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2cf36e4a7302768f99393b.png)
❖ 26.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的程度是 ()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 27.把“刺激——反映”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
何安排强化的观点是
()
❖ 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论 D。情感教学理论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C。认识教学理
❖ 2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
C. 有专门的教学场所
❖ 38.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
❖ 39.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属
于
()
❖ A.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综合课程
D. 校本课程
❖ 40.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 ()
❖ A.2——3人为宜 B.5——8人为宜 C. 10人以上为宜 宜
❖ A.家庭教育活动之中 B。社会教育活动之中 C。学校教育活动之中 D。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 29.班级组织的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 ()
❖ A.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B。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C。团体要求 架构内的矛盾
❖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之间的矛盾
❖ 30.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 A.梅伊曼、拉伊
❖ 33.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 A.《理想国》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爱弥尔》
❖ 34.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B.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C. 显性功能和隐性 功能 D. 谋生功能和享用隐性功能
❖ 35.我国现行学制属于 ()
❖ 24.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 思维,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25f238b7360b4c2e3f64f2.png)
Company Logo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1、词源:中国的甲骨文 西方的拉丁文 2、中外对教育一词的解释:
中国:荀子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 《学记》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东汉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卢梭说“教育就是依照儿童的自然发展程序, 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 夸美纽斯说“教育就是发展健全的人”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
……
Company Logo
(一)教育的内涵
其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其二,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其三,教育是一项充满期望的活动,教育是一项理想的事业, “任何关于教育的谈论,都或多或少地是在谈论教育的理想”, 即我们对教育的界定是以好教育为旨归的。
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促进人的身心发 展为直接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和促 进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理想旨归。
Company Logo
(二)教育的定义
教育特征可概括为:教育的目的性、教育 的独特性、教育的全人性、教育的理想性 。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 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的基本途径。
Company Logo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点:
1.扩大了教育对象,初等义务教育开始实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逐渐紧密; 3.教育内容日益丰富,产生了班级授课制; 4.国家重视对教育的干预,以法治教。
(四)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教育普及化、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3.教育逐步一体化,即强调学校、家庭、社会 的一体化; 4.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PPT课件 (3)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PPT课件 (3)](https://img.taocdn.com/s3/m/e1630285f8c75fbfc77db2ee.png)
3
教育的历史发展
4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过程的教育
Text in here
“教育的日常用法”
EDUCATION
方法的教育 社会制度的教育
伴随着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对教育概念的理 解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他进行比较深入和 系统地分析。
1.社会角度 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
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 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 加影响,并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 要的人的活动。——狭义
2.个体角度 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正确态度的过程。 ——斯特里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学的价值
2
教育的认识
3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
第一节 教育学的价值
有的同学说:孔子没有学 过教育学,不也是一个公认的 伟大的教育家吗?当老师不一 定要学教育学啊!
学科门类
哲学
艺术学
经济学
管理学
法学
军事学
教育学
医学
文学
农学
工学
历史学 理学
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 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很多习以为常的教育经验 • 直接性、表面性、矛盾性、歧义性……
•形式:教育手段、 方法和教育组织 形式
三、教育形态
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 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教育系统自身形 式化程度
教育的运行空间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774fb8b9d528ea81c7797d.png)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社会化 ③教育的生产化 ④教育的民主化 ⑤教育的国际化 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⑦教育多元化
2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教育规律: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一)原始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同一性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社会化 ③教育的生产化 ④教育的民主化 ⑤教育的国际化 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⑦教育多元化
2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教育规律: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一)原始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同一性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PPT精品.ppt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PPT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23d4aff5335a8102d220d0.png)
(
全
一 个
民
都 不
化能
少
)
多元化
民主化
(文化融合) (人人平等)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 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 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终 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 生活方面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 外,终身教育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 密切联系。
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入学者的身心施加系统影响, 促使其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实践活动。
❖ (二)教育的分类
❖ 按阶段和层次划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 按类型划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 育。
❖ 按空间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第一章 教育和 教育学
主编:齐静怡 陈惠菊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 第一节 教育概述 ❖ 一、教育的概念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 第二节 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一、远古教育即教育的起源 ❖ 二、古代教育即教育的发展 ❖ 三、现代教育即教育的现状 ❖ 第三节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二、教育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四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三节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 本节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及教育学的主要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 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简要历程
❖ 学习要求:自己阅读教材第三节的内 容,找出相应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课下找出其中的几本来阅读,并做一 些读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bf84f7192e45361166f56b.png)
2021/3/9
授课:XXX
22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现代学校出现、发展
新建适合科技发展的新学校 逐步改造传统学校 制度化 体系逐渐完备 类型多 课程内容:科学技术 教学组织 :班级授课制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突出教育的生 产性。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复杂性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此处的教育主要指制度化的教育)
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 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出自动物的本能, 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 人行为的模仿,即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教育 起源于劳动。
2021/3/9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2021/3/9
授课:XXX
35
例3:有些教师要求迟到的学生先喊“报 告”,待讲课教师允许后从前门进去,说明 迟到理由、、、经教师同意后方能入座;有 些教师怕影响多数同学听课,将迟到学生一 律关在教室外,待讲完课才让进入教室;还 有的教师允许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室,但都在 教室里罚站很久。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021/3/9
授课:XXX
29
(三)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1、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或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3、洛 克(英国):《教育漫话》
2021/3/9
授课:XXX
23
信息社会的教育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c22541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5.png)
教育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效率和效 果。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小学特岗)ppt课件
![教育学(小学特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1fee35998fcc22bdd10d19.png)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 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21
最新版整理ppt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
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 备的地区,儿童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岁。
41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集体协作的精神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42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基本内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小学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第六章 教学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第五章 课程 第七章 德育 第九章 课外活动
2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3
最新版整理ppt
孟子
一、教育的基本含义
(一)词源上 中国: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26
最新版整理ppt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7
最新版整理ppt
21
最新版整理ppt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
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 备的地区,儿童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岁。
41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集体协作的精神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42
最新版整理ppt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基本内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小学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第六章 教学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第五章 课程 第七章 德育 第九章 课外活动
2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3
最新版整理ppt
孟子
一、教育的基本含义
(一)词源上 中国: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26
最新版整理ppt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7
最新版整理ppt
教学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9ffee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d.png)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但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认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而教育从劳动中产 生的。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点: 1、Biblioteka 育水平低。 2、教育具有全民性 3、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农业社会的教育
特点: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教育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尝试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学蓬勃发展。
【西方】
柏拉图:“教育的任务在于使人的灵魂转向,转向永恒不变的理 性世界,认识最高的理念——善。”
夸美纽斯:“教育的任务就是知识、德行和虔信。” 卢梭:“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的 一种促进。” 斯宾塞:“教育是为人的未来美好生活做准备的活动。”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教育学的发展。
◆国外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思想的源头——古希腊: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中世纪的经院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国外教育学的创立
夸美纽斯(捷克)→卢梭(法国)、裴斯泰洛齐(瑞士)→康德 (德国)→赫尔巴特(德国)
◆国外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我们如何定义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以有意识地教与学为活动形式,以传授知识经验和促 进人的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从狭义上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促使 其身心得到发展的社会活动。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但不限于学校教育。
代表人物:孟禄 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但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认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而教育从劳动中产 生的。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点: 1、Biblioteka 育水平低。 2、教育具有全民性 3、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农业社会的教育
特点: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教育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尝试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学蓬勃发展。
【西方】
柏拉图:“教育的任务在于使人的灵魂转向,转向永恒不变的理 性世界,认识最高的理念——善。”
夸美纽斯:“教育的任务就是知识、德行和虔信。” 卢梭:“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的 一种促进。” 斯宾塞:“教育是为人的未来美好生活做准备的活动。”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教育学的发展。
◆国外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思想的源头——古希腊: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中世纪的经院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国外教育学的创立
夸美纽斯(捷克)→卢梭(法国)、裴斯泰洛齐(瑞士)→康德 (德国)→赫尔巴特(德国)
◆国外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我们如何定义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以有意识地教与学为活动形式,以传授知识经验和促 进人的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从狭义上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促使 其身心得到发展的社会活动。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但不限于学校教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2517f6a32d7375a41780c0.png)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斯基:《世 界教育史》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原始采集时代
1、普遍性、平等性 2、教育活动是为了社会生活的需要 3、无专业和专职的教师,能者为师 4、无文字的课本、教材,无专门的教育场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 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 成的教育形态。
三、教育的形态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划分标准: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师,是太阳底 下最光辉的职业!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 (enius,1592-1670)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教育的区别 3、了解20世纪几种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
第二,“学生”这个概念尽管也有“学习者” 的含义,但是它所指称的“学习者”主要是 那些在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
二、教育的要素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 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 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 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或教科书;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 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 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 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教育的要素
(二)学习者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原始采集时代
1、普遍性、平等性 2、教育活动是为了社会生活的需要 3、无专业和专职的教师,能者为师 4、无文字的课本、教材,无专门的教育场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 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 成的教育形态。
三、教育的形态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划分标准: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师,是太阳底 下最光辉的职业!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 (enius,1592-1670)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教育的区别 3、了解20世纪几种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
第二,“学生”这个概念尽管也有“学习者” 的含义,但是它所指称的“学习者”主要是 那些在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
二、教育的要素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 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 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 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或教科书;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 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 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 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教育的要素
(二)学习者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1页PPT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1cd539d1f34693dbef3e80.png)
(一)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 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 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三、教育的功能
古代雅典: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教育内
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
方法比较严厉。
中世纪的西欧:几乎完全为宗教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
否定。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盲目服从圣书和僧 侣教师的权威,方法是背诵。其次是骑士教育,中世纪也有世俗教育, 学习文法、修辞、天文、历法、算数等实用知识,但神学也是主修。
道统的权威通过教师、牧师的权威,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 严予以保证。
(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5)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
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14世纪以后,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快速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实
广设庙宇,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一直延 续到英国殖民地时期。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史为师以法为教,只有奴隶主阶
级才有权利接受教育,农民子弟和奴隶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古代希腊、罗马:7~12岁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阶层的子弟进入私立学
校学习,贵族阶级子弟都是聘请家庭教师。中等教育则主要是贵族和 富人的教育,以学习文法为主,学习拉丁文和修辞。
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 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 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三、教育的功能
古代雅典: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教育内
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
方法比较严厉。
中世纪的西欧:几乎完全为宗教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
否定。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盲目服从圣书和僧 侣教师的权威,方法是背诵。其次是骑士教育,中世纪也有世俗教育, 学习文法、修辞、天文、历法、算数等实用知识,但神学也是主修。
道统的权威通过教师、牧师的权威,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 严予以保证。
(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5)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
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14世纪以后,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快速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实
广设庙宇,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一直延 续到英国殖民地时期。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史为师以法为教,只有奴隶主阶
级才有权利接受教育,农民子弟和奴隶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古代希腊、罗马:7~12岁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阶层的子弟进入私立学
校学习,贵族阶级子弟都是聘请家庭教师。中等教育则主要是贵族和 富人的教育,以学习文法为主,学习拉丁文和修辞。
《教育学》课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课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a745c14b73f242326c5fc6.png)
培养目标的狭窄性 阶级性和等级性 强制性和专制性 机械性和刻板性 独立性和无衔接性
9
第一节 教育概述
3.近代教育
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了近代社会,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 教育的巨大变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立法的实施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 者,主要是指教师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 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 教育者作用于受教 育者的全部信息
教育者
注意结尾 惯用语
不要滥
用通知
12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二)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 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 可能开展,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 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教育 活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发展目标都 无法实现。
教育 问题
教育 规律
15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和探讨肇始于人类教育活动的开 始,但是在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探讨尚停留在 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也就没 有形成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的“学”。
16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二)独立形态阶段
4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 家勒图尔诺(C. Letourneau,1831—1902)和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T. P. Nunn,1870—1944)。
9
第一节 教育概述
3.近代教育
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了近代社会,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 教育的巨大变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立法的实施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 者,主要是指教师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 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 教育者作用于受教 育者的全部信息
教育者
注意结尾 惯用语
不要滥
用通知
12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二)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 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 可能开展,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 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教育 活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发展目标都 无法实现。
教育 问题
教育 规律
15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和探讨肇始于人类教育活动的开 始,但是在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探讨尚停留在 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也就没 有形成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的“学”。
16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二)独立形态阶段
4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 家勒图尔诺(C. Letourneau,1831—1902)和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T. P. Nunn,1870—1944)。
《教育与教育学》课件
![《教育与教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9904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7.png)
导。
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理论分 析,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育学实践
将教育学的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指 导教育改革和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教育与教育学》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 教育与个人发展 •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教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其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包括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多元化期。
详细描述
在古代,教育实践就已经开始出现,而教育思想也在哲 学家、政治家等人士的著作中有所体现。到了中世纪后 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文艺复兴的兴起,教育开始 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社会变 革的加速,教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 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如今,教育学已经形成 了多个分支学科,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 领域。
教育与人的社会性发展
总结词
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帮助人们适 应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详细描述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了解社会运作方式和人际交往技巧。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融 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理论分 析,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育学实践
将教育学的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指 导教育改革和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教育与教育学》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 教育与个人发展 •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教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其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包括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多元化期。
详细描述
在古代,教育实践就已经开始出现,而教育思想也在哲 学家、政治家等人士的著作中有所体现。到了中世纪后 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文艺复兴的兴起,教育开始 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社会变 革的加速,教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 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如今,教育学已经形成 了多个分支学科,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 领域。
教育与人的社会性发展
总结词
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帮助人们适 应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详细描述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了解社会运作方式和人际交往技巧。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融 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与教育学 PPT课件
![教育与教育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efa86231b765ce0408141c.png)
管理、内容、评价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基于电脑和互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4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者也,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佛教关心大众,面向大众广设庙宇,形成了寺院学 府的特色。
21
➢ 古代埃及
古王国末期有宫廷学校;中王国以后设职官学校 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 “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特征。
22
➢ 古代希腊
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 人; 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说文解字》许慎 荀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5
“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的争论 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
6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人类 社会特有的 社会现象。
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
科举不等于八股文,科举制 度以儒家经典为内容,束缚 人的思想,后来八股文的采 取又从形式上钳制了人。
四书五经是什么时候成 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 举考试的依据?
20
➢ 古代印度
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与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等级严格
僧侣祭司与刹帝利——吠舍种姓与普陀种姓 内容:《吠陀》;教师:僧侣
8
判断题 学校教育与人类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 教育与人类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4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者也,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佛教关心大众,面向大众广设庙宇,形成了寺院学 府的特色。
21
➢ 古代埃及
古王国末期有宫廷学校;中王国以后设职官学校 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 “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特征。
22
➢ 古代希腊
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 人; 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说文解字》许慎 荀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5
“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的争论 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
6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人类 社会特有的 社会现象。
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
科举不等于八股文,科举制 度以儒家经典为内容,束缚 人的思想,后来八股文的采 取又从形式上钳制了人。
四书五经是什么时候成 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 举考试的依据?
20
➢ 古代印度
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与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等级严格
僧侣祭司与刹帝利——吠舍种姓与普陀种姓 内容:《吠陀》;教师:僧侣
8
判断题 学校教育与人类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 教育与人类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2
20
猫老师:我们今 天做什么游戏?
第五,学 生是教育 教学的中 心,教师 只是学生 成长的帮 助者。
2021/2/2
21
3.文化教育学
•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 爱德华·斯普朗格:《文化与教育》 • 西奥多·李特:《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人
的陶冶》 •
2021/2/2
22
4.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3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
2021/2/2
4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中国有: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 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曾参:《大学》
孟子
孔子思想:《论语》 孟柯:《孟子》
2021/2/2
11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英】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
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明确提出来;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系统
【英】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法】卢梭:《爱弥儿》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德】康德:《论教育学》大学课堂首次使用“教育学”来论述教育
2021/2/2
30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2. 心理起源说——
美国的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学起源论。认为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心理模仿,心理模仿是教育活动的基础。 他在《教育史的教科书》中说:“摹仿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 的本质。”
3. 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是人类社会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 段,它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
2021/2/2
2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
•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 门人文学科
• 教育学主要回答: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
教育有何用(教育的功能)
为什么教育(教育目的)
谁来教育(教育者)
教育谁(受教育者)
教什么(课程)
如何教(教学)
2021/2/2 ……………………
◆ 学而时习之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 有教无类
2021/2/2
7
也被概括为:
及时巩固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愤启悱发原则) 学思结合原则 有教无类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2021/2/2
孔 子
8
2.西方古代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 《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
2021/2/2
18
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 过 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 备。
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 教育的最终目的。
2021/2/2
19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教育是生活,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 程,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学生的学校学 习就是一个社会成长的过程。 第四,打破学科中心的课程体系,学校课 程要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教育的最大秘决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 调剂” (卢梭);
教育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 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佩斯泰洛奇);
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赫尔巴 特);
“教育即生活”,“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 具”,教育乃是“人的经验的改造”(杜威)。
2021/2/2
27
2021/2/2
31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三、教育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可将教育的发展 的阶段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当代社会的教育。
1.原始社会教育:这是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以前的
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是与人类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年长者便 是教师,少年儿童便是学生;教育活动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的过程当中进行的,通过口口相传、示范模仿学习简单的生产劳 动的方法和社会生活的经验等;此时的教育是全民的、平等的, 甚至是终生的。也可以说,它是原始形态的教育普及化阶段。这 就是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特征。
2021/2/2
25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什么是教育:
中国古代:
“修道之谓教”(《中庸》);
“以善先者谓之教”(《荀子》);
“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021/2/2
(《许慎《说文解字》)
26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
“美德是由教育来的”(苏格拉底);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伊:《实验教学》
2021/2/2
16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 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2021/2/2
17
2.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
2021/2/2
5
《学记》的主要内容
1.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 2.提出了以下教育思想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2021/2/2
6
孔子的主要教学思想
首先,赫尔巴特明确表示教育学要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必须形成教 育的基本概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
2021/2/2
14
其次,赫尔巴特以心 理学、伦理学为基础, 应用一系列概念,建 构了相对完整、独立 的教育学体系,形成 了赫尔巴特独有的教 育学话语体系和研究 典范。
赫尔巴特
2021/2/2
15
(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特点:教育融合在生产生活之中;教育内容、手段的原始性、简单性
2021/2/2
32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⒉古代社会教育
这个阶段不仅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而且产生了专门 的教育者──教师,和专门的受教育者──学生。但能够受学校教育 的是贵族子弟和富户人家,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生 主要是学习伦理道德知识和统治管理之术,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脱离,并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同时,文字的产生,也大大改进了 教学的方法。
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教育的个性化
2021/2/2
35
本章参考书籍
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成有信:《教育学原理》,大象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2/2
36
2021/2/2
赶快行 动吧!
37
• 从文字学、词源学的角度看中西方教育 的差别有哪些?
2021/2/2
28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内涵:
广义来说,凡是影响人们知识、技能、 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 种活动。
狭义来说,主要指学校教育,根据一 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 施加影响,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 动。
• 社会文化认知观:沃茨奇
• 社会建构论:杰根
•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斯皮诺和维特洛克
• 控制论系统观:斯泰尔
2021/2/2
24
6.终身教育思想
•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 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 观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主体性; 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 教学手段; 教育的民主化,即教育机会均等。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021/2/2
1
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表述
• [俄]凯洛夫著《教育学》(1956) •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 • [俄]巴班斯基著《教育学》(1983) • 刘佛年《教育学》(1963、1979) • 南京师大编《教育学》(1984)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教育学》(1985) • 胡寅生编《小学教育学教程》(1993)
【瑞】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
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
2021/2/2
12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力图系统论述教育问题,这些 著作为教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21/2/2
卢梭
夸美纽斯
13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赫 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2021/2/2
29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1. 生物起源说:
(法)勒图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 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在人类产 生以前,教育早就在动物界中存在了,他把生物 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育的基础。
( 英)沛·西能 在《教育原理》中指出, “教育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古罗马: 西塞罗:《论雄辩家》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奥古斯汀:《忏悔录》
2021/2/2
9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结:这一时期对教育的论述已经 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 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 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