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考真题宋明理学【1】
第3课 宋明理学07-18年全国各省份高考真题
第3课宋明理学选择题1、(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6题)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D2、(2008年上海高考B11题)“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D3、(2008年广东高考5题)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D4、(2009年江苏高考3题)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D5、(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2题)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 A6、2010·上海单科·T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时期理学的认识、理解能力。
【规范解答】选C。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为程朱理学的核心主张,本题应该不难选择。
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来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使得这一时期儒家义理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严密的系统性。
即“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7、(2010·新课标全国·T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命题立意】本题以王安石的言论切入,巧妙考查了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理解的能力。
高考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专题1
高考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专题12020.031,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3,下列哪本书籍是儒家经典的标准读本,且至今仍然是人们研究儒学的必读参考书( )A.《五经正义》B.《四书章句集注》C.《五经》D.《五经注释》4,读下图,在孔子庙堂设立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宣公”的是( )A.汉武帝B.宋太祖C.唐太宗D.康熙帝5,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思想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 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 )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8,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A.心即理也 B.致良知 C.天理 D.格物致知9,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特点的是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 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10,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源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11,下列关于春秋到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1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3,隋唐儒学大师面对儒家思想受到佛、道两教冲击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 B.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C.创造一种儒家新思想 D.对儒、佛、道三教平等对待14,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15,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的哲理化B.提出“仁与万物俱生”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16,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17,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18,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19,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下列哪些是“心学”的内容()①“心即理也”②“宇宙便是吾心”③“致良知”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20,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 D.阴阳五行思想21,陆九渊与朱熹的思想的根本区别是:A.求“理”的方法不同 B.对“理”的认识不同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 D.义利观的不同22,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23,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24,李贽是明朝反封建的思想斗士,其思想特点主要是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②否定孔子的权威③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④主张个性自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5,继孔子和孟子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B.程颐C.陆九渊D.朱熹26,在继承的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程颢、程颐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礼、义、智、信”B.朱熹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标准也是天理的反映、C.王阳明主张要“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D.“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27,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①程颐②程颢③朱熹④陆九渊⑤王守仁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28,下列叙述不符合唐朝国学的史实的是( )A.学舍有400余间,学生达到3000余人B.国学的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主要是“五经”C.国学的学生,有汉族子弟,还有西藏、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的王公子弟D.我国古代地方教育系统也因此得以初步建立2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05 宋明理学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05 宋明理学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7题;共74分)1. (2分)“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A . 李贽《藏书》B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C .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D . 王夫之《读通鉴论》2. (2分)下图是新旧“二十四孝”的部分内容。
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①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 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理解不同③ 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叉要发展④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3. (2分) (2018高二上·大连期末) 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A . 格物政知B . 心即理也C . 发明本心D . 致良知4. (2分)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 .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B . “严刑重罚也,可以治国也”C .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 “天人感应”理论5. (2分)图云根书院由朱松(朱熹之父)创办,历经沧桑,多次重建、扩建,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学,传播文化,他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政和,探究理学真谛。
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 .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 .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 . 儒家应设法“正君心”来干预政治6. (2分) (2017高二下·遵义期中) 某学者指出,理学的基本目的是如何使人的生活超越平庸而达于圣人境界,还原做人的尊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生命的神圣价值。
这揭示出宋明理学()A . 引领人们追求高雅的生活B . 改善人心以提升内在价值C . 促进人们去关注现实生活D . 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7. (2分)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8. (2分) (2015高二上·临川期中)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 . ①②B . ②③C . ②④D . ③④9. (2分) (2018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有日本学者认为:“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后半叶北朱精盛时期是近代型高速经济增长与合理精神充相溢的东洋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第4课宋明理学【典型例题】例1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①社会动荡②佛教的欺骗性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④统治阶级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关键是对“社会条件”的理解,社会条件当然指客观条件,而不包括主观条件,更不是全部条件。
其中,佛教的欺骗性也应是广泛传播的条件之一,但它不属于社会条件,所以不应选上。
另外,佛教的传播在各朝各代都没停止,而南北朝时期最为广泛,其特殊的社会条件是不容忽视的,故此题选B项.【答案】B例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阶级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
朱熹是宋朝的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进一步发展阐述了儒家思想。
据此,可判别正确答案应为C。
朱熹的思想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并未涉及,故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答案】C【基础练习】一.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B 2.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景教D 3.隋唐时期知识分子对宗教的观点是 A崇佛压儒和道教 B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想 C以佛为本,吸纳儒道思想 D崇儒压道和佛教B 4.“理学”思想确立于 A隋 B唐 C宋 D明C 5.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C 6.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 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D 二.问答题 7.什么是理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7.理学是在宋朝时,为了回应佛、道挑战,新兴儒学思潮建立的学说,它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2019届高考历史思想史精选精练:(3) 宋明理学
(3)宋明理学1、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
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
”此处程颐所说的“理”( )A.包括宇宙间的普遍法则B.仅指儒家伦理C.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D.源于人的内心答案:A解析:由材料“天下之理一也……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可见此处的理指宇宙间的普遍法则,故排除B,选A;材料没有体现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理与心的关系,排除D。
2、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
学,天下之公学也。
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A.重建儒学的信仰B.否定孔子的权威C.完善心学体系D.批判专制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可知,王阳明认为有些话就算是孔子说的,也不一定正确,可见这是对孔子权威的一种冲击,所以选B项。
A项与题干无关;C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不符合王阳明的思想。
3、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解析:根据材料“理学〈新儒学〉...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第4课宋明理学(含解析)
第4课宋明理学1.(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思想主张【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2015·山东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10分)(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近几学年高考真题宋明理学【1】要点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2014年题组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考点】唐代三教合一潮流【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考点】宋明理学【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2014·浙江文综·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亚里士多德;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与材料的主张不符,故①错误;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别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故②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36宋明理学(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36宋明理学1.《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
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
这表明()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故A项错误;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三教合流的目的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
2.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
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A.思辨化的趋向B.信仰重建的完成C.普及化的实现“性与天道”发展为朱熹常提“理”“气”“性”“太极”,这说明了儒学的发展出,故A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出信仰的重建,故B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到儒学实现普及化,故C项错误;朱熹理学强化了伦理纲常,故D项错误。
3.周太王(周王朝的奠基人)长子泰伯为让位给弟弟季历而出走,《论语》称赞泰伯品德高尚,而朱熹却称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灭商的意图。
由此可见,朱熹()A.重视君臣之义B.重视心性修养C.强调知先行后“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灭商的意图”,即认为周灭商有违君臣之道,这体现了朱熹,故A项正确;重视心性是心学的主张,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B项错误;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强调知先行后不是朱熹的主张,故C项错误;朱熹认为“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灭商的意图”,体现了他重视君臣之义,与宗法秩序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4.“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从者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说明王阳明()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而是“吾性自足”,这符合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故A项正确;“圣人之”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与“格物致知”的思想不符,故C项错误;“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2017高考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7高考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B.教人明辨善恶C.主张静心无为D.阐发禅宗学说3.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
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
”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A.道家学派B.道教C.理学D.佛教禅宗4.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5.“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A.朱熹B.陆九渊C.李贽D.顾炎武6.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其目的是( )①巩固封建统治②培养社会责任感③维护社会稳定④禁绝个人欲望A.①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习题及答案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习题1.下列叙述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发展情况的是A.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B.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C.道教受儒学影响,提出既“贵儒”,又“尊道”D.佛教也吸收了儒学的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2. 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的理论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5.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6.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7.在继承的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程颢、程颐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礼、义、智、信”B.朱熹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标准也是天理的反映、C.王阳明主张要“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D.“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8.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挑战,但最终保留传统主流思想的地位,主要是因为A. 历代统治者“独尊儒术”B. 儒家思想内含有的“兼容”精神C. 南北朝时期强调“贵儒”D. 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10.唐代儒家经典标准的读本是A.《六经》B.《春秋繁露》C.《五经正义》D.《四书章句集注》11.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
2014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宋明理学
2014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宋明理学宋明理学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D.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答案】C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B3.(2013·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考点】宋明理学【答案】D4.(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考点】宋明理学【答案】D5.(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宋明理学【答案】C6.(2013·山东基能·5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B.心外无物C.吾心即是宇宙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考点】东西方哲学派别【答案】D7.(2013·安徽文综·3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热点题型一宋明理学的特点例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
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
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
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
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
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
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 例题解析
宋明理学例题解析【例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X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朱熹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人们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朱熹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所宣扬的“天理”只能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和A、B两项中的唯物主义观点是相互对立的。
而D项中“天人感应”理论是董仲舒的观点。
因此,A、B、D三项可以排除。
答案:C【例2】下列哪些观点属于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①“心性论”②“宇宙便是吾心”③“致良知”④“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点拨:本题主要把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结合起来考查,主要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二程主要的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的主要思想就是“理气论”和“心性论”,而王阳明的主要思想就是“致良知”和一些唯心主义论的观点,通过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选项。
答案:C思维启示【例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者革除时弊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理学的本质目的是为封建等级秩序服务。
【例2】1.一定思想文化的发展都是对过去思想文化的一种扬弃和发展,心学是对儒学、佛学和道教等思想的一种融合和渗透。
2.心学的出现既反映了理学在明代的发展,也预示着新的理论即将出现。
思维发散【发散点1】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例】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求所谓定理者也。
”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异同。
参考答案:异: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气,是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还提出“致良知”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2014•广东文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3.(2014•大纲文综)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6.(2013•福建文综)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即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为善,但是私欲容易蒙蔽人的本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克服私欲,回归人的本性,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一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二是明确王阳明心学的主张.具体分析如下:2.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特别是内容限制是吸收外来文化。
《春秋繁露》主要吸收阴阳、道家、法家思想形成,都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与外来文化无关;《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的著作,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因此ACD与题意不符,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3.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理学。
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宋明理学例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提分秘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举一反三】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热点题型】题型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例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提分秘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1. (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答案:A2. (北京市通州区09-10高二期中)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的“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源 B.社会发展的规律C.儒家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答案:C3.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C.强调要有强烈社会责任心 D.官扬追求自由的生活答案:C4. (福建省长泰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答案:A5. (广东省佛山一中09-10高二期中)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①佛教②道教③墨家④儒家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6. (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庄周 B.老聃 C.朱熹 D.王阳明答案:D7. (江苏省南京六中09-10高二期中)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A.佛学 B.法学 C.理学 D.道教答案:C8. (黑龙江省哈六中09-10高二期中)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答案:D9. (山东省临沂市09-10高二期中)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答案:D10. (海南省海南中学09-10高二期中)宋朝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宋明理学”真题汇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宋明理学”真题汇总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2.(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3.(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4.(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
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
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2014年题组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考点】唐代三教合一潮流【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考点】宋明理学【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2014·浙江文综·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亚里士多德;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与材料的主张不符,故①错误;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别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故②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4·全国大纲卷·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见此时纂修族谱并非名门望族的特权,宗族与社会等级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故C项正确;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带有森严的等级色彩,但是材料并未体现等级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C2013年题组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
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
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
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
《韩非子》的主张,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
由此排除②。
【答案】C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
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答案】B3.(2013·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具有乡土气息,解题关键在于对“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这段话的理解。
A选项“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材料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B、C选项都缩小了材料范围,只提到一个方面“去恶从善”、“保守家业”;所以选D。
【答案】D4.(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关键是“明理”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则A、B可排除。
而朱熹是主张格物致知的,是通过处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的,因而选D。
【答案】D5.(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
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选择C项。
【答案】C6.(2013·山东基能·5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B.心外无物C.吾心即是宇宙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考点】东西方哲学派别【解析】A项是英国近代经验论的代表:乔治·巴克莱其主要观点有三:一、物是观念的集合,二、存在就是被感知,三、对象和感觉的同一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项和C项是中国古代南宋心学家陆九渊的观点,其哲学认识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项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朴素唯物主义。
故答案D符合题意。
【答案】D2012年题组1.(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
【答案】D2.(2012·浙江文综卷·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答案】A3.(2012·海南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
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项无从反映。
【答案】D4.(2012·海南单科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