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认知与学科教学:案例与分析》编写体例

(2015-6)

第一章心理机制指导下的支架构建课堂教学研究

第一节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一、“支架式教学”认知规律

(一)支架式教学的解读

1.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支架式教学 , 在其性质判断上也存在一些分歧。

(1)从教学策略层面出发

一些学者从教学策略层面出发对支架式教学进行界定, 如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有关文件将支架式教学界定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2)从教学理念层面出发

另一些学者从教学理念层面对支架式教学进行界定, 如有学者称 , 支架式教学是在社会建构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以实现儿童认知发展潜能为根本目的、以师生平等交往为基本途径、以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准确把握为鲜明特征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是支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仅仅从教学策略层面出发,容易将支架式教学简单等同于教师示范或指导策略, 这和支架式教学所依托的理论背景社会—历史互动理论是相违背的, 不能达到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的效果。

(3)专家的观点

对支架性教学的理解不应从课堂教学的微观角度出发, 应从系统方法的角度对其进行宏观思考 , 将支架式教学视为一个独立、有机运行的系统, 需要对其本质及价值追求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应从教学理念角度出发对支架式教学进行界定,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个重视有能力的他人对学生进行依存性的帮助, 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的过程。

2. 支架式教学的特征

支架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 那么这个完整的过程应该包含搭建支架、

退出支架、教师责任的转移三个阶段。

(1) 依存性

搭建支架是实施支架式教学的第一阶段, 其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为依存性 , 即教师设计教学任务, 教师实施教学,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都要时刻依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一段距离”, 通常学者将其解释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 , 后者则是指在成人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 , 他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如何能够时刻做到依存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 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已有学习、生活经验, 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能够及时作出科学诊断。

在我看来,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也就是要了解学生,并对学生的表现有预判,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为学生搭建支架。

(2) 退去、责任转移

退去是实施完整支架式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 , 即教师将提供给学生的“帮助”撤出。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助于他们进步的支架之后 , 则应该考虑适时退出。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获得需要师生互动过程中数次搭建、退出支架。这表明并不是等到学生完全获得了某种能力之后, 教师才停止对于学生的帮助, 而是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随时为学生留有探索、学习的空间, 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提升能力。因此支架退去的过程同样需要时刻依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会把一个最终的大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逐一解决完成,让学生一步步习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水到渠成的完成综合的大任务。(二)支架策略

支架策略指伴随着支架意图的支架工具及其二者的组合。支架意图即搭建支架力求实现的目标 , 通常可以分为三类 , 分别为支持学生的元认知活动、支持学生的认知活动及帮助学生保持活动的兴趣。支持学生的元认知活动主要是指帮助学习者保持学习的目标 , 帮助学习者学会解决任务的一般方法 , 通过指导、帮助激励他们继续探索, 以探究更深层次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解释当前的任务,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之前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分别做了什么 , 采用了什么方法等 , 促使他们逐步学会自我反思。为了保持学生对某种活动的兴趣 , 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回忆和活动相关的生活经验 , 以唤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 或者通过适宜的奖惩措施 , 以促进学习者的表现。为了实现上述支架意图 , 教师可以用到的支架工具可以包括反馈、暗示、指导、解释、示范、提问等。然而, 当教师为学生示范一个重要的概念或者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 , 则可以达到支持学生认知活动的目的。所以, 在教学指导中, 教师首先需要明为什么要介入指导儿童 , 也就是其支架意图是什么, 其次要快速做出决定将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完成本次的支架意图。教师对于支架策略的使用要依附于学习者的表现 , 一个问题之所以会成为问题 , 是因为学生对其予以回应。另外 , 支架策略使用时机是否合适 , 要遵循支架式教学依从性的原则。

二、教学课例

理论里提到:支架意图即搭建支架力求实现的目标 , 通常可以分为三类 , 分别为支持学生的元认知活动、支持学生的认知活动及帮助学生保持活动的兴趣。下面结合我的课例(一年级下册M5U1 They’re cows)加以阐述: (一)帮助学生保持活动的兴趣

低年级教学的特点是必须要有趣味性,要能激发起孩子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也就是要让孩子喜欢上英语课。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趣味性,一年级的孩子便会出现上课走神儿,不想参与课堂活动,不想交流等消极懈怠情绪。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要有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如:歌曲,TPR(肢体的活动)、游戏等等。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突出教学的趣味性。

1.简单易学的歌曲

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播放欢快的歌曲---Alibaba’s Farm,直接进入主题---Farm,再结合歌曲中的词汇学习新的知识,复习已有知识。(歌词大概是:Alibaba he has a little farm. On his farm he has a little cow. …)这个歌曲是有配有视频的,因此学生在唱歌的同时就可以结合动画学习到cow, sheep 等词汇,也能复习一些词汇。

2. 多角度的猜谜游戏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能维持25分钟左右。根据一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