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功和机械能 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机械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会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例题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复习重难点】1、力学中功的含义,判断力是否做功。
2、对功率概念的认识3、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4、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高空抛下一扫帚,一举击穿车顶!二、构建知识网络教师通过推黑板、把纸杯举高等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梳理本章的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学生:一分钟时间把知识点再熟悉一遍。
学生活动:在多媒体课件中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拉到相应的南瓜中(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过渡】: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那你会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吗?课件展示探究装置及思考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如动能大小只与质量、速度有关,而不能说高度,只是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刚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
师:中考复习要明确航向,有的放矢。
展示本章中考考点。
【考点聚焦】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在简单做功过程中对功的计算和估算。
3、掌握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对功率进行计算和估算。
4、会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变化及相互转化。
生:读一下中考考点师:明确考点,进行考点突破,每个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六道例题,时间8分钟【合作学习点题探究】<一>功的理解及计算:【提示】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引言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掌握物理概念和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而功和机械能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重要概念之一。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功和机械能的理解不够深入,能力培养的效果并不太理想。
因此,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案。
问题分析缺乏实例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功和机械能的理解多停留在纸面知识层面上,缺乏对于其实际应用的认知。
教材中所给的例题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让学生很难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缺乏实例引入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功和机械能的实际意义,进而影响他们掌握和运用这些概念的能力。
缺乏探究和实践机会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演示,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
尤其是在功和机械能这样的抽象概念中,学生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巩固理解。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探究,这导致他们对于功和机械能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引入生活实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机械能的实际意义,我打算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生动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功和机械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摩擦力和斜面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和探究,从而加深他们对于功和机械能的理解。
提供探究和实践机会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我计划通过设置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和手工制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功和机械能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从而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比如弹簧测力计和摆锤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引导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计划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_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知道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和功率的含义。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分析】《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含“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重要内容,本节复习课,把大量的生活实例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法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照思考、合作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反思的方法进行学习。
【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功和功率的计算;(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3)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件导入:梳理基础知识,把握知识要点1.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二是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移动的距离。
(2).概念:功等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公式:___________。
2.功率 (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一是做功相同比时间,时间__________,做功越快;二是时间相同比做功,做功____________,做功越快。
初中物理_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本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
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守恒的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本节内容由“机械能及其转化”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两部分构成,教学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为了能够从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将动能和势能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分析、讨论生活现象如荡秋千、跳蹦蹦床、拍皮球等过程中物体高度、速度的变化,进而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引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学生课前对本节课内容预习,实际对滚摆的运动中高度、速度的变化,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有感性认识,自己制作单摆了解运动情况,查阅资料对水电站、风力发电有初步认识,对过山车中运动情况、速度的变化能够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
教师首先制作、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铁罐的运动,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对滚摆和单摆的演示,直观展示机械能的转化;“想想做做”让学生讲台演示,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直观性强。
射箭、飞机、蹦床、发电站等ppt的利用,对知识的理解起到补充作用。
小组互助讨论:滚摆和单摆的机械能转化,人造地球卫星能的转化,学生课堂讲解,展示学生学习过程,便于教师掌握学情。
对选择题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是对知识掌握的初步检测,特别是神五返回舱减速着陆的过程,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
课后对实验的布置,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功、能量以及动能和势能知识的基础上,以及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荡秋千、跳蹦蹦床、拍皮球等过程中高度、速度的变化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滚摆和单摆的运动中动能和势能转化比较容易理解,对基础一般的同学都能够掌握。
而对机械能守恒难度大一点,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宜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视频的形式,利用动画、视频等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_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本章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十二个概念(功、功率、机械功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能量、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五个公式(W=Fs,P=Fv,η=W有用/W总,η=Gh/Fs)、一个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原理(功的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
复习课
《功和机械能》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必要条件;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了解功和能的关系,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功和功率的概念;
B.在0~10s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恒为2000N
C.在10~20s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4*105J
D.在10~20s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4*105w
6.(泰安)“神舟七号”载人舱在返回地面附近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则载人舱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它的( )
A.动能不变,势能增大B.动能不变,势能增大
(1)小球动能是由(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
(2)实验中通过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3)比较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4)比较a、b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
考点三:机械能及其转化
判断机械能的转化情况:分析哪种形式能量减小,那种形式能量增大。只有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才能守恒,题目中出现“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摩擦”“光滑”等文字时,说明分析该问题不用考虑机械能的损失,即机械能总量不变。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老师想要实现自我专业进展,就必需提升自我反思力量,学校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学校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盼望会给大家带来关心。
学校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一)功的概念理解始终是学校理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熟悉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同学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阅历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头,先熟悉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消失有章可循。
学校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二)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中,我首先和同学一起把本章的学问进行梳理一遍,让同学能强化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单位等方面的学问。
然后通过对第十五章综合练习题的分析讲解,以达到对本章学问的巩固,以及学问的应用力量的提升。
课后,感觉有些累,同学仍感觉不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因此,要对自己的期末复习思路进行调整。
如,可以先给同学布置自学任务,明确学问的梳理要求,再以提问的形式让同学自己说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同学参加复习的乐观性;然后对本章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并通过个别实例的分析讲解,让同学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最终,同学通过自己的练习训练来提高学问的应用力量,这样复习可能对同学的关心更大些。
学校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三)《功和机械能》本章考查的重点是对功、功率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对机械能的理解,以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进行本章复习时,我预备只利用一节课时间,所以借助了课件进行教学,主要以复习学问点和大量的练习为主,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一、老师预备不够充分,在课件的制作和检查方面存在纰漏,表现在速度公式编辑错误,还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应当是25:27,结果搞成了5:27,导致同学做题困难,延误了复习进度。
二、对功和功率两个的计算和应用设计不到位,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简洁的题型,没有提高层次的题型,同学对于公式的娴熟程度也没有我预想中的好。
初中物理_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专题复习》[课时] 1课时[课标相关内容]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2.3 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例如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通过搬水桶的视频与图片的展示,复习功的必要因素、功与功率的计算、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含义、机械效率的计算,提高了运用和估测能力,渗透将小事坚持做到底的意识教育。
2.通过复习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体会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优劣的标志,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3.通过“人力”、“机械”“电动”等不同方式的搬水桶活动,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将科学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辨析、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具]大桶水、钩码、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讲故事:有一天一个桶装水公司要招聘一名送水员,很快就来了一名应聘者。
播放视频:招聘。
师:如果你是经理,你会聘用这个人吗?如果被聘用,被聘用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会聘用,因为他一次性扛得水多。
师: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这个人做的功多,效率也高。
今天我们就来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进行一下专题复习。
二、“功”的理解与领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展示图片:同学扛水上楼图片(2)观看视频,出示题目:视频一:“水官”同学将水桶搬起。
思考:“水官”同学将水桶搬起的过程中,他对水桶做功了吗?分析:因为有力作用在水桶上,水桶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水桶做了功。
思考:“水官”同学扛着水桶,一动也不动时,他对水桶做功了吗?分析:光有力没有距离,所以不做功。
视频二:水桶在向前滚动的过程中。
思考:水桶在向前滚动的过程中,“水官”同学是否对水桶做功?分析:“水官”同学没有施加力,所以不做功。
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精品教案
公式 P = P = Fv 单位:1瓦 = 1焦 / 秒机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机械功以及怎样量度机械功的大小。
会理解和计算机械功功率. (3)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
了解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功率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功和机械能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 相互转化。
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三、知识梳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N)公式W =FS单位:1 焦耳=1牛 ⋅ 米表示做功快慢的量概念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功和功率 功率(P)Wt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机械工作时 额外功: 械克服自重和摩擦做的功机械效率( η )总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机械效率η = W有W总m机动能V重力势能m械势能h弹性势能——形变程度能转化:动能势能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公式:W=FS3、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P=W/t二、复习内容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即物体受力没有移动;是物体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物体凭惯性运动。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新授课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
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
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27人,作为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强,学习效率也很高。
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效果分析一、效果分析应重视评价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初中物理_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 .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来源:数理化网]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二、讲授新课: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纠正检测中出现的错题,复习掌握功和机械能的基本知识点。
2.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错题进行分析、探讨、纠正,并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对易错点知识进行限时检测,同时训练解题的速率与效率。
【教学过程】一.将答案投影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查错题,并将错因总结在下表中。
二.典型错题归类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相关错题1、5、9知识点: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没有距离、有距离没有力、力和距离垂直。
对应训练:(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2).船在水面上匀速行驶,受到重力、浮力、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其中()A.重力对船做功 B.浮力对船做功C.牵引力对船做功D.没有力对船做功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相关错题2、3、10。
知识点: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举高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通常认为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
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
即减小的能必定转化为增大那个能。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隐含条件(如光滑、不计阻力等),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对应训练:(3)、空中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4)、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3、功和功率的相关计算相关错题4、7、11、15、19、知识点:(1) W=Gh=FS=Pt P=W/t=Fv(2)应用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初中物理_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复习目标1、能说出功与功率的含义,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对能量转化的例子进行分析。
复习重点:利用功、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复习难点:对功、功率含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课前复习(知识梳理)(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2)物体在。
2、功的计算:公式各物理量单位W: F: S: P: t:3、国际单位 1J= 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J 。
4、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与力对应。
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二)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1、公式:单位:,简称,符号,常用单位。
1kW= W2、物理意义:。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三)机械能1、2、动能的影响因素,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4、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近地点动能(速度),势能;远地点势能,动能(速度),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势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5、滚摆上升下落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
上升时转化为,下降时转化为,最低点速度,动能,最高点重力势能,动能,下降过程反之。
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高度减小,机械能减小。
6、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二、构建系统(把本章知识点及联系写在练习本上)复习诊断:1、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A >mB>mc,它们在同样大的力F动能转化转化势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作用下,都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则力F 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A.一样多 B.对A做的功最多C.对B做的功最多D.对C做的功最多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P=W/t可知,功率跟功成正比,所以只要做功多,功率就大B.功率跟时间成反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就大C.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D.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质量为500g的小车,在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板前进3m,此时拉车的细绳断裂,小车前进2m后停止,那么小车运动过程中拉力做功多少?重力做功为多少?4、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⑴.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⑵.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⑶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初中物理_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小明每做一次引体向上所做的功是多少?
(2)小明整个过程中的功率是多少?
【知识结构】根据你的理解及下面给出的关系,用下方的知识框设计结构图
(1)小球动能是由(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
(2)实验中通过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3)比较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4)比较a、b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
考点三:机械能及其转化
判断机械能的转化情况:分析哪种形式能量减小,那种形式能量增大。只有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才能守恒,题目中出现“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摩擦”“光滑”等文字时,说明分析该问题不用考虑机械能的损失,即机械能总量不变。
【典例分析】
1,(2015赤峰市)如图所示的四种运动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运动员在空中下落B.小球从B向C运动C.滚摆向上滚动D.小明向上抛篮球
2.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正在工作的洒水车,该车在洒水过程中,机械能
(增车下坡时,不用蹬车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下列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功的计算
定义
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
公式
单位
,简称焦,符号,1J=1N·m
功率
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之比叫做功率
物理意义
表示做功的物理量
公式
P= 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P=FV
单位
国际单位是,简称瓦,用表示;换算关系:1kW=W,1W=1J/s
初中物理_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一、温故而知新填空1. 叫重力.2.重力的方向 .3.求重力的公式 .4.二力平衡条件。
学习过程二、温故而知新填空1. 叫重力.2.重力的方向 .3.求重力的公式 .4.二力平衡条件。
二、自主学习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板书 -功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课本中的后两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温馨提示:下列三种情况力没对物体做功: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物体没有移动。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第七章学习的力是功的基础,功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效果的度量,这些知识为我们这一模块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八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必要条件;(2)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功和功率的概念;(2)功和功率的计算;(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初中物理_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教学设计[课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1-1《功》[课时] 1课时[课标相关内容]3.1.3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
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合作性探究,展示性交流,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学会合作的意识。
3.明确计算功的大小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4.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学会认真审题、统一单位的良好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评价设计]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生活中做功实例的学习,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生活中做功实例共有特点的过程,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创设情境,采用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出功的表达式,采用自学方式,明确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检测目标3的达成;4.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交流、分析,检测目标4的达成。
[教具]小车木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回顾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图片再现力的作用情景,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了力可以做什么。
2.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明力可以做成什么?也就是力的成效如何?顺势引出功的概念。
这样做的理由一是在概念教学中,强调概念引入的目的,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思维特点已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初二学生来说,这种引入方法符合他们的心理与认知特点。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功的含义。
3.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教学重点】明确功的含义【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导学完成情况。
二、探究解疑Ⅰ.学始于疑Ⅱ.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活动一:认识力学中的“功”1.说一说,含有“功”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成语:含义:2.分析下列图形,你认为那个图力产生了成效。
图甲图乙力产生成效的图是:,成效表现在物体移动了,那个力做的这个成效?。
3.功的含义:右图中,力对物体都做了功,据图说出你对功的认识。
活动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在四个图中分别标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2.分析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总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分析下列例子,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例1:起重机吊起重物静止在空中,问拉力是否做功?货物的重力是否做功?例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小球将会怎样?假如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冰面上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例3:起重机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总结: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活动三:功大小的影响因素1.公式:2.单位:3.例题: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为100N的物体,前进10m,推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做了多少功?将物体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三、达标提升Ⅰ.我的知识结构图Ⅱ.检测评价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D.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书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2.一木块重30N,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5m,则重力对木块做的功是( )A.0J B.150J C.50J D.200J3.下述哪些情况下对物体做了功?()A.手提着水桶原地不动.B.手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C.用力将杠铃举过头顶.D.用力推桌子但桌子没有动E.把桌子从一楼搬到三楼.F.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4.已知甲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乙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现用相同的水平推力,分别使甲、乙两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两次推力做的功分别是W甲和W乙,则A.W甲>W乙B.W甲=W乙C.W甲<W乙D.条件不足,不能比较【教学反思】: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知道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和功率的含义。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分析】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含“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重要内容,本节复习课,把大量的生活实例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法指导】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照思考、合作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反思的方法进行学习。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功和功率的计算;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梳理基础知识,把握知识要点
1.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二是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移动的距离。
(2).概念:功等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公式:___________。
2.功率 (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一是做功相同比时间,时间
__________,做功越快;二是时间相同比做功,做功____________,
做功越快。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___________的物理量。
(3)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4)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3.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
(2)两个决定因素:一是____________,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它的动能越大;二是______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__________,它的动能越大。
4.势能(1)重力势能
①定义:在地面附近,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能。
②决定因素:物体的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_越高,它具有
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
②决定因素: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机械能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统称。
(2)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会
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_______,
第一环节:梳理知识,把握要点
独立完成“知识梳理”部分
时间:4min
核对答案红笔改正有关错题
1.知识巩固强化记忆自己“有错误”的知识点
2.同位互助同位之间互查出错的知识点,达到人人都会。
3.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第二环节:
典例分析,理解要点
独立完成“典型例题”专题一、二部分
时间:6min
典型例题分析,理解知识点
例1.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一段距
离
C、手提滑板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
D、将米袋提升一定高度
专题二功和功率的理解及计算
例2.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完成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C.机械效率越高,功率越大
D.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例3.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
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
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
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W1<W2<W3B.W1<W2=W3C.W1=W2=W3D.W1=W2<W3
例4.2011年4月12日,英国伦敦展出了新研发的“侦探猎犬”超音速汽车,如图所示.该车功率极大,最大车速能达到1609km/h,创造了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世界纪录.在一次测试中,“侦探猎犬”以4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2000m,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为2×105N.问:在测试过程中,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是多少?
(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多少?
核对答案红笔改正有关错题
典例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第三环节:
独立完成“典型例题”专题三、四部分
时间:5min
专题三机械能转化及守恒
例5、在下列情况下,机械能不变化的是()
A.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自由滑下的过程
B.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
C.汽车匀速直线上坡的过程
D.直升飞机在高空中沿水平轨道匀速飞行着喷洒农药的过程
例6.在索契冬奥会上,我国选手贾宗洋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铜牌.他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a→b→c→d→e)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贾宗洋()
A.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动能增加
B.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
C.在c点的机械能等于d点的机械能
D.在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的重力势能
专题四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例5、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和运动速度v 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的质量m和运动速度v的关系
甲、乙两组实验中:(1)甲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如果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仍未停止,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前提下,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主要运用了哪种物理方法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A、控制变量法B、转换法C、理想推理法D、模型法核对答案红笔改正有关错题
典例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习题训练,巩固提高
四、达标检测
1、有甲、乙两台机器,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这说明()
A.甲做功一定比乙多B.甲做功一定比乙快
C.甲做功一定比乙用的时间少D.做相同的功,甲一定比乙
用的时间多
2、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该同学上楼做的
功最接近()
A.30000JB.3000JC.300JD.30J
3、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以下哪一图象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 )与篮球离地高度(h )的关系()
4、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如右上图所示为卫星从远地点
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针对该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增大
B、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
5、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
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______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_______J;箱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6、在;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右上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