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DEM实验报告
DEM 的建立与及应用实验报告
XX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GIS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DEM 的建立与应用《GIS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巩固掌握格网 DEM 模型及 DEM 应用;2)熟悉 ArcGis 中栅格数据的拼接和裁剪;3)熟悉 ArcGis 中坡度、坡向等地型属性的提取操作;4)熟悉 ArcGis 中地形透视图的建立;5)了解 ArcGis 中等高线的提取、剖面图的创建等操作。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平台ArcCatalog 10.2、cMap 10.2、Scene 10.2三、实验原理DEM高程数据中隐含的很多立体信息,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信息。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DEM 数据下载及拼接1)DEM数据拼接(1)打开 ArcMap 中,将数据框更名为“任务 1”。
(2)将所有的数字高程模型文件加载到 ArcMap 中(共6 个文件)。
(3)镶嵌:用ArcToolbox 中Data Management Tools(数据管理工具)/Raster( 栅格)/Raster Dataset( 栅格数据集)/Mosaic(镶嵌)或 Mosaic To New Raster(镶嵌至新栅格)进行拼接。
2)栅格数据剪裁(1)加入四川省边界图层。
(2)使用 ArctoolsBox/Spatial Analyst Tools(空间分析工具)/Extraction(提取分析)/Extract By Mask(按掩膜提取)提取工具。
提取的结果文件命名为四川省 90米DEM。
2 地形属性的提取1)坡度提取(1)启动 ArcMap,添加数据框,并更名为“任务 2”,将四川省 90 米 DEM(任务 1 得到的结果栅格图层)加入。
(2)使用 ArcToolbox 中 SpatialAnalyst Tools (空间分析工具)/Surface(表面分析)工具集中 Slope (坡度)工具提取坡度。
2)坡向提取使用 ArcToolbox 中 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 工具集中 Aspect(坡向)具提取坡向。
dem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dem实验报告篇一:Dem实验《gIs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课程代码(0341552)姓名xxx学号xxx指导教师xxx目录实验一................................................. ..4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4)1.1实验背景.................................................41.2通过本次实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4)1.3实习的具体内容 (4)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5)2.1实验工具................................................. (5)2.11实习环境 (5)2.2实验内容 (5)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9)3.1实验完成任务 (9)3.2实验小结 (1)5实验二................................................. .17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17)1.1实验背景 (1)71.2通过本次实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19)1.3实习的具体内容 (19)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19)2.1实验工具 (1)92.2实验内容 (1)9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21)3.1实验完成任务 (21)3.2实验小结 (2)7实验三................................................. .28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28)1.1实验背景 (2)8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29)2.1实验工具 (2)92.2实验内容 (2)9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31)3.1实验完成任务 (31)3.2实验小结 (3)4实验四................................................. .35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35)1.1实验背景 (3)51.2通过本次实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35)1.3实习的具体内容 (35)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35)2.1实验工具 (3)5(:dem实验报告)2.2实验内容 (3)6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38)3.1实验完成任务 (38)3.2实验小结 (4)1实验五................................................. .42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42)1.1实验背景 (4)21.2通过本次实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42)1.3实习的具体内容 (42)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43)2.1实验工具 (4)32.2实验内容 (4)3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44)3.1实验完成任务 (44)3.2实验小结 (4)7实验一—地形指标的提取第一部分实验目的1.1实验背景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
实验七、DEM的生成及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DEM的生成及应用
确定后得到DEM数据:TinGrid, 其中,每个栅格单元表示47.12m×47.12m的区域(二):TIN的显示及应用
(1)在上一步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关闭除[TIN]之外的所有图层的显示,编辑图层[tin]的属性,
2、点击两次 [确定] 后关闭图层属性对话框,图层[ tin ] 将根据指定的渲染方式进行渲
染,效果如下图所示:
3、执行[3D分析]工具栏中的命令[转换]>>[TIN转换到矢量],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4、
被选中的多边形以高亮方式显示,这些小的图斑将会被合并到与之相邻且面积最大的多边形。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第一篇: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A课程实验所属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A开课学期:2014-2015第一学期所在专业:所在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时间:目录实验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构成…………………………3-7 实验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8-16 实验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17-19 实验四: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20-25 实验五:空间操作及其空间分析………………………26-34 实验六: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输出………………………35-42实验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构成一、实验目的了解GIS的组成和软硬件平台,熟悉平台软件的界面环境、基本操作,理会GIS的基本功能二、实验分组每人一组,独立完成三、实验内容启动MapInfo MapInfo界面结构菜单命令 MapInfo的工具条读取栅格图像并使用绘图工具打开表完成实验结果、体会指定项目,和个人收获。
四、方案设计(要求)略五、实验结果1.快速启动项2.系统界面情况3.点数据层4.线数据层5.面数据层六、实验体会(结论)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1.系统硬件:数据处理设备(包括从服务器到图形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各种形式的计算机),输入设备(数字化仪,大幅面图形扫描仪,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全球定位系统),输出设备(显示器、投影仪、绘图仪、打印机)2.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GIS基础软件平台(如MapInfo)、GIS应用软件3.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逻辑上分为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结构4.应用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5.应用模型(是和专业知识连接的纽带,模型的实现一般是在平台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2. MapInfo的主要功能① 测量分析② 缓冲区分析③ 地图代数④ 多边形操作⑤ 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3.地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 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和变换 4.空间分析和统计 5.产品制作与显示 6.二次开发和编程实验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一、实验目的熟悉图象处理方法,明确数据结构构建原理,掌握图象配准、屏幕数字化、属性数据输入方法,理解物理坐标和用户坐标的转换关系及数据输入环境,体会图层概念二、实验内容栅格图象处理在MapInfo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进行栅格图象配准矢量数据输入属性数据输入实验结果的指定内容及其它个人体会三、实验步骤略四、结果(一)栅格图象处理1.图象配准提示框(你想简单地显示未配准的图象,或配准它使它具有地理坐标)截图2.单位选择对话框截图3.投影选择对话框截图4.输入控制点坐标对话框截图5.4个控制点坐标输入完毕的图象配准对话框截图6.配准后的结果(文件另存窗口插入)7.方法2的步骤结果截图(选做)(二)屏幕矢量化(图形数据输入)(三)属性数据输入五、结论(体会)1.关于图象配准的功能配准一幅栅格图象时,要输入地图坐标(如经度/纬度),并指定栅格图象上与该坐标对应的点。
DEM数据应用实验报告——沙特
DEM 数据应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高程模型原理和应用》实验类型:操作实验项目名称:利用SRTM数据,在Google Earth上显示等高线学生姓名:焦志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学号:0707070023 同组学生姓名:林江指导老师:方朝阳(教授)实验地点: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实验日期:2010 年 5 月 1 日——2010 年 5 月8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1、利用SRTM数据,在Google Earth上显示等高线;2、通过自己思考,学会从网上查找资料,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GIS中DEM的数据的理解,以及能够熟练结合其他软件的使用。
要求:1、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将从网上下载的TIF格式的文件用global mapper v9软件转换成把KML格式的文件,或使用KML2ContourMDB.exe软件,生成Global Mapper脚本,再转为KML,然后再转成MDB数据库DB文件夹。
如果要发布到网上则需要将存放数据库模板和ASP文件Contour.mdb ,数据库文件Contour.asp,ASP文件,inc_Color.asp,等高线颜色配置。
(-50米-8500米)三、数据和工具软件1、数据来源先从/SELECTION/inputCoord.asp网站上下载SRTM数据。
在世界地图上,先选取你要下载的区域,然后下载GeoTIF数据。
(我这里以老师交给我的任务为例,选取strm_60_07.tif,当然我们也可以选其他的地区的数据,但都要下载,每个区域有60多兆的样子)。
下载来的文件是ZIP压缩文件,请先解压,解压来的文件名如Z_60_07.TIF,请不要修改文件名。
(备注:下载的时候选择TIF格式而不是选择ASC格式,因为有些人因为下载ASC格式,而没有用,又重下了一次。
至于为什么不能选用ASC格式的数据,我就不知道了。
)2、工具1.如果电脑上还没有安装Global Mapper v9,请先下载安装。
地信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已成为地理科学研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GIS的基本操作,熟悉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流程,提高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理解GIS的基本原理,掌握地图制图、空间分析等基本技能。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GIS软件安装与启动- 安装ArcGIS软件,确保软件版本与实验要求相符。
- 启动ArcGIS软件,熟悉界面布局和基本功能。
2. 地理空间数据准备- 收集实验所需的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等。
-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转换,确保数据格式符合ArcGIS要求。
3. 地图制作- 使用ArcGIS软件创建新的地图项目。
- 在地图中添加地理空间数据图层,设置图层属性和显示参数。
- 完成地图布局,包括标题、图例、比例尺等。
4. 空间分析- 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 输入分析参数,执行空间分析操作。
- 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5. 实验报告撰写- 按照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总结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图制作- 成功创建地图项目,添加了地形、土地利用、行政区划等图层。
- 地图布局合理,图层属性设置符合要求。
2. 空间分析- 成功执行了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操作。
- 分析结果准确,可视化展示清晰。
四、实验总结与反思1. 实验收获- 掌握了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了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流程。
- 学会了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2. 存在问题- 在地图制作过程中,图层属性设置不够精细,影响地图美观度。
- 在空间分析过程中,对部分分析方法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分析结果不够理想。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书姓名:班级:指导教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11月目录前言-------------------------------------------------3 实验一:几何校正-------------------------------------4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二:数据库设计基本流程---------------------------8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三:空间分析-------------------------------------1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四:地图制图-------------------------------------17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总结------------------------------------------------21前言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的学习,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建立、采集、处理与存储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地图可视化等内容,并了解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后续其它GIS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实验课程要求掌握: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ArcMap地图可视化、空间分析等操作。
强化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并不断学习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实验一:几何校正一、实验目的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
二、实验原理几何校正的原理是将图像数据投影到平面上,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而将地图投影系统赋予图像数据的过程,称为地图参考。
由于所有地图投影系统都遵循一定的地图坐标系统,因此几何校正的过程包含了地理参考过程。
在进行几何纠正时,可以使用一幅不含地理参考的图像和一定数量的图像上已知地理坐标的控制点,也可以使用一幅不含地理参考的图像和一幅具有地理参考的高精度图像。
三、实验软件ArcGIS 10.2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地理配准工具1)打开ArcMap,将:05年淮南土地现状图.JPG、rectify05年淮南土地现状图wgs84.tif加载到ArcMap中;2)添加“地理配准”工具栏;3)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05年淮南土地现状图.JPG增加到ArcMap 中,会发现“地理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DEM报告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高程模型
设计题目:ArcGIS环境下的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与信息提取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地信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教务处制
一简述DEM生成过程:
1.首先要准备好相关地形的等高线数据。
2.打开ArcMap,选择功能:Tools(顶部)——Extensions (可将里面的全部打钩)。
3.在菜单栏面板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3D Analysis,出现3D Analysis工具条。
4.单击3D Analysis——Options,在Working选项中设置好工作路径。
5.单击出现的工具条的3D Analysis——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
6.将左边的数据选择你的等高线,右边的属性选择你的建立tin 的属性,下面写好输出tin的位置. 到此tin就建立好了。
7.单击出现的工具条的3D Analysis——convert——tin to raster 选好好需要的,点OK.到这里才是建立了DEM。
生成好的DEM
二提取坡度、坡向等相关信息:
单击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选择Surface Analysis,我们可以看见例如坡度、坡向、等值线等其他表面分析,单击Slope,分析对象选择DEM数据集,设置相关属性和输出路径,生成坡度数据集。
生成好的坡度分析图
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表面分析,单击Aspect,分析对象选择DEM数据集,
设置相关属性和输出路径,生成坡向数据集。
生成好的坡向分析图。
实验三
实验报告三数据更新变换课程名称: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班级:地信1班指导教师: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实验名称:数据更新变换一、实验目的及目的:获取具有投影坐标系统的特定边界的 DEM数据。
二、实验要求要求:通过两幅给定的 DEM数据,提取出白水县县界范围内的 DEM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高斯克吕格投影系统。
通过练习,掌握数据提取、裁切、拼接及投影变换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1)白水县的行政范围的提取1 )打开1 :25万矢量数据2 )利用Analysis Tools 工具箱,Extract 工具集中的 Select 工具,依据“nam 即SQL 表达式设置为“"NAME" = '白水县'”,提取出白水县(图3 )。
(2)DEM数据的拼接1 )打开白水县横跨的两幅 DEM数据,DEM1 和DEM22 )利用Data Management Tools 工具箱,Raster 工具集中的 Mosaic To New Raster 工具进行数据拼接,得到拼接结果 DEM。
(3)白水县DEM的裁切利用Spatial Analyst Tools 工具箱,Extraction工具集中的 Extract by Mask 工具,以白水县矢量数据裁切拼接的DEM数据,获取白水县DEM。
(4)白水县DEM的投影变换利用Data Management Tools 工具箱,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中的Raster 工具集,选择其中的Project Raster 工具,进行白水县 DEM的投影变换。
四、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1)白水县的行政范围的提取1 )打开1 :25万矢量数据2 )利用Analysis Tools 工具箱,Extract 工具集中的 Select 工具,依据“nam 即SQL 表达式设置为“"NAME" = '白水县'”,提取出白水县。
【精品】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精品】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过程
1.数据收集
2.数据处理
3.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附件:
1.实验数据
2.实验报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地理信息系统:一种用于获取、处理、分析、解释、管理、存储和可视化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的三维形状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一系列技术。
3.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确定位置、导航和时间的卫星导航系统。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1.数据不完整: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查找其他来源的相关数据。
2.数据误差:采用数据清洗和校正技术来确保数据准确性。
3.实验设备故障:备用设备和技术支持人员可以帮助解决该问题。
石大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指导07 DEM建立与应用
实习七DEM建立与应用一、实习目的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
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1、加深对DEM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2、熟练掌握ARCVIEW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准备1、软件准备:Arcview2、数据准备:文件feapt-clip1.dbf,feapt-clip1.shp,feapt-clip1.shx,文件terlk-clip1.dbf,terlk-clip1.shp,terlk-clip1.shx,文件夹cal2和info。
三、实习内容1、DEM及TIN的建立(1) 由采样点数据建立表面1)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并激活采样点层面feapt-clip1.shp。
2)从【Surface】菜单中选择【Interpolate Grid】命令。
3)在出现的Output Grid Specification对话框中设定输出主题的范围、栅格单元大小及栅格行、列数。
4)接下来出现的Interpolate Surface对话框中,从Method列表中选择Spline(注意:在菜单中只有IDW和Spline两种内插方法可以选择)。
在Z Value图1. 由采样点生成的表面Field 列表中选择Elev (高程)字段,单击OK 。
5) 生成新的栅格主题Surface from Soilsamp.shp (如图1)。
6) 将得到的结果层面与原始的DEM 层面(Map Calculation1)相减,得到结果层面如图2所示:(2) 由点、线数据生成TIN 转为GRID1)添加并激活点层面feapt-clip1和线层面terlk-clip1。
2)点击【Surface 】菜单下的【Create TIN from features 】; 3) 在“Create New TIN ”对话框中定义每个主题的数据使用方式;在“Create New TIN ”对话框中,对某一个主题需要指定高程源(Height Source ),以何种表面特征输入(Input as ),以及选某一个值的字段来作为属性信息(可以为None )。
DEM实验
《GIS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课程代码(0341552)姓名 XXX学号XXX指导教师 XXX目录实验一 (4)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4)1.1实验背景 (4)1.2通过本次实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4)1.3实习的具体内容 (4)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5)2.1 实验工具 (5)2.11实习环境 (5)2.2 实验内容 (5)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9)3.1 实验完成任务 (9)3.2实验小结 (15)实验二 (17)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17)1.1实验背景 (17)1.2通过本次实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19)1.3实习的具体内容 (19)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19)2.1 实验工具 (19)2.2 实验内容 (19)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21)3.1 实验完成任务 (21)3.2实验小结 (27)实验三 (28)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28)1.1实验背景 (28)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29)2.1 实验工具 (29)2.2 实验内容 (29)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31)3.1 实验完成任务 (31)3.2实验小结 (34)实验四 (35)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35)1.1实验背景 (35)1.2通过本次实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35)1.3实习的具体内容 (35)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35)2.1 实验工具 (35)2.2 实验内容 (36)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38)3.1 实验完成任务 (38)3.2实验小结 (41)实验五 (42)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42)1.1实验背景 (42)1.2通过本次实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42)1.3实习的具体内容 (42)第二部分实验流程 (43)2.1 实验工具 (43)2.2 实验内容 (43)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44)3.1 实验完成任务 (44)3.2实验小结 (47)实验一—地形指标的提取第一部分实验目的1.1实验背景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
dem实验报告
dem实验报告DEM实验报告引言: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是一种用于模拟颗粒材料行为的数值方法,它基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离散元素的运动和相互碰撞来模拟颗粒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本实验旨在通过DEM方法对颗粒材料的堆积行为进行模拟,并分析不同参数对颗粒堆积形态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模型的建立我们选择了球形颗粒作为模拟对象,并通过DEM软件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型。
模型中的颗粒具有一定的初始速度和随机分布,模拟了颗粒材料的堆积过程。
2. 参数设置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参数来模拟不同的实验条件。
首先,我们改变了颗粒的初始速度,分别设置了低速和高速两种情况。
其次,我们改变了颗粒的密度,分别设置了低密度和高密度两种情况。
最后,我们改变了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设置了弱力和强力两种情况。
3. 模拟过程通过DEM软件进行模拟,我们观察了颗粒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堆积行为。
在模拟过程中,我们记录了颗粒的位置、速度、相互作用力等数据,并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实验结果:1. 低速和高速情况下的堆积行为在低速情况下,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颗粒堆积得比较松散,形成了一个不太稳定的堆积态。
而在高速情况下,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颗粒堆积得比较紧密,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堆积态。
2. 低密度和高密度情况下的堆积行为在低密度情况下,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颗粒堆积得比较松散,形成了一个较为蓬松的堆积态。
而在高密度情况下,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颗粒堆积得比较紧密,形成了一个较为致密的堆积态。
3. 弱力和强力情况下的堆积行为在弱力情况下,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颗粒堆积得比较松散,形成了一个不太稳定的堆积态。
而在强力情况下,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颗粒堆积得比较紧密,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堆积态。
讨论与结论:通过对DEM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初始速度、密度和相互作用力是影响颗粒堆积行为的重要因素。
DEM实验报告
数字高层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 (3)1.地形图的复合分析 (3)2.明暗等高线的制作 (5)3.对某一地区加载晕渲图 (12)实验二 (14)1.对中国地形图加载晕渲图 (14)2.求某一地区SOS,SOA以及负地形 (15)3.窗口分析 (21)实验一一.试验目的掌握栅格数据的复合分析和窗口分析方法,以及矢量数据的复合分析掌握明暗等高线原理和制作方法二.试验数据中国县域分界矢量图某地的栅格DEM数据三.试验方法1.使用菜单view-GeoProcessing对矢量多边形进行复合分析2.使用菜单analysis-MapCalculate功能对三幅栅格数据进行复合分析3.分别采用矢量的等高线和栅格化的等高线制作明暗等高线4.使用点数据练习ArcView提供的各种窗口分析功能5.将一个由栅格DEM提取的等高线进行平滑和综合处理使用窗口分析方法将多边形内部的尖锐部分平四.试验内容1.地形图的复合分析步骤:①选择【File】菜单下的Extensions,加载spacial Analyst模块和Geoprocessing 模块显示图片:②对上图按省份的id号进行聚合,使用geoprocessing功能得到的省份聚类的结果2.明暗等高线的制作步骤:①首先导入一个栅格数据源显示结果:②选择平均值作统计分析,邻域为3*3单元的矩形,对DEM数据做邻域分析,得到一个新的主题,Arcview 自动命名为Nbrmean of DEM③点击【Surface】下的【Create Contours】命令,提取等高线,得到等高线主题,系统自动命名为Contours of Nbrmean of DEM④将等高线转栅格⑤将等高线进行聚类⑥提取坡向⑦聚类⑧调用【Analysis】菜单下的【Map Query】命令,查询的表达式为:[Map Calculation 1 >45]and[Map Calculation 1 <225]。
DEM分析报告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
通过本次的实验学习我们可以加强对GIS这款软件的应用能力的锻炼和进一步的熟悉。
同时我们在学习中也可以体会到GIS这款软件强大的分析功能,方便我们以后在地学领域的对它的合理应用。
一.实验准备(1)微型电子计算机一台(2)ArcGIS Desktop 10.2---ArcMap(3D分析模块)(3)实验数据(4)GIS软件应用实验指导书.二.实验目标(1)加深对DEM分析过程中软件分析步骤原理.方法的认识。
(2)掌握根据DEM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人员实验操作人:杨成栋指导老师:王芸四.操作步骤(1)运行ArcMap,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如果Spatial Analyst模块未激活,单击Tools菜单下的Extensions,选择Spatial Analyst等选项,然后单击Close按钮。
(2)单击File菜单下的Open命令,打开加载地图文档对话框,选择规划区dem。
(3)设置空间分析环境。
单击customize,打开ArcMap Options 对话框,设置默认工作路径等相关参数。
(4)从DEM数据提取坡向数据集。
选择DEM数据层,单击ArcToolbo选择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再次选择Surface Analysis并单击Aspect,生成坡向数据集,命名为aspect。
(5)从DEM数据提取坡度数据集。
选择DEM数据层,单击ArcToolbo选择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再次选择SurfaceAnalysis并单击slope,生成slope数据集,命名为slope。
(6)提取坡度大于35度的区域。
单击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选择Map angebra菜单下Raster calculator,输入con([slope] > 35, [slope]),点击OK,生成坡度大于35度的区域,命名为slope35。
dem 实验报告
dem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探索DEM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GI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数字模型,可以提供地形、地貌和地势等信息。
本实验旨在探索DEM技术的应用与前景,通过实验验证DEM在地理信息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常见的DEM数据集,包含了一片地区的高程数据。
首先,我们使用GIS软件加载DEM数据,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展示。
然后,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对其进行地形分析和地势分析,以了解DEM在地理信息分析中的应用效果。
最后,我们根据实验结果,对DEM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形分析通过DEM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地区的地形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座山峰进行分析。
通过DEM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山峰的轮廓和高度分布。
这对于地质研究、地形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DEM 数据进行地形剖面分析,了解山峰的坡度和高度变化情况。
这对于规划登山路线、防灾减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
2. 地势分析除了地形分析,DEM数据还可以用于地势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片湿地进行分析。
通过DEM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湿地的地势分布情况,包括湿地的高低起伏、水系的分布等。
这对于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DEM数据进行洪水模拟分析,预测洪水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从而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工作。
应用前景与展望DEM技术在地理信息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DEM数据可以用于地形建模,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DEM数据可以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如森林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等。
此外,DEM数据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
随着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不断进步,DEM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6.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书DEM的建立及应用、三维建模
经过以上步骤得到数据如图:
5.实验收获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进一步了解了GIS软件ArcView;
(2)学会了利用ArcView软件进行DEM的建立与应用、三维建模;
(3)巩固了本章节知识。6指导教师评语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备注:
(2)执行Add Theme,添加主题文件;
DEM的建立与应用:
(3)执行Surface——Create TIN from features命令,生成新的tin层面;
(4)对Crtin文件,执行Surface——Derive Slope命令,形成坡度主题;
(5)对Slope文件,执行Surface——Derive Aspect命令,形成坡向主题;
五、学会进行三维建模,并且运用其分析一些问题。
2.实验准备工作
复习本节相关内容,认真学习“DEM的建立与应用”、“三维建模”方面的知识,为上机实习做准备。
准备好相关数据、工具,以便在ArcView软件中使用。
3.实验步骤
(1)打开ArcView软件,运行Extensions命令,选择相关模块添加,如3D Analyst,Spatial Analyst;
实 验 报 告 书
题 目DEM的建立与应用、三维建模
成 绩
姓 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隋玉正
日 期2012年6月2日
1.实验目的
一、学习并巩固“DEM的建立与应用”这一章节的知识;
二、学习并巩固“三维建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进一步熟悉ArcView软件相关方面的基本操作;
四、理解原理,掌握运用ArcView软件进行DEM的建立与应用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建筑大学
实验报告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DEM的生成与应用
课程:地理信息系统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实验六DEM的生成与应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DEM表面创建的基本过程,熟悉DEM分析与应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采用等高线和高程点生成DEM,通过对坡度的分析,找出某一地区适宜退耕还林的区域及其在各村的面积。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根据生态建设的需要,坡度大于25°的耕地需要退耕还林。
而通过具有高程信息的点、线,可以生成TIN表面;根据TIN表面可以生成栅格DEM;通过过坡度分析可以找出坡度大于25°的区域;通过空间查询,可以找出耕地;通过栅格计算,可以找出符合多个条件的像元;通过分区统计,可以求出各区的相关信息。
实验方法:根据高程点和等高线数据生成TIN和DEM,再通过坡度分析等工作找出该地区适宜退耕还林的区域,最后采用分区统计方法,求出各村退耕还林的面积。
四、实验步骤
⑴打开ArcMap,加载高程点、等高线、地类图斑和行政区划等数据。
⑵点击3D Analys t→Options,在General标签将工作空间设置为实验数据所在的文件夹
⑶在3D Analys t工具条上点击3D Analys t→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勾选高程点和等高线,并分别设置其Height source为BSGC(标识高程)字段,输出文件名为tin,其余采用默认值。
点击OK。
⑷点击3D Analys t→Convert→TIN to Raster,将像元大小设置为5,输出文件名为tingreid,其余采用默认值,点击OK。
⑸根据tingrid生成坡度与坡度重分类
①计算坡度:点击Spatial Analys t→Surface Analysis→Slope,选择tingrid作为输入栅格数据,坡度的度量方式为Degree,
②统计坡度
④数据重分类:输入上一步所得的临域统计数据,点击Classify,将数据量(Classes)设为2,
将断点值(Break Values)设为25,将0-25的新值设为nodate,25以上的新值设为1.
⑹点击菜单Selectio n→Select by Attributes,在Layer下拉框中选择“地类图斑”,在Method下拉框选择“Create a new selection”,在条件语句输入“[DLDM]LIKE”11**””(以11开头的地类代码为耕地,点击OK,选择耕地图斑。
⑺右键点击“地类图斑”图层,选择Dat e→Eeport Date,在输入对象选择“Selections features”
输入文件名为arable.shp,点击OK将所选的耕地输出,并将其加载到当前窗口中。
⑻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 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将Slope25设置为掩膜,在extent 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为Same as Layer“arable”,在Snap extent to下拉框中选择Slope25,在Cell Size标签中,对分析像元选择Same as Layer“Slope25”,点击确定
⑼点击Spatial Analys t→Convert→Features to Raster,输入要素选择arable,字段选择DLDM,像元大小为5,输出栅格命名为slopearable。
⑽关闭其他图层,浏览slopearable数据中有值的区域是应当退耕还林的区域
⑾点击Spatial Analys t→Zonal Statistics,用行政区划代码字段(XZQHDM)对slopearable进行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s),计算各村退耕还林的面积(统计表中的AREA字段)
⑿进行属性挂接,输出统计表
⒀整理统计表
村名面积石墙镇汇仓村114175 水江镇古城居委会13375 水江镇宏图村227000
水江镇黄泥村471050
水江镇水江街道441825
铁村乡锅厂村488850
铁村乡隆兴村97575
铁村乡谢坝村23100
五、实验总结
1、三维可视化在建设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中有哪些应用?
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
础空间信息。
三维城市的建立能够全方
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
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构建出一个
真实、直观的虚拟城市环境,为城市管
理者面对复杂的城市,实施科学的、人
文的、生态的规划,提供有力的决策手
段。
由于城市规划的关联性和前瞻性要
求较高,城市规划一直是三维可视化技
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建立基于影像的城
市三维系统,构建真实、准确的虚拟城
市场景,实时互动地评估与分析规划方
案,为城市规划的决策提供更加直观与
科学的依据,这是传统手段如平面图、
效果图、沙盘乃至动画等所不能达到的,
是当今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
向。
城市三维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将成为
数字城市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它
将利用城市现有的空间地理信息、政务
信息等信息资源和通讯基础设施,通过
城市建模和3维景观可视化,实现城市真实3维景观再现,为电子政务、业务应用和公众服务搭建3D GIS服务平台。
2、试述空间建模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空间分析建模是指运用GIS空间分析建立数学
模型的过程,其过程包括:明确问题、分解问题、
组建模型、检验模型结果和应用分析结果。
运用数
学分析方法建立的表达式,反映地理过程,来模拟
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的模型称为过程模型,也叫处
理模型,均是指描述物体或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处
理过程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