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豌豆杂交实验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 生仔会打洞”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 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 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 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 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称做融合 遗传。按照上述观点,则
你同意以上观点吗?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矮
巧合呢?
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茎高度
显性性状 (高)787
隐性性状 (矮)277
F2的比 2.84:1
种子形状 (圆滑)5474 (皱缩)1850 2.96:1 子叶颜色 (黄色)6022 (绿色)2001 3.01:1 种皮颜色 (灰色)705 (白色)224 3.15:1
遗传学第一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Mendel, 1822-1884)
奥地利人,天主神父, 遗传学的奠基人 。主 要工作:1856-1864 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 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 交试验》的论文。
(一)孟德尔为什么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柱头
花柱 雌
蕊
子房壁
子房 胚珠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D)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一对相对性状用同字母的大小写表示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遗传因子的组成相同) F1 高茎豌豆: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的组成不同)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 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P高
P:亲本
×
矮
×:杂交
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相 交后产生后代的过程
♀:母本 接受花粉的亲本
F1 高
♂:父本 提供花粉的亲本 F1:子一代
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
矮茎的呢?
2.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 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
P高
×
F1 高
×
F2
高
:自交(自花传粉)
F2 : 子二代
矮 显性性状:子一代中显现
豆荚形状 (饱满)882 (不饱满)299 2.95:1 豆荚颜色 (绿色)428 (黄色)152 2.82:1
花的位置 (腋生)651 (顶生)207 3.14:1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现称基因)决定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 的性状
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子一代中未显现
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
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F2茎的高度: 矮 787(高):277(矮)
接近3:1
P高
×
F1 高
×
F2
高
实验结果:
矮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F2中出现3:1的性状 分离比
思考:
F2中的3:1是不是
验 豆 配子 的和
D
d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 相等,受精机会均等。
分矮
析 茎 F1 图豌
Dd × Dd
F2性状分离,遗传 因子型(现称基因
解豆
配子
型)比为:1:2: D d D d 1,表现型比为3:1。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1
杂高 交茎 P 实豌
高茎 矮茎
DD × dd
P
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
高茎 矮茎
DD × dd
(减数分裂)
D(受精) d
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1
Dd
受精后,遗传因子恢复成对。
F1体细胞中,D对d有显性作 用,所以表现出高茎
杂高 交茎 P 实豌
高茎 矮茎 分析:F1形成配子时,成对
DD × dd 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D和d 两种配子。
相对性状
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 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 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狗的卷毛和长毛
这么多的相对性状,该如何研究呢?
简单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复杂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高茎
(亲本)
× 矮茎
(杂交)
正交
P 矮茎
(亲本)
× 高茎
(杂交)
反交
F1
高茎
(子一代)
F1
高茎
(子一代)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人工授粉 花蕾期人工去雄
♂
豌
豆
(
雌
雄
同
花
)
的
杂
交
实
验
豌豆为什么是很好的遗传试验材料?
•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而且为闭花受粉,在 天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
• 2.豌豆有多种不同稳定性状的品种,并且便于区分。 • 3.豌豆花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性状
性状-----
生物体的 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F2性状分离,遗 传因子型(基因型)
验 豆 配子 的和
D
分矮
比为:1:2:1,表
d
现型比为3:1。
析 茎 F1
Dd × Dd
图豌
解豆
配子
Dd D d
F2
配子
D
d
棋盘法
D DD Dd
d
Dd
dd
F2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对分离现象假说的验证——测交实验
测交:把被测个体与隐性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 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确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 子组成。
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五、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_成__对__存__在___,不相_融__合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分__离____,_分__离___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_配__子__中,随_配__子__遗传给后代
花药 雄
蕊 花丝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柱头
(也称自交)
雌 蕊
花柱
花药 雄 蕊
花丝
异花传粉(杂交)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 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 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 叫做母本(♀)。
杂交试验:去雄 套袋 授粉 套袋
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
×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 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百度文库豆高茎与矮茎、羊的白 毛和黑毛;人的双眼皮和单眼 皮等。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请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 实
测交
Dd ×
dd 证明F1在形
验
结 配子 D
d
果
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 d 因子分离,
分别进入不
? 测交后代 Dd
dd
同的配子中
高茎 矮茎
理论比 实际比
1 :1 30 : 34
假说—演绎法
现象 假说 验证 理论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 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 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 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 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称做融合 遗传。按照上述观点,则
你同意以上观点吗?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矮
巧合呢?
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茎高度
显性性状 (高)787
隐性性状 (矮)277
F2的比 2.84:1
种子形状 (圆滑)5474 (皱缩)1850 2.96:1 子叶颜色 (黄色)6022 (绿色)2001 3.01:1 种皮颜色 (灰色)705 (白色)224 3.15:1
遗传学第一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Mendel, 1822-1884)
奥地利人,天主神父, 遗传学的奠基人 。主 要工作:1856-1864 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 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 交试验》的论文。
(一)孟德尔为什么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柱头
花柱 雌
蕊
子房壁
子房 胚珠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D)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一对相对性状用同字母的大小写表示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遗传因子的组成相同) F1 高茎豌豆: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的组成不同)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 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P高
P:亲本
×
矮
×:杂交
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相 交后产生后代的过程
♀:母本 接受花粉的亲本
F1 高
♂:父本 提供花粉的亲本 F1:子一代
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
矮茎的呢?
2.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 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
P高
×
F1 高
×
F2
高
:自交(自花传粉)
F2 : 子二代
矮 显性性状:子一代中显现
豆荚形状 (饱满)882 (不饱满)299 2.95:1 豆荚颜色 (绿色)428 (黄色)152 2.82:1
花的位置 (腋生)651 (顶生)207 3.14:1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现称基因)决定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 的性状
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子一代中未显现
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
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F2茎的高度: 矮 787(高):277(矮)
接近3:1
P高
×
F1 高
×
F2
高
实验结果:
矮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F2中出现3:1的性状 分离比
思考:
F2中的3:1是不是
验 豆 配子 的和
D
d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 相等,受精机会均等。
分矮
析 茎 F1 图豌
Dd × Dd
F2性状分离,遗传 因子型(现称基因
解豆
配子
型)比为:1:2: D d D d 1,表现型比为3:1。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1
杂高 交茎 P 实豌
高茎 矮茎
DD × dd
P
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
高茎 矮茎
DD × dd
(减数分裂)
D(受精) d
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1
Dd
受精后,遗传因子恢复成对。
F1体细胞中,D对d有显性作 用,所以表现出高茎
杂高 交茎 P 实豌
高茎 矮茎 分析:F1形成配子时,成对
DD × dd 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D和d 两种配子。
相对性状
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 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 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狗的卷毛和长毛
这么多的相对性状,该如何研究呢?
简单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复杂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高茎
(亲本)
× 矮茎
(杂交)
正交
P 矮茎
(亲本)
× 高茎
(杂交)
反交
F1
高茎
(子一代)
F1
高茎
(子一代)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人工授粉 花蕾期人工去雄
♂
豌
豆
(
雌
雄
同
花
)
的
杂
交
实
验
豌豆为什么是很好的遗传试验材料?
•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而且为闭花受粉,在 天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
• 2.豌豆有多种不同稳定性状的品种,并且便于区分。 • 3.豌豆花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性状
性状-----
生物体的 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F2性状分离,遗 传因子型(基因型)
验 豆 配子 的和
D
分矮
比为:1:2:1,表
d
现型比为3:1。
析 茎 F1
Dd × Dd
图豌
解豆
配子
Dd D d
F2
配子
D
d
棋盘法
D DD Dd
d
Dd
dd
F2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对分离现象假说的验证——测交实验
测交:把被测个体与隐性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 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确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 子组成。
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五、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_成__对__存__在___,不相_融__合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分__离____,_分__离___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_配__子__中,随_配__子__遗传给后代
花药 雄
蕊 花丝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柱头
(也称自交)
雌 蕊
花柱
花药 雄 蕊
花丝
异花传粉(杂交)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 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 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 叫做母本(♀)。
杂交试验:去雄 套袋 授粉 套袋
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
×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 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百度文库豆高茎与矮茎、羊的白 毛和黑毛;人的双眼皮和单眼 皮等。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请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 实
测交
Dd ×
dd 证明F1在形
验
结 配子 D
d
果
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 d 因子分离,
分别进入不
? 测交后代 Dd
dd
同的配子中
高茎 矮茎
理论比 实际比
1 :1 30 : 34
假说—演绎法
现象 假说 验证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