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学目得及要求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得关系,并对自我意识中常见得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正确、全面得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含义、发展及特点2.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常见问题3.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得培养途径及方法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重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得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发展及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
教学内容及过程[导学案例]教材案例2-1 “到底就是谁打碎了我得梦想?”思考:瞧完这个案例后有什么样得想法、感受与启发?如果您就是案中主角得好朋友,您会如何帮助她?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课堂练习:p34 专栏2-9请您完成以下句子,然后大家分享。
您有什么独特得感受?•假如我就是一种花,我希望就是。
因为•假如我就是一种动物,我希望就是。
因为•假如我就是一种乐器,我希望就是。
因为•假如我就是一种食物,我希望就是。
因为•假如我就是一种颜色,我希望就是。
因为一、自我意识得含义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得认识,这种认识就是个体通过社会比较、观察、分析外部活动与情景等途径获得得,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得心理系统。
影响个体自我意识得因素除了与人得自我态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以外,她人对我们评价,特别就是生命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我们得态度,会对我们得自我意识起着重要得作用。
自我意识得种类:(一)生理自我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得认识以及对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得感受等。
这就是自我意识得原始形态,主要就是个体对自己躯体得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它可以使个体认识到自己得存在,大概在3岁时开始成熟。
人初生时,物我不分;七八个月时出现自我意识得萌芽,两岁左右得儿童,掌握第一人称“我”得使用,三岁左右得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
(二)心理自我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得认识与体验。
认识自我、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认识自我、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如何认识自我,怎样提高自我意识的能力,是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游戏导入,使同学们接受自我意识这一概念,以周哈里之窗为知识点,告诉同学们自我意识的分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同学们学会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我、
难点:周哈里之窗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扩大公开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游戏“我是谁”,每位同学以“我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写出10句对自己的评价。
叫两位同学来抽取纸条,并大声的念出来。
比如抽出:
我是一个擅长运动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美食的人
……
等等
直到有同学通过这些特征猜出来了纸条的主人是谁,那么为什么能猜出来?又为什么很多同学猜不出来?
引出知识点——周哈里之窗。
二、知识点讲解
周哈里之窗:
为什么猜不到?因为是隐藏的、未知的自己。
为什么能猜到?因为是公开的自己。
引导:让刚刚没有猜到纸条主人的同学来描述一下,Ta心目中的纸条主人是什么样子的。
每个区域分别有什么影响?
盲区——导致自我认识不充足。
隐秘区——孤芳自赏。
潜意识去——自我开发不足,自我意识不高。
如何扩大公开区,怎样缩小盲区和潜意识区,提高自我意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同时保有隐私?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我是谁”的小游戏,更好更多的认识到了自己,也在同学们的评价下发现了不一样的自我,你们有没有什么感悟呢?(邀请同学分享)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大学生自我意识优秀教案
大学生自我意识优秀教案教案: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讨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概念、特点及其培养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自我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掌握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我意识的定义、特点和培养方法;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如何提高自我意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和提高自我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自我意识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自我意识定义: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特点:客观、全面、发展重要性:促进个人成长、提升人际关系培养方法:1. 自我观察2. 自我反思3. 自我激励4. 寻求反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并给出具体的方法。
答案: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有:1. 经常进行自我观察,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感;3. 设定目标,自我激励,努力实现目标;4. 向他人寻求反馈,了解自己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对自我认识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自我意识的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自我意识的理论和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提升自身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氛围
举办心理健康宣传周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展板、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普及自我意识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建立心理健康社团
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心理健康社团,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沙龙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 源。
加强师生心理健康培训 定期对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其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共同营造积极 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
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忽视 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导致人际关
系紧张。
自我否定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 容易否定自我价值,产生自卑心
理。
自我迷茫
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和方向,感到迷茫和无助。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因素
01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
自卑等心理问题。
自我调控
对自己的行为、情绪、思 维等方面的控制和调节。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基础
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为 自我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物 质基础。
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 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个人经验
个体的经历、学习、实践 等过程对自我意识的塑造 具有重要作用。
03 大学生自我意识 的现状与问题
自我接纳
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尊 和自信。
自我调控
通过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助于应对压力和挑战, 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自我意识的作用
1 2
心理健康促进自我意识的深化 心理健康的个体更容易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深 入探索自我,形成更为真实、深刻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自我意识(推荐文档)
•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有认识偏差?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含义
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状 况的认识和体验。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 重、体型、健康状况等)、心理状况(性格、气质、 能力、兴趣、意志品质)、人际关系状况及社会地位 的认识和体验。
(2)往往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处事总认 为自己对、别人错,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3)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 多不和谐,行为做事难得他人帮助,易遭挫折。
调适方法
(1)摆正自己的位置,既重视自己也不贬 抑他人,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 走出自我的小天地。
(2)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既 不高抬自大,也不低踩菲薄。
主我 与客我 评价
同一 过高 过低
自尊 自信
自傲
自卑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思想、言语 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包括自 我激励、自我暗示、自强自律。
自我控制是自我中最高阶段,核心是 “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 样?”“我可以选择如何做?”
3、自我意识的矛盾
(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三、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1、正确认知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有效控制自我 4、不断超越自我
1、 正确认识自我 乔韩窗口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Jone)
自我观察
和哈里(Hary)提出了关于 人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 称为乔韩窗口理论。
认识到 未认识到
认 识 他到 人
(A) → (B) 公开区 → 盲目区
(3)学会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从他人角 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感受、关心他人。
4、 苛求完美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2.掌握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定义和作用;2.自我意识的构成要素;3.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自我意识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1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含义,并向他们提问:你们觉得自我意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1.2学生回答后,给出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感受、思想、行为和自身在社会中地位的认识和反思。
1.3引导学生探讨自我意识的作用,并列举一些例子,如: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情感,促进我们与他人的良好沟通。
2.自我意识的构成要素(10分钟)2.1解释自我意识的构成要素: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2.2介绍每个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如:自我认知是我们对自己内心感受、思想和行为的了解;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积极和消极特质的评价;自我控制是指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适时做出合适的反应。
3.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5分钟)3.1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双向作用。
3.2解释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3.3说明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抵抗压力和适应能力。
4.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25分钟)4.1分组讨论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4.2各组报告讨论结果,并将其整理成提纲形式。
4.3整理成果后,进行课堂展示,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保持良好的自我关注,通过反思来认识自己,多和他人交流合作,接受他人的反馈和批评等。
五、教学实践1.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我意识的理解和重要性,然后汇总成果进行展示。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悦纳自我教案
最后,要学会放下过去的包袱。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选择放下它们,专注于未来。不要让自己一直沉浸在过去的错误或遗憾中,要勇敢地向前看,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4.引导学生学会悦纳自我,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自我认知方法:引导大家可以通过定性的方法,比如通过他人评价、通过社会比较或内省来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比如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自我接纳问卷或自尊量表等方法进行自我认识。
教学难点
纳悦自我的方法;客观认识自我、无条件接纳自我、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有效控制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悦纳自我教案
章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悦纳自我
计划课时数
1
内容
1.正确进行自我认知的作用
2.自我认知的方法
3.悦纳自我的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完成本章节的教学任务
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3.培养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增强心理韧性。
五、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
六、课堂小结(大家谈收获,老师补充)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从而促进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本次教学的得失,以便进一步优化教要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纳悦自我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课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接纳和喜欢自己。
三、解决重难点(自我认识的方法、悦纳自我的方法、无条件接纳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培养自我意识,以促进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感受、需求、价值观和行为的深入了解。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生群体。
教学目标在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能够:- 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表达出来;- 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并意识到它们对行为的影响;- 掌握一些自我意识的练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定义和概念- 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识别情绪和情感- 各种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情感3. 理解需求和价值观- 需求和价值观的定义和作用- 如何的需求和价值观4. 自我意识的练和技巧- 冥想和放松练- 写日记和自反思考的练- 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 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的技巧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小组讨论自我意识的案例和练;- 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案例分析:学生们将分析一些真实案例,以了解自我意识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评估方法评估学生对自我意识的理解和应用将采用以下方法:- 小组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见解;- 角色扮演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 个人反思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个人反思报告,反思自我意识对他们的影响和改变。
参考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手册》- 网络资源:心理健康网站、教育平台等附加说明本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适当调整。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增加或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教师应提供一个安全、互动和信任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低年级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介绍我自己》教案
低年级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介绍我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能力和喜好。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2. 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方式介绍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喜好。
3.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介绍自己,增进与他人之间的了解。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培养合作意识。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介绍自己,提高交际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准备教室环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小组活动。
3.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我介绍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谈谈自己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特点。
3.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介绍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并进行讨论。
4. 分享心得: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活动心得和收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
2.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3. 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准备一份关于自己的介绍,包括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
2. 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提高交际能力。
九、课程评价:1. 学生自我介绍的能力。
2.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3. 学生对他人介绍的倾听和反馈。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自我意识
定义与内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行为表现以及与环境关系的认知、体验和调控能力。
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层面,涉及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自我意识有助于个体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情感、动机、价值观等,从而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
促进自我认知通过自我意识,个体能够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适应社会环境和满足个人需求。
调节自我行为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个体保持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并应对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维护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的重要性01生理基础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大脑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层的成熟对于自我意识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02社会互动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比较,认识自己的特点和地位。
03文化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自我意识产生深远影响,塑造着个体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对自我认知逐渐从表面向深层发展,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等。
自我认知的深化自我体验的丰富自我控制的增强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多,大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如自尊心、自信心等的发展。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相对增强。
03020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认知的偏差部分大学生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如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导致自信心的不足或自负。
自我体验的困扰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情感体验,如自卑、焦虑等。
自我控制的不足尽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增强,但仍存在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表现出冲动、易怒等行为。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期望、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低年级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介绍我自己》教案
低年级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介绍我自己》教案第一章:认识自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
培养学生自信、自主的个性品质。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眼睛颜色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如开朗、内向等。
探讨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运动、绘画等。
1.3 教学活动:学生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在照片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
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照片,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肯定。
第二章:我的优点和不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的态度。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如善良、勤奋等。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胆小、粗心等。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并努力改进不足。
2.3 教学活动:学生准备一张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清单。
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鼓励。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发挥优点、改进不足的方法。
第三章:我的情绪和情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学会表达和调节。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如用语言、表情、动作等。
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如深呼吸、放松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支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四章:我的梦想和目标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并学会为之努力。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坚持追求目标的品质。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如当一名医生、科学家等。
让学生学会制定实现梦想和目标的具体计划。
引导学生学会坚持追求目标,克服困难。
4.3 教学活动:学生准备一份关于自己梦想和目标的计划书。
自我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估自我,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PPT、心理测试问卷、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自我意识概述(20分钟)1. 解释自我意识的概念,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方面。
2. 分析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价值感等。
3. 通过PPT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三、自我认识与评估(30分钟)1. 分发心理测试问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评估。
2. 教师讲解问卷结果,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自我认识水平。
3.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四、自我管理与心理健康(20分钟)1. 介绍自我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如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
2. 分析自我管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理问题等。
3. 案例分析:如何通过自我管理改善心理健康?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自我认识、自我管理方面的收获。
二、小组讨论与分享(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意识?- 如何运用自我管理技巧改善心理健康?-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认识自己?2.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三、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
提升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提升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一、引言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挑战,需要更加关注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如何提升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教案,并进行反思。
二、教案步骤1. 介绍自我意识的概念- 定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具有清晰的认知和敏感度。
- 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自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从而有效应对挑战和压力。
2. 探索自我意识的不同层面- 情绪层面:学生通过情绪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 认知层面: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认知模式,并分析其对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 行为层面: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了解其对自身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 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 冥想和放松训练:教导学生通过冥想和放松练习,提升对自身的敏感度和觉察力。
- 注意力训练: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对自身情绪和需求的觉察能力。
- 反思和记录:鼓励学生每天花一些时间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记录下来,寻找规律和改进的方法。
- 元认知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觉察和监控,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调节能力。
4. 实践和巩固- 激励学生进行实践:鼓励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有效管理情绪和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等。
- 分享经验和成果: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小组中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三、反思1. 教案的优点- 目标明确:教案明确了提升自我意识的目标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白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步骤清晰:教案通过分步介绍和实践,帮助学生渐进地掌握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 引导合理:教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时给予了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 教案的改进- 增加案例分析: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我意识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
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而自我意识又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是保持健康心态的关键。
有必要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展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学会调适情绪,培养健康心态,逐渐走向成熟的人生。
以下是一份关于培养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
一、教育目标1、了解自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寻自我的潜能和优点,同时也了解自身弱点。
2、培养自信心:鼓励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来建立自信心。
3、拓展交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同伴相互了解和互助,并拓展孩子们的交往范围。
二、具体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学生进入教室后,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环境,与学生一起交流这个教室是怎么样的感觉,在这个教室里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同时鼓励学生想象,想象在自己的房间里会有怎样的装饰,是否有与自己喜欢的事物相关的图案等等,通过观察和想象这些情景,引导学生进入练习自我意识的环节。
2、个人感觉反应老师鼓励学生,一个一个上去,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大家关于自己的一些小故事。
比如,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自己觉得自己最喜欢什么,有哪些特别的爱好等等。
也可以提供一些专业的辅导材料,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自身的特点。
3、听众感受互动学生上台分享完之后,老师可以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询问对方喜欢什么,有哪些想法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也能让孩子们逐渐认识到他们彼此间的相似之处,并发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同时,对于一些敢于分享又有些怂恿的孩子,教师也可以通过口才之类的培训,帮助学生自信地表达。
4、情感识别与表达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发现自我,也能够理解他人,可以通过识别图片、故事等来进行练习。
当孩子们在看到图片或故事时,要求他们描述与自己相关的感受。
如果孩子们遇到了困难,老师可以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一些情感阻碍,加深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理解。
5、情感调适在情绪调节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在建立社交技巧、情感缓解等方面予以引导。
8.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认识自我) 教案
第一节认识自我古希腊神话故事:•在遥远的古希腊,有这么一个传说,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从奥林匹斯山来到人间,对路过的人盘问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每个路过的人都必须面对她来猜一猜,凡是猜不中的都会为此丧生,被斯芬克斯毫不留情地吃掉。
许多人因此丧生,终于有一个青年猜出了谜底——那就是人本身。
•是神为了让人类对自己进行认识所安排的。
•“人,认识你自己”被刻在特耳菲神殿留传下来,成为西方心理学家公认的心理学源头。
•可以说,一切的心理学知识都是人类围绕了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自我而形成的。
一、自我意识概述1.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也称自我或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
具体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多方面觉知的总和。
2.从存在方式分为:现实自我:主观上对自我现状的认识、评价理想自我:自我的形象设计镜中自我:客观上对自我的反映现实自我与镜中自我不一致——个体自我认识混乱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不一致——个体内心矛盾冲突3、自我意识的功能/作用(黄希庭P115)(1)保持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心理学家Loucks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概念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自我胜任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和学习投入及学习成绩也明显优于自我胜任观念消极的学生。
个体较低的自尊和自我评价对建立和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也产生消极影响。
当学生认为自己的名声不佳时,他们就放松了对行为的自我约束。
(2)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对于某个成绩好学生和差学生解释差别很大。
(3)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个体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自我观念相一致的。
差生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角色偏离。
落后的学习成绩正是差生自己“期待”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讲马玉教学目标: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发展过程形成正确积极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对自我意识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健全自我意识的完善途径。
教学重点: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教学难点: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学时间: 2 学时授课类别: 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组织与设计:列举的实验与实例,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教学内容: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为什么上大学?”等形而上的问题。
当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描述你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类别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做一个总体评价。
如“我是一个追求优秀的大学生”,“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
第二节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始终昭示着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自我意识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正如雕琢一件工艺品一样,真正的匠人为了心中的追求,终生不悔。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
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人类自身内在的一种成功机制,在人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如下标准:(一)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自我发展。
(二)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
(三)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
(四)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
二、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1、正确的自我认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
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
我们不妨自己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你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
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例:这是一位大二学生的自我描述:我是一个内向、坚强、上进、自信、有理想、懂事、好学、乐于助人、嫉恶如仇、争强好胜、渴望成功与优秀、有一点自私、妒忌心强、自制力弱、说些小谎的大学男生。
在父母眼中:我是一个懂事、有些害羞、不用父母操心、上进的、不乱花钱、有些懒惰的大男孩;在兄弟姐妹眼中(只有一个妹妹):我是妹妹心中可以依靠与信赖的大哥,是一个诚实守信、爱护妹妹的好哥哥;在同学眼中:我是一个大方、乐于助人、受人尊敬、好人缘、有些懒散、追求自由的人;在老师眼中:我是一个默默无闻、成绩优秀、自律、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恋人眼中:我是一个懂得爱、有责任感、守时守信、有幽默感、坚强的好男人。
这是一个学生的自我描述,也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当自己将这些描述清晰地整理出来时,你可以与你的同学与家人、朋友、恋人沟通,听取他们对你自己评价的认同度,这也是自我过滤的过程。
先将自己的优点列出,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再写出自己的弱点,请大家帮助分析,这些澄清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客观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
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
在生活中注重自我,自我意识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种状态。
积极的策略是:关注你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3、积极的自我提升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
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学业期望较高,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性。
另一条途径是克服自我障碍,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障碍。
我们听说了太多的这样的故事:由于考试前身体不好,所以在大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
这便是典型的自我障碍,为自己的考学不成功找到了适当的借口。
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
积极的自我在尝试中会发现自己的新的支点。
4、关注自我成长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
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
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清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
要记住:自我体验永远是个体的,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在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案例:成长的烦恼: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我是一个来自于教师家庭的孩子,父母视我为“掌中宝”,在父母关爱的目光中成长,我的心是自由而轻松的,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就读的经历使我坚信我是属于全国一流大学的。
然而,由于高考的失误,虽然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大学读书,却不是我梦想中的学校。
在接到通知的一刻,我哭得天昏地暗,第一次遭此重创我几乎站不起来,我怕听到中学同学到名牌大学读书的消息,我担心自己的失败成为同学的笑料。
当九月明媚的阳光照在开心的大学新生脸上时,我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
反正想既来之则安之,而心中的结并没有解开。
由于盲目的自信,确信高考成绩超出其他同学八十分,完全有能力胜任大学的学习,学习没有了动力,生活没有了目标,正如大海上漂浮的小舟,完全失却了原来的方向,在茫然徘徊中迎来了期末考试,我意外地收获了不及格的结果,我并没有认真反思自己,而是将这一切归咎于我没有考取理想的大学,归咎于命运的不公平。
第二学期,百无聊赖的我又在网上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与上进心,我那棵曾经不服输的心复苏了,但这次不是为学习而是为网络,我彻夜上网聊天打游戏,在游戏中体现虚拟世界的成功。
可想而知,第二学期五门功课同时亮起了红灯,学位没有了,不用说梦想中的名牌大学,连大学生的资格已将丢失,谁把我的青春弄丢了?正在此时,学校发出了回家的指令。
我真的非常懊悔,第一次我深深自责,作为我们家庭的第一位大学生我辜负了家长厚重的期望,作为重点高中的学生,我对不起培养我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我有负于自己的年华,此刻,我才发现大学的灯光是那么明亮,校园是那么美丽,而大学生活是如此让人难以割舍……这是一位即将告别学校生活的大学生的内心独白,个体的人生不可复制,而自我发展的不可逆转要求每一位大学生都在认真审视自我,并为自我发展留下空间,因为青春属于人只有一次,而大学对年轻学子也只有一次,珍视自我,开掘心灵的宝库尤为重要。
三、WAI技法WAI技法(WAI technique)是指“我是谁?”(英文“who am I ”,简称WAI)这样的问题自问自答,因其形式上是自由书写20种回答,故也被称为二十句测验(Twenty Statements Test)。
WAI法始于50年代(Kuhn & McPartland,1954),以“我”字开头的20空行,并印有1至20的番号。
要求被试针对“我是谁”这样的问题,用20种相异的回答,说明头脑中浮现的关于自己的想法。
黄希庭曾对76名大学生(其中男42名,女34名)做了有关WAI的试验。
其具体实施程序如下:1)WAI测试。
向被试团体或个别发放WAI问卷,要求被试按指导语的说明完成。
被试用时约18分钟。
2)WAI反应的分类。
将被试的20种回答一一种制成卡片。
在WAI测试约一周后,要求被试对其“涉及你好些方面”的20张卡片自然地进行分类,并说明“不要全部归为一组,也不要一一分散分组”。
被试用时约10分钟。
3)WAI反应的重要性排序。
分类约一个月后(较长的间隔以消除分类的影响),再行返回卡片,要求被试先分为重要的与不重要的两类各10张,再对重要的10张按相对重要性排序。
被试用时约15分钟。
表3-3显示了该被试的排序结果。
表3-3 大学生的回答与分类与重要性排序结果——————第1组————————————第3组——————1 我是个大学生。
4 我奉行学就学得认真、玩就玩个痛快的主张。
2 我是一个还未独立的人。
8 我喜欢大有规范、小有灵活的生活节奏。
# 我是个女孩。
# 我无法理解不叠被、不喜欢整齐的女孩。
# 我是爸爸妈妈的包袱。
——————第4组——————# 我是爸爸妈妈的希望。
6 我是个性格开朗但脾气古怪的人。
——————第2组—————— # 我是个喜欢无缘无故发火的人。
7 我愿意和别人交朋友。
# 我喜欢自主行来。
9 我爱看杂文及有哲理性的文章。
# 我喜欢在思想上依赖别人,但行动不愿受人支配。
10我喜欢实践工作,不喜欢理论。
# 我顾虑太多,有时做事自己都不理解。
#我喜欢玩。
——————第5组—————— #我不喜欢抒情散文。
3 我希望丰富自己的知识。
——————第6组——————5我是个凭良心做事的人。
#被先行列为不重要的回答。
黄希庭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全部76名被试共得1767个分析单元,每个平均反应23.25个。
由表3-4可见,全部反应可分为社会认同、个人属性和我他关系三大类,属下可得41小类,另有少量反应无法登录。
从各类反应所占比例看,在被试的自我意识成分中主要是个人属性,其中又以偏好、性格、情绪和愿望等项为最;我他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且主要反映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上;至于社会认同则所占比例甚低,只是自我意识中较为少数的非重要部分。
反映出被试是以看重个人内在特质和独特性来界定自己的。
思考题1.多向度描述你自己。
可以从学业自我、人际自我;也可以从理想我与现实我。
2.用20个形容词描述你自己。
3.麦克阿瑟的故事:在西点军校考试的前夜,麦克阿瑟感到非常焦虑,这时他母亲走过来对他说:“我的儿子,你必须相信你自己;否则没有人相信你;只要你抛弃了内心的怯懦,你一定能赢;尽管你没有把握成为第一,你必须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