壮观场面,人物造型生动,虾兵蟹将栩栩如生。

《约法三章》表现的是刘邦率军攻入关中,子婴在仅当了46天秦王的情况下投降。

进入咸阳后刘邦召集各县父老宣布要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并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杀人者要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要判罪”这三条法律。

拜亭东侧则雕有《李元霸举狮》,画面表现的是年方12的李元霸,双臂却有“四象不过之勇”被誉为隋唐第一猛将,该幅木雕中间手举金狮的便是李元霸,此作品勾勒纤细,层次丰富,形象逼真,充分表现潮州金漆画古朴浑厚和华丽辉煌的工艺特色,是一幅相当难得的民间工艺精品。

更令人赞叹的是拜亭木载下两边装有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其造型传神生动、工艺精雕细刻,使它同其它内容的金漆木雕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金碧辉煌、精美绝伦的装饰空间。

东阳木雕与潮州木雕异同分析

东阳木雕与潮州木雕异同分析

东阳木雕与潮州木雕异同分析【摘要】:中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各地区各区域的民族文化不同,木雕的艺术文化特色上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文章主要从基本特点、题材内容、雕刻用材、雕刻技法、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我国闻名的两大木雕——东阳木雕与潮州木雕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艺术特点,促进各自木雕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關键词】:东阳木雕;潮州木雕;异同分析雕刻艺术一直都是人们大众所极力推崇的,木雕艺术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凭借它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工艺和技法来表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我国几千年民族发展的工艺结晶,几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木雕技术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木雕的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的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现代的许多古建筑中有着许多木雕的传世精品,留给后人不断地欣赏,潮州木雕以“传统国宝”享誉世界,具体始于何时已经考证不清,但是它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令人惊叹。

东阳木雕的建筑装饰可谓是“雕梁画栋”、“鬼斧神奇”、“巧夺天工”,历经千年锤炼的东阳木雕,是木雕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

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的题材内容而蜚声海内外。

它是我国民族的瑰宝,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文章从基本特点、题材内容、雕刻用材、雕刻技法、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对东阳木雕和潮州木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一、东阳木雕与潮州木雕的基本特点东阳木雕和潮州木雕两者都以各自的产地命名,两者都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两者又都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木雕,但又在各自的地域文化特点上传承发展。

潮州木雕是玲珑剔透的镂空雕刻,上漆贴金,故称为“金漆木雕”;而东阳木雕是多层次的精雕细刻,保持木材本色,不上色,不贴金,故称为“白木雕”。

东阳木雕是中国四大木雕流派之一,流长千年而愈茂愈盛。

东阳木雕师宗于鲁班,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宋,鼎盛于清代。

基于伦理观的潮州老厝金漆木雕图式符号研究

基于伦理观的潮州老厝金漆木雕图式符号研究

基于伦理观的潮州老厝金漆木雕图式符号研究摘要:在古潮州府管辖的地域,建有众多的“五星”老厝民居,这是典型的潮汕地域建筑。

在这些老厝建筑内部有装饰丰富的金漆木雕构件和家具。

这些木雕图式丰富多彩,不仅表达了居民追求平安、福运、寿禄、富贵等美好祈愿,也彰显着道释等文化观念和积极入世的美好诉求。

关键词:潮州老厝;图式符号;金漆木雕;伦理文化古潮州府下辖地域内至今矗立着众多宏伟的建筑群落,潮州话称为老厝。

许多老厝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这些建筑群落以金木水火土五星造型式样为主,远观外表呈灰色,雨天呈灰黑色,朴实无华。

但近观在部分老厝屋顶瓦脊梁上以及山墙腰肚甚至室内天井墙壁等处,装饰大量的扣饶嵌瓷雕,包含有诸多人物故事、博古花卉等题材,使朴实无华的灰色建筑瞬间靓丽起来。

但总体而言,潮州老厝建筑外观给人感觉是低调的,正如潮人的藏富内敛。

当走进一座座“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式样的老厝内部之后,会发现到处都有精彩绝伦的木雕,有的作为建筑构件镶嵌在其上,有的作为家具和神龛的装饰。

这些木雕以金漆施色木雕为主,其他彩色雕饰为辅。

这些繁冗复杂的木雕群风格属于典型的潮州金漆木雕,彰显出了建筑的另一种奢华。

同时这些木雕图式符号也在传承着文化伦理等文化观念,使身与心灵的栖所得到另一种陶冶。

“伦理”在中国人的理解中,常常被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伦理”就是要使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符合一定的秩序和准则。

道德伦理制约了民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渗透在民众的观念行为、宗教信仰、情感思想等方面。

潮州金漆木雕作为潮州民间艺匠师呕心沥血的创造物,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也被封建礼教文化集体无意识地制约影响,体现儒家倡导的成教化、助人伦社会实用主义思想。

这是潮州金漆木雕的最主要的一块。

当然除了儒家文化这种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以外,潮州岭南原住民的多神祭祀文化也渗透在木雕点滴血液中。

诸多宗教题材和神龛的雕饰也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一锤一凿,巧夺天工

一锤一凿,巧夺天工

一锤一凿,巧夺天工一把木锤,一撮刻刀,几代木雕艺人在这条怡静的小巷里,雕刻了一座古城的历史,一首淡淡的民歌,和一份潮州人钟灵毓秀的精神。

我们在形容别人迟钝的时候常常冲口而出的是“呆若木鸡”,一个人呆呆的在那里,看起来就像一截木头,毫无生气。

可是,一块呆木头,可以变成展翅的鸟、金光闪闪的牡丹花、横行霸道的螃蟹……您信吗?如果您来过潮州,如果您恰好经过牌坊街,但是您错过了“三安巷15号的金漆木雕厂”,我只能深表遗憾,您错过的是一段佳木传奇。

与木结缘金漆木雕厂创办于1956年,木棰敲打声伴随着这个厂走过50年的历程,老旧的车间还保留着上世纪的面貌,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位杰出的木雕大师和数不清的木雕作品。

如今的当家人陈绍明厂长正是木雕大师张鉴轩、陈舜羌的得意弟子。

陈绍明小时候最喜欢听鲁班的故事,那些会飞的木鸟、会走的木马,在他的心里灵活生动了许多年。

直到他第一次踏上三安巷的青石路,第一次见识到在竹篓里栩栩如生的大龙虾,花瓣层层叠叠怒放的牡丹花……鲁班不就在眼前吗!陈绍明当下就决定拜师学艺,那年是1964年,陈绍明15岁。

从此他便不离张鉴轩。

陈舜羌左右,一心学习潮州木雕技术。

40多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小学徒早已经是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热爱,陈绍明很快就掌握了潮州木雕的基本技巧,但是木雕是一个学无止境的终身事业,潮州木雕经历了明、清的繁华,承载了千百年来发展历程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潮州木雕作品多以金漆装饰,故亦称潮州金漆木雕,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上较其它地区的木雕更高。

耕耘与收获在潮州,优秀的木雕师傅们均会无悔的选择穷其一生去追求更高级艺术和更精巧技术。

陈绍明更是一刻也不肯懈怠,他兢兢业业的苦练技艺,1973年,陈绍明与恩师陈舜羌大师等集体创作的木雕精品《煊炉罩》、《龙凤呈祥》在1981年获得国家精工部优质产品奖。

那一年他24岁。

这是他作为潮州金漆木雕厂的一份子献给集体的第一份礼物。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隐匿在精工之下的市井风情作者:肖朋彦来源:《收藏/拍卖》 2019年第3期在热播的《国家宝藏》第二季中,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金漆木雕大神龛令人眼前一亮,并成功入选终极特展。

这边厢,正逢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号角吹响,2018年11月8日至2019年2月25日,金漆辉映:潮州木雕》展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该展以广东省博物馆潮州木雕展品为主体,呈现各类精美的潮州木雕。

作为四大木雕之一,富丽堂皇的潮州木雕不仅惊艳世人,个中的一刀一划,都在精雕细刻中展现出耐人寻味的市井百态。

潮州木雕萌芽于唐宋时期,至清代进入鼎盛阶段。

清时,无论是潮州地区富家大贾还是平民百姓家中,都有不少潮州木雕工艺品。

总体来说,潮州木雕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精雕细刻后由匠人贴上金箔或涂抹金粉,使成品展现金碧辉煌的效果,尽显潮汕人功利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思维模式。

对生活的细致追求,让潮州木雕出现在家家户户;对祭祀活动的高度重视,让潮州木雕担负起潮汕地区祭祀用具的重要角色。

此外,当中的地域性题材非常丰富,成为其体现市井风情的一个窗口。

生活,就是一门精耕细作的艺术潮汕人素来最爱“工夫茶”。

摆放茶叶的茶橱,自然也十分考究。

如金漆木雕《杨家将》茶橱上下横肚镶嵌有通雕大狮小狮,正面两扇门镶嵌金漆通雕,门肚刻“杨家将”系列故事,描述宋辽两国金戈铁马沙场征战的场景,反映了族人共抵外敌的团结。

高规格的生活,来源于潮人定居的基础。

据民国《潮州志· 艺文· 经部》记载:“或因宦游侨寓,或因避乱播迁,越岭逾江海,嵎僻处于今所。

”潮州地区居民的构成较为复杂,整体而言,以北方南来移民居多。

但作为外来移民的潮汕族群,在广东只占有不多的土地。

用少量的土地养活最多的人,使潮汕人养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

更有不少潮汕人逐渐从农田中得以解放,尝试从事其他方面的职业,其中就包括手工业。

馔盒是潮人摆放果脯等供品的器具,往往在举行活动时放置在神案上或神龛前。

如金漆木雕祥禽瑞兽菱形馔盒,该馔盒菱形设计,底板髹以黑漆,光素无纹。

潮州金漆木雕——中国四大木雕之一

潮州金漆木雕——中国四大木雕之一

潮州金漆木雕——中国四大木雕之一潮州金漆木雕是中国四大传统木雕之一,别称潮州金砂壁。

它的创作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木雕、涂金、过油、壁面处理等多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用心耐力的工作,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金漆木雕作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潮州金漆木雕的制作流程和品质特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较为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一、工艺流程1.材料筛选:金漆木雕的首要条件是选取优质的木材,一般选用硬质的楠木、桧木或者环保型的荷兰松等木材。

雕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木材机构,避免木材龟裂或者产生变形。

2.雕刻:获得选择的优质木材后,在木板上进行设计轮廓并开始雕刻,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手工制作,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和线条,这是整个工艺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3.涂金:雕刻出的木板制作完毕后,用压实的巴沙刀将金屑在木板上涂刷,涂金数量和质量的好坏将在之后的制作过程中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品质。

4.壁面处理:涂金后的木板放置在室内环状储存,金漆需要慢慢地干燥和固化。

然后进行磨砂处理,将表面涂有粗糙的金沙,然后进行打蜡和抛光处理。

二、特点与意义潮州金漆木雕的制作过程繁琐,但深入其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悠久而扎实的文化。

相对于其它三大传统木雕,潮州金漆木雕比较少流传,并且难度极高,因此具有更大的价值和艺术性。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金漆木雕的特点和意义:1.造型简洁优美:潮州金漆木雕往往以优美简约的造型著称,以雕刻的细节和线条来展现艺术的美感。

作品中的图案和造型寓意丰富,富有象征性和寓意性,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2.技艺精湛:潮州金漆木雕是一种非常艰难且复杂的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操作。

雕琢出的金漆木雕作品,经常能够展现出匠人的设计师级别的创意和灵感,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一个文化艺术大师的慧眼和匠心。

3.历史深厚:潮州金漆木雕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岁月。

作品中蕴含着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沉淀,这些在雕刻中得以更为深刻的展示出来。

潮州木雕的艺术

潮州木雕的艺术

110潮州木雕的艺术——以金漆屏风为考察对象★ 沈志辉潮州木雕久负盛名,独树一帜,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木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以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和家具装饰等为主要品类潮州木雕具有鲜明的中国民间雕刻艺术特色。

这些特色集中在藏品金漆屏风中完整地表现出来。

从藏品中,可以清楚地看成出金漆屏风是经过在木料精雕细琢之后,以纯金箔贴饰的木雕作品。

潮州木雕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与浙江东阳木雕并称为两大中国木雕流派。

而金漆是潮州木雕的强项,也是其代表性风格。

木雕在潮州地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灰批、嵌瓷、砖雕或石雕通常只用于装饰房屋的脊、檐和外壁等外部,木雕装饰的是室内的门、窗、走廊的楹架和柱头等较为显眼部位。

另外,木雕工艺也广泛运用在潮州木知家具的装饰、点缀上。

屏风在传统厅堂既有其实际功用,又有其装饰功能,金漆屏风的存在使厅堂熠熠生辉。

一、金漆木雕的变迁从现有的资料看成,潮州金漆木雕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但是,真正大繁荣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中。

1、初期宋代潮州郡守有做“漏”的记录,“指工绳木,卯金涂漆”是对潮金漆木雕的记载。

潮州开元寺内有俗称为“草尾”的斗拱状物装饰。

潮州许驸马府也有大量带“草尾”装饰的木雕。

2、中期明代是潮州木雕的快速发展时期。

据记载,潮州镇海楼上,原有108只神兼备的柱头装饰木猴,“府楼猴”。

这标志着当时的潮州木雕已走向成熟期。

潮州木雕在清代进入兴盛时期。

潮州在清中、后期建造的许多祠堂、寺庙,甚至民居上都有较为完好的木雕饰品。

3、大发展期手工业行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整合资源,成立工艺研究机构。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政策促进了木雕行业的大发展。

潮州木雕艺术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为适应大型堂馆会所的需要,大型木雕作品大量出现。

潮州木雕的杰出的代表“龙虾蟹篓”就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

藏品金漆屏风应该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它集浮雕、圆雕、通雕三大技艺于一身,造型雄奇兀突,玲珑剔透,立体幽深。

潮州木雕与民俗文化

潮州木雕与民俗文化

粤东的潮汕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原、闽南、海外和南越本土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情风俗。

潮州木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深受潮汕民俗文化的浸染与影响。

千百年来,潮州木雕采用了象征、寓意、比拟、谐音等手法营造出来的吉祥意念,迎合了人们光耀宗族、祈求福祉、追求家庭幸福的民俗文化心理,因而在民间广泛流行。

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金漆木雕器具在功能、装饰、使用方法方面均有讲究,它不仅显示财富地位,还能渲染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因而在祭祀、游神、礼仪等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潮汕的民情风俗。

潮州木雕与民俗文化潮安彩塘金砂乡华侨巨富陈旭年所建的从熙公祠内木雕构件精巧细腻,金碧辉煌。

神龛是潮汕民间供奉祖先神位的特制神器,是潮州木雕制品中做工最讲究的一种。

木雕之美修建宗祠,光宗耀祖潮州木雕在祠堂、庙宇建筑上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其中又以宗祠家庙建筑装饰和祭祀用的神器装饰最为精致。

兴建宗祠家庙是潮汕传统习俗,清代以后,这种风气尤为盛行。

乾隆《潮州府志》载:“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

”嘉庆《澄海县志》载:“望族喜营屋宇……大宗小宗,竟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

”潮人对于宗祠家庙的重视可见一斑。

一方面,清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在宗族观念、祭祀文化与工艺发展的相互作用下,达官贵人和富商巨贾为了炫耀权势和财富,在潮汕地区大肆兴建宗祠家庙。

另一方面,潮人重商,在外地谋生时特别重视乡情乡谊和团结互助。

每当他们离乡别井,经历一番奋斗取得成功后,就会怀着崇先报本思源的心情,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修建宗祠家庙。

潮人以这种形式,表达出追念故祖,庇荫族人,维护血缘关系的深切愿望。

这一风气的盛行,是潮州木雕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正是由于潮汕民间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显示宗族势力的民俗文化心理,潮汕木雕才能在祭祀先祖的活动中,以华丽的装饰满足人们光宗耀祖,张扬门风,增强宗族凝聚力的心理需求。

清代前中期建造或修建的祠堂寺庙,现仍保存完好的有揭阳古溪大宗祠、揭阳北门关帝庙、揭西钱坑鸣鸾公祠、揭西棉湖永昌古庙,阳厦聚祖公祠等,这些祠堂中的建筑部件等,综合运用了沉雕、浮雕、圆雕、通雕等形式和技法来表现多层次的复杂内容。

潮州木雕解说词

潮州木雕解说词

潮州木雕解说词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在南海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潮州。

(这是一座南方小城,紧紧挨着从容流淌的韩江。

每天,这里是江边最早苏醒的地方。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千百年的潮起潮落,千百年的沧海桑田,使得潮州孕育出多种多样的传统工艺。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潮州众多传统工艺中的一项——木雕。

潮州木雕有文字记载及实物凭证的历史可上溯至唐代。

明清两代,潮州木雕得到空前发展,尤其在清末民初达到了高峰。

己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是潮州木雕艺术辉煌时期的集大成者,有着“木雕博物馆”的美誉,是每一位木雕艺人心目中的朝圣地。

走过门楼,在其西侧,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五默非期》,五默也即五知,这是从宋朝人李若拙沉浮而作的五知传而来,五知即: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后人也将其称为知足常乐。

作者很巧妙的借场景分五部分,体现了五知。

进入前厅,可见到祠堂中央的天井,天井种有花草,一派春色盎然的景色,另有一番情趣。

在主座大厅前,天井中央,有一拜亭,拜亭木载下的金漆木雕装饰是祠堂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方。

这些金漆木雕内容以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为题材,如《回回进宝》、《八仙过海》《洛神》、《完璧归赵》等,其中拜亭西面的《水漫金山》用连环画幅形式,再现了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壮观场面,人物造型生动,虾兵蟹将栩栩如生。

《约法三章》表现的是刘邦率军攻入关中,子婴在仅当了46天秦王的情况下投降。

进入咸阳后刘邦召集各县父老宣布要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并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杀人者要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要判罪”这三条法律。

拜亭东侧则雕有《李元霸举狮》,画面表现的是年方12的李元霸,双臂却有“四象不过之勇”被誉为隋唐第一猛将,该幅木雕中间手举金狮的便是李元霸,此作品勾勒纤细,层次丰富,形象逼真,充分表现潮州金漆画古朴浑厚和华丽辉煌的工艺特色,是一幅相当难得的民间工艺精品。

更令人赞叹的是拜亭木载下两边装有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其造型传神生动、工艺精雕细刻,使它同其它内容的金漆木雕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金碧辉煌、精美绝伦的装饰空间。

潮州木雕工艺鉴赏——以中国客家博物馆藏潮州木雕隔扇为例

潮州木雕工艺鉴赏——以中国客家博物馆藏潮州木雕隔扇为例

格 、栏杆 、飞罩挂 络 、驼 峰 、梁 架等 。 中国 客 家博物 馆 就展览 有一件 大型 梁架 ,结构优
美 完整 ,非常难得 。 ( 图1 ) 在建 ,就 是 隔 扇 。隔 扇 又 称 隔 扇 门 ,是 一 种 中
间 镶 嵌 通 花 隔 子 的 门 。此 门 是 很 常 见 的 建 筑
雕 刻 艺术 ,它是 从木 工 中分 离 出来 的一 个工 种 ,属 “ 精 细木 工 ” ,是 以雕 刻材 料 进
行 分 类 的 著 名 “民 间 工
艺 ” 。中 国木雕 分 布极 广 ,
由于 各地 民俗 、文 化 、资源
条件 不一 ,工 艺各 有侧 重 ,
形成 了诸 多 具有 浓 郁地 方 特
色 的流派 。最 为著 名 的 “ 中
可见 其工 艺之 国 四大 木雕 ”就有 潮州木 雕 , 精湛 。 潮州 木雕 因产 于广东潮 州而得 名 ,其 工 艺分布 范 围很广 ,几乎囊 括 旧时潮 州府 的管 辖地 , 中心区为潮 安 、揭 阳、潮南 、普 宁、 饶平 、澄海 一带 。广 东潮 州木雕 的最大特 色
长 窗 。其名称 的来 源是 因为它 开启时 是供人
出 入 的 门 , 关 闭 时 则 又 是 窗 子 , 通 过 通 透 的
是作 品表 面贴金 ,又称 “ 金 漆 木 雕 ” 。之 所 以命名为 “ 金 漆 木 雕 ” , 是 因 其 有 漆 的 成
广 泛用 于生 活各方 面 ,明清 白成 一派 , 具 有 鲜 明的地 方特 色 ,主要用 于建筑 装饰 、 神 器
装饰和家具装饰等 。
建筑 构件装饰 是潮 州木雕 一个很 重要 的 内 容 , 如雕 梁 画 栋 ,雕 饰 门楣 、屋 檐 、 窗

馆藏潮州木雕的保护修复——以通雕髹漆贴金花鸟图花板为例

馆藏潮州木雕的保护修复——以通雕髹漆贴金花鸟图花板为例

接 ,发 现 局 部 存 在 少量 残 缺 的 现 象 ; 另 外 , 花 板 通 体 稍 有 变 形 ,局 部 结 构
疏 松 , 表 面 金 漆 也 有 部 分 脱 落 (图
图三 碎片断面 照片
图五
粘 接 固 定
遵 循 相 关 原 则 。 保 护 修 复 处 理 要 以 原 始 的 资 料 和 确 凿 信 息 为 依 据 ,坚 持 最 小 干 预 原 则 , 同 时 对 于 较 小 裂 隙 、 金 漆 脱 落 的 修 补 既 要 保 证 整 体 的 协 调 一
肚 ,质地 为樟 木 ,运 用透 雕 、高 浮雕 等技 法 雕 刻 ,表 面 整 体髹 漆 后 再进 行 正 面 贴 金 而 完 成 (图 一 ) 。 经 调 查 发
现 , 花 板 的 病 害 程 度 为 重 度 , 主 要 表
回 国 ● 嗡
现 在 :中 下 部 存 在 长 约 4 0厘 米 的 裂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 成 为 中 华 民 族 的 宝 贵 文 化 财富 。
广 东 省 博 物 馆 馆 藏 潮 州 木 雕 数 量 众 多 , 品 类 齐 全 , 是 最 具 地 方 特 色 的 收 藏 门 类 之 一 。 通 雕 髹 漆 贴 金 花 鸟 图 花板 ( 以 下 简 称 花 板 ) 为 馆 藏 清 代 大
修 复 完成 后 要 嵌于 门板 卡槽 内 ,以增
厚 加 固 方 式 的 可 行 性 差 ,另 外 碎 片 多 目. 断 面面 积 较 小 , 因此对 于 此 类 断面
的 粘接 需 选 用 强度 和 耐候 性 较 好 的环
氧 树 脂 胶 黏 剂 , 以 使 花 板 获 得 足 够 的
整体强度 ; 最 后 ,还 需 考 虑 花 板 修 复 后 的 镶 嵌 方 式 , 冈 其 整 体 本 来 有 所 变

潮州木雕——镂雕金漆的南国奇珍

潮州木雕——镂雕金漆的南国奇珍

图1 卢进文图2 虾蟹篓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是一项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因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源于唐代,盛于明清,是与东阳木雕齐名的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

2006年,潮州木雕被正式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卢进文(图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凭着一把凿刀,苦修一门技艺,一笔一刀雕琢,用刻刀讲述生活,用匠心雕刻时光、传承民族文化,在潮州木雕领域中开拓着新的天地。

镂空虾蟹篓 “通雕”亮绝技潮州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座岭南古城,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千百年的岁月更迭,让这里沉淀出木雕、潮绣、潮剧等众多古老的文化印记。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暇蟹之细,无不容归。

”曾任潮州刺史的韩愈这样描绘古潮州。

卢进文的木雕艺术馆就在潮州古城内,满屋的木雕作品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卢进文的木雕题材内容丰富,从花鸟虫鱼、江海水族到珍禽瑞兽无所不包,而最让人惊叹的,是立在屋中间的虾蟹篓。

(图2)卢进文说:在潮汕一带,木雕曾经是家家户户实用而常见的建筑和家居的装饰,而最能代表潮州木雕艺人工艺水平和潮州木雕工艺特色的,就是多层次镂空的立体雕刻作品虾蟹篓,这被称为“通雕”的绝技可谓是潮州木雕艺术的精华,也因此让潮州木雕成为独树一帜的流派。

出自卢进文之手的“虾蟹篓”,剔透纤薄,把多层次镂空技艺运用得淋漓尽致,篓里篓外都雕刻着活灵活现的虾蟹,它们形态各异,动静有秩,疏密有序,就连竹篓和绳结这样的细节,也都雕琢得细致入微。

娴熟的雕刻手法,充分展现了潮州木雕金漆的南国奇珍文/白英同姿态,花要有不同形态。

潮州木雕讲究因材施艺,通过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动与静、远与近合理有序的安排,使画面上的物件既饱满繁复又统一协调,要互相掩映也要不露痕迹。

潮州木雕的特点是图案密集地排满画面,而卢进文是想让整个画面疏密有致,表现中国画那种让人有想象余地的美,这样构图,就要讲究空间布局留空、比例协调、点线面之间和谐相融。

广州金漆木雕作文描写

广州金漆木雕作文描写

广州金漆木雕作文描写潮州金漆木雕是流传于潮汕地区的一种著名民间工艺美术品,它与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民间两大木雕体系。

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澄海、潮阳、揭阳、结息、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以此故名。

因为潮州木雕作品经过雕刻之后,外表还要涂上亮金漆,在其耀目的光彩中取得了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故又称“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大神龛,国家宝藏第二期的角色,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一级文物。

根据大神龛门上金漆画的落款来推断,这座金漆木雕大神龛应是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制作而成,是在一座叫做“贻榖祠”的祠堂内制作的,具体属于哪一家族如今已难以考证。

上世纪50年代,由广东省博物馆从民间征集而来。

由于神龛的体量很大,上世纪60年代,出于管理的需要,被拆分成不同的组件,雕刻精美的神龛楣等构件被完整保留下来,而光素无纹的背板、顶板等构件因工艺价值不高而没能保留下来。

2009年,为筹备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潮州木雕艺术展览”,筹展人员专门请潮汕的木雕艺人用传统工艺重新配制了缺失的部件,最后拼合复原成目前的大神龛。

潮州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为基本原料,加生漆和金箔。

潮州木雕喜欢多层镂空,极富立体感,外表再贴金,显得典雅富丽。

以前潮汕家族供奉祖先用的神龛,多置于宗祠内,大者叫神龛,小的叫椟仔,做工讲究,以显示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祭祀祖先时,打开龛门,在神龛前摆放蜡烛、馔盒和供果,焚香烧烛,进行拜祭。

不用时则关上龛门,还可做观赏。

潮州木雕有“有画必有意”之说,它所雕刻的东西都有寓意。

现代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潮州木雕失去了原先的依存条件,加之传统民俗日益淡化,神龛、神亭等物品淡出日常生活,所以潮州木雕的用武之地日渐减少。

另一方面,潮州木雕工艺精细,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目前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人愈来愈少,这也让这种神龛愈发珍贵。

此件金漆木雕大神龛,体量庞大、雕饰精美,它以木为纸,化木成金,人物如生,潮剧戏起,凝聚着潮汕人民永存不灭的家族血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金漆木雕经典作品赏析
作者:金子松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潮州金漆木雕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木雕工艺流派中最具代表性之一,凭借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及镂刻形式、极高的审美与实用价值而备受关注、喜爱和收藏,成为潮州区域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本文主要从表现手法、镂刻形式、人物形态以及整个工艺流程对潮州金漆木雕经典作品——粤剧八仙贺寿的进行了分析和鉴赏,用以彰显和阐述潮州金漆木雕集超高审美与实用价值于一体、独具风格的工艺特色,从而推动潮州金漆木雕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潮州金漆木雕;粤剧艺术博物馆;八仙贺寿;双面人物透雕;赏析
1引言
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与浙江东阳及安徽木雕并列为中国三大木雕流派。

始于唐、兴于宋、成熟于明,至清代臻于完美。

作为潮州区域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经过千百年来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吸取了石刻、泥塑、绘画和戏曲等不同艺术门类的长处,逐渐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

其题材丰富多样,从花鸟虫鱼、珍禽瑞兽到民间传说、古代戏曲和神话故事;镂刻形式丰富多样,有浮雕、沉雕、镂雕、通雕、圆雕等;应用范围广泛,极具实用价值,从祠堂、门窗、屏风、柜橱、几案床榻、横披条幅到香炉、神龛、烛台、馔盒等都有涉及。

巧夺天工,精美极致,一凿一刻无不体现着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风格的艺术色彩。

2潮州金漆木雕经典作品赏析
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127号,馆内粤剧文物品种繁多,从琼花水埗遗石、香炉、宫灯到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再到电影、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在多种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越来越受人关注和喜爱。

其中就有被称为木头上的舞台文化的潮州金漆木雕人物挂屏,可谓潮州金漆木雕之少见。

潮州金漆木雕双面人物透雕:八仙贺寿:380*138*8。

从表现手法上看,其大胆运用立体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木雕挂屏只能正面观赏的限制,在一厚板上实施双面手工雕刻操作,避免主面与背面的通用手法,达到双面人物挂屏双面欣赏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解决了历史粤剧正面观赏的难题,实现了其在有限空间内的双面观赏。

在木头上雕刻表现粤剧戏出——八仙贺寿,抓住各个人物的特征,表情,动态,及戏剧艺术配套,八仙,八骑,八宝,单面人物共28位,双面人物则56位。

在舞台上,皇母娘天宫仙境,八仙,八骑悠然随境祝寿,又有各门形态不同,喜气贯穿在脸上的童子们随行护法。

在创作过程中,紧紧围绕粤剧八仙贺寿的主题,刻画每个人物的特征,戏出里搭配的男童,女婢,神情专注,主朴清楚,避免了过于人物挂屏多胞胎,脸谱单一的通病。

在八公分厚度创作中,精雕细刻,遵循传统的技法,创新镂通双面
多层次刀法,抓住戏剧的主题,人物的特征,衣着服饰搭配,准确雕刻面部表情,再巧妙搭配上楼台、亭阁、树木、花果等自然景观,在布局天空和地面的构图上气息通透,上下呼应,表层人物与内层人物空间流畅,云彩飘逸。

当然,在一件精品的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需要克服前所未有的难题。

过去的几十年,潮州金漆木雕人物挂屏多应用于古建筑当中,大体长度均在2米左右,所以八仙贺寿作品无论是长度还是高度上都进行了常规范围的突破,并且要打破单面观赏的局限实现双面观赏,在制作前必须考究,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

根据实际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工艺操作流程:首先组成三人雕刻小组,进行构图、人物布局、调整双面的图纸等方面的研讨,然后分析通雕中必须保证的木材结构,如何再能既有通透的效果,又有整幅作品在原木镂通不损,如何才能保证双面通雕面面观,面面金,不留痕迹,保证金面无接缝,用传统的手艺创作,突破传统表现方式,最终三人合力,历时一年零二个月,完成了白体雕刻,并且不断的仔细品味细究,发现不足之处便立刻加以修善。

进而,又耗时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漆金工艺,突破传统的贴正面金的工艺,制订一套满金的工艺标准,克服了大作品流程长,难度高的困难,顺利地完成八仙贺寿双面通雕的贴金工艺,达到了设计,雕刻,贴金整个工艺超高标准的要求,成功地为八仙贺寿双面通雕穿上华丽的衣裳,从而创造了历史上罕见的双面人物透雕作品粤剧八仙贺寿,并且与粤剧博物馆内其他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一起,永久陈列于馆内为人所欣赏和借鉴。

3结语
潮州金漆木雕工艺,经过千百年来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吸取了不同艺术门类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用漆灰、数道天然漆把木雕和空气完全隔绝起来,避免了空气、水分和虫害的侵蚀,从而延续了木雕的生命,使木雕可以保存得更为长久,彰显了其较高的实用价值;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构图丰满、布局匀称,整体瑰丽精美、简洁大气,细节又精致入微,又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这种集审美和实用于一体,加之与粤剧多种文化的完美融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将会承载着千万潮人的敬仰,不断的发展、创新与传承,永久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作者简介:金子松,广东潮州人,1956年9月生。

中国工美行业大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粤剧艺术博物馆工艺顾问,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广东省民协会员,潮州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广东非遗潮州木雕传承保护基地负责任人,金丽木雕艺术研究所所长。

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并被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工艺美术馆、马来西亚拿督府、中国木雕博物馆等永久收藏、陈设、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